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提纲
一、基本概念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地球的结构
3. 气候和天气的区别
4.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区别
二、地球的运动与影响
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四季交替的原理
3. 地球运动对天文现象的影响
三、地理信息技术
1. 地图制图
2. 人工卫星和遥感技术
3. GPS定位技术
四、自然环境
1. 陆地环境
(1)地形和地貌类型(2)水文环境和水循环2. 海洋环境
(1)海洋生物和海洋资源(2)海洋污染问题
五、人文环境
1. 人口分布和迁移
2. 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
3. 文化地理和经济地理
六、全球变化与地理
1. 全球气候变化
2. 全球化和地球村
3. 自然灾害和环境风险
七、生态环境保护
1. 生态环境的概念
2.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3. 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地理的知识点提纲。

对于每一个知识点,学生需要了解其基本概念、原理和作用。

同时,需要与实际生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联系,拓展知识面,提高地理素养。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篇一】海陆变迁1、当炽热的岩浆沿地裂口冲出地表,叫做火山喷发,岩层在运动中,引起地面的震动,叫做地震。

海峡是沟通两个海域之间较窄的水道。

2、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海陆变迁:1.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海陆是不断变迁的。

2.海陆变迁的原因:①地壳的变动。

②海平面的升降。

③人类活动。

3.海陆变迁的实例:①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过去的海洋变成现在的陆地。

②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流遗迹:过去的陆地变成现在的海洋。

解析: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由于地壳的变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流遗迹是由于海平面的升降;荷兰围海造陆说明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3、20世纪初德国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从非洲与南美洲的轮廓吻合得到启发,而开始研究大陆漂移说的)。

板块构造学说所说的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4、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解释下列现象:①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将会消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碰撞。

②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增高——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继续碰撞。

③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张裂分离运动.④东非大裂谷形成,不断扩大将会形成海洋---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张裂分离运动【例】科考队员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田,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地下煤层是古代森林由于地壳运动埋藏于地下多年以后形成的。

现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洲没有任何森林生存,却有丰富的煤矿。

只有一个可能,数年以前南极洲所处位置应是温暖湿润的温带或热带,后来由于大陆漂移到达现在这个位置。

答案:因为在很久以前南极洲曾位于温带或热带,只是后来的大陆漂移才来到南极地区。

2018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2018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2018,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网络大图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一、地球的形状、大小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麦哲伦环球航行;(5)卫星照片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形状圆(除极点外)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长度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等长(约为2万千米)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起始线赤道(0°纬线)(距南、北两极相等的纬线圈)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度数范围0°~90°(南北纬)0°~180°(东西经)度数分布规律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判定:纬度向北变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特殊线(点)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南北极圈(66.5°)、30°、60°、两极(90°)本初子午线0°、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180°经线划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赤道以南为南半球S0°——30°N(S)为低纬度30°——60°N(S)为中纬度60°——90°N(S)为高纬度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201812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201812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纬线的最大周长是赤道,长约4万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2.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地球仪,地球的自转轴称为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的最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

是地球的最南点。

3.经线又称子午线,是连接地球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它们都有无数条。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是经纬网。

4.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了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东经180°与西经180°合二为一,就叫180°经线。

5.0°纬线是赤道,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

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北纬90°是北极点,南纬90°是南极点。

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6.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的经线圈。

经线呈半圆(弧形)状,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呈圆形(极点除外),长度不等(南北对称两条相等),指示东西方向。

7.地球绕地轴旋转是自转,周期是一天;绕日旋转是公转,周期是一年,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站在北极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站在南极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

8.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地球上日月星辰都东升西落。

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更替和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

9.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地理7年级上册提纲3篇

地理7年级上册提纲3篇

地理7年级上册提纲地理7年级上册提纲精选3篇〔一〕地理7年级上册提纲1. 第一章:地理的研究方法和技巧1.1 地理的定义和研究领域1.2 地理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地图阅读、实地考察、统计分析等2. 第二章:地球和地球的运动2.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2 地球的旋转和公转运动2.3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2.4 地球的时间和时区3. 第三章:地理信息与地图3.1 地图的定义和作用3.2 地图的种类和制图要素3.3 地图的使用和阅读方法3.4 地理信息的搜集和处理4. 第四章:地球的陆地4.1 七大洲的分布和特征4.2 五大洋的分布和特征4.3 地球上的主要高原、山脉、平原等地形特征4.4 世界上的主要岛屿和其特点5. 第五章:地球的水资5.1 淡水资的分布和利用5.2 地下水资的形成和分布5.3 江河湖泊和水库的分布和特点5.4 地球的重要海洋和海洋资的开发利用6. 第六章:地球的气候和天气6.1 气候的概念和要素6.2 世界主要气候带的分布和特征6.3 中国的气候区划和特点6.4 城市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7. 第七章:地球的生物资7.1 生物资的分类和特点7.2 世界生物区系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7.3 中国的主要生物资和保护措施7.4 人类活动对生物资的影响和保护8. 第八章:地球的居民和城市8.1 人口的分布和迁移8.2 人口开展的因素和特点8.3 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的特点8.4 世界主要城市和中国的主要城市9. 第九章:地球的环境问题9.1 环境污染和资短缺的现状9.2 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9.3 环境保护的目的和措施9.4 个人行为对环境保护的影响10. 第十章: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10.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10.2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10.3 中国的气候、地形和水文特征10.4 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资分布以上是地理7年级上册的提纲,涵盖了地理的根底知识和概念,包括地球的运动、地理信息与地图、地球的陆地和水资、地球的气候和天气、地球的生物资、地球的居民和城市、地球的环境问题,以及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等内容。

湘教版2018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湘教版2018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湘,教版,2018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湘教版2018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本2—5页)1、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2、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阳光、抵挡风沙。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课本6—12页)1、在地图分两类: 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2、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方向: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②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4、比例尺:①定义: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②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③比较: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如:①1:1000和②1:5000两个比例尺,大比例尺是__①____,小比例尺是_②______。

④三种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选用:(小比例尺,大范围,内容简单)如:世界地图(大比例尺,小范围,内容详细)如:学校地图5、图例和注记:图例----地图上各种各样的符号;注记----地图上的数字和文字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课本16—27页)1、人类认识地球的几个阶段:①盖天说: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②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如壳之裹黄”麦哲伦环球航行-----第一次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卫星照片的出现-----进一步确认地球是个球体经过精密测量发现---- 地球是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有多大: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3、赤道是指在与南极、北极距离相等的地方画的圆圈。

赤道把地球平分成南、北两个半球。

初一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三篇】

初一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三篇】

初一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三篇】本文是由本站为您整理的初一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一上册地理复习提纲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

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范围:0°30°NS为低纬度;30°60°NS为中纬度;60°90°NS 为高纬度。

7、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方向8、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9、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的大洲。

10、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初一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六篇】

初一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六篇】

初一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六篇】导读:本文初一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六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一章认识地球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1519年9月至1522年9月,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庐山起义);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仪(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做成了地球模型。

)①纬线的形状是圆圈;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越往两极越短,度数越大,长度越短。

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指示南北方向;长度相等,约为2万千米。

②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③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

④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3.纬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4.经度①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②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③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复习提纲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我们要勤奋学习七年级地理课本知识。

下面是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复习提纲,仅供参考。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复习提纲(一)★开展中国家和兴旺国家经济开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根据经济开展水平的上下划分国家。

中国属于开展中国家。

可以从人口、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社会经济开展水平上进行比拟。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兴旺国家历史上对开展中国家的掠夺以及目前兴旺国家拥有核心技术的优势。

这也是世界贫富差距产生的根源。

★开展中国家和兴旺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兴旺国家大多分布于欧美、大洋洲,位于北半球北部;开展中国家以亚非拉国家为主,针对开展中国家与兴旺国家分布的南北差异,国际上把这种经济开展差异说成是南北差异。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贫富差距是国际间产生矛盾与冲突的重要方面,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开展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联合国:世界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我国2021年12月11日参加世界贸易组织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复习提纲(二)等高线地形图: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地形部位1、地面高度的计算(P16)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2、地形图的判读(P16)▲识别地形部位:要求根据等高线特征,判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A、等高线弯曲部位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反之向低处凸出为山脊;B、等高线重叠为陡崖;C、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D、闭合圈状的等高线中,数值表现为内高外低的是山顶,反之内低外高的是盆地。

▲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一般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水域3、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地形剖面图绘制:考查实际绘图能力(P18)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复习提纲(三)1、日、月、年平均气温,气温日、年较差,年降水量:(考查计算)(P51)▲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测得的气温值的和次数▲月平均气温=一个月中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的和该月的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中每月的月平均气温的和12▲气温的日较差=当日的最高气温一当日的最低气温(陆地上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的年较差=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一月平均气温的最低值(北半球陆地上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海洋上比陆地上迟一个月,分别为8月和2月。

(完整word版)2018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完整word版)2018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1、地球的形状:球体。

2、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3、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表面积是5。

1亿平方千米4、经纬线特点:(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横纬竖经)5、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180°。

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23.5°N) 、南回归线(23。

5°S) 、北极点(90°N)、南极点(90°S)6、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划分:7、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O)8、利用经纬网定位.要会判断某点的经纬度及两点相对位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运动形式分自转和公转)(课本11--15页)1、地球的自转地球运动旋转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面对赤道面对北极面对南极自转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一天1、昼夜更替2、时间的差异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记忆口诀:“北逆南顺"2.地球的公转地球运动中心运动方向周期地理现象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1、四季的变化2、五带的划分(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3、昼夜长短的变化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夏季最高、影子最短;冬季最低、影子最长)(课本13页)N S以北半球为例。

二分二至点的日期、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情况:二分二至点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日期3。

21前后6。

22前后9.23前后12.22前后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长昼夜平分昼最长夜最短昼夜平分昼短夜长短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2、地球上的五带划分依据:根据不同纬度地带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5个热量带。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进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

下面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仅供参考。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一)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①样子: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外表积5.1亿平方千米②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P3_图1.2)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P5_图1.7)样子长度指示的方向纬线圆圈不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东西方向经线半圆长度都相等南北方向3.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P6_图1.1)4.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

(推断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P6_图1.10)5.特殊经线: (P67_图1.10和1.13)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界线。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6.特殊的纬线:(P6_图1.11; P12_图1.12)赤道(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

五带的分界线:23.5N、23.5S、66.5N、66.5S;纬线低、中、高纬的分界线:0306090极点:907.地球的运动:(P9_图1.15)(P11_图1.19)运动类型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自西向东一天昼夜交替现象,时间差异地球公转自西向东一年季节转变、昼夜长短转变8.五带划分:(P12_图1.20)①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外表的分布状况。

七年级上册地理提纲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提纲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提纲知识点大纲:一、地球与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形状2. 地球的运动二、地图及其使用1. 地图的类型2. 制图方法3. 地图的使用三、中国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区1. 中国的大体位置2. 中国的行政区四、山地1. 山地的分布2. 山地的地形与地貌五、水资源及其利用1. 中国的主要河流2. 水资源的发展利用六、气候、气象与自然灾害1. 气候的基本特征2. 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3. 中国的主要地震区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2.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措施一、地球与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是扁球形,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6千米。

地球的扁率为1/298.257。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一是自转,一天24小时; 二是公转,一年365天,包含了闰年。

二、地图及其使用1. 地图的类型地图可以分为物理地图和政治地图。

物理地图展示了地球表面上山脉、河流、平原和海洋等自然地貌;政治地图展示了国界、城市和其它人类构建的信息。

2. 制图方法地图需要进行投影。

地图的投影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没有一种投影方法是完美无缺的,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地图还需要标注比例尺来说明地图上展示的物理尺寸比实际尺寸小了多少倍。

3. 地图的使用地图可以用来解决各种问题,如路线规划,自然灾害预防等等。

三、中国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区1. 中国的大体位置中国位于东亚,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中国东部面临太平洋,北部与俄罗斯接壤,西部与中亚相连,南部则与东南亚诸国交界。

2. 中国的行政区中国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四、山地1. 山地的分布中国山地分布广泛。

大部分山地集中在西南以及西北两个大区域。

2. 山地的地形与地貌山地的地形和地貌有很多种。

山地也是丰富的资源存储区,如水库、森林、矿产等。

五、水资源及其利用1. 中国的主要河流中国有很多条主要河流:黄河、长江、珠江等等。

初一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复习提纲

初一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复习提纲

初一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复习提纲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扁球体的椭圆体,由内至外分为核心、地幔和地壳三层。

- 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地球上约71%为海洋,29%为陆地。

2. 大洲和海洋:- 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 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洲际海和北冰洋。

3. 地理坐标与经纬线:- 地理坐标是用来表示地球上地点位置的方法。

包括纬度(北纬和南纬)和经度(东经和西经)。

- 纬度用来表示地点距离地球赤道的远近,最大为90°,赤道是0°纬度。

- 经度用来表示地点距离本初子午线的远近,本初子午线是0°经度。

4.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水文、生物等因素。

- 人文环境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分布、产业分布等因素。

5. 气候与气温:- 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时间的天气状况统计。

- 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

- 气温受纬度、海陆分布和海洋洋流等因素影响。

6. 地形与地貌:-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势的形态。

-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景观和地形特征。

7. 水文与水资源:- 水文研究水的循环、分布和利用。

-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8. 人口与城市:- 人口是指某一地区的居民数量。

- 城市是人口集中、经济繁荣、社会功能较完善的地区。

9. 经济与产业:- 经济是指人们为满足物质和文化需求而从事生产和消费活动的总和。

- 产业是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从事一定生产活动的聚集体。

- 产业分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10. 地图与地图阅读:- 地图是对地球表面地貌、地势、地理位置等信息的图形表示。

- 地图阅读需要了解地图符号、比例尺、经纬线等要素。

- 地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的地理信息和空间布局。

这些知识点是初一七年级上册地理学习的重点内容,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提供帮助。

【精品】2018-2019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精品】2018-2019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精品】2018-2019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②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

③不规则球体的认识过程,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1麦哲伦环球航行,还有2地球卫星照片3站得高看得远4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5月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NSWE),横纬竖经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必须相加是180°,一个是东经另一个是西经例如(30°W和150°E)2.比较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形状圆(与赤道平行)半圆(连接南北极点)长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经线长度都相等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度数0°——90°北极:90°N, 南极:90°S 0°——180°重要的经纬线0°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长的纬线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南北回归线:23.5°N、23.5°S南北极圈:66.5°N、66.5°S 东经度与西经度划分:0°本初子午线东半球与西半球划分:20°W、160°E东半球:19°W—1°W -0°-1°E—159°E180°20°W 0°160°E 180°1西半球东半球西半球3.经纬网定位(注意课堂理解)例:向上增大是北纬,向上减小是南纬;向右增大是东经,向右减小是西经;A(0°,60°W)A(0°,30°W)(注意每根经线的度数怎样判断)B(30°S ,75°W)B(30°N,60°E)C(30°S,0°)C(30°S,60°E)4.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口诀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24时)昼夜交替,时间差异,日月星辰东升西落自4(长短更落差)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约365天)四季变化,五带的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正午影长的变化)公4(45两个长短)①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转。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

一、中国的地理环境
1.中国的地理特征
(1)中国地处亚洲的东部沿海,东濒太平洋,北靠黄海,西与中亚接壤,南濒南海。

(2)中国地势南北长、东西宽,由山、平原、河谷和丘陵、湖泊等地貌构成。

(3)中国有长江、黄河等大河流,地势有以长江和黄河为主的四大支撑体系:长江平原,珠江平原,黄河平原和华北平原。

2.中国的气候特征
(1)中国的气候具有温带与亚热带的双重特征,热带湿润是中国气候特征的主要特点。

(2)中国地形东西分布不均,四季的季节特征也有所不同,有明显的温带气候,南方多雨,北方多干旱,西部和东部有明显的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区别。

二、中国的地形:
1.中国的地形
(1)中国地形由山、平原、河流、丘陵湖泊等构成。

(2)中国北部有塞罕坝、戈壁、乌兰花沙漠等组成的黄土高原,是中国的主要地貌特征;
(3)中国东部与海岸线齐平,由沿海一带高低不平的平原组成,形成了一定的地形层次;
(4)中国西部则由高大的山脉临湖、平原、河流的深渊组成,这些大山脉在中国西部形成了一道有序的地形大片带。

2.中国的地貌
(1)中国水系紧密,大江小河网状分布,集中分布在中国东部的沿海与河口处;。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提纲
一、地球与地球运动
1. 地球的构成和结构
2. 地球的运动方式
3. 地球的四季变化和时间计量
二、自然灾害
1. 地震
a. 地震的成因和发生区域
b. 地震的灾害与预防
2. 台风
a. 台风的成因和分类
b. 台风的严重危害与应对措施
3. 洪水
a. 洪水的成因和影响范围
b. 洪水的预警和防范
三、资源与环境
1. 能源
a. 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b. 能源的有效利用和替代
2. 水资源
a. 水资源的分布和供需情况
b. 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措施
3. 生态环境
a.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b.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四、人口与城市
1. 人口与人口分布
a. 人口的增长和变化
b. 人口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2. 城市与城市化
a. 城市化的成因和影响
b. 城市的发展和管理
五、交通运输与通讯
1. 交通运输
a. 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
b.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优化
2. 通讯
a. 通讯的发展历程
b. 通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知识点提纲,希望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个提纲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地理素养,了解世界和自然,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1、地球的形状:球体。

2、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3、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4、经纬线特点:(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横纬竖经)5、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180°。

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点(90°N)、南极点(90°S)7、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O)8、利用经纬网定位。

要会判断某点的经纬度及两点相对位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运动形式分自转和公转)(课本11——15页)地球运动旋转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面对赤道面对北极面对南极自转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一天1、昼夜更替2、时间的差异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记忆口诀:“北逆南顺”地球运动中心运动方向周期地理现象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1、四季的变化2、五带的划分(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3、昼夜长短的变化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夏季最高、影子最短;冬季最低、影子最长)以北半球为例。

二分二至点的日期、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情况:二分二至点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日期 3.21前后 6.22前后9.23前后12.22前后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长短昼夜平分昼最长夜最短昼夜平分昼短夜长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N S2、地球上的五带划分依据:根据不同纬度地带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5个热量带。

有阳光直射现象的地区:热带——即南北回归线之间(23.5 O N~23.5 O S);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寒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即南极圈(66.5 O S)以南、北极圈(66.5N O)以北四季分明的地区: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本16——28页)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单位必先统一)※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课本19页)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区域的范围和内容详略程度的关系: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大小详,小大略”)※阅读方向:(1)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正北(2)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3)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

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

(“密陡疏缓”)※观察右图据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F☆山峰:等高线闭合,中间海拔高,四周海拔低;☆陡崖:等高线重叠的部分(如右图E处)☆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低的地方凸出;(如右图F处)☆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高的地方凸出(如右图D处)(区分山谷山脊的方法:看等高线凸出方向数值变化“低脊高谷”);☆山谷处易形成河流,图中D处形成河流,河流走向为自西北向东南。

3、(课本27页)陆地表面5种地形类型:平原(海拔一般低于200米,地形平坦,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海拔高于500米,外围较陡、内部和缓)、山地(海拔高于500米,具有耸立的山峰)、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间,地势起伏较大)4、地形剖面图相较于分层设色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课本29—44页)第一节大洲和大洋1、地球上七分是海洋(71%)、三分是陆地(21%)2、看下图和课本最后一页世界地形图熟记各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能在空白图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记忆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亚洲(面积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广)、欧洲、大洋洲(面积最小)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记忆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太平洋(面积最大)、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练习:参照课本第7页图1.8 南北半球的划分填出右侧图中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大洲州界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欧洲和非洲直布罗陀海峡第二节海陆的变迁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建造围海大坝等)。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会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理现象(如科学家在南极大陆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3、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2)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版块,板块在不断的运动。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熟记六大板块名称及相对位置(课本42页图2.22):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4、能够运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现象。

例如:(1)珠穆朗玛峰升高的原因: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不断地相互碰撞,使其不断升高(2)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3)红海不断扩张的原因:红海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两板块不断发生张裂运动,所以红海在不断扩张。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课本45——68页)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时间的、多变的、具有地方性。

气候是长时间的、稳定的。

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2、卫星云图上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区,无云的地方一般是晴天3、(右图表示西北风4级)风向(指风的来向)的判断:有风羽的一头指向就是风向。

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风力的判断:一道风羽=2级,半道风羽表示1级,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4、常用的天气符号(识记)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气温的变化 1、气温日变化:一天中,一般14时(午后2时)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2、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课本53)北半球气温:大陆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大雪中雪小雪暴雨大雨中雨小雨气温、降水的分布都受纬度位置、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气温的分布降水的分布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海陆因素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中纬度地区沿海多于内陆;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0C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气候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1、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第一步:看气温曲线图--判断在哪个温度带(看最低月平均气温判断温度带)第二步:看降水柱状图--判断属于什么气候类型2、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主要掌握下面几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如课本66页图3.9 A图)——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分布于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部地中海气候(如课本63页图3.25 )——夏季高温干燥,冬季低温多雨;南北纬30°~40°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南北纬40°~60°的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最典型)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降雨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月降水量最多超过6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分布于温带大陆东岸温带气候类型中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较差大。

全年降水都很少),这种气候类型在温带区域的分布最广。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课本69——86页)第一节人口和人种(熟知人口“四密四疏”——课本72页图4.4)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2、世界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和北美洲东部)从纬度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人口稀疏);从地形因素分析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3、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就业困难、住房条件差、交通拥挤、人均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人口增长过慢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社会抚养老人的负担加重等。

白色人种:欧洲、美洲、大洋洲、4、三大人种的重要分布地区黄色人种:亚洲东部、美洲(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黑色人种:非洲(黑人的故乡)南部、大洋洲西北部非洲是黑人的故乡,但为什么美国(属于美洲)这些不是非洲的国家会有黑人分布?是因为欧洲殖民者发现美洲新大陆,要开发美洲,从非洲掳掠了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所以现在美国的很多黑人的祖先都是当时的黑奴。

第二节语言和宗教1、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英汉法俄阿拉伯语,还有一个西班牙语)汉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2、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和特点:阿拉伯地区(即西亚和北非)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如沙特阿拉伯,其宗教活动场所是圆顶清真寺;欧洲和美洲的人多信奉基督教,如英国和美国等,宗教活动场所是尖顶的教堂;东亚、东南亚一些人信奉佛教(泰国的国教),佛教多塔状佛寺。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自然条件:气候适宜、地形平坦、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等(课本82页图4.13)聚落的形成条件(课本P82页)社会条件:历史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政治因素、政策等聚落的形成条件了解即可,主要会使用聚落形成条件来进行分析读右图,思考下面的问题:(1)、三地为什么能形成聚落?(2)、假设你是本地区的城市建设局长,你会选三地中哪个建设城市?并且阐明你的理由?答:(1)三地地形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河流)(2)、选2.因为2位于河流交叉口,交通更加便利;位置佳,距离1和3都很近,便于人力和物力的集散,方便沟通;平坦的地表更多,比1和3更加开阔,发展空间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