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人教版上册《回忆我的母亲》优秀实用教案(附板书)

合集下载

课文《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

课文《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

课文《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课文《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通用6篇)课文《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二、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三、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设想一、使学生了解,朱德同志所具备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与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和熏陶是分不开的。

这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学习运用质朴平实的语言,选择精当的材料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表达作者深切真挚的感情的写法。

深入理解文章最后四段的内容和作用。

这些应作为重点讲清楚。

三、文中记叙的多是平凡琐事,涉及历史上的一些社会现象,学生不熟悉。

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时间概念一定要弄明确,不能模糊。

这些难点一定要帮学生理解。

四、主要教法是设疑、点拨、讲析、讨论、总结。

可适当运用电教手段。

如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经历,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可列一个表,绘制在软片上,运用投影机,采用边讲析边打出相关的内容项目的方法,将思路逐步向学生理解,使学生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能较好地掌握。

五、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导入新课,指导预习,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的17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我们曾学过刘坚同志的《草地晚餐》。

记叙的人物是谁?(学生答:朱德同志)。

文章歌颂了朱德同志的哪些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学生答:艰苦朴素、坚韧不拔、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关怀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忠诚于革命事业,等等)朱德同志的这些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的养成,固然与他接受马列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革命实践分不开,但也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

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

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 教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   教案

6回忆我的母亲一、教学目标1.抓住文章的主线,即母亲“勤劳一生”,通过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品格。

2.把握文章主题,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

3.学习本文所运用的夹叙夹议手法,感受该手法运用的效果。

4.细读文章,体会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二、重难点1、把握文章主题,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

2.学习本文所运用的夹叙夹议手法,感受该手法运用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的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灵堂布置得庄严肃穆,灵前香烟缭绕,灵幕上高悬着“精神不朽”的大红旗。

灵堂四周挂满了延安各界的挽联: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中共中央党校的挽联是“唯有劳动人民的母性,能育劳动人民的领袖”,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的挽联是“教子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

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今天我们一起通过朱德同志的回忆性文章来了解一下。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佃.农(diàn)祖籍.(jí)妯娌..(zhóu li)勉强..(wèi miǎn) 溺.死(nì)..(miǎn qiǎng) 慰勉衙.门(yá) 私塾..(sī shú) 调.料(tiáo)血溅.(jiàn) 瞒着..(mán zhe)2.积累词语①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②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③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④为富不仁: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回忆我的母亲》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本课详细内容为朱德同志追忆其母亲的一生,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母亲勤劳、善良、坚强的品质,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珍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母亲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母亲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母亲的了解和感受,进而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找出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课堂讲解:a.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b. 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瞬间,用文字描述出来。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事例,讲解如何运用写作方法表现母亲品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段关于自己母亲的事例,展示母亲的品质。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回忆我的母亲》2. 主要内容:a. 母亲的品质:勤劳、善良、坚强b. 写作方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c. 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

示例答案: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她勤劳、善良、坚强。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她始终是我的依靠。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高烧不退。

母亲整夜守在我的床前,给我敷毛巾、喂药。

那时候,她的眼神充满了担忧和关爱。

正是因为她的细心照顾,我很快康复了。

课文《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通用

课文《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通用

课文《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回忆我的母亲》,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分析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和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具体涉及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重点讨论母亲的品质、母亲的教诲以及母亲对作者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回忆母亲的过程,感受母爱的伟大。

2.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母亲的品质,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深入挖掘母亲的形象,感受母爱的伟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母爱的伟大,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时注意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 精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详细讲解母亲的品质、母亲的教诲以及母亲对作者的影响。

4. 例题讲解:挑选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仿写一段描述母亲的文字。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母亲的故事,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

六、板书设计1. 母亲的形象:勤劳、善良、坚韧、无私2. 母亲的教诲:诚实、勇敢、热爱劳动、勤俭节约3. 作者对母亲的敬爱:怀念、感激、敬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要求: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描述自己母亲的形象和母亲的教诲,表达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2. 课后阅读:阅读其他关于母爱的文章,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学会感恩,珍惜与家人的相处时光。

人教版八年级上《 回忆我的母亲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  回忆我的母亲 》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意。

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朴素的亲情中蕴涵着深深的感恩。

体味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增强热爱母亲、尊敬母亲的情感。

3.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选材的特点和材料的组织特点,学习运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记叙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情,写出真情。

重点难点:1.理解文意。

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朴素的亲情中蕴涵着深深的感恩。

体味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增强热爱母亲、尊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1) 绰号(chuo4) 庶祖母(shu4)吹笙(sheng3) 摹画(mo2) 眼翳(yi4)舔去(tian3) 侮辱(wu3)二、导入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作者回忆的母亲形象是怎样的?作者截取了那些片段?在对这些材料的叙述中,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又是怎样的?我们将随着作者的笔触,去寻访朱德同志深爱着的母亲。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文中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5.领会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自己的收获与启示。

6.把握叙事顺序及线索。

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以与母亲有关的活动为线索。

7.概括母亲的品性特点或精神品质。

善良勤劳俭朴坚强隐忍宽厚仁慈温和谦虚聪慧刚强不屈。

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概括出人物形象后,要在具体事件中落实这些品性。

要能写出这些品性在事件中的表现。

8.领会选择材料的技巧。

选择典型事件;着重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详略得当;取舍有度;富有生活气息;质朴平实的语言中蕴含深情。

材料组织特点:材料是以时间顺序来安排的;围绕表现主题(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选材,材料丰富而不庞杂。

9.领会质朴平实的语言风格及效果。

(名师整理)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散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优秀的保留篇目。

文章通过许多具体事例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母亲的优秀品质。

本文既是八年级学生学习写作记叙文的典范,也是一篇德育教材。

二、设计意图本文最大特点就是选材精当,事例典型。

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以人物特征为线索选材、组材条理清晰。

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揣摩课文的写作手法上。

其次,八年级学生一般喜欢词语华丽、情节曲折的文章,理解不了语言质朴、平实文章的长处。

本文没有华丽的词藻和过分的渲染,但深深打动读者,正所谓“朴实见真情”。

指导学生写作用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三、教学方法以导读、设疑、点拨、讨论、总结为主。

给学生提供更大更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获得新知。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章内容,欣赏作品朴素平实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朱德母亲的优秀品质,深入领悟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培养学生的亲情观。

4、重点、难点选材精当、典型、合理的谋篇布局,语言朴实于平时中见深刻的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曾经说过:我的母亲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

我所有的一切都归功于我的母亲。

我一生中所有的成就都归功于我从她那儿得到的德、智、体的教育。

不错,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她对孩子的影响深远。

提问:你的母亲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的母亲对作者一生产生了哪些影响?(幻灯片显示)学生交流课下搜集有关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的材料。

(幻灯片:作者像)及作者的资料。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听录音配乐范读。

思考:文中的作者是个怎样的人?作者成为这样的人母亲对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通过哪些事情影响我?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2、快速浏览获取信息。

初中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教案(1)

初中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教案(1)

初中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具体章节为《回忆我的母亲》。

课文详细内容为:作者朱德通过回忆自己的母亲,展现了一位勤劳、善良、朴实的农村妇女形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家人,珍惜亲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作者对母亲形象的描绘,以及表达的情感。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学习资料、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提问:“你们听完课文朗读,对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做好笔记。

3. 合作探究(1)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2)讨论问题:课文中的母亲形象有哪些特点?作者为何如此敬爱母亲?4. 课堂讲解(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对母亲的描绘和表达的情感。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写一段关于自己母亲的描述。

(2)学生互相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回忆我的母亲》2. 母亲形象:勤劳、善良、朴实3. 作者情感:敬爱、怀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母亲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关于母爱的名言警句,进行分享和交流,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附板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附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5回忆我的母亲名校讲坛1.主题解说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以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2.重点突破文章写了哪些方面的事情?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分别表现了母亲什么性格特征和哪些优秀品质?提示一:2~7段:天不亮就起床煮饭、种田、养蚕、挑水,用桐子榨油点灯,亲手纺线,不打骂孩子,周济穷人,不许“我们”吸烟喝酒,这些事表现了母亲勤劳俭朴、聪明能干、宽厚仁慈的优秀品质。

提示二:8~12段:退佃搬家,送我读书,给我慰勉,坚持劳动等,表现了母亲坚强不屈、深明大义以及同情、理解、支持革命的优秀品质。

3.结构图解4.学法点津选取具体事例刻画人物形象写人叙事的文章,在刻画人物时,除了对人物进行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还需要借助于具体可感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揭示其内心世界。

事例越具体越详细,就越能使人物鲜活,富有立体感。

【典型例题】文中选取母亲的多个片段,如写她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写她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人吵过架;写她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写她在家庭遭遇不幸时不灰心等,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参考答案】表现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和坚韧顽强的性格特点。

【技法点睛】通过对人物的具体事例的分析,品析其性格特点,人物形象,如“通过……事件,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汉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佃.农(diàn)祖籍.(jí)妯娌..(zhóu li)B.勉强.(qiǎng)迁徙.(xǐ)慰勉..(wèi miǎn)C.溺.死(nì)衙.门(yá)私塾.(shú)D.调.料(tiáo)血溅.(jiàn)瞒.着(mán)2.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写出相应的词语。

课文《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通用(2)

课文《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通用(2)

课文《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具体章节为第五单元《母爱如水》。

课文《回忆我的母亲》详细描绘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爱。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课文主题,分析母亲的形象,学习作者运用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关爱家人的情感。

2. 分析课文中的母亲形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学会运用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提升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中的母亲形象,学习作者的表现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中感悟母爱,并学会运用到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母爱的伟大,引发学生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一个具体事例为例,讲解如何运用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运用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回忆我的母亲》2. 母亲形象特点:勤劳、善良、无私、关爱家人3. 写作手法:具体事例、细节描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父亲(母亲)》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来表现父亲(母亲)的特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学会了运用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更好地感悟亲情。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家人,为家人做一件小事,体会亲情的美好。

同时,推荐阅读其他关于亲情的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3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3篇

【导语】《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母亲的回忆性散⽂,⽂中的母亲是⼀位平凡⽽⼜伟⼤的劳动妇⼥是美的典型。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第⼀课时 【学习⽬标】 1.了解回忆录的特点:写真⼈真事,记叙中可穿插抒情、议论。

2.学习本⽂以时间为顺序,以⼈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法。

(重点) 3.了解母亲的形象特征。

知道⼈物具有的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物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新课导⼊ 这堂课我们学习新课《回忆我的母亲》,这是⼀篇写真⼈真事的回忆录。

⽆产阶级⾰命家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是⼀位普通的劳动妇⼥。

她⼀⽣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并始终如⼀地⽀持⼉⼦投⾝⾰命事业,是⼀位令⼈尊敬的伟⼤母亲。

钟太夫⼈以85岁⾼龄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极为悲痛。

当年就写了这篇朴素感⼈的⽂章。

⽂章真实⽽细致⼊微地回忆了母亲勤劳的⼀⽣,追述了母亲对他的深刻影响,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与感激之情。

⼆、⾃主学习 1.⾛近作者。

朱德(1886—1976),字⽟阶,四川仪陇⼈。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产阶级⾰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中国⼈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和领导⼈。

其主要著作收⼊《朱德选集》。

2.朗读课⽂,读准下⾯加点字的字⾳。

佃农(diàn) 祖籍(jí) 溺死(nì) 私塾(shú) 衙门(yá) 劳碌(lù) 妯娌(zhóu) 和睦(mù) 差役(chāiyì) 横蛮(hèngmán) 不辍劳作(chuò) 3.理解词义。

好劳动:劳动好⼿。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不怕别⼈埋怨。

周济:对穷困的⼈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为富不仁:贪财好利,没有好⼼肠。

不仁,不同情别⼈。

节⾐缩⾷: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名师整理)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的词句,了解作者及回忆录的语体特征。

2.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3.学习朱德母亲的传统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1.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2.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1.情境渲染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加上教师深情的语言创设情境,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

2.合作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语言特点的分析。

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大胆质疑,以感悟作品包蕴的人文内涵。

3.诵读教学法:课文以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再现了一位平凡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全文毫无夸饰之词,直白、坦诚。

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把握文中的母亲形象,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积累重要的词句,了解作者及回忆录的语体特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分析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沉而真挚的感情。

4.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及其对作者的深远影响。

5.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朱德一生艰苦朴素、坚忍不拔、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关怀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这些崇高的品质的养成,固然与他接受马列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革命实践分不开;但也同他的母亲锺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1.读准下列字音,注意多音字的用法。

韶.关(sháo)溺.死(nì)勉强.(qiǎng)仪陇.(lǒng)祖籍.(jí)私塾.(shú)和蔼.(ǎi)佃.农(diàn)不辍.(chuò)妯娌..(zhóuli)横蛮..(hèngmán)管束.(shù)2.词语解释。

初中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初中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初中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为《回忆我的母亲》。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详细内容如下:1. 作者介绍自己的母亲,描述母亲的形象和性格特点;2. 叙述母亲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对作者的深刻影响;3. 母亲勤劳的一生,以及她的教诲对作者成长的影响;4. 母亲晚年的艰辛生活,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2.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学习如何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2.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关母爱的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母亲的形象和关爱,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4.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分析其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课堂小练笔,巩固所学;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回忆我的母亲》2. 结构:总分总3. 重点句子:具体事例表现母亲形象4. 写作方法:以事写人、以情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关注写作方法的学习;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关于母亲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水平,丰富情感体验。

课文《回忆我的母亲》优秀优质教案

课文《回忆我的母亲》优秀优质教案

课文《回忆我的母亲》优秀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文为《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敬爱之情;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文章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2.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 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文章背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难点: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母爱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瞬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找出文章中让自己感动的部分。

3. 精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母亲品质的写作方法。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一件事例,讲解如何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其品质。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回忆我的母亲》2.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作方法,掌握生字词。

3. 重点: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4. 难点: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写一篇以“我心中的母亲”为主题的作文,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母亲的品质。

我心中的母亲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她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撑起了一个温馨的家。

在我的心中,母亲是勤劳、善良、无私的化身。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高烧不退。

母亲整夜守在我的床前,用湿毛巾为我擦拭身体,给我喂药。

她疲惫的眼神中充满了担忧,却始终没有离开过我。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 6 回忆我的母亲》优质教案_23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 6 回忆我的母亲》优质教案_23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导语:朱德的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的养成,固然与他接受马列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革命实践分不开,但也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

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

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

朱德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1944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叙事散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母亲的赞歌。

学习目标:1.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人物品质。

2.学习平实的语言特点。

3.学习母亲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二、自主学习、预习检测。

(一)预习检测——温故完成大册子20页积累使用第1-3小题1.第1段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明确:开篇点题,使用倒叙写法,怀着对母亲深沉的爱,开始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

“我爱我母亲”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永远回忆”既呼应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下文。

开头句段的作用主要有:1.开篇点题;2.奠定感情基调;3.总领全文;4.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5.交代必要的要素;6.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或思考。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几件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能够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完成大册子19页表格)2.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

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起作用。

3.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

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语文书32页第四题)(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并汇报,其他学生补充和评价)教师出示方法指导二:赏析语言的角度:1.词语妙用:揣摩推敲关键词语的含义,分析其作用。

2.修辞手法:分析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表现手法:分析句子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4.句式特点:体会骈句、散句、双重否定句、反问句、感叹句等句式的特点。

(最新精编)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

(最新精编)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

7.回忆我的母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

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方法:1.诵读法2.圈点批注法3.讨论探究法4.研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2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朱德母亲一生的主要事迹,整体把握了文章结构,分析了朱德母亲的形象。

此前我们也提到,回忆性散文的特点之一是有“我”的存在,那么,这篇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的呢?“我”在文中表露出何种情感?又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

二、品读课文,质疑问难,理解课文内容(一)默读课文,回答问题1.请结合全文思考,“我”在写母亲勤劳善良一生的同时,抒写了母亲对“我”的哪些教育与影响。

明确:母亲勤劳吃苦,“我”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终结,依然热爱劳作,教“我”养成勤劳的习惯,也教“我”生产的知识;母亲聪明能干,教会“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母亲对地主劣绅的抵抗,对“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让“我”拥有了革命的意志。

2.母亲对“我”影响颇多,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感情呢?明确:作者在文中写了多则事例来表现母亲的勤劳与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

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请结合第16段,谈谈你在这方面的理解。

明确:朱德是领袖,是革命家,他心里不仅装着人民,还装着党和国家。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含板书及反思)回忆我的母亲》教学目标】1.研究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2.领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3.揣摩本文的语言特点。

4.研究XXX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领会文章质朴而又富有情感的语言特点。

2.研究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领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1.母亲对儿女的爱深沉、博大、无私。

请欣赏XXX的《母亲》,听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2.谁都有自己的母亲。

母亲的爱像高山,像海洋,像大地,像阳光,母亲的爱最崇高、最伟大、最无私、最宽广。

儿行千里母担忧。

养儿方知父母恩。

天地宽大,父母恩大。

我们应该像母亲爱我们一样去爱她们。

二.预检测1.作者简介:XXX,1886年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XXX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的杰出领导人。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2.回忆录是什么?回忆录主要属于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三.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

第二部分(2-15):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

第三部分(16-17):写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表达作者继续革命决心。

四.分析课文一)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1、本段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2、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是:“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

”3、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

”4、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总领全文,点明回忆的内容。

抒发作者悲痛的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二)阅读课文第2-13自然段1.跳读课文,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并思考:这些时间母亲经历了什么事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品质?时间。

【初二上册教案】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初二上册教案】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文段分析和教师引导,才能逐渐掌握这些写作手法。
(3)人物形象分析:学生可能在分析母亲形象时,难以把握其平凡与伟大的统一,以及形象背后的深层含义。
-难点解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母亲形象,结合课文内容和社会背景进行解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突破难点。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母爱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帮助大家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母爱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4.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深入。在本次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对母亲形象的分析较为浅显,对课文背后的深层含义挖掘不足。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我计划在后续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相关文献和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
5.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两种方式进行评价。然而,这种方式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引入更多元的评价方式,如小组合作、课后访谈等,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3.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孝敬父母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亲情,关爱他人。

《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回忆我母亲》优秀教学设计(优质教案《回忆我母亲》优秀教学设计(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回忆我母亲》。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让学生解并体会母爱伟大,同时掌握文章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伟大;掌握文章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孝敬父母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伟大;掌握文章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深入体会母爱伟大,并学会运用文章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关于母亲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母亲解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课文主要讲述什内容?(2)作者回忆母亲哪些事情?(3)从这些事情中,你体会到什?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心得,互相交流对文章理解。

4. 例题讲解(1)插叙:作者在回忆母亲过程中,穿插母亲一些往事,使文章更加丰富。

(2)对比:通过对比母亲与他人待遇,突显母亲伟大。

(3)排比: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母亲辛勤付出。

5. 随堂练习(1)运用插叙写作技巧,描述一位你熟悉人。

(2)运用对比和排比修辞手法,表达对母亲感激之情。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回忆我母亲》2. 内容:(1)课文内容:母亲一生、母亲爱、母亲教诲(2)写作技巧:插叙、对比、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运用所学写作技巧,写一篇关于母亲作文。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母爱理解。

2. 答案:(1)作文答案略。

(2)母爱是伟大、无私,我们要珍惜和感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他们对母爱有更深刻理解,同时也掌握文章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八年级人教版上册《回忆我的母亲》优秀实用教案(附板书)

八年级人教版上册《回忆我的母亲》优秀实用教案(附板书)

6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1.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

知道人物具有的优秀品质和那些突出人物优秀品质的事例。

教学难点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一(文本导入):大家都知道朱德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小时候受的教育分不开。

他的母亲教给了他很多东西,他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些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导入二(问题导入):同学们,母亲对儿女的爱深沉、博大、无私。

让我们一生一世都难以报答。

现在我让同学们听一首有关母亲的歌,(播放《妈妈的吻》或《烛光里的妈妈》请大家听后说说母亲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

看看她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她留给儿子怎样的回忆?导入三(俗语导入):自古就有民间的俗语:“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

孟郊的一首《游子吟》更是道出了母亲的伟大。

让我们再次走近朱德的母亲,去感受和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吧!1.作者简介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朱德同志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领袖,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

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2.交流背景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忠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

《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回忆我的母亲》。

该文是朱德同志为纪念其母亲逝世而作,通过对母亲生前种种感人事迹的回忆,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成语及修辞手法。

2. 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学习作者通过对母亲生前事迹的回忆,抒发对母亲敬爱和怀念之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回忆性写作方法表达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成语,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a.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成语。

b. 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c. 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忆自己与母亲相处的点滴,用文字表达出来。

5. 例题讲解:分析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回忆性写作方法表达情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写一段关于母亲的回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回忆我的母亲》2. 重点词汇、成语:勤劳、善良、无私、坚韧、任劳任怨等。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4. 课文结构:回忆母亲生前事迹——表达敬爱和怀念之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

答案: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进行批改,给出建议和评分。

2. 拓展延伸:阅读其他关于母爱的文章,感受母爱的伟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是否得到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1.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

知道人物具有的优秀品质和那些突出人物优秀品质的事例。

教学难点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一(文本导入):大家都知道朱德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小时候受的教育分不开。

他的母亲教给了他很多东西,他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些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导入二(问题导入):同学们,母亲对儿女的爱深沉、博大、无私。

让我们一生一世都难以报答。

现在我让同学们听一首有关母亲的歌,(播放《妈妈的吻》或《烛光里的妈妈》请大家听后说说母亲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

看看她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她留给儿子怎样的回忆?导入三(俗语导入):自古就有民间的俗语:“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

孟郊的一首《游子吟》更是道出了母亲的伟大。

让我们再次走近朱德的母亲,去感受和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吧!1.作者简介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朱德同志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领袖,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

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2.交流背景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忠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

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逝世。

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

1944年3月25日《解放日报》上,曾刊载过这位英雄的母亲的传略。

3.知识链接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

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回忆录具有如下特点(1)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2)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

(3)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诗中的母爱如: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关于母亲的俗语、格言儿行千里母担忧。

养儿方知父母恩。

天地宽大,父母恩大。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4.积累字词(1)注音劳碌.(lù) 调.味(tiáo) 妯娌..(zhóu li)和睦.(mù) 节省.(shěnɡ) 佃.农(diàn)勉强.(qiǎng) 迁徙.(xǐ) 慰.勉(wèi)溺.死(nì) 衙.门(yá) 私塾.(shú)血溅.(jiàn)(2)解释词语①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②任劳任怨: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

任,担当、承受。

③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④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⑤节衣缩食:尽量节省。

节,减省;缩,缩减。

⑥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⑦东挪西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⑧聊叙:叙谈叙谈。

聊,姑且、略;叙,谈。

(姑且谈谈)(一)整体感知1.文章包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2.文章可分几个部分?全文共有17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交流点拨】 1.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

“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

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2.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5段)。

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二)深层探究1.跳读课文,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并思考:这些时间母亲经历了什么事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品质?时间母亲经历的事情表现母亲的思想品质作者小时候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勤劳检朴、宽厚仁慈1885—1900 遭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不灰心。

对农民的同情和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1905年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思想1908年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深明大义1919年离开土地就不舒服继续劳动,直到最后1924-1927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勤俭持家,深明大义1937年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理解党的困难,支持革命1944年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热爱劳动2.思考:母亲有哪些高尚品质,文中哪些段落分别体现了这一品质?【交流点拨】 (1)勤劳(第4、5、13段)天不亮就起床,整日劳碌,一生不曾脱离劳动,老了不辍劳作。

(2)俭朴能干(第6、12段)桐子榨油来点灯,饭食有滋味。

(3)宽厚仁慈(第7段)任劳任怨,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4)坚强(第8段)(5)有远见、送子读书(第9段)(6)同情革命(第10段)支持革命(第12段)。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概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第二课时文章回忆了母亲的一生,赞颂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一)深层探究1.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日常小事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2.本文采取了什么样的叙事方法?采用这样的叙事方法有什么作用?3.作者为什么选材都选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4.研讨分析第二部分。

(第14、15段)思考: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5.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第16、17段)思考:作者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给我们什么启示?设计意图:体会叙议结合的手法。

【交流点拨】 1.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叙事线索,按时间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2.倒叙。

作用:使文章的脉络清楚,内容的安排极其自然。

3.①母亲是劳动妇女,是家庭主妇,选材范围只能是这些日常琐事;②选材虽从小处着眼,但能于细微处见真情,写得真实、亲切、感人。

4.表达方式:抒情和议论。

从三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二是感谢母亲“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5.这是作者感情的升华,把爱母亲的感情升华到爱广大劳动人民,把报母恩的思想升华到报效中华,为劳动人民谋幸福的崇高境界上来。

表达了朱德同志的博大胸怀与崇高思想。

启示:要博爱,要有为天下人服务的意识。

(二)品析语言1.“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句中“竟”字能否去掉?为什么?2.“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句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互换,为什么?3.“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这两句话能不能并作一句“这是我一定能做到的”? 【交流点拨】1.不能。

这个“竟”字蕴含着无尽的遗憾,语不惊人情动人。

去掉后就没有这种效果。

2.不能。

因为“创造了”是说明过去的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创造着”是表明现在的历史仍由人民创造。

3.不能。

这两句话用“能”“一定能”表达自己无比坚定的信心,收束有力。

如果并成一句,“一定”不够突出,不足以表达自己的信心。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

感恩母亲,用实际行动来报答母亲吧!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赞美母爱的作品很多,如:老舍:《我的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胡适:《我的母亲》,赵丽宏:《母亲和书》。

课外选择阅读相关文章,想一想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母亲给我们的关心是最多的,你和母亲之间有哪些令你难忘的亲情故事呢?请说一说你的母亲都对你有哪些影响呢?你准备怎样报答自己的母亲呢?(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