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五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五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五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一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2.学会运用平均分.3.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4.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5.初步认识〝平均分〞6.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7.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三.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四.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二).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三).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写下板书:平均分(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四).平均分1. 教学例2:把10个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 完成课本第_页的做一做,把_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五).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1.练习三第2题.(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六.教学结束: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请同学们写出来.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二教学内容:课本P_~_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探究例11.各小组动手操作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2.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二)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三)教学例2:把_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A把_个橘子先每个盘子放1个,又在每个盘子放1个,再在每个盘子放1个,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分,每份分得3个橘子.B先每个盘子放2个,又在每个盘子放放1个,每份分得 3个橘子.这样分快些.C在每个盘子放3个,刚好分得每份3个橘子,这样分更快些.D刚才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把_个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个橘子.这就是把_个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个.(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2. 完成课本第_页的做一做,把_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3.练习三第2题.(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4.实践活动:插花活动5.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三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_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_个○卡片.20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准备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二.新课1.例1,引入〝平均分〞.谈话: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巩固〝平均分〞.(1)出示教科书第_页〝做一做〞.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3.尝试平均分物品.(1)按教科书第_页例2提出:把_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_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4.独立进行平均分.(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_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三.练习1.练习三的第1题.(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2.练习三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3.练习三的第3题.(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四.总结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hellip; hellip;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四《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平均分在本单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习除法的基础.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了各种生活情境,先通过观察初步感受〝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放手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从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今后学习除法打好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合作得非常好,特别是分一分时,学生们都要自己的分法,体现了分法多样化,但最后还是觉得用乘法口诀最快最方便,这一思维的提升,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自信心.在巩固练习的环节中,我精心设计练习,从基础题 mdash; mdash;感受〝平均分〞,到提高题 mdash; mdash;辨析〝平均分〞,最后回归生活 mdash; mdash;升华〝平均分〞.40分钟的课堂转眼结束了,师生在民主.活泼地气氛中学习着.成长着.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范本五在《平均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分糖果的情境,让学生自由地分,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展示出了好几种不同的分法.为了从中引出平均分,我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最喜欢哪种分法呢?为什么?很多学生马上就把是平均分的分法找出来了.学生说了自己的理由,与平均分的概念相去不远,我马上用比较规范的语言归纳出了平均分的概念.然后,让生再次观察黑板上的分法,汇报交流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2.注重知识的二次利用.学生经过一次实际操作,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理解,再进行〝分橘子〞,大多数已能独立完成这一任务,学生提出了很多平均分的方法,需要师生共同探究方法的最优化.在后面的闯关游戏.巩固练习中,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把不是平均分的改成平均分,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平均分〞与〝不是平均分〞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3.渗透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闯关游戏.巩固练习时,我设计了四关,通过〝判一判〞.〝填一填〞.〝画一画〞.〝圈一圈,分一分〞形式多样的习题,既考查学生对平均分的掌握程度,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又培养孩子多方位思考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本节课我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把物体平均分现象展示给学生,把生活和数学相联系,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认识除法,才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重要地位.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小学四年级数学备课教案一堂好的数学课,当然应当生动.有趣,课堂活跃,吸引学生的参与也是重要的.但这仅仅关于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合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一起看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分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化。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能够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平均分的理解和操作还不是很深入。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思考来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同时,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能够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能够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的大小。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感受平均分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平均分教具、学习单、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小物品(如小卡片、小玩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平均分教具,向学生展示如何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并求每份的大小。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践,使用学习单上的题目,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并求每份的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进行解答。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进行交流讨论。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5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篇1教学目标:1. 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一)复习铺垫:(出示题目)1. 计算:40+6×8 70-5×42. 一枝玫瑰花5元,一枝康乃馨3元。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创设情境,聊天导入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小草发芽了,花儿开了,又是一年新的开始,小刺猬也有了一个新的生意,瞧,它的鲜花店开张啦。

(出示教材情景图)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1. 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2.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刚才我们对花店里的花的情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你能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 大家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我们要知道什么条件4. 针对第一种方法,重点讲述: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为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意义上来多说。

)重点强调。

5. 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一共要花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在大部分学生计算好以后,组织汇报。

6. 及时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组织智力大闯关:第一关:(分男女生比赛)4+24÷8 5-8÷472÷8-3 36+81÷945+8×4 80-6×8指名学生说运算顺序,叫6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
1.理解平均数背后的数学原理。

2.解决平均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平均数的概念,并举一些简单的例子。

2. 学习
1.利用教材提供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

2.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应用场景。

3. 操练
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平均数的题目。

2.分组讨论,比较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4. 总结
让学生总结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平均数的重要性。

四、课堂反馈
通过个别讨论、小组展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平均数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
错误。

五、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上的相关习题。

2.搜集自己生活中的数据,计算平均数,并写下解题过程。

六、教学评价
根据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平均数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七、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节课关于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知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正确地进行平均分的操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难点:如何将物品进行正确的平均分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小明有6个苹果,他想平分给他的两个朋友,每人可以得到几个?”以此引导学生思考并导入新课——平均分。

2. 新课讲授:(1)定义解释:教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平均分”,即把一个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相等。

(2)举例说明:教师给出更多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例如,将10根香蕉平均分给5个人,每个人可以得到几根香蕉?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些实物(如水果模型、糖果等)进行平均分配,然后请学生分享他们的结果,并讨论为什么这样做是公平的。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平均分”。

5. 总结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平均分”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

四、作业布置: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以及思考在生活中还能找到哪些需要使用“平均分”的场景。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平均分》公开课教学设计

2024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平均分》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平均分》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活动设计•评价策略及标准•教学反思与改进目录CONTENTS01教学目标与要求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初步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两种分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平均分。

突破方法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02教学内容与步骤提问学生平时遇到的平均分配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均分的概念,如“分蛋糕”、“分水果”等场景。

导入新课010204新课学习讲解平均分的定义:将总量分成若干份,每份数量相等。

通过实物演示或画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特点,如“每份数量相等”、“总数不变”等。

举例说明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分组活动”、“分配任务”等。

03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解题方法和思路。

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平均分的掌握情况。

苏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

苏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

苏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明白平均分确实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紧密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预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运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引新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2、把8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哪种分法对?对的在括号里画。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1、解读题意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每2个一份是什么意思?你想如何样分?2、感知不同分法请学生用摆一摆、画一画等方法展现不同的分法。

依照乘法意义来分:2个2个地数,8里面有4个2。

24=8,4个2合起来是8。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 )份。

3、提炼不同分法的共同意义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也确实是看8里面有几个2.三、巩固练习1、差不多练习12块饼干,每3块一份,能够分成()份。

12辆小汽车,每2辆一组,能够分成()组。

12里面有6个2。

2、提升练习16罐蜂蜜,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能够分给()只小熊。

有15个木块。

(1)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能够摆()个长方体。

(2)用这些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

随机观看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味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小孩一边观看,一边提问,爱好专门浓。

我提供的观看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亮,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看,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看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关心幼儿学习正确的观看方法,即按顺序观看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重点观看,观看与说话相结合,在观看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看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模样的,有的小孩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材旨在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能够用除法计算平均分,以及解决简单的平均分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除法运算,但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不够熟悉。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过平均分的情境,但不一定能够明确表达出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能够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能够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2.难点:学生能够将平均分的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简单的平均分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能够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3.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解决简单的平均分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平均分的实例和问题,除法运算的练习题,黑板和粉笔。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数学实验室,学生分组坐好,准备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如分蛋糕给同学们,引入平均分的概念。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怎样分蛋糕才是公平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几个平均分的情境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什么是平均分?怎样求平均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出求平均分的方法。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平均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平均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平均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的“平均分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1. 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2. 平均分计算方法的掌握。

3. 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 讲解新课:详细讲解平均分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3. 例题解析:通过例题,让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平均分的概念2.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3. 平均分的应用4. 例题解析5. 课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平均分。

2. 提高题: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探索平均分的其他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平均分的掌握程度。

3. 教学改进: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等方面均进行了详细规划,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平均分的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注重课后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以班级分水果的实际例子引入平均分的概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 认识平均分》33-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 认识平均分》33-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1.1 认识平均分》33-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晓什么是平均分,学会计算平均分。

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平均分的概念。

3.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进行平均分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准备
1.课件PPT。

2.教材《2.1.1 认识平均分》相关练习册。

3.小黑板和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1.讲解平均分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

2.通过举例说明平均分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示范演练(10分钟)
1.讲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通过课件展示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跟随计算。

第三步:小组合作(15分钟)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解决几道平均分问题。

2.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探讨解题方法。

第四步:展示总结(5分钟)
1.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2.对正确答案进行讲解,并纠正错误。

五、课堂作业
1.布置相关习题《
2.1.1 认识平均分》的练习。

六、教学反思
1.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

2.需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3.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知识。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成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平均分》说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平均分》说课稿

《认识平均分》说课稿【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学生成熟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与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

在生活中,学生有“平均分”的感性认识,那怎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中,形成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具学具】课件、每人准备12个圆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均分”师:同学们,春天到了,你们感受到“春姑娘”的气息吗?你感受到什么呢?瞧,二(1)班的同学们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他们在忙着准备食物。

出示课件:水果,饮料,火腿肠,糖果师:这么多的东西怎样分给每个小组?同桌讨论,还可以用小圆片分分看。

学情预设:可能会有这样几种分法:(1)我们组分的是橘子。

有18个橘子,分给6组,每组分了3个;(2)我们组分的是矿泉水。

有12瓶,分给6组,每组分了2瓶;(3)我们组分的是火腿肠。

有36个火腿肠,分给6组,每组分了6个;(4)我们组分的是糖果。

有30颗糖,分给6组,每组分了5颗。

师:这样的分法,你们同意吗?为什么?每个小组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均分的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并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简单的乘除法,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和求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求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把一些物体或人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相同。

2.让学生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并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糖果等,用于展示平均分的概念。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应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糖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这些物品平均分给几个同学。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平均分的例子,如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份有几个苹果。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发现平均分的规律。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然后把准备好的物品交给组长,让组长把物品平均分给组员。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2课时-平均分的认识(2)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2课时-平均分的认识(2)

平均分的认识(2)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10页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包含分的表象,经历包含分的过程,探索包含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包含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包含分”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

瞧,动物王国要开春季运动会了,小动物们在忙着分东西呢。

出示课件:苹果,桃子师:哇!准备了这么多的东西,他们打算分给谁?怎样分呢?我们一起瞧一瞧。

课件出示:猴子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分桃子二、动手操作,感受“包含分”的含义(一)分果冻1.提出问题师:猴子妈妈想怎样分这些桃子呢?课件出示问题:8个桃子,每2个分给一只小猴,可以分给( )只小猴呢?学生活动:留有片刻学生独立思考2.动手操作师:你能帮助猴妈妈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吗?并把你的想法一边摆小棒一边说给同桌听。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操作——同桌交流3.全班汇报(1)学生活动:小老师板前汇报,其他同学倾听,全班互动。

(2)教师点拨,理解含义。

师:刚才小老师在分小棒时,同学们都看到了他一共要分多少根?(一共要分8根)小老师又是怎么分的?(两根两根地分)结果怎样?(分给了4只小猴)这样两个两个地分,数一数8里面分了()个2?(8里面有4个2)教师总结:也就是把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4分;还可以说8里面有4个2。

(多指几名学生说一说)(二)分苹果师:大象伯伯也准备了12个苹果分给运动员,它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把12个苹果每()个一份,分给了()名运动员。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均匀分的认识(二)》教课设计教课内容:稳固“均匀分”。

教课目的:.稳固“均匀分”的观点,知道均匀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相同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质的亲密关系。

3.经过分一分活动,培育学生着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归纳能力。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

教课过程设计:一、复习.把 12 个苹果均匀放在 4 个盘中,想想应当如何放?把 12 个苹果放在 4 个盘中,想想应当如何放?比较:这两句话相同吗 ?不同点是什么?二、新讲课.出示教科书第15 页的例题3。

计算机演示教科书第15 页的例题 3 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教师:每 4 人为一小组议论一下,应当租几条船学生报告:每条船限乘 4 人,就是每条船只好坐?4 个人,因此每份是 4 人;那 24 人里包括有 6 个 4 人,因此应当租 6 条船。

教师:假如每条船限乘 6 人,那 24 人要租几条船 ?2.练习:科教科书第15 页的做一做。

第一让学生察看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发问:一共有几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 12 根筷子,每份是 2 根,能够分几份 ?够分吗 ?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 12 里面有几个 2。

三、稳固练习.达成教科书第17 页练习三的第 4 题。

用情境图体现分萝卜活动。

练习时,先让学生察看画面,并依据画面供给的信息和问题,确立“把多少个萝卜均匀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 ,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在学生理解把 16 个萝卜,按每只小兔 4 个萝卜分以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达成分萝卜任务。

而后让学生沟通分的过程和结果,比方学生说出“没 4 个萝卜圈在一同”经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均匀分的方法,加深对均匀分的认识。

2.达成教科书第17 页练习三的第 5 题。

让学生独立达成后,问:你是如何想的?发问:香蕉的数目都是 18 个,为何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目不相同呢 ?注意让学生沟通、展现均匀分的结果,促进学生在脑筋中形成均匀分的表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2课时 平均分(2)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2课时 平均分(2)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2课时平均分(2)》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简单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平均数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平均分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懂得分享,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实际计算。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练习册等。

•知识点整理:确保自己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清晰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模块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复习平均数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2. 新课讲解1.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概念。

2.通过例题,详细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平均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练习环节1.布置一些简单的平均数计算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解答。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设计一些平均数计算题目,进行小组讨论。

4. 知识巩固1.整理学生的练习册,对他们的答案进行点评,指出正确与错误之处。

2.鼓励学生多多尝试,从错误中汲取经验。

5. 课堂总结简要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平均数的重要性及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互动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结束]。

2.1.1认识平均分(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2.1.1认识平均分(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2.1.1 认识平均分(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当我站在教室的讲台上,看着那一双双期待知识的眼睛,我知道,我又开始了新的教学旅程。

今天,我要教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2.1.1节——认识平均分。

一、教学内容我打开教材,翻到了第24页,指着“认识平均分”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如何把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接着,我详细讲解了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我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如何计算平均分,并理解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一份是多少,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因此,我会在课堂上多次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个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20颗糖果,作为教具,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

同时,我也准备了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过程我用糖果作为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

然后,我让学生拿出练习题,自己尝试计算平均分。

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我会在教室里走动,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认识平均分”几个大字,下面是平均分的计算公式。

我会在课堂上,根据讲解的内容,适时在黑板上做一些标注和解释。

七、作业设计我给学生留了一道作业题:如果有30颗糖果,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颗糖果?同时,我也给出了答案:每个小朋友能分到6颗糖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的讲解,觉得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有了直观的理解,但在计算上还有一些困难。

我知道,这是一个需要多次练习的过程,我会继续在后面的课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平均分的机会,让他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更是生活中的应用。

这就是我今天的学习,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平均分,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平均数,并能够简单解释。

2.能够计算一组数的平均数。

3.了解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计算简单的平均数。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
1.PowerPoint课件
2.板书、彩色粉笔
3.教材《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让学生讨论一下什么是平均数,听取学生的回答。

2.通过举例说明生活中平均数的应用,引起学生兴趣。

第二步:学习
1.通过幻灯片介绍平均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通过教材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

第三步:练习
1.让学生做几道简单的平均数计算题,巩固所学内容。

2.分组让学生通过游戏等形式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

第四步:小结
1.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结。

2.引导学生把平均数的应用联系到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六、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上关于平均数的练习题。

2.回家观察身边的事物,尝试计算平均数。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平均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多案例和实践来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 认识平均分》-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 认识平均分》-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 认识平均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什么是平均分,并能够用简单的例子说明平均分的概念。

2.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计算平均分数。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能够将平均分的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平均分的示例题目。

2.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3.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复习(5分钟)老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学生关于平均分的知识,让学生回忆并阐述平均分的概念。

2. 新课展示(15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展示什么是平均分,如何计算平均分,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练习题目,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并交流解题思路,重点关注学生在计算平均分时的方法和策略。

4. 活动设计(15分钟)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分的应用及重要性,展望下节课内容。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够简单计算平均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七、家庭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目,并思考如何将平均分的概念应用到生活中。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时存在一定困难,下节课需要加强练习和讨论环节,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通过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下数学平均分二教学设计

二下数学平均分二教学设计

二下数学平均分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会计算一组数的平均数,并能运用平均数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示例演示和实际练习,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并与学生讨论平均数的概念和作用。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 教学展示通过多个实例,向学生展示如何计算一组数的平均数。

在每个实例中,老师将详细解释计算步骤和思路,并引导学生一起完成计算。

例如:实例一:一组数的平均数为多少?4,6,8,10,12实例二:一个班级的学生考试成绩,平均分是多少?将班级的学生考试成绩相加,再除以学生人数。

3. 合作练习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平均数的概念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教学归纳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再次强调平均数的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对于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点拨和解答。

确保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5. 课堂练习为巩固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计算能力,进行一些简单的课堂练习。

可以组织小组比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6.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指出学生在计算平均数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包括个人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批改学生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对他们的计算准确性和解题思路进行评价。

3.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成果,评价学生对平均数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拓展在学生了解和熟练掌握平均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之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如调查数据的分析、统计等,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二)》
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
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
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
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

计算机课件演示教
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每条船
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
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
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
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
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
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
探索的空间。

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

然后
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
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
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

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