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圆教案(最新)[1]解析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圆的初步知识,感受圆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圆的周长和面积。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圆的相关知识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特征,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直观的操作,让学生感受圆的特征,理解圆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能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

2.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特征。

2.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3.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圆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圆的特征。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和特征。

3.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圆形物品,如圆桌、圆盘、圆环等,用于直观展示圆的特征。

2.准备圆的模型或图片,用于讲解圆的概念。

3.准备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测量工具,如软尺、绳子等。

4.准备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用于讲解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车轮、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初步感受圆的特征。

2.呈现(5分钟)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呈现圆的定义和特征。

讲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圆》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圆》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圆》的内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以及圆的画法。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轴对称图形和周长、面积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圆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认识圆,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基本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圆规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对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新课导入:介绍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索圆的性质。

3.圆的周长:讲解圆的周长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4.圆的面积:讲解圆的面积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5.实践与应用: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周长、直径等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对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方法还需通过实例进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

2.学会计算圆的周长、直径,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2.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际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圆、探索圆的性质。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圆的定义、特点等。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测量、计算,巩固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方法。

4.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形的实物,如硬币、圆桌、圆形玩具等。

2.准备圆的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圆的性质。

3.准备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圆形实物,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体都是圆形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一些基本知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如圆心、半径等。

同时,教师讲解圆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圆形纸片,让学生亲自测量圆的直径、周长,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圆-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圆-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理解圆的性质和特点。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圆的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圆周。

2. 圆的画法:使用圆规画圆,理解圆规两脚间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3. 圆的性质: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上任意两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圆内任意两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圆的直径。

4.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5.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以及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圆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圆规、直尺、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圆,激发学生学习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3. 演示与讲解:演示圆的画法,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2. 板书内容: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让学生探讨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圆的概念、性质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圆的性质。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圆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圆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圆第1课时圆的认识 (1)第2课时扇形的认识 (5)第3课时圆的周长 (7)第4课时圆的周长公式的应用 (9)第5课时圆的面积 (12)第6课时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 (15)第7课时练习 (18)第8课时整理与练习 (20)第1课时圆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87页例1、例2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圆的基本特征,能用圆规画图。

难点: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游戏:摸图形。

出示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纸片的袋子。

提出要求: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袋子,里面装有很多平面图形。

请一位同学把它们依次摸出来,其他同学一起说出图形的名称。

2.出示学生摸出的圆形纸片,指出:这是一个圆形纸片(板书:圆)。

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哪些有趣的特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完成板书:圆的认识。

二、教学例1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圆吗?举例说一说。

学生交流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如果学生说的圆形物体就在身边,可以让他们指一指物体上的圆;第二,课前要准备一些典型的、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或图片,当学生说到这些物体时,可及时呈现出来;第三,如果学生把球当成了圆,可以通过比较让他们知道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

2.追问:说了这么多的圆,看了这么多的圆,大家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圆呢?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手头的工具动手画一画。

3.学生独立画圆。

组织交流时,可结合教科书所列的画法,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典型画法。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圆的形状,了解圆的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对形状、长度、面积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殊性质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圆的形状,了解圆的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形状、直径、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趣味性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特点和应用。

2.探究式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直观教学法:运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概念。

4.讲解法:教师耐心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掌握圆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形的实物、模型、图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规、直尺等。

3.课件: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包括圆的形状、直径、半径等概念的介绍,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地球、车轮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圆的特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圆的认识-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圆的认识-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圆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性质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称为圆。

2. 圆的性质:圆心、半径、直径、圆周、弧、扇形等。

3. 圆的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4. 圆的计算:圆的周长、面积、弧长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性质、对称性及计算。

2.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推导,以及如何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圆规、直尺、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圆的定义、性质、对称性及计算,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知识。

3. 练习: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与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的认识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示圆的定义、性质、对称性及计算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圆的周长、面积、弧长等。

2. 提高题: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借鉴。

2. 学生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

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

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主要介绍了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后续学习圆的相关知识的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圆的特点,掌握圆的相关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学习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圆的无限点、半径、直径等概念,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此外,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圆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2.课件、教学图片3.圆的相关教具(如圆板、圆规等)4.练习题、作业纸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圆是什么吗?圆有哪些特点?”让学生思考。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圆的定义和性质,如圆的无限点、半径、直径等。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一个圆形物品,如圆板、圆规等,观察并测量其周长和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主要内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本单元通过学生对圆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但学生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可能对圆的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认识圆的直径、半径等基本术语。

2.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概念及其相关术语的理解。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圆的知识。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加深对圆的认识。

3.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展示圆的知识点。

2.准备圆的模型或图片,用于直观演示。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老师提出问题:“你们对圆形有什么认识?”,让学生初步思考圆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老师运用课件展示圆的基本知识,包括圆的定义、直径、半径等术语。

在呈现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解释圆的相关概念。

3. 操练(10分钟)老师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如用圆规画圆、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等。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的认识。

4. 巩固(10分钟)老师通过出示一些有关圆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

题目包括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等。

解答完毕后,老师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10分钟)老师出示一些有关圆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六单元《圆》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六单元《圆》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六单元《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六单元《圆》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交流等活动,掌握圆的定义、画法、性质和应用。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探究能力。

但学生在学习圆的概念时,可能会对圆的抽象性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画法和性质,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定义、画法、性质和应用。

2.教学难点:圆的画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圆规、直尺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圆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圆的定义,理解圆的特点。

3.学习圆的画法:讲解圆的画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圆的画法。

4.探究圆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发现圆的性质,如圆的周长、直径、半径等。

5.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圆形的图案、计算圆形的面积等。

6.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学生提问,解答疑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定义:到定点等距的点的集合•画法:圆规两脚间距离为半径,旋转一周形成的图形•性质:周长、直径、半径等•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性质,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圆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学习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以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此外,学生还需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性质,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提高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圆的性质,以及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圆,理解圆的性质。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形的实物、圆规、直尺、绳子等。

2.学具:学生自带的圆形物品、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地球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物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对这些圆形物品有什么认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圆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1)教师介绍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教师讲解圆的性质: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直径是圆的最长线段,圆的周长公式为C=2πr,其中r为圆的半径。

(3)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无锡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圆》教案

无锡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圆》教案

无锡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掌握圆的性质,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几何知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图形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特性和画圆的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圆的特征,理解圆的画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性质和画法。

2.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性质和画法。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和“合作交流法”进行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发现圆的性质和画法,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圆规、直尺、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2.圆形物品,如硬币、碗、盘子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形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征,引发学生对圆的好奇心。

同时,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他们对圆的了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呈现圆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认识圆。

然后,教师演示如何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并讲解画圆的方法。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用圆规和直尺尝试画圆,并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圆的性质和画法。

同时,让学生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圆的认识。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学习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学习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学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等。

2. 让学生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并能熟练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圆的认识和运用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圆的特征:圆心、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

3. 画圆的方法:使用圆规和直尺,固定两点确定圆心和半径,从而画出圆。

4. 圆的性质:圆的对称性、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特征、画圆方法和圆的性质。

2.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圆形教具等。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铅笔、一把直尺、一把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圆形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圆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学教材,了解圆的定义、特征、画圆方法和圆的性质。

3. 课堂讲解:a. 讲解圆的定义,强调圆心、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

b. 演示圆的画法,讲解圆规和直尺的使用方法。

c. 讲解圆的性质,如对称性、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等。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并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

5. 解决问题: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形物品的周长和面积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的概念和性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有关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圆的认识和运用水平。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圆的性质和应用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案(整单元)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案(整单元)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案(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性质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自主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PPT,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和教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车轮的周长、圆桌的面积等,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公式的推导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有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巩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圆的认识-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圆的认识-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圆的认识-苏教版
一、教学背景
本节课主要学习圆的概念和性质,对于未来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熟悉圆的基本概念、符号及特点。

2.能够准确地用圆周率算圆的周长。

2. 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地绘制圆。

2.能够在图形中找出圆并分析其性质。

3.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圆的概念及符号。

2.圆的周长公式的计算。

2. 教学难点
1.圆的性质及运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出示圆形物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圆的感知,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状态。

2. 讲解与操作
1.讲解圆的概念及符号。

2.讲解圆的性质,并进行板书。

3.给学生讲解计算圆的周长公式。

4.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来验证圆的周长公式的正确性。

3. 拓展练习
1.几何画图:让学生绘制指定大小的圆。

2.圆的性质运用题。

五、教学评估
1.课堂练习:根据教师出示的图形,在图形中找出圆。

2.自主作业:练习计算圆的周长。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圆的概念和性质,为学生夯实数学基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评估中,通过练习和计算圆的周长,让学生回顾了圆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巩固了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但考虑到有些学生对圆周率的理解还有待提升,下节课需要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讲解,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圆的知识。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学设计(整单元)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学设计(整单元)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学设计(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部分学生可能对圆的概念、画圆的方法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生动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圆,了解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和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直观教学法:运用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练习法:通过适量、多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规、直尺、圆形教具、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圆的起源和生活中的圆,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圆的特征,如圆心、半径等。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圆教案(最新)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圆教案(最新)

第六单元圆第一课时圆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87页例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1、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2、圆特征的发现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预案调整改进一、谈话引入1、游戏:摸图形。

2、你能只摸一下就摸出圆形吗?有什么诀窍吗?引导说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圆。

板书:圆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教学画圆。

你们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圆呢?老师只给你一支粉笔,你能画一个圆吗?你觉得用什么工具画圆最方便,最标准呢?(圆规)下面我们大家就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

(1)同学们画出的圆为什么有大有小呢?(2)同学们画出的圆为什么位置不同呢?(3)我也发现有几个同学画得不够圆,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了?示范画圆,并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

2.教学圆各部分的名称。

(1)那什么是圆的圆心呢?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

(2)什么是半径呢?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

(3)什么是直径呢?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你会画吗?让学生画。

请学生标出。

3.认识圆的特征。

(1)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3)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

你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吗?出示一个圆,半径5厘米。

如果半径6厘米呢?如果直径是6厘米,半径呢?出示练习十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4)圆是轴称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5)还有其它发现吗?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87页“练一练”第1题。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主要内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是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学习的开始,也是后续学习圆柱、圆锥等几何体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圆作为一个特殊的几何图形,其特征和性质与其它图形有很大不同,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和性质;能够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特征和性质的掌握;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素材、圆规、直尺等教学工具;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圆规、直尺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地球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的特征,激发学生对圆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圆的定义、特征和性质,如圆的轴对称性、唯一性等,同时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初步认识圆。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测量圆的直径、半径等,观察圆的性质,教师巡回指导。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然后进行练习,如计算给定半径的圆的周长和面积。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课时 圆的认识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课时 圆的认识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六单元第1课时,教学内容围绕“圆的认识”。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学习圆的基本性质,包括圆的定义、圆的半径、直径、圆心以及圆的周长等基本概念。

此外,学生还将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时钟等,增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性质,能够识别圆的各部分,并计算出圆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粉笔。

2. 学具:白纸、彩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饼干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共同特点,引出圆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圆的基本性质,包括圆的定义、圆的半径、直径、圆心以及圆的周长等基本概念。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测量、计算,探索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圆的周长公式。

5. 应用拓展: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品,讨论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时钟等。

6.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圆的基本性质和应用,解答学生的疑问。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圆的定义、圆的半径、直径、圆心。

2. 圆的周长公式。

3.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并说明其特点。

2. 计算给定圆的周长,要求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3. 探究圆的面积公式,并给出推导过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性质,并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圆
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87页例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2、圆特征的发现过程。

第二课时圆的认识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89~90页练习十三的第4~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2、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体验图形和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2、圆特征的发现过程。

第三课时扇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87页例3,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1~13题。

教学目标:
1、在观察、讨论、判断等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扇形的过程。

2、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3、体会扇形和圆的关系,感受扇形图与名称的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扇形以及圆心角和弧。

第四课时圆的周长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93页例4、例5,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推导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3、在活动中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

第五课时圆的周长公式的应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例6,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四第5~10题,“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已知圆的周长求直径或半径的过程,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圆的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2、进一步理解圆的周长、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

第六课时圆的面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例7、例8、例9,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观察操作,总结圆的面积公式。

2、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第七课时圆的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8~99页例10,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五第3~7题。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掌握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有关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2、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培养独立思考、合作创新的意识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方法。

2、掌握计算圆环的面积以及其他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

第八课时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例11,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五第8~9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环形的特征,掌握计算环形的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2、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进一步应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计算环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2、应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第九课时圆的计算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0页练习十五第10~15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圆环形的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掌握计算其他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应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运用圆的周长公式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正确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第十课时圆的整理与练习(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课本第102~103页“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的1~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进一步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十一课时整理与练习(2)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课本第103~104页““练习与应用”的第9~13题,“探索
与实践”第 14~15题,。

二、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2、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和组合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
1、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