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学年论文

题目: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学院:教育学院

专业:学前教育

毕业年限: 2015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与解决策略

----以兰州市某一幼儿园为例

【摘要】传统观念里,幼儿同伴冲突往往是消极行为的代名词。随着时代发展、知识更新,这些所谓的“消极行为”也被重新赋予了积极的意义,教师和家长也承认了幼儿同伴冲突的教育价值,即同伴冲突对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39名中班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同伴冲突最多的是在游戏活动中,可能是有由于中班幼儿处于联合游戏或平行游戏阶段;其次是企图干涉控制他人,这能是因为中班幼儿的自我中心心里未消除所致,并且表现出控制干涉他人的行为较多;最少的是争夺物品,这是因为现在人的生活富足,幼儿有足够的玩具,但并不排除兴趣物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幼儿在解决同伴冲突时最常用的是借助权威(即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幼儿同伴冲突行为存在性别差异;教师的基本态度为主动帮助幼儿解决冲突;家长对于幼儿同伴冲突的基本态度大部分是值得肯定的,即采取适度干预,视幼儿的解决能力而定,而且家长也认为幼儿的同伴冲突对于其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

一、问题提出

目前,国外研究者对幼儿同伴冲突做了大量的研究,基本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早期的一些发展心理学家,如那古拉认为儿童早期的冲突行为不具备特定的社会意义,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盲目”。而近年来的研究者不但反驳

了上述观点,而且肯定并强调了儿童早期冲突行为的社会意义。认知发展学派的皮亚杰就赋予了同伴冲突以重要角色,肯定了同伴冲突的价值,认为幼儿同伴间的冲突对于自我中心主义的减少是必不可少的,人际间的冲突会导致个体内部的认知冲突,它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者提出了“同伴调节方案”。它是为了让幼儿能够独自解决冲突,而较少的依

赖于教师。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冲突类型及其重要性以及教师在幼儿同伴冲突中应施加怎样的影响,这些研究无论在方法还是成果上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与建议。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了研究,但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显得有些薄弱。特别是对于教育欠发达地区对幼儿同伴冲突的产生的原因和老师家长对冲突的态度和解决策略的研究更是少见。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实实在在地发生与进行着,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其价值与地位不言而喻.然而,对于“进入人生世界的候补者”的幼儿来说,在与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冲突,冲突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基本的关系形态。在对待幼儿同伴之间的冲突问题上,许多老师习惯于代替幼儿思维,不断做出谁对谁错的判断,并说教式的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设身处地的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并指导幼儿与同伴相处的规则;许多家长也不能充分认识到幼儿同伴冲突在其人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那么,究竟幼儿同伴冲突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有着怎样的作用幼儿同伴冲突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中班幼儿发生冲突的原因有哪些在幼儿发生同伴冲突后,幼儿是怎样解决的,老师又持有怎样的态度当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幼儿发生冲突后,家长的基本态度又是如何,是否能正确认识到同伴冲突的教育价值因此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中班儿童同伴冲突发生的活动

类型,冲突起因,冲突解决方案,家长观念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为同伴冲突教育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也为家长和老师提供一些针对性的指导。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选取甘肃省兰州市某私立幼儿园的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调查人数共39人,平均年龄5.3岁,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39份。为了便于对问卷进行问卷记录是研究更加明确,因此对本研究的核心变量——幼儿同伴冲突进行了操作性定义。即幼儿同伴冲突行为是指在幼儿同伴之间,以一方反对另一方开始,在冲突的过程中有不同程度,不要、同形式的对抗,以活动明显中断,当事人注意力转移,或冲突双方的态度,行为方式性质发生变化为结束。基于前人研究的回溯,立足于本课题研究,我决定在本研究中对一下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1.通过对幼儿冲突的问卷调查,划分幼儿同伴冲突的类型;

2.幼儿同伴冲吧冲突是否具有性别差异;

3.幼儿同伴冲突发生的原因分析;

4.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分析;

5.老师与家长对幼儿同伴冲突的基本态度及幼儿同伴冲突的教育价值分析。(二)访谈法

本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访谈,是比较随意,非正式的访谈,根据幼儿发生冲突过程的情景,有针对性的对冲突中某一方或双方间冲突发生的原因,当时的心理感受或言语行为或对其他和冲突幼儿位置较近的幼儿提问,

向来或是是询问本中班幼儿生冲发突的次数、时间、老师的情感态度、处理方式、发生冲突原因、幼儿解决策略等,同时也向老师询问发生冲突的幼儿的具体情况,如个性、家庭环境、双方关系等,以期待对幼儿有更充分的认识。(三)文献法

查阅近几年的文献,进行整理与加工,引用其中有价值的内容。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同伴冲突发生的活动类型分布

本问卷获得幼儿同伴冲突类型和百分数统计图(见表1),总问卷39份,其中在游戏活动中占了27份,过度活动占了4份,教学活动占了2份,生活活动占了6份,对不同类型活动中发生的同伴冲突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在游戏活动和非游戏活动中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表1.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活动类型分布

活动类型游戏活动过度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

(二).幼儿同伴冲突的性别分布

本研究调查了中班幼儿的同伴冲突在性别分布和百分数统计(见表2)结果表明,女孩与女孩之间的冲突明显少于男孩与男孩,异性之间的冲突也比较少。

表2.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性别分布和百分数

性别男孩与男孩女孩与女孩异性之间

(三)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分析

根据本问卷中中班幼儿冲突行为的起因分布情况(见表3),可知幼儿同伴冲突最多的是在游戏中发生争议,其次是企图干涉控制他人,最不明显的是故意发起挑衅。

表3.中班幼儿同伴冲突起因分布

原因故意挑衅游戏争议企图干涉他人争夺物品

(四)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应用

幼儿同伴冲突所采用的解决策略分布如表4。由表可以看出,幼儿在解决同伴冲突时最常用的策略是借助权威(即向家长或老师寻求帮助),其他方式运用的也很多(其他方式如声明策略、让步妥协等),其次为相互协商(即双方发生冲突后,同伴间进行商量,用商量的口吻打动对方,最终成功的用协商的方式让对方同意了。)再次之为直接对抗,第三者介入调和最少。

表4.中班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应用分布

策略借助权威相互协商直接对抗其他方式第三者介入

(五)家长对幼儿同伴冲突的基本态度分布

家长对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基本态度分布(见表5)。由表可以看出,家长的态度基本上是可以值得肯定的,但是仍有一部分家长采取过度干预,或采取消极回避或退让的态度,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可能是由于问卷调查的对象皆

来自某小区私立幼儿园,受经济水平和社区文化水平的制约,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高学历的家长少,所以对幼儿同伴冲突不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表5.家长对幼儿同伴冲突的基本态度分布

基本态度适当干预过度干预不干预消极退让

(六)当幼儿发生冲突后,教师的基本态度分布

教师对于幼儿同伴冲突的基本态度分布(见表6),由表可以看出,当幼儿发生冲突后,教师一般会主动帮助幼儿解决,利用权威单纯制止以及对幼儿双方粗暴对待的少,但是还是会发生的,这可能与幼儿教师的厌烦情绪和幼儿冲突发生的频率有关系。

表6.教师对幼儿同伴冲突的基本态度分布

基本态度主动解决粗暴对待单纯制止没有时间关注

四、分析幼儿同伴冲突的产生的原因

(一)幼儿同伴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的认知特点。

皮亚杰认为:“这个时期儿童的主要心里特点之一是自我中心突出,即考录任何事情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自己为中心,想像每一件事情都与自己的活动相联系。他们总是从一个角度来观察事物,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因此,幼

儿在争抢玩具时,只考虑自己争得玩具,而没有考虑对方也有玩玩具的意愿以及得不到玩具时的失落。

2.由于幼儿道德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

幼儿处于皮亚杰所称的道德他律阶段,所以其道德行为主要是受外部、成人规定的标准控制的。例如,当同伴的行为与成人指定的要求不符时,往往引发他们之间的冲突。另外,幼儿判断人或事物的好坏以结果为准,不注意过程和对方的动机,因而会造成误解和不必要的冲突。

3.由于幼儿生活环境的影响。

有些家长没有为幼儿创造发展交往能力的环境,也不对其交往和交往冲突做出积极关心和指导。父母错误的教养态度与方法(如过分保护、溺爱、粗暴、冷漠等)会对幼儿的人际交往产生不良影响。有些家长对幼儿粗暴和过于严厉,对幼儿来说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容易形成自卑、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或者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另一方面,幼儿的特征之一就是“好模仿”,而现代社会的众多媒体充斥着不利于儿童模仿的和成长的行为,尤其是有关暴力的内容。

4.由于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局限和社会交往经验的不足。

幼儿由于年龄的影响,语言发展水平的局限,再向别的小朋友表示友好或并无恶意的情况下由于语言沟通不明,致使对方误解。幼儿普遍缺乏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如谢谢对不起等等。如果他们能够向对方白表明自己的用意或坐道歉之类的表白,双方会因此缓和紧张气氛,从而减少冲突对双方造成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解决人际间相互冲突的社会经验,幼儿在遇到和自

己意见不同或不能满足自己心愿的情况下总会以己为主、互相争执、互不相让。

(二)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

1.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宽松的环境会是幼儿身心放松,可增加幼儿身体和心理的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之间融洽关系的发展,避免紧张关系的发生。宽松的环境主要包括活动材料充足,活动场地宽松明亮,限制性要求少,鼓励性言语多等等。

2.给幼儿一些避免和解决冲突的基本技巧。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幼儿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如教幼儿如何倾听别人说话、怎样向别人道谢和道歉、如何向别人提出要求、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以及如何开展话题进行交际,等等。这些技能的熟练运用,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冲突,也能使他们自己尝试解决冲突。

3.设计冲突教育课程,让幼儿进行体验学习。

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教育活动,模拟现实中幼儿经常发生的一些冲突情景,让幼儿观看并进行讨论,让幼儿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发生冲突,如何解决等等。教师也可以利用现实中正发生的冲突进行随机教学,这些活动可以使幼儿自我反思、自我判断,还可以促进幼儿道德水平的提高。

4.增强幼儿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冲突时有发生,所有的冲突都让教师参与解决,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而且还会增加幼儿的依赖性,消弱或剥夺他们的独立性。事实上,由于幼儿间的冲突没有多少利害关系,幼儿自己完全可以解决,为此教师要敢于放手并鼓励幼儿自己解决冲突,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五、指导建议

(一)对教师的建议

1.要进一步加强对幼儿同伴间的交往与指导

针对幼儿自我中心化思想方式,不能想到或不能理解别人的渴望与痛苦心情的情况,我们应将幼儿的社会认知、具体的行为指导和体验结合起来。当游戏中幼儿出现先人后己的行为,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并让孩子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这样他们才会理解分享合作是一种好品质,进一步学会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当发生冲突时,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幼儿学或如何表达自己的立场和为自己辩护,并机智地解决冲突。

2.要教会幼儿自行解决的技巧和寻求发泄不良情绪的渠道。

教师可以将干预、调解的主动权还给冲突情境的幼儿,采取同伴协商的策略,教师只作为一个辅助者,给冲突双方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充足时间,倾听幼儿阐述他们的观点,或者让他们相互体验他们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愿望,这样的过程不仅发展了幼儿的移情能力,而且还使幼儿理解了冲突中的对与错,同时使同伴间加深了解,增进相互信任的感情,增强幼儿解决冲的能力。同时,对幼儿进行愤怒控制训练和表白训练,在幼儿生活中的烦恼、挫折、愤怒等情绪发生时,要教育他们学会宣泄,鼓励他们向成人或同伴倾诉,或鼓励他们大哭一场,或在疯狂的游戏活动中发泄出来,教师还要设计一些教育活动,模拟现实中幼儿发生冲突的场景,让幼儿观看或讨论,这样可以梳理幼儿心理上的不良情绪,促进幼儿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使幼儿有一个健康的心灵。

3.要及时干预儿童的侵犯事实,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

对于有冲突性行为的儿童,家长和教师要承认事实,并加以干预。大多数心理学家赞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即侵犯时习得的,但也可以通过学习过程予以消除。因此,在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后,教师和家长应进行有效的干预。

综上所述,作为幼儿的家长和幼教工作者,要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为前提,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创设使幼感到快乐、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自尊,不宜对幼儿采取训斥、怒吼、体罚等粗暴的方式,更不能熟视无睹、放纵,应从日常琐事出发,对不同的冲突性行为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以延缓、减少、消除幼儿的不良行为,促进幼儿个性的完善和品德的发展。

(二)对家长的指导建议有

1.改善教养方式,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作为家长一定要改变对孩子过分保护、溺爱或专制的教养态度,给孩子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在与他人交往中体验到交往的快乐,学会分享与合作,并及时对孩子在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另外,家庭气氛、家长对人对事的态度及家长的社会交往等潜在的环境因素对幼儿的同伴交往也有一定的影响。

2.提供让幼儿自己解决矛盾的机会。

一般而言,幼儿之间的冲突不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伤害,家长可以放心的让他们自己解决冲突。幼儿冲突时常发生,家长不可能每次都介入其中,而且,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学会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是必要的,当幼儿发生冲突

时,家长应给孩子创造一个独立自主的环境和机会,使他们体验冲突后果,思考应如何与同伴进行协商讨论,最终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学者自己面对冲突,并不是让父母完全放手不管。家长可以作为旁观者和引导者,注重解决冲突的过程,帮助孩子分析冲突中的是非得失,让孩子对冲突有个深刻的认识。

3.帮助孩子掌握一定的社会交往技能。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怎样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怎样拒绝同伴不合理的要求,怎样在同伴中树立威信,怎样在同伴交往中获得他人的好感等。此外。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礼貌用语的正确使用,以便减少不必要的冲突。

六、结论

本观察发现学前儿童同伴冲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幼儿同伴冲突行为存在性别差异;二是幼儿同伴冲突在游戏活动中分布最广,其次是过度活动和教学活动。三是幼儿同伴冲突的起因多种多样。四是幼儿同伴冲突绝大多数是自行处理的,很少有老师参与,除非在冲突中含有危机幼儿人身安全的因素,即使教师参与解决冲突,也只是简单的硬性手段暂时制止冲突。

从学前儿童同伴冲突的整体变化趋势来看,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自控能力逐步提高,幼儿的同伴冲突解决能力向积极方向发展,所以不必悲观的看待幼儿同伴冲突。然而,并不是说教师不用参与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要介入冲突,给予一定的帮助,引导冲突中的幼儿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幼儿解决人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要避免采取强硬的态度制止幼儿同伴冲突的进行,应尽量采取协商的方法。

七、参考文献

[1] 杨汉麟, 周采. 外国幼儿教育史[M] . 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

社, 1998: 423

[2] 刘晶波. 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 1999

[3] 陈会昌.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测量[ J]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4, (4)

[4] 鞠亮, 邹汉, 李一茗. 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的

研究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 (4)

[5] 孙华平, 张文新. 儿童之间的冲突及心理价值[ J] 聊城师

范学院学报, 1995, (4)

[6] 孙华平. 儿童之间的冲突行为及其心理价值[J ]. 聊城

师范学院学报 ,1995 ,(4) .

[7] 王练.中美幼儿交往冲突与教师管理的跨文化比较

[J ].学前教育研究 ,2007 ,(2) .

[8] 陈世平. 儿童人际冲突———对策略量表的编制[J ]. 心

理与行为研究 ,2006 ,(4) .

[9] 王练.幼儿园教师解决幼儿冲突的角色分析与思考

[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07 ,(11) .

[10] 孙晓玲.儿童人际冲突解决研究刍议[J ]. 宁波大学学

报(教育科学版) ,2003 ,(2) .

[11] 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M]. 上海 :华东师

大出版社 ,2004.

[12] 玛丽安.孩子如何处理冲突超出我们的想像[J ]. 基础

教育参考 ,2003 ,(6) .

[13] 周运浓.儿童社会技能缺陷与教育对策[J ]. 桂林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6) .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与解决策略

尊敬的老师和家长:

您好!在人文关怀越发重要的今天,同伴冲突问题对于城市中的幼儿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此,为了对家长和老师的态度观点进行全面分析与调查,我们发放此问卷,希望幼儿在家长的指导下,与家长共同合作,完成此问卷,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我们合作。

1.幼儿同伴冲突在幼儿的()中比较常见?

A. 教学活动

B. 游戏活动

C. 生活活动

D.过度活动

2.在幼儿同伴冲突的性别差异中,()的冲突比较容易出现?

A. 异性之间

B. 男孩与男孩

C.女孩与女孩

3.您了解的幼儿发生冲突的原因是()

A. 故意发起挑衅

B.争夺物品.空间

C.企图干涉控制他人

D.在游戏中发生争议

4.幼儿同伴冲突发生的频率()

A.一天一次

B.一天两次

C.一天三次

D.一天多次

5.幼儿发生冲突持续的时间()

A.一分钟之内

B.1~2分钟

C.2~3分钟

D.3分钟以上

6.家长对幼儿同伴冲突的态度是()

A.过度干预,保护欲强。

B.适当干预,视幼儿自行解决的能力决定。

C.不干预,让幼儿自己解决

D.采取消极回避或退让的态度,得饶人处且饶人。

7.当自己家的小孩与别人家的小孩发生冲突时,作为家长,您会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行为()

A.自己家的幼儿行为习惯不好

B.自己家的小孩社会交往有问题

C.自己家的小孩道德品质差,调皮捣蛋,净给自己惹麻烦。

D. 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孩子天性的一面。

E.是别人家的小孩先挑衅我家的小孩,是他人的不对。

8.在幼儿发生冲突后,作为家长的您觉得这对他(她)的教育有没有价值?

A.没有,应该制止这种行为的出现。

B.没有,发生冲突正常,但没有价值。

C.有价值,但不明显。 D有很大的价值,应被重视。

9.当幼儿发生冲突时,老师一般会()

A.主动帮助幼儿解决。

B.很少有时间关注并参与幼儿的同伴冲突解决

C利用老师的权威单纯制止 D. 对发生同伴冲突的双方粗暴对待

10.幼儿产生同伴冲突的自身因素有()

A.争强好胜

B.儿童自我中心

C.是非观念淡薄

D.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11.在冲突解决过程中,幼儿倾向于()

A.借助权威(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

B.相互协商

C第三者介入调和

D.直接对抗 E其他方式

12.在幼儿解决冲突过程中,()因素会影响个体对解决策略的选择?

A.在班级中的地位

B.人格因素

C.与冲突另一方的关系

D.性别差异

13.一般当幼儿发生冲突后,出现的结果有()

A.不了了之

B.一方服从于另一方

C.不欢而散

D.老师干预

E.其他

14.在幼儿解决冲突过程中,您常用的是()

A.体验迁移法

B.自然后果法

C.榜样示范法

D.情景暗示法

再次感谢您的合作!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观察法,进行对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与教师对幼儿之间的冲突处理的方式、幼儿之间产生冲突解决的方法的之间的联系的研究。观察表明,幼儿之间产生冲突都是用“抢东西、拥挤、骂人”等方式来解决的,极少用商量的办法。这是因为教师对幼儿之间产生的冲突处理的方式是教师处理,支持幼儿告状行为。所以,影响着幼儿处理冲突的方法。 【关键词】同伴交往冲突 一、问题的提出: 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1】当前,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为人处事总是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我国现阶段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幼儿在家大部分时间是独自玩耍;不同的家庭结构幼儿的交往经验上的差异,家长的抚养方式,过度包办,使幼儿的交往实践得不到锻炼,导致幼儿交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能否顺利的进行社会交往反映了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决定了生存与否。而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方面,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动因,是实现幼儿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途径。所以,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2】。 因此,本研究重在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及幼儿与教师对冲突处理方式的研究,目的是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技能。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对象:占泽幼儿园中班全体幼儿36名 2、研究方法:日常观察 3、观察时间:2009.09月—10月 4、观察内容: A、在游戏、区域、生活活动中,观察幼儿间是否有遇到冲突有打人、抢东西、拥挤、商量这些行 为表现: (1)在角色、表演、建构游戏中,抢道具、头饰、胶粒,抢不到打人,还是用商量的办法解决。体育游戏中,排队推挤别人,游戏中,没位置玩,把别人推走,还是用商量的办法解决。 (2)在区域活动中,全部挤到一个区去,互不相让,都想玩同一个材料,抢过来,还是用商量的办法解决。 (3)在预备、喝水时,人太多了,不懂得相让,全部挤过去。看书时,小老师发书,发到不满意的,就向别的小朋友抢书看。还是用商量的语气来交换书看。 观察幼儿在这些环节遇到冲突的表现,记录哪种表现出现的次数高,次数高的说明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这个。

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摘要: 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是指幼儿在与伙伴一起游戏、学习和生活中建立的和谐人际关系。本论文结合当前幼儿出现的一些实际情况,针对班级幼儿在交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家庭、幼儿园及社会等方面来分析原因,并就这些问题提出几个可行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幼儿同伴交往人际关系交往问题方法

目录 一、幼儿伙伴交往的重要性 (1) (一)、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 (2) 1、现状分析: (2) 2、情感与作用 (3) (二)、幼儿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自信心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3) 1、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3) 2、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 (3) (三)、幼儿同伴交往有利幼儿身心健康 (4) 1.伙伴交往的表现 (4) 2.同伴交往的作用 (4) 二、幼儿伙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 (一)、幼儿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 (4) (二)原因分析 (4) 1.家庭因素的影响。 (4) 2.托幼机构及社会的影响。 (5) 三、教育措施及对策 (6)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 (6) (二)、创设良好的校园及交往环境 (6) (三)、学校要做好幼儿交往课程的开设和扩大幼儿社会交往的范围 (7) (四)、加强家园共育,提高家长对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性的认识 (7) 四、参考文献 (8)

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现状 针对幼儿伙伴交往情况,我以我校为例,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发给了本校的学生让其家长与孩子共同交流填写。据问卷数据显示:60%孩子的交往都局限在与家人之间,过分依赖父母,在与同伴交往时大部分都是自己玩或是刚开始和同伴玩得较好,但时间一长发生矛盾之后就不再与同伴伴玩耍。35%的孩子很少与父母谈起幼儿园的事情,并且不能够主动与他人交往,在活动中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30%幼儿需在大人提醒后与他人打招呼,一些幼儿不能主动与他人分享物品,主动与他人交流,幼儿认识的朋友大部分都是在幼儿园等。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矛盾时,65%的家长都鼓励孩子积极与同伴交往,30%的家长认为是小事,静观其发展,5%的家长教育孩子不再与那个伙伴交往。所以从这些数据中不难发现幼儿伙伴的友好交往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学校、家长及社会的重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是家长、学校及社会的共同愿望,幼儿伙伴的和谐交往有待幼儿、学校、家长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幼儿伙伴交往的重要性 随着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同伴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多。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然而,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请看下面几个在幼儿园发生的案例:案例一:小雪和小丽是很好的朋友,又一次,小雪在家带了一个可爱的芭比娃娃回学校,小丽看见了很喜欢,过去二话不说伸手就想把芭比娃娃抢过来,小雪左躲右躲就是不给,小丽伸手就推了小雪一下,小雪反手拉了小丽一把,两人都倒下了,大哭了起来。 案例二:在一堂搭积木的游戏课上,小朋友坐骑了搭小火车的游戏,玩得可高兴了,平时不爱说话的小豪很快就把小火车搭好了,,想跟排他前面的小轩比比谁搭得漂亮,于是拍了他肩膀两下,由于课室有些吵,小轩没注意到。小豪为了让小轩回头,使劲扯了扯小轩的衣服小轩生气地回头朝小豪大喊了一声,吓了全班一跳,小豪马上低下了头,两眼泪汪汪的看着自己搭的小火车 ,集体活动的兴致一下子消失。 案例三:小波活泼聪明,反应灵敏,可一些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喝水时候推别人一下,排队时候挤别人一下,别人游戏他有时喜欢去捣乱,小朋友都不太

幼儿同伴冲突和解决策略

幼儿同伴冲突及其解决策略 摘要: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幼儿会因各种原因与其他同伴之间产生冲突。同伴冲突是把双刃剑,既可以让幼儿学会与同伴交往,学会沟通与协商,摆脱“自我中心化”,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在解决不当时又会给幼儿心理和身体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和伤害。幼儿同伴冲突分为,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幼儿的秩序敏感期等内部因素导致的冲突,和争抢交往资源,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等外部因素导致的冲突。根据影响因素从三个方面进行解决: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培养幼儿自行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改善幼儿园的活动环境。 关键词: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幼儿同伴之间经常会由于各种原因发生不同形式的冲突。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由于教育背景、理论修养等方面的不足,在发生矛盾冲突时部分家长与教师会以一种粗暴的方式进行制止,或者以简单和解的方式来解决幼儿同伴冲突,正确的做法是锻炼幼儿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同伴交往的质量和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如果幼儿解决同伴冲突是以合作协商的方式,就会让幼儿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学会理解他人的想法,与同伴进行合作、协商与沟通,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化”,促进社会性发展。反之,如果幼儿解决同伴冲突是以粗暴掠夺或攻击的方式,就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消极的影响。

一、幼儿同伴冲突的概念及界定 (一)冲突的概念 对于人际交往中的成人来说,冲突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指的是在交往过程中的双方因为意见与目的不一致行为状态,具有不同意愿的双方或多个交往群体之间明显的对抗。冲突是个人与个人或者一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之间,因为某种目标或者动机而引发的相互争斗、制约、破坏甚至消除另一方或群体的过程。 (二)幼儿同伴冲突的概念 幼儿同伴冲突与成人间的冲突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幼儿同伴冲突是指,幼儿与同伴交往中因为言语不和、意见不同、目标不一致、利益与需要的不同而引起的争执或者发生的口角的场景。当一次事件判定为幼儿同伴冲突,是指两个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其中一方幼儿发生冲突的行为,而另一方幼儿做出的反对或做出对立的表达方式或言行举止,就可以判定为同伴冲突。幼儿同伴冲突的表现形式一般表现在言语与肢体动作上。在幼儿发生同伴冲突时,有些幼儿会选择自己解决,一般表现成攻击性、逃避性、或者合作的方式。还有一些幼儿会选择寻求教师与家长的帮助。 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人们往往将冲突的概念与攻击行为的概念划等号,事实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文认为应该有必要对他们加以区分。攻击行为被定义为,主要的目的在于伤害他人来满足自己内心需要,是其中的一方对与另外一方的消极心理的释放,攻击具有伤害他人的意图。幼儿同伴冲突的重点是幼儿双方在交往过程中相互对立而且各执己见的过程,两个人同时有自己的想法,并且相互不放弃自己的原则。 二、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及类型 (一)引起幼儿同伴冲突的内部原因与类型 由于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较低,社会交往经验较少和语言运用能力不足这些内部因素,及其容易导致幼儿与同伴交往时产生冲突,根据幼儿的内部因素将冲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和行动的。丽丽和菲菲在一起玩耍,说明她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当她们意见不合时,并没有选择合作的态度,而是各执己见的坚持自己的想法。说明这个阶段的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他们对问题的判断往往以自己的喜好或者感受为中心,儿童不能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感受,对于他人的观念、观点、物品都以自己的判断为标准,而且思维是不可逆的。并且,这个阶段的幼儿社会交往技能不足,不会通过合作沟通的方式去争取或表达,大部分会采取争抢或者攻击的方式。幼儿与同伴因为某件事情发生争论时,若对方的表达能力较好,幼儿本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较差的一方可能在争论不过的时候用攻击的方式进行解决,来平复自己的内心。有时幼儿在礼貌用语或者说话的语气上表达不当,也会造成一定的冲突行为。

幼儿同伴交往 开题报告

在区域活动中提高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方法策略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同伴关系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对幼儿来说,进入幼儿园后生活中最经常、最主要的接触者就是同伴。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促进其社会化及心智的发展。同伴交往是幼儿最初学习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对幼儿的社会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否得到同伴的肯定和集体的尊重是幼儿自我价值肯定和满足的一个关键因素。三岁以后,他们开始试探着与同龄伙伴平等交往,所以人的交往合作能力要从这一时期就开始着手培养。 未来社会需要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和活动能力的人,现在的幼儿由于自我中心意识偏强,缺乏同情心,不会礼貌交往,做事任性、霸道,不能与人合作,在与同伴交往中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我园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交往规则有了了解和认识。我们在《纲要》精神指引下,教学观念有了提升,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重说教、轻体验等现象。区域活动给幼儿提供了自由活动的机会和条件,更为幼儿的交往发展提供可能,他们自由结伴、自由选择材料,能力相仿、兴趣爱好相同,教师面对小群体幼儿能够满足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区域活动宽松的环境更有利于培养提高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因此,我们提出了《在区域活动中提高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方法策略》这一课题,进行思考、实践/探索、研究。 概念界定 区域活动也叫活动区活动,教师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 同伴:我国的申继亮认为,同伴是指“社会上平等的”“共同操作时,在行为复杂程度上处于或接近于同一水平的个体 同伴交往又称同伴沟通,是指同伴之间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系统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交流过程。从动态说,是个体和同伴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和物质产品的交换;从静态说,是个体与同伴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情感联系。 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与自己年龄相同或相仿的人在同伴交往中感受/适应/协调和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备课讲稿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学年论文 题目: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学院:教育学院 专业:学前教育 毕业年限: 2015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与解决策略 ----以兰州市某一幼儿园为例 【摘要】传统观念里,幼儿同伴冲突往往是消极行为的代名词。随着时代发展、知识更新,这些所谓的“消极行为”也被重新赋予了积极的意义,教师和家长也承认了幼儿同伴冲突的教育价值,即同伴冲突对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39名中班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同伴冲突最多的是在游戏活动中,可能是有由于中班幼儿处于联合游戏或平行游戏阶段;其次是企图干涉控制他人,这能是因为中班幼儿的自我中心心里未消除所致,并且表现出控制干涉他人的行为较多;最少的是争夺物品,这是因为现在人的生活富足,幼儿有足够的玩具,但并不排除兴趣物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幼儿在解决同伴冲突时最常用的是借助权威(即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幼儿同伴冲突行为存在性别差异;教师的基本态度为主动帮助幼儿解决冲突;家长对于幼儿同伴冲突的基本态度大部分是值得肯定的,即采取适度干预,视幼儿的解决能力而定,而且家长也认为幼儿的同伴冲突对于其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 一、问题提出 目前,国外研究者对幼儿同伴冲突做了大量的研究,基本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早期的一些发展心理学家,如那古拉认为儿童早期的冲突行为不具备特定的社会意义,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盲目”。而近年来的研究者不但反驳

了上述观点,而且肯定并强调了儿童早期冲突行为的社会意义。认知发展学派的皮亚杰就赋予了同伴冲突以重要角色,肯定了同伴冲突的价值,认为幼儿同伴间的冲突对于自我中心主义的减少是必不可少的,人际间的冲突会导致个体内部的认知冲突,它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者提出了“同伴调节方案”。它是为了让幼儿能够独自解决冲突,而较少的依 赖于教师。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冲突类型及其重要性以及教师在幼儿同伴冲突中应施加怎样的影响,这些研究无论在方法还是成果上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与建议。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了研究,但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显得有些薄弱。特别是对于教育欠发达地区对幼儿同伴冲突的产生的原因和老师家长对冲突的态度和解决策略的研究更是少见。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实实在在地发生与进行着,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其价值与地位不言而喻.然而,对于“进入人生世界的候补者”的幼儿来说,在与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冲突,冲突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基本的关系形态。在对待幼儿同伴之间的冲突问题上,许多老师习惯于代替幼儿思维,不断做出谁对谁错的判断,并说教式的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设身处地的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并指导幼儿与同伴相处的规则;许多家长也不能充分认识到幼儿同伴冲突在其人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那么,究竟幼儿同伴冲突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有着怎样的作用?幼儿同伴冲突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中班幼儿发生冲突的原因有哪些?在幼儿发生同伴冲突后,幼儿是怎样解决的,老师又持有怎样的态度?当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幼儿发生冲突后,家长的基本态度又是如何,是否能正确认识到同伴冲突的教育价值?因此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中班儿童同伴冲突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学年论文 题目: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学院:教育学院 专业:学前教育 毕业年限: 2015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与解决策略 ----以兰州市某一幼儿园为例 【摘要】传统观念里,幼儿同伴冲突往往是消极行为的代名词。随着时代发展、知识更新,这些所谓的“消极行为”也被重新赋予了积极的意义,教师和家长也承认了幼儿同伴冲突的教育价值,即同伴冲突对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39名中班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同伴冲突最多的是在游戏活动中,可能是有由于中班幼儿处于联合游戏或平行游戏阶段;其次是企图干涉控制他人,这能是因为中班幼儿的自我中心心里未消除所致,并且表现出控制干涉他人的行为较多;最少的是争夺物品,这是因为现在人的生活富足,幼儿有足够的玩具,但并不排除兴趣物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幼儿在解决同伴冲突时最常用的是借助权威(即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幼儿同伴冲突行为存在性别差异;教师的基本态度为主动帮助幼儿解决冲突;家长对于幼儿同伴冲突的基本态度大部分是值得肯定的,即采取适度干预,视幼儿的解决能力而定,而且家长也认为幼儿的同伴冲突对于其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 一、问题提出 目前,国外研究者对幼儿同伴冲突做了大量的研究,基本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早期的一些发展心理学家,如那古拉认为儿童早期的冲突行为不具备特定的社会意义,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盲目”。而近年来的研究者不但反驳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学年论文 题目: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及解 决策略 学院:教育学院 专业:学前教育 毕业年限:2015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与解决策略 ----以兰州市某一幼儿园为例 【摘要】传统观念里,幼儿同伴冲突往往是消极行为的代名词。随着时代发展、知识更新,这些所谓的“消极行为”也被重新赋予了积极的意义,教师和家长也承认了幼儿同伴冲突的教育价值,即同伴冲突对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39名中班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同伴冲突最多的是在游戏活动中,可能是有由于中班幼儿处于联合游戏或平行游戏阶段;其次是企图干涉控制他人,这能是因为中班幼儿的自我中心心里未消除所致,并且表现出控制干涉他人的行为较多;最少的是争夺物品,这是因为现在人的生活富足,幼儿有足够的玩具,但并不排除兴趣物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幼儿在解决同伴冲突时最常用的是借助权威(即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幼儿同伴冲突行为存在性别差异;教师的基本态度为主动帮助幼儿解决冲突;家长对于幼儿同伴冲突的基本态度大部分是值得肯定的,即采取适度干预,视幼儿的解决能力而定,而且家长也认为幼儿的同伴冲突对于其社会

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 一、问题提出 目前,国外研究者对幼儿同伴冲突做了大量的研究,基本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早期的一些发展心理学家,如那古拉认为儿童早期的冲突行为不具备特定的社会意义,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盲目”。而近年来的研究者不但反驳了上述观点,而且肯定并强调了儿童早期冲突行为的社会意义。认知发展学派的皮亚杰就赋予了同伴冲突以重要角色,肯定了同伴冲突的价值,认为幼儿同伴间的冲突对于自我中心主义的减少是必不可少的,人际间的冲突会导致个体内部的认知冲突,它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者提出了“同伴调节方案”。它是为了让幼儿能够独自解决冲突,而较少的依赖于教师。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冲突类型及其重要性以及教师在幼儿同伴冲突中应施加怎样的影响,这些研究无论在方法还是成果上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与建议。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了研究,但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显得有些薄弱。特别是对于教育欠发达地区对幼儿同伴冲突的产生的原因和老师家长对冲突的态度和解决策略的研究更是少见。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实实在在地发生与进行着,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其价值与地位不言而喻.然而,对于“进入人生世界的候补者”的幼儿来说,在与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冲突,冲突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基本的关系形态。在对待幼儿同伴之间的冲突问题上,许多老师习惯于代替幼儿思维,不断做出谁对谁错的判断,并说教式的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设身处地的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并指导幼儿与同伴相处的规则;许多家长也不能充分认识到幼儿同伴冲突在其人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那么,究竟幼儿同伴冲突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有着怎样的作用?幼儿同伴冲突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中班幼儿发生冲突的原因有哪些?在幼儿发生同伴冲突后,幼儿是怎样解决的,老师又持有怎样的态度?当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幼儿发生冲突后,家长的基本态度又是如何,是否能正确认识到同伴冲突的教育价值?因此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中班儿童同伴冲突发生的活动类型,冲突起因,冲突解决

试论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试论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幼儿期是培养同伴交往能力的最佳时期,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对幼儿心理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相关知识,分析了影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因素,提出了正确引导幼儿提高同伴交往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同伴交往能力影响对策 一、对同伴交往能力的认识 (一)关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概述 同伴交往是指同龄群体之间的相互交往,同伴交往能力是指幼儿与小伙伴一起生活、游戏等过程中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在婴儿期,同伴关系只是在最松散的意义上存在着,儿童的社会交往也非常有限。进入幼儿期,他们上了幼儿园,与同伴接触的次数增加,他们不再仅仅局限于与自己亲人的交流,他们开始主动寻找同伴,喜欢和同伴共同参与一些活动,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也比以前密切、频繁和持久,交往能力也随之体现,并和同伴存在差异。 (二)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构成的要素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有三要素,分别是社会主动性、消极的同伴回避和同伴拒绝。研究者普遍认同控制和移情作用或归属感是最基本的能力,其次还包括人物方面,社交放松性和行为灵活性。我国学者在综合已有的基础上,经调查研究指出我国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主要由社交主动性、社交放松性、语言和非语言能力及社会行为四大部分组成。 基于以上理论,笔者将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概括为由交往的主动性,语言和非语言能力,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四部分组成的整体。1.社交主动性:幼儿能够主动与别人交往,礼貌待人,能与别人积极的打招呼,在集体活动中能够与他人合作;2.语言和非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指能够准确地理解别人的话语以及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非语言是指用微笑、眼神等非语言的形式表达感情的能力;3.亲社会行为: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和倾向;4.攻击行为:也称侵犯行为,就是任何形式的以伤害他人为目的的活动,如损坏他人东西、推人、咬人等行为,这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在幼儿阶段,越少发生这种攻击行为,代表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越强,同伴交往能力越强。 (三)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对其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现在许多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里的成员对他们过于保护,总是有求必应,久而久之,使他们变得特别蛮横,不讲道理。而同伴交往能力使幼儿在同伴关系中处

关于幼儿同伴冲突的建议与启示

关于幼儿同伴冲突的建议与启示 幼儿同伴冲突在幼儿园中非常常见,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为一些“鸡毛蒜皮”得小事而争吵,有时甚至会发生言语或躯体上得攻击行为.在幼儿同伴冲突中,教师和家长应当适时地对幼儿给予指导和关心,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习更多得策略来应对同伴冲突. (一)幼儿同伴冲突得教育建议 1、家长应提高自身素养,完善教养方式. 凡是要求幼儿做到得,父母应首先做到,只有如此,幼儿得才能在潜移默化得家长妨碍下逐步形成健全得人格、完备得社会认知能力.父母应该随时注意观看幼儿得行为和了解内心世界,并尽可能理解幼儿得所感所想,以小孩得心态去感受小孩得内心世界.同时父母应努力感受幼儿得情绪,耐心地让幼儿发表看法意见,尊重幼儿得独立人格,使幼儿充满自信地与父母沟通,鼓舞幼儿表达自己得办法,并充分信任与同意幼儿.同时,父母需要给小孩营造爱得氛围,家庭成员相互尊重,有利于小孩体验如何与不人和谐相处,而小孩在愉快得情绪背景下,也更乐于以积极得方式解决同伴冲突. 2、教师应形成科学得冲突观,引导幼儿正确地解决同伴冲突. 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如何正确地面对同伴冲突,如何在同伴冲突中以友好得方式解决同伴交往咨询题. 其次,教师在幼儿同伴冲突要尽量发掘幼儿同伴冲突得缘故,了解幼儿在同伴冲突时得真正需要.m同时在保证幼儿安全得基础上,放手让幼儿自己学会解决冲突.教师还要紧密注意观看幼儿同伴冲突得动向,以提供必要得关心和干预措施. (二)幼儿同伴冲突得启发 1、幼儿同伴冲突能够提高幼儿解决咨询题得能力. 通过认真得观看,笔者发觉在幼儿同伴冲突中,解决咨询题能力强得幼儿会使用协商、沟通等多种有积极意义得建设性策略.而相反沟通能力较差得幼儿则解决方式单一,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够非常好地解决同伴冲突.因此,通过幼儿在与同伴发生冲突中得互动,能够使幼儿分析和解决同伴冲突得能力进一步提高. 2、幼儿同伴冲突能够提高幼儿人际交往得能. 尽管幼儿之间会频繁地发生大大小小得摩擦,但通过一系列得冲突,幼儿会进行自我学习和改变,幼儿会逐渐了解与同伴交往得规则,逐渐认识到什么样得行为能够被同意、什么样得行为会遭到拒绝;明白应该怎么样向对方提出自己得观点,怎么样讲服不人等. 3、幼儿同伴冲突能够提高幼儿得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幼儿得不断成长,幼儿不但用言语来进行争吵,还用来沟通,协商.大班幼儿在不断冲突、争吵及解决冲突得过程中,进一步进展了他们逻辑思维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由于在冲突中,幼儿广泛得使用语言来解决咨询题,使幼儿之间得冲突尤其是肢体冲突锐减,协商、博弈得方式明显增多,在协商和博弈中,幼儿学会了表达自己得办法,努力讲服不人,其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促进幼儿与同伴的交往

促进幼儿与同伴的交往 【摘要】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社会交往的活动能力,而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善于与同伴友好交往。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创设提供机会,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培养子女的交往能力。 【关键词】重视交往;促进交往;提供机会 【Abstract】Future society demand our next generations have a society association of activity ability, now then the kid in day be mostly only sons and daughters and be not good at with companion amity association.Demand we are in education the teaching, aggressive establish an opportunity to provide, make use of the whole beneficial factor, development sons and daughters of association ability. 【Key words】Value association;Promote association;Opportunity to provide 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社会交往的活动能力。幼儿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今天的一些独生子女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有的横行霸道,打人、骂人、抢夺玩具,有的一声不吭呆坐着,有的不愿意也不善于与人同伴交流,喜欢独立一人玩等待。他们缺乏与人交往合作,影响社会化进程的表现,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不能忽视幼儿同伴间交往。应积极创设,提供机会,利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一切有利因素,培养孩子善于交往的能力。 1.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幼儿交往的动机 创设环境,激发幼儿的交往动机。初次离开家庭的小孩子,不适应新的环境,常常因想念爸爸妈妈而哭闹。老师们不是简单地阻止孩子的哭闹,而是通过木偶表演,讲故事等形式吸引孩子注意。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哭”,“想家怎么办?”启发孩子怎样打电话给父母?打电话时说些什么?激发了幼儿与成的人交往的动机,有了电话交往的经验,并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给予幼儿交往的自由,这种自由使儿童的天性得到了自然的表现。不仅包括幼儿活动的自由,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获得发展;而且包括给幼儿的心理自由,不能把他们管理大死,窒息他们快乐的童年。因此,我们要给一定自由活动的空间,相互交往。还要创设宽松、民主、自由的精神环境,发挥交往的潜能。组织幼儿“大带小”,“手拉手”等系列活动,利用晨间活动、课后游戏活动、午餐后离园前等一切可利用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交往,充分发展他们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学习活动中,给他们创造

案例分析:大班幼儿之间的冲突

案例分析:大班幼儿之间的冲突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案例分析:大班幼儿之间的冲突篇一背景:幼儿同伴冲突在幼儿园中很常见,多发生在游戏活动中。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执,有时甚至会发生言语或身体上的攻击行为。其中对于空间、物品等资源的争夺以及游戏规则的分歧是引发幼儿冲突的主要原因。从表面上看幼儿同伴冲突会成为幼儿园的各种活动的阻碍,最初被教师和家长视为消极行为而遭到禁止,但幼儿同伴冲突却是不可避免的。大班幼儿处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时期,过渡阶段的幼儿社会化发展的程度,将对幼儿的小学生活以及幼儿的身心发展及性格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实录1:晨间自由活动中,孩子们陆续进班跟自己的好朋友玩游戏,但小灿(男)在这儿站站,在那儿看看,看到别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他很想加入他们,于是他搬着椅子来到小琪等三个小姑娘这一组,还没等他坐下,小琪她们一边往外推他一边说:“你不能和我们一个组的,你又不是女孩儿!”。但小灿还是执意要坐下,她们一边用手拍打他一边说:“你是男孩子,你不能和我们在一组的!”,“你不能和我们一组的,因为一个组最多是三人,也可以是两个人。”一旁的小昊也站起来往外推他。由于来园接待时段比较繁忙,于是老师指定小灿加入其

中一个组,这组的其他小朋友也没多说什么,和小灿一起玩起来。最终借助教师的权威,本次冲突结束。实录2:幼儿在小树林里自由活动时,四个男孩子排成一队玩开火车的游戏。处于火车最前面的是小越,然后是小伦、小麟、小铭。小越开始的时候跑的很快,后面的小朋友也跟着跑,突然,小越一个急转弯,排在最后的小铭被甩了出去,摔倒在了地上。三个小朋友都跑过来扶小铭,小铭站起来很生气地指责小越:“你跑的太快了,还急转弯,把我摔倒了。”小越不说话,其他小朋友也说:“是啊,你跑的太快了,把人家摔坏了怎么办,不许跑那么快了!要不然我们就不带你玩了。”小越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不跑的那么快了,大家又开始玩了起来。分析:大班幼儿的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因幼儿社会化发展水平的进步而较中、小班幼儿有了明显的不同。大班幼儿有时可以比较周全的考虑问题甚至能够从对方、从大局考虑问题。这一方面是其智力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其社会经验的增加。他们可以通过区分同伴冲突的原因来采用不同的同伴冲突策略,同时可以综合地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可以多种策略综合应用。具体来说,大班幼儿在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方面有如下特点:1、幼儿自主解决同伴冲突比例增加,教师介入比例减少大班幼儿同伴冲突有各种不同的起因,但是解决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方式,自主解决,或由教师介入解决。在实际观察中,可以看到,只要同伴冲突不是非常激烈,幼儿都能够在自己的范围内进行解决,而有时候冲突激化,双方没法化解,其他幼儿这

幼儿同伴关系的解读

自主游戏中同伴交往合作行为的分析 我们在撰写幼儿交往合作类的游戏案例时,最常用的几句话是什么?“通过游戏,幼儿的合作能力提高了。”“在游戏中,幼儿能够自主地与同伴交往。”“游戏让幼儿有了自主合作的机会,提高了其社会交往能力。”等等。然而这些话表达的其实是同一层意思,而且是最浅的一层。案例分析共通性太强、挖得不够深,直接导致案例分析不到位。 其实,幼儿交往合作、结伴游戏分几个方面,在分析前,我们可以想想它的侧重点,就某一行为进行有针对的分析。今天的业务学习我们就同伴间结伴游戏行为进行一次学习。 一、儿童需要自己的玩伴 “同伴”是指儿童与之相处具有相同社会认知能力的人。 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体现出相互协作的关系,就构成了“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为儿童学习体验、交流情感、宣泄情绪、习得社会规则、完善人格提供了充分的机会。是满足儿童社会性发展需要、获得情感支持和安全支持的重要源泉。儿童在亲密的友谊关系中获得满足,体验到自我价值、归属感和包容。 二、儿童结伴过程中拟达成的目标 1、结伴形成 主动结伴:培养儿童的结伴经验、共同活动的意识、同伴平等的意识、责任意识、同伴配合交往的能力、独立寻找玩伴的能力、沟通与选择能力等。 接纳同伴:培养儿童的宽容心、学会理解、学会从同伴的立场协商和共同活动等。

2、任务与分工 任务产生:培养儿童在兴趣基础上提出问题的能力、对结伴的游戏活动目的性的理解与掌握。 分配任务:培养儿童的选择能力、沟通协商能力等。 3、游戏阶段 支持缺乏游戏经验的儿童进入游戏:培养儿童参与活动的自信心及积累工作经验等。 促使游戏从无序到有序:培养儿童的活动计划能力等。 各种问题的解决:培养儿童的意志力、自我管理意识等。 4、合作阶段 共同使用材料: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与能力、能区分公共物品、有私人物品的意识等。 共同推进游戏:培养儿童理解同伴的意识、理解权利与责任的关系、理解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等。 5、沟通与交流 倾听与表达:培养儿童尊重发言者的意识、倾听别人发言的能力、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等。 6、游戏中的“领袖” 理解什么是“领袖”:培养儿童对“职务”与责任的理解等。 选择“领袖”时出现“一边倒”时的应对:培养儿童不盲目跟从而具有自我认识的意识、让他们懂得在集体中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要顾全大局等。 争抢“领袖”时的应对:培养儿童民主、公平意识、权利与责任的关系意识等。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知识分享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精品文档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论文摘要: 诠释了幼儿交往意识和能力的内涵,探讨了幼儿交往意识和能力对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文中从5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同伴交往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 交往意识交往能力同伴交往 小班的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他的社会性交往关系已不仅限与亲人之间,而是扩展到和同伴的关系上。幼儿通过与同伴的交往使其在更大范围内体验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这是幼儿发展社会能力、提高适应性、形成友爱态度的基础。众所周知,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相处的孩子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成人的喜爱,而且也容易适应新环境。然而,一些小班孩子由于在家缺少同龄伙伴、接触面狭窄等原因,很容易产生诸如自我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许多社会性方面的问题。因此,作为小班幼儿,同伴关系在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共同的兴趣、互懂的语言、平等的地位,使得孩子们很自然地想在一起玩耍游戏。当这种交往需要得到满足时,幼儿会感到特别高兴。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孩子与同伴交往是克服性格孤僻和自我中心的良好途径。交往对孩子具有独特的心理价值,这是亲子关系代替不了的。” (一)“同伴交往”概述 同伴交往态度是指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通过内心的体验表现出来的外在态度倾向。 交往能力是孩子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运用的交往策略、交往技能,以及建立与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友好行为是幼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同伴间的分享、助人、谦让等行为。 (二)同伴交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1、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小班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最主要形式是游戏。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它是儿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实际上是通过社会角色的扮演来学习人际之间的交往,从游戏的角色分配和游戏的材料的使用来看,常常需要儿童学会协调,而这种协调能力正是与同伴的交往中逐步学会的。尽管小班幼儿有了同伴交往的需要和初步的能力,但是受自我中心心理特点及现代家庭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些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较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多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学习合作、互助、轮流、分享,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学习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如:多组织幼儿一起拼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幼儿伙伴交往行为的分析及指导

幼儿伙伴交往行为的分析及指导 文章来 初中教师 网w w 9 摘要: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很早就指出,儿童及其同伴形成的关系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功能上都与儿童和成人的关系不同。因为在同伴交往中,儿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儿童可以有大量的机会来检验自己与同伴发生冲突的观点和看法,协商和讨论同伴提出的各种想法,决定认同或排斥某个看法。 幼儿只有在与同伴友好的交往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好各种关系,充分发挥个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在幼儿交往过程中也存在着相应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 关键词:幼儿;交往;问题 一、幼儿伙伴交往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善于与他人合作

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分享不是一种失去而是一种互利,合作与分享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没有伙伴没有朋友整天被关在商品房里的孩子对其之后的生存和发展都是不利的,那么同伴交往又有那些重要性呢? (一)、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 1、现状分析 一个整天一个人玩的小朋友他不用与他人对话,不用思考,自己一个人玩,而与同伴一起的小朋友则不同,他需要对话比如:两人同样在玩玩具,他们可能会交换玩具,那么他就要想办法进行交换,借我玩一下或我们交换玩好吗?如果遇到拒绝,他还会想出其他办法,他必须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提出自己的看法,再如:两人同样玩玩具,他们会边玩边聊“我是什么”,会手舞足蹈,充分发挥想象出和别人不同的东西,幼儿也会两人商量玩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商量玩什么游戏,怎么玩,什么规则,这些幼儿都需要表达,当然两人交往过程中幼儿会出现矛盾或吵架,有些家长怕幼儿吵架不让幼儿玩,其实吵架也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锻炼的机会,一些幼儿在吵架中口齿变的伶俐,用语丰富,不过幼儿前一分钟“敌人”,一分钟后又成了好朋友。又会玩的很开心。在这里幼儿不得不去认识、理解他人

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特点及交往能力的培养

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特点及交往能力的培养 福安市实验幼儿园郑景 儿童实际上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包括父母和成人在内的成人世界,另一个就是同伴世界。交往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一条重要途径,幼儿只有在与同伴、成人的友好交往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好各种关系,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积极的情感,为将来正常地进入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同伴关系在儿童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本文从发展心理学角度分析幼儿同伴关系发展心理特点,探究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策略措施。 一、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心理学基础 同伴关系是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在婴儿期,儿童的社会交往非常有限。进入幼儿园以后,儿童开始主动寻求同伴,喜欢与同伴共同参与一些活动。从3岁起,儿童偏爱同性别伙伴。在 3~4岁之间,依恋同伴的强度以及与同伴建立起来友谊的数量有显著增长。幼儿的友谊多半建立在地理位置接近(邻居)、喜爱共同的活动或拥有有趣的玩具的基础上,所以很容易建立,也容易破裂。 首先,同伴交往促进了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儿童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保持友谊和解决冲突,如何坚持个人的主张或放弃自己的意见;怎样处理敌意和专横,怎样对待竞争和合作,怎样处理个人和团队的关系。 其次,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同伴既可以提供儿童有关自我的信息,又可以作为儿童与他人比较的对象。儿童在与同龄伙伴的交往过程中逐渐认识自己在同伴中的形象和地位。 第三,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儿童被同伴接纳,收到同伴的赞许和尊重,从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尤其是到小学以后,儿童的归属感从家庭向伙伴转移,他们需要伙伴的支持、友谊,从中获得安全感和精神寄托。

幼儿同伴关系,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幼儿同伴关系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摘要]同伴关系既是儿童社会化的内容,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标志。幼儿期是同伴关系开始发展的时期,此时期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对儿童日后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它在儿童社会化及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深入研究幼儿心理理论,并且通过对幼儿同伴关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等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协同家庭和幼儿园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教会幼儿同伴交往的技巧和策略,提高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关键词]同伴关系;同伴交往;社会性;交往技能 一、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 互协作的关系,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它是同伴交往的结果;同时,既成的同伴关系又对同伴交往的强度、交往行为的内容、方式和性质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同伴交往和同伴关系是一种共生关系:同伴交往是同伴关系的动态展示,同伴关系是同伴交往的静态表征。 同伴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儿童社会化和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同伴之间年龄相近,兴趣一致,支配权平等,有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幼儿可以充分表现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心理感受积极而愉悦,对幼儿来说,那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社会。

这种同伴关系主要在幼儿同伴交往中体现,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增加,成为其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同伴交往有利于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认知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社会化的前提,它能为幼儿掌握社会规范、学习社会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社会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它指的是人在与他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运用口头语言、身体语言、情绪和认知等方面的能力。 (三)同伴交往为其将来社会角色扮演作好积极准备 观察发现,幼儿对成人世界的社会角色有很大的兴趣,他们喜欢玩角色游戏,坚持不懈地对社会角色进行模仿、探索、认识,为自己将来的社会角色做着积极的准备。 二、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幼儿与同伴之间交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 (一)当前在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他们固执己见,很少关心他人,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我国现阶段的幼儿大多是在家中享有特殊地位的独生子女,所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更加以自我为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