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内“用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当前民工荒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当前民工荒问题产生地原因与解决对策近年来,有着近9亿农民地中国首次遭遇了“民工荒”,打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地神话.在广东东莞首次官方确认民工紧缺以来,随后此波迅及整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并向中西部地区纵深发展,其中尤以珠三角地区为甚.民工荒问题日益凸显使长久以来地劳动力市场地矛盾真正摆在了政府和企业地面前.一、“民工荒”问题地原因分析(一)农民工地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如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受人歧视、随意加班等现象随处可见.根据全国总工会地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各行业拖欠9800万农民工工资约1000亿,其中建筑行业所占拖欠比例为70%.同时,一些企业劳动环境恶劣,加班时间长,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导致了员工地高流失率.(二)农民工工资增长过慢.“有关研究表明,珠三角地区l2年来月工资只提高了68元.佛山不少企业外来工月工资在l0年前就已达到600—1000元,但现在还是这个水平.而这些年来消费物价总体水平已明显上升,导致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实际工资水平地提高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三)进城务工成本不断升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农民工在城市里用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地增长迅速,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进城务工地实际成本.除此以外,一些政策性因素也是提高他们城市生活成本地重要因素.(四)工业扩张,对农民工需求扩大.有人认为,经济地超速发展和工业地规模扩张,对农民工需求地扩大,在与民工供给增长出现相对差距地情况下,民工荒地爆发是势在必然.就目前实际存在地民工荒问题而言,则可以认定为是对工业扩张地预计不足造成地.(五)农民工供求出现结构性矛盾.客观上,随着城市产业不断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在岗位供给和劳动力供给之间出现了“知识断裂”.主观上,各企业招工条件苛刻,在低劳动强度地企业,普遍倾向于招收性格温和易于管理地女工.年龄期限一般要求在l8-25岁.在社会性别比例总体上男性多于女性,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果地凸显,新生代农民工数量下降地情况下,片面追求青年女工地招供标准是企业自己造成用工短缺地主观原因.(六)民工流向成多元化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地推进、中部崛起迅速,中西部农民工输出基地地安徽、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地城市也成了农民工地有力吸纳地.农民工流向出现新变化,不少原来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务工地农民工转向全国其他地区,农民工地流向地多元化趋势必然导致集中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地地区在未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前遭遇一定程度地民工荒.(七)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农业收入增加.“提高农产品价格”也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提高农民务农地积极性,与中央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取消农业税地决议一起综合为农民收入增加、负担将进一步得到减轻地良好期许,这对农民工回乡务农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但另外一方面,农产品价格地提升,对于生活在城市中地农民工来说则大大增加了生活地成本或降低了生活地质量.所以农产品价格地提高可以构成农民工回乡地主动和被动地双重原因.(八)劳动力市场不规范.“农民工在市场流动中实现地劳动力配置,确实与政府、单位计划管理没有太大关系,政府组织地流动仅占3%,而90%以上都是农民工自己或亲友运作地”.虽然农民工地外出务工收入已经构成当地农民收入地主要增长点,是带动内地消费市场发展和产业发展地重要资金和人力资源,但是各农民工输出大省并没有对此有多少服务性作为,农民工地流动基本上一直处于自发地、自谋生计地状态之中,因为自发性总是与一定地盲目性相生,在供求之间缺少必要地信息沟通渠道和有效地组织行为是在农民工绝对供给量可以确保地情况下仍然爆发民工荒地重要原因.二、“民工荒”问题地解决对策农民工作为人力资源重要组成地一部分,为中国地经济地发展做出了很大地贡献,然而令人痛惜地是正处于经济飞跃发展地中国却在逐渐地流失这种宝贵地资源.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要足够地重视起来以及很有必要采取相应地对策来解决这种问题,促使中国经济健康繁荣发展.笔者通过研究将解决“民工荒”问题地对策分为以下几点:(一)积极塑造“以人为本”地企业组织气候,努力构建“权利平等”地权益保障制度.作为一个企业其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然而这种利润最大化不应该在牺牲员工利益地基础上来追求地,任何一个员工作为企业地一员,不论是正式地还是临时地,都应该得到相应地尊重和权益保障,农民工也是如此.虽然农民工一直工作于企业地最基层,但是他们对企业地贡献功不可抹,并且随着农民工整体素质地提高,企业地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这支生力军.鉴于以上分析,企业要想在同行业中取得竞争力除了先进地技术和科学地管理制度,还需要在企业中塑造“以人为本”地组织气候,把农民工地利益放在第一位,除了要增加货币工资和使收入得到保障以外,也要使非货币效用提高起来,例如改善工作和居住环境以及提高生活伙食标准等,还有要在企业创造一种良好氛围,突出每个人都是企业重要地一员,让农民工切身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和尊重感.同时要实实在在落实农民工各方面地权益保障问题,让每个民工都能充分享受到人身自由权利、就业权利、生活权利和子女受教育权利.(二)加强政府行政职能,创造和谐社会氛围.民工在流动地过程中,政府所起地作用应该说是举足轻重.首先在最初开始,农民工从输出地区流入到输入地区,政府要发挥好交通红绿灯似地引导作用,设法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加快劳动力需求信息地传递速度,减少农民工在求职过程中地盲目性;同时要大力传播当地政府和人民对外来农民工地关心、重视和爱护,迅速增强农民工特别是第三代农民工地区域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且要打破传统地政府本位主义,消除制度性地就业歧视,创造出一种和谐地社会氛围,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完全竞争性地正规地劳动力市场,让每一位劳动力在工作选择面前人人平等,都能通过公平地合理地手段来选择自己地工作岗位,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限制民工地择业范围,要把他们从社会地最低层次中彻底解放出来.其次在民工投入到工作地过程中,政府要大力发挥监督作用,监督企业要提高《劳动法》执法力度,应严格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 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另外政府要大力清除社会歧视现象,构造人人平等地气氛,给予农民工“市民待遇”,这其中包括消除二元户籍制度,建立“农民工身份转换制度”,以在城市工作达到一定工作年限为主要条件,给予农民工城市户籍,从而逐步转换农民工身份,并在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农民工平等待遇,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上学困难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地机会,以降低农民工在城市地生活心理成本,减轻其心理负担.(三)学校、政府、企业强强联合,培养专业对口技术人才随着技术地进步和产业结构地调整,现在地企业越来越需要一定技术地高素质人才,而这些技术人才应该是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地发展要求,不应简单得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肤浅地理论知识上.在培养技术人才方面,如果光靠职业技校培养人才,除了在资金上和实验设备短缺以外,还不能及时了解到社会急需地热门专业等方面信息,培养出来地人才不仅没有实践经验,而且部分专业过去老化,难以满足企业地用工要求;而完全依靠企业来培养人才,这些人才缺少系统理论指导,导致人才成长地速度慢和效果差.所以如果说学校是人才培养地摇篮,那么政府应该是后备军和传达器,企业应该是人才成长地基地.培养优秀地技工,应该倡导学校、政府、企业紧密结合,共同培养企业需要地专业人才.只有三者联合,理论联系实践,学校为技工人才地培养奠定基础,企业为技工人才地成长提供舞台,政府为学校提供资金和传达及时信息.学校地教师做企业地顾问,研究技工地培养方向;企业地专家做学校地客座教授,为学生讲解实践技能,政府提供资金,扩大教学规模,辅助学校培养社会急需人才.三者联合,优势互补,才能培训就业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技术荒”而导致地“民工荒”现象.(四)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企业和地方政府如果对劳动力成本优势过度依赖,而忽视对产品创新、技术升级地关注和引导,往往会导致资本地短视化和劣质性,就难以长期支撑地方经济地繁荣,缺乏可持续增长潜力和市场应变能力.从目前劳动力市场反馈地信息,劳动力不可能“无限供给”,中国企业地“劳动力成本优势”已逐步显示出它地疲态,包括印度、越南在内地不少东南亚国家正在以更低地劳动力价格吸引外来投资.因此,政府和企业应清醒意识到要保持和促进地区经济地长期稳定发展,不能延续走低投入低产出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道路.要从根本上解决“招工难”问题,需要走产业升级换代地道路,应通过多年来地资金积累,不断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地技术含量,逐步过渡到走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发展道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减少对劳动力地过度依赖.。
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一民工荒的原因:1.长期的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普遍作用,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率已经开始迅速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吸纳殆尽,不足以补偿城市用工量。
2.劳动力工资粘性、工资增长慢。
近几年来,工人的名义工资只有小幅增长,这就导致了实际工资的负增长状态。
并且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与工资上涨不挂钩。
所以当前的民工荒是总需求迅速上升而工资调整呈现粘性的宏观经济波动。
3.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导致技工荒。
随着城市产业不断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的成熟,新型产业需要具有相对技术含量的产业工人,而农民工技术水平落后和职业教育的高收费阻碍了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形成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4.国家的惠农政策效益、“三农”扶持力度加强、鼓励农民创业。
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陆续出台的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稳定粮食价格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经济收入。
5.农民工工资和福利水平过低、劳动保障制度缺失。
6.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
如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受人歧视、随意加班等现象。
7.进城务工成本不断升高。
农民工在城市里用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的增长迅速,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进城务工的实际成本。
除此以外,一些政策性因素也是提高他们城市生活成本的重要因素。
8.工业扩张,对农民工需求扩大。
经济的超速发展和工业的规模扩张,再加上09年来经济回暖使制造业企业形势大好导致用工量急剧增加,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加速扩大了本土劳动力需求对农民工需求的扩大,在与民工供给增长出现相对差距的情况下,民工荒的爆发是势在必然。
9.民工流向成多元化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中部崛起等,农民工流向出现新变化,不少原来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转向全国其他地区,农民工的流向的多元化趋势必然导致集中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地区在未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前遭遇一定程度的民工荒。
浅谈招工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及建议
浅谈招工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及建议浅谈“招工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及建议关键词:招工难用工荒建议一、企业用工紧缺的原因分析导致企业用工荒和招工难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用工量增加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逐渐好转,加上国内的经济刺激计划,我国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快速的反弹。
内需不断扩大,外贸持续增长,促使企业用工需求的不断增长。
此外,民工大量返乡也增加了招工的难度。
2、沿海地区就业优势减弱,民工就业的选择趋向多样化随着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用工需求在增加,给当地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吸引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在家乡实现就业。
这就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的用工优势逐渐被削减和弱化,农民工也不愿背井离乡,希望在自己的家乡实现就业和发展。
3、自主创业和就业渠道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强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供给企业的农村劳动力的人数在逐渐减少。
现在的年轻劳工,家里大多有钱了,这些人不太愿出远门,都窝在近一点的家乡打临时工。
所以年轻人越来越少,而年纪大一点的劳动力衰退,又不能适应快节奏的工作方式,总体上造成了劳工荒这种现状。
4、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预期较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死水平实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城乡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致使大中城市消费水平延续走高,增加了外来民工的生活成本。
然而,外来民工在社会福利等方面,遭受很多不公正的报酬。
随着民工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对工资等就业的预期不断增加。
如果企业还想延续低工资招工或者招工手段比较单一的传统,招工难的问题将很难获得解决。
80后和90后群体已近成为当前劳工的主体,仔细分析后不难发觉,他们外出务工或就业,不单单是为赚取工资那么简单,他们更多的是想体验或享受生活、丰富个人视野、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等,如果我们的企业还象当初对待一代民工那样来对待这些80、90后民工,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浅谈国内“用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这段时间翻开报纸和打开各大网站都不难找到“用工荒”这样一个词语。
企业缺少劳动力,难以正常运转,成了当前政府最关心,人民群众谈论最多的问题。
一场全国范围的“用工荒”蔓延开来,很多企业招不到人。
一边是大批企业已经出现毋庸置疑的用工荒,一边却是大学毕业生仍然就业艰难。
很多大学生也像工人一样,过完年就涌向各个人才招聘会现场,成功者却没有多少。
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怎么解决呢?一“用工荒”产生的可能原因分析首先,企业没有储备人才的概念,以及学校与社会脱节,这是导致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第一个原因。
企业大多需求的是熟练技工,而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工人不太愿意录用,这种现象在中小企业尤其明显,他们的用人理念是:希望招到的工人马上就能进入工作状态,为企业创造效益。
这样一来,很多大学生以及农民工刚踏上社会,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的,就被挡在了门外。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反映了很多学校过度产业化而设置了许多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或市场无法消化的就业难专业。
中国的人力资源并不短缺,却也出现了用工荒。
其次,国家连续多年的一号文件,鼓励三农发展,虽然有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仍不改我国的农业发展势头。
在这种政策扶持下,有很大一部分农民工转变就业观念,不再一味追求大城市高收入高消费的生活,而在农村落脚,虽然收入较低但消费也低还可以照料家人。
还有一小部分的农民工和刚毕业的80后和90后大学生,因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头脑,看准了农村将来的发展前景,在农村进行创业并且带动大量的农民工就业。
这样也在很大程度减少了发达地区的用工来源,这对企业招工影响很大。
政策越来越好,工人找到了其余的致富之路,导致工人的流失,当然这不是一个坏现象,只是它意识用工荒的一个原因。
从今年全国各地的招工形势来看,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其实也是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矛盾,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第三,许多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民工荒”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全文)
我国“民工荒”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劳动力在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迁移和流动是劳动力在寻找工作过程中的基本现象,在市场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可以使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劳动者从衰落的产业和地区向进展迅速的产业和地区转移,保证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效率,促使整个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平衡,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劳动力的流动分为三种形式:劳动力在本地更换行业职业、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劳动力行业性流动。
我们这里主要讲农村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即从农村到城市、从内陆到沿海的转移。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阶段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选择优先进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而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和城市改革的顺利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市,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历经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7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转移。
这一阶段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基本上没有受到政府的限制和干预。
1949―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RM生活稳定,城市进展迅速,同时,GJ在这一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提高,从而导致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
第二阶段1958―199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起大落。
从1958年到1978年,GJ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调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如1957年《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1962年《关于加强户口治理工作的意见》、1964年《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草案)等条例。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处于萎缩状态。
在这一阶段,农村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同时,政府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和食品供给的压力,严格操纵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限制企业从农村招工。
第三阶段1992―2000年,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地区转移。
用工荒与就业难
用工荒与就业难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劳动力市场普遍出现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现象。
本文将从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含义、原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深入了解这一现象并提出解决措施。
第一部分:用工荒的定义及原因1.1 用工荒的定义用工荒是指企业在招聘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人来满足劳动力需求的现象。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支撑其生产和经营活动,但市场上却缺乏合适的人才供应。
1.2 用工荒的原因(1)人口结构的变化:随着育龄人口减少和年龄结构老龄化,劳动力资源相对减少,导致用工荒的出现。
(2)产业结构调整:由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某些行业需求下降,而新兴行业和高技术领域对劳动力的需求却增加,从而导致用工荒。
第二部分:就业难的定义及原因2.1 就业难的定义就业难是指劳动者在求职过程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或者存在就业歧视等不利条件,导致就业困难的现象。
2.2 就业难的原因(1)就业结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某些行业需求下降,而新兴行业和高技术领域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导致就业难。
(2)教育与就业不匹配: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不符合市场需求,导致劳动力供需失衡,从而造成就业难。
第三部分:用工荒与就业难的影响3.1 对经济的影响(1)生产能力下降: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劳动力,无法充分利用设备和资源,导致生产能力下降。
(2)成本上升:由于用工荒,企业为了吸引劳动力,不得不提高薪资待遇,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3)经济增长放缓:用工荒和就业难不仅对企业产生了负面影响,也会直接制约整个经济的发展,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3.2 对社会的影响(1)社会稳定受到威胁:由于用工荒和就业难,一些劳动者失去了工作机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2)劳动者权益受损:在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环境下,劳动者的谈判能力较弱,容易遭受不合理的工作条件和低薪待遇等问题。
第四部分:应对策略4.1 培养人才(1)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加大对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用工荒现象分析及应对建议
样稿三:用工荒现象分析及应对建议【要报要点】2010年春节后,沿海地区出现又一次用工荒高潮。
本期《要报》提出,当前的用工荒是2004年以来劳动力短缺现象合乎规律的延续,总体上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的下降。
要积极创造政策条件,把用工荒转化为经济社会变革的新机遇,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蔡昉教授的研究成果《用工荒现象分析及应对建议》,分析了近年来的用工荒现象,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用工荒现象原因分析随着农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挣钱的压力减小,加上春运高峰的影响,金融危机前其实就已经出现了农民工春节前提早返乡、春节后推迟回城打工的端倪。
因此,当前的用工荒现象具有一定的季节性,预计不久之后将有所缓解。
然而,更值得关注的则是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关的长期劳动力供求变化,以及经济恢复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用工荒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下降使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
劳动力供给的基础是劳动年龄人口。
在经济高速增长期间,中国整体上具有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即劳动年龄人口高速增长,其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提高,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人口红利。
但是,2000年以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迅速减缓,每年平均只有1%略强。
目前城市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劳动力供给主要来自农村。
而据估算,农业剩余劳动力已经接近于吸纳殆尽,到2015年,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劳动年龄人口,将与城市新增人口数量基本持平,此后劳动年龄人口呈现负增长,比总人口负增长提前10余年。
2.一揽子刺激方案及经济回暖增加了就业岗位。
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效地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这促进了就业再就业,使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3%的水平上,而调查失业率在一度攀升之后,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就已经下降。
一揽子刺激投资政策更是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
与往年的常态投资结构相比,刺激性投资可以多创造14.6%的就业岗位。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出现了两个相互关联的社会问题,即“就业难”和“用工荒”。
就业难表现在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就业压力大,以及部分劳动力转岗困难等方面;而用工荒则主要体现在劳动力短缺、企业用工难度加大等方面。
如何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分析入手,深入探讨其对策研究。
一、就业难的原因分析1.人口结构变化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力供给相对减少,导致劳动力市场供需错配,使得部分劳动力难以获得合适的就业机会。
2.技能与需求不匹配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但部分劳动力的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就业难。
3.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近年来,大学生人数持续增加,但部分学生专业选择不合理、就业观念不合理,加上就业市场需求不足,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难度增加。
4.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市就业面临着诸多难题,包括户籍限制、社会保障不完善、职业培训难度等。
二、用工荒的原因分析1.劳动力短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一些传统行业和基层工作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尤其是蓝领工人和基层技术工人。
2.企业用工需求升级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企业对用工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需要更多的技术工人和高素质的员工,而目前市场上这类人才供应不足。
3.就业地区不均衡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的企业用工需求旺盛,而中西部地区用工需求不足,形成了区域性的用工荒。
4.就业条件与待遇要求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者对工作条件和待遇要求也相应提高,使得一些企业难以找到满足条件的工人。
三、对策研究1.加强职业教育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使劳动者的技能与市场需求更加匹配,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2.促进农民工转岗采取政策措施,提供优惠的社会保障和就业补贴,鼓励农民工转岗到城市就业。
“用工荒”现象的理论分析及解决对策探讨
“用工荒”现象的理论分析及解决对策探讨摘要:近年来,全国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用工荒”现象,尤其是金融危机后,随着经济的回暖,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更是出现了严重的缺工现象。
“用工荒”现象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就当前国内“用工荒”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用工荒”现象;理论分析;对策探讨一、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施行,中国的城乡二元格局逐步松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开始大量流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人数逐年上升,形成了游移于城乡之间的数量巨大的“民工潮”,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巨大优势。
但从2004年开始,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却出现了“用工荒”现象,这一现象对人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印象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不过当时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种现象是短期的、暂时性的,是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问题。
可在随后的几年,“用工荒”现象非但没有消退,反而呈持续扩大的态势,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出现了越来越严峻的“用工荒”现象,媒体有关企业“招工难”的报道也随处可见,直至2009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暴发,大量中小企业倒闭,才使得“用工荒”现象暂时得以消退。
但随着经济的回暖,“用工荒”现象再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而且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不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严峻的“用工荒”现象,就连中、西部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企业“招工难”的现象,很显然,“用工荒”现象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当前中国“用工荒”现象的特点当前中国不但存在着严峻的“用工荒”现象,与此同时,中国还存在着“就业难”现象,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人,而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毕业生求职受挫,为什么“用工荒”与“就业难”这一对矛盾体会在中国同时大量存在着呢?为了解开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有必要对当前中国“用工荒”现象的特点进行分析。
浅谈国内用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劳 动 保 障 世 界62管理观察浅谈国内用工荒的原因及对策杨腾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中国的劳动力一直以来以量多、价廉而具有竞争力,然而,从2004年开始,中国的劳务市场上出现了用工荒现象。
所谓的用工荒也称为用工难,是指用工短缺现象。
一边是人口多的国家,一边是企业找不到人,它暴漏了中国当前的经济情况,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用工荒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用工荒;外来务工人员;原因对策一、用工荒的背景及时间2004 年我国国内首次出现用工荒的情况,但它规模比较小,2007年,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江苏苏北地区的用工荒现象开始加剧,企业招工难、用工难导致企业不敢大量接订单,直接接影响到了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受外国国际需求下降的影口响,我国大量的外向型企业面临着倒闭的困境,纷纷裁剪员工,致使员工回流,后来随着经济的复范,需求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增加,短期内劳动力需求难以解决,导致企业招工难。
(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用工荒的特点1、中国用工荒具有地区性的特点。
东部沿海地区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依赖程度高,所以,中国的用工荒首先出现在东部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影响最大的也是这些地区。
尤其是春节过后,用工荒现象更加普遍。
中西部地区用工荒则不明显。
2、中国用工荒具有季节性的特点。
中国的用工荒不是持续性、全面性、全局性的用工紧缺问题,它多发生在冬春季。
春节是全国性的节日,中国人在春节具有返乡回家过年的传统,这个时期,大多外来务工人员都要返乡,造成了企业短期用工难的难题。
3、中国的用工荒具有行业性的特点。
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会出现用工荒的现象,有些行业还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比如农业。
再如一些低端制造业、建筑业和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用工荒出现的原因
用工荒出现的原因推荐文章雨后天空出现彩虹的原因热度:出现梦游的原因是什么热度:吃中药放屁臭有什么原因造成热度:眼袋有什么好方法去掉出现原因是什么热度:赤潮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热度:用工荒,是指用工短缺现象。
相对于持续多年的民工潮,用工荒的出现是多方原因造成的,那么,用工荒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用工荒出现的原因吧!用工荒出现的原因直接原因与更深层次的原因用工荒有出口订单恢复增长、企业纷纷扩大生产的直接原因,但从用工荒本身的出现以及发展趋向看,它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与中国发展模式的结构瓶颈甚至财富分配的调整都有莫大关联。
短短几十年里,中国建立了一个依托世界贸易、面向全球市场的出口加工型经济结构,支撑它的就是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低廉劳动力优势。
这种优势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口多的现实,另一方面也缘于国人易于满足、吃苦耐劳的民族特性,还有打工者对自身权益认识不足的原因。
不管怎么说,靠着低廉的劳动力优势,再加上其他有利条件,我们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迅速崛起为世界主要经济体。
如今,这种模式遭受了挑战,用工荒也算是对这种发展模式的一个回应。
虽然很多企业为找不到工人而着急,但我们应该更看重用工荒的必然性和它的积极意义。
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用工荒的出现打破了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可以永远持续的神话,也将促使那些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改变在国内一味压榨本国劳动力、在国际上压缩自己利润空间的生产模式。
同时,用工荒也会促使企业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使得整个社会正视几十年大发展中被忽视了的人群的正当权益,正视不同群体之间巨大、不合理的收入差异。
中国的崛起不能只依赖沿海地区,沿海地区也不能只把自己变成世界的加工厂。
用工荒是民工潮的一个反向运动,从经济领域看,它提醒我们: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时不我待;从社会生活领域看,它会把我们从“为了发展而发展”中解放出来,促进劳动者对自身权益的认识,从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发展、繁荣共享的社会环境。
用工荒的意义及应对综述
用工荒的意义及应对综述用工荒的意义及应对综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用工荒已成为一个越来越普遍的问题。
简单地讲,用工荒是指在某些行业,或某些地区,由于缺乏足够的劳动力而导致的雇主找不到需要的工人,或者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本文将从用工荒的意义、原因及影响、应对策略三个方面来对该问题进行综述。
一、用工荒的意义用工荒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市场的供需关系不仅体现在商品和服务上,也反映在劳动力市场上。
在某些行业,或某些地区,供需关系已经压倒了劳动力市场的平衡。
然而,如果缺乏合格的工人,这些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将会大幅度减少,影响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用工荒的意义还在于,创造了对于社会人力资源分配和发展的一种新的理解方式,从而为建立长效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用工荒的原因及影响用工荒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 人口结构问题:随着人口老化、少子化等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市场逐渐呈现出短缺的趋势。
这一趋势迫使企业和政府不断地调整其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
2. 学历就业不匹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机构的不断扩大,大量的高学历人才加入了就业市场。
但是,并非所有的就业市场都需要高学历人才,低学历劳动力市场仍然存在短缺的问题。
3. 福利待遇低:在某些领域,工资和福利待遇低,使得很多人不愿意从事这些行业或者区域,导致用工短缺。
用工荒的影响主要是影响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制约了行业和地区的发展速度。
例如,由于用工荒,建筑业和餐饮业等经常出现工期延误、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同时也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很可能导致企业的盈利状况下降。
三、应对策略针对用工荒问题,政府、企业和个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应对策略:1. 政府: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招聘、培训和支持新劳动力加入劳动市场,鼓励人们转变职业方向,完善福利政策,建立更加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稳定劳动市场。
2. 企业:企业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提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增加员工满意度;优化招聘标准,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
近年来我国农民工用工荒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农民工用工荒的原因近几年来,多地劳动力市场陆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农民工短缺现象,甚至在东南沿海地区几度出现了持续时间较长的区域性“用工荒”。
那么,近年来我国农民工用工荒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近年来我国农民工用工荒的原因吧!近年来我国农民工用工荒的原因一、“供给-需求”范式无法揭示“用工荒”的根源在已有的研究中,一部分学者将近年来农民工“用工荒”出现的原因归结为“刘易斯拐点”提前到来,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存量已呈现枯竭,加上生育率降低的作用和高等教育扩招的共同影响,使得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数量持续下降。
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严重。
2008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2 542万人,2012年增加到26 261万人,短短4年增加了3 719万人,年均增长3.9%;单就外出农民工而言,人数也从2008年的14 041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6 336万人,4年增加了2 295万人,年均增长3.86%。
①尽管从2010年开始,农民工总量以及外出农民工总量的新增人数稍有下降,增长速度也稍有放缓,但考虑到2008年起世界金融危机以及嗣后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影响,这种变化完全可以视为农民工新增就业量的正常萎缩,不能完全归咎于劳动力存量的枯竭。
尽管学术界在过去十余年里采取的估算方法越来越多,但是近几年来比较有代表性的估计结果大都集中在1.2亿左右。
②如果按照这个结论,并延续现有的大约每年新增1 000万农民工的速度,依然需要8~10年才能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全部转化。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放缓和高等教育扩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确实存在负面影响,但是考虑到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庞大,并且教育资源城乡分布的巨大差异,使得农村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大低于城镇人口,这部分作用实际上也比较微弱。
如果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来看,农村劳动力规模减少到总劳动人口的10%的时候,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才被消化完全。
浅谈“招工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及建议
浅谈“招工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及建议一、招工难与用工荒的现象及表现二、招工难与用工荒的原因分析三、政策上的支持与改善建议四、企业应对招工难与用工荒的建议五、社会力量的参与与建议一、招工难与用工荒的现象及表现“招工难”是指企业在招募劳动力时遇到的难题,也可以理解为招聘渠道、人口流动以及就业市场等因素引起。
而“用工荒”是指用工单位在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缺乏所需的劳动力,或者劳动力数量不能满足用工需求的状态。
二、招工难与用工荒的原因分析(一)社会变迁引起的人口流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和地区差异的缩小,加上一些优惠政策的鼓励,导致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在城市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移民劳动力队伍,这个队伍在就业和生活中受到了诸多的限制和约束,这也导致了一些工人愿意待在家乡或者回流农村。
(二)岗位要求、待遇和技术难度的限制一些企业以招聘优秀人才作为自己公司的发展目标,但在实际中,选择性就非常的高,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导致招工难。
另外,当前我国的工人工资水平相对较低,而买房、养孩子等费用还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对于人们的人生价值和事业追求更高的人,很难通过低薪来吸引他们成为其中一员。
(三)人口结构的改变导致人才匮乏人口趋势不仅对我国的环境和社会生态造成了影响,也导致了人才的稀缺,目前,我国的老年化程度已经开始加深,这导致了不少劳动力的流失,比较需要的岗位也就更难招人了。
(四)城乡之间的风险差异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我国的城乡差距很大,这也是导致招工难和用工荒的重要原因之一。
城市有着更高的生活成本和更严格的规定限制,如果企业不能给予足够的引导和支持,劳动力的过度流失也就是很难避免的。
(五)创业成本的高昂限制了新企业的发展创业和运营一家新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员的支持,但是当企业处于初期和运营发展阶段的时候,有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招工难度增加,而且薪资和劳动力资源也不能得到保障。
三、政策上的支持与改善建议(一)进一步简化招工难的手续政策应该进一步简化招工难的手续,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还要为人们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
中小企业论文:浅析国内中小企业“用工荒”问题
浅析国内中小企业“用工荒”问题1. 用工荒问题的背景和原因• 背景:近年来,国内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用工荒”问题,即难以招聘到合适的员工。
• 原因:用工荒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人口结构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
◦ 教育结构问题:教育体系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导致人才供给不足。
◦ 薪酬待遇问题:中小企业的薪酬待遇相对较低,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 工作环境和福利问题:中小企业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相对较差,难以吸引人才。
2. 用工荒问题的影响和挑战• 影响:用工荒问题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生产效率下降:人员不足导致生产效率下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 人力成本上升:为了吸引人才,企业不得不提高薪酬待遇,增加了人力成本。
◦ 竞争力下降:用工荒问题使得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
• 挑战:用工荒问题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招聘难度增加:用工荒问题使得中小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增加了招聘的难度。
◦ 人才流失加剧:由于薪酬待遇和工作环境的问题,中小企业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风险。
◦ 创新能力受限:缺乏人才的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受到限制,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3. 解决用工荒问题的策略和建议• 政府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中小企业解决用工荒问题。
• 教育培训:加强与教育机构的合作,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人才的素质和技能。
• 薪酬待遇提升:中小企业应提高薪酬待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吸引和留住人才。
• 工作环境改善:改善中小企业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
• 创新人才引进: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创新人才,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4. 用工荒问题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中小企业通过提高薪酬待遇和改善工作环境,成功吸引了一批优秀的员工,解决了用工荒问题。
当前企业发生用工荒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
1、企业方面:(1)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众多知名企业落户保康,企业用工需求骤增。
近几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务经济输出力度大,劳动力供给反而在减少,这是造成企业招工难的一个根本原因。
(2)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企业缺乏吸引力。
目前,保康的企业用工最低工资保障线是月工资不低于600元,几家重点企业最低工资均开到700元,尧治河集团、兴发集团楚烽公司在1500元以上。
但与外地特别是沿海企业来比,工资相对较低。
在实际用工中,不少企业遇到赶定单时更要加班加点;部分企业由于一时资金周转不力,不能按标准及时支付加班工资;有些磷矿企业生产环境较差,缺少人文关怀;有的企业无视劳动合同制度,不依法与员工签订用工合同,“五险一金”落实不到位,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3)企业内部培训跟不上。
据调查,大部分企业都想招熟练的技工、普工不愿意招新手,认为职工流动性大,自己花钱培训好以后跳走了自己不合算。
2、劳动力方面:(1)外出务工人员队伍庞大。
近年来,随着劳务输出经济的蓬勃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内企业的用工供给,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直接影响了我县企业用工。
(2)劳动力就业认识上有误区。
一是多数年轻人尤其是刚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认为大城市机会多、发展好、工资高、环境好,总想出去闯一闯,开开眼界,不愿意在家乡就业。
二是留在家乡的务工青年缺乏吃苦精神,累活、苦活、重活不愿干,工资待遇低的不愿干,环境差的不愿干,跳槽现象严重;三是部分劳动力属于农民工转型工人,纪律观念淡薄,受不了企业规章制度约束,企业管理严格一些,就走人。
3、学校方面:目前,受教育体制改革影响,招生政策放开,实行市场化运作,竞争十分激烈,这给中职教育招生带来极大影响。
加之目前,我县初中毕业生源规模急剧萎缩,从2005年前的3000余人下降到目前的1700多人,而且经测算,截止到2015年,我县初中毕业生一支稳定在这个规模。
有限的生源要保证县一中、中职学校、县二中三所学校的生存发展,中职学校竞争压力很大。
用工荒的解决措施
用工荒的解决措施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地区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
用工荒的出现不仅限制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还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解决用工荒问题,各地政府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用工荒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用工荒的措施。
用工荒的原因用工荒是指劳动力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造成用工荒的主要原因:1.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是导致用工荒的一个主要原因。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劳动力的供给逐渐减少,这导致许多行业无法招到足够的员工。
2.教育问题:教育系统的不完善也是造成用工荒的原因之一。
由于教育资源不足,许多地区缺乏高素质的劳动力,无法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
3.劳动力转移: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农村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问题。
很多年轻人选择到城市找工作,导致农村地区人员稀缺。
解决措施为了解决用工荒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政府的引导和企业的创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决措施:提高劳动力素质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
这可以通过改善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提供职业培训来实现。
政府还可以建立起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合作机制,培养更多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人才。
鼓励就业创业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就业创业,例如减少税收、提供创业补贴等。
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的创业支持体系,包括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帮助。
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的用工荒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
此外,政府还应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鼓励农民从事其他产业,减轻农村劳动力的压力。
加强用工信息的发布和交流政府可以建立用工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和劳动力需求信息。
企业和求职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互相了解,促进用工信息的交流和匹配。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和特殊群体的用工支持力度,促进就业稳定和消除用工障碍。
浅析“用工荒”现象
浅析“用工荒”现象【摘要】“用工荒”现象持续发生,并由局部地区向全国蔓延。
本文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分析“用工荒”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缓慢,而农村人力资本和劳动市场分割是影响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因素。
所以,解决“用工荒”要防止产业转型过度,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和相关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关键词】用工荒劳动力转移工资1978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通过经济体制的改革,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从17.92%提高到52.57%。
目前,我国已步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而劳动力资源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从5.60亿增长到9.18亿,形成优势的“人口红利”。
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国民经济翻两番的目标,必须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2.5亿人。
中国被称为“世界制造中心”,主要是因为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中国的劳动力一直是无限供给。
然而,自2003年以来持续发生用工短缺造成的“用工荒”现象,并且蔓延到中西部各大劳务输出大省。
“用工荒”现象的产生对社会稳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反过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影响。
一、“用工荒”现象现状2003年末,以东莞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首先出现“用工荒”现象,此后不断向东南海经济发达地区蔓延。
2004年江苏、浙江等地区的加工制造企业先后出现民工短缺和招工难现象,下半年,在江西、山东等劳务输出大省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现象。
有关调研报告显示,2005年浙江省劳动力市场缺工50万人,占到总需求的35%。
2009年金融危机过后经济进入回暖阶段,“用工荒”现象再次爆发,2009年8月温州用工缺口比率已超过73%,与6月份相比提高了21%,2010年劳动力市场甚至出现了企业“抢人”的局面。
1、“用工荒”不断加剧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01年以来劳动市场的岗位需求和求职人数总体上保持上升态势,劳动力需求的增长速度高于求职人数的增长。
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第一篇: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一民工荒的原因:1.长期的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普遍作用,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率已经开始迅速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吸纳殆尽,不足以补偿城市用工量。
2.劳动力工资粘性、工资增长慢。
近几年来,工人的名义工资只有小幅增长,这就导致了实际工资的负增长状态。
并且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与工资上涨不挂钩。
所以当前的民工荒是总需求迅速上升而工资调整呈现粘性的宏观经济波动。
3.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导致技工荒。
随着城市产业不断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的成熟,新型产业需要具有相对技术含量的产业工人,而农民工技术水平落后和职业教育的高收费阻碍了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形成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4.国家的惠农政策效益、“三农”扶持力度加强、鼓励农民创业。
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陆续出台的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稳定粮食价格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经济收入。
5.农民工工资和福利水平过低、劳动保障制度缺失。
6.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
如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受人歧视、随意加班等现象。
7.进城务工成本不断升高。
农民工在城市里用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的增长迅速,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进城务工的实际成本。
除此以外,一些政策性因素也是提高他们城市生活成本的重要因素。
8.工业扩张,对农民工需求扩大。
经济的超速发展和工业的规模扩张,再加上09年来经济回暖使制造业企业形势大好导致用工量急剧增加,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加速扩大了本土劳动力需求对农民工需求的扩大,在与民工供给增长出现相对差距的情况下,民工荒的爆发是势在必然。
9.民工流向成多元化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中部崛起等,农民工流向出现新变化,不少原来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转向全国其他地区,农民工的流向的多元化趋势必然导致集中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地区在未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前遭遇一定程度的民工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国内“用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陈桂宏
(海门市医保中心江苏南通 226100)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内企业“用工荒”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继续加快经济结构性调整,优化配臵劳动力资源;提高国内工人的福利待遇,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加快就业人员结构调整,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的储备;建立省市间劳动力合理流动保障和鼓励机制。
【关键词】用工荒;农民工;企业
这段时间翻开报纸和打开各大网站都不难找到“用工荒”这样一个词语。
企业缺少劳动力,难以正常运转,成了当前政府最关心,人民群众谈论最多的问题。
因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去年的新闻和报纸还都是报道很多城市的很多企业都大量裁员甚至于倒闭了,为什么现在却面临“用工荒”?
一、我国目前的“用工荒”产生的国际、国内经济背景
1、目前国际经济环境及国际企业发展形势
据浙江省委宣传部和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的报道,
“ 2009年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走向复苏。
其中,以中印为首的亚洲地区的步伐明显快于欧美发达经济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
”在全球经济回暖的大前提下,各国的企业也在迅速恢复,在危机中得以生存下来的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拿制造业来说,在全球范围内,摩根大通在各国采购经理指数(PMI)基础上编制的综合指数,2009年12月份升至55,为2006年4月以来的最高值,其中新订单指数升至5年半高位。
制造业企业的雇用意向指数自2008年3月以来首次升至50以上。
2、当前国内政策背景及国内企业发展形势
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我国政府出台实施了一揽子计划和政策,制定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全面回升。
中央和各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农业发展迅速,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过了2008年的困难期逐步进入2009年恢复发展期,其中汽车制造业,房地产业等由于受到政府的政策影响最直接,所以恢复更迅速,发展更快。
2009年全年汽车销量增长46.15%至13,644,794辆。
房价成交量同比增加50%多,各地频频出现并不断刷新地王的记录,房地产市场火爆异常。
二、“用工荒”主要发生地区、行业及程度
1、“用工荒”主要发生的地区
据各地新闻报道,“用工荒”主要出现在沿海经济相对发展较快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同时一些中部欠发达地区也不小程度出现了“用工荒”,如山东。
2、主要紧缺的劳动力种类
从各大人力资源市场报道的招工情况和对企业的采访情况来看,目前企业主要缺少的工种都是集中在一线生产线上,一些体力活和一些需要专业技术较强的工种。
3、缺少的劳动力严重程度
就广州来看,专家初步估计,广州劳动力市场至少欠缺15万民工,若加上早前东莞20万及深圳约80万的民工缺口统计,节后珠三角的劳动力需求缺口随时过百万人。
可见这次我国出现的大规模的用工荒的不是一般的“荒”。
三、“用工荒”产生的可能原因分析
1、国内企业订单增加,劳动力需求增加
由于全球经济回暖,各国企业恢复发展。
国内企业,特别是一些加工制造业订单增多,而这些企业又是一些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订单的集中需求,短时期内使企业出现了大量的用工需求。
2、部分农民工农村创业,并且带动大量农民工就业
国家连续多年的一号文件,鼓励三农发展,虽然有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仍不改我国的农业发展势头。
在这种政策扶持下,有很大一部分农民工转变就业观念,不再一味追求大城市高收入高消费的生活,而在农村落脚,虽然收入较低但消费也低还可以照料家人。
还有一小部分的农民工和刚毕业的80后和90后大学生,因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头脑,看准了农村将来的发展前景,在农村进行创业并且带动大量的农民工就业。
这样也在很大程度减少了发达地区的用工来源。
3、国外经济回暖,劳动力大量外流
国外的经济恢复发展,消费需求上升,国外企业恢复发展,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国内工人工资和国外的工人工资还有很大程度上的差距,所以一有机会很多在国内就业的人员又开始到国外就业。
4、人口红利效应减退,劳动力结构失衡
近年,我国政府大力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的老年化越来越明显,劳动力资源明显减少。
加上50年代和60年代很多人退休,和一些大学毕业生又不愿意到生产一线做体力活和简单的操作活,而一些需要技术的岗位由于职业教育还没能够跟得上,导
致了这些活没有人干,出现了劳动力结构性失衡。
5、农民工工资水平和保障水平得不到相应的提高
我国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普遍较低,社会保险的转接不便给流动就业带来难度,很多不负责任的企业加上农民工的保障意识不够高,没有给农民工参保。
在企业一线生产的工人干活很累很苦但是工资待遇却没有与岗位相适应。
大部分企业一线生产工人拿的工资基本都是最低的。
接近最低工资水平甚至于低于最低工资水平。
在同样没有福利保障的前提下,一部分就业人员选择了在农村发展和在工资水平较高的国外发展,也导致了沿海地区的“用工荒”。
6、产业转移,中西部劳动力当地就业
国家大力倡导的产业转移初具成效,一些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发展迅速,这些在中西部犹春笋般崛起的企业,给当地的就业人员提供了很多岗位,这些人不需要远程到其他省市,而就近在家乡就业,工资待遇不会低多少,消费水平低,住宿回家等开支减少,又可兼顾父母孩子,在很大程度上也减少了沿海地区的劳动力资源。
四、针对我国“用工荒”特点提出的简单对策
1、继续加快经济结构性调整,优化配臵劳动力资源
继续实施国家的经济结构性调整政策,大力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大力发展规模农业生产,提高劳动力资源的效率,减少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合理优化配臵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的社会生产价值,从而提高工人的福利待遇,留住工人。
2、提高国内工人的福利待遇,缩小与国外的差距
国家最近的各项政策也表明,政府希望企业提高工人工资,合理分配国民收入。
政府出台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看出政府改善工人社会保障水平的决心,企业应该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为工人参加社会保险,提高工人工资,逐步缩小与国外的工人的工资收入水平,这样工人在有了福利保障的前提下,有了一份满意的收入,流出国外的人员也会相应减少。
3、加快就业人员结构调整,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的储备
大学毕业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不能有非办公室不坐的岗位不要的念头。
政府应继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早在前年高级技工在深圳等城市的工资待遇就比一些本科生甚至于研究生还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教育上培养的人才的比例失衡。
4、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适量储备劳动力资源
企业应该创造出企业的个性文化氛围,通过企业独特的人文环境留住工人,同时有目标有计划的储备一些劳动力资源,对于这部分劳动进行边培训边使用的方针,在不浪费现有劳动力的基础上,又为企业将来的发展需要用人之际留下余地。
5、建立省市间劳动力合理流动保障和鼓励机制
各个省市间的发展规模并不是一致的,即使是相对发达地区的发展也不是同步的,应充分考虑劳动力的全国范围内的合理配臵,建立劳动力流动鼓励机制,并形成与之相应的社保会保障关系转接制度。
要解决用工荒的问题还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并与时俱进制定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政策;一些企业应该摆正姿态,不能再摆一副主子的嘴脸;而我们的农民工也要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自我知识、技能的储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