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权策

合集下载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和应对之策 2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和应对之策 2

要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我们就应该首先清楚的认识“什么是海权?”他不只是海域面积的不容侵犯。

一、先从理解海权开始!现代海权是指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运用各种海上力量经略海洋,捍卫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以及其它各种海洋权益,以确保国家海上安全和利益,进而成为海洋强国。

第一,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手段来看,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

海上军事力量是海权的支柱和后盾,它的主体和核心是海军,“一国海军力量及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与制约该国海权的运用与发展。

”海上非军事力量涵盖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与海洋有关的一切因素。

第二,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和其它各种海洋权益。

第三,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目的来看,是确保一个国家成为海洋强国。

对于一个海洋国家或者民族来说,拥有海权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一种保证本国家、本民族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

从人类历史看,任何一个海洋国家拥有海权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更大的物理空间、更多的资源和更广阔的市场”,这些都是促使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成为海洋强国的必要条件。

第四,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本质来看,是确保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和民族的安全权、海洋空间活动自由权以及生存与发展权。

一是从安全权来看,安全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海洋国防的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沿岸国的和平与稳定。

二是从海洋空间活动自由权来看,在和平时期就能够自由地在海上进行商业航行、经济开发、科学考察等活动,使本国的领海主权、海洋权益不受侵犯。

因此,“对于海权问题,不能仅仅从军事力量的角度来看待,而必须从国家未来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在一定意义上说,海权是海洋和海外的经济发展权。

”二、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一,中国海洋国土屡遭侵犯。

中韩黄海划界问题:黄海海域面临着同朝鲜和韩国的划界问题。

中日钓鱼岛问题:东海海域最主要的是与日本有关钓鱼岛主权的争议。

中国海权现状及捍卫海权的策略

中国海权现状及捍卫海权的策略

中国海权现状及捍卫海权的策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梦想建成强大的海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如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海权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

在海权发展战略研究中,很多人把发展海权等同于发展海军。

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

事实上,自二战结束以来,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在海军仍然广受重视的同时,海上行政执法力量日益兴起,逐步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海上力量。

“海权”( sea power) ,又可译作“海上力量”,是海洋战略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词。

“影响一个国家海上实力的主要因素可列举如下:地理位置;形态结构,其中包括与此相连的天然生产力与气候;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众特征;政府特征, 其中包括国家机构。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我国海洋概况。

我国的海洋由四个边缘海组成,从北到南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南端到山东半岛蓬莱角,黄海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北岸到济州岛,东海南海的分界线广东汕头南澳岛到台湾岛南端,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我国的领海基线由山东高角到海南省陵壁角,领海宽度12海里,琼州海峡、渤海、台湾海峡为我国内海,并享有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我国的海疆面积达到三百多万平方公里。

我国的海疆线为著名的“九段线”,此线于1946年由中华民国当局勘测,并出版在以后的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最开始为“十一段线”,新中国成立后改为九段。

在我国海域周边依次分布着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尼、泰国、越南等国。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的海权意识。

我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思想是传统的农业思想,在近代以前基本上没有海权的概念,随着近代大部分的外国入侵来自海上,我国民众的海权意识才开始逐步萌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及至改革开放后,海洋对我国的影响逐步加大,我们的海权意识才有了长足的发展。

第三,来了解一下我国的海洋安全环境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中国古代海权理念

中国古代海权理念

中国古代海权理念
中国古代海权理念源自于周、秦、汉等朝代的海洋意识和海上活动。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古代海权理念的要点:
1. 海洋意识的觉醒:古代中国人开始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并逐渐与周边海域发展了交流和贸易关系。

周朝时期,海上交通日益繁荣,建立了一系列海上贸易港口。

2. 海上活动与领土扩张: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派遣郦山率领船队对南方进行探险,标志着中国的海洋探索和海上领土扩张的开始。

汉朝时期,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南海和东海的海上活动,并通过定海疆碑等方式确立了对南海岛屿的主权。

3. 海上防御与海防建设:随着交通与贸易的发展,中国古代开始意识到维护海疆安全的重要性,逐渐加强海上防御和水军建设。

北宋时期,南方海防达到了较高水平,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水军力量。

4. 海上权益与海禁政策:明朝时期,中国开始实行海禁政策,限制海外贸易和私人海上活动,以保护自身的海上权益。

这种政策限制了中国海洋势力的扩张,并为西方列强在中国沿海地区的扩张提供了机会。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海权理念主要包括海洋意识觉醒、海上活动与领土扩张、海上防御与海防建设以及海禁政策等方面。

尽管中国在一段时间内有过较大的海洋势力,但由于一系列原
因,如政治、资源、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中国古代的海权未能形成持续的强大势力。

公约面前现阶段中国海权应采取的策略

公约面前现阶段中国海权应采取的策略

这几年,围绕中国周边海域的争议岛屿和争议海域,中国与相关邻国的矛盾、纠纷、分歧,呈现扩大化趋势,频率、强度均是有增无减。

2009年2月菲律宾议会通过将中国南沙群岛和黄岩岛划为菲属的法案的做法,以及2010年9月的钓鱼岛撞船事件,曾分别导致中菲、中日外交关系一度变得非常紧张。

争议岛屿和争议海域,在中国的海权体系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在现代国际法条件下和国际竞争格局中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如何才能够从容应对?1. 《公约》让问题变得复杂如果没有1840年把中国拖入内忧外患的鸦片战争,现在所谓的争议岛屿,可能仅仅是个传说。

很多历史证据表明,这些处于争议中的岛屿,一直到晚清以至民国,都在中国政府的管辖之下。

然而,近代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与邻国的殖民统治或管制,以及中国与邻国受控和独立的交替,让相关岛屿几经辗转,致使本来简简单单的岛屿权属,成了说不清、理还乱的“纠结”。

如果没有1982年在蒙特哥湾获得通过、1994年开始实施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出现,“纠结”也可能仅仅是“纠结”而已。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出台,不但把争议岛屿推到了风口浪尖,其关联海域亦被拖入主权争论漩涡之中。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本意在于充分发掘海洋资源以造福人类,通过扩大各国的海域主权和海洋权利范围来激起各国对海洋的兴趣,并进而把现代民族国家划分陆地边界时盛行的精确划界做法,引入到海洋主权国家对海洋的分隔中来。

这样的初衷,可以说既美好又善良。

但由于沿用了把国家之间的边界用一条或者若干条严格的断续线来显示的做法,加上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岛屿等相关规定,却为初衷演变成美妙的现实增添了许多无端的麻烦。

根据依据这一公约,从领海基线算起,沿海国有权宣布12海里领海,24海里毗连区,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以及最多可以延伸至350海里的大陆架;同时,岛屿拥有与大陆一样的权利。

根据一些国外学者的统计,一个直径仅为1英里,面积约0.8平方英里的小岛,从围绕该小岛的领海基线算起划定宽度为12海里的领海,则该小岛可以拥有面积190倍于其陆地面积,多达155平方英里的领海海域。

关于中国面临的海权问题

关于中国面临的海权问题

关于中国面临的海权问题中国面临的海权问题可以从多方面考虑,国外对我们的海权问题虎视眈眈,引起众多危险因素、因此作为中国的一份子更应该了解中国的现状,根据实施情况,因地制宜,来解决中国面临的海权问题。

海权的概念是海洋实力,海洋权益和海洋权利的有机统一。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中国面临的海权问题的历史。

100近代的中国在海洋上遭到严重打击,让人喘不过来气,中国的海上领域遭到严重侵犯!中国的历史是最好的见证,如1840年英国舰队从海上敲开了中国的大门,由此拉开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也是中国遭受重大打击的开始,对中国的打击一次比一次100重大,20年后,英法联军再次利用坚船利炮打到了中国的海域,更为可悲的是,他们驱兵北京城,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世人遭受凌辱,印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1884年,法国舰队在在东南沿海登陆,福建水师惨遭失败。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更上演了一场悲剧100中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随着这些战争的爆发,中国的海权问题就像一张白纸,一无用处!从这些战争可以看出,中国的海上技术相当落后。

处处遭到打击。

从这些教训中,林则徐懂得了,要想强大,需从海上着手,发展海上力量,、因此,林则徐委托魏源编纂100出巨著《海国图志》,提出了建设海军海防的一系列主张。

这是中国的一大进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军事以及科技军事等都得到了较高的提升与发展,得到了世人的肯定与仰慕。

同时中国海洋权益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100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现在我们关注的台湾问题,钓鱼岛列屿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构成了中国现状做棘手的海权问题,近几年围绕中国海域岛屿的争议、中国与相邻国家的矛盾,纠纷,分歧,呈现扩大化趋势,100并且在逐步加强。

2009年2月菲律宾议会通过将中国南沙群岛和黄岩岛划分为菲律宾,以及2010年9月的钓鱼岛撞船事件,曾分别导致中菲、中日外交关系一度变得非常紧张。

国际法律新秩序下中国海权战略的选择

国际法律新秩序下中国海权战略的选择

国际法律新秩序下中国海权战略的选择随着国际法律逐渐成为国际社会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各国海权争夺的方式和手段也在发生变化。

其中,中国在国际法律新秩序下的海权战略选择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国际法律新秩序的角度,分析中国海权战略的选择。

国际法律新秩序在海权争夺方面,最显著的变化是强调了“和平解决争端”和“对话协商”的原则。

正如《联合国宪章》所指出的,“所有会员国应在国际争端解决的方式下,遵守国际法的义务”。

在这种环境下,海权争夺的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海权争夺方式是通过武力和军事手段展开的争夺,比如海上军演、夺取领土、阻挠对方船只等等。

而国际法律新秩序下,渐渐出现了新的趋势,包括通过协商解决争端、通过共同管理海域、加强区域合作等方式。

由于国际法律新秩序下明确了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中国在海权争夺方面的战略选择必须符合这一原则。

大国海权争夺的背景下,中国在使用军事手段方面必须严格遵守非军事手段的原则,避免使用军事手段首先是通过政治外交的手段协商解决争端。

同时,国际法律新秩序下,各国也需要更加注重共同管理和合作,以加强区域间的稳定和安全。

在这方面,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区域海洋事务的合作和管理,并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建设性作用。

这不仅可以保证自身安全,同时也可以巩固自己在区域内的地位,树立起中国贡献于维护海洋秩序和平稳的形象。

在国际法律新秩序下,中国的海权战略选择应该以和平协商为首要原则,同时需要注重区域间的共同管理和合作。

建议中国重点考虑以下几点:1. 和平解决争端是首要原则针对南海争议,中国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协商和对话,力争和平解决争端,以维护区域的和平和稳定。

可以通过多边机制,比如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等,与其他国家尤其是有争议的国家保持沟通。

2. 加强区域合作中国应该积极参加区域海洋事务的合作和管理。

可以与周边国家签订共同利益谅解、协议和声明,共同采取管理海洋资源、治理环境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等措施,促进区域性和全球性海洋治理。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关键词】国际海军压力海权争端维护海权策略中国自北向南被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所环绕。

这4个海区的总面积约473万平方米,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大陆岸线总长18000多千米,岛屿岸线总长14000多千米,500平米以上沿海岛屿6961个(不包括台湾岛、香港、澳门诸岛)的中国,可以主张管辖的海域约300多万平方千米。

如此广阔海域,其中蕴藏的丰富海洋资源,以及在运输上,战略上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我国的海域虎视眈眈,甚至出手抢占。

我国面临着复杂的海权挑战。

国际海上力量的竞争压力。

美、英、日等大国,都很重视对世界性通航海峡的控制。

美国选择了16个世界性的通航海峡,作为维护自身海洋权益的海洋航道“咽喉”,其中,除朝鲜海峡、马六甲海峡外,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巴拿马运河等对中国也很重要。

这些海峡一旦被有关国家占据和封锁,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和能源进口都要遭受很大的损失。

中国的“德新海”轮在印度洋被索马里海盗劫持就是一个例子。

日本海上自卫队决定以大型化、导弹化、远洋化为目标,重点发展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和大型运输舰。

印度海军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制定了为期15年的现代化建设规划英国在2000年度的《国防战略评估》表示,英海军对和平环境下英国外交政策、贸易发展和保证英国及其海外利益做出了巨大贡献,英国必须继续发展和增强海军力量。

东盟印尼海军计划增加现代化舰艇400艘至500艘。

越南海军计划在购买中小型舰艇45艘的基础上,逐步引进大型水面舰只,并组建潜艇部队。

东盟的其他国家,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也通过各种措施不断加强其海军建设,以维护本国的海洋权益国际间的海上军事计划压力不容小觑,然而,我国面临的海权争端也愈演愈烈。

中国海洋权益面临严峻的形势。

南海是我国诸海域中问题最多,最复杂,牵涉国家最多的,竞争最激烈,挑战性最大的一个海域。

中国的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中国的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中国的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所谓海洋权益,指的是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的总和。

二战以后,各国战略利益空间不再仅限于陆地,也向海洋、太空、电磁等多维空间加速拓展。

特别是随着陆地资源的减少和海洋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海洋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海洋逐渐成为国家利益拓展的重要战略空间。

同时,随着国家安全意识的增强,海洋权益作为新的国家生存发展权益,其重要性日渐凸显,海洋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围绕海洋权益问题的争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成为世界沿海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自然也是如此,事实上,我国当前就与众多国家存在着海洋权益之争。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一定的了解。

在讲授本专题内容之前,先普及一点知识。

从法律性质上,可把我管辖海域大致分为以下几部分:(一)领海。

是指处于沿海国主权之下、位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

依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领海是沿海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续,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

早在1958年,我国就宣布领海宽度为12海里(1海里=1.852公里)。

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全面确立了我国的领海制度,再次明确我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

外国非军用船舶享有依法无害通过权,外国军用船舶经批准可进入我国领海。

(二)毗连区。

毗连区,顾名思义是连接领海的一部分海域。

毗连区的范围是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

我国在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才真正建立起我国的毗连区制度,规定我国的毗连区是在领海以外、邻接领海、宽度为12海里的一带海域。

(三)大陆架。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1998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从法律上正式建立起我国的大陆架法律制度,规定我国的大陆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以外依本国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至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足200海里,则扩展至200海里”。

海权时代的中国海洋战略

海权时代的中国海洋战略

一、中国海权现状中国是个陆地大国,又是个海洋大国。

从拥有海洋资源的绝对数量来看,我国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大陆架面积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

中国是个海洋大国,又不是个海洋大国。

从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长度来看,中国只占世界第94位。

如果按照可管辖的海域面积与大陆面积之比,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94,中国仅为0.3,不到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我们的邻国日本超过11,朝鲜是2.17,越南是2.19,菲律宾是6.31,都大大超过中国。

至于人均海洋面积,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026平方公里,而中国只有0.0029平方公里,只是世界平均数字的十分之一,而与我国相邻的海洋国家的平均数都超过中国的10倍以上。

二、海权之于国家的意义1.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1500年以来,国际政治的历史就是海军强国统治的历史。

500年来欧洲列强的兴衰,都取决于能否控制海洋、取得制海权。

在海权和陆权的角逐中,最后总是海权国家胜出。

霸权更替,实质就是海权易手。

2.海权是夺取世界霸权最便捷的途径。

海权不单纯是一个局限于海洋空间内的事物,而是国家总体战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权作为一种举足轻重的国家战略手段,是多种形式的物质强制效力和心理效力的总和。

3.海洋是各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海洋为人类提供足够的空间,海洋蕴藏丰富的资源4.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西塞罗(古罗马著名哲学家)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基础,制海权是陆地安全的基础,陆地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三、世界海洋战略现状传统安全意义上的海上安全战略重点是争夺海峡、航线、岛屿非传统安全意义上的海上安全战略重点是防范恐怖活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海盗活动和有组织的跨国犯罪、沿海经济设施安全等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模式的确立,国家安全观念将有一个质的变化,必然从本土扩展到本土以外。

形势与政策论文《论中国海权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论中国海权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论中国海权面临的形势与对策》摘要: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国海权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论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然后探讨了中国应采取的对策,以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并实现和平发展。

一、引言二、中国海权面临的形势1.国际竞争加剧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海洋已成为国家竞争的重要领域。

许多国家都希望通过探索和开发海洋资源来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海洋权益重叠问题和领土争端正在加剧这种竞争。

2.美国的压力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一直在海洋问题上保持着强势。

美国对中国的海洋权益采取了威慑和遏制的战略,试图阻止中国成为海洋主导力量。

例如,美国曾派军舰在南中国海进行自由航行行动,以维护航行自由。

三、中国海权的对策1.和平发展中国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与论坛,加强与沿海国家的合作,解决海洋权益争端,推动国际法治的发展。

2.加强海洋防卫能力中国需要加强自己的海洋防卫能力,确保自身的海洋利益得到保护。

这包括建设现代化海军、空军和海岸警卫队,完善海洋监测和情报系统,提高解决海洋争端的能力。

3.推动区域合作中国应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推动建立共同利益和互信机制。

例如,中国可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推动制定南中国海行为准则,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四、结论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必须面对海权问题。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着国际竞争加剧和美国的压力等形势。

为了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并实现和平发展,中国应采取和平发展、加强自身防卫能力以及推动区域合作等对策。

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海洋问题上取得更大的影响力。

1.王毅.(2024).《走向45度仰角辨析中国航母发展与安全》.中国军事科学出版社.2.吴亚军.(2024).《南海问题:理性应对》.国际出版社.3.郑永年.(2024).《海洋强国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海权时代与中国海洋权益 形式政策课件

海权时代与中国海洋权益 形式政策课件

1.中国传统海域频遭周边国家染指
南沙群岛中 有40多个岛礁被 其他周边多国非 法占领,其中越 南占领29个。中 国仅实际控制少 数岛礁(红点)。
2.域外大国加紧插手中国周边海洋事务
第一,美国作为头号海洋强国加紧推进 海军力量东移,以维护、强化其在区域及国 际事务中的主导权。
2010年7月25日的美韩军演
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历史上,我们一直把海洋视为天然屏 障,更谈不上主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
当前中国社会海权意识迅速萌发
“强于世界者必先盛于海洋,衰于世界 者必先败于海洋”已成为社会共识。
90.4%的受调查者表示对 中国海洋权益维护的现状不满
2.海洋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西沙保卫战海战
我国在南沙永 暑礁的主权石碑
结语: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
维护海上通道安全面临的制约因素
4.台海两岸分治影响海上安全维护 与海权拓展
台湾问题的走向始终与中国海权的维护、 拓展密切相关
台海局势深刻影响着 中日东海划界、钓鱼岛问 题的走向
美日等域外因素 的干扰也是台海问题 的重要因素
5.绕公海及国际海底区域的无序 争夺损害中国正当海洋权益
公平原则 自然延伸原则 等距离原则 我国南极科考队的营 地
4.国际海洋秩序面临深刻调整
第三,发展中 国家与发达国家 在海洋问题上的 合作、斗争加速 向纵深发展。
越南借与美国在南海展开联合军演之 俄日南千岛(日称 机,拉拢美国挟制中国。 北方四岛)之争
海权时代与中国海洋权益
三、国际海权竞争下的中国安全利益
1.中国传统海域频遭周边国家染指
中日在东 海划界、钓鱼 岛问题上存在 争议。
2.争夺焦点向公海及国际海底区扩展

中国海权问题及基本策略简论

中国海权问题及基本策略简论

中国海权问题及基本策略简论2011-10-12现阶段中国海权主要是四个方向,一是东北韩国,二是东海日本,三是东南台湾,四是南海东盟。

四个方向连结为一个整体,本质上是中国海军战力地位的确立问题,所以最终根本上需要通过战争解决。

无战不足以根本解决中国的海权问题,这是中国现在面临的众多海权问题的本质。

还有一个本质特征就是无论哪个方面,背后都站着霉国,这是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主要因为有霉国的因素,所以中国海权的问题虽然有四个方面,但确是紧密连接的一个整体,需要用一个统一的战略来考虑和解决。

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和统一海权战略的前提下,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策略,以下简单说明。

一、东北的韩国,以陆制海的策略为基础,同时兼顾经济合作和政治分化,基本无海战。

二、东南台湾,在和平发展和和平统一发展趋势下,以政治文化攻心为基本策略,以经济整合为基础,配合军事优势的心理威慑,适当时机一鼓而下。

三、南海东盟,基本上是经济政治军事仗。

以中国-东盟的经济整合为基本战略,在中国-东盟的框架内进行政治分化,基本没大仗,可能有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作战形式主要是空海战。

菲律宾和越南是刺头。

菲律宾实力太小,要对此进行打击和安抚交相的政策,并主要利用中国-东盟的框架。

对越南,除在东盟框架内积极整合外,相机进行必要的有限度的军事打击,必要时也可考虑以陆制海的策略制服越南。

在南海有个复杂的霉国因素,因为战场距离中国本土较远,霉国有进行军事冒险的决心和可能。

四、东海日本。

这才是中国海权面临的真正挑战,但也是中国崛起的绝好战机。

在可预期的中日东海之战,将成为中国的崛起之战。

这一战是中霉日三方都想打的一战,故不可避免。

中国需要通过海战来确立自己的海权,日本需要通过海战来和中国争夺海洋利益,霉国需要这一战检验中国的海军的真正战力并实现渔翁得利的目标。

现在主要考虑的是作战时机、战场建设、作战对象选择、后勤保障和情报准备、战前外交准备、战前舆论和政治动员、作战部队的选择、具体战略战术和作战计划等。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和应对之策 3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和应对之策 3

得海权者兴,失海权者亡,得海洋者盛,失海洋者衰。

这是历史揭示的一个鲜明的真理。

1994年11 月16 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生效后,海洋自然再度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

与中国海上相邻的8 个国家,由于历史遗留等问题,都与中国有海洋权益之纠纷,中国至今尚未与任何一个海上邻国达成海上划界协议。

目前中国周边海洋严峻的局势却表明,中国与海洋大国的身份严重不相称:在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权海域中,中国实际控制海域不到一半,不仅海洋资源遭到周边国家的大肆掠夺,岛屿也多被瓜分,领海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近几年围绕中国海域岛屿的争议、中国与相邻国家的矛盾,纠纷,分歧,呈现扩大化趋势,并且在逐步加强。

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中国的海权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也是外交与政治问题。

随着世界的发展前进,海上资源成为了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因此,要想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国,就要发展海上技术,不断开拓,不断创新。

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世界上占一席之地,受他人之瞩目。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人类不断开发海洋资源,抢占海洋领域,赢得海上之权。

中国海权是中国利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收回海洋权益的,并不失时机的拓展海洋权利的一种综合能力。

我总结中国海权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国内动力与压力交错。

在“蓝色国土”这一概念逐渐被国人认同的时候,国内倡扬海权的声音便一浪高过一浪。

这也是海洋事业在中国将会迎来快速发展阶段的动力。

但是,中国历史上对陆地的依赖,区域经济发展平衡的“矫枉过正”,海洋事业发展的散乱无序,安全、法律法规、智力支持等公共物品的缺位,也使中国的海上强国之路无时无刻无处不面临着压力。

【2】存量问题和增量挑战交错。

不光附着有争议海权的海洋权益因事关国际关系的协调存在不确定性,附着无争议海权的海洋权益也因为历史、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存在不确定性,“蓝色国土”忧患重重,海洋管理多头,邻近海域污染严重,科研教育进步缓慢,人才储备严重短缺,产业布局缺乏特色,产品结构过于单调,国际竞争又空前激烈,所以,中国海权的实现和发展,首先面临一系列的存量问题。

国际法律新秩序下中国海权战略的选择

国际法律新秩序下中国海权战略的选择

国际法律新秩序下中国海权战略的选择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海权战略的选择也变得日益重要。

在国际法律新秩序下,中国需要对其海权战略进行调整和选择,以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和中国自身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探讨在国际法律新秩序下,中国海权战略的选择及其影响。

国际法律新秩序下,中国的海权战略应该是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一致性。

中国应该遵守国际法律,遵循国际规则,尊重其他国家的海洋权益,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维护海洋安全和稳定。

中国应该坚持通过和平手段解决海洋争端,推动建立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和合理的国际海洋秩序。

中国应该通过参与并促进国际海洋合作,促进国际海洋法的完善和发展,维护国际海洋法律秩序。

中国的海权战略应该是与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相符合,与国际合作相适应的。

中国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和合理的国际海洋秩序,推动建立海洋安全和稳定的国际环境。

中国的海权战略应该是符合中国自身利益和发展需求的。

中国应该保护自己的海洋权益,维护自己的海洋安全,推动构建海洋强国。

中国应该通过海洋合作,推动自己的海洋经济发展,增强自己的海洋实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国际法律新秩序下,中国海权战略的选择将会对中国自身和国际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要选择符合国际法律和国际秩序的海权战略,与国际社会形成合力,推动国际海洋法的完善和发展。

中国也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海权战略,促进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实力的增强。

中国的海权战略选择将决定中国的未来发展和国际地位,对世界海洋秩序和国际和平稳定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推进国际法律新秩序下中国海权战略的选择。

中国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和合理的国际海洋秩序。

中国与周边国家签署了一系列海洋合作协议,如南海行为准则,推动共同维护海洋安全和稳定。

简论中国海权问题及基本策略

简论中国海权问题及基本策略

简论中国海权问题及基本策略【内容摘要】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着岛屿被侵占、海洋资源被掠夺等各种现实问题,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可以采取多种策略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以加强海军建设、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作为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保障;以加强对争议海域的实际控制作为维护海洋权益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权益实际控制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

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

新的时期,我国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一些机制,但当前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形势依然极其严峻复杂,多个周边国家竞相在我国南海开采油气资源、开发旅游项目,甚至通过法案将我国部分岛礁划为己有,严重侵害了我国海洋权益。

面对这种情势,我们必须要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优化我国海洋权益维护策略,提升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能力。

一、中国海洋权益现状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我国领海和毗连区的宽度主张有了国际法上的依据和保证;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拓展了我国的管辖区域;国际海底区域制度使我国有机会成为深海采矿的先驱投资者,并在东北太平洋有一块15平方公里的矿区;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过境通行制度对中国发展远洋交通、走向海洋提供了便利。

总体来说《公约》对我国是有利的。

但随着《公约》的正式生效,我国的周边国家纷纷完善海洋立法、调整海洋政策和战略,不顾历史事实和海洋法的具体实施细则,不恰当、地引用对其有利的条款来侵害我国的海洋权益,使我国的许多海域和岛屿无可争议的历史主权面对新的争议,对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一)我国岛屿被侵占在东海,中国固有的领土钓鱼岛被日本非法占有。

钓鱼岛自古都是我国渔民避风、休渔的栖息地,但被日本实际控制,日本不仅反对我国海军接近钓鱼岛,连我国科考船也不能接近,甚至我国渔民也不能到附近海域捕鱼。

国际法律新秩序下中国海权战略的选择

国际法律新秩序下中国海权战略的选择

国际法律新秩序下中国海权战略的选择随着中国经济与军事实力的迅猛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也不断上升。

其中,中国海权战略成为对外扩张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国际法律新秩序下,中国海权战略的选择将对国际秩序和地区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国际法律新秩序指的是建立在联合国宪章基础上的国际法律秩序,包括水域划界、领海、港口、航道等规定。

中国在南海、东海等海域的做法引发了国际社会和周边国家的关注和争议。

因此,在选择海权战略时,中国需要考虑如何使其符合国际法律新秩序,同时又能满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

首先,中国需要依据国际法律新秩序来制定海洋领土主张。

根据海洋法公约,一个国家具有主张其领土的权利,但必须在国际法律框架下进行。

中国应当尊重其周边国家的领土主张,通过友好协商等方式解决争议。

在未解决争端的情况下,维护国家主权和地区安全是必要的,但必须遵守国际法的规定。

其次,中国需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中国可以采取依据国际法的框架来建立海洋合作机制,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共同开发海洋资源,建设海上安全体系,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最后,中国应该重视国际社会的舆论和反响。

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事务,对外形象和国际声誉的重视也越来越高,这对于中国的发展和稳定非常重要。

在制定海权战略时,中国需要尊重国际法律秩序并考虑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反应,积极进行国际交流和外交宣传,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

综上所述,中国海权战略的选择必须考虑国际法律新秩序的框架,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沟通,充分重视国际社会的舆论和反响。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推动地区和平与发展。

公约条件下现阶段中国海权应采取

公约条件下现阶段中国海权应采取

公约深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
① 公约制定的历史背景 ② 公约的主要目的,原则和办事方式 ③ 公约的几个主要规定和影响 ④ 中国周边海域和岛屿的地理特征和历史 背景 ⑤ 公约对中国海洋权益带来的影响
公约制定的历史背景
• 少数发达国家开发利用海洋能力强,科 学技术优势明显,实际占有大部分海洋 利益 • 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开始意识到海洋 的重要性,急于划定属于自己的海洋国 土,以维护自身海洋权益
公约条件下现阶段中国海权应采 取的策略
本文中所有―公约‖均指《联合国海 洋法公约》
一.中国海权争端的产生 二.中国海权现状 三.在公约条件下现阶段应采取怎样的策 略
中国海权争端的产生
1. 历史原因造成中国邻近海域及岛屿归 属问题 2. 公约深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益 争端
历史原因造成中国临近海域及岛屿归属问题
• 黄岩岛是中国中沙群岛中惟一露出水面 的岛礁,位于北纬15° 07′,东经117° 51′, 距中沙环礁约160海里,距离菲律宾首 都马尼拉仅300多公里。黄岩岛泻湖可 供中型渔船从事渔业活动或者避风。黄 岩岛的领土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管辖属于中国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 办事处。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社会 对中国拥有黄岩岛主权从未提出任何异 议,不存在对该岛的主权之争。1992年 以来,菲律宾前国家安全顾问戈勒斯声 称黄岩岛是菲律宾国土,挑起争端。
①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对周边海域及岛屿的 控制与发展 ② 鸦片战争爆发之后到中华民国中国在内 忧外患中维护国家海洋主权 ③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海权出现新的特点 和问题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对周边海域的控制与发展
a. b. c. d.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疆域不断扩张的国家 古代中国在地区的霸权地位 封建专制制度下的海洋发展 作为―天朝上国‖的高傲自大

国际法律新秩序下中国海权战略的选择

国际法律新秩序下中国海权战略的选择

国际法律新秩序下中国海权战略的选择
近年来,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全球影响力与地位也逐步提升。

但与此同时,针对中国的地缘政治压力也随之增加。

在当前的国际法律新秩序下,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
之一就是其海权战略的选择。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就中国的海权战略做出评估和建议。

首先,中国在海洋领域的主权和权益受到了挑战。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在南海和东海
争议中激烈争斗。

一些国家试图通过海军力量干扰中国的渔业活动、石油勘探和海洋调查,以加大对中国的压力。

此外,南海争议和东海争议也在使得中国与日本、菲律宾等邻国关
系日益紧张。

为了应对该问题,中国不仅要继续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与东南亚邻国的合作,还要通过海军力量保护其主权和权益。

其次,中国在海洋领域面临的挑战也包括军事安全问题。

在过去几年中,美国和其盟
友在亚洲地区逐步增强军事支配力量,特别是在南海地区。

这使得中国感到遭到了军事上
的威胁。

为了保护其海洋权益和军事安全,中国需要在海军力量上不断加强并进行调整,
以便在应对各种影响时具有足够的军事实力。

因此,针对以上所述的问题,中国需要采取一个三方面的策略。

首先,中国需要加强
对海洋领域主权和局势保护力度。

二是强化海军建设。

三是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并与东南
亚邻国加强联系,以维护其海权与安全。

总之,中国在海权战略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到其国内和国际的利益以及政治和安全挑战。

中国必须采取适当的策略,以保证其对海权的控制,同时推动所有相关国家的合作,以共
同推动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和繁荣的新国际秩序。

国际法律新秩序下中国海权战略的选择

国际法律新秩序下中国海权战略的选择

国际法律新秩序下中国海权战略的选择中国是海洋大国,拥有着广阔的海洋领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

在21世纪的中国,海权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发展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国际法律新秩序的背景下,中国必须根据国际法律规定来选择自己的海权战略,从而确保自身的利益和和平稳定的局面。

首先,中国应该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是国际海洋法的基本文件。

作为签署国,中国必须遵守公约中规定的海洋权利和义务,包括自然资源的开发、海洋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海上交通管理以及海上安全保障等各个方面。

尤其是在南海争议问题上,中国应当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规定的框架和规则进行协商和解决,坚持通过平等协商解决争议的原则。

其次,中国还需要完善自身的海洋法律制度,这是中国实现海权战略的重要基础。

中国政府应当加强海洋行政管理能力,提高海洋法律知识普及率,加强对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从而建立一个健全的海洋法律体系。

同时,中国政府应当积极发展海洋法律服务业,为海洋开发利用和海洋贸易提供法律支持。

此外,中国也应该加强海洋合作与交流,努力推动区域海洋合作,建立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海洋环境。

中国需要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加强交流合作,共同维护海洋地区的和平稳定。

在此基础上,中国可以发挥自身的海洋经济优势,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海洋经济合作和发展,通过经济话语权的提升来加强自身海权。

最后,中国还应该积极发展自身的海军建设,在国际和平安全环境下发挥出自身的作用。

中国可以加强自身海陆空综合作战能力的建设和提高,加强对海洋安全的监控和维护,在国际海洋安全事务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综上所述,国际法律新秩序下,中国面临着一个如何选择海权战略的问题。

中国应该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健全海洋法律制度,积极发展海洋合作与交流,同时加强自身海洋经济与海洋安全建设,以此来确保自身的海权利益和区域的和平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权策
《中国海权策》——外交、海洋经济及海上力量是一本研究中国海权发展战
略的学术专著。

该书全面分析了中国海权发展的先天禀赋、国际环境、历史传
统积淀及时代特征等条件,系统规划了海权战略目标体系;重点论述了外交、
海洋经济及海上力量这三大战略手段如何为既定的战略目标服务。

作者的论证
逻辑充满了近乎冰冷的理性,但字里行间却又饱含激情。

作者简介
胡波,1981年4月生于湖北宜昌,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外交学专业,现为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曾于2008年至2009年赴美访学,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合作理论、海权战略及东亚安全,曾在《国际观察》、《外交评论》、The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图书目录
自序
第一章梦想与争鸣
第一节百年海权梦想 / 3
一、历史铸就百年梦想 / 3
二、现实呼唤强大海权 / 5
第二节中国海权研究的现状 / 11
一、情况介绍与形势分析 / 11
二、战略研究 / 13
三、研究评论 / 17
第三节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争鸣 / 18
第二章中国海权发展的条件及环境
第一节中国海权发展的自身条件 / 27
一、中国具备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先天禀赋 / 27
二、中国海权发展面临着诸多先天缺陷或不足 / 28 第二节中国海权发展的两大前提 / 31
一、时代条件的限制 / 31
二、中国和平主义外交传统的影响 / 33
第三节中国海权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 / 37
一、美国的遏制 / 38
二、日本的制衡 / 48
三、印度和澳大利亚作用的不确定性 / 55
四、周边其他邻国的猜忌与防范 / 58
五、联合遏制的风险 / 59
第四节中国海权发展的机会 / 63
小结 / 66
第三章中国海权的战略目标
第一节海权战略目标的确定原则 / 71
一、基于中国海权利益的分布 / 71
二、根据中国陆权优势的递减原则 / 79
三、对自身实力的客观认识 / 81
四、必须符合和平发展的大战略 / 94
第二节中国海权发展目标的总体规划 / 99
一、中国近海海洋权益的基本诉求 / 100
二、地区性海上军事强国 / 111
三、世界性海洋经济强国 / 117
四、世界海洋新秩序的重要塑造者 / 119
小结 / 121
第四章外交革新与海权发展
第一节外交思维的革新 / 128
一、韬光养晦思想的局限及困境 / 129
二、韬光养晦思想对当今中国外交实践的影响 / 133
三、外交思维革新与中国海权的发展 / 134
第二节超越韬光养晦 / 138
一、威慑策略的应用与反思 / 138
二、重新审视“不结盟”政策 / 145
三、重视间接战略 / 148
第三节开诚布公、增信释疑——构建友好的海权发展环境 / 150
一、海权发展中的大国外交 / 152
二、加强海上睦邻外交 / 161
三、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 164
四、熟练应用国际法,扩大在海洋秩序中的话语权 / 170
第五章中国海洋经济
第一节海洋经济在中国海权战略中的地位——它既是中国海权发展的主要目的,也是中国海权发展的主要手段 / 177
第二节支撑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地理空间 / 180
一、主权范围内的海洋地理空间 / 180
二、公海和“区域” / 185
三、合作开发的海洋空间 / 189
第三节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192
一、中国海洋经济成就斐然 / 192
二、中国海洋经济依然大而不强 / 193
第四节中国海洋经济战略 / 197
一、加强海洋经济体系改革和制度建设 / 197
二、提升海洋科技水平,以科技促发展 / 199
三、积极维护、拓展海洋发展空间 / 201
第六章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及应用
第一节中国发展海上力量的必要性 / 207
一、应对海上强权、局部冲突和局部战争的需要 / 208
二、强大的海上力量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条件 / 213
三、强大的海上力量也是中国履行国际责任的要求 / 214 第二节中国海上力量的任务 / 216
一、获取第一岛链内的军事优势、维护核心利益 / 217
二、在西北太平洋、北部印度洋海域维持有效存在 / 218
三、全世界范围内的非军事应用 / 220
第三节中国海上力量的塑造及应用 / 224
一、基本原则 / 224
二、力量建设方略 / 227
第四节中国海上力量的应用原则 / 243
一、强调积极防御及预防性战略 / 243
二、重视争取国际“合法性” / 248
结语构建中国海权发展战略 / 257
参考文献 / 263
后记 / 27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