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丰碑
《丰碑》教案集锦七篇
《丰碑》教案集锦七篇《丰碑》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的重点内容。
3、学习本课的生字。
掌握“丰碑、恶劣、袭击、倚靠、湿润、覆盖、晶莹”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志、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教学难点: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第一课时一、前提测评:导语引入: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哥泣的英雄赞歌。
今天,我们将把份飞的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出示板书《丰碑》。
二、认定目标:1、认知:理解课文大意,弄清课文重点内容。
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军需处长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2、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受到爱国主义及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3、能力:感情朗读,体会文中含义;勾、画、标、注重点词句;质疑、解难,想象等综合能力。
三、导学达标:(一)师放间乐《长征组歌》,狂风呼啸,贴出挂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情景。
伴随音乐低沉叙述导语,并结合板书课题。
(二)播放课文录音:提出预习思考中的问题。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把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语句用“~~~~”划出来。
学生用自己组织的语言简要概括大意。
(三)理清课文脉落,小组讨论课文第几部分为重点内容,并说出根据。
(四)通过分组讨论提出问题,教师分类。
再选派代表汇报本组预习收获,或你知道了什么?(主体作用,自主学习)(五)学习课文一、二部分教师激情范读,引入(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读课文一、二部分。
这支队伍面临怎样的考验?你是从哪儿看出的?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点词句。
语文教案-《丰碑》(通用16篇)
语文教案-《丰碑》(通用16篇)-《丰碑》篇1第22 课《丰碑》一、教学要求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有条理地将思想内容表达清楚的。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丰碑”的含义。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质疑。
学生有可能提:“丰碑”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要用“丰碑”作题呢?师:是呀,课文为什么要用“丰碑”作题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读的时候,再想想,看看自己还想知道哪些问题?(二)、学生对课文充分质疑。
学生大致有以下三个大问题不明白:1、将军为何向军需处长敬军礼?2、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3、为何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那还会属于谁呢?”(三)、探讨第一个问题:课文为何以“丰碑”为题?(含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一问题)1、请一生读第13自然段。
师:“晶莹”是什么意思?“晶莹的丰碑”又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它把什么比作什么?那么,这座晶莹的丰碑就是指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与晶莹的丰碑在哪些方面有相似之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2、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与晶莹的丰碑在哪些方面有相似之处?生可能会说两方面相似:⑴、颜色;⑵、外形。
还有哪些方面相似呢?师引导学生体会在精神上更相似。
①、同学们,是什么原因使军需处长冻死了呢?生的回答有两种可能:a、天气冷使他冻死。
b、衣服让给了别人,使他冻死。
②、军需处长知不知道在这样的大冷天,穿得单薄是会被冻死的?知道会被冻死,还要把衣服让给了别人?同学们,此时,你最感动的什么?③、同学们,冻僵的军需处长的神态是怎样的?同学们,在这个地方你有问题吗?想象理解:夹着烟,显得很悠闲。
《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气,下面是我整理的《《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快快拿去用吧!《丰碑》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录象激_情感1、通过初读,我们已经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故事。
2、观看录象,感受红*爬雪山时环境的恶劣。
3、自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当时环境的恶劣。
4、指名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读中体会环境的恶劣。
并想像可能还有什么状况发生?5、老师带读。
二、自读、自悟,理解文章内容(一)提出问题:面对重重困难,红*战士们能否经受住考验的?1、自读课文并画出重点语句,边读边体会,2、小组争辩。
3、全班沟通。
(接受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1)将*A、将*让马(与士兵同心协力)B、听说士兵被冻死,很难过。
(一愣步履踉跄眼睛迷离)C、面对冻死的士兵,很生气。
(阴云密布肌肉抽动肌肉抖动)D、第13自然段:吃惊——自责、内疚——难过——崇敬。
(怔怔泪珠闪烁缓缓地庄重的*礼)读中通过理解词语感悟将*的情感变化。
(2)*需处长(读出不同的理解。
)A、抓住重点词语感悟*需处长的精神。
(一尊塑像倚着单薄)B、想象*需处长在牺牲前会想什么?C、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理解题目、解题。
1、理解题目、解题:此时,你对题目有了什么更深的理解?2、老师小结:*需处长像一座丰碑,矗立在*路上,指引道路。
四、理解最终一段的含义。
1、齐读最终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3、看录象,共享红*成功时的喜悦。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丰碑》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丰碑》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内容:赣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第十册第8课《丰碑》二、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浓烈。
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但由于他们过着幸福优越的生活,对红军长征的艰难险恶知之甚少,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我将在本节课通过抓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的语句来让学生反复朗读、理解、体会、感悟,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从而让学生能深刻理解人物高贵品质,激发学生内心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四、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恶劣、思索、依靠、塑像等词语。
2、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描写的学习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献身精神。
3、理解丰碑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1、背景引入,介绍长征:同学们,在七十多年前,为了反动派作斗争,为了北上抗日,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小学语文《丰碑》教学设计(通用6篇)
小学语文《丰碑》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丰碑》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丰碑》教学设计(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丰碑》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课前准备:1、文字投影片二框2、音乐一段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板书课题丰碑(bei)“碑”字正音、辨形。
“丰碑”是指什么?课文中的“丰碑”到底是指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找找答案。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2、师范读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教流问:知道军需处长是做什么工作的?军需处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呢?4、介绍时代背景《丰碑》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当时物质条件极端贫乏,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为了革命不少革命战士倒下了。
课文中的军需处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6、指名分段,讨论分段段意:一(1)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一(1—2)二(2)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二(3—7)三(3—13)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三(8—11)四(14)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四(12—14)二、讲读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找出这一段的一个中心词。
什么叫艰难?2、讨论:从哪儿看出红军在艰难地前进?你找了哪些词语?(1)“冰坨”是什么意思?这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这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
《丰碑》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丰碑》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丰碑》,由李本深创作。
《军需处长》这篇课文就是围绕“丰碑”这个主题记叙了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寒冷冰冻死的感人故事,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丰碑》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丰碑》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攻击、严峻、覆盖、经营、丰碑”等。
2、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3、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上课后老师先板书一个“碑”字,让学生组词。
再板书一个“丰”字,让学生查字典据词定义(多,丰富;大;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纪念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纪念谁的?信任同学们通过朗读,自己能够明白。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
2、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
伍坨啸劣酷袭僵倚秃塑豹覆莹特殊留意:啸 (xiào ) 劣(liè) 塑( sù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订正读音。
4、谁说说课文所讲的“丰碑”是什么,课文什么地方点明白? (课文讲的“丰碑”是一位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
)三、理解教材1、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探讨。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把军需处长比作一座丰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2、同样老师信任大家通过阅读思索,互相沟通,肯定能解决这个难题。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是依据怎样的顺序写的?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有什么相似之处?(画批在书旁)4、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相似之处,按4人小组进行沟通。
5、在全班进行沟通。
设计,小学,教学《丰碑》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重视情感体验。
2021年有关《丰碑》教案3篇
2021年有关《丰碑》教案3篇《丰碑》教案篇1[设计理念]l、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重视情感体验。
2、运用合作讨论式教学解决学生理解难点。
3、重视朗读体验,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加深感染。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感受1、自己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谁愿意自告奋勇站起来把课文读听听?3.读了这__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就说什么?可一句话,也可以几句话。
二、再读质疑1、拿起笔来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自己不理解或有问题的地万,请在书上做上记号。
①人被冻死是很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死的时候这样镇定、安详?②课文中两次写到将军"愣",分别是什么意思?③军需处长的身体怎么会成为"丰碑"?④将军为什么庄严地向这位军需处长敬礼?⑤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2、全班交流自己的问题。
三、合作讨论问题1、方法:自由组合,几人一组讨论刚才提出的自己感兴趣的1一2个问题。
第二课时一、重点学习讨论㈠人冻死时是十分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被冻死时那样"镇定、安详"?1、出示第7小节,指名朗读。
2、讨论:为什么他死得这样安详、镇定呢?3、想象一下他牺牲前的所做、所想(为什么坐下来,为什么吸烟,为什么左手向前伸?)4、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 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重点朗读9一13小节。
1、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2、自告奋勇展示。
3、教师点拨、指导。
三、升华情感1、为什么被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2、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3、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附板书:丰碑一尊塑像-----→一座丰碑《丰碑》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的重点内容。
3、学习本课的生字。
掌握“丰碑、恶劣、袭击、倚靠、湿润、覆盖、晶莹”等词语。
《丰碑》教案合集6篇
《丰碑》教案合集6篇《丰碑》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培养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习写__时把重点的内容写详细,把其它内容写简略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从军需处长被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及将军的心情变化,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难点: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视频显示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二)略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质疑,设置悬念:将军最忧虑的是什么?(三)研读第三至十三自然段。
1、范读,初步感知。
2、品读第七自然段。
视频显示冻死的军需处长,抓住关键词,读悟老战士的品质。
3、读议八至十二自然段。
(1)自读、自悟,体会将军的心情变化。
(2)视频显示配文插图,展开想象,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丰碑的含义。
(四)略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
2、释除悬念,将军此时的忧虑不存在了。
(五).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22、丰碑军舍需己处为长人严峻考验?沉着坚定《丰碑》教案篇2《丰碑》教案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抄好词好句;能力目标:深刻领悟__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习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继续的方法;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使自己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神态及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体会将军前后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弄懂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路迢迢,寒风凉。
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于1934年从江西福建出发,1935年到达陕北。
历经艰难险阻。
翻雪山,过草地,漫漫征途,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
发生了多少感天动地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艰难的岁月。
《丰碑》教案设计(精选3篇)
•••••••••••••••••《丰碑》教案设计《丰碑》教案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丰碑》教案设计(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丰碑》教案设计1教学要求: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态、神态和穿着中,体会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具准备:1、电脑.课件3件。
2、小黑板一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学习课文第一、二段,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
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了解生字词自学情况。
3、预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三、初读课文。
1、抽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默读课文,按提示把文章分为四段,讨论段意。
(提示:A、艰难前进B、严峻考验C、一座丰碑D、走向胜利)段意(略)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
思考:"吞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这支队伍似乎要被吞掉?2、指导感情朗读。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
思考:将军在思索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索呢?2、指导感情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
第二课时(详案)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三、四段,体会文章中心思想,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1、2、4题。
《丰碑》教案六篇
《丰碑》教案六篇《丰碑》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了解课文内容,观察课文插图,发挥学生想像能力,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3、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第七小节,从“冻僵”、“单薄破旧”、“镇定安详”三个词语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2、通过课文内容理解将军的愤怒心情。
3、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4、理解课文的第14小节所表达的内容。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过程媒体设计意图一、听说训练,导入新课1、听说训练,复习旧知。
2、小结过渡,配乐朗读。
二、步步为营,学文悟情(一)学习第7节1、出示课文插图,边看图边读第七节,观察并练习说话。
2、从“冻僵”、“单薄破旧”、“镇定安详”三个词语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3、配乐齐读课文第七小节。
(二)学习第8——10节1、轻声读课文,试着用将军的口吻来说一说将军当时的心情。
2、体会将军的愤怒的心情,有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11——12节1、媒体出现第12节内容,体会将军心情的转变。
2、接读课文,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
3、朗读竞技,明确目标,给读得最好的同学配乐朗读。
4、在余音声中,全体起立敬礼。
(四)学习第13节1、边诵读边媒体出示画面:雪一层层覆盖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并出示第13节内容。
2、抓住重点词“晶莹的丰碑”,借以画面理解内容。
3、练习给“丰碑”刻字。
(五)学习第14节1、配乐出示,学生齐读。
2、分小组讨论问题: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3、集体讨论:为什么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出示并完成练习:这支队伍有(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有(爱兵如子)的将军,有(顽强)的战士,他们一定能经受住(种种严峻)的考验,胜利也一定会属于这样的队伍。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课后收集红军队伍中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人和事交流。
《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说课及教案设计(优秀10篇)
《丰碑》教学设计丰碑说课及教案设计(优秀10篇)《丰碑》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讲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行进,为后继部队开辟了一条通路。
当时供应非常困难,军需处长把棉衣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只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过云中山时被冻死了。
课文赞扬了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学情分析:教学时要抓住军需处长冻死这一情节作重点分析,体会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革命精神,还要抓住将军神态的几次变化(吃惊、激动、难过、内疚、自豪等表情),体会军需处长高尚品德的感人。
另外要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语言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等词语。
2、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正确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理解有关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简介背景同学们,在六十年代前,为了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为了北上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途中,条件极为艰苦。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板书课题:25、丰碑),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长征途中一件非常感人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1、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
(2)、特别指导。
劣lie、润run、覆fu的读音,碑、豹、润、覆的写法。
2、学习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冰坨:坨,是成块成堆的东西。
冰坨就是冰山。
文中是说整个云中山冰封雪冻,看去简直就是一座冰山,气候极其严寒,行军艰难。
严峻:严厉、严格。
丰碑:本指高大的石碑。
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文中指冻僵了的军需处长。
《丰碑》教学教案
《丰碑》教学教案《丰碑》教学教案5篇《丰碑》教学教案1教学要求1.学习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积累常用词语。
会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并按要求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安排材料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题“丰碑”的深刻含义。
知道“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内涵。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仪、图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从审题入手先说说“碑”有几种?为什么要建碑?“丰碑”的“丰”在这里什么意思?那么这座丰碑是谁呢?是用什么雕刻的呢?我们就来看课文。
二、读课文,学字、词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
2.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自学要求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字义。
(2)读通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课文层次,分段。
三、检查自学情况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
如“劣”(li8)不读(lü8)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碑”的笔顺,与“脾”“卑”“啤”区分;“倚”与“椅”区分;“豹”的偏旁不是“”;“润”不要多写一点;“覆”下半部的“復”注意是“一横”。
3.词义: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
4.读课后“读读写写”中词语。
不理解的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思考题。
(课文记叙了红军在冰天雪地里行军,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都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冻死了的感人故事。
)(分3段)四、练习朗读课文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质疑,做好记号。
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问:军需处长是做什么的?军需处长是管理负责分发棉衣的处长,却因为没有棉衣被冻死了。
《丰碑》教案三篇
•••••••••••••••••《丰碑》教案三篇《丰碑》教案三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丰碑》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丰碑》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培养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习写文章时把重点的内容写详细,把其它内容写简略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从军需处长被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及将军的心情变化,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难点: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视频显示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二)略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质疑,设置悬念:将军最忧虑的是什么?(三)研读第三至十三自然段。
1、范读,初步感知。
2、品读第七自然段。
视频显示冻死的军需处长,抓住关键词,读悟老战士的品质。
3、读议八至十二自然段。
(1)自读、自悟,体会将军的心情变化。
(2)视频显示配文插图,展开想象,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丰碑的含义。
(四)略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
2、释除悬念,将军此时的忧虑不存在了。
(五).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22、丰碑军舍需己处为长人严峻考验?沉着坚定《丰碑》教案篇2一、平江区校长示范课1、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第十册2、授课时间: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二日3、授课地点:平江实验学校电教室二、教学要求: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024最新-丰碑 《丰碑》教案优秀13篇
丰碑《丰碑》教案优秀13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如下是敬业的小编演员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13篇丰碑的相关文档,欢迎阅读。
丰碑篇一顺南街小学创新教学教案设计大赛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试用)第22课[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中革命先烈为革命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忘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2、通过对将军神态的几次变化来体会军需处长高尚品德的感人。
3、弄清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体会“晶莹的丰碑”的含义;2、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讲读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讲读第三、四段。
2、通过将军神态的几次变化来体会军需处长高尚品德的感人。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策略一、导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
学生读1、2段。
在冰天雪地的云中山,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在艰难地行进着。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环境是这样的恶劣。
战斗也是那样的残酷,敌人随时可能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时将军的情感是怎样的?(担心。
)那么将军担心的理由是什么?(由于当时“冰天雪地”,“混沌迷蒙的飞雪”,“风像狼似的嗥叫”。
)二、讲读课文(第三、四段):多媒体出示:轻声自由读第三段,思考:(1)红军在行军途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2)用“——”划出文中描写将军神态变化的词句,并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1、交流问题:(1)、红军在行军途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一位老战士冻死了。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丰碑(精选3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丰碑(精选3篇)学校一班级语文教案——丰碑篇1一、教学要求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寒冷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是按怎样的挨次,有条理地将思想内容表达清晰的。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丰碑”的含义。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质疑。
同学有可能提:“丰碑”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要用“丰碑”作题呢?师:是呀,课文为什么要用“丰碑”作题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读的时候,再想想,看看自己还想知道哪些问题?(二)、同学对课文充分质疑。
同学大致有以下三个大问题不明白:1、将军为何向军需处长敬军礼?2、为什么说“被大雪掩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3、为何说“成功不属于这样的队伍,那还会属于谁呢?”(三)、探讨第一个问题:课文为何以“丰碑”为题?(含为什么说“被大雪掩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一问题)1、请一生读第13自然段。
师:“晶莹”是什么意思?“晶莹的丰碑”又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它把什么比作什么?那么,这座晶莹的丰碑就是指什么?被大雪掩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与晶莹的丰碑在哪些方面有相像之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2、被大雪掩盖的军需处长与晶莹的丰碑在哪些方面有相像之处?生可能会说两方面相像:⑴、颜色;⑵、形状。
还有哪些方面相像呢?师引导同学体会在精神上更相像。
①、同学们,是什么缘由使军需处长冻死了呢?生的回答有两种可能:a、天气冷使他冻死。
b、衣服让给了别人,使他冻死。
学校一班级语文教案——丰碑篇2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寒冷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特地利人的崇精神.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具体,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丰碑》教学设计优秀9篇
《丰碑》教学设计优秀9篇人教第十册《丰碑》教学设计篇一《丰碑》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红军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
课文语言朴素,以将军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人物形象饱满,读罢令人难以忘怀。
教学这篇课文时,以下几点我做得较突出:一、孕伏铺垫,境中激情课文所叙述的内容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很大的距离,学生可能因知识的储备有限而难以入境,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准确把握,而且还会影响他们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领悟。
因此,设计时,我在第一个教学环节就让学生充分交流了所查资料,回忆了以前学过的长征路上发生的感人故事,阅读了红军过草地,爬雪山时的相关资料,了解了环境的恶劣……从而让学生迅速跨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人物的高尚品质做好了情感铺垫。
二、发挥想象,升华情感每个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感情走向课文,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生活体验、感受各不相同。
因此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更深入地把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世界融为一体,我在教学中多次设计了适合学生想象的情境,如学完军需处长死后神态、外貌、衣着等描写之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想一想,牺牲前他可能想些什么?学生各抒已见,更深入地了解了军需处长的内心世界;再如,将军得知这位被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可能会怎么想?体会将军此时的懊悔、愧疚,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最后战士们受到军需处长精神的鼓舞,走过他身旁时,可能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红军战士,你会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总之,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仅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更深入地挖掘了课文的中心。
三、以读为主,读中悟情文章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质朴,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材料。
因此,课上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指导,如第七自然段要读得悲壮感人,我指导学生怀着对冻死的老战士的崇敬,怀念之情,读出一种庄严、悲痛的情调,语速稍慢,语调平直,而且指导时注重学生的感悟。
《丰碑》教学设计(精选16篇)
《丰碑》教学设计(精选16篇)《丰碑》篇1[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562 更新时间:2003-10-30 录入:xxywja ]1.情景导入:同学们,有这样一支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的红军队伍,他们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在这恶劣的环境中发生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手势示意生齐读课题——“丰碑”)2.同学们见过碑吗?在哪里见过?什么是“丰碑”?[板书: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功绩]3.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吗?[板书:军需处长]课文中哪一句话直接把军需处长和丰碑联系起来呢?请用“ ”把它划出来。
4.出示中心句:“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谁能围绕这句话提出问题?(为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5.快速浏览课文,请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
6.自由读第7自然段,小组合作:根据这一段内容设计问题,问题里必须有为什么或怎样这两个词语。
点拨:⑴从哪里看出老战士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老战士为什么牺牲时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老战士牺牲时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说明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a看到战士没有在冰天雪地里倒下,感到安慰,所以……b自己把所有的棉衣都发给了战士,连自己都没有,尽到了职责…… c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死而无怨,所以……)⑵巡视参与讨论。
引导:①镇定、安详是什么意思?②老战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点明中心“不怕牺牲,舍己为人”③从哪里还能看老战士有着这种“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品质?[出示句子“单薄破旧的衣服……身上。
”指名读——抠“贴”要读重音,为什么单薄,点明中心:不怕牺牲,舍己为人。
换词读。
(出示:……裹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披在……)]7. 你对这段内容有哪些不明白?8.指导朗读、师生评议。
(你觉得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你能读给大家听吗?)9.谁还想通过读来表达自己对军需处长的感情?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齐读这一自然段。
精选《丰碑》教案4篇
Life is not easy. You don't need to be eager for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roval of others, and live your own lifequietly.(页眉可删)精选《丰碑》教案4篇《丰碑》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重视情感体验。
2、运用合作讨论式教学解决学生理解难点。
3、重视朗读体验,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加深感染。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感受1、自己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谁愿意自告奋勇站起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3.读了这篇__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就说什么?可一句话,也可以几句话。
二、再读质疑1、拿起笔来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自己不理解或有问题的地万,请在书上做上记号。
①人被冻死是很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死的时候这样镇定、安详?②课文中两次写到将军"愣",分别是什么意思?③军需处长的身体怎么会成为"丰碑"?④将军为什么庄严地向这位军需处长敬礼?⑤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2、全班交流自己的问题。
三、合作讨论问题1、方法:自由组合,几人一组讨论刚才提出的自己感兴趣的1一2个问题。
第二课时一、重点学习讨论㈠人冻死时是十分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被冻死时那样"镇定、安详"?1、出示第7小节,指名朗读。
2、讨论:为什么他死得这样安详、镇定呢?3、想象一下他牺牲前的所做、所想(为什么坐下来,为什么吸烟,为什么左手向前伸?)4、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重点朗读9一13小节。
1、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2、自告奋勇展示。
3、教师点拨、指导。
三、升华情感1、为什么被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2、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3、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丰碑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学习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献身精神。
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长征途中的那个感人肺腑的
故事!
二、紧扣题目、直奔中心。
1、(板书碑)同学们见过碑吗?在哪见过?有什么用?(板书丰)什么是“丰碑”?在课文中“丰碑”指什么?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生找出第13自然段)
2、课件(大屏幕出示军需处长变成丰碑的画面,下面出示重点句:风更狂了,雪更大了。
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
3、引导质疑:此时的你最想弄明白什么?(学生问题预设: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丰碑?为什么说是晶莹的丰碑?)
三、研读“愤怒”,感悟可贵
1、(出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红军艰难在雪山爬行的画面,播放狂风呼啸的录音)。
这就是那支装备极差的队伍在雪地中艰难的前行,风雪似乎要吞噬一切生命。
2、你有什么感受?环境如何?找到课文中的环境描写。
自己读读,看看从哪句话、哪些词中感受到云中山的冰雪漫天迷茫?
3、通过朗读再现文中的环境。
4、这样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等待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可能()可能()可能(),想象一下,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在恶劣的环境中,他们面临着许许多多不可预知的可能,你能把这种严峻的形势读出来吗?(学生读)
5、我们的忧虑正是将军的忧虑。
环境如此恶劣、装备如此之差,将军能不思索吗?正当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冻死了一个人)作为一个军队的统帅将军,当他亲眼目睹这一画面时有什么表现?画出文中的相关语句。
6、交流语句,抓将军的神态、心理变化,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预设:1、“将军的脸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到: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1)感受愤怒:抓住“严峻”“抖动”及将军的语言。
(2)体验愤怒:假如你是将军,面对走来的军需处长,你会对他说什么?
(3)有感情朗读:当看到在狂风呼号、大雪纷飞的冰天雪地里,战士因为穿着单薄破旧竟被活活冻死的场面时,将军的内心有一种无法言语的愤怒、悲伤与自责!齐读。
预设:2、“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1)深究原因:将军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抓“抽动”、“抖动”,体会将军“心情沉重”到“悲痛、愤怒之极”的变化。
抓“吼、红着眼睛、发怒的豹子”体会将军难过、激动、悲愤的心情。
(2)体会怒不可遏:假如你是将军,面对跑步过来的军需处长,你会说什么?
(3)重现愤怒: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军需处长迟迟不来,而纷飞的大雪悄无声息地覆盖着冻僵的战士的身体,将军愤
怒了。
指名读句子。
(4)将军一次比一次更加愤怒的原因是什么?将军对战士的关爱还表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