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资源配置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平衡问题研究

资源配置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平衡问题研究

资源配置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平衡问题研究在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

在资源的分配上,存在着公平与效率两个因素,而这两者的平衡问题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资源配置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平衡问题研究,并分析其实现方式和影响因素。

一、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公平和效率是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两个价值取向,它们常常存在着矛盾与选择,也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议题。

公平作为普遍意义下的道德和社会价值,是指其符合人们普遍共识的协商、权利等等,对人们来说是公正的分配方式和结果。

在社会中,公平成为衡量社会正义的标尺,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经济繁荣的基石。

在资源配置中,公平就是要让资源每个人有机会享用。

而效率则是对企业、组织、政府等整体运行和发展的好处和益处的描述,经常解释为将运作成本降低到尽可能最低的水平,从而保证最大的利润和收益。

在资源配置中,效率就是要把资源运用到最大化。

但是,公平与效率并非不可兼得,不同的资源配置决策和方式就是在寻求这两者的平衡过程中的产物。

二、公平与效率的实现方式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具体到资源配置中,常见的实现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市场配置市场配置的实现方式就是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将资源分配给最好的用户,实现了效率和公平的均衡。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和个人可以使用自由的市场手段,如供需价格、竞争和信息等,来获得资源并利用他们的价值增加利益和财富。

然而,市场配置也存在缺陷,比如在市场存在需求和供给不均等问题时,一些人可能会因财产等因素被边缘化而无法参与市场交易,进而导致不公平。

2.政府配置政府配置在各个国家的实施方式是不同的,但总体思想是在给予公民公平竞争机会的同时,由政府来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

政府可以通过土地使用、税收、裁判等方式来实现资源的公平和效率。

然而,政府配置也存在着不完善和局限性,政府的干预过多可能会导致“损失”和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

3.混合配置很多时候,市场和政府配置都存在问题,混合配置也是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

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分析

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分析

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分析在现代社会中,公平与效率被认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平衡。

然而,达到这种平衡并不容易。

在许多领域中,公平和效率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本文将讨论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并探讨如何在追求公平和效率之间找到最佳平衡。

首先,公平和效率是两个看似相互矛盾的概念。

公平强调资源的公正分配,以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公正的机会和待遇。

而效率则强调资源的最大利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

在某些情况下,追求公平可能会降低效率,因为要将资源从效率较高的领域转移到效率较低的领域。

相反地,追求效率可能会导致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使一些人无法享受到合理的福利和机会。

然而,公平和效率并不是完全互斥的。

事实上,它们可以相辅相成,并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基础。

一种常见的观点是,只有在资源公平分配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长期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如果一个社会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和资源不平等分配,那么社会的动力和稳定都将受到威胁,进而对效率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公平和效率应该被看作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对立。

在实践中,如何找到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最佳平衡是一个挑战。

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一些有启发性的观点和策略。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税收和社会福利来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平衡。

通过向高收入人群征收更高的税收,然后将这些税收用于向低收入人群提供社会福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财富分配的不平等现象。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极端的贫富差距,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

此外,教育和培训也是实现公平与效率平衡的重要手段。

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可以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平等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

同时,优先投资于弱势群体的教育和培训,可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性。

最后,公平与效率的平衡还需要依赖全社会的共识和努力。

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合作是实现公平与效率之间平衡的关键。

政府应当制定合理的法规和政策,以保障社会最大限度的公平和效率。

企业应当注重社会责任,通过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员工福利来实现内部的公平性。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摘要】本文围绕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展开研究。

在我们概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首先介绍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情况,然后深入分析了其公平和效率问题,并提出了公平与效率的平衡之道。

最后探讨了制度改革的方向。

在我们总结了公平与效率的调和之处,提出了制度完善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参考,促进社会保障制度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实现更加公平和高效的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效率、研究、基本情况、分析、平衡、改进方向、调和、完善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政策工具,而在实践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公平与效率不平衡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也会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深入研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找出其中的矛盾与解决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的转型,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以及就业形式的多元化等因素都给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探讨其平衡的可能性,并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了解其在公平和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 探讨公平问题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具体表现,分析不同群体之间的公平性差异;3. 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在提供保障服务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效率问题,探讨其原因和影响;4. 探讨如何在保障公平的基础上提高制度的效率性,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点;5. 提出改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方向和思路,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和建议。

效率与公平关系及其发展研究

效率与公平关系及其发展研究

效率与公平关系及其发展研究效率与公平是组织和社会中两个重要的价值观和原则。

效率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最大产出或结果的能力。

公平则强调对资源和机会的公正分配。

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相辅相成的,也可以是相互竞争的。

一方面,效率可以促进公平。

通过提高效率,资源分配更加优化,可以使更多人分享到更多资源和机会,从而提高公平性。

另一方面,公平也可以促进效率。

当社会资源和机会在不同个体之间公平分配时,个体更有动力和机会去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从而提高整体的效率。

然而,在实际发展中,效率和公平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矛盾。

追求效率可能会导致资源和机会的不公平分配,从而加剧社会不平等。

反之,追求公平可能会限制经济活动和效率的提高,从而降低整体的产出和经济发展。

针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分配公平和效率的平衡:研究如何在追求效率的同时确保资源和机会的公平分配。

例如,通过税收和社会福利政策来实现经济和社会公平。

2. 效率与公平的衡量指标:研究如何客观地评估效率和公平的程度,以及二者之间的权衡关系。

例如,通过衡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基尼系数等指标来评估经济效率和贫富差距。

3. 激励和公平的关系:研究如何设计激励机制,既能够提高效率,又能够保障公平。

例如,通过建立公正的薪酬制度,激励个体积极工作和发展。

4. 效率与公平的制度安排:研究不同社会和组织中的制度安排,如法律制度、教育制度等如何对效率和公平产生影响。

例如,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可能会影响社会的公平和经济的效率。

总的来说,效率与公平关系及其发展的研究旨在寻求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平衡,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公正。

经济学中的效率与公平研究

经济学中的效率与公平研究

经济学中的效率与公平研究一、前言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是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最大的效率与公平。

这就涉及到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效率和公平。

本文将从理论出发,探讨效率与公平的概念、关系、研究方法及其实践意义。

二、什么是效率?效率是指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可以最大化生产力或满足需求的程度。

实现效率是经济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理论上,通常使用帕累托效率概念来表示,即某一资源配置方案只要不会让某个人的福利变差,同时可以提高其他个体的福利,就可以被认为具有帕累托效率。

三、什么是公平?公平是指资源分配的不偏不倚,对所有人都公平合理的分配方式。

在经济学中,有许多的准则可以衡量公平程度,例如等比例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福利最大化原则等。

在实践中,各种不同的公平准则也依据个人和社会的标准而变异。

四、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在实践中,效率与公平是经济学研究和政策制定的两个重要方向。

然而,经济学家们在追求效率和公平之间常常面临着不同甚至对抗的选择。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要想实现真正的效率,有时v候就需要进行不公平的资源分配和收益分配。

例如,市场经济中经常出现的寡头垄断行为,虽然能够提高垄断企业的生产效率,却也常常导致利润无法公平地分配给社会其他成员。

与此相反,其他经济学家认为,公平的资源、收益和权利分配才是经济效率的前提条件,因为公平才能提高人们的创造性和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实际上,两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有着相辅相成的因果关系。

通过公平的资源和收益分配,人们的创造性和生产力才能被最大化发挥,进而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从一个更长远的角度而言,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协调也是至关重要的。

五、效率与公平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中,经济学家通常会使用各种指标来衡量效率和公平。

例如,就效率而言,通常会使用生产率、效益等指标,用来评价市场经济的运行和资源配置是否合理。

而在衡量公平时,则会运用不同的公平准则进行分析和评估。

此外,经济学家也会采用各种模型和实验手段,来研究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机制。

经济学视角下效率与公平问题的辩证研究

经济学视角下效率与公平问题的辩证研究

经济学视角下效率与公平问题的辩证研究摘要:达到效率与公平二者的同时最大化,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

然而现实社会里,在追求效率最大-化的过程中往往是要以牺牲部分公平为代价的;反之亦然。

于是,就相应地出现了效率与公平二者的取舍问题或价值排序问题。

效率与公平,不仅对经济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社会的和谐构建影响深远。

因此。

对效率与公平问题进行辩证地研究并科学地把握,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经济学;效率;公平;帕累托效率效率与公平作为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两个基本价值目标。

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特别是对于效率与公平二者的取舍问题或价值排序问题,更是众多专家学者研究探讨的重点。

围绕着上述这一问题,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布坎南对目前学术领域就这个问题研究的情况做了较为精辟的概括:“经济学家试图只根据效率来评价市场而忽略伦理问题,而伦理学家(以及规范的政治政府学家)的特点则是(在从根本上思考了有关效率之后)蔑视效率考虑而集中思考对市场的道德评价,近来则是根据市场是否满足正义的要求来评价市场。

”由此可见,在效率与公平二者关系的把握上,常常出现走极端的现象,即要不就是过分强调效率而忽略了公平,要不就是过分强调公平而忽略了效率。

因此,运用科学的辩证方法对效率与公平问题进行更为全面的探讨研究,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富有现实性。

一、经济学视角下效率问题的辩证分析效率是经济学中经常提及的一个重要基本概念,其通常是指在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作了能带来最大可能的满足程度的利用:同时,它也是衡量一种体制或制度在促进个人福利方面的能力的最简捷方法。

效率有多种衡量标准。

在现代经济学领域里,最广为接受的效率标准就是帕累托效率,它主要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即在这种状态中,已经不可能通过重组或交易等手段,既提高某一人的效用或满足程度,而又不降低其他人的效用或满足程度。

试论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研究综述

试论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研究综述

试论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研究综述[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平效率[论文摘要]全球化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面临着诸如国际化与本土化、继承与创新等多方面的挑战。

其中,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是最迫切、最亟待解决的难题,成为近年来教育研究热点。

本文对有关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研究,并对处理二者关系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公平与效率是高等教育追求的两大目标,是教育史上永恒的话题。

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一直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两难抉择。

笔者基于“中国知网”五种数据库通过梳理文献发现,谈论焦点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及对二者关系的处理方面。

一、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研究的回顾对高等教育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学术界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视角进行了研究。

1.基于理论视角的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对立说。

此意见认为,公平和效率之间存在着一种非此即彼的交替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存在着资源需求冲突。

提高高等教育公平水平,使更多的社会成员能够平等地获得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必然要求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增加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而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当前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公平与效率就表现出明显的矛盾冲突;二是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存在着资源配置方式的冲突。

一定时期,政府和社会所能提供的高等教育投入是有限的。

按照公平的一般原则,应不分类型、层次、地区地在各种高等教育机构间平均分配高等教育资源,以使所有的高等教育机构都能平等地占有高等教育资源。

但这样资源配置,又会使优质教育资源因得不到必要的重点支持而失去快速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而水平较低的高等教育机构却因“公平”而得到长期“保护”。

按照效率一般原则,在资源配置上应加大向优质教育机构的政策倾斜,但这又进一步拉大各高等教育机构之间获得资源能力的差距,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现象。

法学理论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法学理论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法学理论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公平与效率一直是法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核心问题。

公平强调的是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与社会正义,而效率强调的是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增长。

在法学理论中,公平与效率常常被认为是相互对立的,但实际上,它们是有着内在联系和相互促进的。

公平作为法律的基本价值观念之一,是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

公平的核心观念是公正,即在社会资源分配和权利保护中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同等的机会和待遇。

法律应该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并通过各种制度安排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该有的权益。

而效率则是指资源的最佳利用和经济的高效运行。

经济领域的效率障碍往往是因为资源配置不合理和市场失灵所造成,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市场调节,可以实现经济效率的最大化。

法学理论的研究者们认为,效率提升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法律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

然而,在实践中,公平与效率之间常常会出现矛盾。

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追求绝对的公平往往会牺牲一部分效率。

比如,在税收领域,高额的财产税虽然可以实现较高的资源再分配,但会降低企业的利润和投资积极性,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只追求高效率的资源分配,可能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公平加剧。

为了解决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法学理论界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首先,优化法律制度,确保公平和效率的最大化。

法律应该制定合理的纳税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同时也要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发展机会。

其次,建立科学公正的法律程序,保障公民的平等诉权和公正审判,避免职权滥用和不公平裁决。

再次,注重法治教育和法制宣传,提高公众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增加社会对法治的认同和信任。

最后,加强国际法律合作和交流,推动公平与效率的全球共识和协调。

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不仅存在于法学理论中,也贯穿于法律实践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法律的制定与执行,还是法律的解释与适用,都需要平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

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

.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姓名:学号:专业:行政管理教学站点:入学时间:______201103___________指导教师:2013年3月1日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摘要:纵观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效率与公平是一个社会所追求的两个目标,既已有了效率,而公平则又是整个社会所追求的目标。

但现实的状况是效率与公平之间的侧重问题一度有一定程度的冲突。

那么到底该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呢?对于公平和效率的相互关系,总的来说学术界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即公平优先论、效率优先论、公平与效率并重。

那么何种关系才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能够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呢?关键字:公平效率侧重社会发展纵观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效率与公平是一个社会所追求的两个目标,既已有了效率,而公平则又是整个社会所追求的目标。

但现实的状况是效率与公平之间的侧重问题一度有一定程度的冲突。

那么到底该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呢?先从我党关于效率与公平的政策来看。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党为了迅速打破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低效率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了要优先强调效率。

党的十三大上明确提出了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共平。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即明确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政策。

党的十五大也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方针。

党的十六大则进一步明确提出“初次分配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再分配注重个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强调“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

党的十七大则旗帜鲜明地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并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则更加注重公平”。

效率与公平研究经济活动中的效率和分配问题

效率与公平研究经济活动中的效率和分配问题

效率与公平研究经济活动中的效率和分配问题效率与公平:研究经济活动中的效率和分配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效率和公平的关注逐渐增加。

在经济活动中,效率和分配是两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经济活动中的效率和分配问题,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效率问题经济活动中的效率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高效率的经济活动可以带来更多的产出和利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我们往往通过生产力、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等指标来衡量经济的效率水平。

1.1 生产力的影响生产力是衡量经济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生产力提高时,单位劳动力所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数量增加,经济效率也相应提高。

比如,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生产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在现代工业化的进程中,科技的发展对经济效率带来了巨大的提升。

1.2 资源配置的优化资源的配置也是影响经济效率的关键因素。

有效的资源配置可以确保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减少浪费。

比如,将资源投入到最有竞争力和潜力的领域,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经济效率。

此外,减少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使用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

1.3 技术进步的重要性技术进步对经济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

新技术的引入可以提高生产和管理的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产出。

比如,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输变得快捷,从而提高了交易的效率。

技术的进步还可以促进创新和产品的升级,进一步提高经济的效益和竞争力。

二、分配问题在经济活动中,分配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分配问题涉及到资源或财富在社会中的分配方式和结果,涉及到公平与权利的平衡。

公平分配可以提高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促进社会发展。

在经济学中,我们通常通过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来研究分配问题。

2.1 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收入分配是一种资源分配的方式,涉及到工资、利润、红利等收入的分配。

在一个有效的经济体系中,收入应该根据个体的贡献和努力来分配,保证劳动者的合理收入,激励个体的创造力和生产能力。

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DOC)

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DOC)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姓名:学号:专业:行政管理教学站点:入学时间: ______201103___________指导教师:2013年3月1日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摘要:纵观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效率与公平是一个社会所追求的两个目标,既已有了效率,而公平则又是整个社会所追求的目标。

但现实的状况是效率与公平之间的侧重问题一度有一定程度的冲突。

那么到底该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呢?对于公平和效率的相互关系,总的来说学术界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即公平优先论、效率优先论、公平与效率并重。

那么何种关系才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能够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呢?关键字:公平效率侧重社会发展纵观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效率与公平是一个社会所追求的两个目标,既已有了效率,而公平则又是整个社会所追求的目标。

但现实的状况是效率与公平之间的侧重问题一度有一定程度的冲突。

那么到底该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呢?先从我党关于效率与公平的政策来看。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党为了迅速打破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低效率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了要优先强调效率。

党的十三大上明确提出了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共平。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即明确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政策。

党的十五大也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方针。

党的十六大则进一步明确提出“初次分配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再分配注重个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强调“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

党的十七大则旗帜鲜明地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并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则更加注重公平”。

公平与效率关系研究述要

公平与效率关系研究述要

公平与效率关系研究述要[摘要]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和社会制度的历史命运。

改革开放以来,受我国重大的社会实践所推动,我国学术界围绕着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系统而丰硕的成果,从总的看增进了人类这方面的认识。

现将这方面的理论成果作一综述。

[关键词]改革开放;公平;效率;关系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是当代人类社会的难题,也是我国深化改革后遇到的十分重大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推动了我国理论界一大批学者研究这一问题,并取得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成果,其综观起来,学术界研究的主要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公平和效率的涵义;二是公平和效率之关系;三是公平与效率矛盾处理之方法。

一、关于公平和效率的涵义对公平和效率涵义的阐释是正确理解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解决公平与效率矛盾的关键。

(一)关于公平的涵义公平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概念,一般包括政治公平、经济公平和伦理公平三层意思,是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环境公平的统一。

学术界关于公平涵义的研究主要围绕公平的实质、公平是否等同于财产分配或收入分配均等、公平是否等同于平等这三个问题展开。

就公平的实质而言,多数论者认为,公平是一个与一定生产关系相适应、由生产力水平和一定分配方式所决定的历史范畴,它只有在一定的历史视域中才能得到合理阐释,不存在普适性的公平观念,“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凌驾于一切社会制度之上的一般意义的公平,是不可能存在的。

经济学力图描述这种‘公平’,结果只能是一种单向度的独自。

……公平归根结底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最终只能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中才能得到解释”。

有一些学者还认为,公平不仅是一个历史范畴,而且是一个伦理范畴,它关乎人们日常生活的道德原则和伦理规范,是调整、约束人们各种社会关系,主要是经济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公平并不是纯经济学概念,它从来都含有伦理学的意义。

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分析

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分析

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分析公平与效率是社会发展和治理中的两个核心目标,它们往往在实践中呈现出一种辩证关系。

公平追求社会资源的公正分配,而效率则追求资源的最优利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公平与效率之间常常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种辩证关系,并分析如何在实践中处理二者的平衡。

公平和效率是社会发展的双轮驱动。

公平体现了社会正义,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而效率则体现了资源的最佳利用,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在追求公平的同时,也应当关注效率,因为只有高效率才能为公平分配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然而,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平衡并非易事。

首先,公平对于资源的再分配常常会降低效率。

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李鬼论”,即资源再分配将削弱个体的努力和积极性,导致效率的下降。

这是因为公平往往需要通过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例如通过税收、再分配等手段。

这种重新分配可能会削弱原本的激励机制,导致劳动投入的减少,从而降低整体效率。

然而,公平与效率并非完全对立。

实际上,公平也可以带来一定的效率增益。

首先,公平可以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进一步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从而为经济活动提供更加稳定的环境。

其次,公平的实现也可以增加人们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经济发展带来动力。

因此,公平与效率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实践中,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首先,政策制定者应该从整体利益出发,综合考虑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政策的制定不能单纯追求高效,而要考虑到社会稳定和公民的基本需求。

同时,需要寻找平衡点,综合考虑效率和公平的要求,努力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最大公约数”。

其次,科技和创新也可以为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提供有力支持。

科技的发展可以为资源的高效配置提供有力工具。

例如,通过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社会资源的更加精确的分配和调控,从而提高资源的效率和公平性。

公共服务领域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研究

公共服务领域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研究

公共服务领域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研究公共服务是一个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在这个领域中,效率与公平是两个核心议题。

有效的公共服务需要高效的运营和优质的服务,同时也需要公平分配和普惠性,以保证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公共服务的平等机会。

然而,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因为追求效率可能会导致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本文将就公共服务领域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效率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旨在提高效率的政策和措施可以使公共服务更加高效、快捷和经济。

例如,政府可以采用互联网技术改进线上服务,以减少纸质流程和人工成本,提高效率。

此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也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

经过公开竞标和选择,优质供应商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管理机构也能够更好地监督和评估供应商的绩效。

这样的措施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让公民们得到更好的服务体验。

然而,追求效率也可能导致公共服务领域的不公平问题。

特别是在一些薄弱群体,比如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地区,效率导向的政策可能会使他们面临更大的困难。

例如,随着各项服务线上化,部分人口无法融入数字化社会,错过了享受线上服务的机会。

同时,在市场竞争中,一些低收入家庭可能会因为购买力的差距而无法获得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这些问题都会增加社会不公平,使资源分配更加不均。

为了解决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冲突,政府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薄弱群体的保障,确保他们能够平等享受公共服务。

这意味着政府需要关注数字鸿沟问题,提供培训和支持,让更多的人能够适应数字化服务。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对市场竞争的监管,防止供应商垄断和不公正竞争。

通过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强化监管机制,政府可以确保公共服务的供应商无论规模大小都能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为公民提供均等的服务。

除了政府的作用外,公民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公民可以通过参与公共事务,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政府的政策和措施的执行。

社会组织可以发挥它们的力量,推动公民参与和监督的机制的建立,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浅析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浅析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浅析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和效率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也是经济发展中需要平衡的两个目标。

公平强调资源的合理分配,关注社会的公正和平等;而效率强调生产资源的最优利用,关注经济的增长和效益。

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经济、政治和伦理的复杂问题。

公平和效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一方面,为了实现公平,需要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使得较富裕的群体为了社会的公正需要承担一定的负担。

这种资源再分配可能会导致效率的降低。

税收的增加会减少个人或企业的剩余收入,减少他们的投资和创造就业的意愿,从而对经济的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追求效率可能会导致不平等的加剧。

如果资源完全由市场决定,富人可能会更加富有,穷人可能会更加贫穷,导致社会的贫富差距扩大,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公平和效率并非完全对立的。

事实上,公平和效率可以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公平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公民的参与度。

一个公平的社会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信任,促进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的释放,从而增加经济的发展潜力。

效率也可以促进公平的实现。

当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时,社会的整体福利会增加,从而有更多的资源用于公平的调整和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福利。

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取得平衡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关键。

为了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平衡,政府在经济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纳税和社会福利政策来促进资源的公平分配;政府也应该为市场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和制度保障,以提高经济的效率。

教育和培训的公平机会也是实现公平和效率的重要途径。

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培训,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得更好的教育和职业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效率。

浅析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浅析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浅析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社会经济中,公平和效率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公平指的是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社会中不同个体获得公正机会的情况。

效率则指的是在资源利用上实现最佳化,即在给定资源条件下,通过最小的成本或最大的产出来达到目标。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长期以来的研究重点之一。

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

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为了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经济体系通常追求效率,在市场中通过供需自由调节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种效率追求往往容易导致财富与机会的不平等,一些群体可能会在经济增长中被边缘化。

在这种情况下,追求效率往往会忽视公平的要求。

反过来,在追求公平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效率的牺牲。

政府通过税收和福利政策来实现财富的再分配,减少贫困和不平等。

为了提供福利和公共服务,政府需要大量的资源,这可能导致经济效率的下降。

如果资源分配主要基于政府的裁决,就容易出现腐败和不公正的情况,这也会影响到效率的实现。

公平与效率并不完全对立,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公平有助于实现效率。

通过提供均等的机会和公正的竞争环境,可以激励人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创新,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公平还可以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进而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效率也可以促进公平。

通过提高经济总体水平,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机会,降低贫困率,进而实现相对公平的分配。

在现实中,公平与效率的权衡往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不同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会对公平和效率有不同的侧重点。

发达国家更注重公平和社会保障,而新兴国家更强调经济增长和效率提升。

在追求公平和效率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且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公平与效率在社会经济中存在一定的冲突和互动关系。

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追求效率可能导致不公平的问题,而过度追求公平也会影响到经济效率的实现。

公平与效率并非对立,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正向关联。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求平衡,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效率与公平的平衡问题

效率与公平的平衡问题

效率与公平的平衡问题在当今社会,效率与公平一直被视作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概念。

效率强调追求最大产出,迅速解决问题;公平则强调公正、平等和公平的分配。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们在各个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效率与公平的平衡问题,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和个人的影响。

一、效率与公平的定义及关系效率是实现特定目标或任务所用的最小资源、最短时间或最低成本。

在经济领域,效率通常与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密切相关。

而公平则是对待每个人平等,平等对待每个人的权益和机会。

效率强调的是结果;公平关注的是过程和结果的公正。

虽然效率与公平被看作是不可调和的两个目标,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追求效率,可能会导致一些人的利益被忽视或牺牲。

例如,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可能减少员工的福利待遇或裁员。

这种做法被认为是高效的,但却缺乏公平性。

相反,过于强调公平可能会影响效率。

例如,政府过度干预市场,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最终导致整个经济的低效率。

二、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在社会管理和治理中,效率与公平的平衡至关重要。

一个高效率的社会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繁荣。

然而,如果只顾效率而忽视公平,容易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大,社会不稳定。

反过来,过于强调公平可能导致政府过度干预市场,削弱经济活力,降低生产效率。

例如,社交福利制度是追求社会公平的一种手段,但如果福利政策过于慷慨,可能会导致依赖心态和不劳而获的现象,减少劳动积极性,损害整个社会的效益。

因此,社会需要在提供福利的同时,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人们积极工作,推动经济发展。

三、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中,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对经济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

高效率的市场可以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需求,促进经济的增长。

然而,如果市场过于自由,可能会导致垄断行为、不公平竞争和资源过度集中。

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探讨与实证分析

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探讨与实证分析

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探讨与实证分析公平与效率是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社会发展和政策制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如何平衡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首先,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

公平追求资源的均等分配,注重社会各个成员的福利和权益,而效率则追求资源的最优配置,以达到最大程度的社会效益。

在某些情况下,追求公平可能会损害效率,而妥协效率可能会导致公平的牺牲。

例如,在市场经济中,自由竞争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也可能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大。

因此,如何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找平衡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其次,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平衡需要根据不同的背景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经济学家阿罗-斯瓦特尔曾提出著名的“洞察-潜能”平衡理论,指出在分配资源时,既要考虑个体的当前贫困状态,也要考虑他们的潜能发展。

如果只追求公平,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下降;而如果只追求效率,可能会导致社会不公平。

因此,在决策过程中需要考虑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权衡,根据不同的情况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和社会经济发展而变化。

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初期,追求效率可能比追求公平更为重要,因为发展经济需要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力。

但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社会问题的积累,公平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多个实证研究表明,当社会贫富差距过大时,社会动荡的风险会增加,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平衡逐渐被重视起来。

在实证分析方面,研究者通常会从不同层面和维度进行探讨。

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有一系列的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如基尼系数、平均工资水平等。

根据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

例如,在一些发达国家,收入分配相对较为均衡,但由于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福利负担,导致经济增长缓慢。

而在一些新兴经济体中,收入差距较大,但快速增长的经济活力带动了整体社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姓名:学号:专业:行政管理教学站点:入学时间: ______201103___________指导教师:2013年3月1日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摘要:纵观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效率与公平是一个社会所追求的两个目标,既已有了效率,而公平则又是整个社会所追求的目标。

但现实的状况是效率与公平之间的侧重问题一度有一定程度的冲突。

那么到底该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呢?对于公平和效率的相互关系,总的来说学术界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即公平优先论、效率优先论、公平与效率并重。

那么何种关系才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能够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久安的呢?关键字:公平效率侧重社会发展纵观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效率与公平是一个社会所追求的两个目标,既已有了效率,而公平则又是整个社会所追求的目标。

但现实的状况是效率与公平之间的侧重问题一度有一定程度的冲突。

那么到底该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呢?先从我党关于效率与公平的政策来看。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党为了迅速打破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低效率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了要优先强调效率。

党的十三大上明确提出了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共平。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即明确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政策。

党的十五大也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方针。

党的十六大则进一步明确提出“初次分配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再分配注重个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强调“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

党的十七大则旗帜鲜明地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共产党的一贯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并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则更加注重公平”。

明确的摒弃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

同时在刚刚结束的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锦涛同志再次提出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效率与公平的重要作用,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由此看来,我党对公平和效率关系问题在认识、实践层面上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即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下,相应的诞生一个适合这个时代发展的关于效率与公平的新论断、新定位、新调整,这也反映了人们在认识方面的不断深化,也反映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顺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

由于效率与公平问题从根本上涉及认识同经济、政治的关系问题,“经济是政治的基础,认识则是经济通向政治的桥梁。

政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通过人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转化而来的。

正确的认识,能把经济的利益和要求集中到政治上来,相反,就会导致错误的政治主。

”①所以,要正确的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我们必须先理解公平和效率。

一、公平与效率的定义公平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指在经济利益上的公平,反映了人们之间利益分配的合理关系。

效率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叫效益与成本之比值。

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一个有效率的社会,其资源配置、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应该是合理的、公正的;同样,一个公正的社会,其资源一定能得到合理的配置,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一)效率的涵经济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产出状态。

对于一个企业或社会来说,最高效率意味着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从而使特定围的需要得到最大满足,或福利得到最大增进,或财富得到最大增加。

合理的效率优先原则就是指分配制度、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率为首要目标。

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一切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由于效率①巢峰:《政治经济学论稿》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5页。

②戴文礼:《延边党校学报》2000年第一期属于现实生产力畴,而公平属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畴,因而从效率与公平在社会发展因素的序列中的一般关系来看,效率优先是必然的,兼顾公平是必要的,因而是合理的③。

生产效率越低下,社会公平实现的就越不充分,人们就越缺少自由、民主、公平;反之,生产效率越高,社会财富越丰富,在社会物质文明增强的基础上构建的人类社会秩序就越完善,人们所享有的自由、民主、公平就越充分,能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也就越多,为社会创造的财富就越多,产生的效率就越大。

所以,在二者的关系中要以效率为先,兼顾公平。

(二)公平的涵从时序角度可以将公平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

起点公平包括人生总的起点和某一阶段的起点或某一具体活动的起点;过程公平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社会活动中,能获得发挥自身能力的机会平等以及活动中在公平的原则和操作下公平竞争;结果公平包括相对结果公平和绝对结果公平。

只有在起点公平与过程公平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到结果公平,起点公平与过程公平是保证结果公平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④。

而我们现在多数讨论的公平只关注在结果公平的层面上。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追求的是绝对结果公平,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公平”,是只能制造贫穷的公平。

改革开放之后,以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为涵的按绩效论公平的新式公平取代了传统的公平,是相对结果公平,因为公平与效率挂上了钩。

但是要追求结果公平,我们实际上应该关注的仍然是起点公平与过程公平。

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效率与公平问题是针对收入分配领域提出来的。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们的分配政策---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在分配制度上,兼顾效率与公平。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③[美]林德尔·G·霍尔库姆:《公共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版④徐梦秋:公平的类别与公平中的比例[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中全会提出:个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把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继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而党的十七大则旗帜鲜明地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共产党的一贯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并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则更加注重公平”。

明确的摒弃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

同时在刚刚结束的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锦涛同志再次提出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效率与公平的重要作用,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由此可以看出自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央在分配政策上就不再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强调要注重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可见,中央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是与分配相关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目的是要处理好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关系。

对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许多学者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进行了长期的理论探讨和学术争论。

有些学者的讨论脱离了分配领域,把效率与公平争论的领域扩大化了。

如有人认为,公平不仅是分配公平,还有政治、教育公平等等。

另有人将效率仅仅理解为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等等。

对于公平和效率的相互关系,总的来说学术界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即公平优先论、效率优先论、公平与效率并重。

(一)效率优先论所谓效率优先的原则,就是指分配制度、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为首要目标。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一条从当时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而合理的价值原则。

他们认为,坚持“效率优先”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从市场经济的运行看,市场经济是效率优先型经济,所以和效率具有天然的统一性。

市场机制运行的首要目的就是提高效率,市场经济总的功能就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作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的使用,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作用。

为了求得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即使暂时地牺牲公平,从总体上来说也是一种值得付出的代价,这样既可以提高效率实现财富的迅速增长,也可以实现新的、更高层次的公平。

(二)公平优先论所谓公平优先的原则,就是将公平分配以防止收入差距过大,消除两极分化放在首位。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意味着把经济效率放在第一位,把社会公平放在第二位兼顾一下。

这个说法只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某一特定时期而不是全部阶段。

不把公平放在首位,就不可能突出的提出和解决社会公平问题。

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不公平造成了许多社会矛盾紧与社会不和谐现象,这样的现实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宗旨是相悖的。

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达0。

45以上,超过国际警戒线,若再不把公平放在首位,并合理解决此问题,如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相匹配呢?社会越公平,每个人的贡献与所得便越一致,每个人的劳动积极性便越高,产生的效率也就会越高。

为了使改革获得更加广泛的支持,今后要长期强调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的社会公平。

(三)公平与效率并重所谓公平与效率并重,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与效率都不可以忽视。

公平与效率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可以并重的。

由于个人天赋不同、劳动能力不同以及企业、个人在竞争中的机会事实上的不平等,人们之间收入上会出现差别,这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贫富悬殊甚至出现两极分化,则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调节来保证公平。

这不仅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活动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不允许出现资本主义社会那样严重的两极分化,而且还因为收入分配的过于不平等可能会从以下两个方面影响效率的提高: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造成两极分化,使得收入高和购买力强的毕竟只有少数人,这样会导致占比重相当大的低收入者消费需求量小,有效购买力低,实际需求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遏制效率的持续提高。

另一方面,实现高效率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这种激励机制的核心容,就是保证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取得合理的收入,因而始终具有极大的劳动热情。

如果低收入者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和勤奋劳动不能改善自己的处境,激励机制就会失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