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及秦汉的官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朝行政
• 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结构从秦朝一直沿用到两晋,直至隋 文帝创三省六部制。 • 汉景帝改了大量官名。把“奉常”改为“太常”;“卫尉” 改为“中大夫令”;“廷尉”为“大理”;“典客”为 “大行令”;“治粟内史”为“太农令”,武帝时改为大 司农。 • 武帝时改“大行令”为“大鸿胪”,“郎中令”改为“光 禄勋”。 • 上述九卿更名大多没有影响到他们的职能,至于动机可能 是语言变迁而寻求官名的准确。无独有偶,三公的名称也 有比较大的变化。汉武帝更“太尉”为“大司马”,汉成 帝时更“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汉哀帝时“丞相”更 为“大司徒”。
• 令尹之下是司马,《左传· 襄公三十年》说:“且 司马,令尹之偏,而王之四体也。”可见司马在 楚国权位也是很重的。 • 司马这一官称在楚国出现较晚,楚成王三十三年 (前634年)司马子西领兵伐宋,这是第一次在 楚国出现这个官称,可能受到中原国家影响才设 置的, • 司马主管军事,战时带兵打仗,平时掌管军赋和 军队装备。后来也负责丈量土地、制定赋税,这 在中原诸国是司空的职责,而楚归于司马。 • 所以楚国没有司空这一官称。
伪君子
• 后世论者以“色庄者”指的就是伪君子。 这种人格类型的本质是一心谋私利,价值 理念上如同小人,但是在行为选择上则善 于作假,标榜君子。平日里对人对事,不 失其君子之风,以致令人确信是君子。一 到关键时刻,特别是关系到自家名利,就 会原形毕露,丑态立见。
• 伪君子与乡愿相较,其相异之处有三。 • 一是伪君子只是伪装君子,结交君子,以君子自诩,并不会与小人为 伍。乡愿则既逢迎君子,也追随小人,只顾谋利,不计其他。 • 二是伪君子在价值理念上形同小人,属于明知道义,口谈道义且大言 不惭,却在关键处抛却道义,选择利益。正所谓“阴为不善,而阳欲 掩之,则是非不知善之当与,恶之当去也。”乡愿在价值理念上并不 以儒家道义为准则,对君子或小人都是随声附和,虚与委蛇。伪君子 透着“虚伪”,实属欺世盗名。乡愿只是流俗,透着唯利是图。 • 三是伪君子用心深刻,计虑长远。这种政治人格并不甘居人后,而是 具有强烈的利、权欲望。之所以伪装君子,为的是图谋大利。乡愿则 是混世,所谓“生斯世,为斯世也,善斯可矣”。他们从不出头作表 率,只是追随他人获取实惠,即便是蝇头利禄,蜗角功名也会沾沾自 喜,自鸣得意。由上可知,在表现形式上,伪君子与乡愿或有相近之 处,但是其人格理念与行为选择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将此二者混而 为一,是在学理上未作深究耳。
• 令尹”这一官称首见于庄公四年(前690 年),为楚武王五十一年设置。 • 《史记· 楚世家》载,陈轸对昭阳说:“令 君已为令尹矣,此国冠之上。”可见令尹 这个官是楚国最高级的官称。 • 此后,令尹以次相授,至战国时还保存这 个官名。 • 令尹的辅助是左、右尹。这官名在随县曾 侯乙墓中出土的战国初年竹简有了记载
先秦——楚国
• 楚国大约在西周初期正式立国。由于楚国 历史悠久,国力强大,文化发达,所以在 南方自成一大政治文化的中心,它不但在 生活习俗、语言传统与中原各诸侯国有一 定差异,而且在政治机构、职官分设上也 都自成一系统,与中原各国有所不同
• 楚国中央政权的职官,在春秋早期只有莫 敖这一官称,《淮南子· 修务训》有“莫嚣 大心”。莫嚣就是莫敖。这时期的莫敖, 大概相当于大司马的职称。楚武王四十二 年,莫敖屈瑕带兵伐罗,因骄纵轻敌,打 了败仗、畏罪自杀,自此以后,莫敖的地 位开始下降。楚国又另设大司马、右司马、 左司马、莫敖的地位降至左司马以下。战 国中期时,莫敖似乎已不掌实权,只备王顾 问的闲职而已。代替莫敖执政的是令尹。
狂狷
• 与中行之士相比较,狂者激进,“志大言大”,有言过其 行的弊端。狷者“不屑不絜”,虽能独善其身,却显得有 些落落寡合,是其缺陷。不过,他们对于孔儒传承的君子 人格基本价值理念尚能坚持。在行为选择方面,狂者卓然 进取,狷者则洁身自爱。虽然他们的行为选择不能遵循 “中道”,有“过”与“不及”之弊,为君子所不取。但 是就其人格的本质规定来看,仍然不失为有道之士。故而 得到了孔孟的首肯。 • 狂与狷作为政治人格类型,对于后世士人的影响是颇深远 的。宋儒朱熹对狂狷就很赞许,说:“狂狷是个有骨肋底 人”。 • 当政治压力呼啸而至之时,他们要么挺身而出,顶风而上; 要么归转林下,与闻松涛。他们或激越,或狷介,唯独不 去媚权贵。
乡愿
• 作为一种人格类型,乡愿在价值理念上没有原则和操守, 在行为选择上善于左右逢源。与君子交往则逢迎君子,标 榜仁义道德。与小人结交则唯利是图,锱铢必较。因而在 孔孟儒家看来,所谓乡愿者看似忠信廉洁,无可挑剔,其 实最会同流合污,寡廉鲜耻,乱德害道。乡愿人格表现的 似是而非颇能惑众,故而最为孔儒一脉所厌恶。 • 这班人只顾谋求自家私利,什么道德原则,君父大义自然 抛在了脑后。他们确乎没有犯上作乱,但他们一味“自 为”,不问仁义,不顾正义,不讲道义,则只会给弑君弑 父者大开方便之门,在政治上危害严重。正所谓助纣为虐, 与纣何异! • 一言以蔽之:“自为忒重” 私
• 左徒是战国中期以后才出现的,其地位相当重要, 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楚怀王时官居左徒。他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 应对诸侯。”受到怀王的信任,权重一时。考烈 王时,黄歇由左徒升为令尹,封于吴,号为春申 君。 • 左徒这个官称的来源可能与司徒这一官称有关。 春秋时楚国本有司徒,掌管民工徒役。楚国设官 时常在一官之下设左右两个助手。“左徒”或许 就是司徒的助手。楚人有尚左的习掼,所以到战 国时左徒地位上升而成为要职。 • 司败,掌管刑罚狱讼的官称,司败即中原各国的 司寇。
• 周代的神职官吏在政权机构中大为削弱。 一切有关丧葬、祭祀、占卜以及文化教育 等事,在《周礼》中都属于掌礼机构管理, 司巫在这一机构中地位是较低的。 • 史官的地位,则有了很大的提高。
• 太史不仅掌管天文历法的观测制订,文献 典籍的收藏整理和教育贵族子弟等有关文 教方面的工作,而且熟悉国家的政令典则, 常在周王左右以备咨询。 • 内史为周王起草诏令,出纳王命,成为王 室近臣。 • 另外,还有小史、外史等官职
政治人格
• 政治人格观念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论域之一。如果 从哲学的视角看人格,可以给出的最为简明的一般性解释 是:人格是个体人从心理到行为的诸般特点的总和,及其 惯常行为模式。这里说的政治人格则是从政治文化的角度 给出的界定,一般指行为主体的政治性格特征的总和及其 惯常行为模式。 •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政治人格首先是个体的,其展现的是 个人的政治特质;政治人格是决定或者影响行为主体的政 治选择和行为趋向的内在驱力。 • 在认识上,人格观念是认识主体对于模式化的人格类型的 理解和把握,表现为某种形式的文化现象,并带有明显的 群体或集团的共性特征。
• • • • • • • • • • •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 卫尉(掌管皇宫保卫) 郎中令(掌管警卫事务) 太仆(掌管宫廷车马) 廷尉(掌管司法诉讼) 典客(掌管外交事宜)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 宗正(掌管皇室内部事务) 少府(掌管山河湖海税收和制造业) 治粟内史(掌管财政税收)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即三公九卿制,互相 没有统属关系,由皇帝掌握最终决断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以上所述是中央的政务官,还有一些是属 于事务性质的职官,主要是指在国君周围 为楚王服役的官吏。这类官吏的设置大致 与中原各国相同。
• 师、太师,是负责对王子管教的职官。楚穆王为 太子时,他的师傅是潘崇。穆王即位后,就尊潘 崇为太师。 • 太师本无实权,潘崇因帮穆王出谋献策,对穆王 上台起了重要作用。穆王为了感谢他,就让他掌 管王宫的警卫。官为“环列之尹”。 • 屈原曾担任过的“三闾大夫”,这是中原各国所 没有的,是楚国特有的职官名称,掌管王族昭、 景、屈三姓子弟的教育。这与晋国的公族大夫专 掌对卿族子弟管教的职能相同。
政治人格
• 狂狷、乡愿和伪君子都是中国传统政治文 化的政治人格类型 • 君子与小人是传统人格的主要类型,但不 能涵盖政治人格的全部。 • 当年孔子曾用中行、狂、狷等概念评估士 人,这些认识延及后世,也被人们视为人 格形象。
• 中行之士实是“君子人格”的另一种说法, 体现了传统政治人格的完美性。中行之士 在价值理念上能固守孔儒一脉倡导的道德 理想和政治理想,在行为选择上,能“从 容中道”,并无“过”与“不及”。
• 楚国中央事务官中还有一种管理后宫的官, 称为司宫,由阉人充任。
• 先秦的大小官职,有很多是世代相承的, 这样就形成了“世卿世禄”的局面。同时, 还出现了不少以官职为氏号的家族。
秦汉——秦朝
• 秦始皇以战国时期秦国官制为基础,把官 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 需要的新的政府机构。 • 在这个机构中,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 大夫。 •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 太尉(负责管理军事) • 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召令, 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汉朝监察
• 刺史 • 刺史秩六百石,秩级相当卑微,而官位又 低于郡守,但他们在行使监察权时,却代 表中央,可以毫无顾忌地举劾二千石的郡 国守相,其权利是相当大的,再加上赏赐 丰厚,使大部分刺史忠于职守,戮力为朝 廷服务,因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秦汉特点
• 此时期的特点是: • ①君主的地位极大地提高了,权力高度集 中; • ②在国家机构中,巫史和宗室贵族不占重 要地位,而君主的臣仆和侍从上升的主要 地位; • ③统治的地区越来越辽阔,机构也越来越 庞大,职务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变化复 杂。
汉朝军职
• 伍长-什长-都伯-百人将-牙门将、骑督、部曲督别部司马(军司马)-都尉(骑都尉)-校尉(但 五校几乎成清贵武职,偏文)-中郎将(五官、左、 右、虎贲中郎将类同五校)-裨将军-偏将军-杂号 将军(裨将军、偏将军应该就是杂号将军之末, 但与其它两字将军地位有别)-四镇、前后左右将 军、四征-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大将军。
• 与师保地位相当,而直接辅佐周王管理政 事的官职,是太宰。成王时,周公以太师 而兼为太宰,“相王室,以尹天下”。太 宰拥有总揽政务的大权,是政府中的首脑。
• 太宰以下,有众多的卿士,其中比较重要的政务 官,仍然是司徒、司马、司寇、司空等诸有司。 • 司徒除管土地的垦辟、井田的划分和有关奴隶耕 作等事外,还要管理诸侯封疆的划定和军旅事宜。 • 司马负责征收军赋、管理战车以及驾车马匹等军 政事宜。 • 司寇掌握刑法。 • 司空负责管理百工以及兴建土木、水利等工程。 他们还有很多的僚属,分管各项具体事务,由中 下级贵族担任,构成相当庞大的统治机构
• 秦朝创下的一套中央集权国家政治制度在 以后中国社会的历史中,只有修修补补, 基本框架不变。
秦汉——汉朝
• 汉朝是继秦朝以后历史上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分 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与“东 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 世史学家亦称两汉。 • 汉朝官制内容丰富,包括西汉官制和东汉官制, 有中央官制,也有地方官制。这时期,封建地主 阶级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统治,在职 官制度上确立了中央朝廷的三公九卿制和继续实 行地方的郡县制体制。 • 三公九卿制在秦朝只是初具架构,这一制度到汉 代时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 史官称左史,《左传· 昭公十二年》载: “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 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 《八索》、《九丘》’。”这个官称与中 原御史的职能相似。
• 专司占卜吉凶的官称卜尹,也称卜师,是大夫一级的官称。 《左传· 昭公十三年》记载,楚平王对帮他夺得王位有功 的人进行封赏时说:“召观从,王曰:‘唯尔所欲。’对 曰:‘臣之先佐开卜。’乃使为卜尹。” • 楚国官称以“尹”为名的极多,除政务官令尹,左右尹外, 还有乐尹、宫厩尹、芋尹、陵尹、清尹、连尹,等等,这 些“尹”前一、二字,当是指掌管的事务或地点。 • 如观从受命的卜尹,就是掌管占卜的事务官。 • 又如楚昭王时钟建为乐尹,就是掌管殿廷乐律的官员。 • 宫厩尹就是为楚王掌管养马之事。
先秦及秦汉的职官制度
先秦
秦汉 政治人格
先秦---西周
• 周王朝是邦国制国家的最高代表。 • 在周王左右的重要辅佐人物,有太师、太 傅、太保,合称为“三公”或“师保”。 • 如周文王、武王时的重要谋臣太公望,就 被尊称为“师尚父”。成王时,周公为师, 召公为保,共同辅政。一直到康王时,召 公还担任太保。师保统辖诸侯百官以奉侍 周王,在政治上享有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