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总复习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学复习

自然地理学复习

自然地理学复习要点绪论: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球表层(上至对流层,下至沉积岩石圈底部),包括大气圈、岩石圈部分、水圈、生物圈和土壤层。

分类: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第一章:地球八大行星:水星(公转速度最快、温差最大)、金星(唯一一个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卫星最多)、天王星、海王星。

矮行星代表:冥王星,其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

小行星: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绕太阳运动的众多小天体总称。

月球:地球唯一天然卫星。

外部没有大气,造成直接后果:永远黑暗,无天气现象;月面温度变幅巨大;无大气层保护,月面经常遭受陨石撞击。

朔望月:月心连续两次通过地心与日心连线的时间。

恒星月:月心连续两次到达同一恒心方向。

交点月:月心连续两次通过黄道与白道两交点之一的时间。

恒星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和另一恒星连线与地球轨道的交点所需时间。

回归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

共同特征: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于圆形;轨道面近似在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公转方向都自西向东环绕太阳公转;自转方向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他行星都自西向东,即和公转方向相同;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天王星例外);卫星轨道绝大多数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接近母星的赤道面;卫星公转方向绝大多数都和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月相:新月(距角0度,同升同落,月出清晨,中天正午,月落黄昏,彻夜不见)、满月(180度,此起彼落,黄昏,半夜,清晨,通宵可见)、上弦月(90度,迟升后落,正午,黄昏,半夜,上班夜西天)、下弦月(早升先落,半夜,清晨,正午,下半夜东天)。

地球自转地理意义:决定了昼夜更替,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由于地球和月球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形变,在洋面上表现为潮汐;整体自转与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密切相关;地球自转加快,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造成赤道和低纬地区海面上升,中高纬度区海面下降。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黄赤交角:指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地表以内的构造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地球的外部构造:地球的外部构造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地壳:地壳是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克拉克值:克拉克值是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之百分数解理:解理是指矿物受外力作用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和解理面的能力岩石: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和天然玻璃组成的,具有稳定外形的固态集合体三大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地质构造: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类型;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节理:是岩体受力断裂后两侧岩块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断层:断层是地壳受力发生断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发生的显著相对位移的构造。

地震:地震是一种构造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大地的快速震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

干洁空气:通常把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空气称为干洁空气大气分层可分为哪五层:①对流层②平流层③中间层④暖层⑤散逸层标准空气: 在通风空调工程中,通常将大气压力为101.325KPa,温度为0℃,相对湿度为50%状态下的空气称之为——标准空气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上,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辐射称为太阳常数平均反射率:太阳辐射到云层上被云层平均反射量与太阳总辐射量之比(非标准)散射辐射:是由于空气分子和气溶胶粒子的作用,或由于空气密度的涨落以及不均一,电磁辐射能量以一定规律在各方向重新分布的现象。

大气逆辐射: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云滴:云滴指半径小于100μm的水滴云滴凝结增长:指水汽分子凝结(凝华)在云滴(冰晶)表面上,使云滴(冰晶)增长的过程降水的四个基本类型:①对流雨②地形雨③锋面雨④台风雨降水量:指一定时间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季风: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分系,称为季风局地环流:由局部环境如地形起伏。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1. 什么是地理学?
2. 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3. 请简要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

4. 地壳是由哪些板块构成的?
5. 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6. 地球上的地壳运动是如何产生的?
7. 地球上的地震是如何形成的?
8. 请简要介绍火山的形成和喷发原因。

9. 描述一下地貌的形成过程。

10. 什么是气候系统?
11. 描述一下地球的气候带分布。

12. 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地理地貌的?
13. 描述一下水循环过程。

14. 什么是河流的特征和分类?
15. 湖泊是如何形成的?
16. 描述一下沙漠的地理特征。

17. 描述一下冰川的形成和类型。

18. 请解释一下海洋的形成和性质。

19. 什么是潮汐?潮汐是如何形成的?
20. 描述一下海洋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到您,祝您学习进步!。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自然地理学绪论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的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地理学“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自然地理环境,人为自然地理环境。

部门自然地理学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自然地理要素: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和动物界。

第一章地球光年: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即一个光年,作为量度天体距离的单位。

小行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绕太阳运动的众多小天体的总称。

彗星:定义: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绕太阳运动的一类质量很小的天体,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

组成部分:彗核、彗发、彗云和彗尾。

日食: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月影落在地表,月影中的人看到太阳部分或全部被月光遮住。

月食: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恰好或接近一条直线,地影落在月球上,处于地影区的人们看到月亮全部或部分失去光辉。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受到太阳磁场和稠密气体对流区扰动的影响而处于剧烈运动当中。

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太阳结构:1. 内部气体:核反应区、对流区、辐射区。

2. 外部气体:光球、色球、日冕。

类地行星:【体积小,密度大】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木行星:【体积大,密度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的运动的共同特征:1. 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2. 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 所有的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 4. 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 5. 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道面也较接近; 6. 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综合自然地理学 期末复习重点

综合自然地理学 期末复习重点

大。
二、海陆起伏分异 三、大陆形状与面积分异 四、陆地干湿分带性 六、地方气候差异引起的地域分异
五、具有构造——地貌成因的地域分异
七、地带性区域内的非地带性分异
八、小尺度非地带性分异——地方性分异 地方性:是指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共同作用的基础上,自然环境由于局部 因素引起的小范围的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普遍和最低 级的地域分异。
一、地方的定义 地方是一定地段的有规律的结合,是各个地段有规律地彼此交替重复出现或复域 分布的地域,或者是面积较大的地段因遭受切割而复杂化的地域。 地方的特征: A,由保持一定地域联系的各地段构成的具有明显独特性的自然地域综合体,在 土地分级中级别最高、复杂程度最大的基本土地单位。B,在内部具有复区 (复域)特点,这是与地块和地段的重要区别。C,其范围内水的运动、固体 物质搬运和化学元素迁移等过程不具有共同的方向,这是与地段的重要差别。 D,它相当于一个初级地貌形态综合体,并与一个地方气候、水文复区、土壤复 区、植被复区相联系。
第一节
1,地域分异
地域分异:概念、因素与尺度
地理环境整体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 级自然区域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3,地域分异与整体性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域分异现象如此普遍,以致地球表层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完全一致的区 域。 二、地域分异因素 两大因素 (1)纬度地带性因素(地带性因素)
一、土地分类的方法论
1,土地分类的逻辑和步骤
(1)分类的逻辑 (2)分类的目的 任何对象不能同时分派给两种类型; A,一般目的分类 B,特殊目的分类
B,每一步分类都必须使所有分类对象都有自己所属的种类;
C,分类必须按照一定的层次逐级进行,不能出现越级分类的逻辑错误。即分 类指标相应地必须具有互斥性、详尽性和层次性; (3)分类的步骤 A,“自上而下的分类”:逻辑划分或演绎分类. B,“自下而上的分类”:组合或归纳分类. 二、地块的分类 1,地块分类的标志 2,人为影响的处理 分三类:原生地块、衍生地块和人为地块(文化地块) 3,地块分类系统 (1)顺序法(2)两列指标网络法 地块种、地块属、地块科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1自然地理环境:从系统论角度看,这个综合体与外界保持不断的物质、能量交换,内部具有有序结构和稳定功能。

2自然地理环境特点:1地球上两种能源(太阳能和地球内能)互相作用,特别是太阳能辐射集中分布,同时起着重要的作用的场所。

2地球表层同时存在着物质“三相”和三相圈层的交界面。

3地球表层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 4各圈层相互渗透,进行着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和循环。

5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自然地理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人类活动及其影响最为集中的空间。

3自然地理学学科划分:部分自然地理学(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地植物学、动物地理学等)与综合自然地理学。

4在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思想萌芽较早,主要表现在几部著作在我国综自的萌芽较早,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部著作①《禹贡》(《尚书》中之一篇)公元前五世纪左右a.在《禹贡》中将全国划分为九州b.隐含着综合自然地理学中的地域分异思想②《周礼》——世界上最早关于土地类型划分的著作③《管子·地员篇》a.它是一部最早最完全的划分土地类型的代表著作之一。

b.“三等质”思想,成为有关土地评价的代表著作。

5洪堡(亚历山大·洪堡)(德)a.创立了自然地理学b.注重因果关系分析,创立了比较地理学,发现了一系列自然地理规律c.创造性地运用了对比法和地理相关法,坚持自然界是统一的思想6李希霍芬①地理学必须限于研究地球表层②把世界当作一个整体研究,然后考察地球表面细小的片段③地球表面的任何一个区域是自然要素的集合体,对它们必须进行全面描述④注重因果关系的研究,区域地理不限于单纯描述地理事物现象,还要寻找其发生规律7俄国道库恰耶夫①提出了自然综合体的概念, 创立了自然地带学说②自然地带研究具有明显的生产性③把无机界、有机界的关系分析得较为透彻8地球系统演化的四个阶段:天文阶段、地文阶段、生文阶段、人文时代9地球系统演化过程的四个特征1方向性低级→高级,简单→复杂无机环境→生物环境→人类环境2非线性地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的演变过程具有自组织、突变、混沌等一切非线性动力学的特征。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1.什么是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学科,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地球表层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3个分科:1.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称为综合地理学2.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3.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要素的学科统称部门地理学,例如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和部分人文地理学。

3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3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2.自然地理学的任务:1.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2.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其变化发展规律3.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区分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 4.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5.研究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

3.地球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处在椭圆的焦点之一上。

每年1月初地球和太阳最接近,约为14710*10^4km,地球的这个位置称为近日点。

7月初离太阳最远,距离约为15210*10^4km。

4.地球的形状约为一个旋转椭球体。

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为(6378140+-5)米,极半径为(6356755+-5)米,总面积为 5.1*10^8km2,总体积为10833*10^8km3,总质量为6.588*10^27g。

5.一年:地球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太阳运动,其周期为一年。

恒星年:365d6h9m9.5s,为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和另一恒星连线与地球轨道的交点所需的时间。

回归年:365d5h48m46s,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平均时间。

6.1月3日最接近太阳,此位置为近日点,7月4日为远日点,此位置为远日点。

7.地球绕地轴旋转称为地球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即为自转周期,叫做一日。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自然地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地球一、名词解释✓恒星日:如果取春分点为标准,则春分点连续两次通过同一子午面的时间,叫做一恒星日。

✓太阳日:如果取太阳为标准,则地球上同一地点连续两次通过地心与日心连线所需的时间,叫做一个太阳日。

✓交点月:月心连续两次通过黄道与白道两交点之一需时27 d 5 h 0 min 35.8 s ,则称交点月。

✓朔望月:月心连续两次通过地心与日心连线的时间称为朔望月,时间是29 d 12 h 44 min 3 s 。

✓开普勒定律:单位时间里,行星与其中心天体连线在行星轨道面扫过的面积相等。

✓岁差:当地球自转轴旋进时,春分点西移,故地球自转不到一周即可两次经过春分点。

✓极移:由于地球质量分布不均匀,真正的极点位置常常发生变化,因此自转轴又将围绕新极点旋转。

这种现象就是极移,实际上也就是地球的自转章动,或按发现者的名字称为钱德勒章动。

✓泛对称性:大陆面积愈大,其平均海拔愈高,面积和高度拟合曲线的相关系数可达0.9。

这是泛对称现象作为一种普遍规律在海陆分布上的表现。

二、简答1、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分别有哪些特点?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小而平均密度大,自转速度慢,卫星数少,称为类地行星(terrestrial planets);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体积大,平均密度小,自转速度慢,卫星数多,叫做类木行星(jovian planets)。

2、肉眼可看到的彗星大多由哪几部分组成?彗核、彗发、彗云和彗尾。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什么?地球绕轴自转这一事实是确定地理坐标的基础。

如果没有这两个极点,就几乎不可能建立统一的地理坐标。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还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1)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2)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转。

3)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4)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发生弹性形变,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一、概念题1、环境——是相对主体而言的。

那些围绕着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诸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就是该主体事物的环境。

2、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3、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

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4、外圈(或大气圈)——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集聚在地球周围所形成的包层,自上而下分为散逸层(扩散层)、电离层(暖层)、中间层(高空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6、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交错重叠、互相渗透的复杂综合体。

7、不连续面——地震学家把对地球深处地震波传波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方。

8、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

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自然地理要素。

9、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0、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1、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

二、填空题1、自然地理环境是20世纪60年代前期,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的。

许多自然地理学家对这个新物质体系,曾使用不同术语来表达。

如:地理壳、地理圈;景观壳、景观圈;表成地圈、生命发生圈、地球表层、自然地理面等。

2、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概括为四大类:固态的岩石、液态的水、气态的空气和活质有机体。

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最基本的组成成分。

这四类物质成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普遍存在于自然地理环境中,并各以自己为主体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四个基本地圈:对流圈、水圈、沉积岩石圈、生物圈。

3、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物和土壤,是自然地理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概念。

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四种基本组成成分在能量的支配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自然地理动态的物质体系。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1、简述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地球表层系统及其要素2、简述地理学的科学体系答:三分法(地理学分科):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三层次(综合层次):部门地理学、综合地理学、统一地理学三重性(研究性质):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三时段(时间性质):过去地理学、现代地理学、未来地理学横断面(横断科学):地理哲学、方法论等横断科学(地图学、3R 、测量学等)3、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在地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答: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未来变化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2)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1)属于自然地理学(2)位于第二层次综合层次(第一综合层次)(3)包含理论、应用和区域三重属性4、地球表层是指那个范围?有何特征?答:1)地球表层是指岩石圈底部到大气圈对流层顶的空间范围2)特征:(1)内外能的叠加区(2)三相物质共存并相互转换(3)有表层体(新生体)的生产(4)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并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与循环(5)人类生产与发展的场所 5、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和任务。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地域分异规律 3)自然区划理论 4)土地科学5)人类活动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6、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7、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的形成答: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8、自然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整体性思想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答:1)自然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基本内涵是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性质。

自然地理学总复习辅导

自然地理学总复习辅导

自然地理学教学要点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20分)1、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门科学,包括只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环境,和长期受到人类直接影响而使原有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人为环境。

2、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厚度的圈层,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区间内的一个特殊圈层,它是在太阳辐射能、地球内能和生物能作用下形成的。

3、天然环境:只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环境。

如森林和原始森林。

4、人为环境:是长期受到人类直接影响而使原有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人为环境。

如城市环境、农田环境。

5、海陆起伏曲线:为形象的表示地球上的各种高度和深度的对比关系,根据陆地等高线和海洋等深线图,计算各高度陆地和各深度海洋所占的面积或占全球总面积的百分比绘出的曲线。

6、辐射平衡:一个物体或系统的辐射能量收支相等时的状态。

(把地面指导大气上界当作一个整体,其辐射能净收入就是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P.68)7、天气与气候: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态及其变化特征。

8、降雨量: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雨量(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

9、锋与锋面:温度或密度差异很大的两个气团相遇形成的狭窄过渡区域称为峰,也可以将峰看做两个气团的界面,故又称为峰面。

P.99(关键是两侧气团气象要素的差异)10、河流、水系和流域:河流: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作用下经常地在周期地沿流水本身造成的低洼流动;水系:河流沿途接纳众多支流,并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任何河流或水系分水线内的范围,就是它的流域(P.150)。

11、喀斯特地貌: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命名。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然地理学复习资料⾃然地理学绪论1.名词:⾃然地理学⾃然地理学是⽤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法,去审视与研究⼈类赖以⽣存的地球表层⾃然环境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以及⼈与环境相互作⽤,从⽽对地表⾃然环境进⾏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学科。

2.地理环境分为哪三类?⾃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3.⾃然地理环境包含哪⼏个要素?地貌、⽓候、⽔⽂、⽣物、⼟壤4.⾃然地理学的性质有哪些?综合性、区域性、环境性、系统性第⼀章地球第⼀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地组⾏星和⽊组⾏星分别包含哪些?其运动的特征是什么?a.地组⾏星:⽔星、⾦星、地球、⽕星。

运动特征:体积⼩,平均密度⼤,⾃转速度慢,卫星数少。

b.⽊组⾏星:⽊星、⼟星、海王星、冥王星。

运动特征:体积⼤,平均密度⼩,⾃转速度快,卫星数多。

2.太阳系中⾏星及其卫星绕太阳运动的共同特征有哪些?a.所有⾏星的轨道偏⼼率都很⼩,⼏乎都接近圆形;b.各⾏星轨道⾯都近似地位于⼀个平⾯上,对地球轨道⾯即黄道⾯的倾斜也都不⼤;c.所有⾏星都⾃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星和天王星外,其余⾏星⾃转⽅向也⾃西向东;d.除天王星外,其余⾏星的⾚道⾯对轨道⾯的倾斜都⽐较⼩;e.绝⼤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与母星⾚道⾯也较接近;f.绝⼤多数卫星,包括⼟星环在内,公转⽅向均与母星公转⽅向相同。

3.⽉⾷的发⽣要经历哪⼏个过程?初亏、⾷既、⾷甚、⽣光、复圆第⼆节地球的形状和⼤⼩1.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a.因为球形,使得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量状况有关的⾃然现象(如⽓候、植被、⼟壤等)呈地带性分布。

2.地球⼤⼩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巨⼤质量,保证了有⼀定质量和厚度的⼤⽓圈。

从⽽有了海洋和河湖,风⾬等天⽓现象,有了⽣物。

紫外线辐射不强。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 地球⾃转和公转的特征参数。

2.地球⾃转对⾃然地理环境有哪些重要影响?a.昼夜更替b.北半球⽔平运动物体向右偏移,南半球向左偏移c.同⼀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时d地球⾃转使潮汐变为⽅向相反的潮汐波,并对地球⾃转起阻碍作⽤。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1、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域差异及其所表现的空间规律的科学.2、自然地理学的性质:综合性、区域性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学科。

综合性:地球表面是一个多种要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特点。

自然地理五大要素:岩石、大气、水、生物、阳光。

区域性: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研究又有区域性的特点。

(大尺度区域、中尺度区域、小尺度区域)第二章 岩石圈3、岩石分类及特征(1)岩浆岩(火成岩)侵入岩:岩浆侵入到上覆岩层中冷凝而成的岩石。

按岩石冷却地点距地表的深度可分为两类:深成岩:冷却缓慢,矿物可以充分结晶,因此晶粒粗大、结构致密;浅成岩:冷却较快,矿物不能充分结晶,因此晶粒细小。

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急速冷却形成的岩石。

流纹构造和绳状构造:岩浆在流动过程中急剧冷却形成;气孔构造:岩浆中含有的水汽挥发留下气泡;杏仁构造:气孔中填充次生矿物而形成。

(2)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岩石类型。

它是由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碎屑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经过搬运、沉积和石化作用,最后形成的岩石。

层理:沉积岩最典型的构造特征是具有层理;由于矿物成分、结构或颜色的不同而表现出成层性。

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粒序层理(逆变层理)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3)变质岩:地壳中原来的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作用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重新组合,甚至包括化学成分的改变,这个变化过程称为变地球信息科学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 区域自然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 政治地理学城市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军事地理学 人口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质作用。

特征:斑点构造;片理构造(板状、片状、片麻状)4、地质作用的概念、分类和相互关系(P22)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自然地理学重点复习版资料

自然地理学重点复习版资料

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区域特征、区域分异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

或者说,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系统的区域特征与空间分布、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

地表环境与人类的关系:1.地表环境对人类:人类的诞生,三大人种的形成,人口分布,人体健康,自然灾害,社会发展。

2.人类对地表环境:改变其结构,改变演化方向,改变物质循环,改变能量平衡,对资源消耗与破坏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存在着气压梯度的地方,空气分子受到力的作用,驱使着空气沿着和气压梯度相同的方向移动的力,它是促使空气从静止到运动的原动力。

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运动的物体都会发生运动方向的偏转。

导致地球表面运动物体方向偏转的力。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地表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辐合与辐散:大气的辐合是指在低压中心附近,大气由周围向中心集中;反之, 在高压中心附近,大气向周围散开,也就是大气的辐散。

气旋与反气旋:旋转着的向低压中心辅合的大气系统叫做气旋,旋转着的由高压中心向外辅散的大气系统叫做反气旋。

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气旋、反气旋旋转的方向正好相反。

大气环流:在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表面性质以及地面摩擦的共同作用,使得大气圈内的空气产生了不同规模的三维运动。

焚风:山后的空气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空气的温度要高得多,湿度也小得多,形成了沿着背风坡向下吹的既热且干的风城市热岛:城市的温度一般高于周围的郊区和农村。

气温分异:气温的分布主要受纬度、海陆、地形、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制约,其中纬度因素决定了气温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而海陆、地形及海拔高度则成为气温非地带性分异的因素。

气候分异:1.纬度地带性:气候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加热不均,以及由此产生的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导致气候类型普遍具有沿纬度更替的趋向。

2.湿度分带性:由于海陆分布的不同,引起了海陆间气温、气压、风向、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季节的变化,使得同一纬度带内产生了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分异。

自然地理学的复习资料

自然地理学的复习资料

1、自然地理系统的特征:一种复合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唯一场所,各种自然现象与过程形成演化与发生发展的一个空间。

两种能源:内能与外能。

三相物质:气态、液态和固态。

四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与生物圈。

五大要素:气候、地貌、水文、生物与土壤。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环境。

它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3、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包括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

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四种基本组成成分在能量的支配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自然地理动态的物质体系。

4、地球公转的地理效应:A.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是地球公转周期在天球上的反映。

B.四季的变化:(1)太阳回归运动与四季形成。

(2)太阳高度角变化(3) 极昼与极夜、昼夜长短变化(4)黄道与二十四节气C.五带的划分:(1) 太阳回归运动是地球五带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2)五带分为热带、南寒带、北寒带、南温带、北温带。

5、地球自转的地理效应:A.天球的周日运动:天球周日运动的转轴是地轴的无限延长。

天球周日运动的方向是地球自转方向的反映。

天球周日运动的周期是地球自转周期的反映。

B.昼夜交替: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使得昼夜半球和晨昏线也不断自东向西移动,这样就形成了昼夜的交替。

C.地球坐标的确定:以地球处转特性为依据。

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最大的各点连成的大圈就是赤道。

而线速度为零的两点则是地球的南北极点。

在地球内部线速度为零的各点连成直线就是地轴。

两极和赤道构成了地理坐标的基本点和基本圈,在此基础上就可以确定地表的经纬线,从而建立地理坐标系。

D.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地球上作任意方向水平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其运动的最初方向发生偏离。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6、时区的计算:设:A地的区时为TA,时区序数为NA;B地的区时为TB,时区序数为NB,则有TA-TB=NA-NB时。

自然地理学复习笔记(非地理学专业用)

自然地理学复习笔记(非地理学专业用)

自然地理学复习笔记第一章绪论1.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2.地理环境组成是: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3.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天然环境、人为环境。

它们都具有圈层性。

4.四大物质组成是:岩石、水、空气、有机体5.地理上的六大要素是: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物、动物第二章地壳1.地球内部的组成是:地壳——地幔——地核2.地球外部有三大圈,分别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3.岩石的分类有: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水成岩),变质岩。

其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是沉积岩,重量占份最多的是岩浆岩。

而施工中多用岩浆岩。

4.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喷出岩。

主要构造有: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纹构造,流线构造。

5.沉积岩的主要构造有:层理构造6.8.岩石的意义:●是物质世界的重要载体●为我们提供资源●形成了地貌景观●是探索研究宇宙的窗口和研究对象9.典型岩石景观如张家界,属于砂瑛沉积岩,其特点是层理清晰,纹理均匀。

10.园林常用石材如:太湖石(岩浆岩),黄石青石(岩浆岩),钟乳石(沉积岩)等。

11.褶皱构造有背斜和向斜两种。

背斜是指岩层向下凸曲,但不一定凸起。

向斜是指岩层向下凹曲,但不一定凹陷。

12.断层构造的类型有: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枢纽断层。

13.火山类型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14.全球火山带主要有:环太平洋带,地中海火山带,大西洋海地带,东非火山带。

15.火山的地理意义:A.引起污染B.释放有害物质C.引起全球气温变化D.引发毁灭性灾害E.形成风景名胜F.提供资源16.地震的几个基本概念:震源,震级,震中,震源深度。

(裂度:毁坏性大小)17.地震的类型:浅源地震(71%,震源深度0~70km),中源地震(25%,震源深度70~100km),深源地震(4%,震源深度超过300km)。

18.地震的破坏性与许多因素有关。

19.地震按照成因类型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冲击地震,水库地震。

20.全球主要地震带有:A.环太平洋带B.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带C.大西洋中脊海陵带D.大陆裂谷地震带21.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南沿海,西北,西南。

自然地理学复习总结

自然地理学复习总结

⾃然地理学复习总结1、⼤⽓的主要成分和⼲洁空⽓的主要成分?A.⼲洁空⽓(不包含⽔汽和固态、液态粒⼦的混合⽓体:氮、氧、⼆氧化碳、臭氧)B.⽔汽c。

⽓溶胶 d.污染⽓体C.悬浮颗粒、杂质2、固液态杂质⼤⽓悬浮固体杂质,液体微粒也可以⽓溶胶粒⼦(⼤粒⼦集中分布在近地⾯或源地附近)近地⾯⼤⽓层⽓溶胶粒⼦⼀般陆地⼤于海洋,城市⼤于农村。

从时间讲,⼀般夜间悬浮粒⼦⼤于⽩天,冬季⼤于夏季。

⼤的⽔溶性⽓溶胶粒⼦最易使⽔汽⽓凝结,是成云⾄⾬的重要条件。

⽓溶胶粒⼦能吸收部分太阳辐射并散射辐射从⽽改变⼤⽓透明度。

他对太阳直接辐射的影响和增⼤散射辐射、⼤⽓长波逆辐射,都有可能破坏⼤⽓的辐射平衡。

2、⽓压:从观测⾼度到⼤⽓上界单位⾯积(横截⾯积,⼀平⽅厘⽶)上垂直空⽓柱的质量为⼤⽓压强,简称⽓压3、87的图注意理解4、⼤⽓分哪⼏个圈层,各具什么特点?对流层(⽓温随⾼度增加⽽降低;空⽓的对流运动显著;温度、湿度⽔平分布不均匀;主要的天⽓现象发⽣在这⼀层)平流层(⽓温受地⾯影响很⼩,下层⽓温随⾼度增加变化极⼩;⽔汽、尘埃含量极少,⽓流相当平稳,有利于飞机飞⾏)中间层(⽓温随⾼度增加⽽迅速降低)暖层(⽓温随⾼度增加迅速升⾼,具有较⼤的温度梯度;空⽓处于⾼度电离状态极光)散逸层(该层内温度极⾼,空⽓极稀薄,⾼速运动的空⽓粒⼦可克服地⼼引⼒和空⽓阻⼒⽽散逸到星际空间)5、到达⼤⽓上界的太阳辐射取决于哪些因素?太阳⾼度(朗伯定律)⽇地距离(南半球温差⼤)可照时数6、⼤⽓运动的驱动⼒有哪些?各与哪些因素有关?⽔平⽓压梯度⼒(太阳辐射能在地表的不均匀分布):最根本、最直接地转偏向⼒(物体运动线速度、所在地理纬度)惯性离⼼⼒摩擦⼒7、形成逆温的过程主要有哪些?辐射逆温、:地⾯强⼒辐射冷却(冬强夏弱)平流逆温(冬海上暖平流到⼤陆)下沉逆温(⼭区)锋⾯逆温阻碍空⽓垂直运动的发展,⼤⽓扩散能⼒弱,⼤量⽔汽、烟、尘埃聚集在逆温层下,能见度变坏,污染物质不易扩散,造成空⽓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河流袭夺Stream capture / River capture
相邻两条河流其中一条抢夺了另一条河流的 部分或全部水系的现象
中游河段
大多位于山区与平原交界的山前丘陵和平原地区 水量充足、水流落差小、流速缓慢;下切作用小、冲刷与淤积作 用大致平衡,水流向两岸旁向侵蚀,河道弯曲
下游河段
多位于平原地区 干流不再有大型支流汇入,河道纵坡平缓,流量大,流速缓;淤 积作用显著,浅滩、沙洲发育,河道宽阔,多分汊
河口河段
一般指位于河流下游河段至出海口的河段 河流因素和海洋因素强弱交替地共同作用
河床纵剖面 (longitudinal profile)
从源头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连线称为河床纵剖面,呈一不规则 的曲线。 每条河流下切侵蚀的最大深度往往受某一高度基面控制,河流 下切到接近这一基面后即不再向下侵蚀,这一基面称为河流侵 蚀基准面(baselevel)。 河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河床的侵蚀和堆积达到了平衡状态, 水流动力正好消耗在搬运水中泥沙和克服水流内外摩擦方面, 在地质构造相同、岩性均一和气候不变等条件下,这时河床纵 剖面将呈现一条下凹圆滑的曲线,称为河流均衡剖面 (graded profile)。
③溯源侵蚀使河谷向上延伸,加长河谷;陆地抬升或海面下降使河 流下蚀作用加强,延长河谷终端,加长河谷。
形成瀑布、河流袭夺
21
2.2 河流的搬运作用
搬运类型 搬运方式 河流泥沙类型
22
2.3 河流的沉积作用 Fluvial Deposition
沉积作用
动力沉积
沉积作用主要形式
絮凝沉积
在河口地区
第三节 主要河流地貌类型
1.1 河流River
河流是水流在重力作用下,集中于地表 线形凹槽内的经常性或周期性天然水道 的通称。 河流补给来源
雨水补给 冰雪融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
11
1.2 流域Catchment
流域是由分水岭包围的集水区域
分水岭Watershed——集水区域周围最高点的连线
地面分水线:汇集地表水的界线 地下分水线:汇集地下水的界线
水系是指一条干流及其所属各级支流共同组成的 河流系统
13
1.4 河谷Valley
河谷是河流流经的长条形倾斜凹地 河谷基本形态 河谷基本类型(河谷走向与岩层产状的关系进 行分类、形态分类)
14
1.5 河流的分段
上游河段
位于山区或高原,两岸多高山 河道落差大,水流急,水量变幅大,暴涨暴落;下切力强,河床 深狭,多急滩瀑布
15
1.6 河流类型
按区域分类
山区(包括高原)河流 平原河流
按平面形态分类
顺直型 弯曲型 分汊型 游荡型
16
第二节 河流作用 Fluvial Processes
2.1 河流的侵蚀作用 Fluvial Erosion
三种流水作用类型:侵蚀、搬运和堆积 河流作用方式是河流动力与其作用的河 流物质之间动力均衡的结果
(1931-1997)的地理学“三分法”)。
一、自然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 环境(即天然环境)和经人类作用发生 变化后的环境(人为环境)。
即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 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包括:
1、自然环境:天然环境、人为环境; 2、经济环境:工业、农业、交通、城镇等; 3、社会文化环境:人口、社会、国家、民
7
(二)基本地貌类型
8
四、自然地理学与水文研究的关系
水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 自然界物质和能量迁移转化的重要介质。
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过程中的每一环 节都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水文现象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区域性和 周期性,这是自然地理环境区域性和周 期性在水文上的反应。
第二章 河流地貌
Fluvial Landforms
Major Types of Fluvial Landforms
3.1 河流侵蚀地貌 Fluvial erosional landforms
主要类型
25
河曲 Meander
自由河曲(free meander)又称迂回河曲,它常 形成在地壳下沉的宽广的冲积平原地区,河谷 宽阔,河床不受河谷的约束,能较自由地迂回 摆动。 河曲形成后,由于地壳抬升,曲流深切到基岩 中,称为深切河曲(incised meanders)。
流域一般指地表水的集水区
在山区和丘陵地区,一般以山脊的连线作为分水线 在平原,不大的地形凸起、铁路和堤防都可能成为分水线
闭合性
闭合流域: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基本重合的流域 不闭合流域: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
流域最终目的地
海洋——外流流域 内陆——内流流域
12
1.3 水系Streams
族、民俗、语言、文化等。
二、自然地理学的分科和任务
(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自然地理学除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 成要素的特征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外,还 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
三、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一) 地貌成因 影响地貌发育的主要因素 1. 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肓 2.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 3. 岩性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4. 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河流地貌 第三章 岩溶地貌 第四章 冰川地貌 第五章 风沙地貌 第六章 土壤 第七章 植被 第八章 生态系统
第一章 绪 论
一、自然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 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人类环境。
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 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对应有自然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北大陈传康教授
20
Hale Waihona Puke 2.1 河流的侵蚀作用侵蚀作用对河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①下蚀作用加深河谷 形成沟谷,使河谷加深 水流侵蚀相对较高的部位,侵蚀下来的物质堆积在低洼地区, 这两种作用的共同结果,使河谷纵比降减小。
②侧蚀作用促进谷坡剥蚀后退,使河谷拓宽 谷坡剥蚀后退的过程包括坡面上的片蚀作用、沟壑侵蚀作用、 块体崩落运动以及支流的侧蚀作用等。 形成河曲与牛轭湖
以河流泥沙为例,当流水动力大于泥沙的阻 力,泥沙则被启动,即泥沙被侵蚀;当搬运 泥沙的水流逐渐减弱到不足以支持运移,泥 沙则停积下来,即发生泥沙沉积。 河流作用方式转换主要与流水速度、泥沙粒 径相关。
18
2.1 河流的侵蚀作用
水流侵蚀地表的三种方式 对河床的三种侵蚀方式
19
2.1 河流的侵蚀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