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概论-第十二章-财政体制

合集下载

公共财政概论樊丽明 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概论樊丽明 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概论樊丽明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公共财政概论》是财政学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介绍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理论体系,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公共财政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

本课程重点介绍财政学的基本理论与分析工具,包括财政目标、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政策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内涵;2.了解并评价财政管理的各种方法和工具;3.了解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来源与结构;4.了解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5.了解财政改革的发展和实践。

三、教学内容1.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1.1公共财政的定义和特点1.2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3公共财政的发展历程2.财政目标与财政收入2.1财政目标的分类和选择2.2财政收入的来源与分类2.3财政收入管理的原则和方法3.财政支出与财政政策3.1财政支出的分类和结构3.2财政支出的决策与管理3.3财政政策的概念和功能3.4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4.财政改革与发展4.1财政改革的目的和途径4.2财政改革的国内外实践4.3财政体制改革的问题和对策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系统的课堂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公共财政概念和基本理论。

2.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加强学生对公共财政相关问题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财政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课外阅读:推荐相关参考资料和文献,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期中考试: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考察。

3.期末论文:结合理论和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个与公共财政相关的问题。

4.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进行学生综合能力评价。

六、参考教材1.张其成,《公共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年。

2.朱锡忠、张红群,《公共财政概论》,广东经济出版社,2018年。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2学时)第二章:财政目标与财政收入(6学时)第三章:财政支出与财政政策(6学时)第四章:财政改革与发展(4学时)八、教学资源1.多媒体教室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财政体制

财政体制

建国以来实行的财政体制一、计划经济时期1950-1979在计划经济下,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只是经济管理的行政性分权,而且是在“放权让利”和“调动积极性”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一、1950-1952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二、一五时期实行收入分类分成、分级管理体制(1953-1956实行收入分类分成办法1957总额控制。

总趋势是逐步加大地方财政管理权限)1958年第一次财政体制改革,在大跃进中进行的,权利下放过度三、1959到1970实行总额分成一年一变1961-1965年调整时期1966-1976十年动乱时期财政体制变化1968收支两条线1971收支大包干1973收入固定比例留成1976收支挂钩,总额分成四、1971-1975定收定支分级包干五、1976-1979收支挂钩总额分成;收支挂钩增长分成1977固定比例包干试点1978增收分成,收支挂钩1979收支挂钩,超收分成1979年起企业利润留成,财政拨款变银行贷款1959“ 收支下放,计划包干,地区调剂,总额分成,“一年一变”各地的财政收支相抵后,收不抵支的部分由中央财政给予补助,收大于支的部分按一定比例上缴中央财政1969 -1978 年的12年间,中央共出台了六种不同的体制安排1959 年到1970年,以及1976年到1979年,实行的“总额分成”的管理体制存续了 16 年2.两步“ 利改税” 与分权包干体制在利润留成制度实行的 1978 -1982 年间1980-1984年“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分灶吃饭体制1983、1984两步实现利改税1985 -1987“ 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实际上是财政包干1988-1993 “财政大包干”分收入递增包干、上解递增包干6种形式。

1992 -1993 年期间,中国通货膨胀率迅速上升1998 年,我国政府正式提出了“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并以此确立为今后财政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1994 年分税制改革“三分一返一转移”,政府间财政关系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从“对称性分权” 走向“非对称性分权”。

财政学 第十二章 政府预算

财政学  第十二章  政府预算

2021/3/7
6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专业基础课《财政学》教学多媒体课件 (李凯风/管理学院金融所)
• 第二节 复式预算
• 一、复式预算的多元结构
• 在一般情况下,通常是将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取得的 收入如税收收入与用于政奔管理方面的支出编人经常 性预算,将国家凭借经济权力取得的收入及债务收入 与用于资本积累和营运方面的支出一起编人资本预算, 此外,经常性预算的结余也转入资本预算。
年度 。
2021/3/7
5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专业基础课《财政学》教学多媒体课件 (李凯风/管理学院金融所)
• (二) 预算立法
• 我国自1995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预算法》共有11章79条,对包括总则、预算管理职权、 预算收支范围、预算编制、预算审查与批准、预算执 行、预算调整、决算、预算监督以及预算违法行为的 法律责任等问题均做出了原则规定。第十一章“附则” 对有关问题如预算外资金管理、民族自治地方预算管 理问题等作了有关》的补充规定。
• 4、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税制, 中央预算和各级地方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
2021/3/7
3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专业基础课《财政学》教学多媒体课件 (李凯风/管理学院金融所)
• 三、政府预算的类别 • (一) 按政府预算形式和内容进行的分类 • 1. 按预算组织形式的分类 • 从预算的技术组织形式看,政府预算可分为单式预
• (二) 我国预算外资金的内涵及性质
2021/3/7
13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专业基础课《财政学》教学多媒体课件 (李凯风/管理学院金融所)
• (1) 预算外资金属于国家财政资金的范畴,它是与预算 资金相对而言,不是指广义的社会资金。

马工程《公共财政概论》重点总结

马工程《公共财政概论》重点总结

财政学第一章1、财政的本质:以国家为主题的分配活动,同时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化;财政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运行模式。

2、财政的两个范畴:1)历史范畴:财政活动即行为是一种历史现象,自国家产生起就产生了财政,故是2)经济范畴: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具体变现为政府一系列的收支活动,故又是经济范畴3、财政就是国家为了维护并依靠它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强制地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从而从整个社会产品的分配中独立出来的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4、财政的两个属性(一般属性和特殊属性)财政的本质属性:国家性质决定着财政的性质1)一般属性: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及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涵盖了一切在历史上存在过的国家及其财政最基本的和共同的属性(指财政中最基本和最稳定的部分)2)特殊属性:与具体政治经济制度密切相关的财政模式;由特定国家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法律文化等诸多因素决定的5、公共财政的定义: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基础,在划分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的前提下,为弥补市场缺陷和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而采取的一种财政类型和财政模式。

第二章6、市场失灵的两种情形:1)市场低效:现实市场中因存在不符合完全竞争假定条件的方面,市市场机制无法实现对资源的高效配置;2)市场无效:即使现实的市场严格符合完全竞争的所有条件,其运行结果也存在缺陷,不符合整个社会的要求,如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被动等7、判断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两个标准:1)受益的排他性与非排他性: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外消费某种物品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某种产品付费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产品所带来的利益;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在享用某种产品带来的利益时,无法排除其他人同时从此产品中获得利益,或是在某些技术上可排他,但排他成本很高。

财政体制

财政体制
财政学
第十三讲 财政体制
第十三章 财政体制
一、财政体制概述
二、分级财政体制的一般模式
三、我国财政体制的演变
四、目前我国的财政体制 ——分税制
公共物品的分类
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的受益面是有地域限制的。 公共物品根据受益面可分为全国性公共物品(全国范 围内的居民都受益的产品,如国防)和地方性公共物
特里西:用偏好误识理论解释地方政府存在的合理性。
由于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中央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的过 程中存在着失误的可能性,而由地方政府来提供公共产品 存在着某种优越性。
用脚投票
指消费者在众多提供不同的公共服务水平的社区 中进行选择,寻找一个公共服务提供水平及税收 负担符合其要求的社区前去居住。 用脚投票行为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为社区管理 者提供了一种信号,社区管理者将做出反映,以 最低的税收成本向具有相同偏好的居民提供满足 其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这样相同偏好的人会 住在同一个区域内。通过居民用脚投票的行为和 社区对此的反应就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狭义:指预算管理体制,是确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预算分配关系的根来自制度,包括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预算
收支划分、预算管理权限划分、预算调节制度(转移支付 制度)和方法。
一、财政体制概述
2、财政分权的理论依据
两种国家类型:联邦制与单一制 政治原因:集权导致专制 经济原因:主要的财政职能是提高资源配 置的效率,地方公共产品由地方政府供给 比中央政府集中供给更有效率。相关理论。
一、财政体制概述
3、财政职能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划 分的理论
泰伯特(Tiebout)与马斯格雷夫认为:由于流动性(资 源在地方政府辖区之间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和差别性(地 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资源状况和消费习惯 等方面是存在差别的)的存在,资源配置职能按公共产品 的受益面在各级政府之间划分,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 增长职能只能由中央政府负责。

财政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财政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

财政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及方针政策,为达到特定的目的,对指定的事项由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补助支出。

财政补贴实质是国家把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无偿的转移给补贴领受者的一种转移支付形式。

国家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筹集资金和安排资金的法律依据,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工具。

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有偿原则,在市场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财政赤字:是指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会计上将其用红字表示,所以称为财政赤字。

国债:包含内债和外债,是指中央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平衡其财政收支,增强政府的经济建设能力,按照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从国内或国外筹集资金的一种形式。

财政管理体制:简称财政体制,是在处理国家各级政权之间,国家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国家与居民之间财力财权分配关系的组织制度,它由一系列有关财政分配,财务活动的法律,法令,规章,条例等制度性的典章所规定,由这些制度,规定的实施而发挥作用,规范与调节财政领域中各个主体或当事人的行为。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地,无偿地支付给其他经济体的财政资金支出,包括各种财政补贴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利息支出等。

二,单选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B)A社会B国家 C 市场 D 企业2.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D)A社会总产品价值B物化劳动产品价值C必要劳动产品价值D剩余产品价值3.财政分配的最基本特征(C)A强制性B无偿性C 国家主体性D 公共性4.购买性支出主要体现的财政职能是(A)A资源配置B收入分配C经济稳定D经济增长5.财政补贴属于(D)A购买支出B一般利益支出C消费性支出D转移支出6.财政的积累性支出不包括(C)A经济建设支出B发展农业支出C文化卫生支出D基础产业投资7.有偿性财政支出形式产生的最直接原因(B)A政府干预经济的需要B政府公共支出压力的增大C经济发展水平低下D经济发展的需要8.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C)A英国B美国C德国D日本9.财政补贴支出的构成不包括(D)A价格补贴B企业污损补贴C财政贴息D社会救济支出10.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A)A税收收入B企业收入 C 债务收入D事业收入E国有资产收益11.在财政收入中,凭借资产所有权获得的收入是(B)A税收收入B国有资产收益C债务收入D公共收费E其他收入12.从社会总产品价值的构成来看,财政收入主要来自(C)A c部分B v部分C m部分D v+m部分13.( B )是指财政收支指标的确定,只以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为依据,而不考虑上一年度的收支状况。

公共财政学概论

公共财政学概论

公共财政学概论公共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的是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运用财政手段进行资源配置和社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它涉及国家财政收入的形成、支出的安排及其效应、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多个方面,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公共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内,需要探讨的是财政收入的问题。

财政收入是政府通过征税、非税收入以及其他财政收入渠道获得的资金总和,它直接关系到政府的财政基础和运行能力。

不同的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有着深远影响,在研究财政收入时,需要考虑如何通过税收改革和优化税收结构,实现税收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公共财政学关注的焦点之一是财政支出的安排及其效应。

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来实现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如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

这些支出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涉及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如何合理配置财政支出,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公共财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公共财政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保障社会稳定等。

财政政策的工具包括财政收支预算、税收政策、财政补贴等,这些工具的选择和运用需要充分考虑到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

公共财政学的理论框架不仅仅限于宏观经济层面,还需要关注到微观经济个体和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

在财政分配和资源配置中,如何平衡各种利益诉求,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公正,是公共财政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

这不仅涉及到经济效率的提升,也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公共财政学的研究中,财政管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议题。

财政管理涵盖了政府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运用财政资源,以及如何确保财政运作的透明度、效率和廉洁。

这不仅关系到政府的治理能力,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财政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是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

预算是政府财政活动的计划和控制工具,通过预算可以明确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财政支出项目和分配方案。

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体制研究

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体制研究

方 之 问 进 行 分享 有 利 于 明确 中央 与 地 方 各 自的 职 能 , 于税收 的组 织 。 便
l O年 来 中央 和 地 方 财 政 收 支 比 重
I 1 9 91 l 1 9 92 l l 9 93 l l9 94 I l 9 95 l 1 9 96 I 10 97 l l 9 98 l 1 9 99 I 2 0 00
等。
地 方 财 政 固 定 收 入 包 括 : 业 税 ( 除 中 央 收 入 营 扣 部 分 ) 地 方 企 业 所 得 税 、 人 所 得 税 、 镇 土 地 使 用 、 个 城
税 、 市 维 护建 设 税 ( 除 中 央收入 部 分 ) 房 产 税 、 城 扣 、 车船 使用 和牌 照税 、 印花税 ( 除证券 交易 印 花税 中 扣 央收 入 部 分 ) 屠 宰税 、 牧业 税 、 业 特 产税 、 地 、 农 农 耕 占用税 、 税 、 产 和赠 与税 、 地增值 税 , 契 遗 土 地方 国有 资产 经济 收益 , 地方行 政 性收 费收入 等 。 中央 与地 方共享 收入包 括 : 增值税 、 资源证 券交 易税 、 社会 保 障税 。 增值 税 中央 分享 5 、 0 地方 分 享 5 资源税 中海 洋石 油 资源税 怍为 中 央收入 , 他 0 其 资 源税 作 为地 方 收入 ; 证券 交易 税 中央分 享 8 地 0 方 分享 2 , O 社会 保 障税 中 央与地 方各 分 享 5 。 0 增 值 税 作 为共 享 税 由原 来 的 7 2 5 5分 享 改为 5 0:5 , 为 了解决事 权 调整后 , 方与 中 央财力需 o是 地 要进 行适 当调整 , 增值 税 由于数 额较 大 , 其分 享 比 对 例 进行 微 调 , 不会 在税 制 上产 生太大 震 动 , 同时更利

财政体制名词解释

财政体制名词解释

财政体制名词解释
财政体制是一个两个层次的概念。

首先,它是由一国财政活动的法律、制度、规章规定所构成的,体现了一个国家财政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在这个意义上,它包括国家收支管理和财政管理两个层面。

国家收支管理层面涉及到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制度;财政管理层面涉及到财政组织机构、财政管理权限、财政决策机制等方面。

其次,财政体制是一种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制度。

在这个意义上,财政体制不仅包括财政活动的法律和制度,还包括把握和引导财政活动的价值观念、理念和方针政策。

它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软环境”,体现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主张和财政方针政策。

在实际应用中,财政体制主要包括中央财政体制和地方财政体制。

中央财政体制主要是指中央政府管理全国财政收支和国家财产的制度;地方财政体制主要是指地方政府管理本地区财政收支和地方公共财产的制度。

从中央和地方财政体制的分工协作来看,中央财政主要负责国家统一的、全国性的公共财政支出,如国防、外交、国家安全等;地方财政则主要负责地方性的公共财政支出,如民生、幸福、地方公共服务等。

总的来说,财政体制是规范和指导一个国家财政活动的制度,它确定了一国财政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体现了一国财政的主张和方针政策。

马工程课件《公共财政概论》

马工程课件《公共财政概论》

马工程课件《公共财政概论》•公共财政概述•公共财政收入•公共财政支出目录•公共财政管理•公共财政政策•公共财政改革与发展趋势公共财政概述01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公共财政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公共财政追求社会目标,不追求盈利。

公共财政收支行为必须置于法制的规范下。

定义公共性非盈利性法制性资源配置职能通过财政支出、税收等手段,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缺陷,优化全社会的资源配置。

收入分配职能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通过财政政策等手段,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03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投资、减税等手段,刺激经济增长。

01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如国防、教育、医疗等。

02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公共财政的历史与发展古代公共财政以君主财政为主体,主要用于维护统治和满足统治者个人需要。

近代公共财政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公共财政逐渐从君主财政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财政体系。

现代公共财政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职能和作用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公共财政收入02包括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等。

税收种类税收原则税收制度税收的征收应遵循公平、效率、适度等原则。

介绍税收制度的构成,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等。

030201税收收入非税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01包括各类证照费、注册费、管理费等。

政府性基金02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为支持某项事业发展,按照国家规定程序批准,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

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03包括土地出让金、海域使用金、探矿权和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等。

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根据信用原则、以承担还本付息责任为前提而筹集资金的债务凭证,是指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及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

《公共财政概论》课程思维导图

《公共财政概论》课程思维导图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稳定中求发展)
运用各种收支手段,逆经济风向调节,促进社会 总供求的平衡
财政介入经济稳定与发展的机制和手段
运用财政收支活动中的制度性因素,发挥“自动” 稳定的作用
通过合理安排财政收支结构,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财政体制在治国 安邦中始终发挥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
公共选择学派(布坎南、图洛克):公共部门经 济、国家的组织和机构、政治制度
现代主要理论
原因:市场失灵论
决策:公共选择论
西方财政理论基本内容
对象:公共产品论
模式:公共财政论
目的:公共需要论
中国古代的财政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财政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财政思想
列宁的财政思想
毛泽东的财政思想
“国家分配论”
“国家资金运动论”
收入分配不公平
市场经济 → 要素分配 → 形成收入差距(个体要 素禀赋不同)→ 市场失灵
宏观经济波动
表现:市场机制 → 过度竞争 → 供求失衡的反复 →市场失灵
原因:需求冲击、供给冲击、技术进步、体制变 化
市场无效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财政的核心问题
政府与市场之间是互补关系
市场配置资源 → 市场失灵 → 政府介入和干预配 置资源 → 财政
政府活动扩张理论(瓦格纳法则)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理论分析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规 模效应理论)
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非平衡增长理论
政治
宏观
经济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分析
微观
社会
政治决策程序
财政支出职能结构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公共财政学概论
1. 公共财政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公共财政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
3. 公共财政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第二部分:财政收入理论
1. 财政收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税收理论与政策
3. 非税收入的概念和特点
4. 财政收入结构与调节
第三部分:财政支出理论
1. 财政支出的概念和分类
2. 财政支出的决策原则和方法
3. 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与控制
第四部分:财政预算理论
1. 财政预算的概念和作用
2. 预算编制与执行
3. 预算绩效分析与评价
第五部分:公共债务理论
1. 公共债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公共债务的风险与管理
3. 公共债务市场和政府债券发行
第六部分: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
1. 地方财政体制和财政关系
2.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协调与配合
3. 地方财政改革与发展趋势
结语
以上是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的内容概要,通过对公共财政学的系统
学习,掌握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财政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全面了解公共财政学的基本原理和
实践运用,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祝愿大家学习愉快,取得优异成绩!。

《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学时:51 学分:3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本科经济类十门核心课程之一,注重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研究财政问题和构建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在讲授西方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公共财政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拓宽视野和思路,不仅让学生了解我国财政的实际情况,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了解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财政学的概念和特点一、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二、财政学与经济学的关系三、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古典学派的财政思想二、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思想三、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思想第三节公共财政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规范分析法二、实证分析法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学的概念第二章公共财政学的基础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竞争市场的效率与市场失灵一、帕累托效率二、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三、市场失灵:外部效应与公共品、信息不对称、垄断、收入分配不公平第二节公共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二、收入分配职能三、稳定职能第三节公共选择与政府失效一、公共选择理论概述二、维克塞尔——林达尔机制三、直接民主决策机制四、集中决策机制五、间接民主决策机制六、公共选择理论的实践意义七、政府失效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的职能第三章公共支出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品理论一、公共品的涵义二、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三、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对政府财政活动的指导意义第二节外部效应理论一、外部效应的涵义和分类二、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效率损失三、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及其缺陷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第四章公共支出概述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掌握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学会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2、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支出的意义与分类一、财政支出的意义二、财政支出的分类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按国家职能分类、按支出的最终用途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第二节财政支出的原则一、量入为出原则二、优化支出结构的原则三、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第三节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一、财政支出范围的确定二、财政支出效益的特殊性三、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第四节财政支出的规模和增长趋势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三、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四、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控制3、教学重点与难点: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第五章购买性支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财政购买性支出的内容、了解政府采购制度。

01504_20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

01504_20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
2024/1/24
地方政府债务
地方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发 行的债券或向金融机构借 款形成的债务,用于地方 基础设施建设等。
外债
政府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 融机构借款形成的债务, 用于支持国内经济建设或 偿还到期外债等。
10
03
公共财政支出
2024/1/24
11
购买性支
01 02
含义
购买性支出是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 活动所需的商品与劳务的支出和购买用于兴办投资事业所需商品与劳务 的支出。
公共财政通过实施区域财政政 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 地区间经济差距。
2024/1/24
公共财政支持贫困地区和少数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全国 经济均衡发展。
公共财政通过支持城市化和基 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 载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6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024/1/24
27
特点
购买性支出具有有偿性、等价性和市场性的特点。
2024/1/24
03
作用
购买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对分配有间接影响。
12
转移性支
含义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将钱款单方面 转移给受领者的支出活动,不需 要经过交换,是政府部门间的资 金调拨以及政府对企业和居民提
供的补助等。
特点
转移性支出具有无偿性、非等价 性和非市场性的特点。
24
公共财政与产业结构调整
公共财政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引导资源在产业间的合理配置,促进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
公共财政支持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合理化方向 演进。
2024/1/24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406282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8适用专业:2017级经济与金融专业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因此财政是政府为民理财的经济行为,财政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

《公共财政学》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科、管理学科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经济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政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要掌握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特性,了解我国财政分配的内容及管理方法,了解我国财政管理制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财政政策的基本工具及操作选择,为以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财政学理论知识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思维方式,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运用财政理论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公共财政学》课程的先行基础理论课程是《西方经济学》(宏、微观部分)、《政治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程。

3、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财政理论知识以及现实财政现象的理解、分析与综合应用能力。

因此本课程除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如多用启发式和研究式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灵活采用课堂(专题)讨论和课后作业(论文)的形式,鼓励学生在学懂弄通基本理论基础上,大胆钻研探索和创新。

教学中要突出重点,重点讲解难点问题。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科学借鉴西方财政理论,密切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特殊规律,并结合实际研究我国财政体制、财政管理、财政政策的改革与发展问题。

第41讲第12章财政支出-第3节及第4节

第41讲第12章财政支出-第3节及第4节

第三节我国的财政收支矛盾与支出结构优化【本节知识点】【知识点1】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知识点2】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1】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一、财政支出总量快速增长、支出结构有所调整在财政支出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财政支出结构逐步优化。

财政支出的重点也逐步由经济建设向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转变。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1.购买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长期偏大,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处于较低的水平;目前,中国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总额中的约70%以上为购买性支出,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从动态角度来看,1994年以来至“十一五”时期,中国财政购买性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的比重出现了缓慢下降的趋势,转移性支出比重则缓慢上升,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财政支出的再分配功能在不断强化,体现出政府运用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开始偏离资源配置、而更加关注分配公平的问题。

2.相对于消费性支出而言,投资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近年来虽然略有下降趋势,但仍徘徊在较高的水平上;目前中国政府购买性支出中,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约为40:60,因而推定政府性投资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约为28%,这个比重高于发达国家和中东欧转型经济体。

3.社会性支出的比重近年来虽有上升,但仍有待进一步增加数量和改善质量。

中国财政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维护建设的支出,总体上都远高于对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农业和科技等方面的投入。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上的偏离,即重视经济服务(特别是经济建设事务)和一般公共服务而忽视社会性支出的现状,是造成中国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关键原因之一。

例题精讲【真题•2013单选】长期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转移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过高B.购买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过低C.财政支出的再分配功能较弱D.投资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过低【答案】C【解析】本题是2011年多选的简单变形。

《公共财政概论》 绪论

《公共财政概论》 绪论

横向与纵向的比较
横向:同一时期内的不同的国 家公共财政各要素
纵向:公共财政发展进程
理论与实践的比较
理论:理论基础、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学术传统
实践:公共财政实践模式及运 行方式
四、学习方法
(五)案例研究方法
对已经发生的真实事件或某 种现象进行探索、描述或解 释,并试图பைடு நூலகம்中推导出新的 假说或结论
特点:综合性、直接现实性、真实性、实践性
思考题
• 1. 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 2. 在新时代学习公共财政概论有什么特殊的
意义? • 3. 思考我国进入新时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
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功能定位。 • 4. 如何正确掌握和运用公共财政概论的学习
方法?
四、学习方法
(一)基本方法:唯物辩证法
➢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 公共财政学的学习: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 观点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 唯物辩证法的精髓 学以致用
四、学习方法
(二)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引领的分析方法
原因
➢ 研究公共财政学要求:
正确认识社会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即 社会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生产 、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产品分配 和消费规律
四、学习方法
(三)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 是什么
基础 指导
规范分析方法 应该是什么
公共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的统一
四、学习方法
(四)比较分析方法
不同国家、 不同经济制 度下公共部 门的活动及 公共财政现 象加以比较 ,进而总结 出具有指导 意义的结论 或规律

第七讲 我国的财政体制

第七讲 我国的财政体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政府预算的调整 预算调整是指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中央预算和经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本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 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使原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 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者使原批准的预算中举措债务 的数额增加的部分变更。 变更的原因: ①预算的编制通常是在上年末和本年初进行的,在年度执 行过程中,由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变化。 ②预算收支在执行过程中会受到季节性变化、自然灾害以 及某些不可预料的事件等因素的影响,要求预算在执行中 作出相应调整。 ③人们的主观认识能力与客观实际会存在一定差距,从而 使编制的预算不可能完全反映客观要求。
(2)政府预算的编制 政府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①修订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和预算表格; ②对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预计和分析; ③拟定下年度预算收支指标; ④颁发编制政府预算草案的指示和具体规定。 政府预算草案编制的依据与程序; 政府预算编制的内容; 政府预算的审查和批准。





(2)财力分配的横向不平衡。是指由于 各地区的人口、地理、资源等情况和其 他因素造成的各地方政府支出上的较大 差异。而由于财源分布的不平衡。不同 地区可能拥有不同量的税基,在实行相 对统一的税收体系情况下,必然会使地 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不尽一致,导致了 地区财政能力的差异。这种财政能力和 支出需求的差异使得有些地区无法维持 政府正常运转并满足公共服务需求,客 观上要求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 平衡。
第七讲 我国的财政体 制
一、我国财政体制
(一)分级财政体制 1、含义。它是指在宪法或相关法律确立的各级政府 独立事权的基础上,各级政府独立地行使各自的财 政权力,自收自支、自求平衡、自行管理,各自独 立其财政预算的一种体制。 2、特征: (1)各级政府事权独立 (2)各级财政预算独立 (3)政府间的财政联系主要依靠规范的分税制和转 移支付制度来进行,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是中央 财政对各级地方财政实行宏观调控、体现中央政府 意图、缩小各地财政能力的有效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狭义的财政体制,是关于处理各级政府间分配关系和权 责安排的基本制度。
广义的财政体制,除包含狭义财政体制的内容之外,还 包含了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税收和非税收入管理体制以及政 府财务管理体制等多项内容。
第一节 财政体制概述
一、财政体制的概念与分类
(二)财政体制的分类
集权型财政体制。政府间财政关系中的各种权限高度集 中在中央。
应,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 2.收入分配职能的分工。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分工。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
第二节 分级财政体制
一、政府间支出划分
(一)政府间事权与支出划分的原则
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2.依据受益范围原则划分支出 3.兼顾公平与效率 4.相对稳定与适当调整相结合 5.坚持事权和支出划分的法治化
分权型财政体制。政府间财政关系中的责权大致分散在 中央和各级政权当中。
第一节 财政体制概述
二、分级财政理论
(一)财政分权的一般理论
1. 蒂布特模型与地方公共产品供给 2. 斯蒂格勒的最优分权理论 3. 奥茨分权定理 4. 其他分权理论 5. 财政分权理论的比较与思考
第一节 财政体制概述
二、分级财政理论
(二)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 1.全国性公共产品。能够满足全国范围内居民公共消
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2.地方性公共产品。由各级地方政府提供并只能满足
某一特定区域范围内居民公共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第一节 财政体制概述
二、分级财政理论
(三)分级财政下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职能的分工 1.资源配置职能的分工。与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相对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公共财政概论》
第十二章 财政体制

• 第一节 财政体制概述
• 第二节 分级财政体制

• 第三节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
第一节 财政体制概述
一、财政体制的概念与分类
(一)财政体制的界定
财政体制,是确定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上下级政府 之间分配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承担着处理财政分配中各种 责、权、利关系的职责。
1.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 2.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 3.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4.省以下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变化
第三节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
第三节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
一、中国财政体制的改革进程
(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
1.规范了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 2.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国家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3.中央调控能力增强,促进了地区协调发展 4.增强了地方加强收支管理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三、政府间转移支付
(二)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类型
1.一般性转移支付。目的主要是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实 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2.专项转移支付。属于上级政府为实现特定政策目标以及 对委托下级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进行补偿。
第二节 分级财政体制
第三节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
一、中国财政体制的改革进程
(一)1994年以来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
(四)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划分
按照预算级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中央基金预算收 入、地方基金预算收入和中央与地方共享基金收入。
第二节 分级财政体制
三、政府间转移支付
(一)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依据
1.解决纵向财政失衡问题 2.应对横向财政失衡问题 3.解决公共产品提供中的外部性问题 4.弥补收入划分方式的不足
第二节 分级财政体制
思考题
• 1. 谈谈你对分级财政条件下中央与地方政府 财政职能分工的看法。
• 2. 如何科学、合理地划分政府间的事权与支 出责任?
• 3. 为什么要实行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政府间 转移支付主要采取哪些方式?
• 4. 我国分税制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还存在 哪些问题?
• 5. 请谈谈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基 本思路。
第二节 分级财政体制
二、政府间收入划分
(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的划分
按隶属关系级次的不同,可划分为中央国有资本经 营收入和地方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第二节 分级财政体制
二、政府间收入划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有资源收入的划分
按其归属,划分为中央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和 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第二节 分级财政体制
二、政府间收入划分
第三节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
一、中国财政体制的改革进程
(三)财政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间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有待完善 2.政府间收入划分不够规范 3.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4.省以下财政体制亟待进一步优化
第三节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
二、中国财政体制的改革方向
(一)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
1.坚持财政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取向 2.继续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有利于公平正义和国家发展强大、长治久安
第二节 分级财政体制
二、政府间收入划分
(一)政府间的税收划分
2. 税收划分的方式 ——划分税额 ——划分税种 ——划分税率 ——划分税制 ——混合型
第二节 分级财政体制
二、政府间收入划分
(一)政府间的税收划分
3. 税收权限的划分 ——分散型的税收权限划分方式 ——适度集中、相对分散的税收权限划分方式 ——集中型的税收权限划分方式
第三节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
二、中国财政体制的改革方向
(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1.完善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 2.以清晰划分事权为切入点,全面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3.实施财政扁平化改革,适当减少财政管理层级 4.形成合理、协调的中央与地方财力分配格局 5.充分发挥省级财政的调节能力 6.坚持渐进性改革的原则
第二节 分级财政体制
一、政府间支出划分
(二)政府间支出范围的划分
1.应完全归中央政府承办的事务 2.应完全归地方政府承办的事务 3.由中央承办、地方协助的事务 4.由地方承办、中央资助的事务 5.各个国家的具体实践
第二节 分级财政体制
二、政府间收入划分
(一)政府间的税收划分
1. 税收划分的依据 ——将各税种的功能与各级政府的职责相结合。 ——注重多级财政关系间的相互协调。 ——体现税收划分的便利性。 ——使税收划分有利于经济的运行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