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理论指导:粘液样脂肪肉瘤
四肢黏液性脂肪肉瘤的磁共振表现
![四肢黏液性脂肪肉瘤的磁共振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f37afa31ba0d4a7303763a5e.png)
四肢黏液性脂肪肉瘤的磁共振表现摘要:脂肪肉瘤(liposacroma)是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恶性软组织肉瘤的14%-18%⑴。
常发生在脂肪组织较多的腹部和腹膜后、四肢(尤其是下肢)、臂部等部位。
黏液性脂肪肉瘤(myxoid liposarcoma,MLS)是脂肪肉瘤的一个常见亚型,占脂肪肉瘤的30%-55%⑵。
肿瘤主要是由各种分化不同程度的脂肪母细胞和粘液样基质组成,由于肿瘤的病理特征,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
本组收集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的资料,总结其影像表现,以进一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关键词:肉瘤;恶性肿瘤;磁共振成像一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4月—2014年9月具有完整影像资料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黏液性脂肪肉瘤患者3例,其中男1例,女2例,年龄38-62岁;病程6个月-20年。
均表现为局部肿块,无明显疼痛感。
1.2 检查方法患者均行MRI平扫+增强检查,采用PHILIPS1.5T 超导型MR扫描仪,每例患者均行T1WI、T2WI快速自旋回波(FSE)及脂肪抑制序列(SPAIR)及DWI,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使用Gd-DTPA,剂量为15-20mL,注射速率2.5-3.0mL/s,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
二结果3例肿瘤均位于下肢,其中2例位于大腿深部肌肉间隙,1例位于小腿深部肌间隙,病灶边界清晰,邻近骨质未见明显受累,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水肿,肿瘤直径约5.3-12cm,MRI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略低于周围肌肉组织,T2WI呈高信号为主,病变边界清晰,本组3例肿瘤均被分隔成多个囊性包块,其中1例肿瘤内见少许短T1长T2信号,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三讨论3.1 病理学基础:黏液性脂肪肉瘤主要由3种组织学成分构成:富含黏多糖的黏液基质、不同分化程度的脂肪母细胞、纤细的毛细血管丛。
文献报道[3]约57.9%的黏液性脂肪肉瘤不含脂肪成分。
临床病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临床病理学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d07bf2af45b307e971978e.png)
临床病理学习题部分一、最佳选择题1.下列哪点不是疵状癌的特点()A.较为少见B.为腺癌的亚型C.癌细胞分化较成熟D.生长慢E.很少转移2.以下哪一种不是炎性假瘤的特点()A.炎症导致的局部组织增生B.为癌前病变C.表现为肿瘤样团块D.大体和影像学不能与肿瘤区别E.好发于肺和眼眶3.痰涂片阳性率最高的肺癌类型是()A.鳞状细胞癌B.腺癌C.小细胞癌D.大细胞癌E.细支气管肺泡癌4.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是()A.脑膜瘤B.胶质瘤C.垂体腺瘤D.神经鞘瘤E.髓母细胞瘤5.关于髓母细胞瘤的叙述哪点是错误的()A.多见于小儿B.常位于小脑C.属原始神经上皮肿瘤D.肿瘤细胞可形成菊形团E.恶性程度低,预后很好6.下列骨肿瘤中属于高度恶性的是()A.尤文(Ewing)瘤B.骨母细胞瘤C.软骨母细胞瘤D.皮质旁骨肉瘤E.巨细胞瘤7.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增高的物质是()A.酸性磷酸酶B.碱性磷酸酶C.癌胚抗原D. CA19一9E .AFP8.关于肇丸肿瘤下述哪点是错误的()A. 90%以上为生殖细胞来源B.以精原细胞瘤最常见C.胚胎癌为高度恶性D.绒毛膜癌与妊娠有关,不会发生在翠丸E.非生殖细胞肿瘤以淋巴瘤多见9.以下关于甲状腺髓样癌的叙述是错误的()A.较乳头状腺癌少见B.恶性程度较乳头状腺癌高C.患者多为中老年人D.肿瘤可分泌降钙素E.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10.牙眼瘤在性质上属于()A.恶性肿瘤B.交界性肿瘤C.良性肿瘤D.癌前病变E.炎性修复11.隆突性纤维肉瘤的特点不包括()A.好发于真皮B.肿瘤细胞呈梭形,轮辐状C. WHO软组织肿瘤分类中属“中间型”D.复发率较高E.远处转移多见12.软组织肉瘤的特点不包括()A.分布广泛、类型多B.发病率和癌大致相等C.肿瘤形态相似者多,鉴别有时困难·D.恶性肿瘤的组织起源较难确定E.区别良恶性较癌困难13.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特征性的阳性免疫标记是()A. CD20B. CD30C. CD68D. CD56E. CD9914.下列哪点不是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征()A.病变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逐步扩散B.原发于结外常见C.瘤组织成分多样D.含有独特的R一S细胞E.占全部淋巴瘤的10%一20%15.对滤泡型淋巴瘤的描述哪点要除外()A.恶性程度通常较低B.肿瘤细胞形成滤泡状结构C.来源于T细胞D.常有BCL一2蛋白高表达E.我国的发病率较西方国家低16.Burkitt淋巴瘤来源于下列何种细胞()A. T淋巴细胞B. B淋巴细胞C. R一S细胞D. NK细胞E.单核细胞17.多发性骨髓瘤是由下列何种细胞恶变而来()A. T淋巴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以上都不是18.下列肿瘤中血液中可出现M蛋白的是()A.霍奇金淋巴瘤B.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C.组织细胞增生症XD.毛细胞白血病E.多发性骨髓瘤19.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少见的组织类型是()A.滤泡型淋巴瘤B.粘膜相关淋巴瘤C.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D.组织细胞性淋巴瘤E.外周T细胞淋巴瘤20.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最常见的是()A.急性粒细胞性B.急性淋巴细胞性C.急性单核细胞性D.慢性粒细胞性E.慢性淋巴细胞性21.成人肾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A.移行细胞癌B.肾细胞癌C.肾母细胞瘤D.鳞状细胞癌E.血管肉瘤22.肾细胞癌侵犯的特点是()A.常侵人肾静脉B.常侵人肾动脉C.常侵人输尿管D.常侵犯肾上腺E.常侵犯肾周淋巴结23.成人的星形细胞瘤最好发的部位是()A.额叶B.顶叶C.颖叶D.枕叶E.小脑24.下列肿瘤中不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是()A.化学感受器瘤B.甲状腺髓样癌C.嗜铬细胞瘤D.肝细胞癌E.胰岛细胞瘤25.下列肿瘤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是()A.甲状腺乳头状腺癌B.卵巢颗粒细胞癌C.肾上腺皮质腺瘤D.皮肤Merkel细胞癌E.胰腺腺癌26.脑膜瘤最好发的部位是()A.后颅凹B.小脑桥脑角C.前额部D.蝶骨脊侧面E.矢状窦旁大脑镰两侧27.关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描述哪点是错误的()A. 6岁以上儿童常见B.多有抑癌基因Rb的突变C.可见于单侧,也可双侧眼内D.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E.累及视神经预后更差28.绒毛膜上皮癌常可产生()A. AFPB. CEAC. HCGD. CA一125E. PSA29.鉴别前列腺癌转移最有意义的标记是()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B.特异性酸性磷酸酶C.表皮生长因子D. p53蛋白E.癌胚抗原30.胰腺癌最常发生的部位是()A.胰头B.胰体C.胰尾D.整个胰腺E.各部位均匀分布31.下列哪一项不符合肺小细胞癌?()A.多发生于肺周边部B.细胞小、排列密集C.恶性度高D.肿瘤细胞内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E.起源于嗜银细胞32.不符合鼻息肉的特点的是()A.良性肿瘤B.肉眼呈灰白色C.间质水肿D.腺体增生,并可呈囊状扩张E.间质炎性细胞侵润33.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特点的是()A.慢性炎症性增生B.不易恶变C.鳞状上皮团呈柞状向间质内生长D.与HPV感染无关E.术后不复发34.关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记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结节具有完整的包膜B.结节对周围甲状腺组织无明显压迫作用C.可见纤维组织增生D.结节内常有出血E.年轻女性多发35.不符合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描述是()A.又称桥本甲状腺炎B.为自身免疫性疾病C.引起甲状腺肿大D.大量淋巴细胞浸润E.滤泡上皮增生36.不属于APUD瘤的是()A.肺小细胞癌B.胃肠道类癌C.胃泌素瘤D.胰岛细胞瘤E.神经纤维瘤37.不符合嗜铬细胞瘤的描述是()A.瘤细胞呈大多角形,可见瘤巨细胞,有一定多形性B.排列为条索状、片状C.间质为血窦D.可有包膜E.异型性显著为恶性指标38.癌转移至淋巴结时,首先出现在()A.髓窦B.边缘窦C.淋巴滤泡内D.副皮质区E.淋巴结门部39.癌前病变不包括()A.大肠腺瘤B.甲状腺腺瘤C.膀胧乳头状瘤D.阴茎乳头状瘤E.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40.不符合皮肤基底细胞癌的描述是()A.好发于面部B.多见于老年人C.易发生转移D.与紫外线照射有关E.可形成溃疡41.不符合毛细血管瘤特征的是()A.儿童常见B.多为先天性发生C.多见于皮肤D.成年后可停止发展,甚至可以自行消退E.膨胀性生长42.不符合骨瘤特点的是()A.良性肿瘤B.好发于头面骨及领骨C.由成熟的骨质组成D.骨母细胞异型性明显E.可引起压迫症状43.有关纤维瘤病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一种恶性肿瘤B.呈浸润性生长C.可复发‘D.不转移E.肿瘤无包膜44.平滑肌肉瘤的诊断依据中,最重要的是.()A.肿瘤细胞丰富B.肿瘤粘液变性C.核分裂像多D.细胞的多形性明显E.肿瘤出血坏死45.男性,30岁,右胫骨上端病理性骨折,局部被囊性肿物破坏。
脂肪肉瘤临床诊疗指南
![脂肪肉瘤临床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8a54989a33d4b14e84246821.png)
脂肪肉瘤临床诊疗指南
1 【制定规范的依据】
《临床诊疗规范—关节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2 【概述】可分为黏液脂肪肉瘤及多形性脂肪肉瘤。
3 【临床表现】
3.1 黏液脂肪肉瘤多见于年轻成年人,好发于躯
干及肢体近侧深部,为无痛
性肿块,一般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明确。
切面呈黄色、灰白色。
镜下见
星状黏液细胞与毛细血管组成联合网状。
3.2 多形性脂肪肉瘤 50岁左右发病最多,四肢特
别是大腿、臀部、上臂
部好发。
一般为单发,起初多为无痛性、硬而固定的肿块,直径3~lOcm多见。
肿瘤常为结节状或分叶状,肿瘤周围有丰富的血管,
水肿并由于炎性变硬。
切面
可见出血、坏死,呈未分化表现。
4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病理学检查可确定
诊断。
5 【治疗】手术治疗是脂肪肉瘤治疗的第一选择,局
部广泛切除是减少复
发、转移的有效措施。
结合放疗,可防止复发,提高生存率。
浅表低级别纤维黏液样肉瘤(Evans瘤)
![浅表低级别纤维黏液样肉瘤(Evans瘤)](https://img.taocdn.com/s3/m/3837c5a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0e.png)
浅表低级别纤维黏液样肉瘤(Evans瘤)黄文斌;陈洁宇;周晓军【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05(021)002【摘要】低级别纤维黏液样肉瘤(LGFMS)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肉瘤,由Evans于1987年首先描述。
该肿瘤主要位于下肢或躯干深部肌肉内软组织肿块,多见于中青年人。
位于浅表和小儿的LGFMS并不常见,容易误诊为软组织良性肿瘤。
为了了解浅表LGFMS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与深部LGFMS的区别,作者报道了19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浅表LDFMS,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2~70岁(平均29岁),其中7例为小儿。
肿瘤位于下肢8例,臀部3例,躯干3例,外阴/会阴区2例,上肢2例,非特殊部位的皮下组织1例。
【总页数】1页(P188)【作者】黄文斌;陈洁宇;周晓军【作者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南京,2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样骨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 [J], 刘洪洪;张鋆歆;杜平2.低级别纤维黏液样肉瘤10例临床病理观察 [J], 晏菲; 马燕凌; 李黎3.黏液纤维肉瘤(黏液样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皮肤表现:2例病例报道 [J], Fujimura T.;Okuyama R.;Terui T.;李政霄4.黏液纤维肉瘤上皮样变异型:17例黏液纤维肉瘤临床形态学谱系种种 [J], Nascimento A F;Bertonl F;Fletcher C D M;张仁亚(摘译);刘飞飞(摘译)5.指(趾)纤维黏液瘤(浅表性肢端纤维黏液瘤)124例病理分析 [J], 曹芳芹;姜惠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黏液性脂肪肉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分析
![黏液性脂肪肉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a7e311195f312b3069a587.png)
黏液性脂肪肉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黏液性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黏液性脂肪肉瘤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
结果:患者术前CT显示病变为界限较清楚的低密度影,其内混有网纹状的软组织密度影,MRI显示SE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呈水样密度,增强扫描后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较难分辨肿物性质及良恶性。
组织学形态上,由不同成熟阶段的脂肪母细胞、黏液样基质及毛细血管网组成,部分区域具有“肺水肿样”特征。
脂肪母细胞呈S-100阳性,CD99阳性,CD31、CD34阴性。
结论:黏液性脂肪肉瘤因组织病理学的多样性,导致影像学表现的多样性,术前影像学检查常表现为低密度水肿样,诊断无特异性,病理检查可助于确诊。
【关键词】黏液性;脂肪肉瘤;影像学;病理学;CT;MRI【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155-02黏液性脂肪肉瘤(myxoid liposarcoma,MLS)是临床常见的脂肪肉瘤之一,虽属于低度恶性肿瘤的范畴,但具有广泛转移的潜能,同时影像学检查往往无特征性表现,难以与其他囊性病变相鉴别[1]。
笔者选取20例MLS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CT、MRI表现与病理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病理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MLS的诊断水平。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即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具有完整影像资料并确诊为MLS患者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37~72岁,平均年龄(53.4±4.1)岁。
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1.2±0.3)年。
其中3例表现为腹部不适,2例腹痛,可扪及腹部包块,2例大腿疼痛,其余均为发现肿块就诊。
1.2检查方法 20例患者术前均行CT 检查,均采用平扫及增强,使用PHILLIPS Brilliance 256层 iCT扫描仪,层厚5mm,层距5mm,对比剂使用欧派克80~100mL,注射速率2.5mL/s。
脂肪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演示课件
![脂肪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e1795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6a.png)
组织病理学检查
活检
通过穿刺或切开活检获取肿瘤组织, 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病理切片
观察肿瘤组织的结构异型性和细胞异 型性,脂肪肉瘤的分化程度不同,异 型性表现也有所不同。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部分患者可有贫血、白细胞增高等表现。
血清学检查
部分脂肪肉瘤可出现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血沉加快等。
诊断标准及流程
家属参与和支持重要性
家属教育
向家属普及脂肪肉瘤的相关知识, 让他们了解患者的治疗过程和需 要注意的事项,提高家属的照顾
能力。
家属心理支持
关注家属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 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应
对照顾患者的压力和挑战。
家属参与治疗决策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治疗决策过 程,与医护人员共同制定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详细解释脂肪肉瘤的发病 原因、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及预 后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
的认知。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教育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作 息等,以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
鼓励患者提问
鼓励患者提出关于疾病的疑问,耐 心解答,消除患者的疑虑和不安。
发病机制
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基因 突变、脂肪组织异常增生等因素 有关。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发病率
相对较低,占所有软组织肉瘤 的10%-20%。
年龄分布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老 年人多见。
03
性别差异
男性略多于女性。
04
部位分布
多发生于深部软组织,如下肢 、腹膜后、躯干等。
临床表现及分型
病理学--肿瘤试题及答案
![病理学--肿瘤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78e250e53a580217fcfe32.png)
习题集→病理学→肿瘤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 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 1 题瘤细胞间变多见于下列哪种肿瘤BA 腺瘤B 腺癌C 囊腺瘤D甲状腺瘤E混合瘤第 2 题肿瘤组织分化的程度越高EA.恶性程度越高 B .越早发生组织坏死 C .转移较早 D .预后越差 E .异型性越小第 3 题恶性肿瘤的主要生长方式为BA 内生性生长B 浸润性生长C破坏性生长D内翻性生长E外生性生长第 4 题腺癌的分化标志是CA.呈巢状排列 B .可见细胞间桥C.有腺样结构D.异型性小E.可见角化珠第 5 题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是指EA.肿瘤周围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B.不容易引起器官的阻塞和破坏 C .高度恶性的肿瘤D.有较大的异型性 E .与起源组织相似第 6 题下列哪项是恶性肿瘤细胞的最主要形态特点EA 核大B 多核或异形核C 核仁大D 核染色浓染E 病理性核分裂第7 题关于恶性肿瘤细胞核的变化下正确的是AA.核浆比值小B.核体积大C.核浆比值大 D .核多型 E .核膜增厚第8 题一淋巴结作病理切片检查,淋巴结内见成团的异型细胞,并有病理性核分裂相和角化珠形成,应诊断为E A.淋巴结结核 B .淋巴结慢性炎症C.淋巴结转移性腺癌D.恶性淋巴瘤 E .淋巴结转移性鳞癌第9 题肿瘤的恶性程度高低决定于CA.肿瘤的发生部位 B .肿瘤的肉眼形态改变C.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D.肿瘤的生长速度E.肿瘤的大小第10 题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是EA 核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日核分裂多见B 核分裂多见C 胞浆嗜碱性D 血管丰富E 浸润性生长和转移第11 题恶性肿瘤生长到多大需要血管供给才能生长EA 0.5mmB 1.0mmC 1.5mmD 2.0mmE 2mm以上第12 题CEA在下列哪种肿瘤中较多见CA 食管癌B 胃癌C 肠癌D 肝癌E 肺癌第13 题决定肿瘤性质的主要理论依据是BA 肿瘤的间质成分B 肿瘤的实质成分C 组织结构情况D 肿瘤生长方式E 以上都不是第14 题列有关肿瘤生长的描述哪项正确A.多数恶性肿瘤细胞倍增时间比正常细胞快 B .细胞恶性转化初期,生长分数很低C.高生长分数的肿瘤,对化疗敏感D.实体瘤(结肠癌)生长分数高,对化疗敏感E.高度恶性淋巴瘤对化疗不敏感第15 题区别完全性葡萄胎及部分性葡萄胎的意义在于BA.部分性葡萄胎可发展为绒毛膜癌B.完全性葡萄胎约2%~3%发展为绒毛膜癌C.完全性葡萄胎不发展为绒毛膜癌D.部分性葡萄胎有3%~4%发展为绒毛膜癌E.完全性葡萄胎全部发展为绒毛膜癌第16 题下列哪项不是完全性葡萄胎的病变特点DA.滋养层细胞增生 B .绒毛间质水肿 C .绒毛扩大D.子宫肌层内有滋养层细胞侵袭 E .绒毛间质一般无血管第17 题下列关于平滑肌瘤的描述哪项错误AA.瘤细胞核呈枣核状,两端尖 B .肿瘤多见于子宫,胃肠道 C .瘤细胞排列呈束,互相编织D.很分裂像少见 E .为一种良性肿瘤第18 题有关恶性肿瘤转移机制的描述哪项错误DA.乳腺癌上皮黏连素表达减少,瘤细胞分散B.编码上皮黏连素的DNA插入癌细胞基因组,可使其丧失转移能力C.肠癌细胞表面的层黏连蛋白受体密度与其侵袭性呈正相关D.肠癌细胞表面的层黏连蛋白受体密度与其侵袭性呈负相关E.浸润性癌IV 型胶原酶活性增高第19 题下列关于脂肪肉瘤的描述哪项错误BA.多见于40 岁以上成年人 B .从皮下脂肪层发生 C .肿瘤呈结节状D.瘤细胞分化差,见脂肪滴E.也可见到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第20 题来源于上皮组织的肿瘤是AA 鲍文病B 癌肉瘤C 巨细胞瘤D 黑色素瘤E 胶质细胞瘤第21 题下列哪种为高分化鳞癌的病理形态特点DA 鳞状上皮呈乳头状生长B 癌细胞分化形态仍保留鳞状上皮特征C 形成大小不一的鳞状细胞巢D 癌巢细胞间可见间桥并见角化珠形成E 癌细胞突破基底膜第22 题肿瘤的分级EA.按肿瘤的大小 B .按肿瘤间质和实质的比例C.按肿瘤是否转移D.按肿瘤浸润累及的范围 E .按肿瘤的分化程度第23 题区别癌与肉瘤的主要依据是DA.浸润性生长、无包膜B.异型性明显,有核分裂象 C .通过血道转移D.组织来源 E .肿瘤体积巨大第24 题下列不是肿瘤的疾病是CA 霍奇金病B 鲍文病C 室壁瘤D 葡萄胎E 白血病第 25 题 有关肿瘤的形态结构描述哪项 错误 DA .肿瘤的大小与肿瘤的性质,发生部位有一定关系B .脂肪瘤呈黄色,色素痣呈黑色C .实质多于间质的肿瘤一般较软D .实质多于间质的肿瘤一般较硬E .肿瘤组织发生坏死时变软 第 26 题 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依据是 CA 肿瘤迅速增大B 肿瘤局部疼痛C 瘤细胞出现明显异型性D 所属淋巴结肿大E 机体明显消瘦 第 27 题 下列哪一项 不属于 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 CA .粉刺癌B .小叶原位癌C .乳腺肉瘤D .浸润性导管癌E .乳腺炎样癌 第 28 题下列哪一种 不是 良性肿瘤 A A .精原细胞瘤 B .横纹肌瘤 C .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D .错构瘤 E .脑膜瘤 第 29 题 良性肿瘤的主要生长方式为 CA 结节状生长B 息肉状生长C 膨胀性生长D 蕈伞状生长E 隆起状生长 第 30 题 乳腺癌时局部皮肤桔皮样外观主要是由于癌细胞 AA .阻塞淋巴管,皮肤水肿,毛囊汗腺处皮肤相对下陷B .压迫局部静脉,造成淤血水肿C .引起局部组织炎性渗出,水肿D .阻塞乳腺导管,造成乳汁淤积E .生长迅速,向皮肤表面突出形成结节 第 31 题 恶性肿瘤向邻近器官侵犯的主要方式为A 直接蔓延B 淋巴管播散C 血管播散D 种植播散E 接触播散 第 32 题 子宫颈癌扩散转移途径哪项最少 BA .直接蔓延B .血行转移C .髂内淋巴结D .髂外淋巴结E .骶前淋巴结 第 33 题 绒癌的哪项转移少见 CA .血道转移至肺B .血道转移至脑C .淋巴道转移至腹腔D .血道转移至肝E .骨骼 第 34 题 下列关于癌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CA .良性肿瘤生长慢,恶性肿瘤生长快B .良性肿瘤异型性小,恶性肿瘤异型性大C .良性肿瘤不转移,恶性肿瘤转移D .良性肿瘤异型性大,恶性肿瘤异型性小E .良性肿瘤无病理核分裂像,恶性肿瘤可见病理核分裂 第 37 题 确定高分化鳞癌的主要依据是A .癌基因只存在于病毒中B .带有癌基因一定患癌C .D .在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是由癌基因变化而来 第 35 题 下列关于上皮肿瘤的描述哪项 错误 A .外耳阴茎处乳头状瘤不易发生恶变 B C .结肠多发性腺瘤,表面呈乳头状,绒毛状者恶变率高E .乳头状瘤,表面呈外生性生长,形成乳头状,菜花状第 36 题 关于良恶性肿瘤的区别,下列哪项错误 癌基因指一段具有将正常细胞转换为肿瘤的核酸片段 E .以上说法都不对A .乳腺腺上皮增生,形成纤维腺瘤,是良性肿瘤D .外耳、阴茎处乳头状瘤易恶变形成乳头状癌 DA .未发现有淋巴转移B .病理性核分裂少见C .有角化珠和细胞间桥D .有癌巢E .瘤组织细胞异型性不明显 C .黏膜鳞状上皮或皮肤表皮层重度非典型性增生,尚未突破基底膜D .皮肤表皮层的癌症,突破基底膜E .上皮内瘤变 I 级第 42 题 骨肉瘤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DA .好发于青少年B .血道转移C .发生于长骨骨干D .出现肿瘤性骨组织E .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第 43 题 下列属于原位癌的是 BA .隐性肺癌B .局限于管、泡内的乳腺小叶癌C .单纯癌D .胶样癌E .小肝癌第 44 题 诊断肉瘤的主要形态依据 DA 包膜消失B 浸润生长C 瘤细胞异型性明显D 瘤细胞弥漫分布与间质分界不清E 血行转移 第 45 题 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是 CA 恶性淋巴瘤B 恶性神经鞘瘤C 恶性间皮瘤D 恶性畸胎瘤E 恶性黑色素瘤第 46 题 有关畸胎瘤的描述哪项 错误 EA .本瘤常发生于卵巢和睾丸B .含有三个胚层的各种类型组织C .有如一个畸形的胎儿D .可有良性、恶性两种类型E .畸胎瘤都是良性的 第 47 题 网状纤维主要见于肿瘤何处有意义 CA 肿瘤腺管之间B 癌细胞之间C 肉瘤细胞之间D 癌细胞团之间E 转移癌细胞之间 第 48 题 良性与恶性肿瘤判定中,最有诊断意义的是 C A . 生长方式 B .生长速度 C .肿瘤的异型性 D .对机体影响 E .出血与坏死 第 49 题 乳腺癌最常发生于乳房的 B A .外下象限 B .外上象限 C .内上象限 D .内下象限 E .中央部第 50 题 乳腺的典型髓样癌,镜下病理变化为 D A .癌实质和间质都很少 B .癌实质少,间质多 C .癌实质,间质都很多D .癌实质多,间质少E .癌实质无变化,间质少第 51 题 下列哪种是上皮来源的良性肿瘤 CA .脂肪瘤B .纤维瘤C .乳头状瘤D .平滑肌瘤E .血管瘤第 52 题 癌的肉眼形态,下列哪一种可能性最大 DA 结节状B 绒毛状C 乳头状D 火山口状溃疡E 肿块状 第 53 题 诊断肉瘤最主要的依据是 B第 38 题 下列哪一项是诊断侵袭性葡萄胎的主要依据 A .绒毛高度水肿 B .绒毛间质血管消失 C .滋养层细胞增生 第 39 题 物理致癌因素不包括哪一项 A . X 射线 B .氮芥 C .放射性同位素 D .丁射线 E .粒子第 40 题 诊断转移瘤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A 恶性瘤细胞侵入小静脉 B 恶性瘤细胞侵入毛细血管 CE 在远隔部位形成与原发瘤相同的肿瘤 第 41 题原位癌是指 A .原发部位的癌 B .一种晚期癌症DD .子宫肌层内有滋养层细胞侵袭E .绒毛周围有血块 BE血中发现肿瘤细胞 D 瘤细胞栓塞远隔器官CA.青年人 B .瘤细胞弥散分布C.血管丰富D.异型性明显E.核分裂多见第54 题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的原发部位最常见于DA 甲状腺B 食管C 乳腺D 胃E 肝第55 题决定肿瘤性质的主要依据是DA.肿瘤的大小B.肿瘤的颜色C.肿瘤的形态 D .肿瘤的组织结构E.肿瘤的硬度第56 题恶性肿瘤的扩散方式概括起来有AA.直接蔓延和转移B.血道转移C.种植性转移D.直接蔓延E.淋巴道转移第57 题乳腺癌,最先转移到哪个部位淋巴结AA.同侧腋窝淋巴结B.锁骨上淋巴结C.对侧腋窝淋巴结D.纵隔淋巴结E.乳内淋巴结第58 题关于腺癌的描述哪项错误BA.常见于胃肠、胆囊、子宫体等处 B .常见于皮肤及骨组织C.癌细胞大小不一,核分裂像多见 D .伴有大量乳头结构时称乳头状腺癌E.腺腔高度扩张呈囊状称囊腺癌第59 题确定癌的主要依据是EA.有病理性核分裂B.细胞大小不一C.浸润性生长D.核深染,胞浆嗜碱 E .有癌巢形成第60 题下列哪项不是癌前病变BA.黏膜白斑B.脂肪瘤病C.慢性宫颈糜烂D.结肠息肉状腺瘤E.慢性萎缩性胃炎第61 题下列哪项不是恶性肿瘤CA.何杰金氏病 B .无性细胞瘤C.纤维瘤 D .神经母细胞瘤E.精原细胞瘤第62 题癌是AA.上皮来源恶性肿瘤的总称 B .上皮来源肿瘤的总称C.一切肿瘤的总称D.一切恶性肿瘤的总称E.上皮和间叶组织来源恶性肿瘤的总称第63 题淋巴结内转移,首先见于何处CA 淋巴结门B 淋巴结中央窦C 淋巴结边缘窦D 淋巴滤泡E 淋巴结被膜第64 题霍奇金淋巴瘤的特点在于CA.发生在淋巴结的恶性肿瘤 B .由邻近的淋巴结向远处扩散 C .含瘤巨细胞即R-S 细胞D.有炎细胞浸润 E .可发生纤维化第65 题乳腺癌转移到哪处淋巴结较晚DA.同侧腋窝淋巴结B.对侧腋窝淋巴结 C .纵隔淋巴结 D .锁骨上淋巴结E.乳内淋巴结第66 题原位癌的概念是EA 镜下才见到的微小癌B 没有转移的早期癌C 上皮组织轻度不典型增生,并累及全层1/ 3D 上皮组织中度不典型增生,并累及全层2/3E 上皮组织重度不典型增生,并累及全层但未突破基底膜第67 题有关肿瘤分期的描述哪项错误DA.国际上广泛采用TNM分期系统 B .T 指肿瘤原发病灶 C .N指局部淋巴结受累及D.No表示淋巴结受累程度大 E .M指血行转移第68 题有关鳞状细胞癌的描述哪项错误DA.常发生在皮肤、口腔、食管等处 B .肉眼观呈菜花状C.镜下癌细胞呈巢状,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 D .镜下癌细胞弥漫分布,癌细胞多有网状纤维E.分化好的鳞癌有角化珠第69 题非典型性增生是指AA.增生的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不足以诊断为癌 B .细胞增生,但不典型C.细胞增生,细胞大小一致 D .细胞增生,核浆比例正常 E .轻度非典型增生称为上皮内瘤变Ⅲ级第70 题下列哪项不是子宫颈癌的组织学类型EA.微灶浸润型鳞状细胞癌 B .高分化鳞癌C.低分化腺癌D.腺鳞癌E.粉刺癌第71 题癌和肉瘤最根本的区别是DA.不同年龄B.生长方式C.转移途径D.组织来源E.发病部位第72 题有关肿瘤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EA.肿瘤是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B.肿瘤是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C .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D.肿瘤细胞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 E .恶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第73 题下列关于脂肪瘤的描述哪项错误 E A.脂肪瘤常发生于背肩等皮下组织B .脂肪瘤常为单发,亦可多发 C .镜下结构与正常脂肪组织相似D.有包膜,手术易切除 E .脂肪瘤大小很一致,均为3~5cm大小第74 题关于肿瘤性增生的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AA.致瘤因素去除后生长停止 B .具有异常的代谢和功能 C .能遗传给子代细胞D.与机体不协调有害无益 E .细胞形态幼稚第75 题肿瘤发生淋巴道转移时,瘤细胞首先聚集在淋巴结的DA.包膜 B .髓窦 C .淋巴滤泡 D .边缘窦 E .门部第76 题绒癌的病理特点哪项除外DA.滋养层细胞高度增生有异型性 B .肿块有大量出血 C .肿块有坏死 D .形成绒毛结构E.癌细胞呈团,呈片排列第77 题良恶性肿瘤的共同点是BA .大体形态相同B .瘤组织增生C .生长速度相同D .分化程度相同E .都浸润邻近组织 第 78 题 含有三个胚层组织成分的肿瘤称为A 混合瘤B 畸胎瘤C 胚胎瘤D 错构瘤E 癌肉瘤A 细胞生长旺盛B 相对无止境性生长C 与机体不协调D 不断地丧失分化成熟的能力E 增生过程中致病因素继续存在第 87 题 有一妇女,产后阴道流血,检查发现宫腔内有一肿块,取出标本呈灰白和暗红色相间,镜下见二种细胞形 态,一种为多核细胞,核深染,另一种为 多角形细胞 ,而且胞浆丰富,核大明亮,有大片出血坏死。
我院对巨大脂肪肉瘤病理分析体会
![我院对巨大脂肪肉瘤病理分析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46623d2844769eae109ed96.png)
我院对巨大脂肪肉瘤病理分析体会脂肪肉瘤是软组织肉瘤中常见的肿瘤。
脂肪肉瘤在所有软组织肉瘤中的发病率约15%~35%,脂肪肉瘤的多样性表现可反映其临床和生物学行为,一般是从非转移性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非转移性)到多形性脂肪肉瘤(高度恶性的肿瘤)。
原发性骨脂肪肉瘤相当少见,发生率约0.02%。
这些生物学行为的多样性,使病理和放射学评价对正确的临床治疗非常重要。
标签:脂肪肉瘤;病理;分析脂肪肉瘤是起源于原始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大腿及腹膜后,亦可见于臀部胭窝其他部位的软组织亦可偶见极少原发于肝脏。
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多为肝区疼痛、发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上腹部可触及肿块,极少发生黄疸及腹水。
本文对2001年3月-2011年5月累积脂肪肉瘤54例,其中26例最大超过21cm的肉瘤进行巨检,组织形态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3岁。
重量超过7kg 以上。
腹膜后脂肪肉瘤14例,纵膈下端脂肪肉瘤9例,腹臂脂肪肉瘤1例,乳腺脂肪肉瘤1例,肠壁脂肪1肉瘤例。
2结果巨检时发现,巨大脂肪肉瘤位于腹膜后者,其形态不是很规则,有的甚至呈巨大分叶状,部分巨大脂肪肉瘤包膜不完整,切面呈淡黄色,切面的中央区域可见出血,坏死部分区域有的呈“鱼肉样”,也有的呈“脑髓状”。
组织形态检查时发现,26例巨大脂肪肉瘤镜下形态变化多端,恶性程度相差比较悬殊,腹膜后脂肪肉瘤14例,纵膈下端脂肪肉瘤9例,腹臂脂肪肉瘤1例,乳腺脂肪肉瘤1例,肠壁脂肪1肉瘤例。
3讨论脂肪肉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起源于脂肪母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故表现为不同分化程度的异型脂肪母细胞,均含有脂质。
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类型可以分为四型…:分化良好型粘液样型、圆形细胞型、去分化型及多形型,但肿瘤中通常是多型细胞混合存在。
脂肪肉瘤是一组分化程度及恶性程度不同的脂肪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约占软组织肉瘤的15%-35%。
脂肪肉瘤诊断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脂肪肉瘤诊断与鉴别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ab1053bed5b9f3f80f1c00.png)
梭形细胞脂肪瘤:没有脂肪母细胞,关键特征是没有细 胞核非典型性,出现粗糙折光的胶原纤维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CD34阳性,皮下脂肪蜂窝样生长 的温和梭形细胞,一个有价值的确诊手段是FISH检测PDGFB 重排
良性神经病变(神经纤维瘤)和低级别MPNST:弥漫S100阳性,缺乏脂肪细胞成分
去分化脂肪肉瘤的主要诊断挑 战
去分化脂肪肉瘤的发生率可能被低估 (1)取材不充分 (2)在2013版WHO分类中诊断术语“MFH”被废弃 (3)穿刺活检
然而,鉴于其特殊的临床过程和治疗方式,将去分化脂 肪肉瘤与其它多形性肉瘤区别十分必要
鉴别诊断:平滑肌肉瘤
多形性生长的梭形细胞,典型肌原纤维性,明亮嗜酸性胞 浆和两端钝圆的细胞核,SMA、desmin和h-caldesmon阳性, MDM2阴性
硬化型非典型性脂肪肿瘤性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
与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鉴别:临床表现、特征性非典型 间质细胞及MDM2过表达
所谓的低级别去分化脂肪肉瘤:存在更丰富的细胞、缺 乏硬化性高分化脂肪肉瘤的特色的纤维胶原背景和奇异浓染 的细胞
炎症型非典型性脂肪肿瘤性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
鉴别诊断: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在多种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
梭形细胞型非典型性脂肪肿瘤性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
纤维和或黏液背景中增生的温和梭形细胞成分 通常有脂肪母细胞的非典型性脂肪瘤性成分 与其它不同,其并没有MDM2扩增/过表达
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分化良好的脂肪 肉瘤的主要诊断挑战
脂肪瘤样非典型性脂肪肿瘤性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 鉴别诊断:良性脂肪瘤伴脂肪坏死和/或萎缩, 脂肪细胞大小显著差异,但其不存在脂肪细胞或间 质细胞非典型性 在脂肪坏死的脂肪瘤中存在CD63和/或CD163阳 性的巨噬细胞 MDM2免疫组化:非典型性细胞的核阳性
临床病理知识及病理学常用新技术
![临床病理知识及病理学常用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2a9bb290066f5335a812172.png)
一.大纲要求掌握临床病理检查的种类及目的;掌握临床病理检查的的流程及注意事项;.熟悉病理学常用新技术的原理及应用二.基本内容(一).基本概念1. 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从活体身上的病变或可疑病变处采取小块组织作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2. 冰冻切片快速诊断(frozen sextion) :用不经固定的新鲜标本,快速冷冻至-18度以下,进行切片、HE染色,一般在20~30min内完成定性诊断。
3. 细胞学检查(cytology):通过对患者病变部位脱落、刮取和穿刺抽取的细胞进行病理形态学的观察,并作出定性诊断。
目前主要用于肿瘤的诊断,判断有无肿瘤细胞,是良性或恶性。
也用于某些内部器官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激素水平的判定等。
4. 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被称为常规染色方法,能较好地显示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可用于观察、描述正常和病变组织的形态学。
而且HE切片可较长时间保存,因而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最基本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染色方法。
染色结果:细胞核呈蓝色,胞质、肌肉、结缔组织、红细胞和嗜伊红颗粒呈不同程度的红色。
钙盐和微生物也可染成蓝色或蓝紫色5. 组织化学技术(histochemistry technique):又称特殊染色,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病变组织内某些物质的化学特性,用特殊染料将它们显示出来,从而协助鉴别HE染片内不易区别的病变或物质。
6.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学原理,将预先制备的特异性抗体加在组织切片上,使之与相应的抗原结合。
特异性抗体通过某种方式连结辣根过氧化酶或碱性磷酸酶。
显色剂在酶的作用下氧化沉淀,将抗体所检测的抗原在组织切片上显示出来。
7. 生物芯片技术(biochip technique):是将大量具有生物识别功能的分子或生物样品有序的点阵排列在支持物上并与标记的检测分子同时反应或杂交,通过放射自显影、荧光扫描、化学发光或酶标显示可获得大量有用的生物信息的新技术。
黏液样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及文献复习
![黏液样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及文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e6df074a26925c52cc5bfde.png)
学科 分类 代码 :3 0 6 2.7
中图分 类号 :R 3 . 7 95
文献标 识码 :B
An l i n M uc i n a m a o y Fi o l si a c m a aysso od I f m l t r br b a tc S r o
D A i e g MI i jn Z O G S o jl e a. U N L —f , a n X n— u , H N h u— U , t 1 l
c u d h v o d p o n ss wih u ea t ss o l a e g o r g o i t o tm t sa i.
Ke r y wo ds: x i fa My o n mmao y f o lsi a c ma;F io m el l tr br ba tc s r o i usfr c l ;Ga g on c l ;F t t e el n li el a mo h r c ls
段 立锋 , 贤军 , 守军 , 伟 洪 , 米 钟 杨 志强
( 南方 医科大学 附属 中山博爱 医院 , 广东 广州 5 0 0 ) 10 0
摘要: 目的 探 讨黏 液 样 炎性 纤维母 细胞 肉瘤 的 临床 病理 特 点 、 治疗及 预 后 。方 法 对 此病 例在 光镜 及 免疫 组化 下 , 分析其 病理 特 点 、 来源 、 预后 , 并进 行 文 献 复 习。 结 果 M F IS的 肿 瘤 细胞 主 要 有 3种 : 形 梭
前 方点 状高 密 度 影 , 除 外 体 外 异 物 , 我 院 行 肿 不 在 物切 除 , 理 确 诊 MIS 1个 月 后 , 病 F; 因复 发 再 入 我 院 , 全身 检查 未 见 转移 , 行 肿物 扩 大切 除 术 , 行 遂 术
腹膜后含脂肪成分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腹膜后含脂肪成分肿瘤或肿瘤样病变](https://img.taocdn.com/s3/m/530f313b856a561252d36fff.png)
好发于体表浅部,以四肢多见,其次为颈,面,躯干部, 也可累及腹膜后及纵膈处
病理上,肿瘤为凝胶状,一般呈浅灰色,白色,棕黄色, 而不是成熟的脂肪瘤的黄色
临床病理类型
畸胎瘤:可包含原始三个胚层组织(骨,软组 织,液体,脂肪,毛发),鉴别不难。
髓样脂肪瘤:体积较小,常含有骨髓和脂肪成 分,边界清楚,可有多少不等的软组织成分, 部分可见钙化灶,增强有轻/中度强化。
脂肪堆积(Lipomatosis )
脂肪过多症,与脂肪瘤差别在于无包膜存 在
脂肪母细胞瘤(Lipoblastoma)
CT、MRI:边界清楚低密度/含脂肪信号肿 块,常为多房,分隔状表现,增强后软组 织成分明显强化,外生型AML表现为肾实 质缺损,内部可见增粗血管影,常并发出 血
鉴别诊断
含脂肪多的AML需要与脂肪瘤鉴别:增强 扫描前者可见多少不一的条索状强化血管 影,后者无强化
少脂肪或无脂肪型需与肾癌鉴别:肾癌大 多为不均匀强化,可出现肾静脉或下腔静 脉瘤栓,均一性强化和延迟强化有助于含 微量脂肪AML的诊断
MRI:化学位移成像是该病的可靠检查手段。大部分肾上 腺腺瘤在化学位移成像反相位上信号减低,信号强度减低 20%就可以诊断腺瘤。增强时均匀一致强化也是该病的特 征
In-phase
Out-of-phase
鉴别诊断
嗜铬细胞瘤:有典型临床症状,密度或信号不均 匀,MRI化学位移反相位信号不会下降
髓样脂肪瘤:肿瘤较大,CT值-30~-120HU,MRI 脂肪抑制成像可证实这种成熟脂肪组织存在
由不同比例的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混合构 成
脂肪肉瘤tnm标准
![脂肪肉瘤tnm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ffd433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1.png)
脂肪肉瘤tnm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脂肪肉瘤(liposarcoma)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类型,来源于脂肪组织。
根据肿瘤的TNM分期系统,可将其分为不同的阶段,以便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TNM分期系统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肿瘤分期系统,包括肿瘤大小(T)、淋巴结转移(N)和远处转移(M)三个因素。
对于脂肪肉瘤的TNM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T分期:T分期是指肿瘤的大小及侵袭范围。
对于脂肪肉瘤来说,T分期一般分为T1、T2、T3等级别。
T1期指肿瘤直径小于5厘米,没有浸润周围组织;T2期指肿瘤直径在5-10厘米之间,浸润周围组织;T3期指肿瘤直径超过10厘米,且浸润深部组织或器官。
N分期:N分期是指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对于脂肪肉瘤来说,一般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因此N分期通常为N0,即淋巴结无转移。
根据T、N、M三个因素的组合,可以确定脂肪肉瘤的具体分期。
T1N0M0表示肿瘤直径小于5厘米,没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器官转移;T2N0M0表示肿瘤直径在5-10厘米之间,没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器官转移;T3N0M0表示肿瘤直径超过10厘米,没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器官转移。
脂肪肉瘤的TNM分期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在早期分期的脂肪肉瘤患者,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预后较好;而晚期分期的患者,可能需要辅助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预后较差。
对于脂肪肉瘤患者,及时明确TNM分期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脂肪肉瘤的TNM标准是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工具,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加科学地对待这一罕见肿瘤类型。
通过综合考量T、N、M三个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脂肪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研究能够深入探讨脂肪肉瘤的TNM 分期与治疗的关系,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效果。
第二篇示例:脂肪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起源于脂肪组织,通常发生在四肢、颈部和躯干等部位。
脂肪肉瘤的诊断和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进行评估,而TNM分期就是评估脂肪肉瘤病情的标准之一。
脂肪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脂肪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1c11e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1e.png)
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鉴别
细胞形态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细胞形态 比较单一,而脂肪肉瘤的细胞形
态则比较多样。
核分裂像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核分裂像比 较高,而脂肪肉瘤的核分裂像则比 较低。
组织学特征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组织学特征 比较明显,而脂肪肉瘤的组织学特 征则不太明显。
与其他软组织肿瘤的鉴别
发病年龄
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诊断是脂肪肉瘤确诊的金标准。通过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 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性质、分化程度和恶性程度。
鉴别诊断
脂肪肉瘤需要与其他软组织肿瘤进行鉴别,如滑膜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通过病 理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以及基因检测等方法,有助于准确地进行鉴别诊断。
提高诊断准确率的措施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病理学诊断需由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进 行,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03 脂肪肉瘤的鉴别诊断
与良性脂肪肿瘤的鉴别
生长速度
良性脂肪肿瘤的生长速度 通常较慢,而脂肪肉瘤的 生长速度较快。
边界清晰度
良性脂肪肿瘤的边界通常 比较清晰,而脂肪肉瘤的 边界可能模糊不清。
组织学特征
良性脂肪肿瘤的组织学特 征比较单一,而脂肪肉瘤 的部组织的脂肪肉瘤, 影像学检查可能难以发现,需要 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进行诊断。
05 总结与展望
脂肪肉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进展
影像学诊断技术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如超声、CT和MRI等,脂肪肉瘤的诊断准确率得到显著提 高。这些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CT和MRI检查
可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 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是 否有转移。
脂肪瘤
![脂肪瘤](https://img.taocdn.com/s3/m/b497171da8114431b90dd8a6.png)
d. 肿块大小不一,呈扁圆形或圆形,边界清楚,皮色不变,质地柔软,少数坚硬触之不痛,而有假性波动感,典型的用手紧捏肿物,表面可出现分叶状,肿块生长比较缓慢。编辑本段诊断依据 (1) 好发于颈,背,肩胛及前臂等处,也可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 (2) 多见于成年人。 (3) 多数为单发性,少数为多发性。 (4) 肿块大小不一,呈扁圆形或圆形,边界不清,皮色不变,质地柔软,触之不痛,而有假性波动感,典型的用手紧捏肿物,表面可出现分叶状,肿块生长比较缓慢。 粉瘤、脂肪瘤、神经纤维瘤,是体表常见良性瘤。粉瘤,又称皮脂腺囊肿。位于真皮内,有完整包膜,内贮留豆腐渣样分泌物,伴臭味。黄豆大、枣大或更大。面部、耳后、背、臀部为好发部位。夏季易感染化脓。脂肪瘤位于皮下脂肪组织内,由成熟的脂肪细胞堆积而成。多在躯干、上肢发病。单个多,大小不等,个别的有拳头大。扁圆形或圆形,呈分叶状,有完整的薄包膜。质地柔软,切面淡黄色。神经纤维瘤系显性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源于身体各处的神经干或神经末梢,位于皮下,多发是特点。瘤体小,可推动,质地坚韧,界线清楚,没有包膜。切面灰白色、半透明状。编辑本段中医辩证 皮下脂肪瘤在中医称为“痰核”“肉瘤”之名出《千金要方》。多因郁滞伤睥,痰气凝结所致。以皮下肉中生肿块,大如桃、拳,按之稍软,皮色不变,无痛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本病常见于西医学所指的脂肪瘤。脂肪瘤中医不主张手术。因其只能治其标,不能治其本。因人是一个不可分割而相生相克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在脏腑机能正常的状态下才能维持着人体的生理正常功能。一旦某一脏腑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其它脏腑。不论病因何来,都是如此。就中医来讲,任何脂肪瘤都不可怕,均是由气血壅滞瘀阻不通坏死所致。即或因寒湿阴邪凝滞,或阳热温毒积聚等引起的机体气、血、津、液、经(脉)络等阻滞不通,所造成的瘀滞。为中医外科症型。如病因可分气、血、寒、热、痰、湿、阴毒凝滞瘀阻、阳毒炽盛等瘀久败腐而致。整体调治,不失为余。痰生百病,“痰气”无处不到,无处不行,无论滞留何处即成痰核(此痰气非指咳吐之痰)。其痰核为瘤多发,形壮大小不一,分部在全身各个位置。有的遍身起筋块如瘤如粟、皮色不变,或痛或不疼等。 中医治疗皮下脂肪瘤 脂肪瘤多发生于皮下,所以又叫皮下脂肪瘤,起源于皮下脂肪组织,属于良性肿瘤。一般的皮下脂肪瘤不需要治疗,如果瘤体较大的话可采用中医保守治疗。中医治疗皮下脂肪瘤以健脾益气、理气化痰为主,再配合一定的食疗、保健措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编辑本段鉴别诊断 1. 粉瘤,又称皮脂腺囊肿。位于真皮内,有完整包膜,内贮留豆腐渣样分泌物,伴臭味。黄豆大、枣大或更大。面部、耳后、背、臀部为好发部位。夏季易感染化脓。 2. 神经纤维瘤系显性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源于身体各处的神经干或神经末梢,位于皮下,多发是特点。瘤体小,可推动,质地坚韧,界线清楚,没有包膜。切面灰白色、半透明状。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脂肪瘤可以发生在身体有脂肪组织存在的任何部位,通常好发于皮下,以四肢及腹部最常见。肿瘤一般多发,少数为单发,其边界清楚,质地韧,呈分叶状。与周围无粘连,在皮下可推动。由于肿瘤与皮肤之间有纤维带相连,在推动肿块时,皮肤可有橘皮样改变。除局部肿物外,通常无自觉症状或轻度疼痛,不引起功能障碍。除皮下外,脂肪瘤还可发生在肌间隔、肌肉深层及腹膜后等部位。皮下脂肪瘤通常有薄弱纤维包膜,而深部脂肪瘤则无包膜,呈伪足状向四周组织浸润生长。组织学检查示:病变包膜完整,主要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肿瘤不仅局部于皮下层,而且发展至筋膜中,肌间与肌层间,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可有孤立性脂肪瘤及多发性脂肪瘤二类。前者为扁平或分叶状、质软,边界清楚的皮下限局性肿物。质软,可推动,表面皮肤正常,单发损害发生迟,发展慢。切除肿物效果良好。发生于深部组织如腹膜后者可以恶变为脂肪肉瘤。多发性脂肪瘤有家族倾向。亦称家族性脂肪瘤病,肿物小,数目多达数百个,常在皮下。编辑本段病理特征 脂肪瘤镜下特点为肿瘤由大片成熟的脂肪细胞及成束的梭形细胞所构成。梭形细胞大小较一致,核呈卵圆形或圆形,无核分裂象。细胞间可见少量粘液样基质和较丰富的胶原纤维。肉眼观灰黄色区域镜下主要为成熟的脂肪细胞,灰白色区域主要由梭形细胞及少量成熟的脂肪细胞所组成。在一些区域由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在另一些区域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梭形细胞无核的异型性,细胞排列规则,胞浆内无脂滴,可形成胶原纤维。 现认为梭形细胞为纤维母细胞。肿瘤内血管常不明显,多为少量厚壁小血管。此外,还可见一些散在的肥大细胞。
脂肪母细胞瘤和脂肪母细胞瘤病临床病理分析(附2例报告)
![脂肪母细胞瘤和脂肪母细胞瘤病临床病理分析(附2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5c6572b941ea76e59fa0416.png)
脂肪母细胞瘤和脂肪母细胞瘤病临床病理分析(附2例报告)发表时间:2014-07-01T15:12:51.1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9期供稿作者:娜仁(通讯作者)凡琳琳李乾卢玉娟[导读] 脂肪母细胞瘤和脂肪母细胞瘤病随年龄增长而渐趋成熟,预后良好。
彻底的局部手术切除是唯一治疗方法。
娜仁(通讯作者)凡琳琳李乾卢玉娟(海口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570208)【摘要】脂肪母细胞瘤(lipoblastoma)和脂肪母细胞瘤病(lipoblastomatosis)为少见的儿童软组织良性肿瘤。
Jaffe于1924年首先使用。
lipoblastoma描述为未成熟脂肪细胞的肿瘤。
Vellios等人于1958年使用lipoblastomatosis描述新生儿脂肪组织内良性新生物。
其后陆续有个案报道,并总结出其生物学行为特征。
肿瘤局限于局部者称脂肪母细胞瘤;病变弥漫且向周围组织或肌肉浸润者称脂肪母细胞瘤病(lipoblastomatosis)[1]。
本文报道脂肪母细胞瘤2例,通过探讨其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学表型以及鉴别诊断,进而促进对此种少见肿瘤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
【关键词】脂肪母细胞瘤脂肪母细胞瘤病诊断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029-02 【KEYWORDS】lipoblastoma; lipoblastomatosis; diagnosis;Differential diagnosisLipoblastoma and lipoblastomatosis is a rare kind of benign soft tissue tumors for children. Jaffe was the first to use in 1924. Lipoblastoma was described as solid tumors of immature fat cells. Vellios, etc. used it to define a newborn new creatures in the benign fatty tissues in 1958. More cases ware reported subsequently and sumed up its biological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Tumor confined to localization call lipoblastoma; and those infiltrating to the surrounding tissue call lipoblastomatosis [1]. This paper reports 2 cases of lipoblastoma by exploring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histological morphology, immunophenotype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thus to promoting awareness of this rare tumor to avoid misdiagnosis.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病例1:患儿男,2岁。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https://img.taocdn.com/s3/m/da4e2c10650e52ea55189818.png)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又称为恶性纤维黄色瘤、纤维黄色肉瘤、粘液纤维肉瘤,是一种主要由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组成,并排列成席纹状结构和多形性图象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
瘤细胞具高度多形性和异型性,恶性程度高,复发率、转移率、5年死亡率均高。
恶纤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老年多见,肿瘤主要发生于肢体,尤以下肢为多见,其次是腹膜后、腹腔、躯干及头颈部。
肿瘤大多位于深筋膜或肌层等深部组织,通常呈结节状,境界较清,可有假包膜,肿瘤直径从1.5~15cm,腹膜后可达20cm,大多在3~8cm间。
切面呈灰白鱼肉状,也可为黄色或黄褐色,较大的肿瘤常伴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
肿瘤质地较软,如纤维成分多,则质地较硬;含较多粘液成分时,则呈半透明粘液样。
MFH的组织起源文献中曾有三种观点:(1)组织细胞起源,部分向纤维母细胞分化。
(2)原始间叶细胞起源,向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双分化。
(3)原始间叶细胞起源,部分向纤维母细胞分化,无论起源或分化均与组织细胞无关。
以形态学角度分析,MFH的主要细胞成分有三种:(1)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瘤细胞,常呈典型的席纹状、车辐状结构,瘤细胞间可有胶原纤维形成。
(2)组织细胞样圆形-卵圆形瘤细胞,胞浆丰富、淡染,可有吞噬。
(3)单核-多核瘤巨细胞。
这三种细胞的核都有明显异型性和众多分裂像,可统称为MFH 细胞。
镜下,按组织学形态MFH可分为以下五个类型:(一)多形性恶纤组本型在恶纤组中最常见,占60~70%,高度恶性,预后差。
瘤组织往往呈体积大的肿块,由纤维母细胞、组织细胞、单核或多核巨细胞、黄色瘤细胞、炎症细胞和增生血管组成。
纤维母细胞成车辐状结构,其间常见含有显著的慢性炎细胞的胶原纤维间质,常伴有泡沫状吞噬细胞;组织细胞高度多形性和异型性,核分裂和病理性核分裂多见;瘤组织坏死;有时见骨和软骨化生。
粘液表皮样癌
![粘液表皮样癌](https://img.taocdn.com/s3/m/24190352caaedd3383c4d3d5.png)
粘液表皮样癌*导读: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carcinoma)也称粘液表皮样肿瘤(mucoepidermoidtumor),在涎腺肿瘤中占5%~10%。
Stewart等根据其临床特点和组织学特征将其称为粘液表皮样肿瘤,并又分为良性及恶性两类。
……【概述】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也称粘液表皮样肿瘤(mucoepidermoid tumor),在涎腺肿瘤中占5%~10%。
Stewart 等根据其临床特点和组织学特征将其称为粘液表皮样肿瘤,并又分为良性及恶性两类。
WHO也曾采用粘液表皮样瘤的名称,但以后许多学者认为这种命名分类并不恰当,认为此肿瘤全部为恶性,应称为粘液表皮样癌,并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高低和生物学行为,将其分为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
WHO1990年修订的涎腺肿瘤的命名及分类已采用这种分类方法。
虽然“粘液表皮样”一词并不完全合适,但基本上反映了肿瘤的主要成分为粘液样细胞和表皮样细胞。
粘液表皮样癌来源于腺管的上皮细胞。
【诊断】一般需经术冰冻切片检查后方能确诊。
发生在腮腺者,腮腺造影可见侵蚀性破坏,导管缺损或中断,远端导管出现部分或完全不充盈,管壁不光滑,也可能出现分支导管破坏,碘油外漏等恶性肿瘤表现。
CT检查可见边界不清楚的肿块,腮腺腺体破坏或被挤压移位。
【治疗措施】粘液表皮样癌原发灶的处理主要是区域性根治性切除。
为防止复发,手术应在距肿瘤1cm以外的正常组织内进行肿瘤切除。
腮腺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首次手术治疗者,不管病期如何,一般采用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全切除术;低分化型浸润面神经的机会较多,如面神经受累,应行牺牲面神经的腮腺全切术,如果及的面神经长度较大,可以在切除一段神经后做神经移植。
发生在颌下腺的粘液表皮样癌,应行颌下三角清扫术。
发生在腭部者,应做部分上颌骨切除术。
如肿瘤已侵犯周围组织,应做扩大切除术。
粘液表皮样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较低,除低分化型可考虑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高分化者一般不做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哲译
定义
由形态一致的圆形或卵圆形原始非脂源性间叶细胞、数量不等的小印戒样脂肪母细胞、突出的具有特征性分支状血管的粘液样基质组成的恶性肿瘤。
以前称为圆形细胞脂肪肉瘤(Round cell liposarcoma,RC)的病变也包括在这一类中。
ICD-O编码
粘液型脂肪肉瘤 8852/3
圆形细胞脂肪肉瘤 8853/3
同义词
粘液型/圆形细胞脂肪肉瘤,圆形细胞脂肪肉瘤
流行病学
粘液型脂肪肉瘤(MLS)发病居常见脂肪肉瘤亚型的第二位。
占所有脂肪肉瘤的1/3居多,约占成人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0%.
累及部位
MLS常见于四肢的深部软组织。
超过2/3发生于大腿的肌肉之间。
MLS很少原发于腹膜后和皮下组织。
临床特征
典型的MLS表现为四肢深部软组织较大的无痛性包块。
MLS是年轻成人的疾病,发病年龄较其他组织学亚型脂肪肉瘤小10岁左右,发病高峰在40-50岁之间。
虽然非常少见,但它是小于的20岁患者中最常见的脂肪肉瘤类型。
发病没有性别倾向。
MLS有局部复发倾向,有1/3患者发展为远处转移,远处转移与组织学分级相关。
与四肢其他类型的脂肪肉瘤和粘液性肉瘤相比,MLS易于转移到不寻常的软组织(如腹膜后、对侧肢体或腋窝等)或骨(倾向于椎骨)等部位,甚至可能发生于肺转移之前。
在许多MLS病人中临床上同时或不同时出现多个病灶[73].这种特殊的临床现象很可能是由于肿瘤细胞没有种植到肺的能力而随血流转移到其他部位所造成。
大体检查
大体上,MLS是包膜完整、多结节的肌肉内肿瘤,低度恶性肿瘤区域的切面呈黄褐色凝胶样。
RC区域代表高度恶性肉瘤区域,切面呈灰白鱼肉样外观。
大体上的肿瘤坏死较少见。
组织病理学
低倍镜下MLS呈结节状生长方式,小叶周边细胞丰富。
形态一致的圆形或卵圆形原始非脂源性间叶细胞和小印戒样脂肪母细胞以及突出的粘液样基质混合在一起,纤细的分支状“鸡爪样”毛细血管非常丰富。
常可见到细胞外粘液形成大的融合池,类似微囊性淋巴管瘤样结构,即所谓的“肺水肿样”生长方式。
常见间质出血。
典型的MLS缺乏核多形性、瘤巨细胞、突出的梭形细胞区和明显的核分裂活性。
有一部分MLS可以进展为细胞丰富或RC的形态,这些病例预后明显较差。
RC区域以实性片状密集的原始圆形细胞为特征,核/浆比例高,核仁明显,中间没有粘液样基质[677].RC区域(细胞丰富区)也有可能由密集的相对较小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与粘液样区中的细胞相似,也可以仅有少量较大的胞浆嗜酸性的圆形细胞成分。
这两种形态学表现在预后上没有明显差别,只是容易引起圆形细胞亚型定义的混淆。
在MLS中常可以见到粘液样区域向细胞丰富/RC区域逐渐转化的现象,这明显提示粘液样和RC 脂肪肉瘤是MLS在组织学上的相连续的两个病变。
所谓的转化区的特征是指细胞丰富但还没有达到RC成分的水平,仍然还残留少量的细胞间粘液样基质。
形态学上存在纯粘液样区域和纯RC脂肪肉瘤区域,分别代表肿瘤中分化好和分化差的成分,两者具有相同的遗传学改变。
免疫表型
尽管大部分MLS病例不用免疫组化就可以得到正确诊断,但在圆形细胞形态为主的肿瘤
中仍然有用。
在大部分肿瘤中S-100蛋白弥漫阳性。
超微结构
电镜下可以见到多少不等的未分化细胞中缺乏脂滴,有丰富的成簇vimentin样中间丝,还可见到印戒样的脂肪母细胞。
可以见到脂肪细胞成熟阶段中的各级脂肪母细胞,有些细胞内有相对较小的脂滴,有些较大的融合脂滴将细胞核压迫在细胞周围。
常见絮状粘液样间质包被细胞表面和细胞外间隙。
遗传学
粘液样和圆形细胞脂肪肉瘤的核型标志是t(12;16)(q13;p11),出现在超过90%的病例。
这个易位导致12q13上的DDIT3基因(也称为CHOP基因)和16p11上的FUS基因(也称为TLS基因)融合形成FUS/DDIT3融合蛋白[104, 410, 1687, 1741].在少数病例中有t (12;22)(q13;q12)的染色体易位,其中DDIT3基因与EWS基因融合,EWS与FUS密切相关[1641].依据FUS外显子6-8是否出现在融合基因中,FUS/DDIT3融合转录本表现为不同的结构亚型。
在FUS可能的基因组断裂点中,只有在内含子5、7、8之间断裂才能产生读框正确的融合转录本,将FUS的外显子5、7、8分别与DDIT3外显子2连接在一起。
这样,就有3种重复出现的融合转录本的报道:7-2型(I型)见于20%的病例;5-2型(II型)见于大约2/3的病例;8-2型(III型)见于10%的病例。
t(12;16)基因组断裂点的序列分析和FUS、DDIT3的功能研究表明在易位过程中有translin和拓扑异构酶II 参与。
同时或非同时出现的多灶性MLS是单克隆起源的,这已经通过不同部位肿瘤的FUS/DDIT3和EWS/DDIT3基因组重排结构研究所证实。
FUS/DDIT3融合基因的出现对于MLS是敏感和特异的指标。
在其他形态学上相似的肿瘤中不出现,如腹膜后粘液变为主的高分化脂肪肉瘤和粘液纤维肉瘤。
目前还没有明确遗传学证据支持混合型脂肪肉瘤是由MLS和去分化脂肪肉瘤组成的概念。
预后因素
在MLS中出现组织学上高级别的病变(通常指RC区域≥5%)、坏死和TP53过表达都是预后差的标志。
细胞丰富区(转化区)的预后意义还不明确。
尽管有些多灶性MLS组织学表现温和或级别较低,但预后较差。
与其他易位相关的肉瘤相比,MLS的各种融合转录本对组织学级别和预后没有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