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分区存储管理
分区管理方案的优缺点
分区管理方案的优缺点1. 引言分区是指将硬盘或其他存储介质划分为不同的逻辑单元,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
不同的分区管理方案对于系统的性能和数据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将讨论常见的分区管理方案,包括传统分区和动态分区,分析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2. 传统分区管理方案传统分区是指在硬盘上创建主分区和扩展分区来进行磁盘空间的划分。
每个主分区和扩展分区可以容纳一个逻辑分区。
下面将对传统分区管理方案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
2.1 优点•简单易用:传统分区管理方案使用起来非常简单,用户只需要在操作系统安装过程中设置分区大小和类型即可完成分区操作。
•兼容性强:传统分区管理方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支持,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都支持传统分区,包括Windows、Linux等。
•稳定性好:传统分区管理方案在实践中被广泛验证,稳定性较高,可以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
2.2 缺点•分区大小固定:传统分区管理方案将硬盘划分为固定大小的单元,无法动态调整分区的大小。
如果分区大小不合理,可能导致空间不足或浪费,需要重新进行分区操作。
•分区数量有限:传统分区管理方案的主分区和扩展分区的数量有限,每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只能容纳一个逻辑分区。
当需要分区的数量超过限制时,需要使用其他方案或者进行磁盘扩容。
•数据安全性较低:由于传统分区管理方案中的分区是物理分区,无法提供对数据的细粒度管理,当一个分区出现故障时,可能会导致整个分区上的数据丢失。
3. 动态分区管理方案动态分区是指在硬盘上创建动态卷来进行磁盘空间的划分。
动态卷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调整大小,并且可以容纳多个卷。
下面将对动态分区管理方案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
3.1 优点•动态调整大小:动态分区管理方案可以根据需要动态调整分区的大小,无需重新进行分区操作。
这使得用户可以更加灵活地管理磁盘空间,避免了因为分区大小不合理而导致的浪费或空间不足的问题。
•支持大容量存储:动态分区管理方案支持更大的存储容量,可以充分利用硬盘提供的空间。
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的主存分配回收总结
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的主存分配回收总结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是一种常见的主存分配回收技术,它通过动态创建并分配大小不等的存储块来管理主存空间,以满足不同进程的需求。
这种管理方式在操作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对动态分区存储管理的主存分配回收进行总结,从原理、特点、优缺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进行阐述。
一、原理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是基于分区的主存管理机制,它将主存空间划分为多个不等大小的分区,每个分区可以被分配给一个进程使用。
当系统收到一个新进程的请求时,它会根据需要的主存大小为进程分配一个合适大小的分区。
当进程执行完毕,系统会回收该进程所占用的分区,使得该空间可以再次被分配给其他进程使用。
在动态分区存储管理中,主要有两种分配方式:首次适应算法和最佳适应算法。
首次适应算法是从第一个满足大小要求的分区开始进行分配;而最佳适应算法是从所有满足大小要求的分区中选择最小的分区进行分配。
这两种分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但它们都是基于动态分区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
二、特点1.灵活性动态分区存储管理可以根据进程的需求动态地分配和回收主存空间,提高了主存的利用率和效率。
进程可以根据需要申请和释放主存空间,而无需预先分配固定大小的空间。
2.节省空间动态分区存储管理可以尽可能地利用主存中的碎片空间,减少了外部碎片的浪费。
这种管理方式能够充分利用主存空间,提高了主存的利用率。
3.多样性动态分区存储管理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进程需求,能够根据进程的大小灵活地进行分区分配,满足了不同进程的需求。
三、优缺点1.优点(1)提高了主存的利用率和效率。
(2)灵活地分配和回收主存空间,满足不同进程的需求。
(3)节省了主存空间,减少了碎片的浪费。
2.缺点(1)会产生外部碎片,影响了分区空间的利用率。
(2)分配和回收过程中可能产生较大的开销,影响了系统的性能。
四、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动态分区存储管理在操作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多道程序设计和实时系统中。
存储管理动态分区分配及回收算法
存储管理动态分区分配及回收算法存储管理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和分配计算机中的物理内存资源。
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动态分区分配和回收算法来实现对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
本文将介绍动态分区分配和回收算法的原理、主要算法以及优缺点。
动态分区分配是一种灵活、动态的内存分配方式,它根据进程的需求动态地分配内存空间。
动态分区分配算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有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
首次适应算法(First Fit)是最常用的分配算法之一、它从低地址开始寻找第一个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来分配进程。
这种算法的优点是简单、高效,但是可能会产生大量的碎片空间,降低内存的利用率。
最佳适应算法(Best Fit)是在所有空闲分区中找到一个大小最适合进程的分区来分配。
它的主要思想是选择一个更接近进程大小的空闲分区,以减少碎片空间的产生。
然而,这种算法的缺点是需要遍历整个空闲分区链表,因此效率相对较低。
最坏适应算法(Worst Fit)与最佳适应算法相反,它选择一个大小最大的空闲分区来分配进程。
这种算法的好处是可以尽可能地保留大块的碎片空间,以便后续分配使用。
但是,它也会导致更多的碎片空间浪费。
动态分区的回收算法是用于回收被释放的内存空间并合并相邻的空闲分区,以尽量减少碎片空间的产生。
常见的回收算法有合并相邻空闲分区算法和快速回收算法。
合并相邻空闲分区算法会在每次有分区被回收时,检查是否有相邻的空闲分区可以合并。
如果有,就将它们合并为一个大的空闲分区。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碎片空间,提高内存的利用效率。
快速回收算法是一种将被释放的分区插入到一个空闲分区链表的头部,而不是按照地址顺序进行插入的算法。
这样可以减少对整个空闲分区链表的遍历时间,提高回收的效率。
总结起来,动态分区分配和回收算法在存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是常用的动态分区分配算法,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优缺点。
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
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一、设计目的与内容用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动态分区内存分配程序,演示实现下列两种动态分区分配算法1)首次适应算法2)循环首次适应算法1.内存中有0-100M的空间为用户程序空间,最开始用户空间是空闲的。
2.作业数量、作业大小、进入内存时间、运行时间需要通过界面进行输入。
3.可读取样例数据(要求存放在外部文件中)进行作业数量、作业大小、进入内存时间、运行时间的初始化。
4.根据作业进入内存的时间,采用简单的先进先出原则进行从外存到内存的调度,作业具有等待(从外存进入内存执行)、装入(在内存可执行)、结束(运行结束,退出内存)三种状态。
5.能够自动进行内存分配与回收,可根据需要自动进行紧凑与拼接操作。
二、算法的基本思想1、定义基本结构:1作业结构:typedefstructJOB{intnum;//作业号intsize;//作业大小intctime;//作业进入时间intrtime;//作业运行时间intstate;//作业状态}Job;2)分区结构:typedefstructDuLNode{intID;//分区号intstart;//开始地址intsize;//大小intstate;//0=尚未使用1=使用2=释放structDuLNode*prior;〃前驱指针structDuLNode*next;//后即指针}DuLNode,*DuLinkList;2、基本操作:intFirstfit(int);//首次适应算法intNext_fit(int);//循环首次适应算法voidshowJob(int);//显示作业表voidshowPartiton(DuLinkList);//显示分区表DuLinkListInitpartitionList(DuLinkList&p);//初始化voidhuishou(DuLinkListpl3,DuLinkList&pl);//回收函数intPutin(int&口);//输入函数,输入作业相关信息3、首次适应算法空闲分区链以地址递增的次序链接,分配内存时,从链首开始顺序查找,直至找到一个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为止;然后再按照作业的大小,从该分区中划出一块内存空间分配给请求者,取消的空闲分区仍留在空闲链中。
动态分区管理方式及动态分区算法
动态分区管理方式及动态分区算法一、动态分区概述在操作系统中,内存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实际的应用中,程序的内存需求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需要一种灵活的内存管理方式来满足不同程序的内存需求。
动态分区管理方式应运而生,它可以根据程序的需求,灵活地分配和回收内存空间,是一种高效的内存管理方式。
二、动态分区管理方式动态分区管理方式是指将内存划分为多个大小不等的分区,每个分区都可以被分配给进程使用,当进程终止时,分区将被回收。
动态分区管理方式通常通过动态分区算法来实现,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动态分区算法。
三、首次适应算法首次适应算法是最简单和最直观的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在空闲分区链表中按照位置区域顺序查找第一个能够满足进程大小需求的空闲分区,并将其分配给进程。
首次适应算法的优点是实现简单,分区利用率较高,但缺点是会产生大量的不连续碎片。
四、最佳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是在空闲分区链表中查找满足进程大小需求的最小空闲分区,并将其分配给进程。
最佳适应算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外部碎片,缺点是查找适合的空闲分区会花费较长的时间。
五、最坏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是在空闲分区链表中查找满足进程大小需求的最大空闲分区,并将其分配给进程。
最坏适应算法的优点是能够产生较小的碎片,但缺点是会导致剩余分区较多,影响分区利用率。
六、动态分区管理方式的优缺点动态分区管理方式相比于静态分区管理方式有很多优点,比如可以灵活地满足不同程序的内存需求,可以动态地合并和分割分区,提高了内存的利用率等。
但是动态分区管理方式也有一些缺点,比如会产生碎片,分配和回收内存的开销较大等。
七、结语动态分区管理方式及其算法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合理选择动态分区算法,可以提高内存的利用率,改善系统性能。
也需要注意动态分区管理方式可能产生的碎片问题,可以通过内存紧缩等手段来解决。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
动态分区管理方式及动态分区算法八、碎片问题与解决方法在动态分区管理方式中,经常会出现碎片问题,包括内部碎片和外部碎片。
操作系统存储管理习题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三分。
5、考虑一个分页存储器,其页表存放在内存。(*)
(1)若内存的存取周期为0.6us,则CPU从内存取一条指 令(或一个操作数)需多少时间? (2)若使用快表且快表的命中率为75%,则内存的平 均存取周期为多少?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三分。
(3)
100K
首 次
110K
适 应 200K
法 230K
300K 315K
10KB 30KB 15KB
100K 110K
200K 215K 230K
300K
315K
10KB
作业1 15KB
15KB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三分。
100K
最 110K 佳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三十三分。
4、某虚拟存储器的用户空间共有32个页面,每页1KB,主存16KB。 试问: (1)逻辑地址的有效位是多少? (2)物理地址需要多少位? (3)假定某时刻系统用户的第0,1,2,3页分别分配的物理块号为5, 10,4,7,试将虚地址0A5C和093C变换为物理地址。
对于逻辑地址为3000
P=3000/1024=2
W=3000 mod 1024=952
A=3000=(2,952)
查页表2号页在1号块,所以物理地址为 M=1024*1+952=1976
对于逻辑地址5012
P=5012/1024=4 W=5012 mod 1024=916
因页号超过页表长度,该逻辑地址非法。
虚拟内存容量的理论值是210 *220=1G;
最大段内地址为220=1M,超过512K的内存容量, 故最大实际段长为512k而不是1M。
实验五-动态分区存储管理
实验五动态分区存储管理一、实验目的深入了解采用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的内存分配回收的实现。
通过编写和调试存储管理的模拟程序以加深对存储管理方案的理解,熟悉动态分区存储管理的内存分配和回收。
二、实验内容编写程序完成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的内存分配回收。
具体包括:确定内存空间分配表;采用最优适应算法完成内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编写主函数对所做工作进行测试。
三、设计思路整体思路:动态分区管理方式将内存除操作系统占用区域外的空间看成一个大的空闲区。
当作业要求装入内存时,根据作业需要内存空间的大小查询内存中的各个空闲区,当从内存空间中找到一个大于或等于该作业大小的内存空闲区时,选择其中一个空闲区,按作业需求量划出一个分区装人该作业,作业执行完后,其所占的内存分区被收回,成为一个空闲区。
如果该空闲区的相邻分区也是空闲区,则需要将相邻空闲区合并成一个空闲区。
设计所采用的算法:采用最优适应算法,每次为作业分配内存时,总是把既能满足要求、又是最小的空闲分区分配给作业。
但最优适应算法容易出现找到的一个分区可能只比作业所需求的长度略大一点的情行,这时,空闲区分割后剩下的空闲区就很小以致很难再使用,降低了内存的使用率。
为解决此问题,设定一个限值minsize,如果空闲区的大小减去作业需求长度得到的值小于等于minsize,不再将空闲区分成己分分区和空闲区两部分,而是将整个空闲区都分配给作业。
内存分配与回收所使用的结构体:为便于对内存的分配和回收,建立两张表记录内存的使用情况。
一张为记录作业占用分区的“内存分配表”,内容包括分区起始地址、长度、作业名/标志(为0时作为标志位表示空栏目);一张为记录空闲区的“空闲分区表”,内容包括分区起始地址、长度、标志(0表空栏目,1表未分配)。
两张表都采用顺序表形式。
关于分配留下的内存小碎片问题:当要装入一个作业时,从“空闲分区表”中查找标志为“1”(未分配)且满足作业所需内存大小的最小空闲区,若空闲区的大小与作业所需大小的差值小于或等于minsize,把该分区全部分配给作业,并把该空闲区的标志改为“0”(空栏目)。
存储器管理——动态分区的分配与回收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实验报告
班级计算机
1001
姓名李双贺时间2011.11.09 地点A504
实验名称存储器管理——动态分区的分配与回收
实验目的
目的是在学习操作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操作系统整体的一个模拟。
研究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算法,掌握操作系统的存储器管理的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的基本原理和算法。
提高运用操作系统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锻炼自己的编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开发软件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最后达到对完整系统的理解。
实验内容
内存调度策略可采用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和最佳适应法等,并对各种算法进行性能比较。
为了实现分区分配,系统中必须配置相应的数据结构,用来描述空闲区和已分配区的情况,为分配提供依据。
常用的数据结构有两种形式:空闲分区表和空闲分区链。
为把一个新作业装入内存,须按照一定的算法,从空闲分区表或空闲分区链中选出一个分区分配给该作业。
实验结果。
存储管理动态分区分配及回收算法
存储管理动态分区分配及回收算法存储管理是操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负责对计算机系统的内存进行有效的分配和回收。
动态分区分配及回收算法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该算法的原理和实现。
动态分区分配及回收算法是一种将内存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动态分区的算法。
当新的作业请求空间时,系统会根据作业的大小来分配一个合适大小的分区,使得作业可以存储在其中。
当作业执行完毕后,该分区又可以被回收,用于存储新的作业。
动态分区分配及回收算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初始分配:当系统启动时,将整个内存空间划分为一个初始分区,该分区可以容纳整个作业。
这个分区是一个连续的内存块,其大小与初始内存大小相同。
2.漏洞表管理:系统会维护一个漏洞表,用于记录所有的可用分区的大小和位置。
当一个分区被占用时,会从漏洞表中删除该分区,并将剩余的空间标记为可用。
3.分区分配:当一个作业请求空间时,系统会根据作业的大小,在漏洞表中查找一个合适大小的分区。
通常有以下几种分配策略:- 首次适应(First Fit): 从漏洞表中找到第一个满足作业大小的分区。
这种策略简单快速,但可能会导致内存碎片的产生。
- 最佳适应(Best Fit): 从漏洞表中找到最小的满足作业大小的分区。
这种策略可以尽量减少内存碎片,但是分配速度相对较慢。
- 最差适应(Worst Fit): 从漏洞表中找到最大的满足作业大小的分区。
这种策略可以尽量减少内存碎片,但是分配速度相对较慢。
4.分区回收:当一个作业执行完毕后,系统会将该分区标记为可用,并更新漏洞表。
如果相邻的可用分区也是可合并的,系统会将它们合并成一个更大的分区。
总结来说,动态分区分配及回收算法是一种对计算机系统内存进行有效分配和回收的方法。
通过合理的分配策略和回收机制,可以充分利用内存资源,提高系统性能。
然而,如何处理内存碎片问题以及选择合适的分配策略是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存储管理动态分区分配算法的模拟
一.题目:存储管理---动态分区分配算法的模拟二.任务:设计主界面以灵活选择某算法,且以下算法都要实现: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
三.思想:对任务进行构思和设想。
(1)首次适应算法:FF算法要求空闲分区链以地址递增的次序链接。
在分配内存时,从链首开始顺巡查找,直到找到一个大小能够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为止;然后再按照作业的大小,从该分区中划出一块内存空间分配给请求者,余下的空闲区间仍留在空闲链中。
若从链首直至链尾都不能找到一个能满足要求的分区,则此次内存分配失败,返回。
该算法倾向于优先利用内存中低址部分的空闲分区,从而保留了高址部分的大空闲区。
这给为以后到达的大作业分配大的内存空间创造了条件。
(2)循环首次适应算法该算法是由首次适应算法演变而成的。
在为进程分配内存空间时,不再是每次都从链首开始查找,而是从上次找到的空闲分区的下一个空闲分区开始查找,直至找到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从中划出一块的请求大小相等的内存空间分配给作业。
为实现该算法,应设置一起始查找指针,用于指示下一次起始查询的空闲分区,并采用循环查找方式,即如果最后一个(链尾)空闲分区的大小仍不能满足要求,则返回到第一个空闲分区,比较大小是否满足,找到后,应调整起始查询指针。
(3)最佳适应算法是将最小的空闲分区分配给作业,避免"大材小用"。
为了加速寻找,该算法要求将所有的空闲分区按照某容量以从小到大的顺序形成一空闲分区链。
这样,第一次找到的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区,必然是最佳的。
(4)内存回收:将释放作业所在内存块的状态改为空闲状态,删除其作业名,设置为空。
并判断该空闲块是否与其他空闲块相连,若释放的内存空间与空闲块相连时,则合并为同一个空闲块,同时修改分区大小及起始地址。
四.目的:在构思中提出要达到的目的。
(1)按照首次适应算法对内存进行分配,得到(2)按照循环首次适应算法对内存(3)按照最佳适应算法对内存进行分配(4)在作业完成时,释放作业所在内存块,使其能够再次被利用五.方案:对构思的细化,提出粗略的方案。
简述存储管理的主要功能
简述存储管理的主要功能存储管理是计算机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器,包括内存和外部存储设备。
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内存管理内存管理是存储管理的核心功能,它主要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内存资源,包括内存的分配、释放、保护和共享等。
内存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正在运行的进程分配内存空间,并在进程结束时回收这些空间,以便其他进程可以使用。
内存管理还需要保护内存中的数据和指令,防止进程之间相互干扰和破坏。
内存管理的主要实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分区法,另一种是动态分区法。
固定分区法将内存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的区域,每个区域可以分配给一个进程使用。
动态分区法则通过动态分配内存空间来满足进程的内存需求,每个进程可以获得一个可变大小的内存区域。
这两种内存管理方式都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选择。
2.外部存储管理外部存储管理是指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外部存储设备,如硬盘、U盘等。
外部存储设备通常具有较大的存储容量,可以用于存储大量的数据和文件。
外部存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应用程序提供文件的读写服务,并管理存储设备中的文件系统。
外部存储管理的实现方式包括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文件系统主要用于管理文件和目录,提供文件的读写服务。
文件系统通常采用层次结构来组织文件和目录,可以实现快速查找和访问文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则主要用于管理数据,提供数据的查询、更新和删除等服务。
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采用关系模型来组织数据,可以实现高效的数据访问和管理。
3.虚拟存储管理虚拟存储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使用磁盘空间来扩展内存容量的技术。
虚拟存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将进程的部分数据和指令存储在磁盘上,以释放内存空间,从而提高内存利用率。
当进程需要这些数据和指令时,虚拟存储管理系统会将其从磁盘中载入内存。
虚拟存储管理的实现方式包括分页和分段两种。
分页是将内存和磁盘空间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的页,每个进程可以占用若干个页,进程所需的数据和指令可能分散在不同的页中。
存储管理动态分区分配及回收算法
存储管理动态分区分配及回收算法介绍存储管理是操作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模块,负责管理计算机的内存资源。
本文将详细探讨存储管理中的动态分区分配及回收算法。
动态分区分配动态分区分配算法是指根据进程的内存需求,在内存中动态地创建分区,并将进程加载到相应的分区中。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1. 首次适应算法首次适应算法是最简单、最直观的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它从内存的起始位置开始搜索,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进程需求的分区即可。
具体步骤如下:1.初始化内存的空闲分区表,记录内存中每个空闲分区的起始地址和长度。
2.当一个进程需要分配内存时,遍历空闲分区表,找到第一个大小能满足进程需求的分区。
3.如果找到了合适的分区,将进程加载到该分区,并更新空闲分区表。
4.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分区,则提示内存不足。
首次适应算法的优点是简单、快速,但可能会导致碎片问题。
2. 最佳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是指选择与进程需求最接近的、且大小大于等于进程需求的分区。
具体步骤如下:1.初始化内存的空闲分区表。
2.当一个进程需要分配内存时,遍历空闲分区表,找到满足进程需求的最小分区。
3.如果找到了合适的分区,将进程加载到该分区,并更新空闲分区表。
4.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分区,则提示内存不足。
最佳适应算法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碎片问题,但执行效率较低。
3. 最差适应算法最差适应算法是指选择与进程需求最接近的、且大小大于等于进程需求的最大分区。
具体步骤如下:1.初始化内存的空闲分区表。
2.当一个进程需要分配内存时,遍历空闲分区表,找到满足进程需求的最大分区。
3.如果找到了合适的分区,将进程加载到该分区,并更新空闲分区表。
4.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分区,则提示内存不足。
最差适应算法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内存碎片,但执行效率相对较低。
4. 快速适应算法快速适应算法是一种基于空闲分区表大小的快速搜索算法。
具体步骤如下:1.初始化内存的空闲分区表。
2.当一个进程需要分配内存时,根据进程需求的大小,在空闲分区表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分区。
事业单位招录计算机专业知识(操作系统)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事业单位招录计算机专业知识(操作系统)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4.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某基于动态分区存储管理的计算机,其主存容量为55MB(初始为空闲),采用最佳适配(Bestfitt)算法,分配和释放的顺序为:分配15MB,分配30MB,释放15MB,分配8MB,分配6MB匕时主存中最大空闲分区的大小是( )。
A.7MBB.9MBC.10MBD.15MB正确答案:B解析:其主存容量为55MB(初始为空闲),第一步分配15MB以后还有55MB -15MB=40MB,第二步分配30MB以后还有40MB-30MB=10MB,第三步释放15MB以后有两个空闲区15MB和10MB,第四步分配8MB,则空闲区为15MB,2MB,第五步分配6MB,则空闲区为9MB,2MB,所以这个题目应该是选B。
知识模块:操作系统2.下列的哪种页面置换算法会产生Belady现象?( )A.最近最少使用(LRU)B.先进先出(FIFO)C.最近不经常使用(LFU)D.最佳(OPT)正确答案:B解析:所谓Belady现象是指,在分页式虚拟存储器管理中,发生缺页时的置换算法采用FIFO(先进先出)算法时,如果对一个进程未分配它所要求的全部页面,有时就会出现分配的页面数增多但缺页率反而提高的异常现象。
知识模块:操作系统3.下列哪一项存储器是指按内容访问的?( )A.虚拟存储器B.相联存储器C.高速存储器D.随机访问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操作系统4.分区管理要求对每一个作业都分配( )的内存单元。
A.地址连续B.若干地址不连续C.若干连续的帧D.若干不连续的帧正确答案:A解析:分区存储管理是把主存储器中的用户作为一个连续区或者分成若干个连续区进行管理,每个连续区中可装入一个作业。
知识模块:操作系统5.段页式存储管理汲取了页式管理和段式管理的长处,其实现原理结合了页式和段式管理的基本思想,即( )。
简述采用动态分区分配的内存管理方式时内存回收的流程
简述采用动态分区分配的内存管理方式时内存回收的流程在采用动态分区分配的内存管理方式时,内存回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内存回收的主要目的是将无用的内存块重新回收,以便重新分配给新的进程使用。
具体的流程如下:1.标记无用内存块:当一个进程结束或者释放了一部分内存时,需要将该内存块标记为无用的状态。
为了实现这一点,操作系统通常会在内存块的开头或结尾存储一些元数据,如是否使用、大小等信息。
通过修改这些元数据,可以将内存块标记为无用。
2.合并相邻的无用内存块:在标记了无用内存块后,操作系统会尝试合并相邻的无用内存块,以减少内存碎片的产生。
这一步骤通常被称为内存碎片整理。
通过合并无用内存块,可以将内存中的空闲空间合并为一个大的内存块,以便给新的进程分配。
3.更新空闲内存块列表:在合并无用内存块后,操作系统需要更新空闲内存块列表。
该列表维护了系统当前可供分配的内存块信息,包括内存块的地址和大小。
在更新列表时,需要将合并后的内存块添加到列表中,并保持列表的有序性。
4.回收内存块:当内存回收完成后,操作系统会将回收的内存块添加到空闲内存块列表中,以便给新的进程分配使用。
通过回收内存块,可以减少内存的浪费,提高整体的内存利用率。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动态分区分配的内存管理方式,内存回收一般是由操作系统自动完成的。
操作系统会定期或在需要时进行内存回收操作,以保持系统内存的稳定和高效的使用。
此外,内存回收的性能与内存分配的策略有关,如果采用了较好的分区分配算法和内存碎片整理策略,可以提高内存回收的效率和系统的整体性能。
操作系统试卷及答案
操作系统试卷及答案操作系统试卷及答案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仅供参考,可下载⾃⾏编辑班级学号姓名计算机操作系统科考试卷 < )⼀、单选题。
每⼩题1分,共16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的括号中)1、关于静态分页存储管理的页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存中每个作业都对应着⼀个页表B、页表属于操作系统的内核数据结构C、如果在不同时间运⾏同⼀作业,那么每次运⾏时页表都是相同的D、页表存放在内存中2、批处理操作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
A、资源利⽤率不⾼B、作业吞吐量⼩C、⽆⼈机交互能⼒D、作业周转时间短3、在下列调度算法中,< )不属于进程调度算法。
A 电梯调度法B 优先级调度法C 时间⽚轮转法D FIFO法4、如果⽂件采⽤直接存取⽅式且⽂件⼤⼩不固定,则宜选择< )⽂件结构。
A 任意B 顺序C 随机D 索引5、CPU输出数据的速度远远⾼于打印机的打印速度,为了解决这⼀⽭盾,可采⽤< )。
A 交换技术B 覆盖技术C 缓冲技术D DMA技术6、操作系统是⼀种< )A、系统软件B、应⽤软件C、UNIXD、Window NT7、在请求页式中,因置换算法选择不当造成页⾯调度⾮常频繁,这种情况被称为< )A、抖动现象B、交换现象C、碎⽚D、虚拟8、多个进程实体能存在于同⼀内存中,在⼀段时间内都得到运⾏。
这种性质称作进程的< )。
A 动态性B 并发性C 调度性D 异步性9、使⽤户所编制的程序与实际使⽤的物理设备⽆关,这是由设备管理的< )功能实现的。
A 设备独⽴性B 设备分配C 缓冲管理 D虚拟设备10、操作系统中,进程之间交换数据的过程称为< )A、进程共享B、进程同步C、进程通信D、进程协调11、关于进程的运⾏、就绪和阻塞三个状态,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每个进程从创建到撤消都要经历这三个状态B、每个进程从创建到撤消,各个状态只能经历⼀次C、某些进程可以从阻塞状态转化为运⾏状态D、某些进程可以从运⾏状态转化为就绪状态12、在⼀段时间内,只允许⼀个进程访问的资源称为< )A、共享资源B、临界区C、临界资源D、共享区13、段页式存储管理汲取了页式管理和段式管理的长处,其实现原理结合了页式和段式管理的基本思想,即<)b5E2RGbCAPA、⽤分段⽅法来分配和管理物理存储空间,⽤分页⽅法来管理⽤户地址空间B、⽤分段⽅法来分配和管理⽤户地址空间,⽤分页⽅法来管理物理存储空间。
某操作系统采用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
某操作系统采用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操作系统存储管理策略。
它通过将内存分为多个大小不等的分区,以适应不同程序和数据的内存需求。
每个分区可以被动态地分配给不同的进程,从而实现了高效的内存利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的原理、优点和缺点,以及它在实际操作系统中的应用。
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的原理是将可用的内存划分为不同大小的分区,每个分区可以被分配给一个进程来使用。
当一个进程需要内存时,操作系统将会分配一个合适大小的分区给该进程。
而当进程不再需要内存时,操作系统将会将该分区释放,以便其他进程可以使用它。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内存碎片的问题,提高内存利用率。
与静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相比,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高效的内存利用: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可以根据不同进程的需求动态地分配内存,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内存利用率。
2.灵活性: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允许内存的分配和释放是动态的,进程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申请或释放内存空间,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
3.适应性强: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可以根据不同进程的需求,动态地调整内存分区大小,以适应不同程序和数据的内存需求。
然而,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1.内存碎片:由于内存分配和释放是动态的,可能会导致内存碎片的问题。
即使内存总量足够,但是由于内存空间的不连续分配,可能会导致大量的碎片化内存空间无法利用。
2.空间浪费:分配给一个进程的分区大小通常会略大于进程的实际需要,以避免分配不足的情况。
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内存空间的浪费。
3.分配算法复杂: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需要设计合适的分配算法来选择合适的分区来满足进程的需求。
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分配算法的复杂性。
在实际操作系统中,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被广泛应用。
例如,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的虚拟内存管理策略中的分页文件功能就是基于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法实现的。
存储管理动态分区分配算法的模拟
存储管理动态分区分配算法的模拟一(题目: 存储管理--- 动态分区分配算法的模拟二(任务: 设计主界面以灵活选择某算法,且以下算法都要实现: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
三(思想: 对任务进行构思和设想。
(1) 首次适应算法:FF算法要求空闲分区链以地址递增的次序链接。
在分配内存时,从链首开始顺巡查找,直到找到一个大小能够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为止; 然后再按照作业的大小,从该分区中划出一块内存空间分配给请求者,余下的空闲区间仍留在空闲链中。
若从链首直至链尾都不能找到一个能满足要求的分区,则此次内存分配失败,返回。
该算法倾向于优先利用内存中低址部分的空闲分区,从而保留了高址部分的大空闲区。
这给为以后到达的大作业分配大的内存空间创造了条件。
(2) 循环首次适应算法该算法是由首次适应算法演变而成的。
在为进程分配内存空间时,不再是每次都从链首开始查找,而是从上次找到的空闲分区的下一个空闲分区开始查找,直至找到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从中划出一块的请求大小相等的内存空间分配给作业。
为实现该算法,应设置一起始查找指针,用于指示下一次起始查询的空闲分区,并采用循环查找方式,即如果最后一个( 链尾)空闲分区的大小仍不能满足要求,则返回到第一个空闲分区,比较大小是否满足,找到后,应调整起始查询指针。
(3) 最佳适应算法是将最小的空闲分区分配给作业,避免"大材小用"。
为了加速寻找,该算法要求将所有的空闲分区按照某容量以从小到大的顺序形成一空闲分区链。
这样,第一次找到的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区,必然是最佳的。
(4) 内存回收:将释放作业所在内存块的状态改为空闲状态,删除其作业名,设置为空。
并判断该空闲块是否与其他空闲块相连,若释放的内存空间与空闲块相连时,则合并为同一个空闲块,同时修改分区大小及起始地址。
四(目的: 在构思中提出要达到的目的。
(1) 按照首次适应算法对内存进行分配,得到(2) 按照循环首次适应算法对内存(3) 按照最佳适应算法对内存进行分配(4) 在作业完成时,释放作业所在内存块,使其能够再次被利用五(方案: 对构思的细化,提出粗略的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动态分区存储管理姓名:学号:地点:指导老师:专业班级: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动态分区分配的算法。
2、熟悉并掌握动态分区中分区回收的各种情况,并能够实现分区合并。
二、实验内容:用高级语言模拟实现动态分区存储管理,要求:1、分区分配算法至少实现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中的至少一种。
熟悉并掌握各种算法的空闲区组织方式。
2、分区的初始化——可以由用户输入初始分区的大小。
(初始化后只有一个空闲分区,起始地址为0,大小是用户输入的大小)3、分区的动态分配过程:由用户输入作业号和作业的大小,实现分区过程。
4、分区的回收:用户输入作业号,实现分区回收,同时,分区的合并要体现出来。
(注意:不存在的作业号要给出错误提示!)5、分区的显示:任何时刻,可以查看当前内存的情况(起始地址是什么,大小多大的分区时空闲的,或者占用的,能够显示出来)6、要求考虑:(1)内存空间不足的情况,要有相应的显示;(2)作业不能同名,但是删除后可以再用这个名字;(3)作业空间回收是输入作业名,回收相应的空间,如果这个作业名不存在,也要有相应的提示。
三、实验代码#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define SIZE 800 // 内存初始大小#define MINSIZE 5 // 碎片最小值enum STATE { Free, Busy };struct subAreaNode {int addr; // 起始地址int size; // 分区大小int taskId; // 作业号STATE state; // 分区状态subAreaNode *pre; // 分区前向指针subAreaNode *nxt; // 分区后向指针}subHead;// 初始化空闲分区链void intSubArea(){// 分配初始分区内存subAreaNode *fir = (subAreaNode *)malloc(sizeof(subAreaNode)); // 给首个分区赋值fir->addr = 0;fir->size = SIZE;fir->state = Free;fir->taskId = -1;fir->pre = &subHead;fir->nxt = NULL;// 初始化分区头部信息subHead.pre = NULL;subHead.nxt = fir;}// 首次适应算法int firstFit(int taskId, int size){subAreaNode *p = subHead.nxt;while(p != NULL){if(p->state == Free && p->size >= size) {// 找到要分配的空闲分区if(p->size - size <= MINSIZE) {// 整块分配p->state = Busy;p->taskId = taskId;} else {// 分配大小为size的区间subAreaNode *node = (subAreaNode*)malloc(sizeof(subAreaNode));node->addr = p->addr + size;node->size = p->size - size;node->state = Free;node->taskId = -1;// 修改分区链节点指针node->pre = p;node->nxt = p->nxt;if(p->nxt != NULL) {p->nxt->pre = node;}p->nxt = node;// 分配空闲区间p->size = size;p->state = Busy;p->taskId = taskId;}printf("内存分配成功!\n");return 1;}p = p->nxt;}printf("找不到合适的内存分区,分配失败...\n");return 0;}// 最佳适应算法int bestFit(int taskId, int size){subAreaNode *tar = NULL;int tarSize = SIZE + 1;subAreaNode *p = subHead.nxt;while(p != NULL){// 寻找最佳空闲区间if(p->state == Free && p->size >= size && p->size < tarSize) { tar = p;tarSize = p->size;}p = p->nxt;}if(tar != NULL) {// 找到要分配的空闲分区if(tar->size - size <= MINSIZE) {// 整块分配tar->state = Busy;tar->taskId = taskId;} else {// 分配大小为size的区间subAreaNode *node = (subAreaNode*)malloc(sizeof(subAreaNode));node->addr = tar->addr + size;node->size = tar->size - size;node->state = Free;node->taskId = -1;// 修改分区链节点指针node->pre = tar;node->nxt = tar->nxt;if(tar->nxt != NULL) {tar->nxt->pre = node;}tar->nxt = node;// 分配空闲区间tar->size = size;tar->state = Busy;tar->taskId = taskId;}printf("内存分配成功!\n");return 1;} else {// 找不到合适的空闲分区printf("找不到合适的内存分区,分配失败...\n");return 0;}}// 回收内存int freeSubArea(int taskId){int flag = 0;subAreaNode *p = subHead.nxt, *pp;while(p != NULL){if(p->state == Busy && p->taskId == taskId) {flag = 1;if((p->pre != &subHead && p->pre->state == Free)&& (p->nxt != NULL && p->nxt->state == Free)) {// 情况1:合并上下两个分区// 先合并上区间pp = p;p = p->pre;p->size += pp->size;p->nxt = pp->nxt;pp->nxt->pre = p;free(pp);// 后合并下区间pp = p->nxt;p->size += pp->size;p->nxt = pp->nxt;if(pp->nxt != NULL) {pp->nxt->pre = p;}free(pp);} else if((p->pre == &subHead || p->pre->state == Busy)&& (p->nxt != NULL && p->nxt->state == Free)) {// 情况2:只合并下面的分区pp = p->nxt;p->size += pp->size;p->state = Free;p->taskId = -1;p->nxt = pp->nxt;if(pp->nxt != NULL) {pp->nxt->pre = p;}free(pp);} else if((p->pre != &subHead && p->pre->state == Free) && (p->nxt == NULL || p->nxt->state == Busy)) {// 情况3:只合并上面的分区pp = p;p = p->pre;p->size += pp->size;p->nxt = pp->nxt;if(pp->nxt != NULL) {pp->nxt->pre = p;}free(pp);} else {// 情况4:上下分区均不用合并p->state = Free;p->taskId = -1;}}p = p->nxt;}if(flag == 1) {// 回收成功printf("内存分区回收成功...\n");return 1;} else {// 找不到目标作业,回收失败printf("找不到目标作业,内存分区回收失败...\n");return 0;}}// 显示空闲分区链情况void showSubArea(){printf(" 当前的内存分配情况如下: \n");printf("\n");printf("起始地址\t空间大小\t工作状态\t作业号 \n");subAreaNode *p = subHead.nxt;while(p != NULL){printf("\n");printf("%d k\t ", p->addr);printf("%d k\t ", p->size);printf("%s \t ", p->state == Free ? "Free" : "Busy"); if(p->taskId > 0) {printf("%d ", p->taskId);} else {printf(" ");}printf("\n");p = p->nxt;}}int main(){int option, ope, taskId, size;// 初始化空闲分区链intSubArea();// 选择分配算法while(1){printf("请选择要模拟的分配算法: 0 表示首次适应算法,1 表示最佳适应算法\n");scanf("%d", &option);if(option == 0) {printf("你选择了首次适应算法,下面进行算法的模拟\n");break;} else if(option == 1) {printf("你选择了最佳适应算法,下面进行算法的模拟\n");break;} else {printf("错误:请输入 0/1\n\n");}}// 模拟动态分区分配算法while(1){printf("\n");printf("*********************************************\n"); printf(" 1: 分配内存 2: 回收内存 0: 退出 \n");printf("*********************************************\n"); scanf("%d", &ope);if(ope == 0) break;if(ope == 1) {// 模拟分配内存printf("请输入作业号: ");scanf("%d", &taskId);printf("请输入需要分配的内存大小(KB): ");scanf("%d", &size);if(size <= 0) {printf("错误:分配内存大小必须为正值\n");continue;}// 调用分配算法if(option == 0) {firstFit(taskId, size);} else {bestFit(taskId, size);}// 显示空闲分区链情况showSubArea();} else if(ope == 2) {// 模拟回收内存printf("请输入要回收的作业号: ");scanf("%d", &taskId);freeSubArea(taskId);// 显示空闲分区链情况showSubArea();} else {printf("错误:请输入 0/1/2\n");}}printf("分配算法模拟结束\n");return 0;}四、实验结果五、实验总结本实验极大的帮助我们理解了动态分区作业存储管理的实现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