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教学设计教案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优秀教案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70231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2.png)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优秀教案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优秀教案(一)教学准备阶段:(历时1个多月。
)(1)学生历时1个月的充分课前调查和研究,开拓了视角,同时又是上课的素材──第一教科书。
①通过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收集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
②收集青岛市4月份空气质量情况日报。
③调查青岛市内各区的产业结构及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其图片资料。
④作为2008奥运会的合作伙伴城市,青岛的规划趋向。
(2)师学之导也,每一节课对教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要做好学生活动的引航灯,教师必须有备而战。
在开课前期教师不仅需要和学生一同来完成各项资料累积的任务,而且要在课前将学生调查的资料学习完,择之精华完成备课任务。
如在从“实例探究”向“青岛奥运”这一版块过度中,教师运用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的秃鹰事件就来自于学生的创意。
(3)CAI课件在这节课已经不仅是为了解决某一知识的难点,而是一本由师生编写的情文并貌、会说话的教本。
教师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将精选的素材进行加工处理:插入大量的图片,2次使用了音像资料,3次配以背景音乐,最后附上学生原音录制的“环保小卫士宣言”将课程再次推向高潮。
(二)整个教学过程叙述:本节课可以看作是一节由生物课设计出的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发布会,重在学生的活动,发表他们调查的结果和研究性学习的见解,时间60分钟为宜。
本节课主要分六大版块:第一版块:欣赏引航。
克莱德曼演奏的钢琴曲《命运》配以游艇济济的欧洲避暑胜地风光片拉开了本节课的序幕。
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的繁华背后,给地球带来了哪些隐患?”引出主题4-7-1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说明:从身边最常见的景观──林立的楼群、拥挤的车辆、密布的游艇切入主题,易引起学生的深思。
同时,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事物,发现问题。
】第二版块:实例探究。
1、小组讨论: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针对教科书中破坏环境的4幅插图实例“罪恶的偷伐”、“沙尘暴滚滚袭来”、“小鸟何辜”、“何日重现太湖美”,围绕书中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生物教案)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ecc9a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2.png)
一、森林砍伐与生物多样性的丧失1. 教学目标:a. 了解森林砍伐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b. 分析人类活动与森林砍伐之间的关系。
c. 探讨保护森林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a. 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b. 森林砍伐的实例及影响c. 保护森林和生物多样性的措施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森林砍伐的实例及影响。
b. 讨论法:分组讨论保护森林和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c.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森林砍伐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森林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分析森林砍伐的实例及影响。
3) 讨论:分组讨论保护森林和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森林砍伐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 总结:强调保护森林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a. 调查周边森林资源利用状况,提出保护建议。
二、水资源过度开发与生态系统失衡1. 教学目标:a. 了解水资源过度开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b. 分析人类活动与水资源过度开发之间的关系。
c. 探讨保护水资源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a. 水资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b. 水资源过度开发的实例及影响c. 保护水资源和生态平衡的措施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水资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水资源过度开发的实例及影响。
b. 讨论法:分组讨论保护水资源和生态平衡的措施。
c.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水资源过度开发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水资源利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水资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分析水资源过度开发的实例及影响。
3) 讨论:分组讨论保护水资源和生态平衡的措施。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水资源过度开发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2a00d46448d7c1c708a14563.png)
报告展出,给学生一个无声交流的机会,哪个小组做得好,一目了然,其他组也可以借鉴。
以实验报告展出作为交流的平台,由于每个小组的报告设计均不相同,学生可以从中借鉴,取长补短,同时,从各小组的实验结果也可以看出酸雨或废电池浸出液的危害。达到本探究实验的最终目的。
丰南四中共享学教案
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教研主题巧设课前参与激活课堂
课题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章节
第七章
第1节
主备人
刘锡菊
周次
第十周
课时
一课时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多方面的影响。
2.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
3.能够开展课外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
教学重点难点
d.如何选择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宜选用常见的、发芽率较快的植物的种子。如绿豆、玉米、花生等种子,为了便于计算,最好用50粒种子。
e.如何减少实验误差:设置重复实验,是减少实验误差的有效途径。重复的次
数越多,实验越有说服力。因此要多收集其他组的实验结果,再做整体分析.
f.如何进行实验的管理和观察工作:每天要给种子浇水,但实验组一定要用酸雨浇,对照组用清水浇。大约5~7天后,统计各容器中种子的萌发数,再计算发芽率。
学生在由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每2人一组,选做其中一个实验,以一个班50人为例,一个实验平均有10组以上的学生做,小组就不用重复做实验,只要收集其他组的实验结果就可以了。
学生依据所做实验挑选相关材料
一周内不断观察实验中种子的发芽状况,如实填写,同时要及时收集其他各组数据。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实例教学设计教案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实例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7b613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b.png)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实例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2.学习分析和评估不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能力;3.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PPT、实例资料、纸笔;2.学生:纸笔。
教学过程:Step1:导入(5分钟)1.教师使用PPT或实例图片,展示一些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该话题的兴趣和思考。
Step2:知识展示(10分钟)1.教师讲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包括森林砍伐、水污染、空气污染、生物物种灭绝等方面;2.教师利用PPT或实例资料,详细介绍每个方面的实例,展示相关图片或数据,确保学生对该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Step3:小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每个小组中分配一个方面的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分析该实例;2.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分析结果,提供相关证据和数据支持;3.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评。
Step4:报告展示(15分钟)1.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该小组分析的实例;2.其他同学对报告进行提问或评价,提供不同的观点和建议;3.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报告进行点评,总结不同实例的共同点和影响。
Step5:个人写作(20分钟)1.要求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人类活动为例,写一篇500字的作文,分析该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2.教师提供必要的写作指导和评估标准,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提供具体的案例和支持论据。
Step6: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展示给同桌或小组成员,并互相评价;2.教师选取几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展示,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必要的指导意见。
Step7:总结与拓展(5分钟)1.教师进行课堂总结,重点回顾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重点;2.鼓励学生拓展思维,提出更多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并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研究和呈现。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生物教案)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6b5c7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a.png)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生物教案)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些生态环境破坏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简介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介绍人类活动对森林、水资源、空气、土壤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方法:1. 展示图片和实例:通过展示生态环境破坏的图片和实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学资源:1. 生态环境破坏的图片和实例。
2. 小组讨论指南。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程度。
2. 学生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森林破坏教学目标:1. 了解森林破坏的原因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对森林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森林破坏的原因:介绍过度砍伐、森林火灾、城市化等原因。
2. 森林破坏的影响:介绍森林生态系统受损、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加剧等影响。
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森林破坏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森林破坏的原因和影响。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森林破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森林的建议。
教学资源:1. 森林破坏的实例和数据。
2. 小组讨论指南。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程度。
2. 学生对森林破坏的原因和影响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水资源污染教学目标:1. 了解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水资源污染的原因:介绍工业废水排放、农业污染、生活污水排放等原因。
2. 水资源污染的影响:介绍水资源质量下降、水生生态系统受损、人类健康受威胁等影响。
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水资源污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和影响。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水资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建议。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教学设计2教案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教学设计2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535e06240c844768eaee09.png)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青岛市第七中学赵晓怡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一、简介本节课的主题: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其生存和发展一直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紧紧相依。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生命活动,还包括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并以后两者的影响更大。
据调查,有些影响已经涉及到整个生物圈了。
本节课的设置,正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出发,去发现和思考人类对生物圈的正负面影响,其中许多负面影响已经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迫使人们不得不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
关键信息:1、本节课的设计依据教材的环保思想为主线,教师大胆的脱离了教材的内容,依据《生物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创新,加强了生物教育和当地学生实际的联系,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次历时1个半月的学生研究性学习。
2、整个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收集身边的生活素材,使资料的收集和发布成了学生的一种经常化的学习活动,并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中,这样既发扬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信息搜集、整理、应用的能力,又自然地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3、多媒体课件中音像资料的使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串起了学生的情感线,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起到主导作用。
二、学习者分析初中阶段是科学启蒙教育的最重要阶段。
初一阶段的学生,一方面有小学的知识基础,能够独立的阅读文章和进行简单的探究;另一方面该年龄段的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大,对各种知识现象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原动力。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如果能够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最容易形成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志趣,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这将能极好地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为他们毕生投入科学技术事业奠定基础。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一)知识目标1、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设计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83d42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66.png)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方面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正两方的辩论使学生的观点更加明确。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师: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那一刻起,人就成为生物圈中的一分子。
人类不断进化发展,逐渐变成了强者,而现在人类已经强大到能够影响生物圈的面貌。
有的人说,人类的出现给生物圈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文明,使得整个生物圈欣欣向荣;也有的人说,人类的出现给生物圈带来了危害,人类的活动使得生态环境口益恶化。
那么,到底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是有正面影响,还是有负面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型的辩论会。
全班同学分成正反两方, 分别为自己一方所持的观点进行辩论。
首先由正方先对自己一方所持的观点进行陈述。
正:我方的观点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具有正面影响。
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人类的活动使得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加快了;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通过高科技的手段,改良了土壤,创造了新的品种:人类的辛勤劳动使荒山变成了绿油油的农田,使沙漠变成了绿洲;我国建设的“三北”防护林,有效地抑制了沙漠的蔓延。
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改善了生态环境的面貌,对生态环境有正面影响。
师:现在请反方同学陈述。
反:我方的观点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具有负面影响。
人类的活动破坏了生物圈的和谐,打破了生态平衡,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即使人类会做出一些对环境有益的活动,但那也是在人类破坏环境后所做的一点弥补,而这一点补救却比不上人类破坏的千分之一。
因此, 我们认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具有负面影响。
师:两方同学都已将自己一方所持的观点陈述完毕了,都非常的坚定而自信。
下面进行自由辩论。
正:人类可以消灭一些有害物种,如苍蝇、蚊子、老鼠等,消灭了这些有害生物,可以减少疾病在动物之间的传播,有利保护珍稀物种。
反:但是没有人类的时候,也没有使物种减少啊,反而是人类出现以后物种才减少。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生物教案)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1db6a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1f.png)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生态环境的概念和组成。
2. 讨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座法:讲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教学步骤:1. 引入生态环境的概念,解释其重要性。
2.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了解。
3. 总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和负面影响。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生态环境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森林砍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砍伐的原因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森林砍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教学内容:1. 介绍森林砍伐的原因和方式。
2. 讨论森林砍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座法:讲解森林砍伐的原因和方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森林砍伐对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
教学步骤:1. 介绍森林砍伐的原因和方式。
2. 分析森林砍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土壤侵蚀等。
3. 引导学生思考森林砍伐的长期影响。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森林砍伐原因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分析森林砍伐对生态环境影响时的思考能力。
第三章:水资源污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教学内容:1. 介绍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和来源。
2. 讨论水资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座法:讲解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和来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水资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
教学步骤:1. 介绍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和来源。
2. 分析水资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水生生物的死亡、水源短缺等。
3. 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污染的解决方法。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水资源污染原因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分析水资源污染对生态环境影响时的思考能力。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学案教案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学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d1810165ce05087732135b.png)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学案教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设计人:宁阳十中刘海洋学习目标1.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3.进一步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1.在课堂上自由畅谈去过的风景区,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将课外收集到的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在课堂上同其他同学共同分享,互相交流。
组内可以分工,每人交流一个方面,其他同学给予补充。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实例探究,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1.讨论: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针对教科书中破坏环境的4幅插图实例“罪恶的偷伐”、“沙尘暴滚滚袭来”、“小鸟何辜”、“何日重现太湖美”,围绕书中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
2.组间互动交流:学生交流探究成果,并结合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收集的一些有关方面的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探究。
(明确:“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集天地之灵气,采万物之精华,勇敢的人类从洪荒时代走到了文明的世纪。
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的奇迹,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恶果。
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地球发出了痛苦的呻吟。
善待万物,就象善待我们的朋友;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我们的家园!人类渐渐从噩梦中觉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是唯一的出路。
”)学习任务二: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1.即兴演讲“爱泰山、爱泰安”:假如你是泰安市市长,你将采取什麽措施治理泰安(演讲中投影柔美的“思乡”曲下的泰安风貌片做背景,美丽的泰山风光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作为泰安人的自豪感,更加爱我泰安,争做环保小卫士。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67a5a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4.png)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实例,加深学生对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认识。
教学准备:1. 课件:生态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实例: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实例。
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生态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实例,加深学生对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认识。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思考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二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
2. 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
2. 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教学准备:1. 课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 案例: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06166e4558fb770bf78a55bf.png)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 生物圈的影响)中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 态环境的实例》。本节课的设置,是让学生通过 事例、图片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引导学 生从身边的生活出发,去发现,去思考,了解人 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其中许多负面影响已经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构成了严重威胁,迫使人们不得不高度重视人与 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
•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 知识目标
1、能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 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 面的影响。 2、能举例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能改善生态 平衡,哪些活动会破坏生态平衡。
• 能力目标
1、通过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 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 能力,并激发学生关注生物信息的兴趣。 2、通过对信息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进行 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分析资料、判断是非 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 ☆课前准备☆
教师:查找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采取措 施的资料。准备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 图片资料。指导学生分组预习。
学生:根据课本四幅图片把学生分为四 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布置各组重 点收集本组实例中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所造成
的干扰和破坏是触目惊心的,这 些行为不仅破坏了动、植物的生 活,也是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了 影响,后果值得我们深思。
•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1 .1920. 11.191 8:4118 :41:53 18:41:53Nov-20
•
人生不是自发的自我发展,而是一长 串机缘 。事件 和决定 ,这些 机缘、 事件和 决定在 它们实 现的当 时是取 决于我 们的意 志的。 2020年 11月1 9日星 期四6时 41分5 3秒Thu rsday, November 19, 2020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参考教案1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参考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0523036c1c708a1294a4410.png)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教学目标1.通过度组搜集资料,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多方面阻碍;2.通过讨论和交流,熟悉到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激发环境爱惜的意识;3.对阻碍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讨论,体验进行科学决策的进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讨论和交流,熟悉到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激发环境爱惜的意识。
2.难点:对阻碍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讨论,体验进行科学决策的进程。
课前预备1. 组织学生从网络、报纸、杂志上搜集资料2. 依照学生汇报交流的需要,预备投影或多媒体设备。
教学设计教学进程设计导入:人类的生存依托于环境:咱们向环境索取食物、衣服、水和其他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人类的活动也极大地阻碍着环境。
同窗们已经分组搜集到了很多有关的资料,请他们汇报一下:教学反思若是仅仅从知识角度来看,本节课几乎没有涉及具体的知识,完全成立在学生自己的搜集、讨论、交流上。
教师仿佛能够轻松地当一个听众了。
但实行起来却完全不像想象的简单。
第一,分组和分工就很有值得研究的地址。
若是任由学生自己分工,往往会由于组织能力的不足和威信的不够,造成有的同窗偷懒有的同窗包揽的现象。
教师能够采取指定小组负责人的方式,帮忙小组长树立威信,及时指导小组长工作,帮忙催促检查落实。
固然,若是在那个学年里已经进行了多次分组活动,那么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
第二,由于学生能力不足和懒惰思想,搜集资料的时候常常显现将几页从网上下载或从杂志、报纸上复印的资料直接拿来凑数,也不考虑是不是跑题或是不是生涩枯燥。
因此教师必需给学生提出资料搜集的要求。
能够提出提纲、提示查询线索。
我还用答辩会的形式,要求学生关于自己负责搜集的部份应该有必然的了解。
这节课最让我感到为难的地址是:学生预备得再充分,也不能和我连年积存的知识和讲课的技术相较。
因此在听学生汇报和答辩的时候,总感觉学生讲的不清楚,总想替他们补充;专门是当学生回答不出同窗的问题的时候更是如此。
学生在面临困难的时候也老是想向我求助。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示范教案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示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2ad2e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f.png)
第1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1.分析生态足迹,探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认同应处理好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认同应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3.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提出保护环境的具体建议或行动计划。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分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生态足迹。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活动】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数十亿年生命的进化,逐渐使地球从不毛之地演变成生命乐园,但随着人类出现和人口增多,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环境,使这个星球上许多生物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也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处理好人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呢?怎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呢?教师展示展示茶卡盐湖的图片,结合教材第82页问题探讨的相应情境,提出问题:人类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吗?怎样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新知讲解】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1.生态足迹概念【教师活动】教师出示资料: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70亿。
人口的持续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教师讲述: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会消耗地球上的资源,并产生大量的废物。
如果将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物质等,换算为相应的自然土地和水域面积,就是生态足迹。
【学生活动】聆听、体会。
【教师活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教师通过相应的实例来让学生了解生态足迹的概念。
如一个人粮食消费量可以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
而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
教师展示生态足迹示意图,提出问题:生态足迹都有哪些方面组成?【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生态足迹包括建设用地、碳足迹、林地、渔业用地、耕地、草地等)【教师活动】教师讲述:生态足迹可以被形象的理解为一只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生物教案)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63c9c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0.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学科领域:生物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难点:1.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因分析;2. 环保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引发学生对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思考;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4. 引导思考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2.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资料;3. 分组讨论所需的小组道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展示生态环境受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思考;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态环境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因;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如过度开发、污染等;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具体表现;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 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
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如乱砍滥伐、过度捕捞等;2. 分析实例中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教案设计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128e572f01dc281e43af010.png)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设计(七年级下生物)《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永吉县第二中学王闯教案设计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人类与环境有关条款的法律知识。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法制教育知识渗透点设计说明课前布置将学生分为四组,通过报刊,书籍,网络完成相关内容的查找,收集工作。
具体分学生课前分组查找相关A组陈述结果,以及针对课文中讨论(1)的看法。
生:(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禁止毁林开垦行为。
(2)森林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
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森林是天然通过学述,使了解《中华人民共和林法实例》中规定严禁盗伐林木很多: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
(2)减轻沙尘暴,必须做到:加强环境的保护,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
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沙尘暴的频繁发生,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境保护法》做铺垫(2)有的人用枪打鸟,也有的人用药毒鸟,还有人捣鸟蛋、抓小鸟、毁坏鸟窝。
如果鸟类日益减少,许多种害虫会增加,农作物和树木会被害虫吃掉,风景区会见不到鸟儿美丽的羽毛,听不到鸟儿委婉动听的歌声。
还有,食物链会被破坏,生物圈也会受到影响。
这些人完全为了通过对法》中关于非法狩猎罚标准述,使学生明白保护动物的营养元素过多所致。
蓝藻大量发生时,水面形成一层厚厚的绿色藻层,并释放出有毒物质,杀死水中的鱼虾等动物。
蓝藻和水生动物死亡后,会被微生物分解,从而消耗大量的水中溶解氧,导致水体产生恶臭。
假如你是当地的一位负责人,你将采取哪些措施还太湖以清澈破坏才此之惨状,为后文阐境保护要性打笔湖旅游时能看到清澈秀美的太湖水。
师:以上,我们请了四组同学分别作了陈述,面对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这些问题,我们是无能为力,还是可以有所作为呢?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公民,应该对自己提出怎样的要求呢?生:我们应该有所作为,要敢于与破坏环境《中华共和国保护法》中关于环境的相关规定,使学生知道,环境保。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教学设计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bf7c951ed9ad51f11df278.png)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阻碍。
②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阻碍,形成环境爱惜意识。
③进一步把握调查和搜集资料等科学探讨的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适应。
教学重点①把握调查和搜集资料等科学探讨的方式。
②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阻碍,形成环境爱惜意识。
教学预备教师:查找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采取方法的资料。
预备我国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影像资料。
学生:依照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调查或搜集资料。
时安排1时--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方案一①外搜集资料外分组查找资料:①我国丛林资源面临的危害及带来的严峻后果;②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污染程度及带来的严峻后果;③我国生物资源的现状,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稳固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意义;④我国的空气污染程度及带来的严峻后果。
帮忙学生确立查找目标,提供查找线索,鼓舞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工协作,相互帮忙,相互信任,一起完成任务。
这一进程有利于学生养成碰到问题后通过度析尽力及借助资料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堂交流将外查找到的资料,在堂上同其他同窗一起分享,相互交流。
组内能够分工,每人交流一个方面,其他同窗给予补充,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指导各组学生在堂上交流,有利于获取更全面的信息,达到资源共享;有助于学生意识到集体的力量,增强同窗之间团结协作的信心及决心。
③我为环保献一策充分发挥自己的制造力和想像力,斗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经同窗和教师一起讨论后,总结出几条可行性建议,送交有关部门。
鼓舞学生斗胆想像,踊跃地参与到环保的活动中,鼓舞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加倍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方案二辩论赛学生分成正反两组在上展开辩论(需要学生在下查阅好有关资料)。
正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面阻碍。
反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负面阻碍。
上学生之间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坚决自己的信念,气氛烈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师: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那一刻起,人就成为生物圈中的一分子。
人类不断进化发展,逐渐变成了强者,而现在人类已经强大到能够影响生物圈的面貌。
有的人说,人类的出现给生物圈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文明,使得整个生物圈欣欣向荣;也有的人说,人类的出现给生物圈带来了危害,人类的活动使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那么,到底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是有正面影响,还是有负面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型的辩论会。
全班同学分成正反两方,分别为自己一方所持的观点进行辩论。
首先由正方先对自己一方所持的观点进行陈述。
正:我方的观点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具有正面影响。
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人类的活动使得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加快了;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通过高科技的手段,改良了土壤,创造了新的品种;人类的辛勤劳动使荒山变成了绿油油的农田,使沙漠变成了绿洲;我国建设的“三北”防护林,有效地抑制了沙漠的蔓延。
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改善了生态环境的面貌,对生态环境有正面影响。
师:现在请反方同学陈述。
反:我方的观点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具有负面影响。
人类的活动破坏了生物圈的和谐,打破了生态平衡,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
即使人类会做出一些对环境有益的活动,但那也是在人类破坏环境后所做的一点弥补,而这一点补救却比不上人类破坏的千分之一。
因此,我们认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具有负面影响。
师:两方同学都已将自己一方所持的观点陈述完毕了,都非常的坚定而自信。
下面进行自由辩论。
正:人类可以消灭一些有害物种,如苍蝇、蚊子、老鼠等,消灭了这些有害生物,可以减少疾病在动物之间的传播,有利于保护珍稀物种。
反:但是没有人类的时候,也没有使物种减少啊,反而是人类出现以后物种才减少了。
正:物种的灭绝有自然的因素,有它本身产生和消亡的自然规律,而且有些物种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而灭绝了,并不全是人类的原因,而且人类通过基因重组又培育出了许多新的品种。
此外,还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保护那些濒危的物种。
反:你们还记得沙尘暴吧,满天飞沙,天都变成红色的了。
就是由于人类的滥砍滥伐,破坏森林和草原,才使得沙尘暴频频发生。
这不正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吗?
正:那人类还建设防护林呢。
防护林能隔沙,在沙漠的边上建上防护林,可以减慢沙漠化的进程,这对生态环境具有保护作用。
正:而且人类还可以引进物种。
你们都听说过屎克郎吗?澳洲本来没有这种生物,他们的牧场由于牛羊的粪便不能清除,以至于草场快要退化了。
这时他们从国外进口了屎克郎。
它可以分解牛羊的粪便,这样就帮助他们清理了草场,草场没有退化,所以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面影响。
反:但人类的引进物种也有失败的时候。
水葫芦从国外引入我国,本来想用它来净化污水,但引入后,由于水质污染导致水葫芦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池塘,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了,非但原来的设想没有成功,反而破坏了原本的生态环境。
反:还有酸雨,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硫在大气中与水分结合形成酸雨。
酸雨影响土壤,使水中的生物死亡,使农田和森林遭到破坏,这就是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灾害。
反:还有人类的滥砍滥伐,致使森林面积严重减少,造成洪水,给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正:我国正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活动。
种过农作物的土壤肥力特别好,更有利于树木和小草的生长,有利于增加我国森林的覆盖面积,有利于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对生态环境具有促进作用。
反: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氟立昂,导致臭氧层出现空洞,无法阻挡紫外线,对地面的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正:如果一个地方干旱太久,人类就可以利用人工降雨的方法来克服干旱,使当地的生物能够生存下去,这对生态环境是有利的。
反:工业生产中的废水、污水随意地排放,致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遭到严重的污染,使陆地上的生物和水中的生物中毒致死,不仅污染环境,还使淡水资源越来越少。
正:你们都知道火山喷发对环境的破坏力吧。
人类可以利用高科技的手段,使火山不再喷发,而且还能利用这些能量来发电。
人类控制了火山喷发,对生态环境有正面影响
师:非常好!自由辩论时间到。
双方同学都表现得非常好,都非常积极、踊跃。
下面就请双方做最后的陈述。
请正方同学开始。
正:通过以上我方同学举的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正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我们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好。
虽然人类的有些活动会对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但通过各种途径,将这些影响减少到最低,这是我们的目标。
因此,我们相信人类会越来越注意自己的活动,使自己的活动对整个生态环境更加具有正面的影响。
师:请反方同学做最后陈述。
反:我方同学所举的例子,相信各位同学都听到了。
虽然我们在论证我们的观点,但我们心里确实很痛惜。
我们希望我们的环境更美丽,空气更清新,水更洁净。
因此,我们呼吁那些继续破坏生态环境的人们,停止你们的行为吧,停止你们破坏自己家园的活动吧,停止你们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吧!
师:太好了,虽然我们是在辩论,但同学们表现出来的对生态环境的感情真是让老师感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正面影响使我们的环境更好,而负面影响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人类必须下大力气保护环境,必须采取措施停止破坏环境,并加大保护和治理的力度。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人类在环境保护方面不是无能为力的。
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才干去保护好我们自己的家园,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美好。
今天的辩论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