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学期课程纲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下学期课程纲要

教学材料: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本和《说明与检测》

授课时间:64课时(2.8-6.15)

授课老师:九年级化学老师

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

一、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本

授课时间:32课时(2.8-4.13)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程总目标

1、知道溶液的概念,会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了解固体物质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会利用溶解度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3、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初步学会粗盐提纯,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初步学会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4、了解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知

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第九单元溶液

内容标准: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4、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5、了解固体物质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

6、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7、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8、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9、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学安排:

(第1课时)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2、3课时)课题2 溶解度

(第4、5课时)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6课时)第九单元复习

(第7、8课时)第九单元综合检测题

第十单元酸和碱

内容标准:

1、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4、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5、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6、会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教学安排:

(第9、10、11课时)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12、13课时)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第14课时)第十单元复习

(第15、16、17课时)第十单元综合检测题

第十一盐化肥

内容标准: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初步学会粗盐提纯。

3、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

4、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

5、知道常用化肥的种类、作用、保存及施用时注意事项。

6、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教学安排:

(第18、19、20课时)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21、22课时)课题2 化学肥料

(第23课时)第十一单元复习

(第24、25、26课时)第十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内容标准:

1、了解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

2、初步认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大意义及合理安排膳食。

3、了解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和人是如何摄取这些元素的。

4、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5、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安排:

(第27课时)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第28课时)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第29课时)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第30课时)第十二单元复习

(第31、32课时)第十二单元综合检测题

二、《说明与检测》

课时安排:32(4.16-6.15)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内容标准:

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安排:

(第1-5课时)选择题

(第6-13课时)填空题

(第14-19课时)简答题

(第20-23课时)综合应用题

(第24课时)综合测试一

(第25课时)综合测试二

(第26课时)综合测试三

(第27课时)综合测试四

(第28课时)综合测试五

(第29课时)综合测试六

(第30课时)综合测试七

(第31课时)综合测试八

(第32课时)综合测试九

课程实施建议

1、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便捷的班班通系统,通过预习、展示、精讲和反馈,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授课方式启发学生学习或采用讲练结合探究式教学方式,等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学习方式:利用导学案,采用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3、课外延伸:开展研究性课题。练习:课本后随堂练习,每节课随堂要有目标检测样题。

4、教学反馈:课堂反馈主要通过观察、问答、交流、演板、检测等途径来实现,课后反馈主要通过课后作业、谈话、考试、面批作业等途径来实现。

5、整理与复习: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以典型例题为载体,完成每个单元复习题,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总结好的解题方法。

总体课程评价

评价指标由平时学习和测试成绩及实验技能测评三项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