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一张图搞定高考小说阅读全部知识点

合集下载

最全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思维导图

最全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思维导图

步 角度。
骤 第三步、分杂列,规范答。组织答案时,要每个角度的作用单列一条,这样答案要点更明晰。
小 说 形 象 思 维 导 图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1)刻画人物性
直接描写 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2)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

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

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空白,给读者留有无穷回味的余地
对环境的作用:交代/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答 内容方面
对人物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或精神,刻画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 对主题的作用: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小 说 环 境 思 维 导 图
环 答 工作状态和心境的句子中分析特点④从对描写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的句子中分析特点。
境 题 第三步、抓修饰,作归纳。小说环境描写往往有诸多修饰性描述,要特别注意抓住修饰性强的形容词(有时是动词)去归纳环境特点。有的可直接选用
特 步 修饰词语,有的则要提炼后概括。
点骤

情 节
解 题 方
明考型
2.场面连贯法: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3.线索连贯法: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勾画关联线索的语句。抓住线索,就可以围绕线索概 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内容。
概 略 暗考型 4.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最全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思维导图

最全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思维导图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高考语文复习


小小



说说



形语



象言



思思



维维



导导



图图

目 录
小 说 情 节 思 维 导 图
小说基本结构模式:
开 端
发 展
高 潮
结 局
线索
1.结构连贯法:厘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梳理。
1.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

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体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
小 说 环 境 思 维 导 图
环 答 工作状态和心境的句子中分析特点④从对描写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的句子中分析特点。
境 题 第三步、抓修饰,作归纳。小说环境描写往往有诸多修饰性描述,要特别注意抓住修饰性强的形容词(有时是动词)去归纳环境特点。有的可直接选用
特 步 修饰词语,有的则要提炼后概括。
点骤


答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题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采用结构连贯法,或采用场面连贯法,或采用线索连贯法,或采用细节连贯法,划分段落,理 步 清层次结构 骤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抓文章的关键词句,提炼组合,规范概括。

小说阅读考点思维导图

小说阅读考点思维导图

答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明考型还 题 步 是暗考型,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骤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采用结构连贯 法,或采用场面连贯法,或采用线索连贯法,或采用细节连贯法,划分段落, 理清层次结构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抓文章的关键词句,提炼组合,规范概括。
情 节 题
情 节 手 法
1.顺序: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①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 叙述方式 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②衬托中心人物, 丰富情节,深化文章主题。 4.补叙:①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② 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③若无补 情 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节 5.平叙:①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②拓展作品容量 安 排 1.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技 巧 2.抑扬: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 的可读性。 3.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4.伏笔: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5.对比:6.衬托:7.铺垫:8.突转:
情 节 题
1.出人意料式结尾:①结构安排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 人心的力量②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情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①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表现人物性格上,能更 节 结尾 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作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尾: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喜剧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 用 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 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 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空白,给读者留有无穷回味的余地 对环境的作用:交代/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对人物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或精神,刻画人物……心 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 内容方面 对主题的作用: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 富……主题等。 对读者感受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 发读者思考。 结构方面:结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线索,贯串全文;设置悬念,埋下方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 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情节构面曲折生动等。(关键术语:照应、悬念、伏笔、铺垫)

小说阅读考点思维导图(课堂)-2022年学习材料

小说阅读考点思维导图(课堂)-2022年学习材料

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 叙述人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小说情节叙述手法-和叙述视-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 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它 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情节手法-1. 序: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2.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①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 照应、补充、-叙述方式-题-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②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化文章 题。-4.补叙:①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②-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 的效果③若无补-情节安排技巧-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5.平叙:①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②拓 作品容量-1.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2.抑扬: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 作品-的可读性。-3.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4.伏笔: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 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5.对比:6.衬托:7.铺垫:8.突转:
1.比喻:2.夸张:3.拟人:4.对偶:5.排比:6.反复:7.借代8.设问:9.-反问:10.引用:11 双关:12.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描写方法-修辞-1.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 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手法-2.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 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3.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中形象生动,富 感染力。-环境题-环境描写手法-4.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表达技巧-某 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5.白描:用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6.细描(细节描写:突 事物的主要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便于表达感情。-7.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 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以小见大、侧面烘托、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等。-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 、嗅觉等。-描写角度-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

2024届高考语文小说题点知识点思维导图

2024届高考语文小说题点知识点思维导图

本7

命浪漫主义”注重革命理想和革命气概)两者辩证统一
革命浪漫主义 效果:(参见6,“传奇”改“浪漫”)



荒诞 与
真实
关系:[“荒诞”表面上(三要素)违背“真实”,实质上(思想意义)揭 露“真实”]“真实”是“荒诞”的基础,“荒诞”是“真实”的突破 效果:极具夸张,富有荒诞性,具有深刻的(人性或社会)批判意义, 深化主题
作用 审美价值,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环境 物象衬托了环境,要看其对时代特点、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
作用 ,看其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物象
人物 作用
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如梅、玉、竹等。
情节 一些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
作用 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点题 作用
物象揭示深化了怎样的主题。
1.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
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主要
环 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境 分
2.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 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 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
手 排比:增强气势 有感染力
法 反语:比直接更有力 感情强烈
豪放与柔婉、直白与含蓄、质朴与华丽、庄重与诙谐 符合人物身份;有时代特色、 地域特色(方言俚语);口语 充满生活气息,书面语典雅庄重;文白夹杂;语言诗化。
文本元素
解读
关系:“故事(历史)”是“新编(虚构)”的基础,“新编(虚构)”是

1
故事与新编 (历史与虚构)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分析时注意三特色:①时代特色(常表现为文章的一些词语只在某一些特定的时代使用,有明
显的时代气息)
②地域特色(常表现为大量使用方言、俚语等)
③语体特色(分为口语和书面语。前者充满生活气息,后者则典雅庄重)
标题意蕴理解
第一步: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比如:双关、比喻、 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
第二步:分析标题的表层义。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 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
境写
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

4.主题方面:①暗示(象征)主题。
题作

社会环境描 写的作用
1.展示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 2.揭示形成人物性格的社会基础。 3.揭示影响人物行动的因素。
4.预示人物或悲或喜的命运。
5.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小说主题。
人物形象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 用 莫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陪衬人物 1.衬托主要人物;2.渲染气氛定基调;3.同主要
注:次要人物“我” 线索人物
人物一起揭示主题;4.贯穿全文充当线索;5.推 动情节发展;6.是故事的见证人。
物 象 1. 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2. 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
的 3.从环境方面思考:一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二是它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
作 用
境的刻画作用。4.从主题方面思考:“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 用。
理解重要语 句的含义
1.自身作用:指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 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和价值。 2.牵线搭桥,推动情节: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 展。他们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作用。 3.侧面衬托,突出主要人物:凸现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 4.揭示主题,增添魅力: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增添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小说阅读导图(整理版)

小说阅读导图(整理版)

小说阅读复习知识导图整体阅读3、形象题4、情节题5、环境题6、探究题小说二轮复习策略学生问题:1. 不能根据小说文体特征阅读鉴赏小说,与散文混淆。

2. 没有很好地对小说命题特点作系统归纳,缺乏相关题型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解决策略:1、讲明小说和散文的文体特征,教会学生读懂小说2、归纳小说命题特点和相关题型,每种题型都归纳出简明的解题方法与答题范式,提供给学生,要求学习像背古诗文一样背过。

复习要点:(一)明确小说文体特征,学会据此解读小说小说的基本特征“三要素”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分析小说结构,注意从概括段意入手,理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整体把握,把握文章的主旨。

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对各色人物作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环境描写,包括社会背景、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场所。

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

另外,还要把握小说的主题、品味小说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归纳小说阅读命题的类型和解题方法1. 人物的鉴赏要点。

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对描写手段进行分析。

既有正面描写(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也有侧面烘托。

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

(2) 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与社会意义(共性)。

(3) 分析作品中运用的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

解题思路: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判断其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答 题
内容方 面
对人物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或精神,刻画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 满等。 对主题的作用: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角 度
结构方面:结对照读应者前感文受;的承作上用启:下设;置线悬索念,贯,吸串引全读文者;设的置注悬意念力,埋,引下起方读伏者笔的;为阅后读面兴情趣节,引做发铺读垫者,推思动考故。事情节发展,使 情节构面曲折生动等。(关键术语:照应、悬念、伏笔、铺垫)
8.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9.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10.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

11.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12.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1.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
暗考 4.句细。节抓连住贯线法索:围,就绕可人以物围活绕动线,深索入概阅括读出文情本节内发容展,的抓各住个对阶情段节内推容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
型 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答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题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采用结构连贯法,或采用场面连贯法,或采用线索连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尾: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喜剧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

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人 物 形 象 的 塑 造 手 法
分 类
形 象 题
人 物 形 象 的 概 括 与 分 析 人 物 形 象 的 作 用
答 题 步 骤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1)刻画人物性 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2)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 直接描写 (正面描写) 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 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交代人物,突出特点,展现人物品质 1.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 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 间接描写 2.借助物象衬托 象 (侧面描写) 3.借助环境烘托 1.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 2.深化主题 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都注重细节描写 3.推动情节发展 4.逭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5.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第一步:确定角度,明考向。看题干要求和文本内容,确定答题是从直接描写的角度还是从间接描写的角度,还是两者兼有。 第二步:寻找对应,析效果。从文中找出直接描写或者间接描写对应的内容,对使用及效果作具体分析。 第一步、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看看在这一语段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第二步、分清描写,抓关键词,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所给文字,要分清是哪类(些)描写(语言/动作/肖像/侧面描写),理清其 中的层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 1.从情节角度概括: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也是人物性格的展现史。因此,抓住情节,就可以把握 人物的性格特征 抓主干概括主要特征 2.从描写角度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描写,通过对小说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 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尤其是对细节描写进行分析,即可概括出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理枝叶补充完善形象 3.从他人评论角度概括: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的谈论常常带有对他人的评价,有时作者也从不同的角度进 行评判因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的评价入手,就可以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 4.从作品背景角度概括:把人物放在典型环境(一定的历史背景)下,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 养、气质等因素去分析,也可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照应线索悬念伏笔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环境题环境描写手法环境描写手法环境特点的概括环境特点的概括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题环境描写手法环境描写手法描写方法描写方法修辞手法1
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小说的分类:1、传统小说
2、诗化小说(如《边城》) 3、哲理小说(如《苏菲的世界》)
传统小说文本特征
用 分 析
3.标题与环境的关系:看标题是否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是否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 境气氛;是否有深层次的社会性含意。
4.标题与主题的关系:看标题是否运用双关、比喻、反语、象征等手法,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是否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是否对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5.艺术效果:看标题本身是否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如形象生动、言简意赅等;看标题是否引起
作 5.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有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 用 莫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陪衬人物 1.衬托主要人物;2.渲染气氛定基调;3.同主要
注:次要人物“我” 线索人物
人物一起揭示主题;4.贯穿全文充当线索;5.推 动情节发展;6.是故事的见证人。
1.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2.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
描 写 手 法


表达技巧
3.动静结合、化静为动 4.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 5.白描、6.细描(细节描写) 7.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境 题

写 角 度
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 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

环 境
自然环境描 写的作用

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 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 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与结尾相呼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带来深度思考。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象 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见《五三》)

人物形象的作用

要 1.对情节的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
人 物 的
2.对主题的作用:通过主要人物的塑造来表现主题 3.对社会的作用: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能对当代社会的思想产生影响或作用,


能给人们带来某种启示
人用
象物


象 的
次 要
作 用
人 物 的
境写
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

4.主题方面:①暗示(象征)主题。
题作

社会环境描 写的作用
1.展示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 2.揭示形成人物性格的社会基础。 3.揭示影响人物行动的因素。
4.预示人物或悲或喜的命运。
5.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小说主题。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间接描写 1.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
(侧面描写)
2.借助物象衬托 3.借助环境烘托
引发读者的联想、 想象,含蓄曲折地 表现人物形象
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都注重细节描写
1.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 2.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3.推动情节发展 4.深化主题 5.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交代人物, 突出特点, 展现人物 品质
境 题

写 角 度
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 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

特 1.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点 的
2.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