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尸体现象判断死亡时间

合集下载

尸体死亡时间的推算方法

尸体死亡时间的推算方法

尸体死亡时间的推算方法以下内容转自:刑事实务尸体死亡时间的推算方法一、早期尸体变化1、尸冷人死后产热停止,尸体热向周围环境放散,直到与环境温度相同。

尸冷的进展取决于环境的温度、尸体衣装情况、尸体内热量和死亡原因等。

在春秋季节成年人尸体,室内每小时大约下降0.83度。

水中尸体每小时下降3---4度;在高温季节室外尸体,死后几小时内尸温还能上升。

据国内的尸温研究报告,死后4---5小时内,体内产生热尚未完全停止,尸温平均每小时下降0.58度;死后5---16小时,产热完全停止,尸温平均每小时下降0.97度;死后16---24小时,因是尸文与环境的的温差缩小,尸温下降变慢,平均每小时下降0.54度。

该项研究建立了死亡时间计算公式,经过实际应用和完善得出一下简便公式:死后经过时间(小时)=37度-尸体直肠温度/0.83*系数(所乘系数:春秋季为1,夏季为1.4,冬季为0.7。

)2、尸斑人死后血液循环停止,血管内的血液由于重力作用向尸体的低下部位移动,坠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并使其扩张,透过皮肤显出紫色斑,称为尸斑。

尸班最早在人死后30分钟出现,一般在死亡1---2小时开始出现。

尸斑的形成、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

尸斑形成的最初阶段,称为坠积期。

此期在死后5---6小时内达到明显可见。

可持续6---12小时。

坠积期尸斑被按压尸斑退色或消失,出去按压则尸斑又重现。

在此前阶段如果变动尸体位置。

尸斑也随之改变,在新的低下部位重新出现。

尸斑发展的第二阶段为扩散期。

从死亡后发展到扩散期约需8小时,延续至26---32小时。

此期被血红蛋白染红的血浆浸透到周围组织,此时按压尸斑已经不能完全消失,只是稍许退色,停止按压后尸斑恢复原色也慢。

变动尸体位置,部分尸斑可能移位,部分尸斑则保留在原来形成的部位。

尸斑发展的第三阶段为浸润到组织中的时间较久,此期用手指压迫尸斑不再改变颜色,也不再消失,变动尸体位置则尸斑不再转移。

某些中毒尸斑颜色特异,一氧化碳中毒时呈鲜红色,氧化物中毒呈樱桃红色,亚硝酸盐、氯酸钾中毒呈灰褐色,冻死时呈红色。

根据尸体现象综合推断死亡时间

根据尸体现象综合推断死亡时间

根据尸表达象综合推断死亡时间可用于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有:一、利用死后尸体化学变化推断死亡时间;二、利用胃肠道食物的消化程度及移位情况推断最后一次进餐时间;三、根据膀胱内尿液的多少推断死亡时间;四、根据蝇蛆的生活史推断死亡时间;五、利用植物生长规律推断死亡时间;六、根据尸表达象推断死亡时间等。

尸表达象分为早期尸表达象和晚期尸表达象。

早期尸表达象有:1、超生反应;2、肌肉松弛;3、角膜混浊;4、皮革样化;5、尸冷;6、尸斑;7、尸僵与尸体痉挛;8、自溶。

晚期尸表达象可分为毁坏型和保存型两类。

毁坏型尸表达象主要是尸体腐败和白骨化,腐败在发展变化中可出现尸臭、尸绿、腐败静脉网、巨人观、腐败气泡、“死后呕吐”“死后分娩〔或称棺内分娩〕”,肝、肾、脾等成为“泡沫器官”,以后随软组织的分解消失而使尸体“白骨化”。

可用于推测死亡时间的尸表达象有:一、超生反应;二、角膜;三、尸冷;四、尸斑;五、尸僵;六、毁坏型尸表达象;七、保存型尸表达象。

一、根据超生反应推测死亡时间超生反应是指机体死亡后组织器官细胞仍保持生命机能,对刺激仍有一定反应。

其种类很多,可用作推测死亡时间的超生反应有〔见表一〕:肌肉的超生反应:人死后2小时内,几乎所有肌肉受机械刺激后均可发生收缩反应,尤以肱二头肌为甚,并且不受环境气温高低的影响。

死后皮下出血:在进行机械刺激试验过程中,被打击的部位可形成皮下出血斑。

其出现率随死后时间的延长而迅速下降。

瞳孔的超生反应:人死后在一定时间内,眼内滴入或注入药物,可引起瞳孔反应。

超生反应与死亡时间的说明〔表一〕二、根据角膜推测死亡时间在正常生活状态下,人的角膜无色透明,外表光滑无皱褶。

人死后,角膜透明度逐渐减低,混浊,呈灰白色,最后完全不能透视瞳孔的征象,称为角膜混浊。

根据角膜混浊程度可推测死后经过时间。

角膜混浊在一般情况下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

〔见表二〕角膜变化与死亡时间〔表二〕在寒冷的环境中,尸体存放48小时角膜仍可清晰透明,但角膜如有冻结则变混浊。

法医学鉴定中的死亡时间估计

法医学鉴定中的死亡时间估计

法医学鉴定中的死亡时间估计尸体的死亡时间估计在法医学鉴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准确地估计死亡时间不仅有助于破案,还有助于判断现场是否被篡改,从而保证司法公正。

本文将介绍法医学鉴定中的死亡时间估计方法以及其潜在的限制。

一、尸体的物理变化尸体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会经历一系列的物理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用来估计死亡时间。

最常见的物理变化包括体温下降、肌肉僵硬和尸斑形成。

体温下降是由于新陈代谢停止导致的,通常每小时下降约1.5摄氏度。

肌肉僵硬是由于硬蛋白的形成导致的,通常从死亡开始后2到4小时出现,24小时内达到最大程度。

尸斑则是由于体内的血液在死亡后停止循环并积聚在尸体最低的部位,一般从死亡初期开始形成并在6到12小时后固定。

二、尸体的腐败过程尸体的腐败过程是死亡时间估计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尸体在死亡后会经历腐败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新鲜、腐败、胎儿和干燥。

新鲜阶段通常发生在死亡后的前24小时内,此时尸体无明显气味。

腐败阶段则会出现水肿、腐烂和恶臭等现象,根据腐败的程度可以初步估计死亡时间。

胎儿阶段是指尸体开始枯干而变成类似木质的状态,此时腐败的程度已经不再明显。

最后的干燥阶段是指尸体几乎完全干燥,无法继续进行腐败。

三、科学技术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方法被应用于死亡时间估计。

例如,核磁共振成像(MRI)可以通过观察尸体组织的变化来推测死亡时间。

同样地,基因分析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确定死亡时间。

此外,还有一些新技术正在开发中,例如基于纳米技术的尸体微型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尸体的变化并提供更准确的死亡时间估计。

然而,尽管科学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死亡时间估计的准确性,但仍然存在一些限制。

例如,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个体差异可能导致死亡时间的估计不准确。

此外,尸体存在被篡改的风险,例如冷冻或高温环境下的保存,都会对尸体的物理变化产生影响,从而干扰死亡时间的估计。

综上所述,法医学鉴定中的死亡时间估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尸体死亡时间的推断

尸体死亡时间的推断

尸体死亡时间的推断推断死者的死亡时间,是法医尸体检验和命案现场勘查的任务之一,对于判明犯罪作案时间、确定侦查范围、甄别重点嫌疑人有重要左右。

尸体死亡时间的推断可以从多方面来判断,主要判断依据和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一)从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人体死亡后,身体停止散热,结合环境的温度、尸体衣装情况、尸体内热量和死亡原因等,根据尸体发生的变化可分为新鲜尸体,腐败尸体,白骨化和保存形尸体。

1.判断新鲜尸体的依据主要是早期尸体现象、超生反应和一些死后化学变化的指标,一般不难判断死亡时间,春秋季节成年人尸体,室内每小时大约下降0.83度,水中尸体每小时下降3---4度。

但水中尸体除了尸温下降比地上尸体快,其余尸体现象均比地面尸体慢。

地面尸体死后经过1~2小时,面部及四肢发凉,尸僵、尸斑开始出现。

3~4小时左右,尸斑成片状分布,尸僵大部分出现,5~6小时,尸斑融合成大片,尸僵全部出现,角膜轻度混浊,嘴唇开始皱缩,时候12小时左右,尸僵高度出现,尸斑经手压会出现部分褪色,角膜中度混浊。

经过24小时左右,皮革样斑形成,尸斑已不能压退,角膜高度混浊和口腔黏膜发生自溶。

在夏天尸体变化加快,冬天反之。

2.尸体从死后第2---3昼夜开始产生大量气体(硫化氢、甲烷、氨等),散发出难闻的腐败臭味。

腐败一般开始于大肠,主要是肠内细菌引起,在右下腹的皮肤上出现绿色斑块,然后扩延至全身,在12---14天腐败气体进入皮下组织,颜面肿胀呈黑色,眼球突出,口唇变厚、舌尖挺出,腹部膨隆,呈所谓巨人观。

由于腹腔内的腐败气体的压力作用,使口鼻腔流出血性泡沫液体,排出大小便,阴囊与阴茎膨大成球状,子宫内胎儿娩出,即死后分娩。

在腐败过程中,尸体所有软组织分解消失露出白骨。

推断这类尸体的死亡时间难度较大,死后经过的时间越长,误差也就越大。

南方地面尸体一般在8~10小时腹部开始隆起,约24小时开始出现腐败绿斑,2~3天开始出现腐败血管网,3~5天出现腐败血气泡,3~7天出现腐败巨人观,夏季腐败速度加快,冬天反之。

如何辨别分析尸体死亡时间

如何辨别分析尸体死亡时间

如何辨别分析尸体死亡时间如何辨别分析尸体死亡时间一、看尸体的僵硬程度一般情况下,尸体在死后30分钟—2小时内就会硬化,9小时—12小时完全僵硬,30小时后软化,70小时后恢复原样。

但如果在土中或水中,或在低温干燥情况下则会延缓,高温多湿条件下会加快。

二、看尸斑的变化1、指压尸斑是血液由于重力学的原理积存于尸体下面而出现的特有斑痕,死后6一12个小时指压时会有一定的褪色,超过了12小时,就基本上不会褪色了。

2、移位如果尸体被挪动过尸斑会发生移位,但死后8—9小时再改变尸体的体位,尸斑只会发生部分的移动,旧的尸斑还会存在,同时还会出现新的尸斑。

经过了10个小时以上,尸斑就不会动了。

3、注意要考虑死者的年龄、体格、死因以及尸体放置的环境因素,不同的因素会产生极大的不同。

三、看尸体内的消化物食物经胃部消化大约2小时会全部到达小肠。

四、看尸体腐烂程度传统上用三种方法来推断死亡时间:尸僵、尸斑及尸温。

侦探小说家经常利用这种推断把故事情节描述得栩栩如生,你可不要完全相信。

因为尸体现象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环境的温度、尸体的体格、运动程度、是否饮酒、是否用麻醉剂等方面的影响。

尸僵一般于死后l一3小时开始出现,最初出现在颜面部和眼肌,随后扩散到躯干的上下肢。

12小时后,尸僵达到全身。

尸僵持续6小时左右开始缓解,尸体恢复变软。

尸斑的出现也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死后血液循环停止,最快半小时后,血液因自身重力坠积于尸体的底部血管,该处皮肤现出紫红色的斑痕,像瓶底的红酒,这就是尸斑。

尸斑最晚在死后4-10小时内出现。

它的颜色持续时间很长。

如果一个人死后仰面躺在床上时,尸斑应在他的背部,如发现尸斑在身体的前部,说明尸体被移动过。

尸温来判断死亡时间。

死后体内停止产热,尸体的温度大约每小时会下降1度。

肌肉组织和环境的温度对尸体温度影响很大。

胖人的尸温比疫人的尸温降低的慢;温暖室内的尸温比寒冷室外的尸温冷得慢。

下面的公式常用来推断死亡时间:(常温(98.6oF)一尸体直肠温度)/l.5=近似死后经过时间面部及四肢发凉、尸斑、尸僵开始出现,其死后经过时间为1~2小时。

根据尸体现象综合推断死亡时间

根据尸体现象综合推断死亡时间

根据尸体现象综合推断死亡时间根据尸体现象综合推断死亡时间可用于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有:一、利用死后尸体化学变化推断死亡时间;二、利用胃肠道食物的消化程度及移位情况推断最后一次进餐时间;三、根据膀胱内尿液的多少推断死亡时间;四、根据蝇蛆的生活史推断死亡时间;五、利用植物生长规律推断死亡时间;六、根据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等。

尸体现象分为早期尸体现象和晚期尸体现象。

早期尸体现象有:1、超生反应;2、肌肉松弛;3、角膜混浊;4、皮革样化;5、尸冷;6、尸斑;7、尸僵与尸体痉挛;8、自溶。

晚期尸体现象可分为毁坏型和保存型两类。

毁坏型尸体现象主要是尸体腐败和白骨化,腐败在发展变化中可出现尸臭、尸绿、腐败静脉网、巨人观、腐败气泡、“死后呕吐”“死后分娩(或称棺内分娩)”,肝、肾、脾等成为“泡沫器官”,以后随软组织的分解消失而使尸体“白骨化” 。

可用于推测死亡时间的尸体现象有:一、超生反应;二、角膜;三、尸冷;四、尸斑;五、尸僵;六、毁坏型尸体现象;七、保存型尸体现象。

一、根据超生反应推测死亡时间超生反应是指机体死亡后组织器官细胞仍保持生命机能,对刺激仍有一定反应。

其种类很多,可用作推测死亡时间的超生反应有(见表一):肌肉的超生反应:人死后2 小时内,几乎所有肌肉受机械刺激后均可发生收缩反应,尤以肱二头肌为甚,并且不受环境气温高低的影响。

死后皮下出血:在进行机械刺激试验过程中,被打击的部位可形成皮下出血斑。

其出现率随死后时间的延长而迅速下降。

瞳孔的超生反应:人死后在一定时间内,眼内滴入或注入药物, 可引起瞳孔反应。

超生反应与死亡时间的说明(表一)二、根据角膜推测死亡时间在正常生活状态下,人的角膜无色透明,表面光滑无皱褶。

人死后,角膜透明度逐渐减低,混浊,呈灰白色,最后完全不能透视瞳孔的征象,称为角膜混浊。

根据角膜混浊程度可推测死后经过时间。

角膜混浊在一般情况下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

(见表二)角膜变化与死亡时间(表二)在寒冷的环境中,尸体存放48小时角膜仍可清晰透明,但角膜如有冻结则变混浊。

死亡时间推断的依据

死亡时间推断的依据

死亡时间推断的依据
死亡时间推断的依据和标准包括:
1.传统方法:根据尸体现象如尸僵、尸斑、尸温等来判断死亡时
间。

这些指标在死后1-3小时出现,但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

2.新的方法:眼球化学法,根据尸体内红细胞中胆红素的颜色变
化推断死亡时间。

这种方法不受外界温度影响,但需要采集眼球,且对尸体保存要求较高。

3.自然死亡时间的确定:根据被继承人呼吸停止、心脏停止跳动
的时间,以及医院、户籍管理登记手册中记载的死亡时间来判断。

4.公民宣告死亡时间的确定:公民被申请宣告死亡的,以法院宣
告死亡判决本身宣告之日为其死亡日期。

5.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的,以长辈先死,
同辈同死者为原则,推定死亡时间。

请注意,法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死亡时间的推断需要依靠专业人士的技能和经验,普通人阅读相关资料学习后也无法准确推断。

法医学死者死亡时间的推断方法

法医学死者死亡时间的推断方法

死者死亡时间的方法法医学上死亡时间又叫死亡经历时间,是指从死者死亡发生到法医进行尸体检验时所经过的时间,又称死后经过时间,通常描述为死后多少天或多少小时。

推断死者的死亡时间,是法医尸体检验和命案现场勘查的任务之一,对于判明罪犯作案时间、确定侦查范围、甄别重点嫌疑人等都有重要作用。

推断死亡时间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推断,如尸体本身现象推断死亡时间、尸体胃肠道食物推断死亡时间、从死后化学变化推断死亡时间等。

一、从尸体本身现象判断死亡时间当人死亡之后,尸体本身会呈现出一定的现象,医学上将这些现象划分为早期尸体现象和晚期尸体现象。

不同时期尸体现象可以用来推定死者死亡时间,最近又增加了一个判断死亡时间的新方法,叫做眼球化学法,是由美国的内科医师约翰·科发现的,他视察到人在死亡之后,尸体内红细胞会不断有规律的破裂,红细胞内的钾离子会不断的有规律的进入眼玻璃体液,据此人们完全可以准确判断出死亡时间。

因为这种方法不受外界温度的影响,所以测得的死亡时间比较精确。

(一)根据早期尸体现象判断1.根据尸冷推断死亡时间一般来说,春秋季成年尸体,尸体温度在室内每小时下降0.83摄氏度。

水中尸体每小时可下降3--4摄氏度。

夏季烈日下的尸体、死前发生肌肉痉挛或者激烈搏斗的尸体,死后一段时间内,试问还能上升,即环境因素、衣着多少、尸体本身情况、死因都会影响判断。

以春秋季节为准,尸体颜面、手足等裸露部分有冷却感,为死后1~2小时或以上,着衣部分皮肤有冷却感,为死后4~5小时;死后最初10小时,尸体直肠温度每小时平均下降1℃;10小时后,每小时平均下降0.5~1℃;肥胖尸体在死亡后最初10小时,尸温每小时平均下降0.75℃,消瘦尸体每小时平均下降1℃。

夏季尸冷速率是春秋季的0.7倍,冬季是春秋季的1.4倍;暴露在冰雪天气的尸体,尸温在死后数小时即降至环境温度。

2.根据尸斑推定死亡时间3.根据尸僵判断死亡时间尸僵出现和缓解的时间、强度,与死者肌肉发育、年龄、死亡原因及其环境因素有关。

法医学在死亡时间估计中的方法与原理

法医学在死亡时间估计中的方法与原理

法医学在死亡时间估计中的方法与原理法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通过对尸体和尸骨的检验和研究,可以提供关于死亡时间的重要线索。

死亡时间估计是法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犯罪调查、法庭判案以及临床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法医学在死亡时间估计中的常用方法与原理。

一、体温法体温法是估计死亡时间最为常用和简便的方法之一。

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近似恒定。

因此,当人体死亡后,体温也会逐渐降低。

通过通过测量尸体的体温来估算死亡时间。

具体操作中,需要注意尸体的保存环境温度,以免影响估计的准确性。

二、肌肉僵硬法肌肉僵硬法是通过观察尸体的肌肉僵硬程度来判断死亡的时间。

人体死后,由于氧气供应中断,细胞内储存的能量磷酸化合物逐渐消耗完毕,导致肌肉无法继续收缩,逐渐变得僵硬。

根据肌肉僵硬的程度,可以初步判断死亡时间的长短。

三、尸斑法尸斑法是根据尸体上出现的尸斑的形成和变化来估计死亡时间。

人体死后,由于血液循环的停止,血液会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沉积在尸体下方,形成一定面积的暗红色斑点,即尸斑。

尸斑的形成和消失经过一定的时间过程,通过观察尸斑的颜色、形态和分布等特征,可以推断死亡时间的范围。

四、腐败时间法腐败时间法是根据尸体腐败变化的过程和特征来推测死亡时间。

人体死后,由于细菌分解尸体中的有机物质,尸体逐渐腐败变质。

腐败的速度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气温、湿度等。

通过观察尸体的腐败程度、昆虫的繁殖情况等,可以初步判断死亡时间的长短。

五、DNA分析法DNA分析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死亡时间估计方法。

人体细胞内的DNA是一种特殊的遗传物质,其在死亡后仍然可以保存一定时间。

通过收集尸体的组织样本,提取其中的DNA,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死亡发生的相对时间。

总结:以上介绍了法医学在死亡时间估计中的常用方法与原理,包括体温法、肌肉僵硬法、尸斑法、腐败时间法和DNA分析法。

这些方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相互结合使用,提供相对准确的死亡时间估计结果。

死亡时间推断总结

死亡时间推断总结

死亡时间推断总结死亡时间的推断在法医学中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它对于案件的侦破、法律的裁决以及对事件的还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下将从多个方面对死亡时间的推断进行总结。

一、早期尸体现象与死亡时间推断1、尸冷人死后,新陈代谢停止,体内不再产生热量,而体表散热仍在继续,导致尸体温度逐渐下降。

一般来说,在室温环境下,尸体温度每小时下降约 1℃。

但这一速率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尸体的体型、衣着、环境温度和湿度等。

肥胖者散热较慢,瘦弱者散热较快;衣物多、环境温度低、湿度大时,尸冷速度会加快。

2、尸斑死亡后血液循环停止,血液由于重力作用坠积于尸体低下部位未受压处的血管中,形成尸斑。

尸斑的出现和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一般在死后 1 2 小时开始出现,最初为淡红色小点或片状斑痕;3 6 小时时,融合成片状;6 12 小时,尸斑颜色加深、按压褪色;12 小时后,按压不再褪色。

尸斑的颜色、位置和范围等特征可以为死亡时间的推断提供重要线索。

3、尸僵死后肌肉经过短时间的松弛后,逐渐变得僵硬强直,使各关节固定。

尸僵通常在死后 1 3 小时开始出现,首先出现在小肌群,4 6 小时发展到全身,12 15 小时达到高峰,24 48 小时开始缓解。

尸僵的出现顺序、强度和缓解时间也会因个体差异、死因和环境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二、晚期尸体现象与死亡时间推断1、尸体腐败死后机体组织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腐败。

腐败的发生和发展速度受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流通情况以及尸体本身的状况等因素影响。

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腐败进程会加快;相反,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则会减慢。

通过观察尸体腐败的程度,如尸绿、腐败气泡和白骨化等,可以大致推断死亡时间。

2、干尸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尸体水分迅速蒸发,组织干燥萎缩,形成干尸。

干尸的形成时间较长,其对死亡时间的推断价值相对较小,但仍可作为参考。

3、尸蜡尸体长期浸泡在水中或埋在湿土里,皮下脂肪组织分解形成脂肪酸,与钙、镁等离子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皂化物,即尸蜡。

确定尸体死亡时间的法医学方法

确定尸体死亡时间的法医学方法

确定尸体死亡时间的法医学方法尸体死亡时间的确定对于刑事案件的调查及法医学研究至关重要。

根据尸体的外观与内部变化,法医学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推断尸体的死亡时间。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法医学方法来确定尸体死亡时间。

一、体温法体温法是最常用的确定尸体死亡时间的方法之一。

根据尸体体温下降的速度,可以初步推断死亡时间。

一般来说,尸体在死后的一段时间内体温会降至环境温度。

然而,这个方法并不完全准确,因为体温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环境温度、颜色、体表损伤等。

因此,仅依靠体温法往往不能准确地确定尸体死亡时间。

二、尸僵法尸僵作为尸体死亡的明显特征,其形成时间与死亡时间有一定的关系。

尸体死亡后肌肉会发生硬直,这种硬直现象可持续约12小时左右。

之后,尸体的肌肉逐渐松弛。

尸僵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法医推断尸体的死亡时间。

然而,与体温法一样,尸僵法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判断的准确性有所限制。

三、尸斑法尸斑法是通过观察尸体上的尸斑来推断死亡时间的。

尸斑是由于尸体内的血液开始凝结并在重力的作用下集聚所导致的。

死亡后的数小时,尸斑会出现在尸体上,并且其形态、颜色和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通过观察尸斑的特征及其变化情况,法医能够初步推断尸体的死亡时间。

但是,尸斑的形成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可能受到移动或处理尸体的干扰,因此准确性仍存在一定的限制。

四、腐败法腐败法是通过观察尸体的腐败变化来推断死亡时间的。

尸体在死亡后会逐渐腐败,腐败的过程涉及尸体内细菌的分解、组织的坏死和气味的散发等。

腐败过程通常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

根据尸体腐败的程度和观察到的特征,可以初步推断尸体的死亡时间。

然而,腐败过程受到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准确性可能有所限制。

综上所述,确定尸体死亡时间是一个复杂而且有一定局限的过程。

虽然法医学可以通过体温法、尸僵法、尸斑法和腐败法等方法来推断死亡时间,但每种方法都受到环境因素和其他干扰的影响,准确性有一定局限性。

解谜法医推测死亡时间的几种方法

解谜法医推测死亡时间的几种方法

解谜法医推测死亡时间的几种方法解谜法医推测死亡时间的几种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罪案和神秘死亡事件引起了广大公众的关注。

为了能够追踪犯罪者或准确推算出死亡时间,法医学家们通过各种方法和技术对死者进行细致而全面的分析。

本文将讨论解谜法医推测死亡时间的几种方法。

我们将深入探讨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能对这一领域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外部体征分析法外部体征分析法是法医学家最常用的推测死亡时间的方法之一。

在这种方法中,法医学家仔细观察死者身体外部的变化,如颜色、气味、温度等。

这些变化往往与死亡时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法医学家可以通过检查死者的尸斑来推测死亡时间。

尸斑是由于血液在体内凝结形成的,通常出现在死亡后的2-3小时。

根据尸斑的颜色和分布,法医学家可以初步推算出死亡时间。

法医学家还可以通过观察死者体表的腐烂程度来判断死亡时间。

新鲜尸体表面通常具有热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尸体开始变冷并逐渐腐烂。

根据腐烂的程度、腐烂气味以及昆虫的寄生情况,法医学家可以进一步精确地推测死亡时间。

然而,外部体征分析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外部体征的变化受到环境因素和个体差异的影响,因此对死亡时间的推算并不始终准确。

在进行死亡时间推算时,需要结合多种方法和技术的综合分析,以提高推算结果的准确性。

二、内部体征分析法内部体征分析法是通过解剖和病理检查来推算死亡时间的一种方法。

在尸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过程中,法医学家可以观察到死者内脏器官的特征变化,这些变化对推算死亡时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法医学家可以通过观察死者的肝脏硬化程度来推算出死亡时间。

肝脏在死后很快开始腐烂,而肝脏硬化的程度与死亡时间成正比。

通过检查脾脏和肾脏的黏液层厚度,法医学家也可以初步判断死亡时间。

法医学家还可以通过病理检测死者体内一些特定酶活性的变化来推算死亡时间。

尸检可以观察到死者体内酶的分解和改变,这些变化与死亡后的时间有一定的关系。

如何通过尸体现象判断死亡时间

如何通过尸体现象判断死亡时间

如何通过尸体现象判断死亡时间【说明】这篇作业时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完成的,多有肤浅、错误和粗糙之处,感谢老师批评指正!人死后,各器官和组织的机能活动逐渐停止,尸体在内外因素(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称为死后变化。

死后变化所呈现的现象叫做尸体现象,分为早期尸体现象、晚期尸体现象和异常尸体现象。

尸体现象作为推断死亡时间的重要指标,在法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一、早期尸体现象与死亡时间判断早期尸体现象是指24小时以内或者尸体腐败前的尸体现象。

(一)肌肉松弛(尸体压平)表现:无表情面容,瞳孔散大,眼微睁,下颌下垂,口微开,肢体变软,关节易弯曲,肌肉松软,皮肤失去弹性,在受压处的皮肤表面可形成与压迫物体表面形状相应的印痕。

膀胱、肛门括约肌松弛时可出现大小便溢出。

时间判断:死后立即出现,是最早的尸体现象,大约持续1-2个小时*右图为“肌肉松弛---皮肤印痕”(二)尸冷表现:人死后,尸体温度逐渐下降变冷原理:人死后,机体产热停止而散热仍在继续时间判断:通常成人尸体在16~18℃室温下,小于10小时时,每小时下降1 ℃;大于10小时时,每小时下降0.5 ℃;大于24小时时,与环境温度相同。

但是影响尸冷的因素有很多:①环境温度(温度、湿度、通风、雪地、水中、传导物)②衣着多少③尸体本身情况(胖瘦、青壮年)④死因(猝死、co中毒、机械性窒息、高热痉挛病、破伤风、脑膜炎----慢)(慢性消耗性疾病、大失血、溺死、冻死、大面积烧伤----快)(三)尸斑表现与原理:人死后,血液循环停止,血管内的血液依靠自身的重力,流向和坠积于低下、未受压迫处的血管中,并透过皮肤显现出边缘不清的有色斑痕,称为尸斑。

发展程度与时间判断:1、一期(坠积期)时间:死后1-3小时开始出现,历时12小时表现:淡紫红色,小点、小条、小块状特点:①指压褪色②切开尸斑处皮肤,切口血管断端有血液滴出③变动尸体位置可出现新尸斑2、二期(扩散期)时间:死后12小时出现表现:融合成大片状,颜色加深特点:①指压局部稍褪色②切开尸斑处皮肤,切口血管断端有血液滴出,组织内有血水性液体流出③变动尸体位置不容易形成新的尸斑3、三期(浸润期)时间:死后24小时出现表现:布满尸体低下部位,暗紫红色特点:①指压不退色②切开尸斑处皮肤无血液流出,组织内有血水性液体流出③变动尸体位置,尸斑位置不变,不形成新的尸斑*右图为“尸斑---仰卧位”与皮下出血的区分:(四)尸僵表现:人死后,尸体各肌群发生僵硬将关节固定,而使尸体呈强直状态全身各类肌组织死后均可出现僵硬,包括骨骼肌、心肌、胃肠平滑肌和子宫平滑肌等。

尸体的尸斑与死亡时间的推断

尸体的尸斑与死亡时间的推断

尸体的尸斑与死亡时间的推断尸体的尸斑是指尸体在死亡后由于血液的凝固和沉积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通过观察和分析尸斑可以对死亡时间进行推断。

下面将分析尸斑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通过尸斑推断死亡时间。

一、尸斑的形成原因尸斑是由于死亡后血液在体内没有循环,被重力作用下逐渐渗出致皮下组织引起的。

一般来说,死亡后2-4小时内,尸斑初显,4-8小时后达到明显水平,12-24小时进一步显著。

下面将具体介绍尸斑形成的过程。

1. 血液的凝固:当人死亡时,心脏停止跳动,血液逐渐凝固。

由于血液中含有红细胞和血浆,这些物质在凝固后会自然分离出来。

2. 重力的作用:由于死亡后没有心脏的泵血作用,以及重力的作用,血液会从高处逐渐向低处渗出,并在皮下组织中积聚。

3. 压迫作用:尸体在死亡后往往处于特定的体位,当尸体某一部位受到压迫时,血液就无法逐渐渗出和积聚在该部位下方的皮下组织。

二、通过尸斑推断死亡时间通过观察和分析尸体的尸斑,可以推断出死亡时间的大致范围。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推断方法。

1. 尸斑的颜色变化:尸斑的颜色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改变。

初期的尸斑呈红色,说明死亡时间较短;随着时间的推移,尸斑会逐渐变为紫色或暗红色;在24小时后,尸斑颜色会逐渐变为青紫色,这时常称为绿褪斑。

根据尸斑的颜色变化,可以推断出死亡时间的大致范围。

2. 尸体的体温:温度是影响尸斑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通过测量尸体的体温,可以初步推断出死亡时间的范围。

一般来说,死亡后的第一个小时,尸体的体温下降较快;之后,体温下降的速度逐渐减慢。

根据尸体的体温变化,可以推断出死亡时间的大致范围。

3. 尸斑的硬度和压迫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尸斑会逐渐变得硬实,并且对压迫会有反应。

在死亡后的早期,尸斑较为松软,对压迫不太敏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尸斑逐渐变得硬实,并对压迫有明显的反应。

通过观察和触摸尸体的尸斑,可以初步推断出死亡时间的范围。

综上所述,尸体的尸斑是通过死亡后血液凝固和沉积所产生的一种现象。

推断人类死亡时间的法医学方法研究

推断人类死亡时间的法医学方法研究

推断人类死亡时间的法医学方法研究一、引言人类死亡时间的推断在法医学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准确推断死亡时间对于犯罪调查、法律判决、保险索赔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法医学方法,用于推断人类死亡时间的研究。

二、体温法体温法是一种常见的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

根据尸体体温变化的规律,可以推测死亡时间的大致范围。

尸体体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通常以每小时1.5至2℃的速度下降。

通过测量尸体各个部位的温度,可以计算出死亡时间的近似值。

三、死脱皮指数法死脱皮指数法是根据尸体开始死亡脱皮的时间来推测死亡时间。

通常情况下,死亡后24至48小时,尸体开始出现皮肤脱落。

通过观察尸体上的脱皮情况,可以初步估计死亡的时间段。

四、尸斑法尸斑法是根据尸斑的形成和发展情况来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

尸斑是尸体死亡后血液定位的一种表现,一般在死亡后2至3小时开始形成。

根据尸斑的颜色、扩散程度和固定情况,可以推断出死亡的时间段。

五、放射性同位素法放射性同位素法是一种利用尸体中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进行死亡时间推断的方法。

人体内有一些放射性元素,如钾40、碳14等。

通过测量尸体中这些放射性元素的含量,结合它们的半衰期,可以计算出死亡时间的范围。

六、腐败法(解剖法)腐败法是一种通过观察尸体腐败程度来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

尸体在死亡后会经历一系列的腐败过程,这些过程包括腐败气味的产生、脓液的渗出和尸体组织的分解等。

通过观察尸体的腐败状况,可以初步判断死亡的时间段。

七、遗留物法遗留物法是通过观察尸体周围的环境变化来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

尸体周围的环境会受到尸体分解和生物活动的影响,这些变化可以用来推测死亡的大致时间。

例如,尸体周围的昆虫数量和种类的变化、土壤中的化学变化等都可以用来辅助推断死亡时间。

八、DNA鉴定法DNA鉴定法可以用于推断尸体的死亡时间。

通过分析尸体组织中的DNA分解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死亡的时间段。

尸体死亡后,DNA 会发生分解和降解,通过检测DNA的完整性和降解程度,可以推断死亡时间的范围。

死亡时间的常用推测方法

死亡时间的常用推测方法

死亡时间的常用推测方法一、体温推测法:1.死亡初期体温推测:通过测量尸体的体温,可以粗略推测死亡时间。

通常在死后的第一个小时,体温下降得较慢,平均每小时下降约1度。

该方法的准确性会受到环境温度、尸体位置和外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尸体冷却速率推测法:通常认为尸体的平均冷却速率为每小时1.5度。

通过计算体温变化、环境温度等因素,可以推测出死亡时间的大致范围。

二、枯燥皮肤法:当尸体发生皮肤干燥后,使用棉球轻轻擦拭尸体皮肤,有碎屑掉落的迹象,即表示死亡时间不超过2-3天。

三、死亡肌肉硬直:通过死亡后肌肉开始发生硬直,最初开始在下巴和颈部,然后扩展到四肢和其他部位。

根据硬直的程度可以推断死亡时间,一般硬直开始的时间大致为死亡后3小时左右,完全消失需24-36小时。

四、死亡肌肉松弛:死后的一定时间后,尸体肌肉会发生松弛,如果尸体松弛度较高,说明死亡时间较长;如果尸体还保持有一定的肌肉紧张度,说明死亡时间较短。

五、尸斑形成时间:尸斑是由于死亡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凝结所产生的。

尸斑的形成与死者的横卧或仰卧姿势和死亡后血液流动情况有关,一般尸斑开始形成时间在死后2小时左右,约4-5小时后达到最大。

六、尸体腐败程度:尸体腐败程度的判断可以依据尸体身上出现的腐败现象,如尸斑颜色的变化、腐败气味的产生以及腐败组织的变化情况等。

不同腐败现象对应不同的死亡时间段。

七、胃内容物分析:通过检查胃中的食物残渣和化学反应的程度来推测死亡时间。

根据食物的相对消化程度和胃内容物在不同时间段的排空速度,可以粗略地推测出死者最后一次进食的大致时间。

上述方法常常是结合使用以增加推测的准确性,但这些推测方法只能给出大致的时间范围,不能提供具体的准确时间。

此外,环境温度、尸体保存方式和死者个体差异等都会对推测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在法医鉴定中,通常需要基于多个不同的方法和线索综合推断,以期得出更准确的死亡时间。

解谜法医推测死亡时间的几种方法

解谜法医推测死亡时间的几种方法

解谜法医推测逝去时间的几种方法一、体温法在法医学中,推测逝去时间的方法之一就是体温法。

通过测量尸体的体温来推断逝去时间,这是一种相对简单却又很有效的方法。

当人逝去后,体温会逐渐逐渐趋于环境温度,根据体温的变化可以推测逝去时间的大致范围。

然而,体温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可能受到尸体的环境条件、尸体的体型、逝去前是否有发热等因素的影响。

二、尸斑和尸变尸斑和尸体变是另一种推测逝去时间的重要方法。

尸斑是指尸体死后由于血液在重力作用下集聚造成的红斑,一般在死后2-3小时开始出现,并且会随着时间逐渐加重。

通过观察尸斑的发展情况,法医可以初步判断逝去时间。

而尸体变则是指尸体在一定时间内会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化学变化,比如眼角膜混浊、肌肉僵直等。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法医可以更加准确地推断逝去时间。

三、放射性测年法放射性测年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推测逝去时间的方法。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速率来推算尸体逝去的时间,这种方法比起传统的体温法和尸斑方法更加准确和科学。

当尸体暴露在放射性同位素中时,这些同位素的衰变速率可以被测量出来,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推断出尸体暴露在同位素的时间,从而得到逝去的大致时间。

然而,这种方法仍然需要复杂的实验设备和专业知识,因此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进行这种方法的推测。

四、DNA分析法随着科技的发展,DNA分析法也被用于推测逝去时间。

通过检测尸体组织中的DNA分子的分解程度来推断逝去时间。

DNA分子的分解速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指标,通过分析尸体组织中DNA的衰减情况,可以相对准确地推测逝去时间。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准确性高,但因为需要进行复杂的实验和数据分析,因此也需要较高的技术和经济成本。

法医推测逝去时间的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

在实际工作中,法医往往会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推断,以提高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犯罪案件或者其他特殊情况下,逝去时间的准确推断往往可以为案件的调查和定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尸体现象------推测分析死亡时间依据

尸体现象------推测分析死亡时间依据

⼫体现象------推测分析死亡时间依据俗话说:⼈命关天。

在各类刑事案件中,⼈命案件就是最重要的案件了。

命案有⾃杀、他杀和意外死亡。

如何根据⼫体现象推测分析被害⼈死亡的时间对侦破案件是⼗分重要的。

⼀般来说,死亡时间即为被害时间,也就是犯罪分⼦作案的时间。

因此说,合理正确的推测分析判断⼈体的死亡时间是公安侦破刑事案件必不可少的。

也是每个公安法医⼯作者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肌⾁松弛肌⾁松弛在⼈死亡后⽴即出现,可以判断⼈刚死不久,⼀般不超过2⼩时。

⼆⼫斑⼈死后由于⾎液⾃⾝重⼒在⾎管内向⼫体低下部位未受压迫处坠积并逐渐扩散浸润的过程。

⼀般情况下,⼈死后2-4⼩时⼫斑开始出现,颜⾊较淡,呈⼩块状或条形斑块状。

死后12⼩时内,逐渐加重、颜⾊加深,范围扩⼤,⽤⼿压迫可褪⾊,称为⼫斑坠积期,可判断死亡时间不超过12⼩时。

⼫斑融合呈⽚状,颜⾊较深,⽤⼿压迫颜⾊减退,但不完全消失,此为⼫斑扩散期,推断死亡时间约为12-24⼩时。

⼫斑成⼤⽚状,颜⾊很深,⽤⼿强⼒压迫也不褪⾊,为⼫斑浸润期,死亡时间在24⼩时以上。

三⼫温⼈体正常体温为37摄⽒度左右,正常⼈波动⼀般不超过0.5摄⽒度。

⼈死后新陈代谢停⽌,不再产热,体温随之下降。

⼫体温度减低与周围环境的温度⼤致相等。

⽐较简单的推测⽅法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死后经过时间等于37摄⽒度减去⼫体直肠温度除以0.83再乘以系数(春秋季节为1;夏季为1.4;冬季为0.7)。

这种⽅法只考虑了季节因素,⽽未考虑影响⼫温的其他因素。

因此,只供参考。

四⼫僵⼫僵是⼈死后肌⾁发⽣僵硬的现象。

基本有⼀定的规律。

⼫僵在下颌关节出现,其他关节仍可松弛活动,为死后2-4⼩时。

全⾝各关节均出现,约死后6-8⼩时。

全⾝关节,肌⾁⼫僵最强,⼤约在死后10-12⼩时,并维持到48⼩时。

⼫僵开始从某个关节缓解,⼀般需经48⼩时以后,⾄72-96⼩时可完全缓解,⼫体开始出现腐败现象。

这只是⼫僵发展的⼀般规律,也有特殊的情况。

尸体的尸斑与死亡时间的推断

尸体的尸斑与死亡时间的推断

尸体的尸斑与死亡时间的推断尸体的尸斑是指死后出现在皮肤表面的褐红色或蓝紫色的斑块,由于尸斑的形成和变化规律与死亡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法医学来说,通过观察和分析尸体的尸斑可以推断死亡时间。

下面将介绍尸体的尸斑形成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尸斑进行死亡时间的推断。

一、尸斑形成机制尸体的尸斑形成是由于死后,由于循环系统停止运作,血液无法再回流至心脏,从而导致血液中的红细胞沉积在皮下组织中,形成尸斑。

尸斑的形成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死亡早期阶段:死亡后几分钟至数小时内,尸斑出现在身体压力较大的部位,如背部、臀部等。

此时,尸斑呈暗红色,并且能够消退。

2. 死亡中期阶段:死亡后数小时至十数小时内,尸斑的颜色逐渐变为深红色至紫红色。

此时,尸斑开始固定,即用手指压住尸斑不易消退。

3. 死亡晚期阶段:死亡后十数小时至数十小时不等,尸斑达到最大面积,颜色变为紫黑色。

此时,尸斑已经固定,不可通过手指压住而消退。

二、死亡时间的推断通过观察和分析尸斑,法医学可以推断死亡时间。

尸斑的形成和变化规律如下:1. 尸斑的颜色变化:根据尸斑颜色的变化可以大致判断死亡时间的长短。

死亡时间越短,尸斑的颜色越浅,反之则越深。

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方法只能粗略估计死亡时间,它并不具备绝对的准确性。

2. 尸斑的固定情况:死亡时间越长,尸斑固定得越牢固。

在尸体刚死亡的早期,尸斑仍然可以消退,而在死亡较久的情况下,尸斑已经固定,不易消退。

3. 尸斑的分布情况:尸体不同部位出现尸斑的时间和程度也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尸斑会先出现在颈部和头部,然后逐渐蔓延至上肢和下肢。

在特殊情况下,如尸体悬吊死亡时,尸斑可能会在脚部先出现。

需要强调的是,通过尸斑推断死亡时间只能作为初步的参考,具体的判断还需要结合其他尸体所呈现的情况,如尸体的温度、僵硬程度等。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和分析尸体的尸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断出死亡时间。

尸斑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规律为法医学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但在实际推断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以获得更准确的推断结果。

如何根据尸体判断死亡时间

如何根据尸体判断死亡时间

如何根据尸体判断死亡时间第一课:如何根据尸体判断死亡时间尸体现象 / 发生时间1.早期尸体外部现象尸斑出现(斑纹状) 30min 前后尸斑开始融合 1.5h尸僵出现,下颌关节僵直 2~3h全身在节出现僵直 6~7h尸斑指压退色 6~8h角膜微浊 12h最强尸僵 2~15h最高峰尸斑 15h 前后下腹部出现腐败变化 24h角膜混浊不能透视瞳孔 48h 左右尸僵开始缓解 48h 左右腐败水泡出现、血管网出现 2~3天尸僵完全缓解 3~4天2.尸温(直肠温度)每小时下降1℃ 死后 10h 内每小时下降0.5℃ 死后 10h 以上3.早期尸体内部现象心肌、横膈膜尸僵开始 30min心肌尸僵缓解 12h 以后瞳孔对自主神经药物有反应约 4h有纤毛上皮细胞运动约 5h4.晚期尸体现象成人木乃伊化(干尸)约 3 个月水尸尸体皮下脂肪尸蜡开始形成 1~2 月水中尸体皮下脂肪尸蜡化完成 2~4 月肌肉开始尸蜡化 2~3 月尸体整个尸蜡化约 1 年地上尸体白骨化约1 年地上尸体软组织完全消失 3~5 年土中尸体白骨化 3~5 年骨骼干燥、脆化 10~15 年***注:腐化进程与尸体在空气中、水中、土壤中有关。

在相同气温、相同湿度情况下,空气中为1,水中为1/2,土壤中为1/8(即若空气中1周腐败,则在水中2周,在土壤中8周才能腐败,此为腐败法则。

)第二课:一些职业可能带有的特征以下说的都是一些职业可能带有的特征,主要是包括习惯穿着(也就是专门换了穿着去参加一些特殊活动的除外),习惯动作,身体特征。

在这里表情神态什么比较虚幻的,就先基本不考虑了:)另外这里说的都是普遍现象,不排除特殊情况旧式学校的教师(除体育老师外):指甲缝残留白色粉末,衣袖,裤腿褶皱中也带有白色粉末。

厨师:脸部皮肤差,体型略胖,用力手腕一般比较有力,用力手的手臂手背可能有细小烫痕,头发可能会有油烟味。

接待员(国内的情况不清楚,比较复杂,在国外一些比较繁忙的地段,主要是政府部门又或者旅游行业的对外接待员):有咬指甲的习惯,臀部相对宽大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通过尸体现象判断死亡时间【说明】这篇作业时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完成的,多有肤浅、错误和粗糙之处,感谢老师批评指正!人死后,各器官和组织的机能活动逐渐停止,尸体在内外因素(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称为死后变化。

死后变化所呈现的现象叫做尸体现象,分为早期尸体现象、晚期尸体现象和异常尸体现象。

尸体现象作为推断死亡时间的重要指标,在法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一、早期尸体现象与死亡时间判断早期尸体现象是指24小时以内或者尸体腐败前的尸体现象。

(一)肌肉松弛(尸体压平)表现:无表情面容,瞳孔散大,眼微睁,下颌下垂,口微开,肢体变软,关节易弯曲,肌肉松软,皮肤失去弹性,在受压处的皮肤表面可形成与压迫物体表面形状相应的印痕。

膀胱、肛门括约肌松弛时可出现大小便溢出。

时间判断:死后立即出现,是最早的尸体现象,大约持续1-2个小时*右图为“肌肉松弛---皮肤印痕”(二)尸冷表现:人死后,尸体温度逐渐下降变冷原理:人死后,机体产热停止而散热仍在继续时间判断:通常成人尸体在16~18℃室温下,小于10小时时,每小时下降1 ℃;大于10小时时,每小时下降0.5 ℃;大于24小时时,与环境温度相同。

但是影响尸冷的因素有很多:①环境温度(温度、湿度、通风、雪地、水中、传导物)②衣着多少③尸体本身情况(胖瘦、青壮年)④死因(猝死、co中毒、机械性窒息、高热痉挛病、破伤风、脑膜炎----慢)(慢性消耗性疾病、大失血、溺死、冻死、大面积烧伤----快)(三)尸斑表现与原理:人死后,血液循环停止,血管内的血液依靠自身的重力,流向和坠积于低下、未受压迫处的血管中,并透过皮肤显现出边缘不清的有色斑痕,称为尸斑。

发展程度与时间判断:1、一期(坠积期)时间:死后1-3小时开始出现,历时12小时表现:淡紫红色,小点、小条、小块状特点:①指压褪色②切开尸斑处皮肤,切口血管断端有血液滴出③变动尸体位置可出现新尸斑2、二期(扩散期)时间:死后12小时出现表现:融合成大片状,颜色加深特点:①指压局部稍褪色②切开尸斑处皮肤,切口血管断端有血液滴出,组织内有血水性液体流出③变动尸体位置不容易形成新的尸斑3、三期(浸润期)时间:死后24小时出现表现:布满尸体低下部位,暗紫红色特点:①指压不退色②切开尸斑处皮肤无血液流出,组织内有血水性液体流出③变动尸体位置,尸斑位置不变,不形成新的尸斑*右图为“尸斑---仰卧位”与皮下出血的区分:皮下出血尸斑发生部位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包括尸体受压迫处)只发生在尸体未受压的低下部位伴随情况常伴有表皮剥脱和局部肿胀无手指按压不退色退色(浸润期以前)边界清楚不清切开有积血或凝血块有血液或血水性液体流出镜检血管外有红细胞血管外无红细胞(四)尸僵表现:人死后,尸体各肌群发生僵硬将关节固定,而使尸体呈强直状态全身各类肌组织死后均可出现僵硬,包括骨骼肌、心肌、胃肠平滑肌和子宫平滑肌等。

如:立毛肌僵硬---鸡皮疙瘩睫状肌或虹膜肌僵硬---瞳孔缩小膀胱平滑肌僵硬---排精、排尿子宫平滑肌僵硬---死后胎儿娩出△特殊类型:死亡发生的瞬间,肌肉未经松弛阶段直接进入僵硬状态,仍保持着死亡当时的姿态和动作,称为尸体痉挛。

多为局部性。

时间判断:1~3小时开始出现;4~6小时扩展到全身;12~15小时发展到高峰。

在死后4~6小时内,人为地将已形成的尸僵破坏,不久尸僵可重新发生,这种现象称之为再僵直。

较弱;7~8h不再形成尸僵持续24~48小时后开始缓解,3~7天完全缓解。

△尸僵的发展及顺序:下行次序咬肌→颈肌→颜面肌→躯干→上肢→下肢上行次序下肢→上肢→躯干→头部△尸僵的出现与缓解时间:出现时间下颌—1-3 h之内全身—9 h以上上肢—5-6 h 全身较强盛—约12 h下肢—7-8 h 全身高度强盛—24 h缓解时间下颌—24 h以上上肢—30 h以上下肢—36 h以上全身完全缓解—3-7天影响尸僵的因素:①温度:温度较高,则尸僵发生早,消失也快,温度较低是,则刚好相反;②个体因素:成年健壮者,比年老体弱及小儿,尸体尸僵出现晚,而且持续时间长;③死因:强大暴力作用造成的突然死亡,比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尸体尸僵出现的晚,并且持续时间长;有机磷农药、士的宁、异烟肼中毒,破伤风及急性发热性疾病死亡者,尸僵出现早而强;黄磷、毒蕈、砷、升汞、一氧化碳中毒,窒息尤其是缢死、大出血等死亡时,尸僵出现较晚,程度也较轻。

(五)角膜混浊表现:人死后,角膜逐渐由透明变成污白色时间判断:轻度混浊:死亡6~12h以上中度混浊:死亡18h~1天角膜局部或弥漫性混浊加重,但仍可辨认瞳孔。

重度混浊:死亡2~3天以上角膜显著混浊呈白斑状,瞳孔已不可辨认。

(六)自溶表现:人死亡后,组织细胞因受细胞内固有的各种酶的作用而发生细胞结构的破坏和溶解,因而使各器官软化和液化自溶发展与时间判断:一般认为胰腺和胃肠粘膜最先发生自溶,然后是实质脏器;脾发生限自溶先于心、肺、肾、肝和肾上腺;脑组织发生亦早,但进展较慢;皮肤与结缔组织自溶发生较慢。

在人体的各种脏器中,胰腺是最早发生自溶的脏器之一。

实验表明,在死亡的第5个小时内,离体胰腺的腺泡上皮细胞核尚无明显改变。

到死后12小时则核已肿大,颜色也变得透亮,染色质凝聚成小颗粒状。

到死后24小时,染色质便已突破核膜,分散到细胞浆中,但这个时候细胞的境界还是清楚的。

到了第36小时,组织中央部分的细胞核完全消失,而周围部分上皮细胞形成孤立存在的圆形团块。

这时胰岛早就模糊不清,胰岛管也早已崩解。

间质肿胀,但还能辨明出血管的轮廓。

脾脏在开始自溶时,红髓内血液呈均匀同质,组织被血液溶解后的产物所浸染,白髓与红髓的细胞数减少。

到第36小时,组织边缘部分所有细胞成分包括淋巴细胞在内,都已完全消失,呈片污秽紫色。

离体心脏在死亡后第12小时,肌浆肿胀,嗜酸性,呈块状,横纹不清。

到第24小时,有的细胞核发生浓缩,有的变得肿大而透亮。

到第36小时,组织边缘部分的肌细胞核消失,组织中央部分的肌细胞核尚未消失,但已变得肿大而透亮。

到第48小时,组织中央部分的肌细胞也消失。

离体肺脏在死后12小时内,血管内的血液有溶血现象;到第24小时,少数肺泡中隔细胞核出现溶解或碎裂;到第36小时,肺泡中隔细胞数减少,到第48小时,肺组织已成淡红色一片,己不能辩认出细胞核了。

肾脏的自溶现象较为特别。

人死后不久,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脑浆呈嗜酸性,肿胀,管腔变窄甚至消失。

到第24小时,个别肾曲管上皮细胞核染色质凝聚成小颗粒,沿核膜排列,有的已突破核膜,分散在细胞浆中。

到第36小时,上述现象更加明显,并有相当一部分细胞核完全消失。

到第48小时,近曲管上皮细胞核几乎完全消失,个别残留者也仅是残缺不全的核碎屑而已。

肝脏的自溶比心、肺、脾、肾脏都要慢,在死后的第48小时才可见到肝细胞核染色质的凝聚现象。

肾上腺在死后36小时以内无明显改变,到第48小时,便无法辩认其正常结构,呈淡红色的模糊图象。

二、晚期尸体现象与死亡时间判断(一)尸体腐败1、尸臭:表现:肠道内的腐败细菌繁殖生长,开始产生腐败气体,放出腐败臭味(氨气、硫化氢、甲烷)时间判断:常温下,死亡后3~6个小时2、尸绿:死亡后24~48小时左右,尸体右下腹皮肤开始出现污绿色斑迹,经3-5日后逐渐扩展到全腹、胸部和全身。

此种污绿色斑迹称为尸绿。

(硫化血红蛋白、硫化铁)3、腐败静脉网:表现:体腔、内脏血管中的血液受腐败气体的压迫,流向体表,使皮下静脉扩张,充满腐败血液,在体表呈现暗红色或青绿色树枝状血管网,称为腐败静脉网。

时间判断:在春秋季节于死后48~72小时,夏季于死后1~2天,冬季约于死后7天开始出现.*左图尸体的右下腹部腐败静脉网较明显4、腐败气泡和水泡:表现:腐败气体窜入表皮和真皮之间,形成大小不等的气泡,有的在泡内充满腐败液体。

时间判断:在春秋季节于死后3~5天,夏季于死后1~2天出现,冬季一般不出现腐败水泡。

5、巨人观:表现:尸体腐败扩展到全身时,腐败气体使整个尸体膨胀,称巨人观。

时间判断:在春秋季节于死后3~7天,夏季于死后2~3天,冬季于死后15~30天开始出现。

*右图死者面目全非,口唇肿胀外翻呈漏斗状,舌尖突出,呈现巨人观部分特征6、白骨化:表现:尸体软组织经腐败过程全部软化、液化而消失,毛发、指(趾)甲脱落,最后只剩下骨骼时间判断:夏季:10日~1个月。

;春秋季节的暴露尸体:成人5~6周,小儿3~4周,新生儿2周以上;冬季暴露尸体:须数个月以上。

(二)霉尸表现:尸体久置于潮湿而通风不好的环境中或浸泡在水中,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尸体的裸露部位或裸体的全身表面,由于霉菌生长繁殖而覆盖一层白色斑点状霉斑或细毛三、异常的尸体现象与死亡时间判断(以尸蜡为例)尸蜡一种特殊的尸体现象,肥胖的尸体长期停留水中或埋在不通风的潮湿地方里,腐败进展缓慢。

约经3—6个月,尸体的皮下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

脂肪酸和蛋白质分解产物中的氨结合,形成脂肪酸铵,再和水中的钙、镁形成灰白色蜡状物质,使部分或全部尸体得以保存,称为尸蜡。

可大体保存尸体的原形,并能保存某些暴力作用的痕迹,但较难推断死亡时间,具有一定的法医学意义。

尸蜡先在皮下脂肪组织形成,而后扩延到其他脂肪组织。

成人尸体在1~1.5年期间,可完全形成尸蜡,婴尸6~7月即可形成。

从发现的尸蜡实例中,全身尸蜡少见,大多数是尸体的一部分形成尸蜡。

一个成年人的肢体形成尸蜡,至少需要6~7个月的时间。

在法医学上,单凭尸蜡不能准确判断死亡时间。

但是,尸蜡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存尸体上的伤痕、系沟、鸡皮疙瘩和生理、病理特征,这对于识别死者和揭露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附表:尸体现象与死亡时间判断,根据学生所查资料有所添加(添加部分为楷体)国际法学院09级5班武英琦学号:20093012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