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椭圆形》一、教学目标1.了解椭圆形的基本形态;2.能够正确区分椭圆形和圆形;3.通过训练,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认识椭圆形;2.区分椭圆形和圆形;3.对椭圆形进行操作。

三、教学准备1.一些椭圆形的图片;2.临时制作的椭圆形样板;3.幼儿适用的玩具,如积木、多边形拼图等。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形状各异的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其名称,包括上个学期所学的圆形。

2. 导入教师为幼儿出示椭圆形的图片,并简要介绍椭圆形的基本形态。

让幼儿试着说一下这个形状的名字。

3. 表示教师示范用椭圆形样板在纸上画出椭圆形,并使用一些幼儿易懂的语言为幼儿解释如何表示椭圆形。

4. 识别教师向幼儿出示一些只有椭圆形和圆形的图片,请幼儿说出其中的椭圆形,帮助幼儿区分椭圆形和圆形。

5. 实践教师发放玩具,让幼儿用玩具模拟椭圆形和圆形。

可以用多边形拼图、积木等游戏道具,让幼儿动手实践。

6. 小结教师帮助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确认幼儿是否掌握了椭圆形的识别和操作。

7. 反思这堂课的整体效果评价不是太高。

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都还需要更加细致的训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细节的训练,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也要更加注重多样性和趣味性,营造成长的氛围。

五、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我发现幼儿对于椭圆形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圆形和椭圆形的区分也有些困难。

这与我之前的教学设计有些关系,我没有很好的准备幼儿的认知能力,考虑不够周全。

同时,由于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单一,教学过程未能够很好地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多样性和趣味性,在灵活使用教具的基础上,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认识椭圆形》中班科学优质教案

《认识椭圆形》中班科学优质教案

《认识椭圆形》中班科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图形》第四章,主要详细内容为认识椭圆形。

通过实物展示、动手操作和情景体验,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和掌握椭圆形的特点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正确识别椭圆形,并了解其基本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椭圆形的特点,能够准确识别各种椭圆形。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椭圆形实物(如橄榄球、鸡蛋、饼干等)、椭圆形卡片、磁性白板、挂图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棒、画笔、椭圆形模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椭圆形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什么形状的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2. 探索发现(10分钟)(1)教师发放椭圆形卡片,让幼儿观察并找出椭圆形的特点。

(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

3. 动手操作(10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用彩纸、剪刀、胶棒制作椭圆形。

(2)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制作,加深对椭圆形的认识。

(3)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用椭圆形模具进行创作。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挂图展示椭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思考和讨论。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幼儿用椭圆形模具进行连线、涂色等操作。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六、板书设计1. 认识椭圆形2. 内容:(1)椭圆形的特点:长轴、短轴、曲率等。

(2)椭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鸡蛋、饼干、橄榄球等。

(3)制作椭圆形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椭圆形模具画一幅画,并描述其中的椭圆形物品。

2. 答案示例:画面中有椭圆形的饼干、鸡蛋、橄榄球等。

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形状世界》的第三章第二节,主要内容为认识椭圆形。

详细内容包括:椭圆形的定义、特征、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椭圆形物品以及椭圆形的简单绘制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椭圆形的定义和特征,能够识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椭圆形物品。

2. 学会简单绘制椭圆形,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形状的敏感性和空间想象力,激发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椭圆形的定义、特征以及简单绘制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和识别日常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椭圆形实物模型、图片、画纸、画笔、黑板、粉笔。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椭圆形实物模型,如鸡蛋、乒乓球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从而引出椭圆形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椭圆形的图片,讲解椭圆形的定义和特征。

(2)教师演示如何用彩泥制作椭圆形,让幼儿观察并了解椭圆形的制作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和画笔,让幼儿尝试自己绘制椭圆形。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画法,并给予鼓励。

4. 知识巩固(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让幼儿识别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教师邀请几名幼儿到黑板上绘制椭圆形,其他幼儿在座位上用手指跟随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认识椭圆形2. 内容:(1)椭圆形的定义:椭圆形是一种有两个轴的曲线图形,它的两个轴长度不相等,且相交于图形的中心。

(2)椭圆形的特征:两轴长度不相等,中心对称,边界光滑。

(3)椭圆形的绘制方法:先画一个长方形,然后分别在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画两个半圆,将半圆与长方形连接起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椭圆形,并用彩泥制作一个椭圆形物品。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讲解、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幼儿对椭圆形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图形的认识》第三节《认识椭圆形》。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对比、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学会识别和描述椭圆形。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和描述椭圆形。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数学图形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和发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识别和描述椭圆形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椭圆形实物(如鸡蛋、橄榄球等)、椭圆形图片、椭圆形模型、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椭圆形实物(如鸡蛋、橄榄球等)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观察和讨论这些实物的共同特征。

2. 例题讲解3. 动手操作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工具,自己动手制作椭圆形,加深对椭圆形的认识。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椭圆形识别游戏,看哪组幼儿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出更多的椭圆形。

六、板书设计1. 《认识椭圆形》2. 内容:椭圆形基本特征:形状像鸡蛋,有两个弯曲的边识别方法:观察实物的形状、对比图片、动手制作制作方法:画纸、彩笔、剪刀、胶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椭圆形,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椭圆形的鸡蛋、橄榄球、饼干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椭圆形的认识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用椭圆形创作画作,如设计一个椭圆形的、城堡等,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 实践情景引入:如何通过椭圆形实物引起幼儿的兴趣。

3. 动手操作:幼儿制作椭圆形的步骤及指导方法。

4. 随堂练习:椭圆形识别游戏的组织与实施。

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形状世界》的第三章第二节,主要详细内容为认识椭圆形。

通过观察、实践和游戏,让幼儿了解椭圆形的特点,学会辨别椭圆形,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椭圆形的物体。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椭圆形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和描述椭圆形。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形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椭圆形的特点,学会辨别不同形状中的椭圆形。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实践和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椭圆形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椭圆形卡片、图片、实物(如鸡蛋、橄榄球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椭圆形实物,如鸡蛋、橄榄球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邀请幼儿上台展示,并让其他幼儿说出展示实物的形状。

2. 例题讲解(5分钟)(2)讲解椭圆形的定义,让幼儿了解椭圆形是由一个轴对称的曲线组成的。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在画纸上自由绘制椭圆形。

(2)邀请部分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幼儿判断是否为椭圆形。

4. 游戏环节(10分钟)(1)组织“找找看”游戏,让幼儿在教室内寻找椭圆形物体。

(2)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椭圆形物体最多。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复述椭圆形的特点。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学会辨别各种形状。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大的椭圆形,并标注“椭圆形”。

2. 在椭圆形旁边列出椭圆形的特点,如“轴对称”、“曲线组成”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个椭圆形物体,并把它画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让幼儿学习其他形状,如圆形、正方形等,并开展“形状分类”游戏,提高幼儿对各种形状的认识和辨别能力。

幼儿园中班优质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优质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优质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形状世界》的第三章“奇妙的椭圆形”,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椭圆形的基本特征,了解椭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椭圆形的感知和识别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椭圆形,并掌握其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椭圆形物品的能力,激发幼儿对形状的兴趣。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椭圆形的特点,并能准确识别。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椭圆形物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椭圆形卡片、实物椭圆形物品、PPT课件。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椭圆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形状名称,激发幼儿对椭圆形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让幼儿观察、发现。

(2)教师拿出实物椭圆形物品,让幼儿触摸,感受椭圆形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水彩笔,让幼儿自己绘制椭圆形。

(2)幼儿相互展示、交流,分享自己绘制的椭圆形。

4. 小组活动(10分钟)(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椭圆形卡片,让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找出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

(2)小组代表汇报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巩固对椭圆形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椭圆形2. 板书内容:(1)椭圆形的基本特征(2)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3)绘制椭圆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出3个椭圆形物品,并描述其特点。

(2)画一画:绘制一个椭圆形,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 答案:(1)例如:鸡蛋、橄榄球、饼干等。

(2)见幼儿绘制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椭圆形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形状》,详细内容为认识椭圆形。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椭圆形,并说出其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物体形状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椭圆形的特点,并能准确识别。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物体形状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椭圆形卡片、各种椭圆形物品(如鸡蛋、乒乓球等)、画纸、画笔。

2. 学具: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椭圆形卡片和各种椭圆形物品,引导幼儿观察。

(2)邀请幼儿上台摸一摸、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

2. 例题讲解(1)教师用椭圆形卡片举例,讲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椭圆形物品,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3.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画纸和画笔,让幼儿尝试画椭圆形。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画椭圆形的方法。

4. 小结(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画椭圆形的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椭圆形2. 板书内容:(1)椭圆形的基本特征(2)椭圆形的物品举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并画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幼儿对椭圆形的认知。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尝试用椭圆形创作画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2)开展家庭作业,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教学难点:理解椭圆形的特点,并能准确识别。

椭圆形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优秀5篇

椭圆形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优秀5篇

椭圆形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优秀5篇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优秀5篇由作者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可以在椭圆形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篇一设计思路:认识椭圆形较其它圆形对幼儿来说难于掌握,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先复习圆形,然后我充分利用电教,以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对于幼力来说富有吸引力,使整个认识椭圆形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形象,也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

使幼儿在玩中掌握了椭圆形的特征。

活动名称:认识椭圆目标:1、认识椭圆形,会比较圆形与椭圆形的异同,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及操作能力。

准备:录音机、视频展示仪、椭圆形的镜子、盘子、鸡蛋、饼干等实物,每组一篮五颜六色的各种图形纸,长方形白纸、小棍人手1份。

形式:集体与个别活动相结合。

过程:1、教师带幼儿听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轻松、愉快地进活动室。

2、教师以讲故事的方法出示图形房子,再出示图形娃娃(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请幼儿依次说出名称。

教师:今天图形娃娃家又来了一位新客人(出示椭圆形)让幼儿观察,然后放小图形娃娃争论的录音(三角形说:“它是圆形”、圆形说:“不对,不对,它不是我”“那它是谁呀”小图形们一起问,圆形说:“它是我的好朋友长得和我有点像,它的名字叫椭圆形”)3、教师使用视频展示仪使鸡蛋出现在电视上,通过观察启发幼儿说出鸡蛋的椭圆形的。

同样方法让幼儿观察椭圆形的镜子、盘子、饼干等。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椭圆形的。

5、比较圆形与椭圆形的异同。

(1)请幼儿用手摸摸圆形和椭圆的周边,说说有什么感觉(周围圆圆的、滑滑的、没有角、也没有边)。

(2)请幼儿把圆形、椭圆形的纸上下左右对折,通过圆形的圆心和椭圆形的中心点,量两条折线,通过幼儿动手测量,讨论并概括出圆形和椭圆形的异同,感知椭圆形的基本征。

6、游戏“看谁说得对”教师:椭圆形很快和这些小图形交上了好朋友,它们组成了许多漂亮图案(教师出示花和蜻蜓,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图形组成的)7、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椭圆形的特征。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1)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1)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形状世界》的第三节《认识椭圆形》。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椭圆形的定义、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椭圆形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椭圆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椭圆形的特征,能够准确地找到生活中的椭圆形。

教学重点:掌握椭圆形的定义,学会观察和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椭圆形卡片、椭圆形生活物品(如鸡蛋、饼干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椭圆形生活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引发幼儿对椭圆形的兴趣。

2. 教学椭圆形的定义(5分钟)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椭圆形的实物和图片,让幼儿判断哪些是椭圆形,哪些不是,并说明原因。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画纸和彩笔描绘椭圆形,加深对椭圆形的认识。

5. 椭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5分钟)6. 小结与拓展(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椭圆形2. 板书内容:椭圆形的定义和特征椭圆形的实物和图片椭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一个椭圆形。

找到生活中的三个椭圆形物品。

2. 答案:椭圆形的画法:用铅笔在画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然后分别将长方形的两个对角线延长,用曲线连接延长后的点,形成一个椭圆形。

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鸡蛋、饼干、橄榄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椭圆形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对椭圆形的发现和应用,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拓展到生活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需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进行课后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1. 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椭圆形的形状。

2.增强幼儿对椭圆形的感性认识。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教学内容1.椭圆形的定义和形状。

2.椭圆形与圆形的比较。

3.实物和图片展示。

3. 教学过程及实施步骤步骤一:导入1.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物品,引导幼儿发现这些物品的不同之处。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并问幼儿:“这是什么形状?”步骤二:讲解1.通过图片展示椭圆形的形状。

2.对椭圆形的定义进行讲解,让幼儿了解椭圆形有两个焦点和长轴、短轴两个直径。

3.给出一些实物示例,例如椭圆形的糖果、饼干等。

步骤三:比较1.通过图片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区别。

2.让幼儿比较两者的形状、周长、面积等。

步骤四:实践1.让幼儿自己试着用彩笔或纸张画出椭圆形。

2.让幼儿用小球或不同形状的物品堆叠椭圆形,增强感性认识。

4. 教学评价与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导入活动,让幼儿对不同形状的物品进行观察,引导幼儿主动发现不同之处,增强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对比,让幼儿更加深入地认识椭圆形和圆形的区别和特点。

最后,通过实践让幼儿自己尝试画出椭圆形,增强感性认识。

总之,本次教学活动既注重了知识的讲解,又注重了幼儿的实践操作,让幼儿在活动中愉悦地学习。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幼儿的感受和反馈,让教学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同时,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更加具体和详细,注重实施细节的把握,使幼儿更加有序地进行学习。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优质教案2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优质教案2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认识椭圆形》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主要围绕椭圆形的概念、特征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能够掌握椭圆形的基本概念,认识椭圆形的明显特征,并能找出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椭圆形的基本概念,认识椭圆形的形状特征,如“长轴”、“短轴”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识别和分类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椭圆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难点:运用椭圆形特征找出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椭圆形模型、实物展示(如鸡蛋、橄榄球等)、教学PPT。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椭圆形模型和实物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从而引出椭圆形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PPT展示,讲解椭圆形的定义、特征,如椭圆形的长轴、短轴等。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椭圆形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在画纸上用水彩笔画出椭圆形,并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巩固对椭圆形的认识。

4. 互动游戏(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找出生活中的椭圆形”游戏,鼓励幼儿观察周围环境,找出椭圆形物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椭圆形》2. 板书内容:椭圆形的定义椭圆形的特征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共同找出家中的椭圆形物品,并记录下来。

2. 答案:例如:鸡蛋、橄榄球、饼干、镜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充分认识椭圆形。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椭圆形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整。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幼儿尝试用其他几何图形组合成椭圆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形状》,主要详细内容为认识椭圆形。

通过实物展示、故事导入、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椭圆形的特点、生活应用及其与其他形状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椭圆形,并了解其基本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对形状的认知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椭圆形的特点,并能与其他形状进行区分。

重点:培养幼儿对椭圆形的认知,提高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椭圆形实物(如鸡蛋、饼干等)、图片、卡片、故事书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椭圆形实物(如鸡蛋、饼干等)进行展示,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形状名称,激发幼儿对椭圆形的兴趣。

2. 故事导入(5分钟)讲述一个关于椭圆形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椭圆形的特点和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展示椭圆形图片,讲解椭圆形的定义及特点,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分析。

4. 互动游戏(10分钟)分组进行“找一找、摸一摸”游戏,让幼儿在教具中找出椭圆形物品,并摸一摸感受其形状。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在画纸上用彩笔画出椭圆形,并剪下来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教师对幼儿的操作进行评价,强调椭圆形的特点,并对表现优秀的幼儿给予表扬。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家长协助幼儿在家庭中寻找椭圆形物品,并拍照记录。

2. 答案:家长需在照片背面注明椭圆形物品的名称,以便教师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中继续寻找椭圆形物品,并尝试用椭圆形创作画作,提高幼儿对椭圆形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互动游戏、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培养幼儿对椭圆形的认知,提高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椭圆形》教案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椭圆形》教案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椭圆形》教案教学目标:1.让孩子认识椭圆形并了解椭圆形的特性。

2.通过游戏体验,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首先向孩子展示一个椭圆形的图片,并问孩子们是否见过或了解过这个形状,引导孩子们自由讨论。

在孩子们的讨论中,引导孩子们注意到椭圆形的长轴和短轴,并让孩子自由发掘这个形状的不同特性。

2. 游戏环节游戏一:椭圆形拼图为孩子准备一些用卡纸或硬纸板剪成的椭圆形碎片,每个椭圆形碎片大小和形状都不同,让孩子自由组合拼凑出一份完整的椭圆形贴画。

在游戏中,引导孩子们观察碎片形状的不同和拼接的方式,帮助孩子发现椭圆形的不同。

游戏二:找椭圆形在教室或室外摆放一些不同形状的图形和物品,其中包括两个或以上的椭圆形,让孩子们四处找寻椭圆形,并标记这些形状的位置。

在游戏中,引导孩子们了解椭圆形的不同形状特点,并培养孩子寻找和辨认物品的能力。

游戏三:旋转椭圆形为孩子准备荧光笔及黑底白板,引导孩子们在黑底白板上画出一个椭圆形,然后旋转荧光笔,让其围绕椭圆形旋转,孩子们观察并记录各种旋转椭圆形的形状。

在游戏中,引导孩子们了解椭圆形的旋转特性,并培养孩子对二维图形旋转的理解。

3. 总结环节在游戏结束后,引导孩子们回顾游戏中所学内容,并总结出关于椭圆形的特性。

帮助孩子们意识到椭圆形不同于其他常见的二维图形,培养对椭圆形的敏感度和认知能力。

教学资料准备:1.卡纸或硬纸板(游戏一中使用)2.不同形状的图形和物品(游戏二中使用)3.荧光笔和黑底白板(游戏三中使用)拓展提高:在上述游戏基础上,可以通过调整游戏难度,进行进一步拓展和提高。

例如,在椭圆形拼图游戏中,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孩子们根据长轴和短轴的比例拼凑椭圆的操作任务,增加孩子们的数学思考难度;在旋转椭圆形的游戏中,引导孩子们探究围绕不同轴旋转产生的椭圆形的形变特点,提高孩子们对二维图像变形的理解。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精彩教案《认识椭圆形》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精彩教案《认识椭圆形》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精彩教案《认识椭圆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形状》,详细内容为认识椭圆形。

通过学习椭圆形的特点、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让孩子们了解并掌握这一基本几何形状。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椭圆形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出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椭圆形的特点,并能将其与生活中的物品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椭圆形模型、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椭圆形模型,引导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其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椭圆形的基本特点,如长轴、短轴、对称性等。

(2)教师展示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让孩子们说出它们的名字。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孩子们分组讨论,找出教室里的椭圆形物品,并分享给大家。

4. 动手操作(10分钟)(1)孩子们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一个椭圆形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成果展示(5分钟)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椭圆形作品,分享创作过程。

教师对孩子们的观察、动手操作、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椭圆形的基本特点2. 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3. 椭圆形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里的椭圆形物品,并画下来。

2. 答案:孩子们需在画纸上画出椭圆形物品,并在旁边注明物品名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寻找椭圆形物品,并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

同时,引导孩子们探索其他形状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动手操作和成果展示等环节。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 》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 》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辨识椭圆形,并用椭圆形进行判断和描述。

2.能够感知和触摸到椭圆的形状特征,增强记忆和认识。

3.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概念和符号,对椭圆进行形状分析和描述。

二、教学内容1. 了解椭圆形通过观察图片、手绘图形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什么是椭圆,椭圆的定义和特征。

对幼儿来说,可以简单地理解椭圆是长圆形,长轴比短轴长。

2. 感知椭圆形通过横竖放置的水果盘和球形面包,让幼儿从直观上感知椭圆的形状特征。

同时可以用手摸,让幼儿用有趣的方式感知椭圆。

3. 认识椭圆形通过手工制作椭圆形,帮助幼儿认识它的轴线长、短和两个焦点之间的关系等,逐渐形成椭圆形的概念。

4. 运用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比较物品时,使用椭圆形进行分类,并让他们简单地了解到用字母表示椭圆的方法,例如用“O” 表示椭圆。

三、教学步骤1. 引导幼儿了解椭圆形老师通过图片展示椭圆形的外貌特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特征。

2. 感知椭圆形老师用球形面包和水果盘等实物展示椭圆形,让幼儿直观感受椭圆形的长轴和短轴的关系。

3. 认识椭圆形让幼儿用颜色画出椭圆形,再用手把椭圆形的形状特征表示出来,逐渐形成椭圆形的概念。

4. 运用数学知识老师拿出不同形状的物品要求幼儿分类,幼儿究竟该用椭圆形作为分类标准?最后,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幼儿熟悉字母“O” 与椭圆的关系。

四、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的改进本次教学的方法相对简易易懂,幼儿从感官开始了解椭圆,通过想象、画画的方式了解其定义和特征,并使用到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习成果的评价幼儿通过本次活动感知、认识、运用椭圆形,自我感觉教学效果良好,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更加注重小朋友的实际表现,及时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 》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 》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含反思认识椭圆形导入环节:老师拿出几个不同形状的球,如足球、篮球和乒乓球等,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然后,老师指着其中一个球问孩子们:这个球的形状是什么?学生们纷纷说出各种答案,如圆形、椭圆形等。

引导孩子们思考,找出这个球的特征。

新知呈现: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向孩子们介绍椭圆形。

孩子们很可能对这个新的形状感到好奇,并想要进一步了解。

活动一:椭圆形的定义与识别1. 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一个椭圆形。

为了简化活动,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椭圆形的模板,然后将模板放在纸上,让孩子们用铅笔勾勒出椭圆形的轮廓。

2. 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椭圆形,让他们描述椭圆形的特征,比如两个焦点,两个半径等。

3. 给孩子们展示一些不同的图形,让他们辨认出椭圆形。

4. 进行练习,例如给出一些图形,让孩子们判断是否是椭圆形,理由是什么。

活动二:运用椭圆形1. 向孩子们展示一些椭圆形的实际应用场景,如椭圆形的赛场、椭圆形的眼睛等。

引导孩子们思考椭圆形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

2. 让孩子们尝试用椭圆形画一个汽车轮胎,引导他们在绘画创作中运用椭圆形。

活动三:围绕椭圆形进行游戏1. 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椭圆形的代表,例如一个椭圆形的图片或模型。

2. 让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将椭圆形作为主题,创造一个小故事或情景。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小组可以通过观察来猜测故事或情景中的主题形状是椭圆形。

3. 进行椭圆形游戏类比,例如让孩子们用身体姿势来模仿椭圆形,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

反思:在进行这一数学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孩子的学习特点和问题。

一些孩子可能在形状的识别和判断上有困难,需要额外帮助和指导。

我在活动中注重了观察、思考和表达,在让孩子们自主学习的同时,也注重了合作学习和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让孩子们更好地参与其中。

下一次,我会更加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过程,给予个体化的指导和扶持。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形状世界》中的第二节“认识椭圆形”。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实物展示、动手操作、互动交流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学会辨别椭圆形与其他形状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椭圆形,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椭圆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准确地辨别出椭圆形。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椭圆形实物(如鸡蛋、乒乓球等)、椭圆形卡片、画有椭圆形的图片、磁性椭圆形贴纸。

学具:彩笔、剪刀、胶棒、椭圆形手工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椭圆形实物(如鸡蛋、乒乓球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进而引出椭圆形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利用椭圆形卡片和磁性椭圆形贴纸,展示椭圆形的特点,讲解椭圆形的定义,让幼儿了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3. 动手操作(10分钟)1. 让幼儿用彩笔在纸上画出一个椭圆形,观察椭圆形的特点。

2. 分组进行手工活动,用剪刀、胶棒和椭圆形手工纸制作椭圆形物品。

4. 互动交流(5分钟)1. 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椭圆形物品,并说出其特点。

2. 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椭圆形的物品,与同伴分享。

5. 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幼儿在画有椭圆形的图片中找出椭圆形。

2. 让幼儿用磁性椭圆形贴纸在黑板上拼出不同的形状。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椭圆形,并在旁边标注“椭圆形”字样。

2. 在椭圆形下方列出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在生活中寻找椭圆形的物品,并记录下来。

答案:如鸡蛋、乒乓球、饼干、镜子等。

2. 作业题目:用椭圆形手工纸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

答案:根据幼儿的制作结果进行评价。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形状》,详细内容为认识椭圆形。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认识椭圆形,并能够正确地描述椭圆形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椭圆形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识别出椭圆形。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椭圆形实物(如鸡蛋、乒乓球等)、椭圆形卡片、磁性椭圆形贴图、画纸、画笔等。

2. 学具:每人一份磁性椭圆形贴图、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椭圆形实物(如鸡蛋、乒乓球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什么形状的吗?”让幼儿自由发表观点,教师适时引导。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椭圆形卡片,讲解椭圆形的定义,让幼儿了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并通过磁性椭圆形贴图,引导幼儿在画纸上进行拼图,进一步巩固对椭圆形的认识。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磁性椭圆形贴图,让幼儿在画纸上自主创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椭圆形》2. 板书内容:(1)椭圆形的定义(2)椭圆形的特点(3)生活中常见的椭圆形物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找出家中的椭圆形物品,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认识椭圆形方面的掌握程度,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有趣的形状,激发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椭圆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形状》,详细内容为认识椭圆形。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使幼儿了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培养他们对生活中形状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认识和掌握椭圆形的基本特征,并能在生活中找到椭圆形的事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椭圆形的概念,并在生活中找到椭圆形的事物。

教学重点:掌握椭圆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区分椭圆形与其他形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椭圆形实物(如鸡蛋、饼干等)、椭圆形卡片、磁性教具、挂图。

学具:彩泥、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椭圆形实物(如鸡蛋、饼干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些物品是什么形状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拿出椭圆形卡片,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并讲解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通过磁性教具演示,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椭圆形的两个轴对称特点。

3. 随堂练习(5分钟)(1)发放画纸、彩泥等材料,让幼儿动手制作椭圆形。

(2)组织幼儿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找出椭圆形的事物。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成小组,讨论生活中见到的椭圆形物品,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大小的椭圆形,标注名称。

2. 在椭圆形旁边列出其主要特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物品,并记录下来。

2. 答案:如鸡蛋、饼干、橘子、肥皂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幼儿对椭圆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教课堂设计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
教师:***
日期:***
XX幼儿园
设计思路:认识椭圆形较其它圆形对幼儿来说难于掌握,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先复习圆形,然后我充分利用电教,以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对于幼力来说富有吸引力,使整个认识椭圆形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形象,也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

使幼儿在玩中掌握了椭圆形的特征。

活动名称:认识椭圆
目标:
1、认识椭圆形,会比较圆形与椭圆形的异同,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及操作能力。

准备:录音机、视频展示仪、椭圆形的镜子、盘子、鸡蛋、饼干等实物,每组一篮五颜六色的各种图形纸,长方形白纸、小棍人手1份。

形式:集体与个别活动相结合。

过程:
1、教师带幼儿听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轻松、愉快地进活动室。

2、教师以讲故事的方法出示图形房子,再出示图形娃娃(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请幼儿依次说出名称。

教师:今天图形娃娃家又来了一位新客人(出示椭圆形)让幼儿观察,然后放小图形娃娃争论的录音(三角形说:“它是圆形”、圆形说:“不对,不对,它不是我”“那它是谁呀”小图
形们一起问,圆形说:“它是我的好朋友长得和我有点像,它的名字叫椭圆形”)
3、教师使用视频展示仪使鸡蛋出现在电视上,通过观察启发幼儿说出鸡蛋的椭圆形的。

同样方法让幼儿观察椭圆形的镜子、盘子、饼干等。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椭圆形的。

5、比较圆形与椭圆形的异同。

(1)请幼儿用手摸摸圆形和椭圆的周边,说说有什么感觉(周围圆圆的、滑滑的、没有角、也没有边)。

(2)请幼儿把圆形、椭圆形的纸上下左右对折,通过圆形的圆心和椭圆形的中心点,量两条折线,通过幼儿动手测量,讨论并概括出圆形和椭圆形的异同,感知椭圆形的基本征。

6、游戏“看谁说得对”
教师:椭圆形很快和这些小图形交上了好朋友,它们组成了许多漂亮图案(教师出示花和蜻蜓,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图形组成的)
7、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椭圆形的特征。

图形娃娃很想和小朋友做游戏,大家一起动脑筋,用这些小图形拼出自己最喜欢的图案,然后把它贴在白纸上。

(1)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将图形房子转移到活动室的后墙上。

(2)点评作品,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图案是用什么图形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