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一物理

合集下载

新课标高一物理教案7篇

新课标高一物理教案7篇

新课标高一物理教案7篇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解释速度的概念,能够概括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单位和物理意义。

(2)解释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定义并学会辨析。

(3)能够说出速率的概念并识别速度与速率。

2、过程与方法(1)在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全面、正确的关于速度的概念。

(2)通过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的过程,熬炼使用极限思维。

(3)通过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的区分和辨别,学会运用辨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速度全面正确地解释来积极培育自身科学严谨的态度。

(2)积极将自己的观点及见解与教师、同学进展沟通。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尝试体会物理学中蕴含的对立统一。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学情分析:一般而言,高一学生在经受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后,思维力量得到了较好的进展,抽象规律思维渐渐取代形象思维占据主要地位、学生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够根据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利用假设思维进展学习;(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控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习过程更加具有目的性;(3)在某种程度下学生思维不再是“抱残守缺”,而是较为简单承受新事物;(4)学生学习动机由兴趣支撑渐渐转变为由意志支撑,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5)学生之间的沟通对于学生学习具有肯定的影响、关于“速度”的学习,学生在初中阶段科学学科中所承受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与高中对于“速度”的定义截然不同,学生虽然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具备了肯定的根底,但这个根底里大局部仍旧是迷思概念、如何将初中阶段所承受到的关于“速度”的迷思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到达一个新的认知平衡是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同时也应当熟悉到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及前面关于“位移”、“路程”的学习为本节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根底。

本节课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学生依据初中阶段的学习积存对于“速度”难以产生正确、客观的熟悉,其中所存在的迷思概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展转变;二是学生对于“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两个概念可能会有所混淆,教师应当利用课堂呈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展有效区分。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套课件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套课件
答案 AD
h
21
5.某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市公园玩.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 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 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 )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 解析 甲看到乙车不动,说明甲和乙运动情况相同,乙车内同学看到树木向西 运动,说明车在向东运动,选项D正确,A、B、C错误.
h
2
课时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课前导航 我国是文明古国,对运动早就有研究.早在汉代成书的《尚书纬·考灵曜》中 就有这样的记载:“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窗户)而坐, 舟行而人不觉也。” 毛泽东同志的诗中也有一名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请你思考: 1.选什么物体为参考系,才能说“地恒动不止”? 2.“日行八万里”的地球可否视为质点? 3.有一个成语叫做“刻舟求剑”,如果说刻舟求剑者的错误在于错选了参照系,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h
10
解析 在博尔特的100米飞奔中,我们关心的是他的名次,无需关注其动作的 细节,可看做质点.教练为了分析其动作要领时,如果作为质点,则其摆臂、提 腿等动作细节将被掩盖,无法研究,所以就不能看做质点.
答案 AD 点评 (1)不能以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来断定能否将一个物体看做质点,关键是 物体自身因素(如大小和形状)对我们所研究问题的影响程度. (2)平动的物体一般可以视为质点,平动的物体是指物体上各个点的运动情况 都完全相同的物体.这样,物体上任一点的运动情况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 可用一个质点来代替整个物体.但研究物体的转动时,不能把物体视为质点.

新课标高一物理教案

新课标高一物理教案

新课标高一物理教案新课标高一物理教案1一、情况分析(一)教材分析:高中前两年已经基本完成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高三年级将进入全面的总复习阶段,为了配合高三的总复习,学校统一订购了由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纪金榜高中物理新课标全程复习方略》作为高三复习教材,该书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为指导,以《20_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编写,作为本学年参考用,本学期拟定完成本书的第一至第十三章的第一轮复习。

(二)学情分析:1、课堂情况:由于是高三年级,即将面临着高考的选拔考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求知_比较强烈。

所以课堂纪律比较好,都比较认真地听课,自觉地与老师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2、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高三(10)为理科重点班,相对来说物理基础较好些。

高三(9)班是理科普通班,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根据前段时间的观察和摸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尚处于分立状态,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解决相应的基本问题,所以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待地提高。

3、解题技能: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的能力很差,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还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加强和利用知识点的复习,尽快帮助学生把各章分立的知识点建立成为网状的状态,掌握物理思想的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

具体地说:1、知识方面,应达到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即看到一个题目以后,题中包含了哪些知识点要一清二楚,不能模模糊糊,并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要清楚,2、技能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到常规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3、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在物理美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方法与措施1、面向全体,分类指导。

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层次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满腔热情地使每一位学生在高三阶段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1)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 研究运动图象:(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2.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 末、4s 时、第5s 初……均为时刻;4s 、第4s 、第2s 至第4s ……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1〕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根本公式和推理1. 根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 研究运动图象:(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3)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4)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5)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2.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拟:如下图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新课标5篇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新课标5篇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新课标5篇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新课标篇1[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2、力的分类[重点难点]1、力的分类[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意思的图,一为逗乐,二为揭示物体名词的命名方式)用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在于,力的图示除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外,还表示力的大小。

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正好是力的三要素。

而力的示意图中并不表示力的大小)2、力的分类(力有许多种分类方式,比如力可以分成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它的分类方法)①按力的性质分--重力、摩擦力; 弹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性质力)②按力的效果分--引力、斥力; 压力、支持力、浮力、动力、阻力、拉力等 (每个分类前两个力的后面之所以用分号分开,目的是说,前面的两个力老师直接给出它们是什么力,也通过这四个力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性质力”什么是“效果力”。

后面的力,告诉同学们名称,让同学们试着自己分析是性质力还是效果力。

以增强同学们的分析能力。

这比直接把几个力都写出来效果好多了。

)(这里还有两个没有学过的知识,老师可以提前简单地做一下介绍。

第一个是“弹力”,我告诉同学们说,“弹力”这一概念是中学物理中同学们遇到的第一个难理解的概念,它包括三层含义,先是“变形”二是“恢复原状”,三是“产生弹力”,然后叙述: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

第二个是“电场力”,让同学们想象小学学到的“摩擦起电”中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初中学到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实际上物理学上把这种力叫做电场力;同理,磁体间的作用力就叫磁场力。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性质力一般不超过这六种)[巩固练习](练习时间:三分钟)把下列的力按“性质力”和“效果力”进行分类弹力、重力、动力、摩擦力、磁力、阻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斥力、引力。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 研究运动图象:(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4)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5)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2.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完整版)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1课标解读与教学建议

(完整版)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1课标解读与教学建议

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1课标解读第一部分: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一)运动的描述内容标准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具体要求•知道物理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

例如,知道在伽利略之前人们主要是根据思辨来判断是非的,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的科学方法,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

•列举有关史实,说明实验研究方法对物理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内容标准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具体要求•能说出质点的定义,知道质点是一种理想模型。

•能判断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实际物体看成质点,哪些情况下不可以把实际物体看成质点。

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就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

•知道理想模型是突出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的一种科学抽象,它对研究物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内容标准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具体要求•能完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

例如:会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法或其他实验方法测量和记录运动物体的时间、位移变化情况,并能依据实验数据推断该物体的运动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能区分路程与位移,会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计算位移大小。

例如:会正确计算物体做往返运动时的路程和位移。

•理解速率与速度、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并能用其定量分析物体运动问题。

•理解加速度,能解释加速度定义式的物理意义,会用该定义式对有关物理量进行计算。

例如:会用该定义式计算a、vt、v0、t和(vt-v0)。

•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特点,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例如,它的瞬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它的加速度有什么特点。

•通过实验操作、现象观察、数据处理和讨论交流等过程,体会实验在发现物理规律中所起的作用。

高一物理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物理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物理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体A,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呈水平,在水平面上放一个小球B,劈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曲线D.抛物线【答案】B【解析】分析小球m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小球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状态,即可确定其运动轨迹.解:楔形物体A释放前,小球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两力平衡;楔形物体A释放后,由于小球是光滑的,则小球水平方向不受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小球在水平方向的状态不改变,即仍保持静止状态.而竖直方向:楔形物体A对B的支持力将小于小球的重力,小球将沿竖直方向做加速运动,所以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是竖直向下的加速运动,其运动轨迹是竖直向下的直线,故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要正确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抓住水平方向不受力,状态不发生改变是关键.2.一船逆水而上,船上某人于大桥下面将水壶遗失被水冲走,当船回头时,时间已过20分钟.后来在大桥下游距离大桥2千米处追到了水壶.那么该河流速是每小时多少千米?()A.1.5千米/小时B.3千米/小时C.4.5千米/小时D.6千米/小时【答案】B【解析】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a,水流速度为b,那么当发现时,距离水壶的距离为,此时是追及过程,速度差为a+b﹣b=a,那么追上水壶需要的时间为=小时,所以从失落到追上一共用了小时,水速为=3小时,从而即可求解.解:船回头时,水壶和船之间的距离相当于船逆水20分钟+水壶行20分钟=船静水20分钟的路程,追及时,船追及水壶速度差相当于船顺水速度﹣水壶的速度=船静水速度;因此追上水壶的时间是20分钟,即水壶20×2=40分钟,被冲走了2千米,因此水流的速度=3千米/小时,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在于理清关系,船追及水壶的速度差相当于船顺水速度﹣水壶的速度=船静水速度.3.牛顿运动定律不适用于下列哪些情况()A.研究原子中电子的运动B.研究“神舟五号”飞船的高速发射C.研究地球绕太阳的运动D.研究飞机从北京飞往纽约的航线【答案】A【解析】根据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物体(与光速比速度较低);(2)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微观原子;(3)参照系应为惯性系,即可求解.解:A、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微观原子,故A正确;BCD都是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与光速比速度较低),牛顿运动定律都适用,故BCD错误.故选A4.如图所示,这是一辆汽车在向左减速过弯道,下面选项图中分别画出了汽车转弯时所受合力F的四种方向,你认为正确的是()A.B.C.D.【答案】B【解析】汽车做的是曲线运动,受到的合力应该指向运动轨迹弯曲的内侧,由于汽车速度在减小,所以合力与赛车的速度方向的夹角要大于90°,故B正确.故选:B.点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合力的方向指向运动轨迹弯曲的内侧,由于车的速度在减小,合力与速度的夹角还要大于90°.5.(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运动可能是匀变速运动B.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一定是时刻变化的C.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D.曲线运动的速度的大小一定是时刻变化的【答案】ABC【解析】A、曲线运动可能是匀变速运动,比如平抛运动,所以A正确;B、既然是曲线运动,它的速度的方向必定是改变的,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但是大小不一定变化,例如匀速圆周运动,所以BC正确,D错误。

新课标高一物理教案5篇

新课标高一物理教案5篇

新课标高一物理教案5篇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新课标高一物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新课标高一物理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

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教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

(答:2×104厘米)500微米=______米。

(答:0.0005米)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

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

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

巩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1.新课的引入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一、机械运动”2.机械运动(1)什么是机械运动?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及高中所有物理教材目录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及高中所有物理教材目录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 时间和位移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 自由落体运动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2 弹力3 摩擦力3 摩擦力4 力的合成5 力的分解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 牛顿第二定律4 力学单位制5 牛顿第三定律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 追寻守恒量2 功3 功率4 重力势能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7 动能和动能定理8 机械能守恒定律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第六章曲线运动1 曲线运动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3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4 抛体运动的规律5 圆周运动6 向心加速度7 向心力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1 行星的运动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3 万有引力定律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5 宇宙航行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1-1 第一章电流1、电荷库仑定律2、电场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4、电流和电源5、电流的热效应第二章磁场1、指南针与远洋航海2、电流的磁场3、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4、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5、磁性材料第三章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交变电流4、变压器5、高压输电6、自感现象涡流7、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1、电磁波的发现2、电磁光谱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4、信息化社会5、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1-2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内能1、分子及其热运动2、物体的内能3、固体和液体4、气体第二章能量的守恒与耗散1、能量守恒定律2、热力学第一定律3、热机的工作原理4、热力学第二定律5、有序、无序和熵6、课题研究:家庭中的热机第三章核能1、放射性的发现2、原子核的结构3、放射性的衰变4、裂变和聚变5、核能的利用第四章能源的开发与利用1、热机的发展和应用2、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3、新能源的开发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5、课题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研究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2-1 第一章电场直流电路1、电场2、电源3、多用电表4、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5、电容器第二章磁场1、磁场磁性材料2、安培力与磁电式仪表3、洛伦兹力和显像管第三章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2、感应电动势3、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第四章交变电流电机1、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2、变压器3、三相交变电流第五章电磁波通信技术1、电磁场电磁波2、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3、电视移动电话4、电磁波谱第六章集成电路传感器1、晶体管2、集成电路3、电子计算机4、传感器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2-2 第一章物体的平衡1、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2、平动和传动3、力矩和力偶4、力矩的平衡条件5、刚体平衡的条件6、物体平衡的稳定性第二章材料与结构1、物体的形变2、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3、常见承重结构第三章机械与传动装置1、常见的传动装置2、能自锁的传动装置3、液压传动4、常用机构5、机械第四章热机1、热机原理热机效率2、活塞式内燃机3、蒸汽轮机燃气轮机4、喷气发动机第五章制冷机1、制冷机的原理2、电冰箱3、空调器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2-3 第一章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折射率2、全反射光导纤维3、棱镜和透镜4、透镜成像规律5、透镜成像公式第二章常用光学仪器1、眼睛2、显微镜和望远镜3、照相机第三章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1、机械波的稍微和干涉2、光的干涉3、光的衍射4、光的偏振第四章光源与激光1、光源2、常用照明光源3、激光4、激光的应用第五章放射性与原子核1、天然放射现象原子结构2、原子核衰变3、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4、射线的探测和防护第六章核能与反应堆技术1、核反应和核能2、核列变和裂变反应堆3、核聚变和受控热核反应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1 第一章静电场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2 库仑定律3 电场强度4 电势能和电势5 电势差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7 电容器与电容8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二章恒定电流1 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2 电动势3 欧姆定律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5 焦耳定律6 电阻定律7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8 多用电表9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0 简单的逻辑电路第三章磁场1 磁现象和磁场2 磁感应强度3 几种常见的磁场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5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1 划时代的发现2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 楞次定律5 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6 互感和自感7 涡流第五章交变电流1 交变电流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4 变压器5 电能的输送第六章传感器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2 传感器的应用(一)3 传感器的应用(二)4 传感器的应用实例附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 分子的热运动3 分子间的作用力4 温度的温标5 内能第八章气体1 气体的等温变化2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3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4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第九章物态和物态变化1 固体2 液体3 饱和汽和饱和汽压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第十章热力学定律1 功和内能2 热和内能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4 热力学第二定律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4第十一章机械振动1 简谐运动2 简谐运动的描述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4 单摆5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第十二章机械波1 波的形成和传播2 波的图象3 波长、频率和波速4 波的反射和折射5 波的衍射6 波的干涉7 多普勒效应第十三章光1 光的折射2 光的干涉3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4 光的颜色色散5 光的衍射6 波的干涉7 全反射8 激光第十四章电磁波1 电磁波的发现2 电磁振荡3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5 电磁波谱第十五章相对论简介1 相对论诞生2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3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4 广义相对论简介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2 动量守恒定律(一)3 动量守恒定律(二)4 碰撞5 反冲运动火箭6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的第二定律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1 能量量子化:物理学的新纪元2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3 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4 概率波5 不确定的关系第十八章原子结构1 电子的发现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3 氢原子光谱4 玻尔的原子模型5 激光第十九章原子核1 原子核的组成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3 探测射线的方法4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5 核力与结合能6 重核的裂变7 核聚变8 粒子和宇宙物理必修一全册学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学习目标】1.掌握质点的概念,能够判断什么样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人教版高一新课标物理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新课标物理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新课标物理教案5篇人教版高一新课标物理教案篇1一、熟练记忆物理规律、定义、公式等。

很多同学有一种误解,认为理科知识以理解为主,根本不需要记忆。

理科知识以理解为主,这一点正确。

但是不需要记忆就不对了。

同学们牢记这句话:背过公式不一定会做题,但背不过公式一定不会做题。

二、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是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

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

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合成原理等等。

三、一定把老师补充的知识学好。

老师补充的知识课本没有,所以有同学认为老师补充的知识不重要,可学可不学。

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比如,高一上学期老师肯定给同学们补充一个知识点:力的正交分解法。

这个知识高中教材中没有,但是高考里面的标准答案都是正交分解法来解析。

所以,老师补充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做好笔记,不懂的一定要搞明白。

四、做好笔记,建立好改错本。

做笔记同学们一开始都能做到,但是不规范。

笔记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不要综合笔记本,每科一个笔记本;不要让记笔记耽误你的听讲;下节课上课之前一定要浏览一遍笔记本。

改错本就是把平时的错题改正的本子,要注意:把原题抄下来;不看老师答案看自己能否做出来;简要写出错误原因和解题的思路。

人教版高一新课标物理教案篇2一、设计思想在旧教材中,《曲线运动》关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的教学,通常通过演示圆周运动的小球离心现象,演示砂轮火星痕迹实验,采取告知的方式,让学生知道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为该位置的切线方向,由于轨迹是瞬间性,实验有效性差。

在新教材中,通过曲线轨道实验演示曲线运动的方向,再告知速度方向是曲线的切线方向,与旧教材相比,能获得具体的轨迹和末速度的方向,但是无法证明速度方向是切线方向。

笔者通过简易自制器材,让学生通过探究过程获得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并自己获得如何画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的方法,强调科学探究的过程。

高一物理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物理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物理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试题答案及解析1.机车A拉着一节车厢B向右行驶.用FAB 和FBA分别表示A对B和B对A的作用力,则FAB和FBA的大小关系是()A.FAB >FBAB.FAB<FBAC.FAB=FBA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解:A对B和B对A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FAB =FBA,故选C【点评】判断两个力是否是相互作用力,关键是抓住相互作用力的条件.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可能做曲线运动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C.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一定做直线运动D.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合外力一定指向圆心【答案】A【解析】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可能做曲线运动,例如平抛运动,选项A正确,C错误;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一定做曲线运动,要看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选项B错误;只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合外力才一定指向圆心,选项D错误;故选A.【考点】曲线运动【名师】此题是对曲线运动的条件的考查;要知道当物体所受的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共线时,物体做曲线运动,若共线则做直线运动;恒力作用下的物体可以做曲线运动(平抛),也可以做曲线运动;变力作用下物体可能做直线运动,也可能做曲线运动.3.关于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是恒定不变的B.向心力不改变做圆周运动物体的速度的大小C.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各力的合力一定是指向圆心的D.缓慢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加速度等于零【答案】B【解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大小不变,方向不断变化的,选项A错误;向心力不改变做圆周运动物体的速度的大小,只改变速度的方向,选项B正确;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各力的合力一定是指向圆心的,选项C错误;根据可知,缓慢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加速度并不等于零,选项D错误;故选B.【考点】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名师】此题是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的考查;要知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是指向圆心的,合力即为向心力,它能改变速度的方向,但是不能改变速度的大小;记住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并且会灵活运用.4.用两根绳AC和BC吊起一重为100N的木块,如图所示,已知两绳AC、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45°.求AC和BC绳的拉力的大小.【答案】AC 绳的拉力的大小约为73.2N ,BC 绳的拉力的大小约为51.8N .【解析】解:对结点C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水平方向:T A sin30°=T B sin45° 竖直方向:T A cos30°+T B cos45°=mg 联立两方程得:T A =100(﹣1)=73.2N T B =51.8N答:AC 绳的拉力的大小约为73.2N ,BC 绳的拉力的大小约为51.8N .【点评】本题关键受力分析后运用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求解;注意三力平衡通常用合成法,四力平衡通常用正交分解法.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乙两人均以相同速度向正东方向行走,若以甲为参考系,则乙是静止的B .甲乙两人均以相同速度向正东方向行走,若以乙为参考系,则甲是静止的C .两辆汽车在公路上沿同一直线行驶,且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若观察结果是两辆车都静止,则选用的参考系,必定是其中的一辆汽车D .两人在公路上行走,且速度大小不同,方向相同,则选择其中任一人为参考系,两人都是静止的【答案】AB【解析】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取参考系.一个物体被选为参考系,即认为他是静止的,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解:A 、甲乙两人均以相同速度向正东方向行走,若以甲为参考系,乙的位置没有变化,则乙是静止的;若以乙为参考系,甲的位置没有变化,则甲是静止的.故AB 正确.C 、两辆汽车在公路上沿同一直线行驶,且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若观察结果是两辆车都静止,则选用的参考系,可能是另外与之同速运动的物体.故C 错误.D 、两人在公路上行走,且速度大小不同,方向相同,则选择其中任一人为参考系,两人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D 错误. 故选AB【点评】本题考查对参考系的理解能力.要注意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要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取参考系.6. 如图是某同学用频闪照相研究平抛运动时拍下的照片,背景方格纸的边长为2.5cm ,A 、B 、C 、D 是同一小球在频闪照相中拍下的三个连续的不同位置时的照片,则:(g=10m/s 2)①频闪照相相邻闪光的时间间隔 s ; ②小球水平抛出的初速度v 0= m/s ;③小球经过B 点时其竖直分速度大小为v By = m/s .【答案】① 0.05 s ; ②1.5 m/s ; ③ 0.75m/s【解析】①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在竖直方向:h BC -h AB =g △t 2, 代入数据解得:.②根据水平方向运动特点有:x=3L=v 0△t ,由此解得:v 0=1.5m/s .③小球经过B 点时其竖直分速度大小等于A 到C 的竖直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所以得【考点】研究平抛运动7.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所示,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其中图甲、乙是实验现象,图丁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B .其中的图丙、丁是实验现象,图甲、乙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C .运用图丁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D .运用图甲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答案】AD【解析】伽利略设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为当时无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伽利略通过数学推导证明如果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那么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由于当时用滴水法计算时间,无法记录自由落体的较短时间,伽利略设计了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来“冲淡”重力的作用效果,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时间长得多,所以容易测量。

新课标高一物理课件:1.1(人教版必修1)

新课标高一物理课件:1.1(人教版必修1)

解析: (1)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时,尽管地 球直径约为1.3×104 km,而且本身也在自转,但由 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1.5×108 km,是地球 直径的104倍,因而就地球相对太阳公转来说,地球 的大小和自转可以忽略不计,这时我们就可以把地 球视为一个质点.
(2)自行车运动员的成绩决定于他的骑车速度,我 们关注的是他到达终点的名次,不关注身体各部 位的动作,故可以把运动员看成一个质点. (3)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上不同地区季节的 变化、昼夜的变化是不同的,这时地球的大小和 形状是不能被忽略的,所以地球在此研究问题中 不能看成一个质点. 答案:甲、乙可以看成质点 丙不可以看成质点
解析: 木箱在水平力作用下是否翻转与 力的作用点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木箱是不 能看做质点的.当研究木箱在水平方向上 的平动的时候,木箱各点的运动情况是一 致的,这时可以把木箱看做质点.汽车牵 引力的来源与后轮的转动有关,在研究牵 引力的来源时,不能把后轮看做质点.卫 星绕地球转动时,自身的形状和大小可以 忽略不计,因此可以把它看做质点.故正 确选项为B、D. 答案: BD
某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市公园 游玩.当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甲 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 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 为参考系,那么,根据上述观察到的现象可 说明( )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
〔说一说〕 对于在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例如冰场上的花 样滑冰运动员,要描述它们的位置,你认为 应该怎样建立坐标系? 点拨: 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场中滑行的轨 迹是无规则的曲线,而且经常做一些有难度 的跳跃、旋转动作,因此要准确地描述它们 的位置,应建立三维的空间立体坐标系.

新课标高一物理试题答案

新课标高一物理试题答案

新课标高一物理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A2. C3. B4. D5. A6. B7. C8. D9. A10. B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1. 牛顿第二定律12. 动能13. 惯性14. 重力势能15. 热力学第一定律16. 光速17. 电磁感应18. 欧姆定律19. 波长20. 光的折射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21.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已知m=5kg,a=2m/s²,代入公式得F=10N。

因此,作用力为10牛顿。

22. 解:根据动能定理,W=ΔK,其中W为外力做功,ΔK为动能变化。

已知ΔK=100J,W=50J,则外力做功为50焦耳。

23. 解:根据重力势能公式,Ep=mgh,其中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高度。

已知m=2kg,g=9.8m/s²,h=10m,代入公式得Ep=196J。

因此,物体的重力势能为196焦耳。

24. 解: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其中ΔU为内能变化,Q为热量,W为做功。

已知ΔU=200J,Q=300J,代入公式得W=100J。

因此,做功为100焦耳。

四、实验题(每题5分,共10分)25. 解:在进行自由落体实验时,需要测量物体下落的时间和距离。

通过测量时间,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进而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6. 解:在验证欧姆定律的实验中,需要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并测量相应的电流。

通过绘制电流-电压图,可以观察到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从而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五、论述题(每题5分,共10分)27. 解:光的折射现象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光的传播速度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光线的偏折。

28. 解: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的现象。

这一现象的发现为发电机的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是现代电力工业的重要原理之一。

新课标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案例5篇

新课标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案例5篇

新课标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案例5篇新课标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案例1一、教学目标1.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学习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2.对功和能及其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总结。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功和能的关系,明确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它处理有关问题。

3.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深入认识功和能的关系,为学生今后能够运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热学、电学知识,为学生更好理解自然界中另一重要规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掌握应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和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2.本节教学实质是渗透功能原理的观点,在教学中不必出现功能原理的名称。

功能原理内容与动能定理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必须使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认识,从笼统、肤浅地了解深入到十分明确认识“某种形式能的变化,用什么力做功去量度”。

3.对功、能概念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是本节、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不断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认识。

三、教具投影仪、投影片等。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结合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各是什么评价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如果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和哪些力做功有关呢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呢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不要求学生回答。

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

大量现象表明,许多物体的机械能是不守恒的。

例如从车站开出的车辆、起飞或降落的飞机、打入木块的子弹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5
人教版 · 物理
1



规律总结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其初速
度为零、加速度为 g, g 的大小与重力大小无关.当问
课 堂

题指明 (或有明显暗示 )空气阻力不能忽略不计时,物体
生 互
运动就不再是自由落体运动.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二章· 5
人教版 · 物理
前 自

1.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
学 习
速度都相同 ,这个加速度叫做 自由落体加速度 ,

也叫 重力加速度
,通常用g表示.
堂 师

2.方向: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
互 动
是 竖直向下 .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二章· 5
人教版 · 物理
1
课 前 自 主 学 习
3.大小: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的地方重力加速

运动.
练 提

第二章· 5
人教版 · 物理
1




2.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其方向
学 习
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与在地球上的位置有关,赤道 课
上重力加速度最小,两极的最大;与离地的高度也有
堂 师

关,高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小.通常情况下不考虑
互 动
高度和纬度的影响,在一般计算中,取g=9.8 m/s2或

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特点: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 为零 的
堂 师

匀加速直线 运 动.(1)只受重力作用,(2)初速度为
互 动
零.

3.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 空气阻力 的作用比较小,
后 演

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可以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提 升
第二章· 5
人教版 · 物理
1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度 越小 ,越靠近两极的地方重力加速度越大 ,
堂 师

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g9=.8m/s2 或g= 10m/s2 .
互 动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二章· 5
人教版 · 物理
1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 课

度 为零 、加速度等于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

1.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
学 习
相同,即物体自由下落时速度变化的快慢都一样.我

们平时看到轻重不同、密度不同的物体下落时的快慢
Hale Waihona Puke 堂 师生不同,加速度也不同,那是因为它们受到的阻力不同 互

的缘故.如果空气阻力的影响比较明显,与重力相比

不能忽略的话,这个物体的运动就不能看做自由落体 后
堂 师

是做自由落体运动,只有当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时, 互

物体的下落才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如在空气中自

由下落的石块,而空气中羽毛的下落就不能看做自由 后

落体运动.
练 提

第二章· 5
人教版 · 物理
1
课 前 自 主 学
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v=0、加速度a=g的 习
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并
1
应用1—1 不同物体从同一高度开始做自由落体
课 前

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主 学

A.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引力大,落到地面时
的速度也大
课 堂

B.质量小的物体,落到地面时的速度也小
生 互

C.质量不同的物体,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相




D.无论什么物体,只要做自由落体运动,通过
练 提
人教版 · 物理
1



【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
主 学

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它是一种初速度为零、加速
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
课 堂

小,可以忽略不计,物体的自由下落也可以看做自由
生 互

落体运动,所以B、C、D选项正确,A选项不正确.
【答案】 BCD
课 后
课 堂
不是一种新的运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
师 生

所有规律对自由落体运动都适用.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二章· 5
人教版 · 物理
1





3.利用公式 v= gt、 x=12gt2 解题时,必须以物体


刚开始下落时刻为计时时刻,即 t= 0 时 v0= 0.通常规
堂 师

定竖直向下的方向即重力加速度 g 的方向为正方向.
人教版 · 物理
1
5 自由落体运动
人教版 · 物理
1
课 前 自 主 学 习
课 堂 师 生 互 动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二章· 5
人教版 · 物理
1
课 前 自 主 学 习
基础梳理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二章· 5
人教版 · 物理
1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 重力 作用下从 静止 开始下落的 学
师 生

线运动的所有规律、公式均可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动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二章· 5
人教版 · 物理
1



2. 自 由 落体 运动的公 式:
主 学

(1)速度公式: v=g ;
(2)位移公式: x=12gt2

课 堂


(3)位移与速度关系式: v2= 2gx.
互 动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二章· 5
人教版 · 物理
1
课 前 自 主 学 习
要点详析
课 堂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二章· 5
人教版 · 物理
1

一、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
前 自

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具备两个
学 习
特征:(1)初速度为零;(2)只受重力作用.而在实际

运动中物体下落时由于受空气阻力的作用,物体并不
互 动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二章· 5
人教版 · 物理
1
课 前 自 主 学 习
4.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

线运动,所以其 v-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该直
堂 师
线的斜率k=g.
生 互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二章· 5
人教版 · 物理
1

二、如何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前 自

g=10 m/s2.
后 演



第二章· 5
人教版 · 物理
1
课 前 自 主 学 习
课 堂 师 生 互 动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二章· 5
人教版 · 物理
1
课 前 自 主 学 习


典题分类剖析
师 生


课 后 演 练 提 升
第二章· 5
人教版 · 物理
1
题型一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


【例1】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
自 主

是( )

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竖
师 生
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互 动
C.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课
叫自由落体运动
后 演

D.当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
提 升
物体自由下落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第二章·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