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动物和环境1
《动物与环境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湘科版》
《动物与环境》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在当今社会,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干系变得日益紧密。
动物不仅是地球上的重要生物资源,还是我们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加剧,动物所面临的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
因此,通过进修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干系,可以增强学生对环境珍爱和动物珍爱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
二、设计目标1. 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互相干系,掌握动物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对动物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对动物珍爱和环境珍爱的重视水平。
3. 激发学生对动物与环境珍爱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相关的珍爱活动。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内容本次作业设计将分为三个部分:1. 理论知识进修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干系,包括动物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对动物的影响。
他们需要掌握动物与环境珍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珍爱动物和环境。
2. 实地调查学生将分组进行实地调查,选择一个动物栖息地进行观察和调查。
他们需要记录下动物的种类、数量和生存环境等信息,并分析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干系。
最后,他们需要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总结调查结果并提出珍爱建议。
3. 创意设计学生将结合所学知识和实地调查结果,开展一项与动物与环境珍爱相关的创意设计活动。
可以是画册、海报、宣传视频等形式,旨在向他人传达环保理念和动物珍爱认识。
四、评判方式1. 知识掌握情况:考察学生对动物与环境干系的理解水平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地调查报告:评估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动物与环境干系的理解。
3. 创意设计效果:评判学生的创意思维和环保认识,看是否能够有效传达珍爱动物与环境的信息。
五、时间安排第一周:进修理论知识,阅读相关资料第二周:分组选择动物栖息地进行实地调查第三周:撰写实地调查报告第四周:进行创意设计活动第五周:展示创意设计效果,进行评判六、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干系,培养他们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激发他们对动物与环境珍爱的兴趣,从而为未来的环境珍爱事业培养更多的人才。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教案)动物与环境教案引言:小学科学的第一单元是学习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本教案将帮助学生了解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并探索他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通过活动和实例,学生将能够加深对动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并培养对大自然的关爱与尊重。
一、知识目标:1. 了解不同动物适应不同环境的方式和特征。
2. 掌握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二、能力目标:1. 能够观察并描述动物的外部特征和行为适应环境的方式。
2. 能够通过实例阐述动物与环境的相互依赖。
三、教学重点:1. 动物的适应与环境的关系。
2. 植物和动物的相互依赖。
四、教学材料:1. 图片或卡片:各种动物的图片和动物适应环境的图片。
2. 视频播放设备:播放动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的视频。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想一想,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需要适应环境生活。
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动物和环境关系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你知道野外的动物为什么会选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吗?动物如何适应他们所生活的环境?步骤二:学习(15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不同动物的图片或卡片。
让学生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和行为,讨论这些特征和行为如何帮助动物适应环境。
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2. 整合讨论: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向全班报告。
通过整合,总结并讨论不同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特征。
步骤三:拓展(15分钟)1. 观看视频:播放关于动物与环境相互依赖关系的视频。
通过视频,学生将了解到动物如何依赖环境中的食物、水源和栖息地。
引导学生从中思考:为什么保护环境对于保护动物很重要?步骤四:实例探究(20分钟)1. 植物和动物相互依赖:例如,蝴蝶需要吸食花蜜,而花朵通过吸引蝴蝶来传播花粉。
让学生观察这个例子并思考:花朵和蝴蝶之间是如何相互依赖的?2. 观察树木与动物之间的相互依赖:例如,鸟类建巢在树上,树提供鸟巢,而鸟类提供树的传粉服务。
小学科学粤教版六年级下册2 生物生存的环境 (1)
沼泽地为丹顶鹤提供了什么?
• 沼泽地有大量的水源,丰富的 水生生物能满足丹顶鹤基本的 食物需求;开阔的环境能满足 丹顶鹤的群体生活所需,较高 的水生植物(芦苇)还可以作 为丹顶鹤的隐蔽场所来防御敌 害。
活动2 湿地里藏着哪些生物?
活动1 环境提供了什么
每一种生物都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 存。由于环境不同,影响生物生存 的各种因素也会有很大差异。
动物的生活环境?
• 气候、栖息地、食物
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
• 阳光、温度、空气、土壤,以 及生活在同样环境中的其他生 物等。
丹顶鹤适合生活在哪里?
• 丹顶鹤适宜在 沼泽地生活。
沼泽地的环境特点:
活动3 动物的栖息地
• 从深不可测的海底到高耸如云的山巅, 从干旱贫瘠的沙漠到冰天雪地的极 地……地球上每个地方都有动物的踪 迹。除了湿地之外,还有草原、森林、 沙漠、池塘、河流、海洋等多种类型 的生态环境。
思考:
• 1、热带雨林、草原、高山草甸、 沙漠、海洋这五种典型的生态环境 各有什么特点?
精品课件
小学科学粤教版六年级下册 高效课堂资料
市实小 清风制作
学习目标
• 1、科学知识 • (1)了解生物的生存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 • (2)以沼泽地为例,知道自然环境能为动物
的生存提供一定的条件。 • (3)了解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生活着形态结
构、生活习性与之相适应的生物。
2、科学探究 (1)搜集有关沼泽地的资料,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不 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如何适应生 活环境。 3、科学态度 感受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培养爱 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科学》每课知识要点(第一单元)
教课版五上科学每课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一)1、绿豆种子发芽必须的条件是(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2、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必须的条件用(对比实验),(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3、“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实验计划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不同的条件:(水)实验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观察两组种子的发芽情况。
)4、绿豆种子发芽实验中,放3粒种子是因为:(防止实验的偶然性)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1、绿豆芽的根会朝着(有水)的方向生长,因为绿豆芽的根有(向水性);绿豆芽的叶会朝着(有光)的方向生长,因为绿豆芽的叶具有(向光性)。
2、种子发芽的过程中是先长出(根),再长出(叶)的。
3、“绿豆种子发芽必须有空气吗”研究计划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吗?)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相同的条件:(温度、水、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不同的条件:(空气)实验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空气,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空气,叫对照组;)(观察两组种子的发芽情况。
)4、“绿豆种子发芽必须有阳光吗”研究计划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有阳光)相同的条件:(空气、温度、水、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不同的条件:(阳光)实验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阳光,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阳光,叫对照组;)(观察两组种子的发芽情况。
)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研究计划研究的问题:(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阳光?)我们的推测:(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改变的条件:(阳光)不变的条件:(水分、土壤、相同的绿豆芽)实验的方法:(把一盆绿豆芽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叫实验组;) (把另一盆绿豆芽放在黑暗的地方,叫对照组;)(过一段时间,观察两盆绿豆芽的生长情况。
小学科学动物与环境课件ppt
03
一些森林动物拥有很好 的隐蔽和伪装能力,以 适应森林中的复杂环境 。
04
食物链复杂,包括植食 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 动物等多种类型。
草原动物特点
01
02
03
04
草原开阔,草原动物通常具有 良好的奔跑和跳跃能力,如羚
羊、斑马等。
为了适应草原上的干旱和季节 性变化,一些草原动物具有储
水能力或迁徙习性。
生存。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动物生存环境发 生变化,影响动物的分布和繁殖。
人类活动
人类的捕猎、捕捞、宠物饲养等活 动对动物种群数量和生存状态产生 影响。
03
不同环境中动物特点
森林动物特点
01
树木繁多,森林动物种 类丰富,包括哺乳动物 、鸟类、昆虫等。
02
许多森林动物具有树栖 性,如猴子、松鼠等, 它们善于攀爬树木。
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平衡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 重要角色,它们的存在和 活动维持着生态平衡。
物种传播
动物可以帮助传播植物种 子和繁殖体,促进物种的 扩散和分布。
土壤改良
一些动物通过排泄物、挖 掘等行为改善土壤结构和 肥力。
环境对动物的影响
栖息地破坏
环境污染、森林砍伐等人为活动 导致动物栖息地破坏,威胁动物
02
动物与环境关系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01
02
03
生理适应
动物通过进化发展出与环 境相适应的生理特征,如 北极熊的厚厚脂肪层适应 极地寒冷环境。
行为适应
动物通过改变行为来适应 环境变化,如候鸟的迁徙 、动物的冬眠等。
形态适应
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随着 环境变化而发生改变,如 沙漠中的骆驼具有储存水 分的驼峰。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背诵版
科学生活中的问题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1.家里的凳子在挪动时声音太大,你有什么好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并说出你采用方法的理由吧。
在凳子腿底下按一个胶皮套或是垫上一小块橡胶皮就能起到静音、防滑的作用。
这个方法是受到了猫足底部肉垫作用的启示。
2.我们在捉鱼的时候,总感觉鱼身上黏黏的、滑滑的,不那么容易让人抓住,这粘液有什么作用?可以使鱼在水中游动时减少与水的摩擦,同时它还能够保护鱼体表面不受寄生物、细菌、霉菌和其他微生物的侵蚀,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3.青蛙的皮肤有什么作用?青蛙的皮肤的作用有辅助呼吸、伪装保护自己。
青蛙主要用肺兼皮肤呼吸,背上皮肤是绿色的,很光滑、很软,还有花纹,腹部是白色的。
可以使它隐藏在草丛中,捉害虫就容易些,也可以保护自己。
第二单元植物的生活1.植物都是通过种子繁殖的吗?请举例说一说。
不是,有的通过根繁殖,比如地瓜;有的通过茎繁殖,比如绿箩;有的也可以通过叶繁殖,比如(多肉植物)。
2.我们常吃的蔬菜中,你知道有哪些是属于植物的根呢?例如:萝卜、地瓜、甜菜等3.瓶插的鲜花,为什么不能长时间存活?因为没有根了,无法继续吸收水分和养分了。
4.在厨房里找一找葱、香菜等蔬菜,观察它们的根是什么样子的?那么甘薯是根吗?马铃薯呢?葱的根属于须根系,香菜的根属于直根系。
甘薯属于直根系(变态根),马铃薯属于茎。
5.叶子的气孔在叶表面是如何分布的?是在叶子的正面还是背面?如何不借助显微镜也能观察到呢?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试一试吧。
把一片刚摘下来的新鲜叶片,浸入热水中,观察现象。
我们会看到背面气泡表较多,说明叶的背面气孔比较多。
6.为提高成活率,园林工人如何移栽树木?带土移栽,保护根部。
2.摘掉一部分枝叶,减少水分的蒸腾。
7.夏天,走在林荫路上为什么会感觉空气湿润?因为森林里树木多,植物的叶有蒸腾作用,可以使空气湿润。
8.有些树木在深秋会落叶,这是为什么?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从而减少水分的消耗,也减少养分的损耗。
科学《动物与环境》评课稿
科学《动物与环境》评课稿(一)一、教学内容分析科学《动物与环境》是一门讲述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人与环境关系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引入神话传说、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相关图片等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有关生命发生和发展的认识。
同时,教师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讨论、探究、展示和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等方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了自然环境中的水、空气、阳光、温度等对动物生存产生的影响,掌握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动物的形态结构各异,目的是适应所处环境更好地生存。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展了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并通过对比实验探究了土壤中水分变化对蚯蚓的影响等。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形成了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遵循实验的公平有效,保证只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相同。
三、教学重难点处理情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比实验探究环境变化对动物的影响,教学难点是如何科学、严谨、合理地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环境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安排三个探究活动,从短时的环境变化到四季的长时变化,引导学生探索更大范围的季节轮转而引发诸多环境因素变化下,不同动物的适应性。
这些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采用了启发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手段上,教师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注重了个别学生的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支持。
五、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探究。
教学效果良好。
青岛版三年级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单元备课:教材地位本单元是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科学六三制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
是在一年级“动物感知环境”中的《动物的眼睛》、《动物的鼻子》、《动物的耳朵》、《观察蜗牛》四课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为高段“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奠定基础。
因此本单元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课标要求这一单元是基于课标《生命科学领域》第9部分“动物能适应环境”中的《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的学习内容,来组织这节教学内容的。
课标中指出活动建议: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途径,认识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这个学习内容分成两个学段的学习目标。
在1-2年级段的学习目标是: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
3-4年级段的学习目标: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学情分析$七八岁的孩子天生喜欢一些小动物,也惧怕一些样子怪异的动物;对熟知的一些动物,它们的栖息地、食性、运动方式等生活习性知道一些,但也多数是儿童生活经验积累的直观印象。
鉴于三年级儿童的科学学习应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活动设计上,要尽量提供能够直接观察、体验和感知的图片、视频、模型等资源,要突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活动性和实践性。
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初步了解、简单描述动物的皮肤、四肢、翅膀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功能。
知道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
2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通过欣赏、观察、实验、游戏体验等多种方法,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科学态度: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对常见动物的观察兴趣,愿意倾听和获取他人信息,分享自己的发现。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意识到保护身边的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亲历观察、实验活动,感知科学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
《动物与环境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动物与环境》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掌握动物对环境的影响;3.了解环境对动物的影响;4.探讨如何保护环境,保护动物。
二、导学内容:1.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 环境对动物生存的影响;3. 人类活动对环境和动物的影响;4. 如何保护环境,保护动物。
三、导学过程:第一部分: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 请同学们思考,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2. 请学生回答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作用,如食物链中的位置、传播花粉和种子、维持生态平衡等。
3. 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环境对动物生存的影响1. 请学生讨论环境对动物生存的各种影响,包括气候、栖息地破坏、污染等。
2. 指导学生用笔记或思维导图记录环境对动物的影响。
3. 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记录和看法。
第三部分:人类活动对环境和动物的影响1. 请学生分析和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和动物的影响,包括过度开发、污染、气候变化等。
2. 指导学生探讨人类活动如何对动物生存环境造成破坏,以及如何减少对动植物造成伤害。
3. 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
第四部分:如何保护环境,保护动物1. 请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并列举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
如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建设自然保护区等。
2. 指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如何落实这些措施,在生活中积极行动。
3. 鼓励学生制定个人或团体的环保计划,实践保护环境和动物的理念。
四、导学评价:1. 教师在导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2. 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 学生应在导学过程中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和解决方案,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学习,相信学生们会更加深入地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动物与环境关系科学教案
动物本能地寻找相对清洁的栖息 地,避免接触污染源。
适应
在无法逃避污染的情况下,动物可 能逐渐适应并学会抵抗部分污染物 。
迁徙
部分动物会选择在污染季节迁徙至 相对清洁的地区。
污染对动物栖息地的影响
生境丧失
严重的环境污染可能导致动物栖 息地丧失,破坏生态平衡。
生态位改变
污染可能改变动物的生态位,影 响其生存和繁殖。
要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 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
注意学科交叉
关注最新研究进展
动物与环境关系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要注 意学科交叉,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在动物 与环境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动物与环境关系领 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趋势。
环境的改变对动物的影响
正面影响
环境的变化也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促进动物的繁衍和生 存。
负面影响
然而,环境的改变也可能对动物产生负面影响,如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某些动物 的栖息地减少或消失,环境污染可能导致某些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02
动物与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01
02
03
分布范围变化
动物与环境关系科学教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0
目录
• 动物与环境概述 • 动物与气候变化 • 动物与污染 • 动物与生态保护 • 动物与可持续发展 • 教学方法与建议
01
动物与环境概述
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相互依存
动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 关系,动物需要环境提供食物、 水源和栖息地,而环境则需要动 物的活动来维持生态平衡。
讲解与讨论法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教案(共4课)
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1.动物的四肢【教材分析】《动物的四肢》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动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以动物四肢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为线索,探究动物四肢的特点,从而将动物的四肢与环境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明白动物是怎样通过四肢接触和感知环境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生活中动物通过四肢完成的动作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并提示学生准备毛巾、橡皮筋等,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观察猫足的特点并跟猫的动作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感受猫足肉垫的作用;再观察其他的动物四肢的特点,并思考它们是怎样借助四肢感知环境并适应环境的。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在经历模拟实验和讨论活动后,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好奇心,了解骆驼脚掌的特点,知道骆驼脚掌的哪些特点帮助它在沙漠中行走。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动物已经有较多的认识,能够观察动物一些特点,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并且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学生对动物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动物的四肢没有系统性的认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以激发,而对动物四肢特点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动物四肢的特点。
2.知道动物通过四肢接触和感知环境。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动物四肢的外部形态特征;依据动物在各种环境中的表现,运用推理的方法,意识到它们可以借助四肢接触和感知环境。
2.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猫足肉垫的特点和作用,意识到猫足肉垫对猫生存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如何通过四肢感知环境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器材准备】[学生]小凳子、毛巾、橡皮筋等[教师]课件、评价表【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PPT 1 出示]课题《动物的四肢》2.[PPT 2 出示]猫和老鼠动画片。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教学设计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教学设计第一课动物与环境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动物有基本的生存需要,例如空气、水、温度、食物等。
知道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例如换毛、迁徙等。
知道动物具有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长期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类动物,会有不同的形态结构,例如不同的鸟喙和鸟爪。
2.科学探究针对蚯蚓雨后钻出土壤的现象提出问题,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入水后空气是否被挤走、土壤水分变化对蚯蚓的影响;回想饲养动物的经验,能总结出动物的基本生存需要。
以若尔盖草原为例,观察随着季节的变化,黑颈鹤和狼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季节的变化,动物的不同生活方式,从而认识动物对季节变化的适应。
观察比较不同形态结构的鸟喙和鸟爪,猜想其作用并尝试建立对应关系,能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和验证它们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3.科学立场、STSE乐于探索动物与环境的联系,领略动物生存本领的神奇。
意识到动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蚯蚓、土壤、水、水壶、纸盒;若尔盖草原的季节变化以及黑颈鹤和狼的改变等资料;分歧形状结构的鸟喙和鸟爪图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一)教学导入(1)看单元页画面,读小诗: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水葫芦浮在水面,骆驼刺扎入土里。
植物向光又向水,动物冬眠或迁徙。
各种现象找根底,环境与生物啥关系?(2)讲述:本单元我们将进入《生物与环境》的研究。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3)提出问题:课件展示教材P26页上方情景图。
下雨后,很多蚯蚓从土壤中钻了出来,这是为什么?(4)作出猜想:也许是土壤太湿了(导致空气跑掉,缺氧)。
(5)继续斟酌:土壤中含水量的改变,会影响蚯蚓的生活吗?怎样通过实验来研讨?(二)新课研究1.探究土壤水分变化对蚯蚓的影响(1)作出假设:土壤中含水量的改变,会影响蚯蚓的生活。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引言:小学科学第一单元是学习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动物作为地球上生物的一部分,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必须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和差异。
通过学习这个单元,学生将了解到动物适应环境的不同方式,并了解到这些适应对于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本教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步骤以及评估方式。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意义;2.能够区分和描述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特征;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区分和描述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意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动物会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特征吗?”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动物适应环境的意义,例如:动物的适应特征可以帮助它们获得食物、避开危险、适应气候等。
2.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和解释,具体讲解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特征,例如:企鹅的黑白羽毛可以让它们在雪地中更好隐藏自己。
第三步:实验活动(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2.实验一:通过观察鸟类的喙形状,让学生猜测不同喙形状适应食物的不同。
3.实验二:通过观察昆虫的腿形状,让学生猜测不同腿形状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4.实验三:通过观察动物的毛发或羽毛,让学生猜测不同毛发或羽毛的密度适应不同气候的温度。
第四步:合作探究(25分钟)1.教师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动物,在小组合作中讨论该动物的适应特征,并展示给全班。
2.学生可以使用图片、手工制作模型等方式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第五步: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动物适应环境的意义。
2.学生发表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思考和体会。
评估方式:1.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活动和合作探究中的参与情况,并评估学生的表现和展示成果。
教科版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课件(附目录)
看看老师做的实验记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看看老师做的实验记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看看老师做的实验记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播种四天后 各组种子
缺水
低温
强光
背阴
黑暗
我们的结论 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
温度、水分和空气
充足的水分
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空气
参考资料: 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
一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 35℃。
拓展延伸
莲藕为了适应水下环境,它的根(藕)为孔 状,以防水流的冲刷,须根很短,以适应水中水 分充足的环境,而不需要过多的水。
拓展延伸
含羞草适应多 雨环境,茎叶可卷 曲,以防在暴雨或 冰雹天气中受伤。
拓展延伸
落叶植物适应冬、 秋季节,在秋季就 脱光树叶,以防冬 季过多的蒸腾作用。
课堂练习:
1、仙人掌的叶子进化成针刺,是为了( A )
实验 次数
呆在明亮一 端的蚯蚓数
呆在盒子中 呆在黑暗一
间的蚯蚓数 端的蚯蚓数
我们的 解释
1
0
2
0
3
0
0
5
蚯蚓喜欢
0 0
5 5
生活在黑
暗的环境
……
里
实验主题二: 蚯蚓喜欢潮湿还是干燥的环境?
该怎样设计这个实验呢?
对比实验。改变条件:干湿。 放多少蚯蚓?多少时间查看? 蚯蚓体壁上有许多感觉细胞。
对比实验
实验组
对照组
思考: (1)实验带给我们的信息有哪些? (2)实验结果和实验前的猜测是否一致?说明了什么? (3)绿豆发芽必需的条件是什么?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 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
青岛版三年级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单元备课:教材地位本单元是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科学六三制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
是在一年级“动物感知环境”中的《动物的眼睛》、《动物的鼻子》、《动物的耳朵》、《观察蜗牛》四课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为高段“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奠定基础。
因此本单元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课标要求这一单元是基于课标《生命科学领域》第9部分“动物能适应环境”中的9.1《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的学习内容,来组织这节教学内容的。
课标中指出活动建议: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途径,认识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9.1这个学习内容分成两个学段的学习目标。
在1-2年级段的学习目标是: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
3-4年级段的学习目标: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学情分析七八岁的孩子天生喜欢一些小动物,也惧怕一些样子怪异的动物;对熟知的一些动物,它们的栖息地、食性、运动方式等生活习性知道一些,但也多数是儿童生活经验积累的直观印象。
鉴于三年级儿童的科学学习应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活动设计上,要尽量提供能够直接观察、体验和感知的图片、视频、模型等资源,要突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活动性和实践性。
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初步了解、简单描述动物的皮肤、四肢、翅膀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功能。
知道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
2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通过欣赏、观察、实验、游戏体验等多种方法,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科学态度: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对常见动物的观察兴趣,愿意倾听和获取他人信息,分享自己的发现。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意识到保护身边的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年级上册科学素材-复习资料 青岛版(六年制)(2019新版)
2019版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1.在科学上,我们把动物的四条腿叫做四肢,两条前腿叫前肢,两条后腿叫后肢。
2.猫的四肢前端叫做猫足,猫足有爪子和肉垫组成,特点爪子锋利、肉垫柔软和弹性。
猫足的肉垫有消音、缓冲、防滑等作用,爪子有爬树、搏斗、捕食等作用。
3.猴子的前肢细长而且灵活,有助于攀爬。
海龟的四肢如桨,鳍状,利于海中游泳。
袋鼠前肢短小而后肢发达,善于跳跃。
马的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于在草原上奔跑。
骆驼脚掌宽大、厚实,不容易陷进沙漠里面,脚掌厚实可以隔热,保护脚不被高温的沙子烫伤。
4.鱼的身体表面最明显的特点:皮肤表面覆盖鳞片。
鱼身体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身体表面有黏液,利于鱼在水中生存。
5.用装水的气球模拟鱼的身体,在气球外面涂上洗洁精模拟鱼体表面的黏液。
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6.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动物皮肤表面是不一样的。
有的覆盖着鳞,有的覆盖着毛,有的覆盖着甲。
7.鱼身体的侧线属于鱼皮肤的一部分,多长在鱼身体的两侧,能够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变化。
8.北极熊体表有厚厚的长毛,这些长毛是中空的,无色透明,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白色,能够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失,抵御寒冷。
9.鸭子的皮肤防水、海豚皮肤能减小阻力、河马皮肤不防晒、变色龙皮肤变色、北极熊皮肤保暖。
10.鸟翅膀形态及结构特点:翅膀像扇形,长着多根羽毛,羽毛有表面光滑、质轻、不易沾水、中空等特点。
11.昆虫翅膀没有羽毛,是膜质的、有翅脉、质轻、扇动速度快、有各种颜色等。
12.企鹅翅膀形状像船桨,翅膀短小,羽毛短小,主要作用是划水游泳。
灰雁翅膀飞行,保持平衡。
13.像青蛙、刺猬、蛇等动物冬天躲进洞里,蜷缩着身子,不吃不动,这种现象称为冬眠。
14.像角马、大麻哈鱼、大雁等动物,由于季节的变化、觅食或繁殖等原因,进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
这种现象称为迁徙。
15.大麻哈鱼出生于河流中,孵化后进入海洋。
在海洋里生活一段时间后,大麻哈鱼会逆流而上,进入河流寻找合适的场所产卵。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练习题1(附参考答案)(2022秋)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填空题1.骆驼脚掌扁平宽大,不容易__________,脚掌有__________,可以缓冲、隔热。
2.青蛙、蛇等动物到了冬天就会__________;大雁往南飞,是一种__________现象。
3.企鹅翅膀形状像船桨,短小,不会飞。
但是翅膀可以帮助企鹅__________,在陆地上行走时保持__________。
4.鱼的身体表面的特点和作用:皮肤表面覆盖__________,保护身体;鱼身体__________颜色深,__________颜色浅,是一种保护色;身体表面有黏液,利于__________,减小游泳的阻力;鱼两侧有__________,可以感知周围水流和障碍物的情况。
二、判断题1.青蛙的后肢发达适于跳跃。
( )2.通过模拟活动来验证猜想的方法,称为模拟实验。
( )3.大雁过冬的方式是冬眠。
( )4.动物的翅膀都可以来飞行。
( )5.鱼身体表面有滑滑的粘液,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抓到。
( )三、选择题1.骆驼宽大的脚掌有利于它在()中行走。
A.冰川B.高原C.沙漠2.海龟的四肢的特点有利于它()。
A.划水B.捕食C.保护自己3.下列动物不能长时间离开水的是()A.鸭子B.河马C.北极熊4.鸟是利用()在空中飞行,适应环境的。
A.喙B.足C.翅膀四、连线题1.如下所列动物,它们的四肢特点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请将它们匹配起来吧!海龟上肢粗长适于攀援马四肢如浆可以游泳猩猩四肢长度均衡适于奔跑2.根据动物适应其生存环境的方式连线。
燕子靠皮毛和体内的脂肪保暖变色龙身体表面有黏液企鹅四肢匀称且强健刺猬冬眠鱼改变体色马迁徙五、简答题1.鸟的羽毛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有什么作用?2.举例说明你熟悉的动物四肢的特点,它们是怎样适应环境的?附: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骆驼脚掌扁平宽大,不容易__________,脚掌有__________,可以缓冲、隔热。
答案:陷进沙子里肉垫解析:动物可以适应生活的环境,动物的身体形态结构与其食物、习性都是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1. 动物的四肢1、猫足的肉垫有消音、缓冲、防滑等作用,猫爪有捕食、搏斗、爬树的作用。
2、猴子的前肢细长,而且灵活,有助于攀爬。
3、海龟的四肢如浆,鳍状,利于海中游泳。
4、袋鼠前肢短小,而后肢发达,善于跳跃。
5、马的四肢强健,;善于在草原上奔跑。
2.动物的皮肤1、鱼身体表面的颜色利于鱼在水中生存。
是一种保护色。
2、用装水的气球模拟鱼的身体,在气球外面涂上洗洁精,模拟鱼体表面的黏液。
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3、通过观察,我发现动物皮肤表面是不一样的,有的覆盖着鳞,毛,甲。
4、侧线属于皮肤的一部分,多长在鱼身体的两侧,能够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
4、北极熊的毛为什么能抵御寒冷?北极熊的毛中空、无色透明,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白色,能够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失,抵御寒冷。
3.动物的翅膀4.羽毛的特点:防水很轻中空。
1、在羽毛上滴水,发现羽毛不容易变湿,说明羽毛具有防水性。
2、纸飞机的翅膀折得越大,飞行的时间就越长。
3、剖开羽毛,中间的部分是空的,而且是坚硬的。
4、企鹅→强有力的“划桨”灰雁→强壮有力,飞行能力强蜻蜓→可作静止、旋转、前进后退等飞行动作蝴蝶→丰富多彩的图案,用来隐藏、伪装、吸引配偶5、说一说鸟是怎样利用翅膀飞行的?1.鸟的翅膀上长有特殊排列的正羽,当翅膀展开时,每根羽毛都略有旋转能力。
所以两翅不断上下扇动,就会产生巨大的下压抵抗力,使鸟体快速向前飞行。
4.冬眠与迁徙1、随着气温的降低,青蛙的体温会逐渐下降。
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青蛙就会钻进泥土中“睡觉”,以此来躲避严寒。
2、有些动物冬天躲进洞里,蜷缩着身子,不吃不动,这种现象称为冬眠。
3、大麻哈鱼出生于河流中,孵化后进入海洋,在海洋里生活一段时间后,大麻哈鱼会逆流而上,进入河流寻找合适的场所产卵。
4、有些动物由于季节变换、觅食或繁殖等原因进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迁徙。
5第二单元植物的生活5 植物的“身体”(1)1、凤仙花的身体可以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