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三角函数与向量公式
向量知识点与公式总结
向量知识点与公式总结向量是线性代数中的一种基本概念,它在数学、物理、工程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向量具有模和方向,而且可以进行加法和乘法运算,可以用来表示力、速度、位移等物理量。
下面是向量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和常用公式的总结:1.向量的定义:向量是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用有向线段表示。
记作⃗a。
2.向量的模:向量的模表示向量的大小,记作,⃗a,或者a。
向量的模可以用勾股定理求得:⃗a,=√(a₁²+a₂²+a₃²+...+a_n²3.向量的方向角:向量的方向角是指与其中一坐标轴或平面之间的夹角。
在二维平面内,向量的方向角可以用余弦和正弦函数表示:cosθ = a₁ / ,⃗a,sinθ = a₂ / ,⃗a4.向量的方向余弦:向量的方向余弦是指与坐标轴之间的夹角的余弦值。
在三维空间中,向量的方向余弦可以用三角函数表示:cosα = a₁ / ,⃗a,cosβ = a₂ / ,⃗a,cosγ = a₃ / ,⃗a5.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即两个向量相加的结果是以两个向量为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两个向量的加法可以用分量表示:⃗a+⃗b=(a₁+b₁,a₂+b₂,a₃+b₃,...,a_n+b_n)6.向量的减法:向量的减法可以通过将减向量取负后与被减向量相加得到。
⃗a-⃗b=⃗a+(-⃗b)7.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数量积(点积)是两个向量的模之积与它们夹角的余弦值的乘积。
向量的数量积可以用分量表示:⃗a·⃗b=a₁*b₁+a₂*b₂+a₃*b₃+...+a_n*b_n8.向量的数量积性质:(1)交换律:⃗a·⃗b=⃗b·⃗a(2)结合律:(⃗a+⃗b)·⃗c=⃗a·⃗c+⃗b·⃗c(3)数量积与向量的乘法:(k⃗a)·⃗b=k(⃗a·⃗b),其中k为实数(4)数量积与零向量:⃗a·⃗0=09.向量的夹角余弦:向量的夹角余弦是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与它们模的乘积的商。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与向量公式
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 2A) cos2a=cos 2a-sin 2a=2cos 2a-1=1-2sin 2a 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 2=a 2+c 2-2accosB 注:角B 是边a 和边c 的夹角弧长公式: l=α*r ,α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乘法与因式分:a 2-b 2=(a+b)(a-b) a 3+b 3=(a+b)(a 2-ab+b 2) a 3-b 3=(a-b(a 2+ab+b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X 1=-b+√(b 2-4ac)/2a; X 2=-b-√(b 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 1+X 2=-b/a ;X 1*X 2=c/a (韦达定理) 判别式:b 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 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 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降幂公式:sin 2x=1-cos2x/2 cos 2x=1-cos2x/2 万能公式:Sin2α=2 tan α/(1+ tan 2α) Cos2α=(1- tan 2α)/(1+ tan 2α) Tan2α=2tan α/(1- tan 2α) 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 (2kπ+α)=sinα cos (2kπ+α)=cosα tan (2kπ+α)=tanα cot (2kπ+α)=cotα 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π+α)=-sinα cos (π+α)=-cosα tan (π+α)=tanα cot (π+α)=cotα 公式三: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 (-α)=-sinα cos (-α)=cosα tan (-α)=-tanα cot (-α)=-cotα 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π-α)=sinα cos (π-α)=-cosα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公式六: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以上k∈Z)注意:在做题时,将a看成锐角来做会比较好做。
高一数学必修二所有公式归纳
高一数学必修二所有公式归纳1.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函数的顶点坐标为(h,k),其中h=-b/(2a),k=f(h)。
-对称轴方程:x=h。
- 判别式:D = b²-4ac。
-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f(x) = ax² + bx + c。
2.三角函数-三角函数周期性公式:1) sin(x+2π) = sinx2) cos(x+2π) = cosx3) tan(x+π) = tanx-三角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关系:1) sin(x) = cos(π/2 - x)2) cos(x) = sin(π/2 - x)-和差化积公式:1) sin(x±y) = sinxcosy ± cosxsiny2) cos(x±y) = cosxcosy ∓ sinxsiny3.平面向量-点积(内积):a·b = ,a,b,cosθ-向量的模:a,=√(a₁²+a₂²-平面向量的几何运算:1)加法:a+b=(a₁+b₁,a₂+b₂)2)减法:a-b=(a₁-b₁,a₂-b₂)3) 数乘:k·a = (ka₁, ka₂)-向量共线:若 a//b,则 a = kb,其中 k 为实数。
4.解直角三角形-边长与角度之间的关系:1) sinA = a/c2) cosA = b/c3) tanA = a/b4) sinB = b/c5) cosB = a/c6) tanB = b/a5.平面解析几何-平面方程的一般形式:Ax+By+C=0-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Ax0+By0+C,/√(A²+B²)-直线的斜率公式:k=-A/B-直线的点斜式方程:y-y0=k(x-x0)6.空间解析几何-点积(内积):a·b = ,a,b,cosθ-向量的模:a,=√(a₁²+a₂²+a₃²-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1)加法:a+b=(a₁+b₁,a₂+b₂,a₃+b₃)2)减法:a-b=(a₁-b₁,a₂-b₂,a₃-b₃)3) 数乘:k·a = (ka₁, ka₂, ka₃)7.概率与统计-频率:f=n/N,其中n表示事件发生的次数,N表示试验的总次数。
向量解三角形三角函数公式.docx
1K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设a 是任意一个角,P (xj )是a 的终边上的任意一点(异于原点),它与原点的距离是r = y]x 2 +y 2 > 0 ,那么sin (7 = —,cos6if = — , tana = Z ,(兀工0),三角函数值只与角的 r r x 大小有关,而与终边上点P 的位置无关。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0°45° 60° 0° 90° 180° 270° 15°75°sin©12 返2 V3 2 01-1V6-V2 4V6 + V24 cos aV3 2 V2 2 1 2 1 0 -1 0A /6+>/24V6-V24tana V3 3173 0/ 0/2-V3 2+V3cot a1V3 3//0 2+VJ 2-7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平方关系:sin 2 +cos 2 6^ = 1 (2)商数关系: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主要应用是,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此角的其它三角函数值。
在运用平方关系解题时,要根据已知角的范围和三角函数的取值,尽可能地压缩角的范围,以便进行定号; 在具体求三角函数值时,一般不需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而是先根据角的范围确定三角函数值的 符号,再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此三角函数值的绝对值。
4.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公式一:sin («+2Z :7i )=sin a, cos (a+2ht )=cos_a, tan (6Z + 2k7C )= tan (X 其中 k 已乙 公式二:sin (7i +a )= ~sin a , cos (7i +a ) = —cos a , tan (7r+«) = tan a.指力収奇数或偶数),符号看象限(看原函数,同时可把"看成是锐角)•诱导公式的应用是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其一般步骤:(1)负角变正角,再写成2k7u + a,0<a<27r ; (2)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及向量公式
向量及三角函数公式?悬赏分:10 |解决时间:2011-2-12 18:21 |提问者:痞子cjx最佳答案向量1、向量的加法:AB+BC=AC设a=(x,y)b=(x',y')则a+b=(x+x',y+y')向量的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向量加法的性质: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a+0=0+a=a2、向量的减法AB-AC=CBa-b=(x-x',y-y')若a//b则a=eb则xy`-x`y=0若a垂直b则ab=0则xx`+yy`=03、向量的乘法设a=(x,x')b=(y,y')a·b(点积)=x·x'+y·y'三角函数正弦函数sinθ=y/r余弦函数cosθ=x/r正切函数tanθ=y/x余切函数cotθ=x/y正割函数secθ=r/x余割函数cscθ=r/y以及两个不常用,已趋于被淘汰的函数:正矢函数versinθ =1-cosθ余矢函数vercosθ =1-sinθ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式:·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tan^2(α)+1=sec^2(α)cot^2(α)+1=csc^2(α)·积的关系: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倒数关系:tanα·cotα=1sinα·cscα=1cosα·secα=1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辅助角公式:Asinα+Bcosα=(A^2+B^2)^(1/2)sin(α+t),其中sint=B/(A^2+B^2)^(1/2)cost=A/(A^2+B^2)^(1/2)·倍角公式:sin(2α)=2sinα·cosα=2/(tanα+cotα)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tan(2α)=2tanα/[1-tan^2(α)]·三倍角公式:sin3α=3sinα-4sin^3(α)cos3α=4cos^3(α)-3cosα·半角公式:sin(α/2)=正负√((1-cosα)/2)cos(α/2)=正负√((1+cosα)/2)tan(α/2)=正负√((1-cosα)/(1+cosα))=sinα/(1+cosα)=(1-cosα)/sinα·降幂公式sin^2(α)=(1-cos(2α))/2cos^2(α)=(1+cos(2α))/2tan^2(α)=(1-cos(2α))/(1+cos(2α))·万能公式:sinα=2tan(α/2)/[1+tan^2(α/2)]cosα=[1-tan^2(α/2)]/[1+tan^2(α/2)]tanα=2tan(α/2)/[1-tan^2(α/2)]·积化和差公式: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和差化积公式: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其他: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参考资料:/question/46751883.html?si=1。
向量代数的基本公式
向量代数的基本公式向量代数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在向量空间中向量的代数运算及其相关性质。
向量代数中包括很多基本公式,这些公式不仅是向量代数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数学工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向量代数中的一些基本公式及其重要性。
1. 向量加法的基本公式向量加法是向量代数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它表达了两个向量相加的结果。
对于任意两个向量a和b,它们的和向量c可以表示为:c = a + b该公式意味着,当我们把向量a和向量b相加时,向量c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a和b的大小和方向。
这个公式在计算中非常实用,因为在求解向量问题时,通常需要将多个向量相加或相减。
2. 向量数量积的基本公式向量数量积指的是两个向量的标量积,也称为点积。
对于向量a和向量b,它们的数量积可以表示为:a·b = |a||b|cosθ其中,|a|和|b|分别表示向量a和b的模长,θ表示它们之间的夹角,cosθ表示它们之间的夹角的余弦值。
该公式的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两个向量之间的度量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该公式计算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也可以计算出它们之间的投影等。
3. 向量矢量积的基本公式向量矢量积指的是两个向量的向量积,也称为叉积。
对于向量a和向量b,它们的向量积可以表示为:a×b = |a||b|sinθn其中,|a|和|b|分别表示向量a和b的模长,θ表示它们之间的夹角,n表示一个垂直于a和b所在平面的单位向量,sinθ表示它们之间夹角的正弦值。
该公式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用于计算平面区域、体积和方向向量等问题。
例如,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我们可以利用向量积的大小。
此外,在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中,向量积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4. 向量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向量三角函数指的是向量和角度之间的关系。
与传统的三角函数类似,向量三角函数包括正弦、余弦、正切等。
对于向量a和向量b,它们的三角函数可以表示为:sinθ = |a×b|/|a||b| cosθ = a·b/|a||b| tanθ = |a×b|/a·b其中,sinθ表示向量a和b的夹角的正弦值,cosθ表示它们之间的夹角的余弦值,tanθ表示它们之间的夹角的正切值。
高一数学必修二公式大全
高一数学必修二公式大全高一数学必修二主要学习了函数与方程、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等内容。
下面将为您整理一份高一数学必修二的公式大全:一、函数与方程1. 一次函数的标准方程:y = kx + b2. 一次函数的一般方程:ax + by + c = 03. 二次函数的标准方程:y = ax² + bx + c4.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h, k) ,其中 h = -b/2a , k = f(h)5. 二次函数的根:x = (-b ± √(b² - 4ac)) / 2a6. 绝对值函数的图像:y = |x|7. 指数函数的性质:aⁿ * aᵐ= aⁿ⁺ᵐ,(aⁿ)ᵐ= aⁿᵐ,(ab)ⁿ= aⁿbⁿ8. 对数函数的性质:logₐ (mn) = logₐ m + logₐ n ,logₐ (m/n) = logₐ m - logₐ n ,logₐ (mⁿ) = nlogₐ m二、平面向量1. 向量的模长:|a| = √(x² + y²)2. 向量的方向角:tanθ = y/x ,其中θ ∈ [-π, π]3. 两个向量的数量积:a·b = |a| |b| cosθ ,其中θ为a、b之间夹角4. 两个向量的叉积:a × b = |a| |b| sinθ n ,其中θ为a、b之间夹角,n为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5. 向量的共线条件:a 和 b 共线,当且仅当存在λ ,使得a = λ b6. 两个向量的夹角公式:cosθ = a·b / (|a| |b|) ,其中θ为a、b之间夹角三、三角函数1. 弧度与角度的关系:θ(弧度) = πθ/180° ,θ(角度) = 180°θ/π2. 各三角函数的定义:sinθ = y/r ,cosθ = x/r ,tanθ = y/x3. 各三角函数的相关性质:sin²θ + cos²θ = 1 ,tanθ = sinθ / cosθ4.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sin(θ + 2π) = sinθ ,cos(θ + 2π) = cosθ ,tan(θ + π) = tanθ5.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sin(-θ) = -sinθ ,cos(-θ) = cosθ ,tan(-θ) = -tanθ6. 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sin(α ± 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 ,cos(α ± 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7. 三角函数对应的图像:y = A sin(Bx + C) + D ,y = A cos(Bx + C) + D这些是高一数学必修二的一些重要公式。
高中数学的三角函数与向量总结
高中数学的三角函数与向量总结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三角函数与向量是两个重要的主题。
三角函数研究角的度量与各种三角关系,而向量则研究物体的位移与力的方向。
本文将总结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与向量的相关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应用这些概念。
一、三角函数1. 正弦函数正弦函数是三角函数中最基本的函数之一,用于研究角的正弦关系。
表示为sin(x),其中x为角的度数。
正弦函数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值域为[-1, 1]。
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函数可表示为对边与斜边之比。
2. 余弦函数余弦函数是三角函数中另一个基本的函数,用于研究角的余弦关系。
表示为cos(x),其中x为角的度数。
余弦函数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值域为[-1, 1]。
在直角三角形中,余弦函数可表示为邻边与斜边之比。
3. 正切函数正切函数是三角函数中较为特殊的函数,用于研究角的切线关系。
表示为tan(x),其中x为角的度数。
正切函数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但在某些角度上不存在值,需要注意避免这些角度。
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切函数可表示为对边与邻边之比。
4.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三角函数之间存在一些基本的关系。
例如,sin(x)与cos(x)互为倒数,即sin(x) = 1/cos(x)。
另外,tan(x) = sin(x)/cos(x)。
通过利用这些基本关系,可以简化求解三角函数的过程。
二、向量1. 向量的定义向量是有大小和方向的量,通常用箭头表示。
在平面几何中,向量可以表示为有序数对 (a, b),其中 a 为横坐标的变化量,b 为纵坐标的变化量。
向量也可以用矩阵表示。
2. 向量的运算向量有多种运算,包括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乘法和点乘法。
其中,向量的加法和减法符合平行四边形法则,数量乘法可以改变向量的大小,而点乘法可以得到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用于求夹角等相关性质。
3. 向量的模和方向角向量的模表示向量的大小,可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得出。
向量的方向角表示向量与平行于坐标轴的正方向之间的夹角。
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知识与公式总结
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知识与公式总结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解决几何问题、物理问题和工程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的知识进行总结,并介绍常用的公式和性质。
一、三角函数2. 余弦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余弦函数被定义为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其定义域为实数集R。
常用的余弦函数记作cos(x)。
余弦函数也具有周期性,即cos(x+2π)=cos(x)。
3. 正切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切函数被定义为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其定义域为实数集R-{(2k+1)π/2, k∈Z}。
常用的正切函数记作tan(x)。
正切函数也具有周期性,即tan(x+π)=tan(x)。
4. 余切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余切函数被定义为邻边与对边的比值。
其定义域为实数集R-{kπ, k∈Z}。
常用的余切函数记作cot(x)。
余切函数也具有周期性,即cot(x+π)=cot(x)。
5. 正割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割函数被定义为斜边与邻边的比值。
其定义域为实数集R-{(2k+1)π/2, k∈Z}。
常用的正割函数记作sec(x)。
正割函数也具有周期性,即sec(x+2π)=sec(x)。
6. 余割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余割函数被定义为斜边与对边的比值。
其定义域为实数集R-{kπ, k∈Z}。
常用的余割函数记作csc(x)。
余割函数也具有周期性,即csc(x+2π)=csc(x)。
三角函数之间有一些重要的关系:1.三角函数的互逆关系:sin(x) = 1/csc(x)cos(x) = 1/sec(x)tan(x) = 1/cot(x)cot(x) = 1/tan(x)sec(x) = 1/cos(x)csc(x) = 1/sin(x)2.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sin(x+y) = sin(x)cos(y) + cos(x)sin(y)cos(x+y) = cos(x)cos(y) - sin(x)sin(y)tan(x+y) = (tan(x)+tan(y))/(1-tan(x)tan(y))3.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sin(2x) = 2sin(x)cos(x)cos(2x) = cos^2(x) - sin^2(x)tan(2x) = 2tan(x)/(1-tan^2(x))4.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sin(x/2) = ±√((1-cos(x))/2)co s(x/2) = ±√((1+cos(x))/2)tan(x/2) = ±√((1-cos(x))/(1+cos(x)))二、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定义:平面向量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
三角函数和角公式向量证明的关系
三角函数和角公式向量证明的关系1. 介绍三角函数和角公式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解决三角形及其相关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学习三角函数和角公式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相关的证明和推导,其中向量方法在证明过程中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三角函数和角公式与向量证明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通联。
2. 三角函数与向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可以用向量来表示一个点的位置,从原点到点P的向量称为位置矢量r。
如果点P的坐标为(x, y),那么其位置矢量r可以表示为r = xi + yj,其中i和j分别是横轴和纵轴上的单位向量。
对于点P(x, y),我们可以定义它的极坐标(r,θ),其中r为点P到原点的距离,θ为向量OP与x轴的夹角。
利用向量的知识,我们可以得到点P的位置矢量r与其极坐标(r,θ)之间的关系:r = cosθi + sinθj。
这里的cosθ和sinθ分别为θ的余弦和正弦,它们不仅可以表示点P 的坐标,也可以表示向量OP的方向和大小。
可以看出三角函数与向量的通联非常密切。
通过向量的方法,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从而更好地应用它们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 角公式与向量在学习三角函数的过程中,我们也常常需要探讨角的加减、倍角、半角等相关公式。
而这些角公式与向量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通联。
考虑向量OA和向量OB,其夹角为θ。
我们知道,两个向量的夹角可以通过它们的数量积进行求解:cosθ = (OA·OB) / (|OA|·|OB|),其中OA·OB为向量的数量积,|OA|和|OB|分别为向量OA和向量OB的模长。
从向量的角度来看,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反映了它们之间夹角的大小关系,而角公式中的cosθ项也与两个向量之间的关系息息相关。
我们可以通过向量的方法来证明和推导角公式,使得角公式的性质更加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角公式解决问题。
三角函数的万能公式
三角函数的万能公式在学习三角函数的万能公式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基本的三角函数定义。
1. 正弦函数:sinθ = 对边/斜边2. 余弦函数:cosθ = 临边/斜边3. 正切函数:tanθ = 对边/临边根据正余弦的定义,可以得到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sin^2θ +cos^2θ = 1对于三角函数,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向量在平面上的投影。
以一个长度为1的向量OA为基准,设另一个向量OB与向量OA之间的夹角为θ,向量OB在向量OA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为x。
根据右积定理,向量OB的长度等于向量OA的长度与OB在OA方向上的投影长度的乘积,即,OB, = ,OA, * ,OB,* cosθ。
由于,OA, = 1,所以,OB, = ,OB,* cosθ,即 1 = ,OB,* cosθ。
整理可得,OB,= 1/cosθ。
另一方面,根据正余弦的定义,,OB, = 临边/斜边= cosθ。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OB,= 1/cosθ = cosθ。
这个结论就是三角函数的万能公式之一:cosθ = 1/cosθ,其中θ为任意角。
类似地,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推导出正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万能公式。
1.正弦函数的万能公式:sinθ = 对边/斜边 = 对边/sinθ = cosθ * sinθ / sinθ= cosθ2.正切函数的万能公式:tanθ = 对边/临边 = 对边/tanθ = sinθ/cosθ / tanθ= sinθ/cosθ= 1/(cosθ/sinθ)= 1/cotθ以上推导过程可以总结为以下公式:1. cosθ = 1/cosθ2. sinθ = cosθ3. tanθ = 1/cotθ这就是三角函数的万能公式。
它们可以用来互相转化三角函数的值,并且在解三角方程和计算复杂的三角函数值时非常有用。
如果我们已知一个角的一些三角函数值,通过使用这些万能公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该角的其他三角函数值。
三角函数公式以及向量公式
sin(32π-α)=-cosα cos(32π-α)=-sinα
tan(32π-α)=ta1nα
同角基本关系式
tanα=sinα(商) sin2α+cos2α=1(平方) cosα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两 角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3.已知 A(x1,y1),B(x2,y2),则A→B=(x2-x1, y2-y1) {记法:终点坐标减始点坐标}
4.向量坐标加减法运算:→a ±→b =(x1±x2, y1±y2) {记法:横坐标相加(相减)为横坐标,纵坐标相加(相减)为纵坐标}
5.向量的数乘:λ→a =(λx1,λy1) (其中λ为实数)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ta1n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sin(32π+α)=-cosα cos(32π+α)=sinα tan(32π+α)=-ta1nα
sin(-α)=-sinα
cos(-α)=cosα
6.向量的模计算公式:|→a |= x12+y12 |→a |= →a 2= →a ·→a
→a 2=|→a |2
|A→B|= (x2-x1)2+(y2-y1)2
7.向量数量积:→a ·→b =(x1,y1)·(x2,y2)=x1·x2+y1·y2 {记法:横坐标相乘加纵坐标相乘}
8. →a ·→b =|→a |·|→b |cosθ(θ为两向量夹角) {注释:向量的夹角θ是将两向量起点放在一起构成的角,形如↗→}
余弦定理变形式
高一下学期数学公式
高一下学期数学公式在高一下学期数学中,需要掌握如下的数学公式:1. 一次函数方程y = kx + 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2. 二次函数方程y = ax²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a≠0,称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3.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距离公式d = √[(x₂ - x₁)² + (y₂ - y₁)²]其中,d为两点间的距离,(x₁, y₁)、(x₂, y₂)为两点的坐标。
4. 两点间中点坐标公式[(x₁ + x₂)÷2,(y₁ + y₂)÷2]5. 数列通项公式an = a₁ + (n - 1)d其中,an为第n项,a₁为首项,d为公差。
6. 连续系数的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 = a(1-qⁿ)/(1-q)其中,a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7. 相邻两项的比值定义为公比,求和有限等比数列的公式S = a(1-qⁿ)/(1-q)其中,a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8. 向量的模长公式|a| = √[a₁² + a₂² + a₃²]其中,a₁、a₂、a₃为向量的分量。
9. 子集数量公式一个集合的子集数量为2的n次方,其中n为该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10. 最大公因数的求法辗转相除法或质因数分解法。
11. 最小公倍数的求法相乘后,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2. 加法原理若 A,B 两个事件,且分别有 k1,k2 种方法,则 A,B 两个事件中,选择方法的数量为 k1+k2。
13. 乘法原理若 A,B 两个事件,且分别有 k1,k2 种方法,则 A,B 两个事件中,选择方法的数量为 k1 × k2。
14. 同余定理若 a-b 能被n整除,则a和b对于模n同余。
15. 欧拉公式对于任意正整数n,欧拉函数ɸ(n)是小于或等于n的自然数中与n互质的数的数目。
当n为素数p时,ɸ(n)=p-1;当n为两个不同素数p、q的积时,ɸ(n)=(p-1)(q-1)。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与向量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与向量在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与向量是解析几何和三角学的重要内容。
三角函数研究角的大小和周边长度的关系,而向量则研究物体在平面或空间中的位移和运动。
一、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描述角度大小和长度关系的数学函数。
常见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我们以角A为例来介绍这些函数。
1. 正弦函数(sine function):正弦函数是指在单位圆上,以角A 的终边与x轴正半轴之间的弦与x轴正半轴之间的线段比值。
可以表示为sin(A)。
2. 余弦函数(cosine function):余弦函数是指在单位圆上,以角A 的终边与x轴正半轴之间的弦与单位圆的半径之间的比值。
可以表示为cos(A)。
3. 正切函数(tangent function):正切函数是指在单位圆上,以角A的终边与x轴正半轴之间的弦与角A的终边在x轴正半轴法线上的投影之间的比值。
可以表示为tan(A)。
二、向量向量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
在高中数学中,我们主要研究平面向量和空间向量。
1. 平面向量:平面向量由大小和方向确定。
我们可以用有向线段或坐标表示平面向量。
常见的运算有向量的加法、数乘和点乘。
2. 空间向量:空间向量也由大小和方向确定,但相比于平面向量,空间向量多了一个维度。
我们可以用有向线段或坐标表示空间向量。
空间向量的运算与平面向量类似,只是多了一个维度的考虑。
三、三角函数与向量的应用三角函数与向量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1. 几何问题:三角函数与向量可以用来解决几何问题,如平面上的三角形面积、角平分线等;空间中的直线及平面的交角,立体图形的体积等。
2. 物理问题:三角函数与向量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如力学中的合力分解、运动学中的速度和加速度等。
3. 工程问题:三角函数与向量也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机械工程中的力和力矩等。
总结:高中数学中的三角函数与向量是解析几何和三角学的重要内容。
高一数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一、三角函数1、任意角和弧度制角可以分为正角、负角和零角。
弧度制是另一种度量角的方式,弧长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 1 弧度。
我们要掌握角度与弧度的换算公式,例如 180°=π 弧度。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设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 P 的坐标为(x, y),它与原点的距离为 r,则正弦函数sinα = y / r,余弦函数cosα = x / r,正切函数tanα = y / x (x ≠ 0)。
要牢记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的符号规律。
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平方关系:sin²α +cos²α = 1;商数关系:tanα =sinα /cosα。
利用这些关系可以进行三角函数的化简和求值。
4、诱导公式诱导公式可以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
例如,sin(π +α) =sinα,cos(π α) =cosα 等。
5、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正弦函数 y = sin x 的图象是一条波浪线,其定义域为 R,值域为-1, 1,周期为2π,对称轴为 x =kπ +π/2 (k∈Z),对称中心为(kπ, 0)(k∈Z)。
余弦函数 y = cos x 的图象与正弦函数类似,只是相位不同。
正切函数 y = tan x 的定义域为{x |x ≠ kπ +π/2, k∈Z},值域为 R,周期为π,其图象是不连续的,在每个区间(kπ π/2, kπ +π/2) (k∈Z)上单调递增。
二、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与起点的位置无关。
零向量的长度为 0,方向任意。
单位向量是长度为 1 的向量。
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
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加法满足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向量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
数乘向量λa ,当λ > 0 时,λa 与 a 同向;当λ < 0 时,λa与 a 反向;当λ = 0 时,λa = 0 。
三角函数-向量基本公式
1.正弦定理及其变形 (1)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 (2)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 (3)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 2R. (4)sin A ∶sin B ∶sin C =a ∶b ∶c .2.余弦定理及其推论(1)a 2=b 2+c 2-2bc cos_A .(2)cos A =b 2+c 2-a 22bc. (3)在△ABC 中,c 2=a 2+b 2⇔C 为直角;c 2>a 2+b 2⇔C 为钝角;c 2<a 2+b 2⇔C 为锐角.3.在△ABC 中,边a 、b 、c 所对的角分别为A 、B 、C ,则有:(1)A +B +C =π,A +B 2=π2-C 2. (2)sin(A +B )=sin_C ,cos(A +B )=-cos_C ,tan(A +B )=-tan_C .(3)sin A +B 2=cos C 2,cos A +B 2=sin C 2. 4、在AB C ∆中,A b a ⇔> B A sin ⇔ B sin A cos ⇔ B cos5、在AB C ∆中,A B A ⇔=2sin 2sin B 或A+B= ⇔∆为 或 三角形 练习:(1)在AB C ∆中,C A B A +<2,则 ),,(=><π(2)在AB C ∆中,已知BC=8,AC=5,三角形面积为12,则=C 2cos(3)在AB C ∆中,⇔=Bb A a cos cos ∆为 三角形; ⇔=Ba Ab cos cos ∆为 三角形 解析式 y =sin x y =cos x图像值域单调性在 ,函数递增 在 ,函数递增 在 ,函数递减 在 ,函数递减 最值 =x , =max y=x , =max y=x , =min y =x , =min y奇偶性对称性 对称轴:对称轴:对称中心: 对称中心:周期6、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1)投影:|a |cos θ(|b |cos θ)叫做向量 方向上( 方向上)的投影.(2)几何意义: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a |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 的乘积.7、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设a 与b 都是非零向量, θ为a 与b 的夹角.(1)a ⊥b ⇔ . (2)当a 与b 同向时,a ·b = ;当a 与b 反向时,a ·b = .(3)a ·a = 或|a |=a ·a = (4)cos θ= (5)|a ·b | |a ||b |.例题: 已知:a 、b 、c 是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向量,其中a =(1,2)⑴若|c |52=,且a c //,求c 的坐标;⑵若|b |=,25且b a 2+与a b -垂直,求a 与b 的夹角θ. 例题: 已知向量a 、b 的夹角为0120,3,13a a b =+=,则b =例题: (1)已知()()4,3,23261,a b a b a b a b ==-+=求与的夹角θ。
高一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
高一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高一数学上册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提升非常重要。
以下是高一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函数的定义: 函数是一个将一个集合的元素(称为自变量)映射到另一个集合的元素(称为因变量)的规则。
- 定义域和值域: 函数的定义域是指所有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值域是指所有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 函数的分类: 实函数和虚函数、显函数和隐函数、单值函数和多值函数等。
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是指函数的最高次幂为1的情况,具有形式为y=ax+b的特点。
-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是指函数的最高次幂为2的情况,具有形式为y=ax^2+bx+c的特点。
3. 方程与不等式:- 方程的解与根: 方程是等式中含有未知数的表达式,解是指使方程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根是指使方程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 不等式: 不等式是含有不等号的等式,解是指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二、三角函数与向量1. 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是通过三角比例关系而定义的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等。
- 弧度制与角度制: 弧度制是指以半径的长度为单位来度量角度的制度,而角度制是常用的以度为单位来度量角度的制度。
- 三角函数的图像: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特点及其性质。
2. 三角函数的应用:-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是2π,正切函数的周期是π。
- 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公式: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倍角公式,以及有关三角函数的基本等式等。
3. 向量的基本概念:- 向量的定义与表示: 向量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 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4. 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 向量的数量积(点积): 向量的数量积是两个向量的模的乘积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值的乘积。
高中三角函数所有的公式
高中三角函数所有的公式在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它们在几何学、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高中阶段常用的三角函数所有的公式。
基本三角函数公式正弦函数( sin )$\\sin (\\alpha \\pm \\beta) = \\sin \\alpha \\cos \\beta \\pm \\cos \\alpha \\sin \\beta$$\\sin 2\\alpha = 2\\sin \\alpha \\cos \\alpha$$\\sin^2 \\alpha + \\cos^2 \\alpha = 1$$\\sin (\\pi - \\alpha) = \\sin \\alpha$$\\sin (-\\alpha) = -\\sin \\alpha$余弦函数( cos )$\\cos (\\alpha \\pm \\beta) = \\cos \\alpha \\cos \\beta \\mp \\sin \\alpha \\sin \\beta$$\\cos 2\\alpha = \\cos^2 \\alpha - \\sin^2 \\alpha =2\\cos^2 \\alpha - 1 = 1 - 2\\sin^2 \\alpha$$\\cos^2 \\alpha + \\sin^2 \\alpha = 1$$\\cos (\\pi - \\alpha) = -\\cos \\alpha$$\\cos (-\\alpha) = \\cos \\alpha$正切函数( tan )$\\tan (\\alpha \\pm \\beta) = \\dfrac{\\tan \\alpha\\pm \\tan \\beta}{1 \\mp \\tan \\alpha \\tan \\beta}$$\\tan 2\\alpha = \\dfrac{2\\tan \\alpha}{1 - \\tan^2\\alpha}$$\\tan (\\pi - \\alpha) = -\\tan \\alpha$$\\tan (-\\alpha) = -\\tan \\alpha$三角函数的变化关系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sin \\left(\\dfrac{\\pi}{2} - \\alpha\\right) = \\cos\\alpha$$\\cos \\left(\\dfrac{\\pi}{2} - \\alpha\\right) = \\sin\\alpha$正切函数与余切函数$\\tan \\alpha = \\dfrac{\\sin \\alpha}{\\cos \\alpha}$ $\\cot \\alpha = \\dfrac{1}{\\tan \\alpha} = \\dfrac{\\cos \\alpha}{\\sin \\alpha}$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sin (180^\\circ - \\alpha) = \\sin \\alpha$$\\sin (\\pi + \\alpha) = -\\sin \\alpha$$\\sin (270^\\circ - \\alpha) = -\\sin \\alpha$$\\sin (360^\\circ - \\alpha) = \\sin \\alpha$$\\cos (180^\\circ - \\alpha) = -\\cos \\alpha$$\\cos (\\pi + \\alpha) = -\\cos \\alpha$$\\cos (270^\\circ - \\alpha) = \\cos \\alpha$$\\cos (360^\\circ - \\alpha) = \\cos \\alpha$正切函数与余切函数$\\tan (180^\\circ - \\alpha) = - \\tan \\alpha$$\\tan (\\pi + \\alpha) = \\tan \\alpha$$\\tan (270^\\circ - \\alpha) = - \\tan \\alpha$$\\tan (360^\\circ - \\alpha) = \\tan \\alpha$总结三角函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高中阶段学习三角函数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公式,这不仅对数学学习有帮助,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有很大帮助。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平面向量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平面向量一、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描述角的函数,它们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等。
这些函数常用于解决涉及角度的问题,如测量高度、距离和速度等。
以下是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1. 正弦函数(sin):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函数定义为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即sinθ = opposite / hypotenuse。
正弦函数的定义域是所有实数,值域是[-1,1]。
2. 余弦函数(cos):在直角三角形中,余弦函数定义为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即cosθ = adjacent / hypotenuse。
余弦函数的定义域是所有实数,值域也是[-1,1]。
3. 正切函数(tan):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切函数定义为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即tanθ = opposite / adjacent。
正切函数的定义域是所有实数,值域是整个实数集。
除了上述基本的三角函数,还有其他一些相关函数,如余切函数(cot)、正割函数(sec)和余割函数(csc)等。
这些函数之间存在一些重要的关系,如互余关系、倒数关系和倒数值关系等。
二、解三角形解三角形是指根据给定的已知条件,计算出三角形的各个未知量。
通常,解三角形要求计算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等。
以下是解三角形的常用方法:1. 余弦定理:当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时,可以利用余弦定理计算第三边的长度。
余弦定理的公式为c² = a² + b² - 2abcosC。
2. 正弦定理:当已知三角形的一边和与之相对的两个夹角时,可以利用正弦定理计算其他两条边的长度。
正弦定理的公式为a / sinA = b / sinB = c / sinC。
3.应用三角函数:当已知三角形的一边和一个角的正弦、余弦或正切值时,可以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其他未知量。
这需要结合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进行计算。
解三角形是在实际问题中非常常见的应用,例如在航海中计算船只的位置和航向,或在测绘中计算地标的位置和高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 2A) cos2a=cos 2a-sin 2a=2cos 2a-1=1-2sin 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 2=a 2+c 2-2accosB 注:角B 是边a 和边c 的夹角
弧长公式: l=α*r ,α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乘法与因式分:
a 2-
b 2=(a+b)(a-b) a 3+b 3=(a+b)(a 2-ab+b 2) a 3-b 3=(a-b(a 2+ab+b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X 1=-b+√(b 2-4ac)/2a; X 2=-b-√(b 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 1+X 2=-b/a ;X 1*X 2=c/a (韦达定理) 判别式:
b 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 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 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降幂公式:
sin 2x=1-cos2x/2 cos 2x=1-cos2x/2 万能公式:
Sin2α=2 tan α/(1+ tan 2α) Cos2α=(1- tan 2α)/(1+ tan 2α) Tan2α=2tan α/(1- tan 2α)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 (2kπ+α)=sinα cos (2kπ+α)=cosα tan (2kπ+α)=tanα cot (2kπ+α)=cotα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π+α)=-sinα cos (π+α)=-cosα tan (π+α)=tanα cot (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α)=-sinα cos (-α)=cosα tan (-α)=-tanα cot (-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π-α)=sinα cos (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以上k∈Z)
注意:在做题时,将a看成锐角来做会比较好做。
诱导公式记忆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两角和差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二倍角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升幂缩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半角公式:
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降幂扩角公式)
sin2(α/2)=(1-cosα)/2 cos2(α/2)=(1+cosα)/2
tan2(α/2)=(1-cosα)/(1+cosα)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
和差化积公式: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积化和差公式: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sinα ·cosβ=1/2 [sin(α+β)+sin(α-β)]
cosα ·sinβ=1/2 [sin(α+β)-sin(α-β)]
cosα ·cosβ=1/2 [cos(α+β)+cos(α-β)]
AB+BC=AC a+b=(x1+x2,y1+y2) a+0=0+a=a
运算律:
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
2.向量减法:
AB-AC=CB 即“共同起点,指向被减”
如果a、b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a=-b,b=-a,a+b=0. 0的反向量为0
a=(x1,y1) b=(x2,y2) 则a-b=(x1-x2,y1-y2).
3.数乘向量
实数λ和向量a的乘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且∣λa∣=∣λ∣•∣a∣
当λ>0时,λa与a同方向
当λ<0时,λa与a反方向
当λ=0时,λa=0,方向任意
当a=0时,对于任意实数λ,都有λa=0『ps.按定义知,如果λa=0,那么λ=0或a=0』实数λ向量a的系数,乘数向量λa的几何意义就是将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伸长或压缩
当∣λ∣>1时,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在原方向(λ>0)或反方向(λ<0)上伸长为原来的∣λ∣倍
当∣λ∣<1时,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在原方向(λ>0)或反方向(λ<0)上缩短为原来的∣λ∣倍
数乘运算律:
结合律:(λa)•b=λ(a•b)=(a•λb)
向量对于数的分配律(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
数对于向量的分配律(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
数乘向量的消去律:①如果实数λ≠0且λa=λb,那么a=b②如果a≠0且λa=μa,那么λ=μ
4.向量的数量积
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b作OA=a,OB=b,则∠AOB称作a和b的夹角,记作〈a,b〉并规定0≤〈a,b〉≤π
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数量,记作a•b若a、b不共线,则a•b=|a|•|b|•c os〈a,b〉
若a、b共线,则a•b=+∣a∣∣b∣
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a•b=x1•x2+y1•y2
向量数量积运算律
a•b=b•a(交换律) (λa)•b=λ(a•b)(关于数乘法的结合律) (a+b)•c=a•c+b•c(分配律) 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a•a=|a|2 a⊥b〈=〉a•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