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20-解热镇痛抗炎药
致炎 PG的作用 致痛
致热
NSAIDs的作用机制
NSAIDs - 花生四烯酸
12- 15-
环加氧酶
膜磷脂 PLA2
-
糖皮质激素
PAF
PAF拮抗剂
5-脂氧酶
—
脂脂
环内过氧化物
5-HPETE 血管舒张剂;
氧氧
血管通透性↑
酶酶
支气管收缩剂;
解热镇痛抗炎药概述
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 与糖皮质激素(甾体)抗炎药区别,又称 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阿司匹林是代表药,故又称阿司匹林类药物 化学结构不同,但都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 (PG)合成。 这类药物不仅临应床用广泛,且都进入家庭,其 临床地位较重要。
NSAIDs的作用机制
COX-2 诱导型 诱导产生,存在 于受损伤的组织中
功能
稳定细胞功能, 保护细胞
具有强的致炎、 致痛作用
抑制
不良反应
治疗作用
药理作用——抗炎
NSAIDs
非特异性致炎药物和抗原
(—)
PG合成增加
协同作用
组织胺、缓激肽、 5-HT等释放
扩张血管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痛觉增敏
扩张血管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致痛
• 代谢:主要在肝脏代谢
<1g: 一级动力学消除 t1/2=2-3 h (恒 比消除)
>1g: 零级动力学消除 t1/2=15-30 h (恒 量消除)
• 排泄:从肾脏排泄,碱化尿液,加速其排泄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
• 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用于头痛、牙 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
20 解热镇痛抗炎药(人卫九版药理学)
● 感冒灵颗粒 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 、咖啡因、三叉苦、岗梅、金盏 银盘、薄荷油、野菊花
● 酚麻美敏片
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 氢溴酸右美沙芬、马来酸氯苯 那敏
附:抗痛风药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表现为血中尿 酸持续增高。 急性发作时,尿酸在关节、肾及结缔组织等处析出结晶,引起局 部粒细胞浸润及炎症反应,可发展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肾病。 ●抗痛风药 是一类能抑制尿酸生成或促进尿酸排泄,减轻痛风炎症的药物。
(—)
PG合成增加
协同作用 缓激肽、粘附分子、5-HT等
扩张血管、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致炎增敏
扩张血管、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充血、水肿和疼痛。(致炎)
炎症 (红斑、水肿、发热、疼痛 )
18
4.其他
①抑制PG合成酶,对血小板的调节作用强大。 ②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可能均有抑制作用。
抗肿瘤作用除与抑制PGs的产生有关外,还与其激活 caspase-3和caspase-9,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 殖,以及抗新生血管形成等有关。 ③有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延缓角膜老化等作用。
机体
内热原(细胞因子如:IL-1、IL-6、TNF等) (—) 解热镇痛药
中枢PG (特别是PGE2)的合成增加
体温调定点上调 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
体温升高(发热)
解热
NSAIDs的解热作用小结
抑制中枢PGs合成,使体温调定点恢复到正常水平而解热 解热药是对症治疗,注意合理应用。 注意与抗精神病药影响体温作用与用途的比较。
机理:(1)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作用。 (2)大剂量可兴奋延脑CTZ。 (3)抑制PGs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
药理学 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膜磷脂的代谢途径
表 COX-1和COX-2的特性
COX-1 COX-2
生成
功能
固有的
生理学:
需经诱导
生理学:妊娠时,PG生 成增加
保护胃肠
调节血小板聚集(TXA2) 调节外周血管阻力(PGI2) 调节肾血流量分布(PGI、PGE) 抑制剂 选择性 非选择性
5.瑞夷(Reye)综合症
基酚
伴有发热的儿童或青年 服用乙酰水杨酸后有发生瑞夷综合征的危险,表现为严重 肝功能不良合并脑病;儿童病毒感染用对乙酰胺
6.对林 Aspirin)
【药物相互作用】 1.双香豆素,合用出血
2.置换甲磺丁脲,易致低血糖 3.置换肾上腺皮质激素,诱发溃疡 4.青霉素,呋塞米,甲氨蝶呤竞争酸性分泌通 道使游离浓度升高
病理学:生成蛋白酶、 PG及其他致炎介质,引 起炎症
吲哚美辛、阿司匹林、 美洛昔康、尼美舒利、 萘丁美酮 吡罗昔康 萘普生、布洛芬、双氯芬酸钠
NSAIDs对COX-1和 COX-2不同作用
第一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剂
阿司匹林(aspirin) 又叫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已有百年历史 百年阿司匹林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温州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胡国新
吗啡
药理作用:中枢,平滑肌,心血管,免疫
应用:镇痛,心源性哮喘,止泻 不良反应:副反应,耐受性和依赖性,中毒解救
可待因;哌替啶(特点和应用); 美沙酮 ;芬太尼;喷他佐辛; 二氢埃托啡;~啡
2024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概述•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药理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与不良反应•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合理使用•市场上常见解热镇痛抗炎药介绍•患者教育与用药指导解热镇痛抗炎药概述定义与作用机制定义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通过抑制体内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从而缓解炎症和疼痛。
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从而发挥抗炎、解热和镇痛作用。
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药物分类根据化学结构和作用特点,解热镇痛抗炎药可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吲哚类、芳基乙酸类、芳基丙酸类、烯醇酸类、吡唑酮类等。
代表药物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酮洛芬、吡罗昔康等。
临床应用范围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如感冒、流感、肺炎等。
用于缓解各种疼痛,如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神经痛等。
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还可用于缓解痛经、痛风、骨折等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反应。
发热疼痛炎症性疾病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药理作用机制通过抑制下丘脑前部神经元中的前列腺素E2(PGE2)的合成和释放,使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从而达到解热效果。
适应症用于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的发热。
注意事项解热作用只是对症治疗,不能解除病因,需配合其他药物使用。
机制主要在外周通过抑制炎症时PG的合成,减轻PG的致痛作用及痛觉增敏作用。
同时也在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抑制痛觉超敏反应,从而达到镇痛效果。
适应症用于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等各种疼痛。
注意事项对于创伤性剧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需选择其他镇痛药物。
机制01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中的某些环节,如抑制白细胞的聚集、减少缓激肽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凝集等,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适应症02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炎症性疾病。
注意事项03抗炎作用不同于抗生素的抗菌消炎作用,不能替代抗生素使用。
20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一.学习要点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其作用机制在于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的合成,亦称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药物分类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1.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
2.苯胺类,如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
3.吲哚基和茚基乙酸类,如吲哚美辛。
4.芳基丙酸类,如布洛芬。
5.芳基乙酸类,如双氯芬酸。
6.烯醇类,如吡罗昔康。
7,吡唑酮类,如保泰松。
8.烷酮类,如萘丁美酮。
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
共同作用1.抗炎作用:大多数解热镇痛药具有抗炎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有肯定疗效,但不能根治。
2.镇痛作用:具有中等程度镇痛作用,对临床常见的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或关节痛、痛经等有良好镇痛效果,并且不产生欣快感与成瘾性。
3.解热作用:降低发热者的体温,而对正常者几乎无影响。
作用机制都是通过抑制环加氧酶而抑制PG合成产生作用。
(一) 阿司匹林作用与用途1.解热镇痛及抗风湿作用: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抗炎、抗风湿作用也较强,控制急性风湿热的疗效迅速而确实。
2.影响血小板的功能:PG合成酶(环加氧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失活,减少血小板中TXA2的生成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小剂量用于防止血栓形成。
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包括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进展性心肌梗死患者,能降低病死率、再梗死率及脑缺血。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较大剂量口服引起胃溃疡及不易察觉的胃出血。
2.加重出血倾向:抑制环加氧酶,强而持久性抑制血小板TXA2合成,较少抑制血管壁PGI2合成,致使血小板聚集受到抑制,出血时间延长;大剂量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引起凝血障碍,加重出血。
3.水杨酸反应:使用剂量过大(≥5g/d)引起。
4.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可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
WN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热、镇痛作用。
临床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
关节炎、急性肌腱炎、滑液囊炎等,也可用于痛
经的治疗。
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 上腹部不适,长期使用可引起胃出血,头痛、耳鸣、 眩晕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也有报道。少数患者有皮 肤黏膜过敏、血小板减少、头痛、 头晕及视力障 碍等不良反应。
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轻,除与阿司匹林相同外,偶见 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
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五、芳基丙酸类
布洛芬(ibuprofen,C13H18O2)是第一个应用 到临床的丙酸类的NSAID。
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本类药物为非选择性COX抑制剂,有明显的抗炎、
疹、粒细胞缺乏症、贫血、药热和黏膜损害等过敏
反应。过量中毒可引起肝损害。长期大量用药,尤
其是在肾功能低下者,可出现肾绞痛或急性肾衰竭
或慢性肾衰竭(镇痛药性肾病)。
第二节
三、吲哚类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吲哚美辛(indomethacin, C19H16ClNO4, 消炎痛)为人工合成的吲哚衍生物。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本品为强效抗炎镇痛药。此外,可以通过改变脂 肪酸的释放或摄取,降低白细胞间游离花生四烯 酸的浓度。
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临床适用于各种中等程度疼痛、类风湿关节炎、 粘连性脊椎炎、非炎性关节痛、椎关节炎等引起 的疼痛,各种神经痛、手术及创伤后疼痛,以及 各种疼痛所致发热等。
药理学第二十章解热镇痛药
特点:① 中等程度镇痛 ② 镇痛不产生欣快感,无成瘾性 ③ 镇痛作用的部位在外周
3.抗炎作用: 抑制炎症介质PG的合成,缓解症状,减
轻炎症时的红肿热痛。
常见不良反应
包括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肝肾损害、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血液系统反应等。
解热镇痛抗炎药按其结构不同分类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吡唑酮类:保泰松 灭酸类:甲灭酸 丙酸类:布洛芬 乙酸类:吲哚美辛 苯丙噻嗪类:吡罗昔康
☻每天给予小剂量可防治血栓性疾病(冠状动脉硬化 性疾病、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及手术后有静脉血栓 形成倾向),能减少缺血性心脏病发作和复发的危险, 也可使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和病死 率降低。
【临床应用】
1.感冒发热,头痛、牙痛、神经痛、月经痛 和术后创口痛等。
2.治疗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
【不良反应】 1.治疗量的不良反应较少,对胃刺激性较小。 偶见过敏反应。 2.过量的(成人1 次10~15g)急性中毒可 致严重肝脏损害,有些患者长期服用治疗量 也可引起慢性肝损害。因此不宜大剂量或长 期服用,肝、肾疾病患者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与肝药酶诱导剂,如巴比妥类合用时,易发 生肝脏毒性反应;与氯霉素合用可延长其半 衰期,并增加其毒性。
区别
作用 机制
解热镇痛药
氯丙嗪
抑制下丘脑体温调 直接抑制下丘脑体 节中枢处的环加氧 温调节中枢的调节 酶,减少PG的合成 功能
体温 调节
①降低高热体温
②对正常体温无影 响
①使体温随环境温 度的变化而升降
②在物理配合下, 能使正常人体温降 低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也是诊断疾 病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不宜见热就解。
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四、芳 基 丙 酸 类 布洛芬(ibuprofen)较吲哚美辛稍便宜 【作用特点】 具有较好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因其胃肠道反应较轻, 易于耐受而较常用。 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常用于镇痛,非处 方药,口服,最常见胃肠道反应,长期胃出血, 妊娠、哺乳妇女不建议应用。
萘普生(naproxen)、酮洛芬(ketoprofen) 与布洛芬同类药,其作用、用途均相似。
5-HPETE :5-氢过氧化二十碳四烯酸 12-HETE :12-氢二十碳四烯酸
PAF:血小板活化因子Leabharlann 生成 功能COX-1
固有
生理学: 保护胃肠粘膜 调节血小板聚集 (TXA2) 调节外周血管阻力 (PGI2) 调节肾血流分布 (PGI、PGE)
COX-2
需经诱导 生理学: 妊娠时PG生成增加 病理学: 生成蛋白酶,PG及致 炎介质,引起炎症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来自柳树皮,价廉, 应用最广,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家庭常 备的镇痛药品。
【体内过程】
1.口服易吸收,以水杨酸形式分布到全身如关 节腔、脑脊液、胎盘。
2.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80-90%。
3.肝内氧化代谢,尿液PH的变化可影响其排 泄。
4.口服1g以下,一级动力学消除;口服1g以 上,零级动力学消除,易中毒。
PGI2
(血管舒张 剂;痛敏感
血小板解聚)
TAX2 (血栓形
成;血管 收缩剂)
-
支气管收缩剂; 趋化性↑
LTA4
5-脂氧酶
抑制剂
LTB4
(趋化性)
PG
拮-
抗
剂
PGF2
(支气管
收缩剂)
PGD2
PGE2
药理学(第9版)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药理学(第9版)
NSAID在化学结构上虽属不同类别,但这类药物均有三种主要作用: 1. 抗炎作用 大多数解热镇痛药都具有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抑制体内环氧酶的生物合 成。在炎症反应过程中,PG可致血管扩张和组织水肿,与缓激肽等协同致炎。 2. 镇痛作用 通过抑制PG合成而使局部痛觉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敏感性降低。对 炎症和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尤其有效,对临床常见的慢性钝痛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对尖 锐的一过性刺痛无效。
微生物内毒素 抗原抗体复合物
外热原
释放 白细胞
IL-1β,TNFα
内热原
前列腺素 合成
PG释放
刺激体温 调节中枢
非甾体抗炎药
抑制 环氧化酶
产热↑体温↑
磷脂
花生四烯酸
磷脂酶A2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药理学(第9版)
常见不良反应 (针对PG的生理作用) 1. 胃肠道反应:COX-1生成的PG 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上腹不适、恶心、呕吐、
二、疼痛的形成及解热镇痛药的镇痛机理(镇痛部位在外周)
组织损伤、炎症或过敏
化学物质的生成和释放
组胺、5-HT、缓激肽
抑制
PG
非甾体抗炎药
致痛
(PGE1、PGE2、PGF2a)
感觉神经末梢
疼痛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药理学(第9版)
三、解热作用(解热作用在中枢)
药理学(第9版)
一、炎症的形成及解热镇痛药的抗炎机制
第20章解 热 镇 痛 抗 炎 药
阿司匹林
2.影响血栓形成
小剂量(50~100mg)防治血栓 形成疾病:缺血性心肌病、心 绞痛、进展性心肌梗塞,血管 成形术,脑缺血患者。
阿司匹林
2.影响血栓形成
低浓度 花 生 COX 四 烯 COX 酸 高浓度
阿司匹林
每日口服75mg
(血小板) TXA2 抗血栓形成 PGI2
血栓形成
PGH2/PGG2
• 3、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应该选用肠溶剂型; 但在疾病发作的急性期,为使药物尽快起 效,首剂应该服用普通阿司匹林片;如果 是肠溶片剂,需嚼碎服用。 • 4、长期使用的最佳剂量为每天100(75-150) 毫克。每天150-250毫克主要在急性期使用。
阿司匹林
减少阿司匹林出血
阿司匹林
选用肠溶剂型(是长期服用的最佳选择) 非肠溶剂型(片剂、泡腾片)适用于急性期首剂服用 或解热镇痛药物短期应用; 对胃粘膜有刺激,饭后服用可降低副作用。 每天一次,睡前空腹服用 每天约有1/10血小板是新生成且具有功能,坚持每天 服用一次阿司匹林即可抑制新生成的血小板。停用 阿司匹林48小时,保护作用一般丧失。 血小板的产生主要是晚上18~24时,夜间血液粘稠, 血小板易聚集。因此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高峰为上午6 ~12时。而阿司匹林服用后需3 ~4小时才发挥最大 效应。
– – – –
吲哚基和茚基乙酸类 吲哚美辛 芳基丙酸类 布洛芬 芳基乙酸类 双氯芬酸 烯醇类 吡罗昔康 美洛昔康
• 吡唑酮类 • 烷酮类
保泰松 萘丁美酮
一、水杨酸类
(salicylates)
阿司匹林(aspirin ,乙酰水杨酸) 【体内过程】 po 胃 吸收 酯酶 水杨酸 小肠
分布
血浆蛋白结合率
阿司匹林
人卫版药理学第8版020章解热镇痛抗炎
尼美舒利( nimesulide) 新型非有机酸类; 用于类风湿、骨关节炎、腰腿痛、牙痛、
痛经; 胃肠反响少而轻微。
抗痛风药
1.抑制尿酸的生成药:别嘌醇 2.促进尿酸排泄药: 丙磺舒、磺吡酮 3.抑制痛风炎症药:秋水仙碱、皮质激素、
NSAIDs〔消炎痛、羟基保泰松、炎痛喜康、 布洛芬等〕
第一节 概 述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且 大多数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又称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 – steroidal anti – 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也称阿司 匹林类药物。
化学构造属于不同类别,但有相似的作用 及不良反响,因作用机制一样。
2.胃肠刺激小,大剂量致高铁血红蛋白症、 溶血、肝毒性(羟基化产物所致)
三、吡唑酮类
保泰松〔phenylbutazone), 羟基保泰松(oxyphenbutazone) 1.蛋白结合率高,抗炎抗风湿强,解热弱; 2.主要用于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
4.不良反响多,现少用。
四、吲哚基和茚基乙酸类
注意: ① 观察;② VitK对抗;
【Adverse Reaction & Caution】
3.过敏反响:白三烯等↑所致。
注意:① 询问过敏史 理
②及时处
③ 禁用于哮喘、鼻息肉、荨麻 疹
4.水杨酸反响:剂量>5g/d中毒反响
注意:① 防止过量 ② 碱化尿液
5.Reye综合症:病毒感染的儿童禁用。
【Drug Interaction】
发热机制与NSAIDs解热机制
外源性致热源(病原体、细菌内毒素等) ↓
粒细胞 ↓
内热原(细胞因子如IL-1、IL-6、TNF等〕 ↓
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热镇痛药与氯丙嗪的解热特点区别:
解热镇痛药:
氯丙嗪:
1.不受环境影响。
1.降温作用受环境温度影响,环
2.使发热病人T降低至正 境温度越低,降温效果越明显。
常,而对正常人T无影 2.在物理降温配合下,可使正常
响。
人T和病理性T降低至34。 C以下
2.对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的退热、止 痛、抗炎、消肿效果,但无病因治疗作用, 不能根治,只能延缓和减轻器质性损害的发 生。
4.其他 (1)防治血栓形成 NSAIDs可抑制COX,减少血栓 素 A2(TXA2)形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2)抗肿瘤作用 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可
能均有抑制作用。
【发热】 当外热原(病原微生物、内毒素
等)进入机体后→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和释 放内热原(白三烯)→作用于下丘脑前部 →PG合成与释放↑→刺激体温调节中枢→ 调定点上移→体温↑。
图:解热镇痛药的解热机制
【发热】 当外热原(病原微生物、内毒素等
)进入机体后→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和释放内 热原(白三烯、脂氧素、羟基环氧素)→作 用于下丘脑前部→ PG合成与释放↑ →刺激 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体温↑。
内容提要
3.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
包括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尼美舒利等。
4.抗痛风药 痛风药物按药理作用分为以下几类:
(1)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如别嘌醇; (2)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如丙磺舒、苯磺吡酮、苯溴
马隆等; (3)抑制白细胞游走进入关节的药物如秋水仙碱等; (4)一般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如NSAIDs等。
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其抗炎 作用与糖皮质激素不同,故称为NSAID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吡唑酮类
保泰松、羟基保泰松
抗炎抗风湿作用强 解热镇痛作用较弱 毒性较大,现以少用
烷酮类
萘丁美酮
前体药物,代谢产物为强效环氧酶抑制药 不良反应较轻。
选择性COX-2抑制药
塞来昔布 ( celecoxib )
1. 选择性抑制COX-2 2. 解热,镇痛,抗炎药理作用 3. 胃肠道不良反应轻,不影响血小板功能 4.治疗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不良反应 腹泻,消化不良,肝、肾不良反应;有心脏病史高 血压、糖尿病患者慎用
头晕、头痛、嗜睡、精神错乱、耳鸣、耳聋、视力模糊、 视味觉异常、心动过速、高血压等
由阿司匹林衍生的NO-Aspirin 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非选择性的环氧合酶抑制药
COOH O O C CH3
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aspirin)
体内过程
代谢: 水杨酸主要在肝脏代谢,自肾排泄; Aspirin≤ 1g t1/2= 2-3 h (恒比消除) Aspirin≥ 1g t1/2=15-30 h (恒量消除) 易中毒 大剂量治疗风湿、类风湿时应根据患者的反应 及血药浓度监测确定给药的剂量及间隔时间
常见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胃肠功能紊乱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原因是 COX-1的阻断,COX-1生成的PGs抑制胃酸分泌,保护 胃粘膜;常见的胃肠道反应包括上腹不适,恶心呕吐, 胃肠出血和溃疡
皮肤反应
第二大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 瘙痒、皮炎,光敏等皮肤反应
肾损害
主要原因是抑制了对肾脏血流有重要作用的PGE2和 PGI2的生成,长期服用可引起“镇痛药性肾病”
三、不良反应
1. 2. 3. 4. 5. 6. 胃肠道反应 凝血障碍 水杨酸反应 过敏反应 瑞夷综合征 对肾脏的影响
1.胃肠道反应
发生率高,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不适; 较大剂量或长期服用易诱发胃炎、胃溃疡 及胃出血。
可 机 能 制 的
①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作用 ②浓度高时兴奋延髓催吐化 学感受区(CTZ)引起呕吐 ③抑制了PG(如PGE2)对胃粘 膜的保护作用
发展历史(一)
水杨酸钠(sodium salicylate)是最早(1875年)用于 治疗风湿和痛风的药物。 德国Bayer公司的药物化学家Hoffman制备了水杨酸酯 化物,后经过改进得到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商品名aspirin), 保留了sodium salicylate的解热、镇痛 和抗炎特性,而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不良 反应 较多
胃肠道反应 CNS作用
造血障碍 过敏反应
芳基丙酸类
布洛芬(芬必得)
作用:抗炎抗风湿及解热镇痛作用较强,
同aspirin,抗炎作用更突出。
用途:可进入滑膜腔,主要用于治疗风
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用于镇痛。
主要特点:胃肠道反应轻,病人较易耐
受。但长期应用仍可引起胃出血及溃疡, 偶见视力障碍。
第20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赵 鑫
抗炎药:
甾体抗炎药( 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 SAIDs,糖皮质激素类) 非 甾 体 抗 炎 药 ( non-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兼解热镇痛,又称解热镇痛抗 炎药 共同机制:抑制环氧酶( cyclooxygenase, COX ) ——减少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PGS)的合成
4. Other actions
抑制血小板聚集 抑制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增值 抗新生血管形成 预防和延缓老化
解热镇痛抗炎药临床药理学特点
起效快;迅速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和肿 胀,改善功能等
不能根治原发病;不能防止疾病发展; 停药后可能迅速出现“反跳”甚至症状 再现等
不是病因性治疗药
LT 白三烯
收缩支气管 白细胞趋化 诱发炎症 参与过敏反应
PGI2
抑制血小 板凝集 扩张血管
PGF2
收缩支气管 收缩血管 收缩子宫
PGE2
舒张支气管 扩张血管 收缩子宫 诱发炎症 保护胃黏膜
TXA2
促进血小 板聚集 收缩血管
共同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 (cyclo-oxygenase, COX) 而抑制PG的合成
痛觉感受器 放大疼痛 增敏
镇痛机制: 解热镇痛药抑制局部PG的合成产生镇痛作用
Aspirin和Morphine 在镇痛作用方面的比较
作用部位 作用机制 Aspirin 主要在外周
抑制COX 抑制PG合成
Morphine 中枢
激动阿片受体 抑制SP释放
效能 临床应用
不 欣快症 良 呼吸抑制 反 应 依赖性
1.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
可降低发热患者的体温;
作用较强
迅速解除各种慢性钝痛;
缓解因炎症引起的红、肿、热、痛等症状
24-48h可缓解急性风湿患者的症状,是抗
炎、抗风湿的首选药物;可用于风湿、类 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用于抗风湿时,剂量较大,应防止中毒)
2. 影响血小板的功能
血栓素(TXA2)为血小板释放和聚集的诱导物,PGI2 与 TXA2 有生理拮抗作用,血小板中的COX对阿司匹 林的敏感性比血管中的高 抑制血小板中的COX-1 小剂量 血小板中TXA2↓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抑制血管壁细胞中COX-1 前列环素 高浓度 (PGI2)↓ 促进血栓形成
COX-1
COX-2
COX类型与作用
COX-1 存在于血管、胃、肾等组织中
参与血管舒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小板聚集、胃黏 膜血流、胃黏液分泌及肾功能等的调节
COX-2
各种损伤因子
诱导
诱导 细胞因子
生成蛋白酶,PG, 致炎介质
炎症
COX-1 和 COX-2的特性比较
COX-1 生成 功能 COX-2
结构型 固有的,存在于 正常组织中
syndrome)
病毒感染伴发热的儿童或青年服用该
药后,偶可发生严重的肝衰合并脑病 的表现
表现为惊厥、谵妄及昏迷等反应死亡 率较高
少见但预后恶劣
故儿童感染病毒性疾病(流感、水痘、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慎用
6.对肾脏的影响
对正常人群影响较小
对特殊人群(老年及心、肝、肾功能损害者)
用于解热、镇痛及对阿司匹林过敏
或不能耐受者
二、不良反应
治疗量对胃肠道无刺激性
代谢后的羟化物可使血红蛋白氧化为
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紫绀, 还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功能损害
大剂量或长期用可发生严重的肝、肾
吲哚类
消炎痛(吲哚美辛)
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强大 主要用于急性风湿性 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和癌性发热等
中等 慢性钝痛 罕见
强大 剧烈疼痛 易产生
3. An anti-inflammatory action
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 炎症介质 局部充血、水肿、疼痛 PG: 增强缓激肽的致炎作用
抗炎抗风湿作用机制: 解热镇痛抗炎药通过抑制PG的合成,可减轻炎 症反应的红、肿、热、痛,产生抗炎抗风湿 作用,控制症状。 (但不能根治,也不能防止病情的发展)
肝损害
轻者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重者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
心血管不良反应
特异性的COX-2抑制剂相对于特异性的COX抑制剂常见; 包括心律不齐,血压升高,心悸等;多发生于老年人
血液系统反应
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偶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血液系统疾病,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
其他不良反应
易导致水肿、多尿等肾小管受损表现 发生机制:抑制PGs合成,取消前列腺素的 代偿机制,病人原本体内存在隐性肾脏损 害和肾小球灌注不足
其它解热镇痛抗炎药
苯胺类 吲哚类 芳基丙酸类 吡唑酮类
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一、作用特点
1. 对中枢 PG合成酶的抑制作用强,对外 周PG 合成酶的抑制作用较弱 2. 无明显抗炎抗风湿作用 3. 解热镇痛作用缓慢而持久,强度类似 aspirin,镇痛作用部位可能在中枢
稳定细胞功能, 保护细胞
诱导型 诱导产生,存在 于受损伤的组织中
具有强的致炎、 致痛作用
抑制
不良反应
治疗作用
分
类
非选择性的环氧化酶抑制药
选择性的环氧化酶抑制药
共同作用
解热作用 镇痛作用 抗炎抗风湿作用 其它: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肿瘤等
一、解热
2. Analgesic effect:
疼痛机制: PG 组织损伤或炎症时, 局部释放炎症介质 缓激肽 组胺 刺激痛觉感受器 引起疼痛
治疗: 促进排泄:静滴碳酸氢钠
碱化尿液可加速其排泄 对症支持治疗
4. 过敏反应
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少数) 某些可诱发阿司匹林哮喘
发生机理:
抑制环氧酶 PG 合成受阻
经脂氧酶的代谢产物 LT 相对增多 诱发哮喘
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
5.瑞夷综合征(Reye’s
2.凝血障碍
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
血管内皮可合成 COX
一般剂量引起TXA2/PGI2比值下降,抑制血小
抑制凝血酶原 形成( ≥5g)
较大剂量或长期应用还可造成出血倾向
严重肝损害
低凝血酶原血症 维生素K缺乏及血友病患者禁用 临产前不宜应用;术前一周应停用
3.水杨酸反应
用量过大时 可引起头痛,恶心、呕吐、 视听功能减退等反应, 称为水杨酸反应 严重时可因过度换气及酸碱失衡引起精 神错乱及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