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双辽市向阳乡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三顾茅庐》教案 长版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5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三顾茅庐》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三顾茅庐》教案(3篇)
《三顾茅庐》教案(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本文是漂亮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三顾茅庐》教案(较新3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顾茅庐教案篇一课时目标: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一、复习导入:1、练读词语:山冈、半晌、恭恭敬敬、诸葛亮三顾茅庐、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群雄纷争、茅塞顿开2、说说三顾茅庐在课文中的意思。
二、精读课文:t: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s: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t:你这是请他出山之后的诚心诚意,之前呢?s: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你再帮张飞嚷一下t:自己练一练,看谁来做一次猛张飞。
你说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s:生气、讨厌(怎么搞的又去了)个别读/齐嚷t: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刘备怎么说?s:齐读t:这地方能看出刘备诚心诚意,还有什么地方?s: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侍侯。
t: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s:刘备怕他俩打扰诸葛亮,怕张飞闹堂t:是啊,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看这个恭字,(指导识写出恭)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s:一生表演(两手立正站好)t:一个刘备,还有不同站法吗?s:另一生表演(低头弯腰,双手抱拳)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t:噢,更恭敬,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的虔诚和恭敬。
看看书上刘备站了多久,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还有一个时间,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分析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和意义。
3.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阅读障碍。
2.文章中人物性格和关系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请同学们回顾《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简要介绍刘备、诸葛亮等人物。
2.提问:同学们知道刘备是如何请到诸葛亮的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顾茅庐》。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词和句子的意思。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三、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背景,介绍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2.分析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刘备的诚心。
3.分析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其才华和智慧。
四、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刘备三顾茅庐的意义是什么?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2.提问:同学们认为刘备三顾茅庐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二、课堂讲解1.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如对比、夸张等。
2.讲解诸葛亮为何愿意辅佐刘备,引导学生理解忠诚、智慧、勇敢等品质。
三、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从刘备三顾茅庐中,我们学到了哪些品质?四、实践活动1.角色扮演:分组扮演刘备、诸葛亮等角色,演绎三顾茅庐的故事。
2.各组表演,教师点评并评选最佳表演奖。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回顾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2.提问:同学们认为刘备三顾茅庐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中的成语和典故,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2.分析刘备三顾茅庐对后世的影响,如人才培养、团队合作等。
三、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将刘备三顾茅庐的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十《三顾茅庐》(第2_3课时)教案设计长春版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一、在上一节课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做批注式阅读。
1.把你认为有疑义的语、句、段画出来,并把疑惑的问题写在旁边。
2.把你认为能推动情节发展的句段画出来,并作简要的阐释。
3.在阅读的过程中,把你认为一些关键的词句画出来,并在旁边简要地写上你的理解。
例1:第93页中,崔州平所言:“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可批注:崔州平之所见,虽无不是,但少雄心与远谋耳。
只知顺时而动,却不知谋事在人,正因为如此,方见崔州平较之孔明实逊一筹。
例2:第97页中,“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处可简要批注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之人。
例3:第97页中,“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可批注为:流泪未必不丈夫,如若流得其时,或许这正是男人成功的利器。
(以上只是举例,仅供参考。
)二、学生将阅读心得相互交流,彼此分享。
三、布置作业。
思考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
第三课时一、在前两节课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1.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人物,值得大汉皇叔屈尊枉驾,三往请之?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孔明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果真奇才。
凤雏、卧龙得其一即可得天下之传言,可见不虚。
2.你认为使孔明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
(2)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志。
躬耕南阳不过虽逢其时、未逢其主之权宜之计。
3.哪些地方可体现出刘备的诚意?(1)三顾茅庐。
(2)三请之时,“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
(3)泣请孔明,“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以上三点,足见刘备之诚意。
4.就我们所学的内容,简要分析刘备、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1)刘备:贵为大汉皇叔,之所以能成就大业,是因为他忍辱负重,任人唯贤,有胸襟,有气量。
(2)诸葛亮:躬耕南阳,静待明主,运筹帷幄,匡世英才。
5.本章节中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烘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20三顾茅庐教学设计长春版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课堂,就应坚持“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现代教学理念。
立体的课堂结构,就为“学生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活动”创造了有效的时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理解《三顾茅庐》,增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2.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进程与方式:体会衬托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利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1.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2.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难点衬托手法在文中的利用。
【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讨【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历时】三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期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期。
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期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今天这节课,咱们将要一路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
二、作者简介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名本,字贯中。
杭州人,祖籍太原。
关于他的生平,明王圻《稗史汇编》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后来朱元璋这样的“真主”一统天下,他的政治理想落空,而致力于小说创作。
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
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绩为主。
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
今存签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
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绩最高。
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画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
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骚乱时期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表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偏向。
三、初读课文一、范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三顾茅庐》课件 长春版
• 你喜欢谁?
• 方法巩固?
• 作业片段作文猜猜他是谁?
评说 《三顾茅庐》 课文讲了 一个什么 样的故事?
评说人物、学写方法。
1、张飞、关羽与刘备的对话评析 刘备?(93、94、95) 2、几次猜错对方是诸葛亮?说明 刘备是怎样的人?
3、离诸葛亮的
住处还有半里多路, 刘备就下马步行。到 了诸葛亮的家,刘备 上前轻轻敲门。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 醒先生,吩咐关羽、张 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 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 地站在草堂的台● 阶● 下● 等● 候。
曹操大军沿江安营扎寨,训练水军, 准备进攻江东。诸葛亮运用策略终于说 服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对抗曹操。
司马懿将要进攻西城。诸葛亮却打 开城门,独自一人在城墙上悠闲地弹 琴,吓跑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
南方部落首领孟获被诸葛亮捉住七次, 又被放了七次,孟获心服口服。从此以后, 南方边境上没有发生战争。
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
2、品读文中司马徽、崔州平、石广元、孟 公威、诸葛均、黄承彦、童子,及唱歌农
夫评析诸葛亮?
• 3、草堂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写出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
• 4、“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诸葛亮 未出草庐便知天下事,预测“天下三分” 表现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一个人?(96页下面)
1、 那里的山冈蜿蜒 起伏,好象一条等待时 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 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 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 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 m 秀丽宜人。(92)
小诸中虹葛时六三桥亮出角顾:隐入井堂是居必::隆 经是建诸于葛清亮康诸 元 的 当 茅 在 对 腾 隆 是 层 气 阁卧 清 元 传 交当熙抱 清 年 年 凭 膝1葛 仿 年 庐 此 》 龙 中 一 , 势 。老 处 诸 耕 水隆 公 建 王 躬 山 之 庙 亩 诸1龙 雍 诸 友年武 于 元 是 的五97膝 康 ( ) 吊 长草 汉 刘 “ 作 。 阁 山 座 外 雄8龙 泉 葛 陇 灌中 元 , 学 耕 与 间 冲 田 葛深正葛聚2隆建十元是志隐侯 晋 3祀 祠十796亭熙公,诸吟庐建备,《:巅内观伟年洞水亮亩溉1书原业田隆的的地亮处七亮会年中于九隆。1居祠朝奉宇1八98年:五元是葛之:筑“诸隆位。高五的重:溶当,。院为堂:中诸一。躬:年常。8)牌清年中9隆:(诸。年73)建十后亮处1公,三葛中于它十层楼建是洞年引:武。乐山葛百当耕建(在年,坊光(的年中始约葛(7,于八人抱。1顾亮,一,躬此灵亮多年陇重于公此相:绪公标)建公亮公9 , 之桥时元。生17活19用年水)井,。是刘备亩“于三此顾地茅。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三顾茅庐》教案长春版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段“三顾茅庐”.刚才我们观看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段佳话,是导演根据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片段改编而成的,生动地再现了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那么,小说是如何表现这一情节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作,共同去体会和感受其感人之处.二、研读课文.1.朗读,教师可安排学生以分角色的形式进行朗读.强调加点字字音.拜谒(y≠刨蹋╧ng z ng)呕心(u)寰宇(hu€醤)荷锄(h? 杖藜(l€恚?篡逆(cu€鄋)猝定(c? 斡旋(w€颍?匡扶(ku ng)朔风(shu€颍? 邂逅(_i€?h€騯)不省(_ ng)慵懒(y ng)千仞(r€鑞)不栖(q )乐躬耕(l? 熟谙(n)薰沐(_ n)鄙悃(k n)悒怏(y€?y€鄋g)荏苒(r n r n)揲蓍(sh€?sh )愧赧(n n)存恤(刘备拜访诸葛亮之前,司马徽赞诸葛亮.刘备一顾诸葛亮未得,遇崔州平,论天下事.刘备二顾诸葛亮未得,遇亮友、弟、岳父,留下书信.刘备三顾诸葛亮,孔明隆中对策,感其诚,出山辅佐.三、作业.熟读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二人的形象.第二课时一、继续研读课文.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刘备、诸葛亮的形象特征及作者塑造人物采用的手法.刘备:谦虚、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气度宽宏.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衬托(张飞、关羽).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门便知晓天下事、足智多谋.手法: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人物及景色的烘托陪衬.(此处具体分析见教参.)2.文中诗词对于表现诸葛亮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和人生追求.(具体分析见教参.)3.小说在塑造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时情节是如何变化的?有什么特点?情节曲折,悬念迭起,结构精巧,跌宕多姿.(具体分析见教参.)4.怎样理解崔州平的一番话?崔州平所言的中心内容是:“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意思是现在的天下形势是历史的必然,非人力所能改变,这与司马徽的看法是一致的,后来小说的结局的确如二人所预料的那样.5.分析司马徽所言“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的深意?一方面是肯定诸葛亮找到了他值得辅佐之人——刘备;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卧龙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即使得到刘备这样的明君,但是生不逢时,纵使再怎么努力,都只能是“呕心血”,却不能改变天命,即不能如刘备所愿“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虽然是对诸葛亮的才华得以施展感到一丝慰藉,但更慨叹他多舛的命运.(具体分析见教参.)6.概括归纳文章主题.小说通过刘备“三顾茅庐”,既表现了他为兴蜀汉大业而礼贤下士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晓天下事的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二、作业.课下查找诸葛亮、刘备以及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三国人物及故事,下一节课同学间进行交流.第三课时一、拓展探究.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怎样评价诸葛亮出山以及他后来的失败?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刘备的故事?怎样评价刘备?3.司马徽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后来得此二人,蜀国为什么最终还为晋所灭?4.介绍你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和事件,谈谈你对这些人物的认识.5.教师补充其他重点知识,如《三国演义》的作者、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等,给学生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二、总结.《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名著之一,走进其中,不仅能让人认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更能从中认识到历史的规律和进程.人只有把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才能真正地走向成功.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品读《三国演义》,品读名著,做一个认真的人、清醒的人、有能力的人、成功的人.三、布置作业.利用课余时间读完《三国演义》.板书设计三顾茅庐罗贯中刘备谦虚、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气度宽宏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足智多谋。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5篇)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5篇)《三顾茅庐》教案篇一周五下午。
在镇教研活动上,王雪老师执教的《三顾茅庐》一课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课堂开放而具有活力。
1、本课紧紧围绕着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以课题“三顾”为主线,进行课文的教学。
2、学习课文时,教师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诚心诚意”进行教学。
通过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导读课文、齐读、男女声读、师生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课文中的`“诚心诚意”是真的。
3、比较。
通过比较刘备斥责张飞的对话。
“张飞嚷道,刘备生气地说”,让学生体会到张飞的鲁莽、刘备对人才的尊重。
通过指名读、分角色读,学生基本上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4、引入课外资料,让学生了解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了解刘备与张飞的感情之深,从而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求贤若渴。
同时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对祖国的优秀组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篇二设计理念:“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课堂,就应坚持“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现代教学理念。
立体的课堂结构,就为“学生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活动”创造了有效的时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理解《三顾茅庐》,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教学目标:1、感受刘备的省心诚意和诸葛亮的妙计试探。
2、理解“大贤、怏怏、仰慕”等新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直接板书“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二、导读1、一读——大声朗读。
导读题:刘备那一点吸引了孔明?打动了孔明的心?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教师也大声朗读课文,既给学生一个示范,又体现了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体现课堂也是教师学习的场所。
2、学生朗读课文后,课件出示下列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会……”提示学生可以用上屏幕上出示的关联词,把自己的读后感表述的流畅、准确。
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十《三顾茅庐》教案设计长春版
(3)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对《三顾茅庐》这篇课文产生兴趣,对历史故事和人物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5.人物形象分析:
-刘备:忠诚、坚韧不拔、有远见
-诸葛亮:智慧、隐忍、有抱负
6.课后作业:
-分析其他历史故事或文学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悟和启示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三顾茅庐》这篇课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5.综合应用能力: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例如分析其他历史故事或文学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板书设计
1.课文基本信息:
-课文标题:《三顾茅庐》
-作者:罗贯中
-出处:《三国演义》
-主要人物:刘备、诸葛亮
2.课文内容概括:
-刘备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三顾茅庐》这篇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知识方面,学生应该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知识,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然而,对于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学生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补充讲解。
三顾茅庐 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三顾茅庐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三顾茅庐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1三顾茅庐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化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相互体谅、尊重、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2. 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国演义》故事,了解其中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等。
3. 掌握阅读策略,能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信息,如人物性格特点、情节发展等。
4. 能够自主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对其中的文化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习和理解《三国演义》中的文化内涵,如忠诚、仁爱、智谋、勇敢等。
2. 难点:学生对于古文阅读的不熟悉,以及对于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基础知识的了解不够。
三、教学过程1. 情境感知: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和展示《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和人物形象,唤起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三顾茅庐。
2. 入门技能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人物传记中的三顾茅庐部分,学生主要任务是了解刘备在当时的处境,以及他在面临苦难的境遇中所表现出的性格特点和智慧。
3.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分组演绎三顾茅庐的经典情节,学生分别扮演刘备、诸葛亮、糜竺等角色,通过自己的表演和体验理解人物的内心,进一步感恩和敬佩他们的精神和品质。
4. 拓展阅读: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其他有关《三国演义》的文学作品,如《屈原》、《红楼梦》等,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取出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华。
5. 总结反思: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体会,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主题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和文化的内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弱点进行及时修改和调整。
2. 对于学生的阅读和表现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和激励,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3. 在学习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思考,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收获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本节课着重以《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三顾茅庐为切入点,通过阅读、情感体验和拓展阅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刘备等人物的处境和性格特点,并通过演绎情节进一步深入理解人物内心的感受和思想。
《三顾茅庐》教案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共3篇
《三顾茅庐》教案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共3篇《三顾茅庐》教案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三顾茅庐》教案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是中国古代名著《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学习《三顾茅庐》既能够让学生领略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道德价值观的熏陶。
本文介绍了一份《三顾茅庐》教案,适用于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
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掌握《三顾茅庐》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总结出《三顾茅庐》所传递的道德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3.能够对《三顾茅庐》中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特色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究。
二、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三顾茅庐》的情节,掌握人物形象,了解故事背后所传递的哲理。
2.帮助学生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审视《三顾茅庐》。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领悟到《三顾茅庐》所描述的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并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2.从文化角度上,帮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并阐述其文化内涵。
四、教学内容1.课前导入(1)展示茅庐的图片,并让学生思考文艺作品中茅庐的象征意义。
(2)引入课文《三顾茅庐》2.阅读理解(1)学生阅读《三顾茅庐》。
(2)学生讨论《三顾茅庐》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3)学生试图描述茅庐的外形特点以及其象征意义。
(4)学生思考《三顾茅庐》所传递的哲学和人生价值观。
3.文化探究(1)学生学习《三顾茅庐》的文化背景。
(2)学生探究《三顾茅庐》中的文化内涵。
(3)学生尝试理解故事中文化符号的含义。
4.语言分析(1)学生对《三顾茅庐》中的语言进行分析。
(2)学生分析《三顾茅庐》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衬等,并尝试从其语言中领会到故事所要传递的内容。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三顾茅庐》的背景和人物形象。
2.讨论法:学生在小组之间展开探究和讨论。
3.视觉法:通过图片和影视资料等直观的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三顾茅庐》的文化内涵。
《三顾茅庐》 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学会从历史故事中汲取智慧,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刘备求贤若渴的诚恳态度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培养学生尊重人才、重视知识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分析刘备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2、教学难点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如人才的重要性、真诚待人的意义等。
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节奏和表达方式,增强语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讲授法对于文中的难点和重点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段视频讲的是什么故事吗?2、初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标注生字词的读音。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疏通文意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文意,遇到不懂的字词和句子,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重点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如“顾”“诣”“因”等字词的含义,以及“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等句子的翻译。
4、分析情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三顾茅庐”的故事经过。
引导学生分析每次拜访的情节,如刘备的表现、诸葛亮的态度等。
5、分析人物形象组织学生讨论刘备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远大抱负;诸葛亮:才华出众、有远见卓识、谨慎稳重。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0《三顾茅庐》说课稿 长版
《三顾茅庐》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顾茅庐》,下面我将本课的教材地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对这篇文章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地位:这篇课文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第20课,本课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节选。
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
小说,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小说教学,更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多异、主题的深刻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
学好这一课,对于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长春版语文教材每一册的最后一课都是古典名著的节选,所以同学们已经学习过《大闹天宫》《武松打虎》等名篇,所以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说的有关知识及欣赏小说的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
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已初步形成,所以我把着眼于培养学生欣赏小说的能力确立本文重点、难点。
加之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第一课时已经完成疏通文意的任务,所以我把本文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确立为:1.知识与能力体会小说精妙的构思。
感悟刘备真诚的礼贤下士的人物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习并深入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侧面烘托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人物的精神,体会真诚的人性之美。
4.教学重点体会小说精妙的构思,学会欣赏小说的常用方法。
5.教学难点把握文章思想内涵,感悟人物形象的人性之美。
三.说教法和学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众所周知,我校学生的素质是比较高的,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素质尚可,加之本文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只要处理得当,是很容易吸引所有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
因此,我采用以下教法:阅读复述法起到整体感知的作用启发引导法引领学生在品评人物、探究文旨。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三顾茅庐》课件 长春版
司马懿将要进攻西城。诸葛亮却 打开城门,独自一人在城墙上悠闲地 弹琴,吓跑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
南方部落首领孟获被诸葛亮捉住七次, 又被放了七次,孟获心服口服。从此以后, 南方边境上没有发生战争。
• 你喜欢谁?
• 方法巩固?
• 作业片段作文猜猜他是谁?
评说 《三顾茅庐》 课文讲了 一个什么 样的故事?
评说人物、学写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1、张飞、关羽与刘备的对话评析 刘备?(93、94、95) 2、几次猜错对方是诸葛亮?说明 刘备是怎样的人?
3、离诸葛亮的
住处还有半里多路, 刘备就下马步行。到 了诸葛亮的家,刘备 上前轻轻敲门。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 醒先生,吩咐关羽、张 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 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 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 候。
2、品读文中司马徽、崔州平、石广元、孟 公威、诸葛均、黄承彦、童子,及唱歌农 夫评析诸葛亮? • 3、草堂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写出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 • 4、“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诸葛亮 未出草庐便知天下事,预测“天下三分” 表现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一个人?(96页下面)
刘备听了茅塞 顿开,像拨开云雾 见到了青天。 拨云见日
● ● ● ●
m
1、 那里的山冈蜿蜒 起伏,好象一条等待时 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 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 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 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 秀丽宜人。(92)
腾龙阁:位于 诸葛草庐:公 抱膝亭:建于 老龙洞:是一 武侯祠:始建 元 隆中山巅。它 1987 年重建 隆中牌坊: 卧龙深处:建于 清康熙五十八 处泉水溶洞, 于晋朝(约公 躬耕田:乐 的仿汉建筑, 是一座内高十 建于清光绪 清雍正七年(公 隆中书院: 年(公元 1719 诸葛亮当年躬 元 361 年), 山与隆中山 当年刘备“三顾 层,外观五层, 十九年(公 元 1729 年),相 公元 1987 年重 年),是后人 耕陇亩,引此 是祀奉诸葛亮 之间的诸葛亮 茅庐“,诸葛亮 气势雄伟的楼 元 1893 年), 传诸葛亮常在此 建,原为武灵 凭吊诸葛亮抱 水灌溉。 的祠宇。 庙冲的一百多 小虹桥:是 在此作《隆中 阁。 是隆中的标 交友聚会。 王学业堂。 膝长吟之处。 亩田地。当年 诸葛亮隐居隆 对》。 志。 六角井:是诸葛亮当年隐居隆中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 诸葛亮躬耕陇 中时出入必经 时生活用水井。 元1719年),是刘备“三顾茅庐” 亩于此地。 之桥。 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
《三顾茅庐》优秀教案(通用5篇)
《三顾茅庐》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顾茅庐》优秀教案(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顾茅庐》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呵斥”“拜见”“恭恭敬敬”等词的意思。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品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角度认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干大有作为。
教学重点:1、能有感情地读刘备三顾茅庐时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语句,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2、开放文本,激发同学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1、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同学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
2、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角度认识。
教学准备:投影设备、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读了《三国》吗?你知道刘备是什么人吗?(相机示刘备图片,介绍刘备资料)2、今天俺们就来学一个关于刘备的故事---(示课题)《三顾茅庐》。
课题中“顾”是什么意思?“茅庐”呢?谁能来解题?(提示说清人物、地点、事件)二、初读课文1、汉室皇叔刘备为什么要一请、二请、三请这个一介草民诸葛亮?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课文,将读不准,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是什么原因?书上是怎么说的?哪一小节告诉俺们?(指名读第一小节)三、聚焦刘备1、请你读读2---4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考虑:(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预设交流:A:“俺冒着风雪,就是为了让孔明知道俺的诚意。
你怕冷,自身回去吧!”天气这么冷,还去——说明诚心诚意。
(还有那些写天气的词?数九寒天、雪花纷飞,还有天寒地冻)B:“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
《三顾茅庐》教案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理顺本文字音。
2.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3.了解刘备及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4.体会并学习本章节烘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2.了解刘备及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并学习本章节烘托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听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进入情境。
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电视剧演的很精彩,但其实,《三国演义》的原著写的更精彩,尤其是对智诸葛亮的描写。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和诸葛亮出山有关的《三顾茅庐》。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
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三国演义》介绍2.《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1)纵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
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33回)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第二部分(34—85回)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蜀国南征北战,互相争雄的局面。
第三部分(86—120回)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
(2)横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吴三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堪称是一部谋略百科,有相当的认识意义和借鉴价值。
以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3.《三国演义》主题:《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了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的愿望,鲜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
……
2.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空城计”“舌战群儒”“骂死王朗”
“火烧新野”“智激周瑜”……
三、根据你对诸葛亮的了解,你对其有怎样的评价?
四、阅读本文,扫清阅读障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谒颍馗昀赧倥偬猝定榻
斡旋邂逅韬略经纶悒怏荏苒揲蓍
五、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和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
课堂上将这两回的内容完整地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对故事的来龙去脉有个整体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及下发的补充材料。
第二课时
一、在上一节课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做批注式阅读。
1.把你认为有疑义的语、句、段画出来,并把疑惑的问题写在旁边。
2.把你认为能推动情节发展的句段画出来,并作简要的阐释。
3.在阅读的过程中,把你认为一些关键的词句画出来,并在旁边简要地写上你的理解。
例1:第93页中,崔州平所言:“……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可批注:崔州平之所见,虽无不是,但少雄心与远谋耳。
只知顺时而动,却不知谋事在人,正因为如此,方见崔州平较之孔明实逊一筹。
例2:第97页中,“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处可简要批注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之人。
例3:第97页中,“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可批注为:流泪未必不丈夫,如若流得其时,或许这正是男人成功的利器。
(以上只是举例,仅供参考。
)
二、学生将阅读心得相互交流,彼此分享。
三、布置作业。
思考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
第三课时
一、在前两节课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1.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人物,值得大汉皇叔屈尊枉驾,三往请之?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孔明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果真奇才。
凤雏、卧龙得其一即可得天下之传言,可见不虚。
2.你认为使孔明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
(2)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志。
躬耕南阳不过虽逢其时、未逢其主之权宜之计。
3.哪些地方可体现出刘备的诚意?
(1)三顾茅庐。
(2)三请之时,“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
(3)泣请孔明,“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以上三点,足见刘备之诚意。
4.就我们所学的内容,简要分析刘备、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1)刘备:贵为大汉皇叔,之所以能成就大业,是因为他忍辱负重,任人唯贤,有胸襟,有气量。
(2)诸葛亮:躬耕南阳,静待明主,运筹帷幄,匡世英才。
5.本章节中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烘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
本章节通过对司马徽、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诸葛均、黄承彦等人的描写,层层铺垫,诸葛亮方“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加深了诸葛亮在读者心目中的印象,成功地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总结。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成功地塑造了诸葛亮、刘备等典型的人物形象,并再现了“赤壁之战”等历史上著名的战役。
其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复杂多变。
有些特点从本章节中可见一斑。
希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坚持以批注的方式将《三国演义》认真通读。
三、布置作业。
有条件可阅读《三国志》中的“隆中对”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