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含答案)
出师表》比较阅读及答案
出师表》比较阅读及答案甲】宫中府中,都是一个整体,对待罚责和评价,不应该有差异。
如果有人作奸犯科或者表现出忠善之行,应该交由司法部门来判定其刑赏,以展现陛下公正明理的原则,不应偏袒私情,使内外执行不同的法律。
侍中侍郎___、___、___等,都是真心实意、忠诚纯粹的人,所以___选择了他们并留给陛下。
我认为宫中的事务,无论大小,都应该向他们请教意见,然后再执行,必能够弥补疏漏之处,有所增益。
将军___,行事公正,军事方面有深刻的理解,曾经在过去的实践中得到验证,___称赞他为有能力。
我认为营中的事务,都应该向他请教意见,必能使军队行进有序,优劣得以合理分配。
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___在世时,每次与臣讨论这个问题,都会感叹___、灵的悲剧。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都是忠良死节的臣子,希望陛下亲近他们并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就可以预见了。
___与___不合。
___打算夺取___的天下,已经吞噬了梁、___,又虎视淮阴。
于是朝廷决定派遣___北伐,朝中对此有不同的议论。
只有___说:“一定会成功。
我曾经与他共事在桓宣武府,看到他的才能尽出,即使是小事,也能胜任。
根据这个推断,他一定能建立功勋。
”大家都对___的先见之明和他不以个人情感掩盖善行而表示赞赏。
1)宫中府中,都是一体,对待罪行和优点,不应该有差异。
2)我曾经与他共事在桓宣武府,看到他的才能尽出,即使是小事,也能胜任。
大功既举,人们都对___的先见之明和他不以个人情感掩盖善行表示赞赏。
___认为___一定能完成北伐___的重任,他的根据是曾经与___共事在桓宣武府,看到___的才能尽出,即使是小事,也能胜任。
___:他是一个品质优良的人,不求闻达于诸侯,被先帝三次拜访,咨询时事,感激之下,答应先帝的驱使,二十一年来一直在承担危难之中的任务。
___:他是一个有先见之明的人,曾经与___共事在桓宣武府,看到___的才能尽出,即使是小事,也能胜任。
《出师表》《隆中对》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出师表》《隆中对》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不知所言。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
答案:9诸葛亮后主或刘禅,或后主刘禅(共1分,每空0.5分)
10.①时②发扬光大③选拔④询问(共2分,每小题0.5分)
11.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共2分,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
答亦可得满分)
12.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共
2分,答岀其中任何一点之意即可得1分,答岀其中任何两点之意即可得满分)
13.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
可(共3分,结合原文内容1分,能围绕“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等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影响即可得2分)。
古诗文阅读《隆中对》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古诗文阅读]《隆中对》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隆中对》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隆中对》选段,完成15—18题。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度德量力: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 (1)挟天子而令诸侯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曹操比于袁绍比至陈 B.欲信大义于天下愿陛下亲之信之 C.贤能为之用士卒多为用者 D.豪杰并起广起,夺而杀尉 18.结合选段内容,说说诸葛亮认为应该占有荆、益二州的理由是什么?(2分) 答案: 15.答案:(1)衡量 (2)大概、恐怕评分标准:本小题2分。
每小题1分。
16.答案: (1)(曹操)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
(2)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来迎接将军呢? 评分标准:本小题4分。
九下《出师表》文言文对比阅读35篇(含答案)
《出师表》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35篇(含答案)00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出师表》阅读练习阅读下面词和文,完成第6—9题(12分)[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诀,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成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乙]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前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6.以上《破阵子》的作者是南宋的______,《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_____。
(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8.下列对[甲][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破阵子》首句用一个“醉”字,塑造了一个失意者的形象。
B.《出师表》中追述托付之事,是为这次出师寻找正当的理由。
C.[甲][乙]都表达了作者想要“了却君王天下事”的雄心壮志。
D.[甲][乙]都表现了作者面对梦境,“夙夜忧叹”的悲壮之情。
9.假如有[甲]词作者的朋友,借用[乙]文中的话来宽慰“可怜白发生”的他,你认为会是哪一句?请简述理由。
(4分)答案:6.(2分,各1分)辛弃疾诸葛亮7.(3分)我本来是平民(1分),在南阳(1分)自己耕田(1分)8.(3分)C9.(4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分)。
因为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时候,可效仿诸葛亮:归隐田园、潇洒豁达;淡泊明志,宁静致远(2分)。
《出师表》《隆中对》对比较阅读答案
《出师表》《隆中对》对比较阅读答案《出师表》《隆中对》对比较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 (16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乙]时先主(刘备)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
”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诸葛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失败),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选自《隆中对》)15、下列句中黑体的词 (3分)躬耕于南阳()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欲信大义于天下()1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译文:17、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
(4分)甲文:乙文:18、诸葛亮和刘备历来备受尊崇,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4分)参考答案:15、(4分)亲自身份卑微、见识短浅感动激愤通“伸”,倡导。
16、 (4分)(1) 在战事失利之际接受了任命,在艰危困境之中奉命(出使东吴)。
(2)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告诉我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17、(4分)甲文:诸葛亮自述经历乙文: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18、欣赏诸葛亮。
他上知天文,下懂地理,智商极高。
忠心耿耿、知恩图报。
欣赏刘备。
他能识人、会用人,不但是情商高,还具有非凡的管理能力。
(答案是开放的,言之有理即可)。
《出师表》比较阅读精练6篇(含答案)
《出师表》比较阅读精练6篇一、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4题。
(15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出师表》)【乙】司马文王①与禅②宴,为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⑤,无日不思。
’因闭其目。
”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
”左右皆笑。
(选自《三国志》)【注释】①司马文王:指司马昭。
②禅: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
③蜀技:四川的歌舞。
④郤正: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
⑤陇、蜀:都指四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5分)⑴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⑵遂许先帝以驱驰⑶庶竭驽钝..: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⑷旁人皆为之感怆⑸诚.如尊命:___________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隆中对》等两则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隆中对》等两则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隆中对》等两则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篇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篇二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选自陈寿《隆中对》)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行拂乱其所为(违背)(2)人恒过然后能改(常常)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2)这个人你可以前去拜访他,而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19.乙文中刘备描述了当时“汉室倾颓”的混乱局面,如果用甲文中的话概括导致这种混乱局面的'原因,最恰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句1分,2分)20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乙文中的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类比论证或对比论证(1分)求贤若渴,延揽人才,复兴汉室,礼贤下士,善听谏言,谦虚(答出一个即可,1分)。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含)
《隆中对》《出师表》对照阅读(含答案 )阅读下边文字,回答后边的问题。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好汉并起,跨州连郡者不计其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时节,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行与争锋。
孙权占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良为之用,此能够为援而不行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可以守,此殆天因此资将军,将军岂存心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豪,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大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隆中对》)【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鄙俗,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颠覆,受任于败军之际,授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慎重,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授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交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全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因此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1.解说以下句子中加侧重号的词语。
(1)躬耕于南阳躬:(2)先帝不以臣鄙俗鄙俗:(3)由是先主遂诣亮诣:(4)这人可就见就:( 5)挟天子而令诸侯挟:(6)授命以来,夙夜忧叹夙夜:( 7)商酌损益损:(8)临表涕泣零:2.以下句子中加侧重号的词语用法不一样的两项是()A.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此臣因此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B. 北定中原北通巫峡C. 还于旧都曹操比于袁绍D. 则名微而众寡予偏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以下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构造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隆中对》习题及答案
《隆中对》习题及答案以下是作者整理的《隆中对》习题及答案(共含11篇),欢迎阅读分享。
篇1:《隆中对》习题及答案《隆中对》习题及答案[自读思考]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思考答题。
关羽号称神勇,但其种种作为却令人颇有些不解:降曹后斩颜良诛文丑,明知当时刘备在袁绍手下,却杀袁绍大将,等于将刘备推向虎口。
华容道放曹,诸葛亮审时度势当然知道曹操不能杀,一旦杀了则北方群雄并起,又将陷入更大的混战,只有三足鼎立,方能给刘备以喘息之机。
所以,诸葛亮明知关羽会因情放了曹操,而故意派他去还这个人情。
但关键在于,关羽却不知其中奥妙,仅因个人恩怨就不顾大局。
此后,又与黄忠争先,大意失荆州前的虎女不嫁犬子之类言论,都不能不说是与忠义仁相悖的。
关羽虽然神勇,却骄傲居功,刚愎自用,最后只能败走麦城,并连带引发了张飞、刘备之死。
蜀国从此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其他两大集团争衡了。
每读至此,令人神伤。
张飞勇猛暴躁,在刘氏集团中虽不起决定性作用,但他是刘备赖以牵制诸葛亮的最主要的制衡力量。
诸葛亮最欣赏赵云,同时他也是赵云最欣赏的人。
刘备长于心计,关羽傲物,张飞暴戾。
赵云无法和他们肝胆相照,惟有诸葛亮智慧绝伦,是人中精华,深为赵云所信赖诚服。
刘备虽然也对赵云恩宠有加,但他深知赵云是诸葛亮的人,虽放心让赵云去办任何事,但似乎并不把他当作兄弟。
诸葛亮信任赵云,不管干什么,身边总带着赵云,连刘备去东昊招亲,诸葛亮也派赵云相随。
他早已将一切计算得清清楚楚,安排得妥妥贴贴,而只有赵云能按他的旨意去行事,只有赵云会将他的锦囊妙计当作圣旨,关、张二人都不会。
1.勾划出又段中与话葛亮相关的语句,谈谈你对诸葛亮的看法。
2.依据阅读,你同意作者对关、张、刘、赵的评价吗?请任选其中之一,发表你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查阅有关资料,结合自己学习《隆中对》和阅读上文的.体会,围绕诸葛亮这个话题,写一篇小论文或小随笔。
(解说:自读思考采用与课文对比阅读的形式,既引导学生扩大阅读,又促使学生在自主阅读基础上,进行思维的延展训练,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进〈诸葛亮集〉表隆中对比较阅读答案附翻译
进〈诸葛亮集〉表隆中对比较阅读答案附翻译【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贝吆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扶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选自陈寿《隆中对》)【乙】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③。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后备又西取益州。
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
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事。
(选自陈寿《进〈诸葛亮集〉表》,有删改)【注释】①魏武帝:曹操。
②举州委质: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③吴会:吴国。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利尽南海,东连吴会尽:完全B .信义著于四海著:闻名C.身使孙权,求援吴会身:亲自D .大破其军,乘胜克捷破:打败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 .曹操比于袁绍躬耕于野,不求闻达B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C.扶天子而令诸侯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D .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3.将两文中画线句子成现代汉语。
《隆中对》复习比较阅读题附答案
《隆中对》复习比较阅读题附答案《隆中对》复习比较阅读题附答案一.解词【1】通假字1. 欲信大义于天下2.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2】古今异义词1.将军宜枉顾之 2.凡三往3.孤不度德量力4.此殆所以资将军5.遂用猖獗6.遂用猖獗7.抑亦人谋也 8.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3】词类活用1.亮躬耕陇亩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4.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4】重点词语解释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2.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3.遂用猖獗,至于今日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5.此殆天所以资将军,6.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7.总揽英雄,思贤如渴二.翻译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3.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4.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5.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6.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三.阅读(一)【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词(1)将军既帝室之胄(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3)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4)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2.译句(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4.“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隆中对》阅读练习与答案
《隆中对》阅读练习与答案隆中对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7、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每句标一句,2分)(1)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2)高祖因之以成帝业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1)凡三往,乃见.胡不见.我于王(2)则名微而众寡.失道寡.助(3)欲信.大义于天下愿陛下亲之信.之(4)国.险而民附等死,死国.可乎9、翻译下列句子。
(4分)(1)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10、选文中诸葛亮准确的分析了三方形势,针对曹操具有政治和的优势,提出“”的对策,针对孙权具有地理和的优势,提出“”的对策,针对处于战略要地的刘表,刘璋两个集团的弱点和刘表的自身优势,要求刘备,以奠定日后建立霸业的根基。
(4分)7、(2分)(1)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2)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或: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每小题1分)8、B(3分)9、(4分)(1)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实现,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2)百姓谁敢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欢迎将军您呢?(每句2分)10、(5分)兵力或:军事、军队不可与争锋民心或:人才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夺取荆、益两州 (每空1分)隆中对3、在文中,诸葛亮提出的近期目标是“”,最终目标是“”他主张在内政上应遵循的方针是“”在外交上的方针是“”;等到形势发生变化,再兵分两路出击,一路是“”,另一路是“”。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隆中对》)【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2分)(1)挟天子而令诸侯挟:____________(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夙夜: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两项是(2分)()A.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B.北定中原北通巫峡C.还于旧都曹操比于袁绍D.则名微而众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段中“天下计”的内容?【乙】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老臣心”?(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认为后主刘禅愚钝无能,先帝刘备驾崩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取而代之。
【教育资料】《出师表》《隆中对》比较阅读学习专用
《出师表》《隆中对》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1.解释下列画线字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将军宜枉驾顾之( )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④由是先主遂诣亮( )2.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3.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甲、乙两段文字叙述了同一件事,从中可提炼的成语是5.“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怎样的态度?6.有人读完《隆中对》后拟一上联,请你根据对《出师表》的理解对出一下联。
上联:《隆中对》刘玄德问计;下联:7.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一对”指的是《》。
《隆中对》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原文及翻译
《隆中对》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原文及翻译《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三顾茅庐时的谈话内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史上本无《隆中对》一说,隆中对的标题是后人加的。
但《隆中对》提法并非由作者陈寿提出,而是由后人添加。
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今襄阳城西30里)(史料记载)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著名的“三顾茅庐”)。
《草庐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在诸葛亮出山后,没有任何的官职,直到刘备取得荆州四郡时才拜军师中郎将,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
隆中对亮躬耕陇亩,好(hào)为《梁父(fǔ)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yuè)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duó)德量力,欲信(shen)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chāng jué),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miǎn),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出师表》与《隆中对》的对比阅读
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屈尊、排除(铲除)、拜访、感动激动、通“伸”伸张、估计、奔走效劳。
2、(1)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自那以来有二十一年了。
(2)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
将军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3)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们没有谁承认他这种比法。
(4)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3、(1)句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甲文:诸葛亮自述经历乙文: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2)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3)表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态度。
诸葛亮是一个有远大抱负,有才能的人。
(4)报先帝、忠陛下;忠: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侫的建议‘推荐人才;平定南方,稳定后方;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4、B D单车岁月答案:1.①载全家走亲戚;②学会了骑车,在骑车中长大;③上学的唯一交通工具;④骑车赏景的伴侣。
2.(1)旧时乡村偏僻、落后,物质匮乏,生活的色彩单一,所以用灰暗。
(2)既实指自行车的锈迹斑斑,也是指当年的车,旧时的事已经随时光的流逝而不再那新鲜,令人感动了。
3.(1)比喻的说法,戏谑的口吻,写出了单车在崎岖山路上的颠簸和难受。
匠人与大师答案13.我们不应满足于敝“匠人”,要有较高目标、有追求、有不断创新的精神。
(2分。
意思对即可。
若只答匠人和大师的区别不给分)14.□甲:比喻论证,把匠人凭经验做事比作一个一个摘瓜,把大师按规律做事比作提瓜藤,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对比论证,用匠人和大师不同的摘瓜方式作对比,突出大师已上升到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
(答出一种即可)□乙:举例论证,以鲁班由匠人到大师的经历为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只有追求更高的目标才会断进步的道理。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 1.这两篇文章均选自《__________》,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_____朝史学家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
利尽南海__________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 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猥自枉屈__________ 以彰其咎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译文: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4.《隆中对》一文中,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
5.《隆中对》一文中,刘备的政治抱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隆中对》一文中,诸葛亮给刘备全面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为刘。
隆中对与出师表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精选
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先帝2、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Zhu :“身〞的意思是亲自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兴复汉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等〕4、“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表达了前句中的“天下计〞,乙段中最能表达“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3分〕〔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三〕阅读下面?隆中对?中的文段,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那么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假设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那么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那么霸业可成,汉字可兴矣〞1〔1分〕用“/〞给下面语句标出正确的停顿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高祖/因之/以成帝业2〔2分〕以下“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 A〕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那么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3〔2分〕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以下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答复〕①曹操:②诸戎、夷越:①曹操:②诸戎、夷越:①此诚不可与争锋②西和诸戎,南抚夷越4.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自董卓已来 ( ) (2)名微而众寡 ( ) (3)挟天子而令诸侯( ) (4)利尽南海 ( )(1)通“以〞(2)而且(并且)(3)挟持(控制)(4)物资5.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文: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竹篮、竹筒)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酒水)来迎接将军你呢?(2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 6.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7简答:(3分) (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 (可用文中原句答复)(1分) (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2分) (1)①曹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②孙权“贤能为之用〞⑧刘备“总揽英雄〞(1分,可选其中一例答复)(2)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2分,意同即可)文言文〔共13分〕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1.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B 〕 A.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挟持,控制 B.利尽南海利:利用 C.国险而民附附:归附 D.时先主屯新野屯:驻扎2.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B 〕 A.①贤能为之用②缺乏为外人道也 B.①而其主不能守②舍生而取义者也 C.①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②辍耕之垄上3.句子翻译〔3分〕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译文: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这个意思吗?〔此题要注意“殆〞、“资〞及反问语气,翻译意思对即可〕4.填空〔3分〕选文中诸葛亮对三方形势的分析十分准确: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兵力优势;分析孙权,指出他具有地理和人才优势;分析刘表,既指出他具有交通和物产优势,也指出了他软弱无能的一面,此为刘备争霸天下定下了大计7.简答题〔3分〕选文中“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一句,反映了诸葛亮什么样的思想?天命观〔或“唯心主义〞,意思对即可〕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2分〕①由是先主遂诣亮〔〕②不耻劳辱〔〕去拜访②以……为耻辱〔认为……是耻辱〕〔每词1分〕2.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左右皆笑之3.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译文:家中贫寒,常作为受官府雇佣的抄书人来谋生〔供养家庭〕或:家中贫寒,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谋生〔供养家庭〕4.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2分〕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通假字是,本字是通假字:研本字:砚〔各占1分〕5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拟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4分〕相同之处:两文都有对人物的正而描写和侧面描写,如甲文开头的话和乙文的大局部文字都属正面描写甲文除开头的正面描写外,均为侧面描写;乙文的“左右皆笑之〞,也是侧而描写不同之处是,甲文以侧面描写为主;乙文以正面描写为主或:甲文的正面描写有对行为的描写和对外貌的描写;乙文的正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写,但无对外貌的描写甲文的侧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写;乙文的侧面描写只有对行为的描写〔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分析均可,异同各占2分,不结合文本扣一半分〕〔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兵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隆中对?〕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字〔3分〕〔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2〕由是先主遂诣亮〔到……去,这里有“去拜访〞之意〕〔3〕先帝不以臣卑劣〔身份卑微,出身鄙野〕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虚词〔2分〕〔1〕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因为〕〔2〕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总共〕3、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1〕我原来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只希望在动乱的年代中苟且保全生命,不要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2〕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当时一般人没有谁同意他这种比附4、答复以下问题〔4分〕〔1〕甲文段着重记叙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哪两件事?说明作者高洁志趣的句子是哪句?三顾茅庐、临危受命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乙文段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作简要说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正面写诸葛亮隐居时的不平抱负,侧面写徐庶的推荐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D)(3分) A 以弱为强者 B 曹操比于袁绍贤能为之用信义著于四海 C 此用武之国 D 那么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6.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此诚不可与争锋争锋:争强、争胜⑵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资:资助、给予⑶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殷:兴旺富裕⑷总揽英雄揽招致、罗致7.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4分) 对曹操“不可与争锋〞〔1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1分〕;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时机,然后进取中原〔2分〕〔意思燕昭王招贤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缺乏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②,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③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④,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致:招致,引来③趋:奔赴④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1.解释以下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降低身份,指谦卑; ) (2)孤之愿也(愿望) (3)燕国殷富(殷实富足) (4)燕王吊死问孤(慰问)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意思〔3分〕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3.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2分) 我的理解:①招纳贤士;②与百姓同甘共苦4.你觉得阅读本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我的感悟:例如:人才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必须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开展,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由是感谢(此(或“这〞,或“这件事〞)() (2)先帝不以臣卑劣(身份卑微,见识短浅) (3)遂许先帝以驱驰(容许)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买)2.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B )(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 / 况贤于隗者乎 B.受任于败军之际 / 臣闻古之君人 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遂许先帝以驱驰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士争凑燕士/争凑燕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译文: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译文:(1)三次到我住的草庐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天下大事(2)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马送到燕国4.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2分) 思贤假设渴,尊重人才,虚心求教(意思接近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含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隆中对》)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躬耕于南阳躬:(2)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3)由是先主遂诣亮诣:(4)此人可就见就:
(5)挟天子而令诸侯挟:(6)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夙夜:(7)斟酌损益损:(8)临表涕零零: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两项是()
A.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B. 北定中原北通巫峡
C. 还于旧都曹操比于袁绍
D. 则名微而众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愿陛下亲之/信之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皆若空游无所/依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译文: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
(3)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5)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
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段中“天下计”的内容【乙】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老臣心”
答:
7.有人认为后主刘禅愚钝无能,先帝刘备驾崩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取而代之。
读完【甲】【乙】两文后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8.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9.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建议。
10.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
(2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一对”指的是: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参考答案:
1.(1)挟持,控制(2)早晚
2.(2分) C D
3.A
5.(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2)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6.(3分)
(1)“天下计”是指“三分天下”,具体指对曹操“不可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
(或“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2分)
(2)最能体现“老臣心”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分)
7.(3分)开放性题,结合选文分析诸葛亮性格,得出结论,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示例:不同意这种观点(1分)。
从选文看诸葛亮受刘氏父子礼遇,先为先主制定三分天下的大计,后受先主托孤重任,他为蜀汉南征北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忠臣良将他绝不会夺权谋逆(2分,意思对即可)
8.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分)
9.(1)目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2)宁静淡泊,知恩图报,谨慎细致;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智慧的化身等。
(言之有理即可,2分)
10. 《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2分,每空1分。
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