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意识到问题教学的重要性。
问题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较为有限,他们往往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才能理解问题的本质。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行思考和探究。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对数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三年级的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提出“如何用最短的路径将九个点相连?”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是一门充满实用价值的学科,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四年级的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购物时计算各种商品的价格,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乐趣,并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设置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来创设问题。
情境是指在具体的环境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和思考,发现数学问题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运用能力。
例如,在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将各种形状的木块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自由组合并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进行探究和发现,从而学习各种几何图形的定义和分类。
总之,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及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提高兴趣,让他们深入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的学习效果。
论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设
论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真实或虚构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一、情境创设的原则1. 切合实际。
情境设置要与学生身处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相适应,贴近学生的经验和社会实际,让学生感到亲切和可信。
2. 清晰明了。
情境中涉及的概念和内容要能被学生所理解,不会误导学生,也不会使学生陷入困惑和迷茫。
3. 多样性。
情境要多样且富有变化,避免出现单一的、重复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4. 适量化。
情境的内容和数量要适量,不能让学生的思维负荷过大,也不能让学生过于轻松,影响求知积极性。
1.确定问题情境。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运用教材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构建出一个问题情境。
比如,教学目标是教授小数的加、减法,可以考虑如下问题情境:小明买了一件衣服,花费了17.5元,小红买了一条裤子,花费了21.3元,他们两个人总共花费了多少钱?2.确定情境的结构。
将情境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组合和排列,形成一个合理的过程或情节。
3. 分析情境结构。
对情境结构进行剖析和梳理,找出其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和思维方法。
在上述问题情境中,涉及到小数的加减法,需要学生运用小数的计算方法,使用适当的计算规则,解决问题。
4. 提出引导性问题。
让学生通过引导性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
在上述问题情境中,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请计算小明和小红总共花费了多少钱?”“你是如何计算的?为什么要先把钱数加起来然后保留一位小数?”等等。
5. 解决问题。
通过思维活动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情境,找到问题的本质,运用正确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1. 应用于知识点的讲解。
在讲解知识点时,可以借助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教学篇•教学创新好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善于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问题情境。
下面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结合实际教学谈几点简单的认识。
一、借助知识层次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产生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层次,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有挑战性,老师必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的问题情境让大部分学生觉得有方向思考,有办法达到。
比如老师在教学五年级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创设的问题情境是“乌鸦放进瓶中的石子的体积是不是升高的圆柱体的体积?”圆柱体的体积是六年级下册知识,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就好比树尖上的果子,没有几个学生有兴趣去摘,因为目标离现实太远。
当然,过于简单的问题情境不但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会一开始就让学生失去了整堂课的兴趣。
二、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进入故事创设的生动情境中。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喜好,比如,学生最近喜欢的游戏和书籍,然后再从中选取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故事来导入新课,引出新的问题,设置新的突破口,这种故事情境的创设,不但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借助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小学生好动,喜欢做游戏。
教师可以借助游戏,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在玩乐中认识事物,领会数学知识和经验。
比如,在教学“智取王位”时,教师拿出几种不同的棋子,让学生说说怎么下这种棋,学生在说完这几种棋的下法后,老师及时指出“同学们刚才说的都是每种棋的规则,看看老师今天带来的这种棋,你们想不想试试怎么下?”老师的一句“想不想试试”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刻开始跃跃欲试,立马投入到了下棋的游戏中,投入游戏中实质是投入了数学知识的探讨、研究与思索中。
在玩中体会游戏的规则,在游戏中加深知识的理解,从中初步体验数学思考的过程,有了对数学分析的简单感悟,让学生从始至终一直在思考“怎样可以拿到王棋”。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学生运用原有知识不能解决问题而产生心理困境,从而产生探求问题的欲望,在发现问题、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获得发展。
教师要搭建知识与生活的桥梁,将生活问题“数学化”,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一、当前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存在的误区1.理解存在偏差教师创设情境要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已有知识经验、兴趣爱好,要让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产生心理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但由于教师的习惯使然、传统观念的作祟,他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存在偏差,部分教师创设的情境学生根本没有见过,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情境创设等同于激情导入,没有将问题情境贯穿教学的始终,而作为导入新课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学习新知的“敲门砖”作用。
2.选材不恰当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不拘泥于教材,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情境素材进行改进。
但有部分教师不顾及学生实际,选取一些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图片,不能达到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
如苏教版教材“图形的变换”教学中,对城市学生而言,可选取摩天轮、旋转木马等作为教学素材;而对于农村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没去过游乐场,可选择风车、电风扇等作为教学素材。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多媒体辅导创设,有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有学生动手实验操作。
有些教师过于夸大多媒体的作用,凡活动就用多媒体,忽视了学生的对话交流,忽视了学生的操作活动,剥夺了学生自主获得直接经验的机会。
3.评价体系不完善新课改倡导教师创设情境,但由于创设问题的情境得不到评价,得不到专业人士的指导,也没有一套评价问题情境有效性的标准,无法看到其是否有效,造成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闭门造车”。
二、小学数学教师创设情境存在问题的成因1.教学理念陈旧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他们对新课程的理解存有偏差,在公开课教学中会用心创设情境,而在常态课教学中,会使用课本情境图,将情境图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并提出一些可行的研究方法。
一、有效问题情境的特点有效的问题情境应该具备一定的特点,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有效问题情境的特点包括:1.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问题情境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以购物、游戏、旅行等活动为背景,设计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 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有效的问题情境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通过设置一些有难度的数学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艰苦钻研的品质。
3. 融合多种数学概念。
问题情境应该能够融合多种数学概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种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4. 开放性和多样性。
有效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开放的,有多种解决方法,不拘泥于固定的答案。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灵活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1. 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可以选择教材中的一些数学内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创设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2.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与学生兴趣相关的题材,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跨学科整合,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结合语文、科学等学科的内容,创设一些具有跨学科特点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探究一、前言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阶段,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不同的情境创设策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是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1. 情境创设一:情感情境创设情感情境创设是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情感结合起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激励下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知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数学家的故事、讲解科学的发现历程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 情境创设二:生活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是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境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例子、组织学生参与生活中的实际测量与计算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情境创设三:合作情境创设合作情境创设是指通过小组合作、角色分配等方式,营造有利于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共同进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互相交流,并帮助学生建立团结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5. 情境创设五:启发情境创设启发情境创设是指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安排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问题规律的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安排真实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数学问题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6. 情境创设六:技术情境创设技术情境创设是指通过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打造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巧,教师们需要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并探讨它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一种特定的环境或情境,让学生面对一系列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进而达到学习目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情境创设。
1.集体竞赛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给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
比如,计算一些简单的算术运算、解决一些有趣的几何问题等。
学生们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快解决问题,并尽量获得更多的积分。
这种竞赛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激情。
2.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一种将数学知识和游戏元素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猜数游戏、数独、数学拼图等。
学生们在游戏中不断地思考和尝试,通过不断试错和总结经验,逐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和思维能力。
3.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主动地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学习知识。
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开展实验观察、进行数据分析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创造力。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几个不同形状的蛋,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蛋的体积、重量等。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逐渐理解了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故事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通过讲述有趣的数学故事,让学生从中获取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
比如,教师可以讲述一则关于比例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中学生作文指导我们会发现那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根本跟不上学习进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就学习的要点进行分析,特别是要就后进生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通过提高学生的基础学习水平,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特别是要让这部分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不能破罐子破摔,要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现在开始,抓住英语学习的要点,灵活地预习和学习、复习英语知识。
比如通过采取微课的方式让学生课下自行学习,提高对英语语感。
(二)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没有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应该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建立字母与语音之间的对应关系,养成良好的语感。
教师通过加强学生之间学习内容的沟通,来提高其的知识掌握度。
比如开展关于英语写作的英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对PPT中的英语写作技巧进行学习,并插入人性化的对话,来吸引学生了解不同英语写作的特征与名词使用的区别。
其次,教师开展课堂小组活动,也要帮助学生了解英语素养应用的思想内容和学习特色。
我们可以提前明确教学目标,并且将目标的具体实施环节具体化,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尊重學生英语专业基础水平的个性化发展与提高过程,让学生能够对写作过程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分析能力也是要课堂上形成的,我们通过对某一特定的话题进行交流,让学生对常见的内容进行学习,可以从感官上帮助学生认识句子、词组和单词之间的关系,提高英语分析能力。
(三)尊重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完善英语教学模式通过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
特别是在语法的讲解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基础水平的差异,实现分层次的教学。
如果教师能够采用合理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学生就会去主动认识英语学习的基本方法技巧,探讨英语学习的方法。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为了让学生为了做题而学习,而是让学生能够建立起生活与英语学习之间的联系,通过广泛学习英语的语法与单词、作文,来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在数学学习中时,结合他们的⽣活实际,利⽤他们直接或间接看见、听说的事和物,或⼀些与他们⾃⼰和同伴密切相关的事情创设情境,以引起学⽣主动作出反应,点燃学⽣⼼中的探索欲望,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边,⽽且学数学有⽤的、必要的,从⽽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根据不同学段学⽣的特点,根据学⽣的⽣活经验,根据学⽣的知识基础,在⼩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运⽤以下⼏种策略: ⼀、激“趣”——创设趣味情境 研究表明:兴趣是⼀种带有情感⾊彩的认识倾向。
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种重要动机,是学⽣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提出数学问题,⾃主探索是探索式教学的⼀个重要措施。
1.利⽤童话寓⾔故事创设情境。
低中段⼉童感兴趣的情境⼀般有讲故事,特别是与⼩动物有关的,或者是动画⼈物改编的故事,这种故事⼀般都具有童话或寓⾔⾊彩,满⾜了⼉童喜欢幻想的天性,若能产⽣“虚构的真实”,⼜结合了教学⽬标,就会把⼉童“骗”进思维的陷阱。
2.利⽤活泼有趣的游戏创设情境。
⼉童好动好奇喜欢做游戏,有些游戏他们是天天何等,反复做,乐此不疲。
把游戏引⼊课堂⽐课外的参与更有吸引⼒。
3.利⽤形象直观的模拟创设情境。
模拟⽣活创设教学情,能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活,使学⽣⾝临其境,如见其⼈,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
⼆、设“疑”——创设“愤悱”情境1.开门见⼭式:在创设情境时直截了当,直奔主题,以数学问题和激励语⾔使学⽣从⼼底⾥掀起波澜,达到激励促进内化需求的⽬标。
如,在“除数是⼩数除法”的计算教学时,新课伊始就出⽰“2.4÷0.12”直奔主题,在教师“你能尝试⾃⼰解决吗?”“⽼师相信⼤家⼀定能⾏!”“⽼师期待着同学们惊⼈的发现!”寥寥数语中,激发学⽣对⾃我、对同伴产⽣挑战的勇⽓和欲望。
2.联系⽣活式:研究表明,与学⽣学习的内容和学⽣熟悉的⽣活背景越接近,学⽣⾃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一些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
一、注重问题的情境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注重问题的情境化,即将数学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境相结合,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和真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在教学《面积》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设计一个情境:小明想在某个空地上画一个正方形的草坪,但他不知道正方形的一边长是多少,于是他测得这个空地的长度和宽度,让学生通过计算草坪的面积来帮助小明确定正方形的一边长。
这样的情境化问题,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联,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问题所在,鼓励他们主动提出相关问题,增强问题解决的动力和信心。
在教学《小数的计算》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境:小明在超市买了一些水果,他买了0.5公斤苹果、0.3公斤梨子,然后花费了7元,让学生通过计算每种水果的单价来帮助小明核算。
这样的情境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引发学生对小数计算的兴趣。
三、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和挑战性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和挑战性,即问题要具有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特点,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钻研,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分数的比较与排序》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境:小明和小华分别有一些果糖,小明说他的果糖多,小华说她的果糖多,他们该怎么比较谁的果糖多呢?这样的情境既能引发学生对比较大小的思考,又能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和求胜心理,使学生更加努力地探索问题的答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通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介绍几个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情境创设有效问题。
在教学“面积”的时候,可以引入小朋友家中的房屋面积问题;在教学“容积”的时候,可以引入小朋友日常生活中的容器问题等。
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联系到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化情境的创设游戏化情境是创设有效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通过将数学知识和游戏相结合,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在教学“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小朋友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加减法。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三、情境反转的创设情境反转是一种较为高级和复杂的创设有效问题的策略。
通过改变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促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乘法”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反转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除法来解决乘法问题等。
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情景模拟的创设情景模拟是一种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
通过创设情景模拟,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体验数学问题,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时间”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模拟情景,让学生通过模拟活动来学习时间的概念和计算等。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松江区九亭小学李萍新课改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倡导教学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
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与感悟学习内容,主动的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理念已得到广大教师的共识。
笔者在教学中也不断的进行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与研究,并获益匪浅。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问题及其改进策略方面作一些陈述,以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将数学抽象的内容依附于现实的背景之中。
一、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情境创设目的不明确。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公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境设计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每一位教师心动,想把这样的情境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
但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却往往达不到同样的效果。
为什么呢?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精心的设计教学情境,有的教师常常没有时间或没有能力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或其他的形式在课堂上再现出来。
于是采用的策略往往是“拿来主义”,然后围绕着课件中的情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情境创设怎么能为教学服务呢?情境创设没有明确的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效果自然不甚理想。
(二)情境创设重点不突出。
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认为课堂上没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就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就是“老土”。
于是每一堂课都以生活情境导入,把复习铺垫,以旧引新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抛到了九霄云外,课堂上处处有情境,时时有情境,学习气氛热热闹闹,教学却淡化了数学的本质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问题情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并且实践广度和深度正在逐步提升。
当下,许多小学教育研究工作者在对此进行研究,而且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笔者通过研究这些成果得出,教师只有在“人本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兴趣为依据、以问题素材为核心,才能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增强数学知识与问题之间的关联,继而提升教学成效。
一、利用故事背景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单一枯燥的数学教学内容往往会感到无趣乏味,甚至完全丧失学习兴趣。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故事的喜好进行“故事引用式”教学,借助故事背后的特殊背景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选择故事的时候,应按照三个基本原则。
首先,故事内容要简单易懂,最好是学生常听常见的绘本故事,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
其次,故事内容必须和教学内容相关,否则由故事创设的问题情境也就失去了教学作用。
最后,故事内容必须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也就是说,由故事内容设置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趣味引导性,这对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来说非常重要。
例如,在教学《升和毫升》时,学生对新的概念往往存在陌生感,这时教师可以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观看“乌鸦喝水”的故事视频。
教师可以结合“乌鸦喝水”的故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子放进瓶子里就喝到水了?”学生几乎都会被故事的情节吸引,学习兴趣随着问题的深入被调动起来。
学生通过视频故事的观看很直观地认识到是石子的压力将水抬高,也就是說石子的体积占据了瓶子的空间,所以水位被抬高了。
这样的故事情节将学生带进体积的学习中,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向学生展示了数学的魅力。
二、利用游戏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游戏活动在小学阶段教学的应用逐渐被重视,为小学生带来的学习收益可谓惊喜、出其不意。
小学生对游戏活动很感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把游戏带到数学课堂中,通过游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设计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是一种教学策略,通过提供具体的问题场景,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下面将为您提供一个2000字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情境:田园采菜情境描述:在学校的田园栽培基地,老师安排学生们参与一次采菜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的田地,里面种植了不同的蔬菜。
学生们需要根据所种植的蔬菜的生长情况,进行采菜并记录下采菜的重量。
问题设置:小明种植的蔬菜有番茄、黄瓜和胡萝卜。
他根据前几天的观察和测量,得出了自己蔬菜的长势和重量。
现在他需要根据这些数据,解决以下问题:问题一:小明测量了自己种植的番茄,已经采摘的番茄总重量是200克,剩下的未采摘的番茄有6个,每个番茄的平均重量是多少克?问题二:小明的黄瓜长势很好,他决定将已经长成的黄瓜采摘下来,只保留其中最长的一根黄瓜。
现在他测量了已经采摘的黄瓜长度,最长的黄瓜长度是35厘米,已经采摘的黄瓜总长度是60厘米,那么剩下的未采摘的黄瓜有多长?问题三:小明的胡萝卜有些太小,他觉得还需要继续种植一段时间。
他将已经采摘的胡萝卜测量了一下,发现平均长度是10厘米,已经采摘的胡萝卜总长度是30厘米,假设胡萝卜生长的速度不变,那么再经过多少天,小明的胡萝卜才能长到平均长度为15厘米?解决方案:学生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运用四则运算和平均数的概念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列出已知和未知条件,并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推理,最终得出问题的解答。
通过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可以在实际的田园环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们也能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场景和实际价值,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讨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非常关键。
当学生对于一个问题置身其中时,他们不仅可以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同样也可以通过互相讨论、探究问题的本质、以及利用自己的直觉来解决问题。
由于问题情境的变化多样,因此,通过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深入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策略,并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和应用场景。
一、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是极为重要的。
有趣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
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数学问题非常必要。
例如,对于一个“面积”的问题,可以将问题涉及到学生们最熟悉的场景之一——篮球场。
如:一个篮球场需要重新涂料,需要知道篮球场的面积是多少。
让学生分组探讨如何测量篮球场的面积,并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如利用测量工具、估算方式等等,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一下学习到的数学的实际应用。
二、让问题情境具有挑战性为了激励学生,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也是很必要的。
这些情境应该让学生感觉到问题的解答是需要耐心、努力和创造性的。
让学生发现或自己想出解答是一项艰难的、有价值的努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是很重要的。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时,在数学测验中加入了一个“逆向思维”的问题:如果一个数是无理数,那么它是否可以表示为3的整数次幂?这个问题情境不仅交代了无理数的概念,还要求学生在没有直接答案的情况下自己创造性思考。
对于挑战性问题的创设,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和学生的年龄段是否相适应。
三、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学生们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更感兴趣,因此将问题情境紧密地与他们现实生活所见所闻相结合,将能够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地关注数学的必要性。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的教学中,一个尺度的问题可以被设置为这样:如果小莉制作了一张地图,并规定1厘米表示10千米,那么地图上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多少?这样的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让他们明白数学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问题情境是指一个具有一定背景和环境的数学问题,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并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1. 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小学生活中有许多与数学有关的情境,如买东西、制作手工等,可以将这些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小明在商场买了三个价值45元的玩具,他用了50元,还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基于购物场景的问题情境。
2. 利用图形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利用图形设计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数学概念,如平面图形的面积、周长等。
例如,“一张正方形面积为16平方米,另一张小一半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基于平面图形的问题情境。
3. 利用游戏小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可以被利用于数学教学中。
通过利用游戏,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例如,“每个人有一张不同于他的数字卡片,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别人的卡片上的数字,但不能看自己的卡片。
现在老师告诉大家,其中有一张卡片上的数字是7,其他数字不超过6。
请问,你手中的数字是什么?”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基于游戏的问题情境。
4. 利用故事小学生热爱听故事,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将故事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小猪找妈妈,他们各自离开住处,向着异方向走了5分钟,然后又各自向着相反的方向走了4分钟,最后那一分钟,小猪遇见了妈妈。
请问,他们开始离得有多远?”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基于故事的问题情境。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一、引言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向着更加贴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和思维发展的方向发展。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需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本文将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境出发,探讨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并提出相应的研究结论。
1.问题情境与生活结合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境相结合。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来设计数学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并且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分数的时候,可以利用购物、食物分配等实际情境来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分数的作用和意义。
2.问题情境的多样性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注意多样性。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
可以利用多种不同的情境来创设问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问题情境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本质,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在更具体的情境下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需要主动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策略探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策略探讨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是一个关键问题。
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情境创设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
一、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相关情境。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可以通过询问学生平时喜欢吃什么水果,然后将各种水果的数量统计出来计算平均数,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引入游戏元素游戏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可以将游戏元素引入到教学中,创设相应情境。
例如,在教学数字较小的加减法时,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PPT、影视等。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借助全体上课全体上课可以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中的一种有效的情境创设策略。
全体上课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者让学生讨论一些问题。
这样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策略探讨,应该注重情境创设的多元化。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情境创设策略,为学生营造更加宽广的思维空间,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情况,灵活选择适合的情境创设策略,发挥情境创设的最大效益。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美国教育心理学家E.D.加涅认为:教学策略是指导教师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指导学生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以达到最佳效益。
数学的课堂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老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设中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己有知识出发点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情感需要,为学生创设产生问题、提出问题的环境。
我认为可以在学生的兴趣点上探究。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在玩的过程中,使学生有所发现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并努力探究其中所蕴涵的奥秘,那么这样的玩将是最有意义的。
教学《圆的认识》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陀螺各一个,谁来和老师比比赛,看看哪种形状的的陀螺转得最平稳、最持久?”通过操作验证得知,正方形旋转最平稳、受外界的影响最小。
进而出示正八边形、正十六边形……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与哪个图形比较接近,学生观察到与圆越来越接近。
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削方为圆”中国古代研究圆的方法,进而揭示课题《圆的认识》并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
为什么圆形的比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转得更平稳、更持久呢?它与其他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呢?这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地探究欲望。
有趣的活动、巧妙的设疑,使学生带着追根求的强烈好奇心进入了新知的探索阶段。
二.激励提出“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是数学创新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以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
一、问题情境的选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问题情境进行创设。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程度有限,因此问题情境的选择应当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在学习加法和减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如购物结账、分糖果、比赛得分等,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应用场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问题情境的设计需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
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喜欢动手、动脑和探索的特点,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学习面积和周长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比如通过游戏或活动测量教室的面积和周长,或者设计自己心仪的花园,计算其面积和周长等,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问题情境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引起他们的思考和探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实例和图像,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加深他们的印象,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问题情境的反馈也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实际操作评价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作者:吴仁良
来源:《科教创新》2013年第07期
摘要: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最终也要用于生活,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意义重大。
好的问题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景创设策略
数学教学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心智活动。
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只有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
”因此,优化问题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思维效率的关键。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创设优美的问题教学情境。
是调动学生心智活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悬念设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而定。
若把悬念设置在课始,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急于学习解决问题知识的需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若把悬念设置在课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从而激发起继续学习和思考的热情。
如在开始上课时,可设置这样的问题:“联欢会上,小明按照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绿气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联起来装饰教室。
你知道第16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吗?”学生急于想知道结果,必然产生求知欲。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可以想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许多方法。
再者,年龄问题是小学数学较为复杂的应用题,学生对此问题非常感兴趣。
如在学生学习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课尾可出示这样的思考题:小花猫、大公鸡和山羊是好朋友,他们年龄虽然都不同,但爱好都很相似,正如他们对外夸口说的“忘年交”。
一天,大象伯伯看到他们三个正在讲故事,便上前问道:“你们三个,究竟谁最大?谁最小?”山羊幽默地说:“我的年龄乘以11/12,公鸡的年龄乘以13/15,小花猫的年龄乘以10/3,这样算出来的三个年龄就一样大了。
你能把我们三个按年龄的大小依次排列起来吗?”大象伯伯糊涂了,同学们,你们能在课后帮大象伯伯找出答案吗?对于这样的题目,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地进行钻研。
这一问题表面看“山穷水尽疑无路”很有难度,但学生一旦把握住“算出来的三个年龄就一样大了”这个关键,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悬念可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高度集中,达到心智活动的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还能促进当前的学习。
二、创设矛盾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学习
矛盾和困难是最好的教具。
矛盾的魅力就在于把人吸引住,既让你乐在其中,又使你焦虑不安,却又欲罢不能,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孔子曰:“疑虑,思之始,学之始。
”有矛盾才能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和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探索问题。
如红红、明明、亮亮、娟娟经常为学校做好事。
星期天,校长发现大操场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找来他们4人询问。
红红说:“打扫操场的在明明、亮亮、娟娟之中。
”明明说:“我没打扫操场,是亮亮打扫的。
”亮亮说:“在明明和红红中间有一人是打扫操场的。
”娟娟说:“明明说的是事实。
”经过调查,证实4个人中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另外两个人说的是假话。
这4个人中只有一人打扫操场,你知道是谁打扫的吗?此问题的突破口,在于选择“矛”和“盾”,即非此即彼的“个体”。
然后,以此为假设进行推理,就能很好地解决此“矛”与彼“盾”的问题。
所以,很显然地选取明明的话作为推理的出发点。
若明明讲的话是真话,则大操场是亮亮打扫的,那么红红讲的就是真话。
由此得出亮亮和娟娟讲的都是假话,而这与娟娟所说的“明明说的是事实”相矛盾是假话,故明明说的应是假话。
因此,操场应是明明打扫的,由此推出,红红讲的是真话,亮亮讲的是真话,而娟娟讲的是假话。
三、创设趣味情境,引导学生乐于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创设趣味的问题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无意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并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因而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提高思维效率。
创设趣味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支持,因而贴近生活实例,既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也使学生兴趣盎然。
例如,在一个农场里,鸡和兔共22只,它们的脚共有58只,鸡和兔各有几只?对这类问题的解决应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策略:a.可引导学生猜测鸡、兔的只数,学生经过几个回合的猜测之后,找到了正确答案,教师再让学生回忆猜测的过程,从中获得一些有益于解决问题的经验;b.可引导学生借助表格将“1只鸡,21只兔”一直试到“21只鸡,1只兔”的所有情形下脚的数量列举出来,从而解决问题;c.可引导学生在列举部分情况的基础上,从表格中寻找规律解决问题。
2、采用新颖幽默的问题表达方式,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表达问题的方式常常通过语言来实现,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思维聚集到要解决的问题上,这时教师对问题的表述要用词得当,修辞手法恰如其分,语言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诙谐幽默,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无意之中,学生会在解决序列问题的过程中思考,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本质。
3、利用现代多媒体动感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纲要》指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与有力的学习工具。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充分利用投影、录音、录像、模型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问题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借助形象来实现有效思维,从而提高思维品质。
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在周长一定时面积最大,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各种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进行动态比较,逐步让学生得出随着边形的增多,面积也在不断地增大,最后得出:在此种情形下圆的面积最大。
学生不仅知道了,而且感悟到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参考文献:
[1]马俊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情境创设《陕西煤炭》 2010 第3期
[2]张永欣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7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