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练习20题(附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古诗词鉴赏练习20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练习20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练习20题(附参考答案)(一)品读《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句子:理由:(二)读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三)读《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6、“黄鸡”的本意是:,诗中是指:7、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答:(四)阅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试题汇编

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试题汇编

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试题汇编(附参考答案及解析)一、【2022黑龙江绥化市】赏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A.《送杜少府之而州》一诗中,诗人用一个“望”字,即把目标从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移向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充满深情厚意。

B.《送杜少府之在蜀州》和《渡荆门送别》都是送别友人的诗,都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C.《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二字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楚地平野开阔,江水奔腾之景。

这首诗流露出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之情。

D.《渡荆门送别》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

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

2两首诗中画出的两处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二、【2022辽宁盘锦市】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夕次盱眙①县韦应物落帆逗②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③,听钟木眠客。

[注释]①盱眙:曾是淮南西道的属地,也称准镇。

②逗:短暂停留。

③秦关:韦应物的故乡。

1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诗一二句点题,“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是旅人前行的路,表明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换乘驿车到别处去,暗含奔波之意。

B.[乙]诗五六句写城池暗黑,人们纷纷归家,大雁飞藏的芦苇丛,在晚霞余光的映照下,闪现出一片耀眼的白色。

C.两首诗三四句都是写景,[甲]诗用“正”“悬”写出了平野开阔的大景;[乙]诗用“波涛”“夕阳”等意象营造了浩渺、壮阔的意境。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解析】“水何”六句描写了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以及海岛上草木茂盛的景色,为后文抒发作者的雄心壮志做了铺垫。

因此这一景物的描写目的不是突出自然环境的美好,而是渲染一种气氛,为抒情服务。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1.《登鹳雀楼》 - 王之涣- 题目:《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后的壮丽景色和自然风光。

通过形容楼前广阔的河流、远处的青山和附近的乡村田野,作者展示了自己在高处俯瞰大地时的壮美感受。

- 主题:表达人们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 感情色彩:作者经历到了山川河流的辽阔壮丽,体味了自然景色的美妙和伟大,并产生了敬畏和自省之情。

- 修辞手法:- 比喻:用“登鹳雀楼”来比喻作者所在的高处,突出其观察的角度和高度。

- 反问:通过反问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强调了自然界的广阔无边和永无止境的奇观。

- 对偶:通过对偶结构的运用,如“何必见庙墓,心中只有诗书间”,突出了作者对名利财富等虚无的态度,强调了内心追求精神世界的重要性。

- 韵律特点:本诗共七律四十九字,平仄工整,较为优美。

2.《静夜思》 - 李白- 题目:《静夜思》- 作者:李白这首诗是李白在夜晚时刻的自省之作。

诗中写道,作者独自思索着远方家乡的事情,念及家人和朋友,感叹时间的匆匆流逝。

- 主题:表达作者在夜晚时思念远方故乡和重要人物的情感。

- 感情色彩:作者通过表达对远方家乡和重要人物的思念之情,展示了一种离别的伤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感。

- 修辞手法:- 比喻:用“疑是地上霜”来比喻夜晚时地面上的露水,表达了作者寂寞孤独的心情。

- 借代: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借月光和露水来象征夜晚和离别的情感,增加了诗意的含蓄性。

- 韵律特点:本诗共五言绝句,四句皆押韵,节奏明快,抒情自然。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杜甫- 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杜甫这首诗是杜甫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作品。

诗中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离散的思考。

- 主题:表达离别时的思念和友谊的珍贵。

- 感情色彩:通过描绘黄鹤楼的壮美景色和表达离别之情,作者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鉴赏练习题20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鉴赏练习题20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鉴赏练习题20题1、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依恋之情的自然流露。

(2分)2.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原因是什么?(2分)示例1: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示例2: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

示例3: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能心心相印。

2、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

②浦:水边,岸边。

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逐、移。

(2分)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2分)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

3、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1.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

2.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让读者想象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

4、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地白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凄清__的特点。

2分2.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中考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名句。

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的佳句。

5.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作者是()。

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白居易答案:B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

A.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B.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C.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D. 苏轼的《赤壁赋》答案:B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的诗句。

A. 李白B. 王之涣C. 王勃D. 杜甫答案:C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

A. 王维的《山居秋暝》B. 陶渊明的《饮酒》C. 杜甫的《登高》D. 李白的《将进酒》答案:B5.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的诗句。

A. 李清照B. 辛弃疾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A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的生平。

答案:张若虚,唐代诗人,其生平资料较少,但以《春江花月夜》一诗闻名于世。

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苏轼的哪首词,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注意事项:1. 请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2. 答题时请使用黑色签字笔或圆珠笔,字迹清晰。

3. 请在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要超出答题区域。

4. 请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要折叠或涂改。

5. 考试结束后,请按照监考老师的指示,将答题卡交回。

初中古诗词赏析20首试题与答案

初中古诗词赏析20首试题与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降职或贬官。

2、“杨花”在古诗中常常象征飘零离散,诗的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了离别、伤感的气氛。

3、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的深厚同情和慰藉。

4、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的时间,又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离别的忧伤等。

5、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出龙标被贬之地的偏远?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6、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和牵挂关心之情。

7、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愁的心情。

8、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诗开头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这样的景来写?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时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9、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月亮”的妙用。

答: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不仅表明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处不在,而且大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意味,感情真挚,脍炙人口。

10、对本诗后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本诗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

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这两句诗句描写了________ 的场面,反衬了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下列选项中,对“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句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内心的冲突。

B. 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C. 作者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增加了信心。

D. 作者想和“姜尚”和“伊尹”一样过着悠闲洒脱的生活。

【答案】(1)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2)D【解析】【分析】(1)李白被“赐金放还”时,友人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意思是: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两句用夸张的笔法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D.有误。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故选D。

故答案为:⑴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2)解答这类选择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即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如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暮春即事周敦颐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2.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饯别酒宴场面的隆重。

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C.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

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三、古诗词鉴赏。

鹧鸪天①[清]纳兰性德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

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

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

D.全词描写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心,情感真挚浓烈。

2.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早归[唐]元稹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

2.尾联写出了黄莺的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①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古诗赏析中考试题及答案

古诗赏析中考试题及答案

古诗赏析中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举头望明月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感时花溅泪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不是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白日依山尽B. 黄河入海流C. 欲穷千里目D. 会当凌绝顶答案:D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孟浩然D. 王维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述王昌龄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含义。

答案:这句诗通过“秦时明月汉时关”来表达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同时暗示了边关的古老和战争的持久。

2. 解释一下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描绘的景象。

答案:这句诗描绘了江南地区南朝时期佛教盛行,寺庙众多的景象,同时“烟雨中”增添了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四、赏析题1. 阅读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并分析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这句诗通过描绘原野上草的枯荣更替,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循环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和离别之情的抒发。

2. 分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蕴含的意境。

答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和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美好愿望的寄托。

“千里共婵娟”意味着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同一轮明月,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

五、写作题1. 以“春夜喜雨”为题,写一首五言绝句。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以下为示例)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 以“秋日登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散文。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以下为示例)秋日登高秋风送爽,天高云淡。

我站在山巅,极目远眺,只见层林尽染,金黄一片。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词(20首) ——鉴赏答案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词(20首) ——鉴赏答案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词(20首)——鉴赏答案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作者是___ B __A.王维B.孟浩然C.杜甫D.崔颢2.诗中的“涵虚”的含义是__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__,“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描绘出了洞庭湖_浩淼的水势,一望无垠的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_的景象。

3.“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运用比喻,表现了自己有愧于圣明之世,希望得到张丞相的引荐之意。

4.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 D _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对仗工整,语言凝炼质朴,气象宏大,以动态展示洞庭湖水气势和力量。

B.“欲济无舟楫”运用比喻,写出了自己无人引荐,不能出仕的心情。

C.诗歌后四句主要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

D.“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写出诗人淡泊之志,隐逸之情。

5.下列对作品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D_A.这是一首向高官展示自己的才华志向以求得到推荐的诗作。

B.诗歌的前四句描写了洞庭湖的雄伟景象。

C.诗歌的后四句主要表达作者的政治抱负。

D.全诗的精华是后四句,它使得本诗广为流传。

(二)登高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选自_《望岳》_,作者是_唐_朝诗人__杜甫__。

2.诗中的“岱宗”是指_泰山_。

“决眦”的意思是_极力张大眼睛_,“凌绝顶”的“凌”意思是_登上_。

3.“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泰山__青翠绵延,一望无际的景色。

__4.“造化钟神秀”应解释为__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丽都汇聚到这里。

__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诗人__不怕困难、积极进取,敢于攀登__的精神,使主题得以升华。

6.下列对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A.诗歌的前六句写尽泰山景色,突出了泰山的气势,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B.本诗是诗人在青年时期写的,抒发了诗人不甘平庸,奋力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20道题汇总试卷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20道题汇总试卷

中考课外古诗词赏析实战演练(参考答案在最后)(一)江陵①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①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对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出具体的描绘。

(30字左右)(二)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怯,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请简要分析。

(三)闺怨(唐)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①。

【注】①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戍守南疆。

1、诗中“孤”字含义丰富,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请简要回答。

(四)送杜十四之江南(唐)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

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做简要分析。

(五)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请简要分析。

(六)雨后池上(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七)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汇总附答案爱国忧民类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第一句写到了哪些景物?所描绘的情境渲染出怎样的氛围?写到了轻烟、寒水、淡月、细沙四中景物,渲染出迷蒙清冷的氛围。

2.“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其实是在批评(纵情声色、不知国之将亡/不理朝政的统治者)。

“犹”字表现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之情。

3.下面对杜牧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A.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B.杜甫创造了盛唐诗歌的巅峰,杜牧增添了晚唐诗歌的瑰丽。

为肯定杜牧在诗坛的地位,后人称其为“小杜”,以此区别于杜甫。

C.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D.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江南逢李龟年》《阿房宫赋》等。

D(《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的诗)4.请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朦胧的烟雾笼罩着寒冷的秦淮河水,冷冷的月光覆盖着水边的沙岸。

5.诗歌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借古讽今。

陈述南朝陈后主因追求享乐导致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能从中汲取教训,反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前两联写景。

首联写(国都破败)的景象,为全诗营造了(凄凉悲哀)的氛围。

颔联移情于花鸟,衬托自己(感伤怅恨)的感情。

2.颈联中“抵万金”极写家书的(难得/珍贵),表现了作者(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尾联描写了诗人(衰老憔悴)的情状,表现他(极度忧愁)的感情。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城春草木深(长安城)⑵家书抵万金(值、相当于)4.从诗的题目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从题目中可以得到两方面的信息:一是这首诗所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二是这首诗写了诗人眼前所看到的景物。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诗词鉴赏:诗歌语言鉴赏(含答案解析)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诗词鉴赏:诗歌语言鉴赏(含答案解析)

诗词鉴赏:诗歌语言鉴赏(共20题)一、复合题(共20题)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 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

整首诗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B.“跳珠”这个形象而富有动感的比喻,既写出雨来纷急的样子,又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C.这首诗歌,诗人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下雨时的景色。

D.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

2.阅读下文,完成六道小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侥、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979 年4 月(1) 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i 簇.新ii 绯.红iii 富饶.(2) 本诗中用“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这一意象表现了怎样的形象?和它具有类似作用的还有哪些意象?(3)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在修辞上属于,作用是。

(4) 此诗的主题是,主体是,客体是。

(5) 诗歌以第人称写成,以“ ”向“ ”的倾诉的形式,表达了。

(6) 试归纳一下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山寺夜起(清)江浸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手法。

诗人“夜起”的缘由有二:怜惜眼前景,身为“________”(用文中词句填写)。

【答案】(1)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故答案为:⑴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⑵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

【点评】⑴考生要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注意对重点诗句的赏析,在赏析时一定要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⑵考生在平时要熟知诗歌的每个要点,以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2.阅读韦庄的《早发》,回答问题。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①。

【注】①珪:一种玉器。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四联分别是如何体现“早”字的。

(2)请选择合适的角度,简析尾联运用的手法和蕴含在尾联中的思想感情。

【答案】(1)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2)示例1: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尾联蕴含(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示例2:运用衬托,用行了“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来突出出发之早;尾联蕴含(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解析】【分析】(1)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颔联用“鸡未唱”强调客人起得早;颈联用“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城月尚如珪”,叙写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诗词鉴赏专项练习1.诗词赏析,完成问题。

(4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本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分)(2)本诗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4分)落花杨万里红紫成泥泥作尘,颠风不管惜花人。

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①黄鹂告许春。

【注】①倩:央求,请某人做某事。

(1)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2)诗人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五律的首联是叙事,颔联、颈联是,尾联是。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评析。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从诗人的观察角度来看,前一句是,后一句是。

(4)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2分) ①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②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③“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④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2)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离亭”有何作用?(2分)6.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一)放舟蓬莱①阁下戚继光②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崚嶒③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注释】①蓬莱:今属山东,戚继光家乡。

②戚继光: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征讨倭寇,屡建奇功,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因遭弹劾被罢官回归故里之时。

③崚嶒:形容山高峻。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先从时间上着笔,“续”字点明是故地重游,从“自悠悠”可见诗人心境悠然自得。

B.颔联中“沧波”言水之澄碧;“浩荡”言水面广阔壮大,“浮轻舸”暗合诗题“放舟”。

C.颈联慨叹不知不觉中两鬓已经花白,但上天依然让自己存活于世,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时隔三十年旧地重游,看到山川依旧,有人事沉浮、物是人非之感。

B. 颔联中“出”字精炼传神,突出了蓬莱阁立于高崖有缥缈飞天之势的特点,表达诗人隐逸家乡的意愿。

C. 颈联写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诗人已是双鬓斑白,垂垂老矣,转而又想到自己仍存活于世,颇有感慨之意。

D.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3.尾联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4. 这首诗情感起伏有致,撼人心扉。

请根据诗歌内容和注释,简要概括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二)客夜与故人偶集①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②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③。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①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

②翻疑:反而怀疑。

翻:义同“反”。

③寒蛩:深秋的蟋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描写了诗人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

B.首联交代了时间(秋夜)和地点(城中),一个“满”字,写出了秋月之状。

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检测试卷带答案

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检测试卷带答案

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检测试卷带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长安听百舌①韦鼎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②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注释】①百舌:鸟名。

这种鸟黑羽黄嘴,能反复模仿百鸟之音。

②那:即“哪”。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2)请简要赏析“惊”字的妙处。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杰。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宋代爱国词人。

这首词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时所作。

(1)请赏析这首词的思路。

(2)试分析下阕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潭上作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怀古诗。

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5.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古诗词鉴赏练习20题(附参考答案)(一)品读《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句子:理由:(二)读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三)读《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6、“黄鸡”的本意是:,诗中是指:7、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答:(四)阅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答: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答:(五)阅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0、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答:1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六)欣赏《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答:13、两首诗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答:(七)请阅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4、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15、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八)细读下列两首诗,完成17~19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7.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18.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

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19.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九)阅读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眷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0.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答]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21.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22.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

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十)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23、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答:24、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2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十一)阅读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6.解释下面的词浯。

(2分)①历历:②乡关:2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 )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 ( )28、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十二)赏读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十三)阅读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3、“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答:34、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35.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答:36.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十四)阅读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7、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十五)阅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38、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十六)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思为国为民效力,他图的是什么?请你阅读龚自珍《己亥杂诗》一诗,回答39—42题。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9、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40、(1)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答:(2)从三、四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41、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诗的一二句写的是。

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

(每空限填一个词语)4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

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40字以内)答:(十七)阅读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答:4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十八)阅读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5、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4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4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