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公式总结(供参考)
人教版小学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与代数(一)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是指形如√a(a≥0)的数学表达式,其中a被称为被开方数。
当a>0时,二次根式有两个值,分别为正根和负根;当a=0时,二次根式的值为0。
2.二次根式的性质•非负性:对于任意实数a,√a的值总是非负的。
•乘方与开方互逆:对于任意非负实数a,有√(a^2) = a。
•运算性质:√(ab) = √a × √b(a≥0, b≥0);√(a/b) = √a / √b(a≥0, b>0)。
3.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通过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化简和运算。
(二)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方程称为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形式为ax^2 + bx + c = 0(a≠0)。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当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x^2 = p或(x-m)^2 = p的形式时,可以直接开平方求解。
•配方法:通过配方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然后开平方求解。
•公式法:对于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解为x = [-b ± √(b^2 - 4ac)] / (2a)。
•因式分解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两个一次方程的乘积形式,然后分别求解。
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应用,如面积、体积、速度、时间等问题。
通过设立未知数,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然后求解未知数,可以得到实际问题的解。
(三)分式1.分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A、B(B不等于零)表示两个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 / B 就叫做分式,其中A称为分子,B称为分母。
分式是不同于整式的一类代数式。
2.分式的性质•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约分与通分:通过约分可以化简分式,通过通分可以比较分式的大小或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
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公式
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公式八年级数学上册中常见的数学公式包括:
1. 平均数公式:平均数 = 总和 / 数据个数
2. 百分数公式:百分数 = (部分 / 全部) x 100%
3. 比例公式:两个比例相等,即 a / b = c / d
4. 面积公式:
- 矩形面积 = 长 x 宽
- 正方形面积 = 边长 x 边长
- 三角形面积 = 底边长度 x 高 / 2
- 圆面积 = π x 半径²
5. 周长公式:
- 矩形周长 = 2 x (长 + 宽)
- 正方形周长 = 4 x 边长
- 圆周长 = 2 x π x 半径
6. 一次函数公式:y = kx + b
7. 平方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
8. 勾股定理:c² = a² + b²(其中c为斜边,a和b为直角边)
9. 三角函数公式:
- 正弦定理:sin A / a = sin B / b = sin C / c
- 余弦定理:a² = b² + c² - 2bc*cosA
- 正切定理:tan A = b / c
这些是八年级数学上册中常见的数学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法
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法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公式:$a^2 + b^2 = c^2$
其中,$a$ 和 $b$ 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c$ 是斜边。
2.平方差公式:$(a+b)(a-b) = a^2 - b^2$
用于计算两个数的平方差。
3.完全平方公式:$(a+b)^2 = a^2 + 2ab + b^2$ 和$(a-b)^2 = a^2 -
2ab + b^2$
用于计算一个数的平方,加上或减去两倍的该数与另一数的乘积,再加或减另一数的平方。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sqrt{a} \times \sqrt{b} = \sqrt{ab}$ (其中$a
\geq 0, b \geq 0$)
用于计算两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乘积。
5.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frac{\sqrt{a}}{\sqrt{b}} = \sqrt{\frac{a}{b}}$ (其
中 $a \geq 0, b > 0$)
用于计算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除以另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
6.分式的乘法法则:$\frac{a}{b} \times \frac{c}{d} = \frac{ac}{bd}$
用于计算两个分式的乘积。
7.分式的除法法则:$\frac{a}{b} \div \frac{c}{d} = \frac{a}{b} \times
\frac{d}{c} = \frac{ad}{bc}$
用于计算一个分式除以另一个分式。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公式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公式总结1、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注:只要最短的两边之和大于最长边,则可围成三角形)2、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即: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a-b<c<a+b;3、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4、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不相交于一点,但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外部一点;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注: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AD是高: ∴∠ADB=∠ADC=905、三角形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且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如图3:∵AD是△ABC的中线,∴6、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且这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如图4:∵AD是△ABC角平分线,∴7、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都是线段;8、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9、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0、正北与正北平行,正南与正南平行;1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相加等于90;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2、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3、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ACD=∠A+∠B14、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作它的对角线,可以作出(n-3)条对角线;15、多边形的对角线总数=条;16、正多边形:边和角都相等的多边形;正三角形也就是等边三角形,正四边形也就是正方形;17、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多边形外角和都等于360;正n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正n边形每个外角的度数= ;(注:内角相等,则外角也相等,因为外角与相邻内角的和等于180)18、一个多边形的边都相等,则它的内角不一定都相等;反之,一个多边形的内角都相等,则它的边不一定都相等;多边形最多有3个锐角;19、只有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一种镶嵌。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包括八年级人教版上下两册知识内容-非常完整)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复习一、全等三角形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SA”)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AS”)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HL”)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个角的平分线。
1、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5)截长补短法证三角形全等。
第十二章轴对称一、轴对称图形1. 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概念定理归纳
八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定义、公式归纳1.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对应角的平分线、对应边上的高相等。
4.作图: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课本P8)、作已知角的平分线(课本P19)、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本P35)、作轴对称图形(课本P40)。
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ASA)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AAS)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HL)6.7.8.9.10.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11.12.13.14.15.“最短问题”解题方法: 课本P4216.17.18.19.20.21.22.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任何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
23.24.25.1²=.2²=.3²=.4²=1.5²=2.6²=3.7²=4.8²=6.9²=8.10²=10.11²=12.12²=14.13²=16.14²=19.15²=22.16²=25.17²=28.18²=32.19²=36.20²=40.1³=.2³=.3³=2.4³=6.5³=12.6³=21.7³=34.8³=51.9³=72926.27.28.29.30.3132.33.在一个变化过程中, 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 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常量。
34.35.36.37.38.39.40.41.42.4344.45.整式乘除法公式和方法:46.因式分解定义:47.因式分解方法:(1)提公因式法(2)公式法(将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逆用)。
(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13.公式与性质: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n-·180°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n-条对角线,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一节:全等三角形形状大小放在一起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全等形。
换句话说,全等形就是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放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两个三角形全等用符号“≌”表示。
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大全总结
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大全总结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大全的总结如下:
1.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平均数=总和/个数
2.百分数的计算公式:
百分数= (部分/总数) × 100%
3.百分数的四则运算公式:
a.加法:百分数+百分数= (百分数1 +百分数2)%
b.减法:百分数-百分数= (百分数1 -百分数2)%
c.乘法:百分数×数值=数值× (百分数/ 100%)
d.除法:百分数÷数值= (百分数/数值) × 100%
4.百分数与小数的转换公式:
a.百分数转小数:将百分数除以100%
b.小数转百分数:将小数乘以100%
5.比例的计算公式:
a.已知比例的两个值,求第三个值:已知比例的两个值之间的比值=第三个值与其中一个已知值之间的比值
b.比例的倒数:如果a:b是一个比例,那么b:a也是一个比例,且倒数关系成立
6.面积计算公式:
a.矩形的面积:面积=长×宽
b.正方形的面积:面积=边长×边长
c.三角形的面积:面积=底边×高/ 2
d.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面积=底边×高
7.体积计算公式:
a.立方体的体积:体积=边长×边长×边长
b.直方体的体积:体积=长×宽×高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的基本总结。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数学公式,如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在八年级上册可能还未涉及。
这些公式在高中数学等学科中将会更深入地学习,同时也需要用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巧来应用和证明。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精选14篇)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精选14篇〕篇1: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一次函数:假设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正比例函数一般式:y=kx(k≠0),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3.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篇2: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假如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间隔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间隔一样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间隔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断定定理假如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假如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间隔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间隔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间隔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 2 假如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假如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 逆定理假如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假如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 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 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 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 平行四边形断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 平行四边形断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 平行四边形断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断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平均数根本公式: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②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根本算法:①求出总数量以及总份数,利用根本公式①进展计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数学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数学概念立方根(1)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即为:若x=a,那么x叫作a的立方根,用符号a则表示,读成“三次根号a”)(2)开立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立方和开立方是互为逆运算)(3)概括:①正数的立方根就是正数;②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0的立方根就是0;(4)规律:a10a,a0.a变量与函数(1)变量:数值发生变化的量;(2)常量:数值就是始终不变的量(常数也就是常量);(3)函数: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4)函数值: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作自变量的值a时的函数值;(5)函数的图像: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像;(6)满足用户函数的点对在该函数图像上,在函数图像上的点满足用户该函数解析式;(7)描点法画图像:①列表;(分析自变量值域范围,表得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②描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时,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中的点)③连线;(用平滑的曲线按照横坐标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起来)乘法的公式(1)平方差公式:ababa2b2即为: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高的积,等同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a2abb即: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的2倍;(3)迎括号:①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②如果括号前面就是负号,内加至括号里的各项都发生改变符号;。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必背公式(含解析)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必背公式(含解析)1. 平方公式- 两个相同数的平方差公式:$a^2 - b^2 = (a + b)(a - b)$2. 乘法公式- 平方差求积公式:$(a+b)(a-b) = a^2 - b^2$- 二次完全平方公式:$a^2 + 2ab + b^2 = (a + b)^2$- 二次不完全平方公式:$a^2 - 2ab + b^2 = (a - b)^2$3. 分式运算- 分式相乘公式:$\frac{a}{b} \times \frac{c}{d} = \frac{a \times c}{b \times d}$- 分式相除公式:$\frac{a}{b} \div \frac{c}{d} = \frac{a}{b}\times \frac{d}{c} = \frac{a \times d}{b \times c}$4. 代数运算- 求和公式:$a + b + c = c + b + a$- 求差公式:$a - b \neq b - a$- 求积公式:$a \times b = b \times a$- 求商公式:$\frac{a}{b} \neq \frac{b}{a}$5. 几何公式- 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公式(勾股定理):$c^2 = a^2 + b^2$- 三角形内角和公式:$a + b + c = 180^\circ$- 相似三角形边长比例公式:$\frac{a_1}{a_2} = \frac{b_1}{b_2} = \frac{c_1}{c_2}$- 三角形周长公式:$P = a + b + c$6. 统计与概率公式- 平均数计算公式:$\bar{x} = \frac{\sum_{i=1}^n x_i}{n}$- 可能性计算公式:$P(A) = \frac{\text{有利事件的个数}}{\text{总事件的个数}}$以上是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必背公式的完整版及相应解析。
【备考期末】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人教版)
【备考期末】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人教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十一章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13.公式与性质: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定义: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基本性质: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⑴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⑵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⑶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⑷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⑸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角平分线:⑴画法: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5.证明的基本方法: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第十三章轴对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概念: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基本性质:⑴对称的性质: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条).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3.基本判定: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基本方法: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⑶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⑸在直线上做一点,使它到该直线同侧的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第十四章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一、知识框架:第十五章分式一、知识框架:初中物理、英语、数学网课特惠报名立即报名☟☟☟老生都知道的良心网校↓↓↓阅读原文。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一)运用公式法: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于是有:a2-b2=(a+b)(a-b)a2+2ab+b2=(a+b)2a2-2ab+b2=(a-b)2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
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1.平方差公式(1)式子: a2-b2=(a+b)(a-b)(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a2+2ab+b2 =(a+b)2a2-2ab+b2 =(a-b)2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①项数:三项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
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我们看多项式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原式=(am +an)+(bm+ bn)=a(m+ n)+b(m +n)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原式=(am +an)+(bm+ bn)=a(m+ n)+b(m+ n)=(m +n)×(a +b).(六)提公因式法1.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用设辅助元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也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隐含的时候,要把多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或改变符号,直到可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2. 运用公式x2 +(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1.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一次项的系数.2.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① 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3.将原多项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七)分式的乘除法1.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2.分式进行约分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可先考虑把它分别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积形式,再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项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时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项单独约分.4.分式约分中注意正确运用乘方的符号法则,如x-y=-(y-x),(x-y)2=(y-x)2,(x-y)3=-(y-x)3.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带符号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号法则,变成整个分式的符号,然后再按-1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来处理.当然,简单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6.注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减.(八)分数的加减法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7.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人教版)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人教版)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全等三角形: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1)“边角边”简称“SAS”: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全等;(2)“角边角”简称“ASA”: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两三角形全等;(3)“边边边”简称“SSS”:三组对应边相等,两三角形全等;(4)“角角边”简称“AAS”: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两三角形全等;(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
二.知识概念1.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第十四章一次函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一次函数: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正比例函数一般式:y=kx(k≠0),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一次函数y=kx+b中: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3.已知两点坐标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叫待定系数法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m,n都是正数)2..幂的乘方法则:(m,n都是正数)3.整式的乘法(1)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精心整理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1.1全等三角形(1)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2)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3)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4)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5)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相互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6)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7)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8)全等表示方法:用“ ”表示,读作“全等于”(注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9)全等三角形的性质: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若满足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均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①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SS”S)②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SAS”)③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或“ASA”)④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或“AAS”)⑤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或“HL”)(3)证明三角形全等: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4)经常利用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证明三角形的边或角相等;(5)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确定了;(用“SSS”解释)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角的平分线的作法:课本第19页;(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3)证明一个几何中的命题,一般步骤:①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②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③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4)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解释)(5)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该点为内心;第十二章轴对称12.1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就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也称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2)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3)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后这个图形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两个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后能够重合;(4)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联系: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公式
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公式
以下是八年级数学上册常见的数学公式:
1. 二次方程的根公式:
若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 的判别式 D = b^2 - 4ac > 0,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x1 = (-b + √D) / (2a) 和 x2 = (-b - √D) / (2a)。
若 D = 0,则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x = -b / (2a)。
若 D < 0,则方程无实根。
2. 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两点 (x1, y1) 和 (x2, y2) 之间的距离为:
d = √[(x2 - x1)^2 + (y2 - y1)^2]。
3.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例关系:
若两个三角形ABC和DEF相似,对应边的比例关系为:
AB/DE = BC/EF = AC/DF。
4. 两角和公式和差公式:
两角和公式:sin(A+B) = sinAcosB + cosAsinB;
cos(A+B) = cosAcosB - sinAsinB;
两角差公式:sin(A-B) = sinAcosB - cosAsinB;
cos(A-B) = cosAcosB + sinAsinB。
5. 三角函数的倒数关系:
sinx的倒数是cscx,即1/sinx;
cosx的倒数是secx,即1/cosx;
tanx的倒数是cotx,即1/tanx。
6. 平行线之间的角的性质:
平行线AB和CD交叉线EF,对应角∠A和∠E、∠B和∠F,以及内错角∠A和∠F、∠B 和∠E是等角。
这些是八年级数学上册常见的数学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次函数:一般形式为y=kx+b(其中k和b是常数,且k≠0)。
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当b=0时,称为正比例函数。
正比例函数:一般形式为y=kx(其中k是常数,且k≠0)。
其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图像性质:当k>0时,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
当k<0时,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x的增大,y反而减小。
因式分解:运用公式x^2 +(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时,需要注意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一次项的系数。
分式的乘除法:这部分内容涉及到分式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请注意,这只是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的部分知识点总结,实际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和学习这些知识点,建议参考具体的教材和教学大纲。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公式
第一章 有理数一. 知识框架(1)凡能写成 (p , q 为整数且p 0) 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p 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 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pa i 不是有理数;正整数正整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②有理数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负有理数 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 的绝对值是 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 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a (a 0) a (a 0)(2) 绝对值可表示为: a 0 (a 0) 或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 0 大,负数永远比 0 小;(3)正 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 16.互为倒数:乘积为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 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 的倒数是 ;若 ab=1a 、a(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a.(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a) =-a或(a-b) =-(b-a) ,当nn n n n为正偶数时:(-a) =a或(a-b) =(b-a) .n n n n14.乘方的定义: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n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
八上数学公式大全总结
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总结1.平方差公式:(a+b)(a-b)=a²-b²。
2.完全平方公式:(a±b)²=a²±2ab+b²。
3.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4.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a^m / a^n = a^(m-n)。
5.单向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6.多项式除以单向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7.把一个多项式化成了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个变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8.两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即(a+b)(a-b)=a²-b²。
9.两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的积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和或差的平方,即a²+b²=(a+b)²=(a-b)²。
10.两个数的和乘以或除以这两个数的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即(a+b)²=(a-b)²或(a+b)/(a-b)=a²+b²/(a-b)²。
11.弦图定理:三个数(或线段)连续排列,顺次顺序可以构成三角形时,则它们的平方和等于中心线段的平方(即第一、三个数(或线段)的平方和等于中间数(或线段)的平方)。
1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即c²=a²+b²,其中c为斜边,a、b为直角边。
13.余弦定理:三角形的任意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其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即a²=b²+c²-2bc cosA,其中A为边a所对的角。
14.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直角边的乘积的两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上数学公式:第十一章:三角形1、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注:只要最短的两边之和大于最长边,则可围成三角形)2、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即: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a-b<c<a+b;3、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4、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不相交于一点,但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外部一点;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注: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AD是高: ∴∠ADB=∠ADC=90°5、三角形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且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如图3:∵AD是△ABC的中线,∴1;222BD DC BC BC BD DC ====6、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且这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如图4:∵AD是△ABC角平分线,∴1222BAD CAD BAC BAC BAD CAD ∠=∠=∠∠=∠=∠,;7、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都是线段;8、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9、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0、正北与正北平行,正南与正南平行;1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相加等于90°;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2、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3、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ACD=∠A+∠B14、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作它的对角线,可以作出(n-3)条对角线;15、多边形的对角线总数=12()3n n-条;16、正多边形:边和角都相等的多边形;正三角形也就是等边三角形,正四边形也就是正方形;17、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多边形外角和都等于360°;正n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2180 nn⨯︒(-);正n边形每个外角的度数=360n︒;(注:内角相等,则外角也相等,因为外角与相邻内角的和等于180°)18、一个多边形的边都相等,则它的内角不一定都相等;反之,一个多边形的内角都相等,则它的边不一定都相等;多边形最多有3个锐角;19、只有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一种镶嵌。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3、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5个方法:①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
②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
③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④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⑤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
(注:Rt △就是直角三角形)4、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12AOC BOC AOB ∠=∠=∠, ∠AOB=2∠AOC=2∠BOC ∵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且PD ⊥OA ,PE ⊥OB ; ∴PD=PE(注: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第十三章:轴对称1、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3、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如图5:∵CD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COA=∠COB=∠DOA=∠DOB=90°,AO=BO ,CA=CB ;4、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5、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是它们的对称轴。
(注:对称轴是一条直线)6、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即: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关于x 轴对称,x 不变,y 变;(变为相反数)关于y 轴对称,y 不变,x 变;关于原点对称,两个都要变。
8、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9、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10、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11、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1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13、①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4、注:等腰三角形只是底边“三线合一”,而等边三角形则各边都“三线合一”;15、在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反之,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则可得这边所对的角是30°;16、求两条线段之和最短问题:如:求AC+BC 最短?做法(如图6):①作出点B 关于L 的对称点'B ,②然后再把'B 与A 连接,与直线L 的交点C 即为所求。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m n m n a a a +•=;逆运算:m n m n a a a +=•2、()n m mn a a =;逆运算:()n mn m a a = 3、()n n n ab a b =;逆运算:()n n n a b ab =;n n n a a b b⎛⎫= ⎪⎝⎭;4、()1,0n n a a a -=≠; (注:n n a a -与是互为倒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相乘得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5、m n m n a a a -÷=;或m m nm n n a a a a a -÷==;逆运算:m n m n a a a -=÷;(注:1mm a a =) 6、()01,0a a =≠7、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或:()()22a b a b a b -+=-;注:211=; 8、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 和()2222a b a ab b -=-+; 即:()2222a b a ab b ±=±+; 9、()()22a b b a -=-;()a b b a -=--;22()()a b a b --=+; 10、①去括号法则:()a b c a b c ++=++;()a b c a b c -+=--;②添括号法则:()a b c a b c ++=++;()a b c a b c --=-+;即: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即:遇“+”不变,遇“-”都变。
11、分解因式:就是化解成相乘的形式。
分解因式有三个方法:①提公因式法;②平方差公式,即:()()22a b a b a b -=+-;③完全平方公式,即:()2222a ab b a b ±+=±; 如:()()()222222236332323x xy y x xy yx xy y x y -+-=-+-=--+=-+; ()()()()()()()224422222222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12、(a+b )(p+q)=ap+aq+bp+bq ;(am+bm )÷m=am ÷m+bm ÷m第十五章:分式1、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就叫做分式;注:π不是字母;2、要有意义分母不能为0,若分母等于0,则分式没有意义;3、当分子等于0,代入分母不等于0,分式的值就为0;4、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0a a c a a c c b b c b b c•÷==≠•÷ 5、约分:把分式的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彻底约分后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最简分式。
(注:b b b a a a-==--)6、通分:化成相同分母的形式;求最简公分母的法则:首先要对分母进行因式分解,然后:一边有,一边没有的要,两边都有的要最高的那个。
(注:数字部分要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7、小于1的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10n a -⨯的形式;1米=910纳米;1纳米=910-米;8、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首先要对分母进行因式分解,然后再去分母, 即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最后要进行检验:将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不为0,则就是原方式方程的解;如果代入最简公分母为0或代入分式方程的分母为0,则这个解不是原方式方程的解,原方式方程无解。
(注:若方程无解,则算出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要等于0)。
9、顺流速度=船的速度+水的速度,逆流速度=船的速度-水的速度;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一般把工作总量看作整体1),工作量=工作效率×时间×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注:“提前”是“时间少”的意思);=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总面积; --==今年的总数去年的总数现今总数过去总数增长率去年的总数过去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