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合.走近鲁迅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单元教案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单元教案“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四川省德阳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俞安君编写四川省德阳市教科所冯学敏指导【本组说明】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本单元课内四篇文章以及《同步阅读》八篇文章及两首小诗分别描述了鲁迅儿时、中年、老年以及逝世以后的故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鲁迅的性格特点及崇高的精神品质。
在教学中,旨在引导学生透过这些故事,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了解鲁迅其人,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
同时,也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让学生通过阅读同步教材,感受鲁迅的美好心灵、高尚品质,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温暖和感动。
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倾听鸟语》第五单元部分文章:《父亲对我的教育》《回忆鲁迅先生》《秋夜》《访鲁迅故居》。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并积累精致、优美的描写语句;引导学生透过课内外鲁迅的作品或关于鲁迅的文章,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的性格特点,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通过“问文”、“聊文”、“赏文”“记文”等活动继续培养学生博览的兴趣和在阅读中质疑、感悟、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继续培养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积累的习惯;让学生能在阅读中了解鲁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PPT附后)。
群文略读记录表(附后)。
【教学步骤】一、准备。
1.引入谈话,明确主题;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板书:鲁迅)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cai出示“知识树”树干:“走近鲁迅”)最近,我们课内课外读了一些鲁迅先生的作品和有关先生的文章,今天的读书会,我们就来交流阅读收获,走近鲁迅先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核心素养教案
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第八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以“走近鲁迅〃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的成就以及高尚人格,学习通过记叙事情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少年闰土》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怀念之情。
《好的故事》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有的人一一纪念鲁迅有感》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高踞人民头上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表明了满腔的愤懑。
“习作”部分要求融入自己的情感,将事情写具体。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二、单元教学目标1.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2.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其中有两篇是鲁迅先生自己的作品,其余两篇是其他人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这样编排课文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三、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会写2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郑重、盼望"等词语,积累名言警句并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
②语言运用:通过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以及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
③思维能力: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解鲁迅。
④审美创造: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发掘人物、事件的特点,并能利用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特点,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小学单元整体教学说课—部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 课件
学情分析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本单元学习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二: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本单元是一个人物单元, 内容是“走近鲁迅”,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 体会鲁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感受其身上的高尚品质,潜 移默化,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
第三:要关注阅读与习作的关联。《少年闰土》和《我 得伯父鲁迅先生》两篇课文,除了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 点外,还都借助场景描写表达了主观情感。这两篇课文的学 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人物形象,另一方面要引 导学生聚焦场景,揣摩表达情感的方法,并试着迁移运用于 自己的习作中。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 要内容。六年级的学生在阅读、书写、表达等方面虽已 具有了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但因为鲁迅生活 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当时的语言表达也与现在的语言表 达有差异,所,必须借助资料,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结合适当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对鲁 迅能有更多的了解,并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就会平平淡淡,使人觉得毫无可读之处。通过事例来写人,就是
“让事实说话”,借助具体的事实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
与思想特点。本文作者所写的四件事虽然有详有略,但都体现了
这样的特点,是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
教学内容分析
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2、弄清“好的故事”的具体内容,体会鲁迅对黑暗现会这个故事“美丽、幽 静、有趣”体现在哪里;体会离情于景的写法,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感情。 3、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培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单
单元教学目标
元
统编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致敬先生》 说课稿
走近鲁迅,致敬先生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我将这个单元的主题提炼为“走近鲁迅致敬先生”。
下面我从单元主题概述、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规划、单元学习评价以及单元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解读。
单元主题概述:这个单元是“鲁迅单元”,这是统编教材唯一一个以一个人物为主题编排的单元。
人文主题是“走近鲁迅”,以“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为语文要素,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习作《有你,真好》,以及语文园地这些内容。
这里有鲁迅先生的作品,也有别人写鲁迅的文章,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选取了鲁迅作品中的名言,这样的内容安排旨在通过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从多角度展现鲁迅的形象。
结合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确定本单元主题为“走近鲁迅,致敬先生”,这个主题的提炼是对单元原有人文主题的升华,只靠教材中的文本资料难以让学生对鲁迅先生产生亲近与敬仰之情,须借助适当的课外资料,引领学生多角度认识鲁迅,这样就使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在这个大主题的统领下,学生学习本单元时,就不是一篇篇文本的阅读者,接受者,更不是学业水平的应试者,而成为鲁迅先生精神世界的探究者,人格思想的崇拜者,学生的学习者角色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单元学习目标:课标要求:学业质量水平对第三学段的要求:独立阅读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能获取主要内容,用朗读、复述等自己擅长的方式呈现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借助与文本相关的材料,结合作品关键语句评价文本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参加文学体验活动,能够围绕发现的问题,搜集资料、整理相关的观点与看法,结合学习积累和经验,初步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内容分析:本单元隶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欣赏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表现他们事迹的诗歌、小说、影视作品等,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
六年级语文统编版上册《走进鲁迅》单元仙桐实验小学张文玲(《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走进鲁迅》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内容、学情与目标设定单元教学结构设计(可用结构图的形式表示第1课时教学设计本课时教学内容、学情与目标设定本课时教学结构设计本课时学习评价设计【主要内容】1.观看纪录片《百年巨匠——鲁迅》。
2.自学生字词,理解疑难词义:祭祀、值年、五行、闰月。
3.概括课文大意。
【评价反馈】1.通过观看纪录片,学生对鲁迅形成了初步认识。
2.学生自学生字词,通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疑难字词。
3.基本能理解课文大意,部分同学忽略了闰土说起的四件新鲜事,对作者对待闰土的感情理解较为肤浅。
【主要内容】1.根据提示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在空格处填上一个动词,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2. 重点朗读“识闰土”部分的对话,初步感知闰土的人物形象。
3.阅读《故乡》中有关中年闰土的描写,对比课文中对少年闰土的描写,完成表格。
【评价反馈】1.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课文大意掌握得比较好。
2.朗读也基本能揣摩人物心理,做到有感情朗读。
3.阅读选文,将人物形象进行前后对比,完成情况一般,对人物性格从“能说会道、活泼开朗”变得“神情麻木、迂腐木讷”的把握不够准确。
【主要内容】阅读原小说《故乡》,查找当时的写作背景等有关资料,尝试分析闰土三十年前后截然不同的原因。
【评价反馈】1.学生的理解大多停留在字面叙述的原因:中年闰土农民出身,收入微薄,导致生活贫困,形象巨变。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更深层次的原因:(1) 时代环境的客观原因(封建礼教的迫害,帝国主义势力的侵害,军阀官僚的统治等环境因素,导致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困苦,导致“社会病态”……) (2) 思想上、心理上的变化(思想与心灵麻木不仁,精神“病苦”。
) (3) 生理上的成长,产生外貌的变化。
本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预学检测,解惑释疑】1.借助单元导读资料,初识作者。
了解体裁,明白“我”是作者塑造的人物,不完全等同于鲁迅。
2.检查半文半白语言表达的理解。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第一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近鲁迅”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单元的设计,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既兼顾精读课例的教学,让学生深入文本,实现文本、教师、同学间的平等对话,品析词句、体会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并渗透、领悟一定的学习方法,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又兼顾略读课例的教学,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例中学到的方法自学,起到“反三归一”的作用,旨在通过大量阅读,最后让孩子们感悟点什么,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
这样,整合课文内容,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大大节省了学习时间,真正做到轻负高效。
学习目标:1.掌握“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并领悟“写人的文章”如何写作。
2.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一般方法。
3.进一步走近鲁迅,感悟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
学习流程:一、精读《少年闰土》,以例悟法 1.结合已有知识,导入新课(出示鲁迅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对他你有哪些了解?谁来简练地谈一谈。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地认识鲁迅,走近鲁迅。
(板书:走近鲁迅)谁来说说这一组有哪几篇课文组成?老师对这位伟人的了解,还是从读他的作品开始的。
我们就先来学习鲁迅的作品,学习小说《故乡》中的一个片断《少年闰土》。
(师边说边板书:《少年闰土》)2.预习汇报,整体感知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前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3.理解感悟,领悟方法顺着学生思维而导,抓住重点段落理解感悟,领悟方法。
(1)学习“瓜地刺猹” a.读书思考。
师:为什么“瓜地刺猹”时,闰土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呢?请大家读读瓜地刺猹的句子,边读边思考。
不是。
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
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有胡叉呢。
五单元:走近鲁迅(曹晓红)
五、初识鲁迅教材分析他挥着如椽大笔,投身唤醒民众、解放民众,争取科学、民主、独立的革命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以及附庸其上的文化礼教的黑暗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社会正义的立场,为受到损害、屈辱的弱势群众伸张正义,他就是鲁迅。
鲁迅是谁──“他就是祥林嫂、闰土、孔乙己以至阿Q这些被压迫者的同情者和代言人,是一位永远站在平民视角,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大声疾呼的平民作家。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近鲁迅先生。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
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
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
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
“口语交际·习作”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留在心里的印象”,习作让学生根据两则材料选择一个完成,一是写自己的小伙伴,一是续编发生在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一个故事。
“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趣味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都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读读,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总体构想整个单元的教学分四个模块:模块一:预习。
初步感知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初步感知情感。
(2课时)模块二: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人物,感知课文情感。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进鲁迅单元备课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进鲁迅一、主题简介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走进鲁迅”。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了解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生平、文学作品及他的思想。
通过深入学习鲁迅的经典作品,学生将对我国现代文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对鲁迅的思想产生共鸣,提高自身的思想和道德水平。
二、单元目标1. 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思想。
2. 熟悉鲁迅的代表作品,如《狂人日记》、《呐喊》等。
3. 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和对我国文学的影响。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5.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生平和思想第一堂课: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包括他的成长经历、教育经历、文学生涯以及主要的思想和理念。
2. 代表作品欣赏第二堂课:选取鲁迅的代表作品,如《狂人日记》的选段,让学生进行欣赏和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手法。
3. 鲁迅的影响第三堂课:讨论鲁迅对我国文学的影响,以及他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启示。
引导学生思考鲁迅的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
4. 课外拓展在学校图书馆或者网络上,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篇鲁迅的短篇小说或散文进行阅读,并撰写读后感,以共享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合作,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 观摩课堂法:安排学生观摩鲁迅纪念馆或者相关展览,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鲁迅。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2. 教学资料:鲁迅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以及他的代表作品的选段。
3. 课外阅读书籍:提供鲁迅的相关著作或相关研究资料。
4.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到鲁迅纪念馆或相关地点进行实地考察。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及课外阅读报告等形式,考察学生对鲁迅生平和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八单元“走近鲁迅”(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
知识点: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部编版教材与以往各版本教材相比存在很多不同,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在一些课文后面编排了“阅读链接”。
据统计,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共编排32个“阅读链接”,随年级升高而递增。
主要涉及人文主题、写作内容及表达策略等方面,其价值在于助力课文学习、加强单元整合和拓展阅读边界。
小学高年级如何借助课后“阅读链接”,提升阅读能力呢?1.利用“阅读链接”,深化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比如: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晦涩难懂,文后的阅读链接选取了冯雪峰和李何林关于此文的论述与注解。
教学中,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产生对资料的需求后,教师可提示学生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借鉴专家的“论述与注解”,结合《野草》的补充资料,去感悟鲁迅写作的深层意图,以及“昏沉的夜”“美的人和美的事”的象征意义。
2.利用“阅读链接”,加强单元整合。
3.利用“阅读链接”,实现迁移与运用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灯光》后安排了一组阅读链接,编者旨在将《灯光》中学到的借助场景和细节体会文中感情的认知方式迁移到阅读链接中来。
《狱中联欢》迁移的是本单元学习的场面描写,重在关注“叠罗汉”的场面,体会中国共产党人的献身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4.利用“阅读链接”,拓展阅读边界教材中的一些阅读链接,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由一篇文带动阅读另一篇文,从而走向无数篇文;从一篇文走向一本书,最终拥抱无数本书。
阅读知识点点睛: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来说,《少年闰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我”与闰土之间发生的事情,《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记叙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留给“我”深刻印象的几件事。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现代文阅读的常考点,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那么,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呢?(1)找中心句法。
一般来说,文章的中心句最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比如《夏天里的成长》中“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一句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走近鲁迅作文(通用10篇)
走近鲁迅作文走近鲁迅作文(通用10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是鲁迅先生的名言,更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近鲁迅作文(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走近鲁迅作文1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一张普通旧中国人的面容,面部黄里带白,人看起来瘦得教人担心,但他的精神很好;你可以看到他的头发与他的性格“相符”,寸把长头发大多是精神抖擞地直竖着,隶书“一”字形的胡须点缀着鲁迅先生传统。
他长得非常像他自己,非常的五四,非常的中国,又非常的摩登,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配他的,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
鲁迅本是富贵出身,因祖父科举考场作弊,被下到监狱,判决秋后处斩,鲁迅家里花了大量钱去营救。
后来鲁迅父亲生病,花了大量钱医治,渐渐卖田卖地买房产当东西,家境渐渐衰败1898年,18岁的鲁迅,揣着慈母多方筹措的8块银元,离开了家乡,到异地去寻求新的出路。
他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又改入路矿学堂。
他接受了一种自强、自立、自主的人生哲学,同时强烈地感受到在激烈竞争的世界里,处于落后地位的中华民族的危机。
鲁迅从少年时代就充满了祖国的热爱,正是这些热爱驱使他追求新的知识,探索传统文化。
鲁迅起先抱着科学救国的思想东渡日本去学医,后来受到刺激,决心弃医从文,他要用文艺唤醒人民。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封建的思想文化,封建的道德伦理,成为几千年沉积下来的一种可怕思想,影响人们思想,而鲁迅却能在如此的环境中学习并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真谓之为我们的榜样,也正是因为鲁迅看到这种可怕思想对人的羁绊,所以才弃医从文,决心医治人们的想法,挽救落后的国家。
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他我们民族永远骄傲的灵魂!走近鲁迅作文2鲁迅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在他所有的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他那种深切真实的感情,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解读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
诗歌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两种人对 人民的态度、行事的风格以及不 同的结局,表达了作者对第二种 人赞美之情。(引导学生明白通 过事情写人,可选择正反两个角 度去对比,从而表达出自己的赞 美或讽刺之情。)
——精读课文《好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借助注释
借助阅读链接和课外资料
体会“好的故事”的 “美丽、幽静和有趣” 体现在哪里?
通过注释“山阴道”了 解到描写的是浙江绍兴 城西南,并联系作者资 料知道那是鲁迅先生的 故乡,是儿时生活的地 方,并从注释中的引用 经典语句中感受”美丽“。
借助资料理解句子
借助资料感知人物形 象,体会作者情感。
——精读课文《少年闰土》
文章描写了:记忆、初识、 相处、分别四部分。重点 部分是相处中的四件事: 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 边拾贝、看跳鱼儿。表现 闰土的勇敢机智、聪明能 干、见多识广、视野开阔
单元语文要素: 通过事情写一个人, 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选择一个词语写片段,考察学生是否能通 过题目把握主要内容,并选择相应内容去 表达中心情感。
单元语文要素: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1.确定写谁。 首先确定要写哪个人,谁好写,
写谁更能出彩,更能激发读者共鸣。 2.明确情感。
确定了要写的人,还要明确写
这个人表达怎样的情感基调,是值 得敬佩,还是感激,或者其他情感。 3.选择事例。
理解句子“他们都和我一样,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 的填空。”需要通过了解, 鲁迅的童年生活的时代背景
走近鲁迅-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走近鲁迅一一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课文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这样使鲁迅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少年国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作者的回忆,展示了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读起来使人历历在目。
《一面》文中的对话及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了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
喊克家的《有的人》赞扬了鲁迅。
总体构想:模块三:口语交际与习作第二部分:语文实践活动第三部分:整本书阅读单元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生字与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事例中深刻解读人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读懂课文,要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总结各种描写方法,感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模块一预习与理解内容一、解读单元导语自读单元导语,想一想,都告诉了我们什么?学习要点: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2.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二、自主合作学习按预习提示要求预习课文(一)预习提示:1.遇到生字、新词要记忆并用各种方法理解。
2.读文时要思考每段讲了什么,全文讲了什么故事。
3.读文时遇到有疑问的地方打上问号。
4.读完板本单元四篇课文,想一想鲁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学生自主学文不再出示目标,以提示的方式来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再来自主学习。
1.教师辅导学生学习一个片段。
(1)朗读《少年闫土》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闭目倾听,然后给自己眼前的画面命名,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并想想作者写作时的情感。
(2)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
(3)分组学习。
《少年闫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那些画面?2.各小组学生交流后分别排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三、自由学习《一面》《有的人》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说说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学习《有的人》。
高中必修第一单元作文字:走近鲁迅
高中必修第一单元作文字:走近鲁迅引言鲁迅,原名周樟寿,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和思想家。
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悲剧,对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走近鲁迅,从他的生平经历、文学作品和思想思考三个方面,阐述他的伟大意义和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生平经历鲁迅生于1881年,出生地在浙江绍兴。
他的父亲是一位农民,家境贫穷。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目睹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痛苦,这也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在求学过程中曾经接触到西方文化,包括西方国学和科学思想。
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
他曾经在日本留学,学习医学,但是由于眼疾的缘故,没有成为一名医生。
然而,在这段留学期间,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这对他后来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学作品鲁迅的文学作品是他最具影响力的成就之一。
他的作品多涉及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其笔触刻画准确、语言生动。
代表作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狂人日记》通过一个“疯子”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人性的丑陋。
《阿Q正传》则通过一个普通人的命运,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体的反抗。
这些作品以其强烈的批判意识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
鲁迅的作品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社会价值,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思想思考鲁迅的思想对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思考了中国社会的问题,包括封建礼教、封建体制以及文化的落后等。
在他看来,这些问题是造成中国落后和国家挫折的原因。
他主张在文学艺术中反映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的矛盾和人性的弱点。
他提倡批判精神,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观念,呼吁革命和变革。
这些思想观点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化界的重要人物,也为中国近现代的思想文化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鲁迅的伟大意义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鲁迅作为一位杰出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伟大意义在于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真相,打破了封建文化的束缚,为中国的文学和思想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观念。
走进鲁迅单元整组教学
走进鲁迅单元整组教学第一篇:走进鲁迅单元整组教学初识鲁迅——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单元整组教学设计山东德州跃华实验学校毕力英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
这是本单元“初识鲁迅”的第一篇课文,选编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
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
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
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
“口语交际?习作”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留在心里的印象”,习作让学生根据两则材料选择一个完成,一是写自己的小伙伴,一是续编发生在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一个故事。
“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趣味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都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读读,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总体构想整个单元的教学分四个模块:模块一:预习。
初步感知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初步感知情感。
模块二: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人物,感知课文情感。
模块三:品味语言,领悟表达。
模块四:施展练习。
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实施说明整个教学设计注重整体性,各个模块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前一模块与后一个模块的学习目标层层深入。
走近鲁迅先生作文(通用20篇)
走近鲁迅先生作文(通用20篇)走近鲁迅先生作文(通用20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走近鲁迅先生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近鲁迅先生作文篇1这张脸有点不买账,有点无所谓,有点酷,有点慈悲。
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
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但精神很好;一根根头发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对,他就是鲁迅。
鲁迅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阿Q正传》。
鲁迅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其中一个是我印象最深的:有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
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
理了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
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
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
谁知道付钱时,鲁迅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一个铜板也不多给。
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
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
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鲁迅真是聪明,用这种方法使理发师自己承认错误,我要向他学习。
走近鲁迅先生作文篇2他矮小,身高只有一米五左右,但他的铁肩却掮起了“地狱城头”那扇黑沉沉的闸门,引领着人们向日出的东方奔去;他瘦弱,长眠时体重不到七十五斤,但发自他内心的充满悲愤和爱憎的呐喊,却唤醒了无数正昏昏欲睡于“铁屋子”里的国民……而这个人,就是——鲁迅。
“鲁迅”这个名字似乎代表了太多太多: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经过这次课堂单元中关于“认识鲁迅”与课外生活中的实践,使我更加走近了鲁迅!鲁迅先生生平的光荣事迹数不胜数。
围绕核心素养建构语文课程——“语文主题学习”之单元整合课“走近鲁迅”
语文主题学习教育实践2020-11·湖北教育“语文主题学习”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如何让这项“工程”具体化是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
本期选辑的两篇文章分别从“整本书阅读指导”和“单元整合课”两个角度对“语文主题学习”的具体化进行了探索。
语文教材是根基,主题丛书是拓展;语文教材重聚焦,主题丛书更开放。
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笔者以教材中的《少年闰土》和丛书中的《故乡(节选)》为学习内容,以“走近鲁迅”为主题进行单元整合教学,效果很好。
目标定位,更加聚焦。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因为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当时的语言表达也与现在的语言表达有差异,所以,必须借助资料,才能真正读懂课文,理解人物形象。
在备课中,笔者将《少年闰土》和主题丛书《故乡(节选)》整合起来,用一个课时教学,以“小人物的故事”为切入点,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2.学习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3.通过感受鲁迅作品中的小人物,初步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高尚品质和人文情怀。
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更加清晰,教学内容容量大、综合性强,符合小学高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品读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利于新课程标准的落实。
思维训练,更加开放。
阅读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材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句话:“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因为时代原因,大部分学生难以深入理解这个句子。
于是,笔者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合作交流“黑洞洞”“碰壁”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特殊含义。
有了这些前置性学习,课堂上再学习“笑谈碰壁”这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不仅能从字面上理解句子含义,还能将句子与相关的背景资料、人物特点结合起来,深刻感受鲁迅敢于同反动势力作斗争的品格。
走近鲁迅
参考答案
• a.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在今天仍然适用。 • b.鲁迅先生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精神永不过时。 • c.鲁迅先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仍然具有当代价值。
3、口语交际
• 综合性学习活动展示阶段,老师建议你们小组向全班同学推荐一部鲁 迅的作品。你们小组的王晓明阅读了《阿Q正传》之后查找了很多资 料,对这部作品有些独特的想法,但是他羞于表达,把资料一股脑儿 推给了你。你觉得他自己说更清楚,于是鼓励他说 “________________。我们都在下面给你加油,别怕!”王晓明笑 着说:“那我试试吧!”
青年时的鲁迅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 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 《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 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 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 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 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 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 政府教育部部员、佥(qiān)事等职, 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 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 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
中考点击:综合性学习
•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擘。他以冷峻的眼光审视世界,以 敏锐的头脑思考世界,以犀利的笔锋剖析世界。为了深入了解真正的 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学校组织了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综合 性学习活动。
• 1、如果你选择研究“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你会怎样展开搜集资 料的工作,写下你的两种做法。
• 你认为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对今天还有意义吗? • A.有77.18% • B.可有可无10.91% • C.没有3.46% • D.不知道8.45%
材料三
• 对于“我们今天应不应该学习鲁迅的精神”的回答,有54.18%的受 访者认为“应该”,43.68%的受访者认为“有的应该学习,有的未 必”。读了鲁迅小说,选择“很感动”(38.61%)和“有点感动” (51.80%)的受访者占了90.41%,显示受访者对鲁迅小说的当代性 认可度极高。有72.05%的受访者认为鲁迅的批判精神不是不合时宜, 并且永不过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鲁迅
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阅读作品。
北大学者钱理群认为,鲁迅是语文教学的灵丹妙药;孔庆东认为,鲁迅是现代语文的第一高手。
应该说,他们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我认为,在浅阅读泛滥的时代,读鲁迅的作品,是学生阅读的最聪明的选择和最保险的选择,我赞同古蔺作家邓立中“百读不厌是鲁迅”的切身体悟。
阅读是关乎学生精神成长的大事。
读不读是一回事,读什么又是另一回事。
学生正处于培养阅读趣味的时期,要培养有品位的阅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正如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所说:阅读浅显时尚的读物,也许是无害的,但却并不能提升学生的精神。
鲁迅的伟大,并不是靠讲几节课、读几句书就可悟透的。
走近鲁迅,语文课只是一块简单得甚至有些不太准确的指路牌,真正的正道,是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
如何删繁就简,选择一个适合的角度来解读鲁迅的作品,感知鲁迅的人格魅力,是这次读书交流会把握的主要方向。
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近阶段读书现状,有针对性地安排了这次读书交流活动。
本次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主动阅读鲁迅作品,尝试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交流,从不同角度感悟鲁迅的人物形象。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必作太高的要求,如对文本的理解,对鲁迅人物的把握,旨在激发学生能够学有所思,真实地表达读书的体验。
活动目标:
1.通过鲁迅作品及有关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了解鲁迅、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2.推荐学生课外阅读鲁迅作品,交流心目中的鲁迅形象。
教学重难点:交流心目中的鲁迅形象,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活动准备:课前布置学生了解鲁迅;阅读关于鲁迅的作品,挑选有感悟的句段进行圈点批注;CAI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出鲁迅
1、课件出示班上一学生写的小诗:
他
黄瘦的脸颊
浓密的胡须
灰黄的长衫
破旧的布鞋
组成了他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他是主张自由和民主的文豪
从彷徨到呐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救救孩子”是他的呼声
“读书救国”是他的思想
端起一支笔——这便是他的枪
铺开一叠稿纸——这便是他的甲
摆上一张书桌——这便是他的前线
他是坟边青青的野草
春风吹又生
他是一根黑暗中的火柴
点燃了生命的灯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是永恒不朽的民族魂
他是新文学的领头人
纵然逝去虽死犹生
他与中华民族永存
2、指名学生深情地朗诵。
3、诗中刻画的人物是谁?(鲁迅)
4、对于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他挥着如椽大笔,投身唤醒民众的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为闰土、孔乙己、女
佣、车夫、青年代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近鲁迅先生。
下面,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恭恭敬敬地跟着老师,走近鲁迅。
(书写课题:走近鲁迅)课件出示一张鲁迅图片。
二、认识鲁迅
1、这是我们刚学的四篇课文,谁来谈谈,这些课文让你了解到了鲁迅先生的哪些性格特点?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崇高品质?
2、指名交流。
3、回顾课文,知识准备
师:真好!你们是怎么体会到的呢?
(从鲁迅的言行举止体会到的。
从文中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到的。
)
小结: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和感情,这种读书方法叫读进去,另外,阅读文章时,还可以联系当时时代背景及我们的生活实际,作进一步的思考,这种读书方法,叫做想开去。
我们不仅要读进去,想开去,还要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有这是阅读写人文章的重要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将这个方法用好用活。
三、品味鲁迅
大家心目中的鲁迅形象
1、课前你读了哪些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你对先生有哪些进一步的了解?
2、学生拿出课前发放的文章。
课件出示:揣摩感受深刻的语段,想想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在旁边圈点批画,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或感受。
3、学生根据要求感悟感受深刻的句段,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反馈,学生进行补充和评议。
《父亲对我的教育》
1、瘦削的脸庞,透露着刚毅与坚强;犀利的语言,仿佛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每每读完鲁迅的作品,先生的形象与那不朽的文字一起,随岁月的增长,由模糊而清晰。
这就是大家心目中的鲁迅形象。
那么在儿子周海婴的心中鲁迅又是怎样的呢?
2、课件出示:由于我母亲是高龄产妇,生产的时候很困难,拖了很长时间生不下来。
医生问我父亲是保留大人还是要孩子,父亲的答复是留大人。
这个回答的结果是大人孩子都留了下来。
在我上学之后,有一次父亲因我懒着不肯去学校,用报纸卷假意要打屁股。
但是,待他了解了原因,便让母亲向教师请假,并向学生解释:的确不是赖学,是因发气喘病需在家休息,你们在街上也看到,他还去过医院呢。
这才解了小同学堵在我家门口,打唱“周海婴,赖学精,看见先生难为情……”的尴尬局面,友好如初。
(周海婴《记忆中的父亲》)
3、在儿子周海婴的笔下,你觉得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
周海婴喜欢他父亲的教育方法吗?你喜欢鲁迅“顺其自然”的教育方法吗?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教师小结点拨:顺其自然,宽严有度。
《回忆鲁迅先生》
作为良师益友,鲁迅先生给萧红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萧红的几段回忆中,哪段让你感受很深?
师小结点拨:爽朗热情,严谨勤奋
5、教师补充:在海婴的回忆里,父亲是极为宽厚的,不严厉,也不溺爱。
在妻子许广平的笔下,先生又是及其单纯,重感情的。
解读先生的作品,我们会发现,他时而幽默风趣,时而遗世愤俗,时而天真率性,时而激烈如火。
这就是鲁迅先生的魅力。
五、怀念鲁迅
1.同学们,尽情地阅读鲁迅的作品吧,我相信,你会对先生有更多的了解。
2.课后我还建议大家继续可以从这几个方面阅读:
(课件出示:一、鲁迅知识我知道。
二、鲁迅故事我会讲。
三、鲁迅作品我能读。
四、鲁迅名言我会背。
五、鲁迅纪念馆我去过。
)
3、书籍介绍
老师向大家推荐三本鲁迅的书。
一本是《世界名人传记──鲁迅》:这本书用妙趣横生的故事介绍了鲁迅的一生,读起来简单而有趣。
第二本是《朝花夕拾》:这是鲁迅的作品,图文结合,便于我们理解。
第三本是《鲁迅文学作品集──小说卷》,我们的课文出处《故乡》就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