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要素投入与市场结构-4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专项复习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专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e4dab9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3.png)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专项复习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其中,Ed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Q0为变动前的需求量,△Q为需求量的变动量,P0为变动前的价格,△P为价格的变动量,Q1为变动后的需求量,P1为变动后的价格。
Ed>1,富有弹性,价格下降法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上升会使收入减少,因此可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Ed<1,缺乏弹性,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上升会使收入增加;Ed=1,无论价格上升还是下降,销售收入都保持不变。
公式2:需求交叉弹性商品i需求量变动%∆Q i/Q iE ij==其中,Eij为需求交叉弹性系数,Qi为商品i的需求量,Qi为商品i的需求量的变动量,Pj为商品j的价格,△Pj为商品j的价格的变动量。
Eij>0,替代品;Eij<0,互补品;Eij=0,无关品。
公式3:需求收入弹性商品j价格变动%∆P j/P j其中,Ey为需求收入弹性系数,Q代表原需求量,△Q代表需求量的变动量,Y代表原消费者收入,△Y代表收入的变动量。
Ey>1,高档品;0<Ey<1,必需品;Ey<0,低档品。
公式4:供给价格弹性其中,Es代表供给价格弹性系数,Qs代表原供给量,△Qs代表供给量的变动量,P0为变动前的价格,△P为价格的变动量。
公式5:商品边际替代率1.MRS=-(△X2/△X1),表示为了获得第一种商品△X1个单位,愿意放弃第二种商品△X2个单位。
加负号是为了使边际替代率成正数。
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MRS=P1/P2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公式1:边际效用MU=△TU/△Q其中,MU代表边际效用,△TU代表总效用的变动量,△Q代表消费数量的变动量。
公式2: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边际替代率:MRS=-(△X2/△X1)表示为了获得第一种商品△X1个单位,愿意放弃第二种商品△X2个单位。
加负号是为了使边际替代率成正数。
公式3: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MRS=P1/P2公式3:预算约束P1×X1+P2×X2≤m其中,P1为第一种商品的价格,P2为第二种商品的价格,X1为第一种商品的消费量,X2为第二种商品的消费量,m为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
08中级经济基础知识教材习题题目及答案汇总
![08中级经济基础知识教材习题题目及答案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8a9868102d276a200292e9e.png)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单选题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在我国现阶段,全民所有制采取了(国家所有制)的形式3、在下述各种企业制度中,(公司制)属于法人企业4、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建立和完善企业资产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核心是(构建有效的控制机制和激励机制)5、法人治理结构是指(企业内部权力机构的设置、运行以及权力机构之间的联系机制)6、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在企业内部构造权力制衡机制)7、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制)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多选题8、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形式是(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9、市场经济的存在和正常运行必须具备如下条件(市场主体具有自主性;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健全的市场机制;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间接的宏观调控体系)10、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环节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塑造出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1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应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发挥主导作用,这些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第二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单选题1、需求就是指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2、需求价格点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3、一般来说,(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的产品需求弹性较大4、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那么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多选题5、以下属于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有(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6、以下属于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有(生产成本;产品价格;生产者的预期)7、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价格的变化具有(收入效应;替代效应)8、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第三章生产成本和市场结构单选题1、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固定成本)2、短期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个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3、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直线是(总固定成本曲线)4、成本曲线是用图形反映的成本与(税金)之间的数量关系5、当边际成本与平均总成本正好相等时,(平均总成本)处于最低点6、由少数几家企业控制的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多选题7、固定成本包括的项目有(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8、市场类型划分的标准是(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进入障碍的大小)9、完全竞争市场具有的特征有(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存在产品差别;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市场规模大,资源可以自由流动)第四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单选题1、当居民和厂商分别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并且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瓦尔拉斯均衡)的状态2、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是(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13、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通常被称之为(纯公共物品)4、市场机制是一种利益调节机制,它只有在(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方面才能起完全调节作用,才真正具有效率5、具有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的物品属于(公共物品)6、某化工厂在其生产过程中,向附近的河流排放了大量污水,并因此导致了附近粮食大幅度减产,但该厂却又不对农民进行相应的赔偿,这种现象的存在,通常被称为(生产的负外部性)多选题7、在下述备选答案中,正确的选择是(正的外部性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外部不经济的存在,会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巨大损失;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存在,都意味着资源配置未能达到最优;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产权不清晰引起的)8、在下述(外部经济的存在;外部不经济的存在;公共物品的生产;垄断的存在)的情况下,市场机制是失灵的或不能充分发挥其调节作用,从而无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9、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有(税收和补贴政策;合并相关企业;明晰产权)10、对垄断进行干预的方式主要有(有效地控制市场结构;对垄断企业产品的价格和产量进行控制;制定反托拉斯法,对垄断厂商的行为进行法律约束)第五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单选题1、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2、居民建造住宅的支出应列入(固定资产投资)中3、不应计入GDP的政府支出的部分是(政府转移支付)4、在下列项目中,属于非生产要素收入的项目是(资本折旧)多选题5、国内生产总值的形态可以分为(价值形态;收入形态;新产品形态)6、在实际核算中常用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7、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消费支出;企业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居民住宅投资)8、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局限性有(无法反映非市场的经济活动;无法反映地下经济活动;无法反映个体经济活动;无法全面反映社会福利的变动)9、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是(C+I+G+(X-M)=C+S+T;I=S+(T-G)+(M-X)第六章宏观经济运行分析1、一个国家应选择何种经济增长方式,或以何种增长方式为主,是由(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条件)决定的2、当一国经济处于低谷时,经济总量表现为相对下降,经济增长率为正值,以此为特征的经济周期通常被称为(增长型周期)3、在下述选项中,全要素生产率,其计算公式是(GA=GY-αGL-βGK)4、在价格总水平上涨过程中,如果名义工资不提高或提高幅度低于价格上升幅度,实际工资就会(下降)5、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工作交换而引起的失业属于(摩擦性失业)6、由于经济衰退导致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属于(周期性失业)多选题7、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具有更广泛的外延,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经济制度的变更;福利改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8、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生产要素的效率)9、为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必须(加快实现高技术产业化,实现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增加教育投入;引进外资,增加资本积累;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内在一定期间内(如一周或一天)属于下列情况的均属于失业人口(没有工作;当前可以工作;正在寻找工作)第七章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单选题1、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或通货膨胀)22、如果政府把稳定物价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3、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时,首先要考虑本国经济运行周期的阶段特征和社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3cd4d1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8.png)
第三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第二节动态的贸易理论第三节国家竞争优势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各种现代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全面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脉络。
能联系实际说明问题。
二、教学重点1、规模经济与产品异质模型2、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论、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3、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三、教学难点1、规模经济与产品异质模型2、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教学时数:5完全竞争市场指不包含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它有四大特征:(1)有大量的卖主与买主,从而厂商价格既定。
(2)投入要素在各行业自由流动。
(3)产品同质。
(4)信息充分。
立足于现实的不完全竞争市场来研究现代国际贸易的理论,主要包括产业内贸易理论、动态的贸易理论与国家竞争优势论。
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指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两国间相互进口和出口的活动。
产业内贸易原因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异质、需求类似、市场结构等,有交叉关系。
在此只讲述规模经济与产品异质。
一、规模经济模型主要研究者为美国的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他认为国际分工与贸易出于两大原因:资源禀赋(包括技术)与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有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之分,一般指内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指由于产量扩大而导致的单位产品平均成本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指同行业内厂商数目增加而导致的行业平均成本下降。
在资源禀赋相同的情况下,两者都可以引致比较优势。
1、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在一个仅存在外部经济的行业中,大厂商并不具有优势,整个产业主要由中小规模的厂商组成,近似于完全竞争的状态。
(1)静态的外部规模经济下,贸易模式难以确定D w代表某种产品G的世界需求曲线,该产品可以由A国或B国生产,平均成本曲线分别为AC1和AC2。
在外部规模经济下,A国产业规模的扩大使得厂商的成本下降从而具有成本优势,该国成为商品的出口国,但是出口产业的最初建成或扩大纯粹是偶然因素决定的。
202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
![202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4322ca7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9.png)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汇总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公式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符号释义:为∆Q 需求量的变动量,Q 0为变动前的需求量,Q 1为变动后的需求量。
∆P 为价格的变动量,P 0为变动前的价格,P 1为变动后的价格)①点弹性:E d =6QtQ =6Q ·P6PtP6P Q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等于需求量无穷小的相对变化对价格的一个无穷小的相对变化的比。
②弧弹性:E d ==6Q·P O +P 16P Q O +Q 1需求曲线两点之间弧的弹性,等于需求量的相对变化量与价格相对变动之比公式(符号释义:E ijP j为商品j 的价格,∆P j E ij=商品i 公式(符号释义:E y 代表原消费者收入,∆Y 程度。
公式4:供给价格弹性E S =∆Q S Q S÷∆PPX2A m/P2m/P1(符号释义:E S 代表供给价格弹性系数,∆Q S 代表供给量的变动量,Q S 代表原供给量,∆P 为价格的变动量)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公式1商品边际替代率:MRS =-∆X 2∆X 1(符号释义:MRS 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X 2为放弃的第二种商品的数量,∆X 1为获得第一种商品的数量。
)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的经济含义是指随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
公式2预算约束:P 1X 1+P 2X 2≤mBX1(符号释义:P 1为第一种商品的价格,P 2为第二种商品的价格,X 1为第一种商品的消费量,X 2为第二种商品的消费量,m 为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①在预算约束线内的点,表示在两种商品上的花费并未用尽全部收入。
(收入有剩余)②在预算约束线外的点,表示支付能力达不到的购买选择。
(买不起)③包括预算线本身及预算线内的点,是消费者预算可行集,是消费者决策时可以选择的区间。
④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经济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汇总
![经济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819130ff78a6529647d53e3.png)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对某种产品或服务,消费者愿意购买而且能够买的数量。
2、需求的影响因素:①消费者偏好(缓慢变化)②消费者个人收入(社会人均收入,正向变化)③产品的价格(反向变化,最重要因素)④替代品的价格(正向变化)⑤互补品的价格(反向变化)⑥预期(正)⑦其他因素。
3、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将这种关系用曲线D表示出来,这条曲线称为需求曲线。
横轴Q表示需求,纵轴P表示价格。
4、市场供给: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①产品的价格(正)②生产成本(反)③生产技术(正)④预期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
6、供给规律:市场上的商品的供给量以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将这种描述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S被称为供给曲线。
以横轴Q表示供给量,纵轴P表示价格。
7、市场价格是在需求和供给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8、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达到的价格水平。
需求曲线DD 和供给曲线SS交叉点E叫均衡点,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0;此刻市场价格P0通常称为均衡价格。
9、最高限价:就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价以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目的:保护消费者利益,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这样会导致刺激了消费,限制生产,导致市场短缺。
只宜在短期、局部地区实行。
10、保护价格: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
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属于市场干预行为。
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1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Ed= △Q/Q÷△P/P12、需求价格点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化小的场合。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1-11章复习重点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1-11章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8ca7ff6844769eae109ed11.png)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形状、递增原因、含义)1)含义: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产生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有产量组合。
2)模型:两种产品——X、Y;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劳动L3)递增原因:2、机会成本:1)含义: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2)表达式:-△dY/△dX3) 解释:A)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生产点由a向b运动时,对应切线斜率绝对值不断上升,即随着X的生产量的增加,其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B)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机会成本不变。
生产X和Y的两个部门采用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完全相同,一个部门所释放出的自焚和劳动,正好可以被另个部门完全吸收,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两个部门的生产减少或增加都是固定不变的。
3、社会无差异曲线1)含义: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2)性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大、不相交、凸向原点、负斜率3)用途:a) 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均衡消费点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b)从规范分析的角度看,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
曲线越高,福利越高。
4、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1) 条件:生产均衡、消费均衡、市场出清2)消费均衡点唯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无差异曲线相切.切点处生产者利润达到最大化,机会成本等于相对价格;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生产等于消费,市场出清。
3) 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A)含义:分别为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供给与需求B) 推导:P21C)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产量、消费水平以及相对价格5、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1)条件:生产均衡、消费均衡、贸易平衡2)国际均衡价格为过剩供给曲线与过剩需求曲线的交点.第三节国际贸易的起因1、起因:1) 生产技术差异2)要素禀赋差异3)要素禀赋差异4)要素禀赋差异5)要素禀赋差异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第二节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李嘉图模型1、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A、绝对优势含义:一国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劳动投入更低或劳动生产率更高B、比较优势含义:(1)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
《国际经济学》黄卫平版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黄卫平版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2acf2ec581b6bd97e19ea2e.png)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思考题:1. 试述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
2. 试比较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异同。
讲解要点: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的国际贸易理论一、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差异产品的含义:规模经济是由大规模生产产生的经济效果,是指在生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在比较利益理论中,我们讲到过机会成本变化的问题。
二、建立在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基础上的产业内贸易:无论是生产者追求差异产品,从而获得某种定价操纵权,还是消费者追求差异产品,从而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需要,这都是与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相矛盾的。
三、产业内贸易的衡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扩散,各发达国家之间的生产技术已经非常接近,建立在技术差异的基础上的比较优势已十分接近,;在此这些国家之间贸易的基础已经转向规模经济。
国际市场竞争的激化要求各国企业具有市场战略意识,从而占领国外市场,扩大规模经济优势显得十分必要。
第一节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1学时 )一、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影响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际分工向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分工发展。
在国际贸易实践发生的重大变化面前,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遇到了新的挑战。
20世纪60年代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在世界贸易格局中,不仅发达工业国之间的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量大大增加,而且在工业发达国家之间,同类工业制成品的双向贸易量也大大增加,即许多国家不仅出口工业品,还进口大量的相似工业品,这种产业内贸易和发达工业国之间的贸易现象是要素禀赋理论无法解释的。
此外,传统理论所假设的生产技术不变、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以及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在现实中已经不复存在。
二、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传统理论的关系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它取代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
从解释对象上看,它们分别解释的是不同的贸易现象,前者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而后者则着重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从理论基础上看,前者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而后者则以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
第三章HO理论
![第三章HO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43cdf6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2.png)
国家1资本丰裕;国家2劳动丰裕; 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2
图3-4 需求逆转时的贸易模式
对“里昂惕夫之谜 ”的解释
(2)要素密集度逆转 (factor-intensity reversal)
H-O模型假设条件(2):商品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 型产品。要素的相对价格对商品的要素密集度没有影响。
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 的切点反映该要素价 格水平下最优的要素 投入组合。
4、H-O模型
➢ 在两国技术水平相同、生产规模不变、以及既定的最终 产品间的要素密集度前提下,资本富裕的国家能生产相 对更多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劳动力富裕的国家能生产 相对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 贸易基础:两国的要素富裕度不同,要素的相对价格必 然不同,不同产品生产要素投入比例不同,因此两国商 品的相对价格必然不同,从而形成了贸易基础。
➢H-O理论:各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度性质不随要素相 对价格变化而变化。
图3-1 要素密集关系
等产量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 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 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 迹。
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 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 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 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要 素相对价格)
对要素所有者收入分配的影响
☺ 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在要素价格均等化的结论下,S-S理论认
为如果贸易前后经济能维持充分就业,由长期 自由贸易引发的富裕要素价格上升和稀缺要素 价格下降,将使富裕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水 平提高,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减少。
4、作图分析并说明商品相对价格与要素相对价格之间的关 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已排版)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已排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950bb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4.png)
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
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16、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最低限价17、需求富有弹性商品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销售收入18、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f930125a5e9856a561260ab.png)
型 产 密 品 集 动
为 劳
型 产 品
当上述两式都满足时,所有生产要素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且两 个部门的要素密集度保持不变,结果X部门的生产扩大,而Y部门 的生产则下降。如果是劳动总量增加,资本总量不变,则同样的 道理,Y部门的生产将扩大,X部门的生产将下降。
本 密 集
为 资
K K1 X
E´ X´ E 要素变动 ,X Y两个部门的要 素 不变, OX´ OY´分 两个部门的 产 。
(二)贸易后
B´ C B
X
因为PA<PB,所以A 国在X产品上具有比 较优势,而B国在Y产 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A国在A点、B国在A´ 点生产、消费。 开展贸易后,A国生产由 A点下移至B点生产,B 国则由A´点上移至B´点 生产,然后通过贸易, 最终在C点消费。
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模式
发达工业国家的出口/进口比率(1979年)
价格定义法
假设工资率(W)表示劳动的价格,利率(r) 表示资本的租赁价格,W/ r则代表劳动力的相 对价格,若(W / r)A> (W / r)B,即劳动的 相对价格在A国高于B国,则称A国为资本丰富 国,B国为劳动丰富国。同样,决定一国是否 是资本丰富,并不是看r的绝对水平,而是看 w/r的大小。
第二节 H-O理论
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价格差异 如前物质定义法所述,在两国生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 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最终会影响到两国X和Y两种 商品的生产能力,从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两国供给 方面的差异,可通过考察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偏向性 来直观地加以判断。 A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对偏向于X商品,这意味着在相同 的相对价格下,A国在X商品上的相对供给能力高于B国, 而B国则在Y商品上相对供给能力高于A国。 结论:资本丰富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 强,劳动丰富国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 强。
国际经济学习题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习题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8982e13186bceb19e8bb86.png)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是指如果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
2、国际贸易的专业化利益:是指个体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3、国际均衡价格:是指一国的过剩需求等于一国的过剩供给时,对应的相对价格。
4、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
5、开放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6、封闭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没有任何的经济往来关系7、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二、是非判断题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正确)2、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
(正确)3、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贸易和现代国际经济学理论多层面发展的三个阶段。
它是伴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正确)4、与一般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相同,国际贸易理论在分析上也分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
(正确)5、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考虑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与关系的影响。
(错误)6、大多数国际贸易理论都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时间因素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较多体现。
(错误)7、没有贸易价格差的存在,就不会发生国际贸易。
(正确)三、单项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 )A、企业B、个人C、政府D、国家2、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B )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3、若贸易的开展导致社会无差异曲线向远离坐标原点的方向移动,则判定贸易对该国是( A )A、有益B、有害C、不变D、不能判断4、消费点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移动,表示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C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能判断5、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下列不属于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的是( D )A、生产达到均衡B、消费达到均衡C、市场出清D、货币市场达到均衡6、国际贸易建立的基础是( B )A、绝对价格B、相对价格C、不变价格D、以上三种都不是7、在封闭经济条件下,A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我们称A国在X商品上具有( B )A、绝对优势B、比较优势C、没有优势D、以上三种都不是8、一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利益的多寡取决于( D )A、市场占有率B、技术优势C、竞争优势D、贸易条件四、简述题:1、试用图形分析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和专业化利益。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ed6d18fb14e852458fb5765.png)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2.劳动力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3.短期劳动力需求——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4.长期劳动力需求——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5.劳动力需求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6.希克斯技术进步—在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既定的条件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同比例上升,这样的技术进步称为-希克斯技术进步7.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劳动边际生产力的上升超过资本边际生产力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价格相同,也需要相对多地使用劳动第二章劳动力供给8 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9主体均衡——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余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
10劳动力供给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11收入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个人可达到的效用水平将提高。
12替代效应——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给第三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内部劳动力市场13均衡——相互对立中的任何一种力量在各种条件制约下不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对立的行为主体的利益共同达到了最大化,即达到了均衡状态。
14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相互作用,当供给等于需求时,即实现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15U-V 分析——从失业与职业空位,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析方法。
16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作为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对立概念出现的,内部是指企业组织的内部。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76deb588caaedd3382c4d346.png)
整理ppt
3
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在相似的要素密集型产品和相似 的要素充裕国家之间进行呢?
为什么资源禀赋的模式基本没有变化,而某些制造 品的比较优势会从发达国家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整理ppt
4
第二节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技术差距论
技术差距论
技术差距理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是以不 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 因。它是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er)1961年在 《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首先提出的。
整理ppt
24
虽然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美国结束,但其他生产这一产品的 发达国家可能处于周期的第三或第四阶段。同时,发展中 国家很可能在国内开始生产这种产品,并逐渐向发达国家 增加出口。这种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生产国之间呈波浪 式推进。当美国发明新产品并大量向欧洲出口时,正是欧 洲大量进口之际;当美国出口下降时,正是欧洲开始生产 以替代进口时期;当美国出口由高峰急剧下跌时,正是欧 洲出口迅速增长时期;而欧洲出口明显下降,则是发展中 国家扩大出口时期。
整理ppt
7
整理ppt
8
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较强开发新产品和新工 艺的能力,这样形成或扩大了国际间的技术差 距,从而有可能暂时享有生产和出口某类高技 术产品的比较优势。
整理ppt
9
思考
需求滞后和模仿滞后之间有什么关系?这 些关系会对贸易产生什么影响?
整理ppt
10
一个国家发生技术创新,开发出新产品后,会不会向其他 国家出口,取决于其他国家生产者对新技术的模仿速度及消 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速度。
熟并扩散到国外,欧洲(模仿国)开始生产新产品,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1e37a087cd184254b3535ff.png)
二、有关概念
1、生产要素禀赋 • 生产要素在一个地区中 (factor 的天然供给状况 endowment):
2、要素丰裕度 • 不同国家或地区几种要 (factor TK A TK B素拥有总量的相对比例 abundance)
TL A TLB
3、要素密集度 (factor intensity)
1944年聘任瑞典主要反对党自 由党的主席,在联合政府中任贸易部 长.连任自由党主席达23年之久. 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运动 理论做出了开拓性的研究.1977年与 英国剑桥大学的米德一同获得了当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主要著作有:《对外贸易与贸易政 策》(1925),《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 (1931),《国际经济重建》(1936), 《资金市场与利率政策》(1941), 《稳定就业问题》(1949),《对外贸 易政策》(1955)等等.
(三)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评价
要素禀赋理论较好地分析了生产要素在 各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各国生产 要素状况对国际分工的影响,比李嘉图的比 较成本学说中的分工理论更加深入、更为全 面实用(如投资决策、贸易结构战略)。要 素禀赋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的问世,实际上 迎合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自由贸易的需 要,其影响至今仍然广泛地存在着。
决定贸易模式的 因素
生产技术绝对不同 (绝对劳动生产率差) 生产技术相对不同 (相对劳动生产率差)
绝对优势论
大卫.李嘉图
H-O模型
新古典 贸易理 论
赫克歇尔 俄林
资源禀赋不同
特殊要素贸 易模型
保罗.萨缪尔森
当代贸 易理论 模型
规模经济贸 易模型 国际产品生 命周期贸易 模型
保罗.克鲁格曼
1.产品生产具有规模经济 2.不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 3.竞争的要素市场
第三章 要素禀赋论
![第三章 要素禀赋论](https://img.taocdn.com/s3/m/b09632fe700abb68a982fb92.png)
新古典贸易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 贸易基础: 贸易基础:要素禀赋差异 贸易结构: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 贸易结构: 生产的产品, 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 产的产品。 产的产品。 贸易利益:贸易是一种互利行为。 贸易利益:贸易是一种互利行为。
五、H-O理论 理论 一国应当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 一国应当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 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即劳动丰裕国应出 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丰裕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 产品。 产品。 简单概括:靠山吃山, 简单概括: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劳动丰裕国 劳动力价格便宜 劳动密集型产 品的成本低
存在比较优势
劳动密集型产品国内 相对价格低
阅读材料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 家,丰富且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 资源是中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 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天然优势。 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天然优势。 中国出口到美国、 中国出口到美国、日本和欧盟的产 品中有70%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而 品中有70%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70 从美国、 从美国、欧盟和日本进口的产品中 80%以上是资本密集型、 80%以上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 型和知识密集型产品。 型和知识密集型产品。
4、分析框架 古典:局部均衡分析(商品市场) 古典:局部均衡分析(商品市场) 新古典:一般均衡分析(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新古典:一般均衡分析(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5、分工 古典: 古典:完全分工 新古典: 新古典:不完全分工
二、主要内容
理论) (1)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H-O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2)H-O理论的检验:列昂惕夫之谜 理论的检验: (3)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中长期分析)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中长期分析) (4)特定要素模型(短期分析) 特定要素模型(短期分析)
国际经济学笔记
![国际经济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f03da4d866fb84ae45c8dd4.png)
第一章国际要素流动微观基础1、生产可能性曲线: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服务的最大量产组合。
2、机会成本: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也就是MC=△TC/△Q。
边际报酬(MR):也称边际收益,是指既定技术水平下,在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的增量。
MR=△T R/△Q。
MPP(或MP):在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即边际物质产品:MPP=dQ / dL。
MRP: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产量所增加的收益。
MRP=MP * MR。
3、个体无差异曲线:描述单个消费者的偏好与福利4、社会无差异曲线:描述社会整体需求与福利。
用途:5、埃奇沃斯盒状图:指方形的盒的长和高分别代表两个消费者(或生产者)所拥有的两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总量,盒状图中各点表示两种商品(或要素)的总供给量在两个消费者(生产者)之间的配置状态。
条件:6、生产者剩余(考):指由于生产要素和产品的最低供给价格与当前市场价格之间存在差异而给生产者带来的额外收益,也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产品提供者在市场交易中实际获得的收益与其愿意接受的最小收益之间的差额。
7、消费者剩余(考):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8、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生产达到均衡、消费达到均衡、市场出清9、MRT(边际转换率):指企业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这种产品,会使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减少多少。
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10、MRS(边际替代率):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11、MRTS(边际技术替代率):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可以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之比。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国际经济学教案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国际经济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372a9c84254b35eefd3483.png)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上章介绍了技术条件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决定作用,这章将放宽第二个条件,即放松各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这一假设,从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探讨国际贸易的起因与影响。
要素禀赋理论是由两位瑞典经济学赫克歇尔和俄林师生提出,后经萨缪尔森等人不断完善,该理论又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或H-O模型。
第一节 H-O理论的基本内容一、H-O模型的提出1)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认为,比较利益产生自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国际贸易←价格差←成本差异←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2)后人以机会成本差异代替了劳动成本差异,形成了比较利益学说的当代理论的解释。
但仍未说明劳动生产率差异产生的原因。
3)如果两国相同要素的生产率相同,贸易是否会产生。
H-O模型从要素存量差异的角度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
其出发点有两个:1)不同国家的要素存量的比例是不同的;2)不同商品的生产所使用的要素比例是不同的。
二、要素禀赋和要素密集度1、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也可从价格的角度进行定义:如果一国劳动与资本的价格之比(w/r)大于另一国的劳动与价格之比,则称该国为资本丰富型国家;也即一国劳动的相对价格高高于另一国,则该国为资本丰富型国家。
图中,E A、E B分别表示A、B两国的要素总量组合ρA>ρB ,故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则为劳动丰富的国家。
2、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如果生产A商品的资本和劳动投入之比(K/L)大于生产B商品的资本和劳动投入之比,那么A商品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B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要素密集度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定义:kx=Kx/Lx;ky=Ky/Ly,若kx>ky,则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H-O理论中,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度是给定的,不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即便要素价格变化导致两种商品生产的要素投入之比变化,也不会改变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度。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8c7e07001f69e31433294c4.png)
2256880
2303400 168
12970
13711
1.06
1876000 131 14320
2132000 119 17916 1.25
“美国之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
密集型生产专业化的基础上,而不是 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 换言之,这个国家是利用对外贸易来 节约资本和安排剩余劳动力,而不是 相反。”这一结论与H-O定理恰恰相 反,故被称之为里昂惕夫悖论(The Leontief Paradox)。
贸易三角ΔQAOACA 和ΔQBOBCB
四、H-O定理的 一般均衡框架
商品相对价格
要素价格
要素的派生需求
最终产品需求
技术
要素供给
消费偏好
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
1.商品的价格差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利益驱动 力。 2.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商品价格的绝对 差异是由生产同种产品时的成本差别造成的。 3.各国生产产品时的成本不同,是由生产要素 的价格不同造成的。 4.生产要素的价格差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的供给 差异造成的。 5.两国生产要素供给的差异是由两国的要素禀 赋差异决定的。
进口竞争商
进口/出口
资本(美元)
劳动(年劳动人数) 资本/劳动(美元/ 人) 1951年 资本(美元) 劳动(年劳动人数) 174 资本/劳动(美元/ 人) 1958年 资本(美元) 劳动(年劳动人数) 资本/劳动(美元/ 人)
2550780
182 14015
3091339
170 18184 1.30
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
一、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统计项”( Leontief Statistic): (KX/LX)/(Km/Lm)> 1: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KX/LX)/(Km/Lm)<1: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f(L、K、N、En)
比较简单的两变量生产函数 Q=f(L、K)
3/23/2019
5
3.1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产出量;L—劳动力投入量;K—资本投入量; A、α—待定参数。 拟合结果:A=1.01, α=3/4
意义:这一时期美国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的劳动所引起的产 量增长,大约三倍于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的资本所引起的产 量的增长。
3/23/2019
R
TR(Q)=P·Q
MR=AR P Q
R
TC TR
MR>MC MR=MC
MR<MC Q
28
3.3成本与利润决策
注1:“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只是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 而不是充分条件。 注 2 :完全竞争市场的边际收益等于市场价格,因此利润 最大的必要条件是:P=MC=MR。
注 3 :产量最大并不一定对应利润最大,因为二者的函数 表达是不一样的。
3/23/2019
不完全替代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 机器和工人
完全不能替代
车轮和车身, 盐和食物
13
3.1生产函数
边际 技术 替代 率 等产量的斜率小于零,表明为保持相等的产量,增 加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就要减少另一种要素的投入 量。因此等产量线上的每一点斜率,也就是两种要 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S),反应生产要素替代 性的定量关系。
3.3成本与利润决策
盈亏平衡决策 收入=成本 TR(x)=Px TC(x)=F+vx П(x)=Px-F-vx=0 x0=F/(P-v) 投资大,盈亏平衡点大,反之则小。
3/23/2019 17
3.2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
等成本条件: 切点条件: ①式对x求导有 代入②式,得到产量确定、成本最小时的要素最佳组合 条件为: 等成本线C与等产量线的切点处成本最小,为成本最小的 要素最优组合。 推广到多种要素的最优组合条件: ——①
——②
3/23/2019
18
3.2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
3/23/2019
6
3.1生产函数
边际报酬递减律 总产量
总产量(TP)是要素投入总量(包括土地、资金、劳 动力)所带来的产出总量。
平均产量
平均产量(AP)是总产量与相应的要素投入量之比。
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MP)是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增加 一个单位某种要素(例如劳动)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 增量。单位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有递减趋势。
3/23/2019
29
3.3成本与利润决策
边际分析 增产决策 设原利润函数为 П=Px-(F+vx) , 假设企业在不增 加固定成本的情 况下可以多生产 一部分产品 x’ , 但其单位变动成 本可能增加为v’ 。 П=Px-(F+vx)+(P- v’) x’ 确定是否增加产 量?
3/23/2019 30
3/23/2019 24
3.3成本与利润决策
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总成本 固定成本:在一定期间和一定生产规模限度内,不随产 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如厂房建设成本,不会因为产量变化而变化。 变动成本:随着产量变 化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如原材料,产量大则消 耗的更多。 总成本:固定成本和变 动成本之和。线性成本 的情况下,总成本表牛,根据边际产出递减律, 应该增加耕牛的数量直到其边际产出下降而使上述比例相 等。如减人则总产量将降低,完不成任务,不可取。
3/23/2019 20
3.2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
例2
生产函数 成本预算 C = 2200 元,
求使产量最大的生产要素最佳组合。
解:考虑预算约束和最优组合条件:
3/23/2019
7
3.1生产函数
一种可变要素条件下的投入—产出关系
劳动量 (L)
0 1
资本量 (K)
10 10
总产量 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 (TP=Q) (AP=Q/L) (MP=⊿Q/⊿L)
0 10 10 10
2
3 4
10
10 10
30
60 80
15
20 20
20
30 20
5
6 7 8 9
3/23/2019
12
Q=90 Q=75 Q=55 L
0
3/23/2019
3.1生产函数
生产要素的可替代性 为获得相同的产量,投入的不同要素(假设为两种),可以 有不同的数量组合,这意味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存在 着技术替代关系。
畜力 等产量线 机器 车身
等产量线
等产量线
人力
工人
车轮
完全替代
简单农业生产中的 耕牛和人力
3/23/2019
增量成本和沉没成本 增量成本:由于做出某项决策而带 来的总成本的变化量。 沉没成本:过去发生的费用支出, 不是现在或者将来任何决策所能改 变的成本。如过去的投资、过去消 耗的原材料成本,不会因现在或以 后的决策而改变,称为沉没成本。
23
3.3成本与利润决策
机会成本和会计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在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放弃用于其他 用途所丧失的潜在利益。 例:一笔资金可投资股市获得 100 万盈利,也可投资一个 餐饮公司。如果投资餐饮公司而不投资股市,那么机会成 本就是投资股市可获得的100万盈利。 会计成本,指会计系统的账面成本,反映了生产者在某一 时期内所发生的实际的费用或者支出。 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 短期成本分为固定和变动两部 分,长期成本都是变动成本。
9
AP O
3/23/2019
L1 L2
L3
L MP
3.1生产函数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的交点,是平均 在其他要素投入保持 产量的最大点: 不变的条件下,一种 要素投入量在小于某 一个临界值时,增加 单位要素投入量所带 在AP的最大点一阶条件成立: 来的产量是不断增加 的,称为边际产量递 增,超过这一临界值, 随着要素投入量的持 续增加,该要素带来 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边际产量)逐渐下 降,直至为负,称为 边际产量 平均产量 = 边际报酬递减律。
11
3/23/2019
3.1生产函数
等产量线 具有相同产量的要素组合对应的曲线称为等产量线。对于 多元生产函数,等产量线就是高维空间曲面。
K 等产量线
等产量线特征:
1. 离原点的距离反映了 等产量线所表示的的产量 的高低。离原点越远,产 量越高,反之则越低; 2. 同一平面上的两条等 产量线不相交; 3. 等产量线向右下方倾 斜,表明等产量线的斜率 小于零。
TC MC X
3/23/2019 26
3.3成本与利润决策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下降。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最小。
证明:
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与边际产量、平均产量的对应关系?
3/23/2019 27
3.3成本与利润决策
利润最大决策 利润(П)=收益(R)-成本(C), 收益TR(Q)=P· Q 完全竞争条件下, AR=TR(Q)/Q=P, MR=dTR(Q)/dQ=P,总收益随 着产量增长而线性增长。 若利润函数连续且有限,则当 利润最大时,有dП/dx=0 从而, dTR(x)/dx=dTC(x)/dx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第三章
要素投入与市场结构
生产函数
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
成本与利润决策 市场结构与生产决策 市场失灵
3/23/2019
1
生产生活中经常面临的决策问题:
总的资本量一定,资源如何分配,产出最大? 沙河校区的合理办学规模多大? 什么样的市场价格下,投资不亏?利润最大?
从会计成本核算看,绝大多数高铁都是亏损的,但为什么 还能够运营呢?
产量最大决策 • 给定预算成本, 寻找产量最大的 要素投入组合。 • 方法:找一条等 产量线,使之与 给定预算的等成 本线相切,切点 就是生产要素最 佳组合。 根据切点条件,得到最佳组合条件仍然为:
3/23/2019
19
3.2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
例1
• 农场使用工人和耕牛翻地,人数和牛数各占一半。增加一 个工人可增加翻地面积 20 亩 / 天,增加一头牛可增加翻地 面积80亩/天。人工工资100元/天,每头牛的成本为300元 /天。 • 问:要素投入组合比例是否合理?
3/23/2019 10
3.1生产函数
规模经济 因为要素的投入规模变化而导致的产量的变动称为规模经济。
技术水平 不变,要 素投入同 比例,投 入产出变 化关系: 生产系统 合理生产 规模确定
(1)规模报酬不变: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和产出增加 的比例相等。 (2)规模报酬递增:投入要素的增加引起产出超比例 增加。 (3)规模报酬递减: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 比例,此时总产量线已越过了拐点。 在第Ⅰ阶段,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递增, 在第Ⅰ阶段和第Ⅱ阶段的交界处,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在第Ⅱ阶段,总产量继续增大,并在第Ⅱ和第Ⅲ阶段 的交界处,即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交 界处为理想规模 在第Ⅲ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下降。要避免
3/23/2019 25
3.3成本与利润决策
成本函数 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成本与产出之间的 相互关系。
线性成本函数
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平均成本也称为单位成本,是平均每个单位产品的成本。
TC FC VC AC AFC AVC X X
边际成本是每变动一个单位产量时所引起的总成本变动。
K C/r 等成本线的斜率=-w/r
等成本线性质:
离原点的远近表明成本预算总量 的大小。 如一种要素价格发生变化,则会 引起等成本线斜率发生变化 。
L
w增加 C/w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