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双辽市向阳乡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三顾茅庐》教案 长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
……
2.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空城计”“舌战群儒”“骂死王朗”
“火烧新野”“智激周瑜”……
三、根据你对诸葛亮的了解,你对其有怎样的评价?
四、阅读本文,扫清阅读障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谒颍馗昀赧倥偬猝定榻
斡旋邂逅韬略经纶悒怏荏苒揲蓍
五、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和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课堂上将这两回的内容完整地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对故事的来龙去脉有个整体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及下发的补充材料。
第二课时
一、在上一节课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做批注式阅读。
1.把你认为有疑义的语、句、段画出来,并把疑惑的问题写在旁边。
2.把你认为能推动情节发展的句段画出来,并作简要的阐释。
3.在阅读的过程中,把你认为一些关键的词句画出来,并在旁边简要地写上你的理解。
例1:第93页中,崔州平所言:“……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可批注:崔州平之所见,虽无不是,但少雄心与远谋耳。只知顺时而动,却不知谋事在人,正因为如此,方见崔州平较之孔明实逊一筹。
例2:第97页中,“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处可简要批注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之人。
例3:第97页中,“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可批注为:流泪未必不丈夫,如若流得其时,或许这正是男人成功的利器。(以上只是举例,仅供参考。)
二、学生将阅读心得相互交流,彼此分享。
三、布置作业。
思考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
第三课时
一、在前两节课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1.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人物,值得大汉皇叔屈尊枉驾,三往请之?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孔明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果真奇才。凤雏、卧龙得其一即可得天下之传言,可见不虚。
2.你认为使孔明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
(2)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志。躬耕南阳不过虽逢其时、未逢其主之权宜之计。
3.哪些地方可体现出刘备的诚意?
(1)三顾茅庐。
(2)三请之时,“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
(3)泣请孔明,“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以上三点,足见刘备之诚意。
4.就我们所学的内容,简要分析刘备、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1)刘备:贵为大汉皇叔,之所以能成就大业,是因为他忍辱负重,任人唯贤,有胸襟,有气量。
(2)诸葛亮:躬耕南阳,静待明主,运筹帷幄,匡世英才。
5.本章节中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烘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本章节通过对司马徽、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诸葛均、黄承彦等人的描写,层层铺垫,诸葛亮方“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加深了诸葛亮在读者心目中的印象,成功地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总结。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成功地塑造了诸葛亮、刘备等典型的人物形象,并再现了“赤壁之战”等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其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复杂多变。有些特点从本章节中可见一斑。希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坚持以批注的方式将《三国演义》认真通读。
三、布置作业。
有条件可阅读《三国志》中的“隆中对”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