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课时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1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如何孕育新生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了解种子各部分的功能,从而深入理解生命的孕育过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在生活经验方面,学生可能有过种植植物的经历,对种子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种子内部结构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种子各部分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各部分的功能。

2.难点:种子内部结构的深入理解,种子如何孕育新生命。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外部特征。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解剖种子,观察种子内部结构。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种子样本、解剖工具、投影仪、课件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颗种子,解剖工具一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颗美丽的种子,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种子是什么吗?种子有哪些部分?”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种子知识。

2.呈现(10分钟)展示多种种子样本,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外部特征。

教师通过讲解,介绍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各部分的功能。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解剖工具解剖自己准备的种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思考。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种子内部结构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如何孕育新生命?让学生结合已知的知识,尝试解释生命的孕育过程。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向学生展示了种子的内部结构,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组成。

同时,教材还设置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然而,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可能缺乏全面性和深入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

2.难点:种子萌发的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3.实践教学法:设置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4.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菜籽、豆籽等。

2.准备放大镜、解剖针等观察工具。

3.准备实验材料,如培养皿、土壤、水等。

4.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种子,引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种子里面有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详细介绍种子的结构和成分,如种皮、胚乳、胚等。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手中的种子,加深对种子结构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用解剖针剖开种子,观察种子内部的结构。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为后续的植物生长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2.让学生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

2.种子萌发的条件。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

2.实验法:让学生参与种子萌发的实验,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大豆、玉米、小麦等。

2.准备放大镜、解剖刀等观察工具。

3.准备种子萌发实验的材料,如种子、土壤、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孕育新生命的吗?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种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名称。

然后,教师用放大镜和解剖刀观察种子,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种子结构分类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了解种子的结构。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种子结构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然后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种子的结构和种子萌发的条件。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下节课分享。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秀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秀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了解种子的生命力和生长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学习材料。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是,对于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他们可能还缺乏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了解种子的生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的生命力。

难点:种子的生长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践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大豆、玉米、小麦等。

2.准备放大镜、解剖刀等观察工具。

3.准备种子生长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种子是怎么生长的吗?种子里面有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种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外形特征。

然后,教师使用放大镜和解剖刀,示范如何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并讲解种子的成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放大镜和解剖刀观察种子,并记录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种子结构和成分的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5.拓展(5分钟)教师播放种子生长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种子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的生命力。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并了解种子的主要组成部分,如种皮、胚乳、胚等。

此外,还要让学生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为植物的生长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在种子结构的认识方面,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种子,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

2.难点: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其内部变化。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种子。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种子,发现种子的特点和结构。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

4.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种子样品: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如小麦、大豆、玉米等。

2.实验器材:放大镜、刀具、培养皿、水等。

3.教学课件:制作关于种子结构和萌发过程的课件。

4.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各种植物的种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种子吗?它们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种子的结构图,详细讲解种子的组成部分,如种皮、胚乳、胚等。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实物种子,加深对种子结构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让学生自行观察并描述种子的结构。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种子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种子的结构和成分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直接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植物的基础知识,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种子萌发的过程的了解也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具,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种子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2.让学生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能够观察和描述种子萌发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2.种子萌发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实物观察: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实物,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2.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菜籽、豆籽等。

2.准备放大镜、镊子等观察工具。

3.准备实验用的培养皿、水、土壤等。

4.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类型的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种子的结构和成分,让学生了解种子主要由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组成。

3.操练(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用镊子轻轻剥开花生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种子的内部结构有哪些部分?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1课时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目标】1.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

2.观察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不同。

3.探讨种子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

【教学重难点】1.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2.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1.师:向日葵小苗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植物的生命过程是怎样的呢?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种子有什么特征呢?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师: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2.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3.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寻找不同植物的种子,做一幅种子贴画。

【板书设计】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叶、种、种皮内部:胚根、胚芽、子 色外部:形状、大小、颜植物的种子 【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的《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已经开始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植物的有关问题,并且通过对凤仙花一生的介绍,注意到植物一生的变化。

但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他植物是否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变化的认识是间接的,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零散的、模糊的。

教科版4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4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4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4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物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种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乐于探究。

但是,他们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认识种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种子萌发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过程。

难点:种子萌发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豆类、谷类、蔬菜种子等。

2.准备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3.准备实验材料,如种子、水、土壤等。

4.准备教学课件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种种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种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成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在水中的浸泡过程,记录种子的变化。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种子需要水分、温度和空气才能萌发?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种子萌发的条件。

7.家庭作业(5分钟)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8.板书(5分钟)种子的结构种子的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水分、温度、空气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1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1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课题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四学习目标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3.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4.根据对植物生长的已有认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5.解剖浸泡的种子,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6.激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7.意识到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重点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难点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视频导入,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学生观看。

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种子有什么特征呢?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生命的。

种子是开花植物所特有的器官,是由完成了受精过程的胚珠发育而成的,通常包括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

种子在一定条件下能萌发成新的植物体。

那么,种子有什么特征呢?(1)种子在哪儿?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保存在果实中,其外面是层层果皮。

果皮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

外果皮是外面薄薄的一层皮,比如桃子的外皮;中果皮通常指果实多汁多肉的部分,比如桃核和外层薄皮之间的部分;内果皮通常是指种子外面包裹的部分,比如桃核。

种子则是被包裹在果皮之内的。

(2)种子有什么特征呢?①有的非常小、有的比较学生或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认识种子之前,首先有必要了解种子与果实的区别,知道种子是植物体的哪一部分: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印象中的种子有哪些;最后从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外表大……②通常被果皮包裹着、也有直接裸露在外面的……③有的呈圆形、有的呈卵形、有的呈椭圆形……④有的呈白色、有的呈红色、有的呈绿色、有的呈黄色……⑤有的表面光滑、有的表面粗糙……(3)我知道的种子有瓜子仁、核桃仁、花生仁、各种豆粒、苹果的种子、西红柿的种子……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教案(2套)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教案(2套)

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材简析】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重在引领学生观察种于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活动一:通过观察各种植物种于的外部形态,了解植物种于外部形态是各不相同的。

活动二:通过观察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认识到尽管种子的外部形态千差万别,但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本课通过引领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认识到种子是多种多样,从而进一步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认识到尽管种子的外部形态千差万别,但内部结构基本相同,进一步构建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知。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于植物的种子的外部形态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已经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但对于种子的内部结构还不了解,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间接的、片面的、零散的。

本课要通过对内部结构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起种子中孕育着新生命的认识,学习运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生物的内部结构。

激发学生研究植物一生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植物种子多种多样,大小、形状等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新的植物是山胚发育来的。

・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科学探究目标・能用解剖的方法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会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能用画图、文字等方法记录种子的内部结构特征。

・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种子内部结构的共同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种子内部结构的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种子是人类的主要粮食资源,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科学观察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并比较准确地表达出来。

难点:能比较准确地表达出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干蚕豆种子、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学生收集的其他植物的种子、放大镜、银子、白纸等、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12分钟)观察各种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材料准备:蚕豆、黃豆、绿豆等植物种子、观察记录表一]1. 给每组提供蚕豆、黃豆、绿豆等植物种子。

教科版(2017)四年级下册科学1-1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教案

教科版(2017)四年级下册科学1-1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教案

在续单元中,学生将通过观察、种植一株绿色开花植物,来研究植物的生命过程,了解植物的一生。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作为续单元第一节课, 直接聚焦研究对象种子。

续节课全要包括两个部分内容, 一是观察并描述不同植物种子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之处, 认识到种子是多种多样的, 从中感悟生物的多样性; 二是剥开用水浸泡后的种子, 观察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认识到尽管种子的外部形态千差万别,但内部结构基续相同,从中构建生物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知。

1.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 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1. 能综合运用感官和比较的方法,观并描述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出对种子内部结构的探究兴趣。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刻地认识到种子中蕴含着新生命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在生活中,学生可能已经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过程,但对于种子内部的结构和萌发过程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种子萌发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种子内部的结构和生活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树立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过程。

2.难点:种子内部结构和生活力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物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结构。

2.实验探究:通过种子萌发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种子内部结构和生活力。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引导提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实物准备: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菜豆、玉米、小麦等。

2.器材准备:放大镜、解剖针、培养皿、湿润的纸巾等。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类型的种子,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种子里有什么秘密吗?”引导学生思考种子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实物、图片和视频等教学资源,呈现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种子内部结构和生活力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种子解剖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分析种子的内部结构。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植物的生长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地展示了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面对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种子结构和生长过程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植物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植物的生长过程。

2.难点:种子生长过程的内在机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材料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颗种子,引导学生思考种子里面有什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种子的结构和成分,让学生了解种子的基本组成。

3.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种子结构模型,了解种子的各部分功能。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种子生长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

5.总结提升:总结种子生长过程,强调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观察植物生长的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种子的结构与生长1.种子结构:种皮、胚乳、胚轴、子叶、胚根2.种子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3.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参与度、理解度、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

2021-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四年级科学下册中的一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索种子里的生命活动。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可能还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直观的演示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索种子里的生命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

2.难点:种子里的生命活动的探索。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2.实验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了解种子里的生命活动。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种子、种子模型、实验器材等。

2.课件:种子结构和成分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种子是怎么来的吗?种子里面有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和实物,展示种子的结构和成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记录种子的变化。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引导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种子里的生命活动是怎么进行的?让学生进一步探索种子里的生命活动。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21.出示自己收集的各种植物种子,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

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眼(看):颜色、大小、形状;鼻(闻):气味手(摸):光滑程度学生活动32.取一粒干蚕豆和浸泡过的蚕豆,对比观察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征。

实验活动观察方法学生活动手册1.将准备好的白纸从中间对折,把干蚕豆和浸泡过的蚕豆分别放在白纸的左右两边进行对比观察。

2.用镊子剥去两个种子的种皮。

3.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并将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3.小结:通过活动,观察到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征。

教师活动21.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一些植物种子。

你们收集的是什么植物的种子?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运用多感官和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

2.指导学生用看、闻、摸的方法观察种子的特征,并带领学生填写记录表一。

3.引导建立不同植物种子外部形态各不相同的认知。

4.指导学生交流、汇报观察方法,观察结果。

教师活动31.教师引领学生思考,种子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但它们都能发育成植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学生进行猜想。

2.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

3.针对学生在浸泡后,发现种子外有“皮”包裹着,告诉学生观察到的“皮”叫做种皮。

4.引领学生用放大镜继续观察去掉种皮的蚕豆,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5.组织学生交流观察到蚕豆的特征,通过汇报交流帮助学生认识蚕豆的内部结构(胚、胚根、胚芽、子叶)。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对植物种子观察与对比,指导学生使用多种感官观察和对比观察方法,观察出种子的特征,发现种子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引领学生能够观察蚕豆的内部结构,并能与其它种子进行比较,以便抽象概括出种子内部结构的共同特征。

环节三:研讨(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41.说说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2.说说不同植物种子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3.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4.请你翻开科学书3页,掌握科学词汇“种子、种皮、胚、胚根、胚芽、子叶”并在下面画横线。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2021新版)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种子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种皮、胚乳、胚轴等,并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所需的外界条件。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他们对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

2.难点:种子萌发的过程和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大豆、玉米、小麦等。

2.准备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3.准备实验材料,如湿润的纸巾、透明的塑料袋等。

4.准备教学课件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各种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形,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种子是怎么生长的吗?”让学生思考种子生长的过程。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种子的结构,讲解种子的各个部分,如种皮、胚乳、胚轴等。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了解种子的结构。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种子在湿润环境下的萌发过程。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巩固(5分钟)提问:“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让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

同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结果。

5.拓展(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讲解种子在不同环境下的萌发情况,如温度、光照等。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并认识到种子中蕴含的新生命。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种子有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种子结构和成分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种子萌发的条件及其中的科学原理还需通过实验和探究来掌握。

此外,学生对生命的概念认识尚浅,通过本课的学习,他们将逐步形成对生命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认识种子中孕育的新生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

2.难点:种子中孕育的新生命,学生对生命现象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种子、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课件:种子结构图、种子萌发过程动画等。

3.教学场地:实验室、教室。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颗种子,引导学生关注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种子里面有什么吗?”让学生思考种子内部的构成。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种子的结构图,详细讲解种子的各部分组成,如种皮、胚乳、胚轴等。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种子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操练(15分钟)教师分发实验器材,让学生分组进行种子实验。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一、教学内容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1章第1节《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内容:1.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2. 种子发芽的过程3. 影响种子发芽的环境因素二、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分享的精神。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

他们已经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能够识别常见的植物,并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条件。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实践,如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等,也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四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界的奥秘充满好奇,喜欢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问题。

他们具有基本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在学习风格上,他们倾向于通过实践和互动来学习,喜欢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来解决问题。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方面,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困惑,如“胚芽”、“胚根”等。

在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描述发芽的过程和特点。

此外,学生可能对影响种子发芽的环境因素缺乏足够的了解,如温度、水分、空气等。

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可能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以确保实验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种子发芽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种子发芽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2)讨论法: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种子发芽过程的观察和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种子发芽的过程以及影响种子发芽的环境因素,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的第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功能,从而认识到种子里孕育着新的生命。

教材以种子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他们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种子,启发他们思考种子各部分的功能,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认识到种子里孕育着新的生命,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种子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2.教学难点:种子各部分功能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具,以及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种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颗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观,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探究种子结构: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种子,用工具切开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3.讨论种子功能:学生分组讨论种子各部分的功能,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4.实验验证: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种子各部分的功能。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强调种子里孕育着新的生命。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种皮:保护内部结构2.胚乳:储存营养物质3.胚:新生命的摇篮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种子结构和功能的掌握程度;二是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等能力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课时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第1课时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目标】1.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

2.观察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不同。

3.探讨种子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

【教学重难点】1.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2.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1.师:向日葵小苗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植物的生命过程是怎样的呢?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种子有什么特征呢?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师: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2.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3.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寻找不同植物的种子,做一幅种子贴画。

【板书设计】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叶、种、种皮内部:胚根、胚芽、子 色外部:形状、大小、颜植物的种子 【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的《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已经开始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植物的有关问题,并且通过对凤仙花一生的介绍,注意到植物一生的变化。

但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他植物是否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变化的认识是间接的,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零散的、模糊的。

本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和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植物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根据已有认识进行预测的意识与能力。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种子长出了根教案【教学目标】1.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2.指导学生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3.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凤仙花种子、试管、水、食用油、一株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2.生:思考后回答。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

(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凤仙花种子)我们种植的凤仙花,你先看到了什么?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种子长出了根。

5.师:种子的发芽过程是怎样的?根对植物有什么作用呢?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观察种植杯中的种子,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2)种子萌发先长出了根。

推测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3)进行实验,证明植物的根的作用: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放入有红色水的试管中。

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的水中。

③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④观察试管中的水位有什么变化。

⑤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种子,有什么发现呢?(2)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3)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4)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为什么种下的种子有些没有萌发,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2.试管中水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3.根除了能吸收水分,还有固定植物的作用,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作为证据呢?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

收集更多根的图片,说说它们在维持植物生存中发挥的作用。

【板书设计】种子长出了根固定植物植物根的作用吸收水分根芽直根系须根系变态根【教学反思】上完这一课,我体会到在教学工作中要有所创新。

教师的教学创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得出新成果的一种教育手段,教学创新要有具体的实施目标、实施措施,不能搞教条主义,要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改革课堂教学。

教学中要有新观念,新方法,教法和学法要有自己的创新理念。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满足于书本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科学课教学创新不能离开基础知识的传授。

学生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基础知识的条件下,才能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当代科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发潜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创新能力。

但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经验、知识构架的不同,还需要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目标。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创新中要注意层次、普遍开发,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和能力。

第6课时导体和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到有的物体易导电,这样的物体叫作导体;有的物体不易导电,这样的物体叫作绝缘体。

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2.根据检测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3.学会与人合作。

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1.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

2.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判断物体的导电性。

【教学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在连接电路时,我们为什么要把导线两端的塑料包皮剥开?哪些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物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我们可以借助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的导电性。

选取身边的20种物体,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它们的导电性,并记录下来。

(1)先检查电路检测器能否正常工作。

(2)预测被检测物体能否使小灯泡亮起来。

(3)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物体的两端,检测物体的导电性,做好记录,并与预测进行比较。

(4)将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物体放在一边,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放在另一边。

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异同吗?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你预测被检测物体能否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认识依据是什么?(2)导体与绝缘体的异同点在哪里?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整理检测记录。

在检测的物体中,哪些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哪些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我们对物体导电性的预测与实际的检测结果相同吗?我们检测的结果都一样吗?2.我们通常将那些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将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在检测的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3.下图中这些物品的哪些部分是用导体材料制成的,哪些部分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这样选用材料?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安全提示:在潮湿的空气中或较强电流下,人体、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等都将成为导体。

如果我们触及了家中使用的电路,电流就会通过人体而危及生命。

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电器的绝缘部分,不能触摸导体部分,还要注意不要把水溅到电器上。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

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

3.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在人们不需要的地方阻断电流。

【板书设计】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3.在潮湿的空气中或较强电流下,人体、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等都将成为导体。

【教学反思】从课堂上的反馈情况看,导体与绝缘体这两个科学概念学生以前可能都听说过,但是在认识上是比较模糊的。

学生在以前的探究活动中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为什么导线的外面用塑料皮,而里面用铜丝?为什么小灯座、电池盒的有些部分用铜来做,有些部分用塑料来做?教材通过用电路检测器去检测20种(甚至更多)物体能不能使小灯泡发亮(在检测前让学生先作出预测,并强调重复几次)的实验,凸显了探究活动的价值,强调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概念、内化概念。

如果说起初的概念是模糊的话,那么,活动后的概念将是深刻的、影响深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