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名师教案
小学美术人美五年级上册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与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并能用这叫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感受透视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在绘画练习中,怎么运用消失点、视平线和透视线等知识,使描绘的场景更真实。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以自己双手为例,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双手,思考怎样在不改变手形状的前提下,让双手看起来不一样大?学生积极作答。
引导学生总结: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大,而离我们远的物体看起来小,这种近大远小的现象,也叫透视现象。
二、讲授新课1 .初步感知教师展示生活中的具有透视现象的图片,师生共赏,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同学们从画中看到了哪些透视现象” 引导学生总结,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粗远细、近疏远密等2、引导分析,深入探究小游戏“找找我在哪儿”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两个新朋友。
一个是消失点:随着视平线的延伸景物逐渐汇聚于一点。
另一个是视平线:与眼睛视线相平行的一条线,通常与地面线相重合。
请同学上台指认。
这些通常是不画出来的,但在作画的过程中通常要用到。
出示消失点咋左和在右的两张图片,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消失点的位置为什么不一样?选代表回答,教师引导总结:突出左边的景色消失点就往右移,突出右边的景色消失点就往左移。
继续讨论视平线为什么不是固定的?引导总结……总结消失线。
视平线以上,景物越远越向下,视平线以下,景物越远越向上3.欣赏作品,内化审美请同学们欣赏名画和优秀的学生作品,从中体会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并讨论发言它的魅力所在。
再找出话中的视平线,视点。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3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课程的第5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知识,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让学生感受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以人美版常锐伦老师的作品为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欣赏优秀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感兴趣,且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但部分学生对透视现象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在信息技术方面,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使用画图软件进行绘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概念,知道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如何在绘画中运用透视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透视现象。
2.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美版常锐伦老师的作品,让学生了解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绘画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透视知识的运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常锐伦老师的作品图片及相关资料。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常锐伦老师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作品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透视现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等。
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透视现象。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边示范边讲解。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实践。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 人美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人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包括线性透视和空气透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方法,提高绘画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性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和运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绘画透视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1. 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线性透视和空气透视在绘画中的综合运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透视现象图片、绘画作品、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绘画纸张、铅笔、橡皮、彩色铅笔、画笔、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透视现象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透视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线性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及运用方法。
3. 示范讲解:结合绘画作品,分析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展示绘画步骤。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继续探索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2. 透视的基本概念3. 线性透视原理及运用4. 空气透视原理及运用5.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6. 绘画步骤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绘画练习:运用透视知识,完成一幅风景画。
2. 拓展练习:观察身边的透视现象,进行绘画创作。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展示、评价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将透视知识灵活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对透视知识的拓展和运用,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
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5课《给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
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5课《给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给画中的透视现象》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透视现象,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实践操作的训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但他们在透视方面的知识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操作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空间关系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如何在绘画中运用透视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绘画案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透视现象。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绘画练习,掌握透视的基本技巧。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绘画案例和作品。
3.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4.投影仪和幻灯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图片中的空间关系。
提问:你们注意到这些图片中的空间关系了吗?是怎么处理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绘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
提问:你们发现这些作品中有哪些透视技巧?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绘画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透视知识。
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分析和评价。
提问:你们在绘画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5.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高级的透视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想不想学习更多的透视技巧?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透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人美版(2023)美术五年级上册
d.评价与反思:评价标准,如透视准确性、空间感表现等,引导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和自我反思。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远处的物体看起来会变小、线条会收敛的现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透视现象的奥秘。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透视现象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绘画实践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b.能够将透视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空间感和立体感。
3.团队协作与交流能力:在绘画实践和评价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a.能够在小组内分享透视知识,共同完成绘画作品。
b.能够积极评价他人作品,吸收他人优点,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透视基本概念的理解:重点讲解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的原理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探讨了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我注意到,当学生首次接触透视概念时,他们普遍感到好奇,但也伴随着一些困惑。我尝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名画案例分析,让学生对透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透视概念及常见透视现象。
2.掌握一点透视基础知识,能用透视原理画一些简单的物体。
3.认识几种常见的透视效果,并能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透视的基础概念,理解视线、消失点、近大远小等基本原理。
2.能够用透视原理画出一些简单的物体,如盒子、长条形凳子等。
3.理解几种常见的透视效果,如斜线透视、纵向透视、收缩透视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透视概念及基础原理的讲解1.1 通过图像和实物的比较,让学生体验到视觉上的透视现象。
1.2 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如视线、消失点、近大远小等。
1.3 以盒子、长条形凳子等为例,讲解透视原理,让学生用透视原理画出简单的物体。
2.几种常见的透视效果及运用2.1 讲解斜线透视,让学生通过绘制基础形体来掌握如何绘制斜线透视效果。
2.2 讲解纵向透视,引导学生通过纵向分隔线来掌握这种透视效果的绘制方法。
2.3 讲解收缩透视,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画面中表现出前景、中景、远景等不同的距离感,并在日常画作中运用这种透视效果。
3.绘画练习3.1 让学生绘制盒子、球、圆柱等基本几何形体,掌握透视基本原理。
3.2 让学生通过绘制长条形凳子等物品,练习透视原理的运用。
3.3 让学生通过选择一个场景,绘制出各种透视效果,再加上简单的人物、物品等来丰富画面。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绘画练习中的掌握程度,对其进行及时纠正和指导。
2.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在透视绘画中的表现,以便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3.通过交流和讨论,整理出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再针对问题进行强化教学和重点讲解。
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透过图像和实物的比较,以及教学课件的展示和讲解方式,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等方面建立起透视知识的基础。
2.实践操作法:在讲解透视原理和效果的时候,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尝试,让他们真正理解并掌握透视的原则和绘画技能。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全套教材中,本课的知识概念相对独立,但学习本课会为学生今后学习空间、立体造型等方面的知识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课程标准》指出,应“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为了避免对概念性知识的枯燥讲解,教师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突破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出天空、道路近宽远窄,树木近高远低、近粗远细、近疏远密的透视现象,利用教材上北京颐和园长廊的照片结合右侧小图中的红色辅助线,帮助学生理解消失线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出长廊的横梁与柱子的变化是一样的,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从而使学生掌握透视规律,学会透视现象。
二、学情分析学习的优势: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和美术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愿意在学习中积极思考,阐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
可能遇到的问题: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注意到了景物近大远小的现象,但是学生没有分析过透视规律,不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概念,从未尝试过用透视现象表现立体空间,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会不自觉的关注局部细节而忽略整体,容易把景物画歪,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
难点:如何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线现象。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完成一幅表现透视现象的作业。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等学习过程,结合多媒体课件,探究透视现象的规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合作交流和自我评价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增强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
1.一张卡通风景图,以汽车为主题介绍,迎面驶来的汽车与背面的汽车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讨论)2.师结:汽车离我们越来越近,就越来越大。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透视,以及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
掌握透
视规律,能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观察和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引
导学生建构出绘画中的透视规律,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
的美感。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通用3篇)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通用3篇)《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通用4篇),欢迎大家分享。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概述《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第九册第三课的内容。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绘画中的真实感。
二、教学目标分析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学生更了解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的原理。
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应用。
学习它能使学生更好的表现空间立体感是绘画作品更真实。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并且有留意观察的习惯和探究生活中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讲解,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
2、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其实五年级学生对于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早就注意到了,为使学生把感应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过称中我还是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初次接触这种理性化、抽象化的知识会感到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渗透,做好铺垫,如课前提出问题、留观察作业、收集相关资料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新课程理念提出“创新与发展取向的课程实施”,教师与学生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与接收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知识的创新者。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4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的美术课程,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透视知识创作出具有空间感和深度的绘画作品。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透视的定义、种类、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兴趣浓厚。
但他们对于透视知识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透视。
此外,学生可能对理论知识的接受程度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透视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视的定义、种类和基本原理,学会运用透视知识创作绘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透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透视的定义和种类2.透视的基本原理3.如何在绘画中运用透视知识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透视的定义、种类和基本原理。
2.示范法:教师示范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运用透视知识创作绘画作品。
4.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绘画心得和经验。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素材2.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3.相关绘画作品和图片素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具有空间感和深度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表现出空间感和深度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透视。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透视的定义、种类和基本原理,让学生初步了解透视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边示范边讲解。
学生在旁边观看并进行模仿练习。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运用透视知识创作绘画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透视技巧,并分享自己的绘画心得和经验。
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人美版
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掌握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画法,并能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掌握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画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让学生掌握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绘画透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1. 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透视绘画中线条的准确表现。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透视原理图示、透视绘画作品、示范画板、投影仪。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透视绘画作品,引发学生对透视现象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讲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包括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透视绘画的步骤和方法,强调透视线条的准确表现。
4.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示范,进行透视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交流与展示:学生互相交流绘画心得,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总结。
6. 作业布置:布置透视绘画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2. 板书内容:(1)透视基本原理(2)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画法(3)透视绘画步骤(4)透视绘画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运用透视原理,进行一幅绘画创作。
2. 作业要求:构图合理,透视准确,线条流畅。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透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鼓励学生发挥个性,提高艺术创造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提高绘画水平,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透视绘画能力,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9-人美版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内容1. 透视现象的概念和分类2. 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基本原理3.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视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绘制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视现象的图片、绘画作品、透视模型。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透视现象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透视现象的原理。
2. 讲解:讲解透视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通过透视模型和绘画作品进行示范。
3. 练习:学生进行透视绘画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板书设计1. 板书绘画中的透视现象2. 板书内容:- 透视现象的概念和分类- 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基本原理-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绘制一幅透视现象的绘画作品,要求运用一点透视或两点透视。
2. 作业要求:构图合理,透视准确,细节丰富。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透视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并能够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透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引入引入阶段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入透视现象:- 生活实例: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场景,如教室、街道、建筑物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场景中的透视现象。
- 历史背景:介绍透视在艺术史上的重要性,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如何通过透视技巧创造出逼真的空间感。
- 提问引导: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远处的物体看起来会变小?”或“为什么我们在画纸上画直线,但看起来却像会交汇在一起?”2. 讲解讲解阶段是传授知识的关键步骤。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能够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绘画透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
2. 透视现象的规律: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长远短。
3. 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建筑物、道路、水面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规律,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透视现象的观察和表现,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视现象的图片、绘画作品、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绘画纸张、铅笔、橡皮、颜料、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透视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规律,通过绘画作品展示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强调观察和表现透视现象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新和进步。
六、板书设计1. 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 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
3. 绘画透视现象的方法和技巧。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要求观察准确、表现生动。
2.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透视现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讲解是否清晰、示范是否到位等,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透视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的创新和进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材版本: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透视现象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3. 指导学生运用透视现象进行绘画创作。
4.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的透视现象进行欣赏和评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透视现象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2. 绘画中的透视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含有透视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透视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透视现象的观察和感受。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透视现象的特点。
三、透视现象的观察和感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景物,寻找透视现象。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透视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四、透视现象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透视现象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含有透视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透视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透视现象的理解和感受。
二、透视现象的绘画表现(10分钟)1. 教师讲解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表现方法。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表现技巧。
三、绘画实践(20分钟)1. 教师布置绘画任务,要求学生运用透视现象进行绘画创作。
2. 学生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和评述,引导学生关注透视现象的表现。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透视现象:近大远小
师总结:像这种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的位置时,在观者眼里出现近大远小的变化在绘画上就叫透视现象。
学生认真观看,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采取启发和引导的方法,从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入手,提出问题, 让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感知和理解。
第二课时
二、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寻找生活中熟悉的具有透视现象的画面,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再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给它添加上人物以及交通工具等,让它变得更美。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三、展评作业,评价拓展
1、透视现象是否合理把握。
2、线条是否流畅。
3、画面是否完整。
学生进一步了解透视现象: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疏远密、近粗远细
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学生欣赏教室作画的方法和步骤:先定视平线、消失点,画出透视的基本框架,画好基本框架后,画物体需在框架的基础上作画。
学生互评,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和借鉴,相互学习,不断提高。
通过对比观察作品,对大问题的提出继续铺垫小问题。两个核心问题的提出,其实是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初次接触这种理性化、抽象化的知识会感到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渗透,做好铺垫,如课前提出问题、留观察作业、搜集相关资料等。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注意到了景物近大远小的现象,但是他们没有分析过透视规律 ,不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概念,从未尝试过用透视规律表现立体空间,在创作时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会不自觉的关注细节,容易把静物画歪。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第一章:透视现象的定义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认识到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透视现象的定义与分类。
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作用与意义。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演示法:展示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实际应用。
1.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具有透视效果的画作,引发学生对透视现象的兴趣。
讲解:详细讲解透视现象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演示:展示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实际应用,如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等。
练习: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透视图形,加深对透视现象的理解。
第二章:平行透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平行透视的基本原理。
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行透视绘制出具有空间感的画面。
2.2 教学内容平行透视的定义与特点。
平行透视的绘制方法与技巧。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平行透视的基本原理。
演示法:展示平行透视的绘制过程。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平行透视图形。
2.4 教学步骤引入:回顾上一章所学的透视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本章内容。
讲解:详细讲解平行透视的定义、特点及其绘制方法。
演示:展示平行透视的绘制过程,讲解绘制技巧。
练习:让学生尝试绘制具有平行透视效果的图形,如房间、街道等。
第三章:成角透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成角透视的基本原理。
使学生能够运用成角透视绘制出具有空间感的画面。
3.2 教学内容成角透视的定义与特点。
成角透视的绘制方法与技巧。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成角透视的基本原理。
演示法:展示成角透视的绘制过程。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成角透视图形。
3.4 教学步骤引入:回顾上一章所学的透视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本章内容。
讲解:详细讲解成角透视的定义、特点及其绘制方法。
演示:展示成角透视的绘制过程,讲解绘制技巧。
练习:让学生尝试绘制具有成角透视效果的图形,如建筑、山脉等。
第四章:倾斜透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倾斜透视的基本原理。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透视的定义与种类;2.掌握透视画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运用透视画法,能够描绘出具有透视感的画面。
二、教学重难点1.透视的种类及其定义;2.透视画法的基本原理;3.运用透视画法进行绘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透视是什么,为什么透视在绘画中非常重要,可以让画面更加真实,更加立体。
2. 正文(40分钟)2.1 透视的种类及其定义1.线性透视:即直线透视,是指利用平面的形式来表现一个具有深度感的三维空间。
2.色彩透视:即光感透视,通过明暗度、色彩的变化来表现远近空间的感觉。
3.空气透视:即雾化透视,是指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尘埃等杂质造成的远近物体的模糊现象。
2.2 透视画法的基本原理1.垂直透视线:用来表示一个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可以有多个垂直透视线。
2.消失点:是表示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远近关系的点,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消失点。
3.视点:是指观察者所在的位置,它决定了消失点的大小和在画面中的位置。
2.3 运用透视画法进行绘画1.风景画(空气透视):在描绘大自然的时候,可以加入一些远近不同、颜色递减的元素来表现空气透视。
2.建筑画(线性透视):透过建筑的直角和线条,可以通过透视画法表现建筑的远近关系。
3.人物画(色彩透视):在表现人物形态时,可以用颜色的暗淡、明亮来表现出人物的深度感。
3. 近期作业(5分钟)请学生选择一幅风景图进行绘制,并运用透视画法进行表现。
4. 课堂总结(5分钟)1.确定了透视画法的种类及其定义;2.掌握了透视画法的基本原理;3.尝试将透视画法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透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
在绘画作品中运用透视画法可以让画面更有立体感和现实感。
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透视原理,同时可以让学生运用透视画法进行绘画实践,从而更好地巩固和提高技能。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优秀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
2、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3、利用《弟子规》等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钻研精神和进取心。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透视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做好学习准备。
二、导入新课:(一)、我们怎样才能在一张平面的纸上画出现实世界的三维空间立体事物?(二)、引用《弟子规》中的“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板出课题设计意图:了解透视在绘画中的作用。
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讲授新课:(一)、看书,回答书上的相关问题。
(二)、引用唐代杜牧的“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三)、阅读书中的小资料,准确把透视的概念。
(四)、欣赏霍贝玛的作品,了解消失点和视平线。
(五)、引用《论语》中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六)、找出《北京颐和园长廊》图片上的视平线和消失点。
(七)、学生讨论、总结作画的要点,教师简单示范。
(八)、引用宋代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九)、作业要求:选择教室或校园的一处场景,体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设计意图: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明确主要表现方法及具体要求。
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深入钻研的精神,激发学生的进取心,鼓励学生亲身实践。
四、课堂练习:(一)、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二)、根据学生表现相机渗透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学生能运用透视规律表现景物。
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堂总结:展示评述,相机渗透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进取心。
六、板书设计:课题心有疑示范就人问随札记求确义本课所用素材:1、《弟子规》中的“心有疑,随札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名师教案
教学内容概述: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第九册第三课的内容。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绘画中的真实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应用。
使学生更好的表现空间立体感使绘画作品更真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讲授、演示……使学生能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并且有留意观察的习惯和探究生活中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讲解并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
2、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立方体、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绝句》,设疑:给后两句配画的时候有什么困惑?窗能不能“含岭”?门能不能“泊船”?产生这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带学生一起实
验,用手指做取景框,试一试远近变化的效果。
2、介绍透视现象的特点和用途:可容纳更多的景物并产生空间感和距离感。
3、欣赏名画中的透视现象,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二、讲授新课,解决重点
1、分别了解两个新朋友:消失点和视平线,介绍概念,在画面中找出正确位置,观察二者之间的关系。
2、简介地平线,并区别于视平线
3、学生观察总结视平线上方和下方景物消失的方向,介绍消失线的画法。
4、通过观察总结出消失线夹角中的景物的透视规律: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粗远细、近疏远密、近宽远窄、近实远虚…….
5、设疑并讨论、讲授:消失点会不会移动和变化?视平线会不会移动和变化?消失点是不是只有一个?
观察所处的位置高低对画面中的透视会不会有影响?
三、艺术实践,演示难点
1、布置命题作业:用房屋、树木、电线杆、铁路、田野、小河沟、远山、云…….组成一幅能体现出透视规律的画。
2、师同步演示,总结绘画方法步骤,但学生可根据前面所学知识自由布置和想象画面的视平线、消失点和规定的景物位置。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因为是命题且同步演示的半临摹作品,评价以发现和修正绘画中的透视错误为主。
及时、恰当的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小结、拓展,布置下课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