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经济学 第四章 消费水平
消费经济学
第二章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 第一节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 第二节 收入与消费 第三节 价格与消 费 第四节 效用 第五节 影响消费决策的其他因素 影响消费的因素: 1 收入,价格 2 社会阶层 3 社会文化因素 4 心理因素(动机 从众 攀比 消费流行) 5 市场发育程度(劳动力市场 金融市场 商品市场) 需求价格弹性的五种类型: 价格弹性系数>1。表示需求量的变化大于价格的变化。 价格弹性系数=1。表示需求量的变化正好等于价格的变化。 价格弹性系数<1。表示需求量的变化小于价格的变化。 价格弹性系数=∞。表示价格的微小变化会引起需求量的无穷大的变 化。 价格弹性系数=0。表示价格的任何变化都不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 各个社会阶层的消费者有什么特点? 答:1.阶层中人的行为更为相近;2 人们以所处的社会阶层来判断自己 在社会中的地位;3 所处社会阶层不是由单一变量决定的;4 能改变自 己所处的社会阶层。
需求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工作:指有报酬的劳动供给时间。
效用:指商品或劳务满用: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 的增加; 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 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理上所获得的收益; 社会阶层:指一个社会以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态度等方面的不 同进行等级划分; 关系集团:亦称参考团体或相关群体,它是指一个人用以指导自己目 前行为的那个具有某种价值观念和观察事物准则的团体。 亚文化群:在每一种文化中存在着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文化同一性的群 体
消费流行一般具有什么特点? 第一,消费流行中消费者对热点商品的需求迅速发展,形成对热点商 品的消费浪潮, 第二,消费流行持续的时间长短与热点商品的生命周期有关。 第三,消费流行具有消费者范围集中的特点。
消费经济学(名词解释)
生活消费:指为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而对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的使用与消耗。
消费者:即人,是消费的主体,人只有在消费中才能称之为现实的消费者。
消费对象:指被消费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消费工具:指将消费者和消费对象结合起来的媒介物,又称之为消费手段。
预算约束:是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
消费者剩余:指的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理上所获得的收益。
储蓄:是指一个经济体(居民个人、企业、集团或政府)为在未来创造收入而留出部分产出的过程收入效应:是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替代效应:是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新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社会救济:对丧失劳动能力或特殊情况下无生活来源的社会成员无偿、直接的发放救济钱物。
社会福利:国家或社会组织为特定的对象,如老人、孤儿、伤残人以及本单位职工,提供生活机构及服务设施。
社会保险:由国家立法加以保证,由企业、个人、政府三方或其中一方或两方出资形成基金,根据保险的原则,在被保人因疾病、年老等减少或中断收入时,对其进行经济补偿,以分担其损失。
消费观念:也叫做消费意识,是指支配和调节人们消费行为的思想意识,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和制约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信用卡:是由银行或非银行信用卡公司发行。
持卡人因各自资信状况不同而获得不同资信级别的授信额度。
在此授信额度内,持卡人可以在任何接受此卡的零售商处购买商品或劳务及进行转账支付等。
总量控制:是指消费者要把一定时期内的消费信贷总额控制在该时期的预算约束之内。
流动性:指消费者拥有的可即刻变现其不受损失的资产与当期需偿还负债的比例。
期限匹配原则:是指消费者应尽可能的提高收入与支出的时间上的吻合程度消费信贷的期限匹配:指的是在整个期限内的收入与支出的匹配投资:是指为了在未来获得可能但不确定的收益而放弃现在的消费,并将其转换成资产的过程。
《消费经济学》各章基本概念汇总
《消费经济学》各章基本概念汇总第一章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生产消费是通过消耗生产资料(包括原材料及辅助材料)而生产出新产品的过程,它是直接与生产合而为一的。
2.生活消费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原来意义上的消费”,是人们每天消费已生产出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消费)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消费行为,它直接与劳动力再生产相联系。
3.消费关系消费关系是生产关系一个重要方面。
是指一定社会条件下消费领域的经济关系。
4.消费力消费力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要对消费资料(包括劳务)进行消费的能力。
它不仅包括购买力,而且还应该包括人的知识和才能。
第二章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1.消费需要消费需要是人类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存、发展和享受而产生的一种获得各种消费资料(包括劳务或服务)的内在欲望和意愿,是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动力,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自然性需要所谓自然性需要是指人们为维持机体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本能需要,主要是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
3.社会性需要所谓社会性需要是指人们为了丰富社会生活、进行社会交往、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消费需要。
4.物质需要物质需要,是通过消费品的使用价值而得到满足的需要,表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方面如对食品、衣服、鞋帽、家具、家用电器等物品的需要。
物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最直接的需要,也是其它社会需要的基础。
5.精神文化需要精神文化需要,既包括主体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智力资源的需要,又包括进行各种各样的创造消费活动的才能和对文化成果的享用。
例如,对于文化艺术、对于人类积累的科学知识的需要、对美的需要、认识的需要等,都属于精神文化需要的范畴。
随着科技、文教的不断进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神文化需要越来越重要。
精神文化需要的满足是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6.生态消费需要生态消费需要,是对生态环境的消费,同时指消费的内容和方式符合生态系统的要求,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助于消费者身心健康,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投资收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消费经济学》第四章第二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消费经济学》第四章第二节讲义投资收益消费者在对众多投资方式进行选择时,会同时考虑自己的个人需要和投资对象的特征。
最理想的投资对象是流动性高、收益率大、风险性小、且不要纳税的资产。
但是寻找这样的投资机会就像试图建造永动机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
通常情况下,消费者仅能得到一个较为满意的特征,比如以安全性为代价得到较高的回报。
在考虑是否投资时,收益通常都是消费者首先考虑的因素。
一、收益方式投资收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利息与资本增值。
资本增值是指就某一资产而言,消费者购买价格与出售价格之差。
利息与资本增值之和构成了消费者的总收益。
例如,假定某消费者在年初花10000元购买了A 公司的股票。
在一年内他得到了200元的股息。
如果年末他以10600的价格出售这些股票,那么他所获得的总收益为800元(股息200元+增本增值额600元);如果以原元价出售,那么总收益为200元;如果以9200元的价格出售,总收益是-600元。
根据收益内容不同,收益的计算方式可以分为当期收益、持有期收益和到期收益三种。
当期收益指持有该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利息收入。
当期收益率的公式为:当期收益率=利息/购买价格在上例中,如果年末以原价出售这些股票,收益率就为200/10000=2%。
如果当期收益是以一年为单位计算时,那么当期收益率就是利息率。
请注意,债券的利息率不同于当期收益率。
因为债券的利息率是根据债券的面值计算出来的,而当期收益率则是根据购买价格计算的。
持有期收益指购买某特定资产一段时间后通过出售所获得的资本增值,即购买价格与出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持有期收益率可用公式表示为:持有期收益率=(出售价格-购买价格)/购买价格在上例中,如果股票以10600的价格出售,那么股票的持有期收益率为(10600-10000)/10000=6%;如果股票以9200的价格出售,那么股票的持有期收益率为(9200-10000)/10000=-8%。
消费经济学课件
• •
二 、生活消费的两重性
生活消费具有两重性, 即具有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性质。 一方面,人们消费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来满 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反映消费的自 然过程; 另一方面,人们的消费活动又总是在一定的 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人们的消费活动不能脱 离社会而孤立地进行,这反映消费的社会性 质。
3、从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来看, 在各个社会,消费资料都是归个人所有 的。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是满足个人 消费需要的物质基础。因此,消费是生 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1、消费直接体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2、消费是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
人类的五个需要层次是从低到高发展的, 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满足后,才有可 能产生较高层次的需要。
(1)这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 但这种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 也有种种例外的情况。
(2)一个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 向高一层次发展。愈到上层,满足的百 分比率越少。
(3)在同一时期内,可能同时存在几种 需要,人的行为会受到几种需要的支配。 但是每一时期内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或 优势地位。
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表现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紧密衔接,平衡协调,使生产不断增长,消费水平不 断提高。而消费是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第一个循环)
↓ 产生新的需要
↓ 生产→分配… (第二个循环)
通过消费使需要得到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而 新的需要,又会推动生产不断发展,使国民经济进 行新的循环。
中国不同社会阶层的划分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经理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办事人员阶层
消费经济学考点
消费经济学考点一、名词解释1、消费需要:消费需要是人类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存、发展和享受而产生的一种获得各种消费资料和服务的内在欲望和意愿。
2、消费需求:消费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以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的需求和欲望。
3、消费环境:是消费者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对消费者有一定影响的,外在的、客观的因素。
4、消费水平: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水平一般指狭义的消费水平,它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品的数量,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实际满足的程度。
他可以用实物表现,也可以用货币表现。
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而且包括消费品的质量。
5、消费结构: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种类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就是消费结构。
6、消费方式: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一定生产关系条件下,消费者与消费资料相结合以实现需要满足的方法和形式,是消费的自然形式与消费的社会形式的有机统一。
7、消费者行为: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物质和文化消费的需要,根据自身收入条件,取得消费资料并进行消费的行为的总和。
8、消费市场:是指个人或家庭为满足生活需求而购买和使用商品、服务的市场。
9、消费热点:是一定时期内消费需求或者购买力投放比较集中于某种消费品或服务,人们对这种消费品或服务的追求出现的一种热潮。
10、医疗消费:是指城乡居民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接受医疗服务时,由个人和保险机构支付给医疗机构的费用,它反映居民有支付能力的医疗需求。
11、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
二、简答1、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我国扩大内需,是否应着力发挥消费启动的作用?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消费直接体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第二,消费是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第三,消费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
6、我国现有消费需求不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主要表现在居民消费率偏低、居民储蓄增长率快于消费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持续下降以及居民消费品价格下降等方面。
消费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消费经济学一、消费1、消费:它通常指满足消费需求的行为,是人们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物质产品和劳动力的消费过程。
2、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生产消费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各种生产资料以及劳动者的体力、脑力的消耗,属于中间消费。
生活消费指为满足个人或者家庭的生活需要而对物质产品、精神产品以及劳务的使用和耗费,它属于最终消费。
3、任何消费过程都包含三个要素:①消费者(消费的主体)②消费对象(物质、精神、劳务)③消费工具(消费手段)。
消费对象和消费工具都属于消费的客体。
4、消费力:消费的主体对消费客体发生作用的力量及消费者消费各种消费资料的能力。
(有支付能力的消费力)二、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一)消费与生产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表现:①生产创造出可供消费的对象②生产规定了消费的方式③生产为消费提供了产品在消费者身上引起的实际需要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表现:①消费也是生产,是劳动力的再生产②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从而推动生产的发展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归宿3、对立统一:卖方市场,生产决定消费;买方市场,消费决定生产。
(二)消费与分配的关系分配:社会产品生产出来之后,社会成员对其占有份额。
1、分配决定消费。
宏观上是由分配关系、分配原则决定。
2、消费反作用于分配。
表现:①消费是分配的最终实现;②消费是检验分配是否合理的因素(三)消费与交换的关系1、交换是生产、分配和消费的中间桥梁;2、交换也制约着消费,消费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才会产生;3、交换的规模、速度影响着消费者对消费品的满足需求;4、消费反作用于交换:①没有消费就没有交换;②消费的规模、速度决定着交换的规模、速度。
三、消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定时期(十七世纪中叶)消费理论的发展。
1、重商主义学派(流通领域、金银货币)2、古典政治经济学派:①英:佩蒂——斯密——李嘉图②法:布阿吉尔贝尔——魅奈——西斯蒙第(二)消费经济研究中的“边际革命”和消费经济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三)十久世纪三十年代:凯恩斯四、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关于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的理论2、关于消费环境的理论3、关于消费水平的理论4、关于消费结构的理论5、关于消费方式的理论6、关于服务消费的理论7、关于消费市场的理论8、关于消费信贷的理论9、关于消费者心理与消费者行为的理论10、关于消费与社会保障的理论11、关于保障消费者权益和消费教育的理论12、关于消费调整和引导的理论五、消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研究消费经济学,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2、研究消费经济学,要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3、研究消费经济学,应特别重视抽象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方法4、研究消费经济学,要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5、研究消费经济学,必须运用比较的方法【第二章消费水平】第一节消费水平的涵义一、消费水平的含义(西方消费学者)指居民的消费所达到的并且能够维持到一种状态,或是人们对产品和劳务的使用状况。
消费经济学(第二版)尹世杰各章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填空题1.消费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___,是通过消耗生产资料,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
2.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个环节。
3.生活消费具有两重性,即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性质。
4.从消费的主要范畴、主要内容来看,更说明消费反映_____________。
5.市场经济是________导向型经济。
6.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促进,互为条件。
生产__________分配、交换和消费,但分配、交换、消费也__________生产,7.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即__________。
8. 我们要适当鼓励消费,通过发挥消费需求的_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_作用,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形成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
9.消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
10.消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消费环境三者的结合。
11.我们要从消费领域大量的实际材料出发,分析、综合,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消费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___的方法。
12.研究消费经济学,还要运用定性分析和_____________分析的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填在题后括号里)1.在各个社会,消费资料都是归( A )所有的。
A. 消费者个人B.公有C. 该社会统治者D.社会2.人的需要主要是( B )。
A.生产需要B.消费需要C.家庭需要D.交换需要3.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第几个环节( D )A.第一个B.第二个D.第三个D.第四个4.我国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C )A.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B.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C.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D.实现共产主义5.要准确地看出与消费相关的各方面的依存关系,就必须( A )A.坚持定性分析B.坚持定量分析C.坚持系统分析D.坚持比较分析6.消费受到生产力、生产关系、自然环境、上层建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研究消费经济必须坚持( A )A.系统的分析方法B.抽样调查法C.典型调查法D.比较法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研究消费经济学,要使消费满足三大需要,这三大需要是指()A.物质需要B.精神需要C.文化需要D.生态需要2.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具有哪些作用()A.导向作用B.拉动作用C.控制作用D.提升作用3.消费经济学研究消费关系,必须联系以下哪几个方面()A.消费的自然过程B.生产力C.消费力D.上层建筑4.消费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A.消费环境理论B.消费水平理论C.消费方式理论D.消费力理论5.消费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A.辨正唯物主义方法B.系统分析方法C.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方法D.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四、名词解释1.生产消费2.生活消费3.消费关系4.消费力五、问答题1.为什么说研究消费经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2.简述生活消费的两重性。
消费经济学 - 全书要点
消费经济学第一章绪论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人们心理因素的作用。
2.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偏好。
(凯恩斯提出)3.通过财政政策和倾向政策人为地刺激需求,以达到消除危机和失业,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稳定的目的。
4.马克思把经济看作是由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要素所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5.经济学所考察的消费者,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
6.消费者行为的三个层次:①初次分配选择②再分配选择③购买选择。
初次分配选择:指消费者将个人可支配收入在消费与储蓄间进行的分配。
资源再分配:指消费者将其可用于消费的收入在各大类消费项目之间的分配。
购买选择:最终购买时,对具体商品、品牌、规格以及时间、地点和购买方式的选择。
(是营销学要研究的内容。
)7.消费经济学研究的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将其收入在储蓄(狭义)、投资及各项消费支出之间进行分配选择的全部活动过程。
8.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在寻找、购买和评定希望满足其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时表现出来的行为。
9.消费者行为特征:①效用最大化原则②习惯性③不可逆性④示范性⑤复杂性。
①效用最大化:指消费者通过对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追求满足的最大化。
②习惯性:指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③不可逆性:指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的水平影响,也受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
④示范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
⑤复杂性:消费者的行为是千差万别并不断变化的。
第二章消费者的消费决策10.预算约束: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
11.替换是由两种商品的价格决定的。
12.预算约束线变动的两个原因:价格的变动和收入的变动。
13.正常商品:消费量随人们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
14.低档商品:消费量随人们收入增加而减少的商品。
15.需求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消费经济学》第4章 消费者的信贷决策
1998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汽车消费贷款管 理办法》,商业银行汽车贷款消费铺开,业务规模 迅猛发展。从1999年至2003年末,我国汽车消费 贷款从29亿元增加到1839亿元。
4.2 消费信贷的种类
▪ 延伸阅读: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 三个阶段
4.3 影响消费者信贷决策的因素
▪ 4.3.2 时间偏好及消费偏好对信贷决策的 影响
➢ 时间偏好 时间偏好是指由于经济生活中不确定性的存在, 消费者在就当期消费或未来消费进行选择时通 常会看重当期消费。影响消费者时间偏好的因 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经济生活的不确定性、消 费效用、储蓄水平、预期通货膨胀率、遗产动 机等。
➢ C=aY+bY'+cA 式中,C为当期平均消费,Y为当期平均收入, Y'为预期平均收入,A为当期平均财产,a,b, c代表边际消费倾向,分别是当期平均收入、 预期平均收入及当期平均财产的边际消费倾向。
图4—2 消费者一生的消费曲线
4.1 预算约束与信贷决策
▪ 4.1.3 消费信贷对预算约束的影响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取决于预算 约束线的位置。消费者通过消费信贷增加 其可支配收入,从而使预算约束线与更高位 置的无差异需求曲线相切,提高了自身的效 用水平。
➢ 第二阶段:萎缩调整阶段(2004—2006年)。
随着贷款进入风险暴露期,各家银行汽车消费贷款 不良率迅速提高,银行放贷意愿减弱,部分保险公司 随之停办车贷履约保证保险。截至2006年末,我国 汽车消费贷款余额降至946.55亿元,履约保证保险 方式占业务总量的比重从最高时的98%下降到30% 左右。其间,部分商业银行的汽车消费信贷不良贷 款率一度超过30%。
消费经济学复习要点
消费经济学复习要点名词解释1.消费需求上升规律:消费需求上升规律是指人们的消费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从总体上呈现出逐步上升的变化趋势,表现为需求总量的上升和需求结构的升级,表现为消费需要、消费需求层次的不断上升。
2.最低消费水平:最低消费水平,也有人称之为贫困线。
也就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产品(消费品)的最低数量是什么。
为了维持最低生活,应该有一定的生存资料。
3.消费结构:人们的消费,总要以一定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下同)为对象,人们要满足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就要消费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就是消费结构。
4.绿色营销: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从市场调查、产品开发与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经营活动,均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向消费者提供科学的、无污染的商品和服务,通过营销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保护及改善,确保消费者使用产品的安全、卫生、方便,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优化人类的生存空间。
5.消费者权益:消费者权益,特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权益,是消费者的权利和利益两方面的有机统一体,反映了消费者与生产者、经营者之间特定的物质利益关系。
6.消费市场:从“需求总和”的角度看,消费市场是指个人或家庭为满足生活需求而购买和使用商品、劳务的市场。
消费市场是连接消费品供给和消费品需求,实现消费者消费的桥梁。
7.消费质量:任何消费活动,都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
消费质量就是反映三者的结合中所产生的消费的质的规定性,反映消费者需要的满足程度。
三者质量高,结合得较好,消费质量就较高;否则,消费质量就较低。
8. 闲暇消费:是人们在工作时间之余,在闲暇时间里,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爱好,自由地进行享受和发展的活动。
00183 消费经济学 精讲(课程精讲班)
课程知识框架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
第三章 消费者的储蓄决策
第四章 消费者的投资决策
第五章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决策
消费经济学
第六章 消费信贷
第七章 消费函数
第八章 消费需求
第九章 消费需求与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章 消费结构
第十一章 消费方式
第十二章 消费者保护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知识点3 微观消费与宏观消费的关系
微观消费问题和宏观消费问题都是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但
两者之间并不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首先,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
题的基础。由于总量消费是成千上万个微观消费主体选择的结果,
所以消费经济学对宏观消费问题的分析必然要以微观消费问题,即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储蓄决策及投资决策等方面的研究为基础。
。
第一节 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知识点2 微观消费问题
消费决策问题是指单个消费者或家庭会如何分配他们收入;储
蓄决策、投资决策和劳动供给决策是指他们有关储蓄多少,如何将
储蓄用于投资以及工作多长时间的决策。考察这些决策为的是要分
析它们是如何受到收入、价格、利率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第一节 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概述
消费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逐渐分化为两
个方向。
其一,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消费者行为,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
消费者动机、消费心理、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
其二,是从宏观的角度考察社会的消费活动、总消费支出的增减、社
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等。
消费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宏观消费问题和
消费经济学消费水平
831.0
527.2
612.5
2008
909.5
558.0
677.8
2020/6/22
《消费经济学》第四章
8
年份 1978
4-2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异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消 消费性支出(元) 生活消费支出(元) 费支出比(农村为1)
311.16
116.06
2.68
年份
全体居民
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
1978
100.0
100.0
100.0
1985
185.2
195.7
141.3
1990
229.2
215.4
190.9
1995
345.1
282.9
303.2
2000
491.0
371.3
391.1
2005
682.3
455.7
502.8
2006
747.8
494.0
543.5
2007
4
第一节 消费水平的内涵
最低消费水平,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生产发展情况而 变化的。因此,确定最低消费水平,除了应考虑国民 收入的整体增长情况,还应考虑到城乡以及不同地区 的差别。
近年以来,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亦称社会救助制度)基本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三大构成部分)中的地位已相应地得到提高 。
也应该有一定量的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具体讲,应包 括吃、穿、用、住、行等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以及起码的 教育、娱乐等方面的需要。 最低生活费用作为最低消费水平的货币表现,不仅包括 劳动者本人的最低生活费用,还要包括维持劳动者家庭 生活、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所需要的费用。
消费经济学第四章
第四章消费水平消费水平,是社会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消费水平,对于正确确定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比例、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确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消费水平概说1.消费水平的内涵(1)通常所谓消费水平即狭义的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品(包括劳务)的数量,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实际满足的程度。
它可以用实物表现,如人均多少粮食、猪肉、牛羊肉、食油等;也可以用货币表现。
(2)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而且包括消费品的质量。
换句话说,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品(包括劳务)的数量及其质量。
(3)更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包括消费质量在内。
也就是说,不仅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品(包括劳务)的数量及其质量,而且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与消费对象、消费环境结合时产生的质的规定性。
2.最低消费水平亦称贫困线,也就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消费品的最低数量。
为了维持最低生活,应该有一定的生存资料。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价值的最低限度时说:“劳动力价值的最低限度或最小限度,是劳动力的承担者即人每天得不到就不能更新他的生命过程的那个商品量的价值,也就是维持身体所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1[1]这也就是“工资的身体最低限度”。
2[2]问题在于:最低消费水平,除了一定量的生存资料外,是否还应该有一定量的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我们认为,应该有少量的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即包括吃、穿、用、住、行等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以及起码的教育、娱乐等方面的需要。
按这些方面的消费量乘以相应的市场价格,即得出最低生活费用。
这不仅包括劳动者本人的最低生活费用,还要包括维持他的家庭生活,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所需要的费用。
3.合理消费水平合理消费水平,应该达到下面一些要求或标准:第一,物质生活合理,保证生理上所需要的各种营养,促进身心健康。
合理消费水平,首先要能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提高劳动者的健康水平。
第四章 消费水平 讲课用1
(二)小康消费水平阶段 特点: 消费结构处在良性变动过程中,吃、 穿、用、住等消费已不成问题并向高质 量发展,恩格尔系数降到40%~50%, 消费倾向降到60%~80%,消费者手中 有相当数量的手存现金及相当规模的银 行存款,并持有各种有价证券。
1978
全体居民消费 水平 184
2001
388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05
5573 7942.9
2009
9142 12264.6
城镇居民人均 311.2 5309 消费支出(元) 农民人均消费 支出(元)
116.1 1741.1 2555.4
3993.5
2、城乡居民每人每年平均实际收入
1978 2001 2005 2009
(四)服务消费指标 1、服务消费的类型 (1)“人力型”服务消费 特点:其劳动对象是人,而不是一般的 有形物。 (2) “知识型”服务消费 它是指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性生产。 典型特点:这种服务的提供是脑力劳动 的结果,其表现形态为某种知识或信息。 (3) “实物型”服务消费 特点:把提供的服务追加到商品的价值 中去,是无形的服务产品和有形的物质 产品的结合,完成了服务商品的有形化。
(二) 社会和谐(15 )
6.基尼系数(-2)≤0.4 7.城乡居民收入比(12)≤2.80 8.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2)≤60 9.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6)≥90
10.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3)=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12-2
《消费经济学》第四章
5
第一节 消费水平的内涵
一、什么是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有宏观、微观之分。
– 从宏观角度来说,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平均享用的生活
消费的产品(与劳务)的数量与质量,或全体消费者按人
均达到的物质与文化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 – 从微观角度来说,指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在某一时期所获
2010-12-2
《消费经济学》第四章
3
第一节 消费水平的内涵
本节的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消费水平 二、最低消费水平 三、合理消费水平 四、我国居民消费的巨大变化 五、消费水平的差异
2010-12-2
《消费经济学》第四章
4
第一节 消费水平的内涵
一、什么是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有狭义、广义之分。
– 根据我国具体情况,首先要使每人有一个床位和最小活动空间,人 均居住面积≧3平方米。
– 但住宅还要为其他消费活动提供场所,还要存放食物、衣物、家具 和其他消费品,这个空间的最低标准一般人均为2.1平方米。居住 方面和生活需要还应包括13岁以上子女与父母居室分开。成年兄 妹、姐弟居住分开,16岁以上同性子女居住得分开,三代同一室 得分开,两对夫妇同一室或成年夫妻与其他成年人居住得分开。在 考虑了以上因素后,人均居住面积的生理标准一般为7平方米。
第二,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能提高消费者的政治思想 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合理消费水平,要有利于促进消费效益和经济效 益的提高,要适量、适度的消费。
第四,合理消费水平,应该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 正确处理好生产增长与消费水平的关系。
第五,合理消费水平,应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从当年各项生产经营项目中取得的生 产经营收入及利息、租金等非生产性收入、但不包括那些不 能用来分配,属于借贷性质或暂收性质的收入,如贷款收入、 预购定金、国家投资、亲友赠送等。
2010-12-2
– 如果考虑住房室内设施,如厨房、厕所、浴室等应该基本做到每户 一套住房。根据家庭小型化的趋势,人均居住面积标准一般应达到 8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达到12.7平方米。
2010-12-2
《消费经济学》第四章
11
第一节 消费水平的内涵
四、 我国居民消费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近三 十年,城乡居 民消费发生了 根本性变化, 由贫困到小 康,实现了历 史性跨越。
得的消费对象的数量与质量,或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某个
时期的生活消费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
2010-12-2
《消费经济学》第四章
6
第一节 消费水平的内涵
二、 最低消费水平
最低消费水平,也有人称之为贫困线。
– 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产品(消费品)的最低数量。 – 最低消费水平,应该一定的生存资料,还应该有一定量
2010-12-2
《消费经济学》第四章
9
第一节 消费水平的内涵
吃(我国合理食物消费结构和营养结构的标准) :
– (1)全国平均每人每日膳食中热能供应量为2400千卡,蛋白 质为70克。
– (2)谷类食物热能比达60%,动物性食物热能比达到14%。 – (3)动物性食物与豆类蛋白质应占蛋白质总摄入量的30%~
确定最低消费水平,除了应考虑国民收入的增 长情况、考虑整个工资水平外,还应照顾工农 之间、城乡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不同地区,经 济发展水平不同,生活条件和物价水平不同, 因而在不同地区,最低工资也应有所区别。
2010-12-2
《消费经济学》第四章
8
第一节 消费水平的内涵
三、 合理消费水平
第一,物质生活合理,保证生理上所需要的各种营养, 促进身心健康。
4140
20087
农村居民收入 城镇居民收入
图1 1978-2007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2010-12-2
《消费经济学》第四章
12
农民人均纯收入
指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农业部制定的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报表 中的“农民人均所得”。
其计算公式是:
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经济总收入-总费用-国家税金-上交有 关部门的利润-企业各项基金-村提留-乡统筹)÷汇总人口。
第四章
消费水平
2010-12-2
《消费经济学》第四章
1
本章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
理解消费水平的内涵,提高消费水平与全面 建设小康的密切关系。
本章难点:
理解小康建设中消费水平的各项指标和指标 体系。
2010-12-2
《消费经济学》第四章
2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消费水平的内涵 第二节 小康社会的消费水平 第三节 实现小康社会消费水平的途径
40%。 – (4)适量油脂、脂肪热能比为25 9/6~30 9/6。 – (5)减少食盐摄人量,每日以不超过10克为宜。
2010-12-2
《消费经济学》第四章
10
穿:
– 根据我国具体情况,人均纺织物一般应达到60平方米。
住:
– 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是:最低标准每人有一个床位;舒适标准每人有 一个房间;合理的文明标准每户有一套房间。
16000 14000
13786
12000 10000
10493 9421.6
8000 6000 4000 2000
0
6280
4283
2936.4
1510.2
2253.4
1
343. 33.6
4
3
739. 97.6
1 6
8
6
.
3
1577.7
3255
19178 19285 19930 19945 20050 20064 20075
的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即包括吃、穿、用、住、行等 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以及起码的教育、娱乐等方面需要。
– 不仅包括劳动者本人的最低生活费用,还要包括维持家 庭生活,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所需要的费用。
2010-12-2
《消费经济学》第四章
7
第一节 消费水平的内涵
最低消费水平,随着生产力水平、生产发展情 况而变化。
– 狭义的消费水平: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品(包括劳务)
的数量,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实际满足的程度。它可
以用实物现。
– 广义的消费水平:即包括消费品的数量与质量,还包含 消费质量。同样一种消费品,质量(包括档次)不同,所
反映的消费水平也有很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