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生产力水平高低的客观尺度是

合集下载

自考政治经济学题库(附答案)

自考政治经济学题库(附答案)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方老师2021.2.23一、单选题1.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抽象的各阶级适用的政治经济学,根本原因在于()A.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现象的复杂B.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D.研究对象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利益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者的素质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3.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4.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产品的消费形式D.生产工具的水平5.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物质资料生产B.社会生产关系C.劳动方式D.商品生产6.以下经济规律中属于一切社会所共有的规律是()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价值规律C.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D.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 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 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8.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主要标志是()A. 劳动对象B. 生产工具C. 科学技术D. 生产劳动9. 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A. 劳动生产率B. 科学与技术C. 生产劳动者D. 社会生产力10.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A. 劳动资料B. 劳动对象C. 生产资料D. 生产工具11.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 政治关系B. 宗教关系C. 家庭关系D. 生产关系12.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生产B. 交换C. 分配D. 消费13.下列属于劳动对象的是()A. 厂房B. 机器C. 原料D. 工具14.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B.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巨大反作用C. 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5.生产资料是()A. 人的劳动与劳动资料的总和B. 人的劳动与劳动对象的总和C. 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D. 劳动资料与劳动管理的总和16.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 物质资料的生产B. 生产资料所有制C. 社会生产力D.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的关系1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A. 社会生产过程B. 社会生产活动C. 社会生产效率D. 社会生产方式18.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A. 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B. 一定的社会形态C. 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D.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19.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A. 生产力的社会形式B. 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C.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 各种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20.商品的二因素是指()A.价值与价格 B.使用价值与价格C.使用价值和价值 D.交换价值和价值21.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C.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22.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23.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北航14秋《政治综合》在线作业一答案

北航14秋《政治综合》在线作业一答案

北航《政治综合》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
1. 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

它包括()。

A.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体验
B.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生活情趣
C.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职业选择
D.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意义
正确答案:D
1. 阶级的产生是()。

A.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B. 产品分配不均的结果
C. 在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的结果
D. 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
?
正确答案:D
2. 国家在实质上代表()。

A. 统治阶级的利益
B. 被剥削阶级的利益
C. 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D. 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
正确答案:A
2. 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 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 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 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 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
?
正确答案:B
3. 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 劳动技能
B. 科学技术
C. 生产管理
D. 生产工具
正确答案:D
3. 决定社会形态性质的主要是()。

A. 上层建筑
B. 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题(有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题(有答案)

1、哲学基本问题是(C)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2、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A)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C.产品的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B)A.唯物论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4、政治结构的核心是C)A.政治法律思想B. 党的领导C.国家政权D. 经济制度5、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D)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6、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A.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的发展动力的不同回答C.对意识是否具有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7、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是因为它是(C)A.人们的自觉能动的活动B.对人类有用的活动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D.社会历史性的活动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D)A.全部自然界B.生活消费品C.社会环境D.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诸要素的总和9、“光阴一去不复还”是指时间的(B)A.顺序性B.一维性C.持续性D.珍贵性10、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C)A.使用价值B.供求关系C.价值D.自然属性1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 科学社会主义与历史社会主义C.现代唯物主义与科学唯物主义 D. 世界社会主义与民族社会主义12、剩余价值来源于(C)A.不等价交换B.工人工资的扣除C.工人的剩余劳动D.劳动力的价值13、在物质与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C.否认静止D.设想不运动的物质14、真理的内容是(D)A.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B.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全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D.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5、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A)A.苏维埃俄国 B.巴黎公社C.社会主义中国D.朝鲜1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D)A.工人劳动的报酬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1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B)A.联系和发展观点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18、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是(A)A.属于感性认识B.属于理性认识C.介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D.属于非理性认识19、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A)A.必要劳动B.剩余劳动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20、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C)A.法国里昂工人运动B.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运动C.巴黎工人起义及巴黎公社的建立D.俄国十月革命21、我国现在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B)A.社会主义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新民主主义D.封建社会22、发展的实质是(C)A.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B.事物数量的增减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事物位置的移动23、垄断资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D)A.商业利润B.平均利润C.超额利润D.垄断利润2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C)A.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C.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D.生产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25、“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B)A.肯定与否定的相互渗透B.质与量的统一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D.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26、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B)A.资本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B.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C.资本价值转移的不同方式D.资本价值周转的不同方式27、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关系是(A)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垄断B.垄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生产集中C.生产集中和垄断在本质上是一个问题D.垄断和生产集中互无联系互不相干28、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C)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B.科学实践C.生产实践D.教育实践2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C)A.生产不足的危机B.消费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30、劳动者是指(D)A.一切人B.青年人和老年人C.从事活动的人D.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生产机能,并从事劳动的人1、真理是(D)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2、哲学基本问题是(C)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4、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D)A.劳动者的素质B.科学技术C.生产管理D.生产工具5、垄断资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D)A.商业利润B.平均利润C.超额利润D.垄断利润6、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发展,在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最终将走向(C)A.帝国主义B.资本主义C.共产主义D.新民主主义7、发展的实质是C)A.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B.事物数量的增减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事物位置的移动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D)A.两种劳动B.两次劳动C.两个过程的劳动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9、时间和空间(D)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C.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D.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10、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C)A.使用价值B.供求关系C.价值D.自然属性11、概念、判断、推理,这是(D)A.直接经验的三种形式B. 间接经验的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A.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的发展动力的不同回答C.对意识是否具有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13、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C)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B.科学实践C.生产实践D.教育实践14、《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习题及答案第5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D.是否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A.劳动对象B.劳动者技能的高低C.生产工具D.产品的质量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A.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B.资本主义法律制度C.资本主义政党制度D.资本主义国家制度4.“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实,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

”这说明(本题难度系数为0 65)()A.社会发展是自发的B.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C.社会发展有客观规律D.社会规律同自然过程的规律是相通的5.“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8)()A.环境决定论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旧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6.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C.文学艺术D.哲学思想7.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5)()A.产品的分配关系B.产品的交换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8.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完全不属于意识形态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A.道德、语言学、政治思想B.政治法律思想、文学、逻辑C.哲学、艺术、宗教D.自然科学、形式逻辑、语言学9.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8)()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思想关系D.法律关系10.社会规律的特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65)()A.同自然规律一样自发实现B.客观的,但要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C.与自然规律不一样,有其阶级性D.主观的,因为它的实现不能脱离人的自觉活动1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8)()A.社会生产B.自然环境的物质基础C.从事生产活动的人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2.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85)()A.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思想B.执政党的指导思想C.人民群众的思想D.统治阶级的思想13.社会意识就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A.一切意识因素和精神活动的总和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C.人民群众的意识D.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14.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 75)()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15.“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第三章

一、是非题1、资产阶级人性论的主要特点是重视人的自由。

答案:错2、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

这种观点意味着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必须否定历史决定。

答案:错3、资产阶级人性论最根本的缺陷是从抽象的人出发。

答案:对4、人性决定于遗传因素。

答案:错5、人的最根本特性是其自由属性。

答案:错6、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劳动。

答案:对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答案:错8、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对9、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文艺创作的关系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答案:对二、单项选择题1、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A: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B:它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C: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D:它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答案:A2、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C:文学艺术D:哲学思想答案:A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是: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答案:C4、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B: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C: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D:它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答案:A5、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答案:A6、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A:决定作用B:加速或延缓作用C:无足轻重的作用D: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用答案:B7、“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2020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2020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2020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章节答案2024年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革命性。

答案:错2.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答案:对3.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工具。

答案:对4.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与途径是客观事物。

答案:错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科学严谨。

答案:错6.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政治关系。

答案:错7.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平均社会主义。

答案:错8.“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

答案: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9.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必须( )答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0.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一论断揭示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哪些道理。

()答案:客观性;规律性11.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说明( )。

答案: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12.价值的特性是( ) 。

答案: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13.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它们分别是()答案: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14.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

答案:相互区别的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1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

答案: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16.“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 )答案: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唯我主义观点;反理性主义观点1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答案: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18.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答案: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步和发展1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

马哲第三章选择题

马哲第三章选择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 )A.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B.生产工具的改进C.劳动对象的利用 D.劳动者的思想觉悟2、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D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C.国家政权D.生产方式3、国家的本质是( A )A.阶级统治的工具 B.各阶级利益的调解者C.人们相互约定的组织 D.真个社会的代表者4、经济基础是( D )A.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D.一段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5、人类社会和自煞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B )A.地理环境B.劳动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6、必然和自由的关系是( D )A.只有摆脱必然性的制约,才能实现自由 B.两者绝对对立的C.两者并无本质差别D.自由必须建立在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基础上7、划分阶级的标准是( A )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社会标准8、人的本质在于( D )A.人能够改造世界 B.人有阶级性C.人有思想,有理性 D.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9、群体意识是( C )A.集体主义的产物 B.个体意识的总汇C.群体实践的产物 D.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10、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 B )A.属于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 B.属于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D.属于思想上层建筑11、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C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12、“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 B )A.历史唯物主义 B.历史唯心主义 C.历史主义 D.自然主义1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 A )A.先进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B.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C.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D.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14、“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D )A.宿命论的观点 B.机械论的观点C.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15、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即( D )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 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16、个人意识与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 D )A.群体意识是个人意识的总和 B.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C.个人意识从群体意识中产生D.两者相互依赖、作用和转化17、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先于它的经济基础而产生,这说明( A )A.上层建筑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与不同步性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经济发展规律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相互决定的D.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18、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 B )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是同经济基础变化同步的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着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19、关于人的价值的正确观点是( D )A.人的自我价值就在人本身,人生来都有平等的价值B.人的自我价值就在于自由,它是通过人的自由选择实现的C.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采取必要手段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D.人的自我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20、社会基本矛盾是( D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D )A.全部自然界B.人口C.地理环境D.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诸要素的总和22、区分国家性质的主要根据是( B )A.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程度B.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C.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D.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23、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 D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24、生产里所体现的关系是( D )A.人和人的关系B.人和物的关系C.物与物的关系D.人和自然的关系25、社会形态是( D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B.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2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 D )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 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相互制约,互相作用27、人的价值的两方面是指( C )A.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B.政治价值和精神价值C.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D.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28、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是( C )A.前者是主观的,后者是客观的B.前者是人造的,后者是自然界固有的C.前者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而实现,后者自发地起作用D.前者可以被我们废弃和改变,后者无法废弃和改变29、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总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 A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科学文化水平D.人们的生活水平30、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而广泛的物质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B )A.信息传递系统B.生产工具系统C.动力系统D.能源系统31、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D )A.道德B.哲学C.艺术D.语言学32、国家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社会权利的观点,这是对( A )A.国家本质的错误论断B.国家起源的正确论断C.国家阶级性的正确论断D.国家职能的错误论断33、人的解放就是( C )A.实现绝对自由B.摆脱规律的支配C.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D.不受任何束缚34、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B )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天才人物的出现D.地理环境和人口条件35、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 D )A.杰出人物B.人性C.人类之爱D.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36、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C )A.产品的分配关系B.产品的交换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3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 B )A.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B.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38、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

马哲第三章选择题

马哲第三章选择题

马哲第三章选择题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 )A.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B.生产工具的改进C.劳动对象的利用 D.劳动者的思想觉悟2、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D )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国家政权D.生产方式3、国家的本质是( A )A.阶级统治的工具 B.各阶级利益的调解者C.人们相互约定的组织 D.真个社会的代表者4、经济基础是( D )A.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D.一段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5、人类社会和自煞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B )A.地理环境B.劳动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6、必然和自由的关系是( D )A.只有摆脱必然性的制约,才能实现自由 B.两者绝对对立的C.两者并无本质差别D.自由必须建立在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基础上7、划分阶级的标准是( A )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社会标准8、人的本质在于( D )A.人能够改造世界 B.人有阶级性C.人有思想,有理性 D.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9、群体意识是( C )A.集体主义的产物 B.个体意识的总汇C.群体实践的产物 D.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10、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 B )A.属于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 B.属于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D.属于思想上层建筑11、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C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12、“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B )A.历史唯物主义 B.历史唯心主义 C.历史主义 D.自然主义1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 A )A.先进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B.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C.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D.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14、“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D )A.宿命论的观点 B.机械论的观点C.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15、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即( D )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 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16、个人意识与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 D )A.群体意识是个人意识的总和 B.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C.个人意识从群体意识中产生D.两者相互依赖、作用和转化17、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先于它的经济基础而产生,这说明(A )A.上层建筑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与不同步性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经济发展规律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相互决定的D.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18、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 B )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是同经济基础变化同步的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着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19、关于人的价值的正确观点是( D )A.人的自我价值就在人本身,人生来都有平等的价值B.人的自我价值就在于自由,它是通过人的自由选择实现的C.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采取必要手段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D.人的自我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20、社会基本矛盾是( D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D )A.全部自然界B.人口C.地理环境D.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诸要素的总和22、区分国家性质的主要根据是( B )A.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程度B.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C.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D.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23、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 D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24、生产里所体现的关系是( D )A.人和人的关系B.人和物的关系C.物与物的关系D.人和自然的关系25、社会形态是( D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B.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2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 D )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 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相互制约,互相作用27、人的价值的两方面是指( C )A.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B.政治价值和精神价值C.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D.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28、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是( C )A.前者是主观的,后者是客观的B.前者是人造的,后者是自然界固有的C.前者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而实现,后者自发地起作用D.前者可以被我们废弃和改变,后者无法废弃和改变29、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总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 A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科学文化水平D.人们的生活水平30、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而广泛的物质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B )A.信息传递系统B.生产工具系统C.动力系统D.能源系统31、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D )A.道德B.哲学C.艺术D.语言学32、国家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社会权利的观点,这是对(A )A.国家本质的错误论断B.国家起源的正确论断C.国家阶级性的正确论断D.国家职能的错误论断33、人的解放就是( C )A.实现绝对自由B.摆脱规律的支配C.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D.不受任何束缚34、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B )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天才人物的出现D.地理环境和人口条件35、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 D )A.杰出人物B.人性C.人类之爱D.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36、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C )A.产品的分配关系B.产品的交换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3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 B )A.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B.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38、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

马原第三章客观题(答案在最后)

马原第三章客观题(答案在最后)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2、唯心史观的根本错误在于它片面夸大了()A.人的作用 B.地理环境的作用C.物质生产的作用 D.杰出人物的意识和意志的作用3、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物质生产方式B.自然地理环境C.先进的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4、物质生产方式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包括()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5、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得以实现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得以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得以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得以实现6、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7、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自然基础是()A.社会生产B.自然地理环境C.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人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8、社会意识所共有的本质特征在于()A.它们具有阶级性B.依赖和反映社会存在C.它们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D.全人类的共同意识9、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在()A.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各形式之间相互影响10、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11、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是革命家。

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题库(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题库(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题库导论一、单选题:1、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抽象的各阶级适用的政治经济学,根本原因在于()A.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现象的复杂B.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D.研究对象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利益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生产工具的状况B.劳动者的素质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3、生产力反映的是()A.人与社会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4、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5、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产品的消费形式D.生产工具的水平6、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产品的消费形式D.生产工具的水平7、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物质资料生产B.社会生产关系C.劳动方式D.商品生产8、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物质资料生产B.社会生产关系C.劳动方式D.生产力9、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10、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B.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对立统一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对立统一D.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的对立统一11、构成社会形态的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对立统一D.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的对立统一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A.为无产阶级服务B.揭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C.调整生产关系D.推翻剥削制度13、以下经济规律中属于一切社会所共有的规律是()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价值规律C.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D.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A.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B.科学抽象法C.唯物辩证法D.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15、判断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B.社会制度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D.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多选题:1、物质资料生产是()A.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B.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C.人类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D.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E.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2、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A.劳动者的劳动B. 经济信息C.劳动手段D.科学技术E.劳动对象3、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有()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E.管理4、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B.分配决定生产、交换、消费C.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D.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E.消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5、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C. 政治制度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E. 产品的分配形式6、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的矛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D.人与社会的矛盾7、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在于( )A.它的存在是客观的B.它的作用是客观的C.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它是永恒不变的E.经济制度是客观的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A.唯物辩证法B.科学抽象法C.矛盾分析法D.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E.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三、辨析题:1、评判生产关系先进和落后的根本标准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

科学技术与社会(二)

科学技术与社会(二)

科学技术与社会(二)(总分:53.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5.00)1.从结构来看,以下不属于科学精神的层次的是( )。

∙A.认识论层次∙B.社会论层次∙C.价值论层次∙D.经济论层次(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科学精神分为认识论、社会论、价值论三个层次,D项不属于,故选D。

2.1998年8月初,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试点单位是( )。

∙A.科技部∙B.中国科学院∙C.中国科协∙D.教育部(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识记题。

中国科学院是1998年国务院批准的知识创新工程试点,选B。

3.火炬计划是我国的( )。

∙A.高新技术发展计划∙B.高新技术产业计划∙C.基础研究发展计划∙D.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科技计划(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识记题。

火炬计划是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计划。

4.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 )。

∙A.制度创新∙B.科技创新∙C.理论创新∙D.文化创新(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理论创新最为关键,它是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指导者和推动者,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5.不论其社会制度和发展程度如何,各国都把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以便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在未来世界的格局中占据主要地位。

这深刻说明( )。

∙A.发展经济和科技是世界各国的唯一战略目标∙B.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C.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与科技方面都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就∙D.世界各国都在力争使自己成为经济大国(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经济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影响越来越大,选B。

马政经试题ABC三套及答案

马政经试题ABC三套及答案

一、单选题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A. 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者的素质C. 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 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2、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B)A.交换B. 生产C. 消费D. 分配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D )A. 剩余价值学说B.劳动价值论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是(C)A.创立剩余价值学说B. 揭示了资本积累过程C 指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D提出了平均利润学说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生产方式6、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B)A软件磁盘本身 B 软件的有用性C购买软件的货币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7、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没有用,不能称作劳动,因而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A )A 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 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D. 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8、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D)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 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9、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 C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 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加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D. 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10、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C)A.剩余价值学说B.生产价格理论C.劳动二重性学说D.劳动力商品理论11、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C)来体现A.商品的有用性B.商品的广告传播C.商品的交换D. 商品质量的鉴定12、货币(金银)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C)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C. 自身也有价值D. 可作为支付手段13、一本书售价18元5角,这里的“元”、“角”是(A)A.价格标准B.价值尺度C.观念货币D. 货币价值14、作为商品的移动电话,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B)A.移动电话本身的各种功能B.移动电话对消费者的有用性或效用C.为购买移动电话,消费者所付出的货币D. 用来支持移动电话的软件15、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C )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B.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C.顾客用10元钱购买5斤苹果D. 顾客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订5斤苹果16、货币在执行某种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而不必是现实的货币,这种情况属于(A)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贮藏手段职能D. 支付手段职能17、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D)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B.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D. 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18.通货膨胀是由于(B)A.货币供应量大大少于货币需要量B.货币供应量大大多于货币需要量C.货币供应量刚好等于货币需要量D.按货币需要量决定货币发行数量二、不定项选择题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BCDE )A.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B.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D.是人类从事其他活动的先决条件E.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社会经济活动2、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BCD)A.劳动方式B.劳动者的劳动C.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E. 科学技术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ABCDE)A.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B.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并发生作用C.决定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D.决定着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E.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和发生作用4、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有(AC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B.节约劳动时间规律C. 货币流通规律D.按劳分配规律E. 价值规律5、某消费者的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有( BCE)A.购买商品房,合同约定房价30万元B.按购房合同约定,第二年付房款10万C.缴纳房屋契税9000元D.在装饰材料市场现购5万元的材料E.交付车库租金200元6、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ACDE)A.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B. 货币发行量C. 商品价格水平D. 货币流通速度E. 商品价格总额7、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一般表现为(BCD)A.货币供应增速减缓B.物价持续普遍下降C. 货币供应量少于货币需求量D. 货币升值E.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增加8、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和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CE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D.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E.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9、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ACE)A.市场竞争B. 劳动生产率提高C价格波动D. 资源的有效配置E.供求关系的变化10、出现商品交换以来,总共出现的几种价值形式有(ABCE)A.简单的价值形式B. 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 具体价值形式E.货币形式11、简单商品经济包含着一系列内在矛盾,他们是(ABDE)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E.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2、就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来说( ABE )A.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C.价值的大小决定于使用价值D. 使用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价值E.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同一关系。

四川省宜宾市《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管理类岗位)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及答案

四川省宜宾市《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管理类岗位)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及答案

四川省宜宾市《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管理类岗位)事业单位考试及答案《说明:全方面的收集整理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者的素质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参考答案】A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合同担保权的是()。

A、抵押权B、质权C、留置权D、违约金【参考答案】D4. 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参考答案】B5.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

A、青海省B、西藏C、四川省D、甘肃省【参考答案】B6. 下列与应税合同有关的印花税纳税人是()。

A、合同订立人B、合同担保人C、合同鉴定人D、合同证人【参考答案】A7. 王某的住宅属违章建筑,在某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发布公告限期拆除并下达拆除通知书和多次劝说后,拒不拆除,最终该机关采取强制执行,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该机关在夜间趁王某外出,拆除了该违章建筑B、该机关在法定节假日趁王某外出度假,拆除了违章建筑C、王某态度恶劣且拒不配合,因此该机关对王某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D、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

【参考答案】D9. 从谷底扩张至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称为()。

1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参考答案】D11. 下面哪个民族主要聚居在青藏区()。

2024上海市招聘村居后备干部考试必备题库(含答案)

2024上海市招聘村居后备干部考试必备题库(含答案)

2024上海市招聘村居后备干部考试必备题库(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衡量物质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生产管理B.科学技术C.生产工具D.劳动技能2.领导者应具备的决策修养中,摆在第一位的是()A.决断魄力B.创新精神C.科学素养D.民主作风3.大气层中的臭氧层能够保护地球上的生物,这是因为臭氧层可以()。

A.释放出大量氧气B.滤除大量的紫外线C.屏蔽太阳的辐射D.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4.通信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某种媒体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

在中国古代,民间的通信只能是让别人捎口信,官方也只是通过一个一个的驿站进行信息传递,这种通信方式对远距离来说,最快也要几天的时间。

而现在的通信式,有电报、电话、快信、短信、E-MAIL等,实现了即时通信。

下列属于当前通信技术前沿领域的是()。

A.宽带传送与接入技术B.图像传输技术C.数据传输技术D.INTER网技术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B.唯心与唯物的关系问题C.抽象与详细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6.宪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

下列不属于基层政权的是()。

A.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B.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C.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D.县人民政府7.社会发展规律也就是人们活动的规律。

这是因为()A.人与社会分不开B.社会由人组成,以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C.人同社会听从同一规律D.社会同自然无关而同人有关8.法律事实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律事务,一类是()A.法律后果B.法律责任C.法律行为D.法律制裁9.“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语自()。

A.孔子B.宋太祖C.唐太宗D.乾隆10.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B.是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举措C.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D.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11.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D )A. 劳动者的素质B. 科学技术C. 生产管理D. 生产工具2、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D )A. 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B. 产品的分配方式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3、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C)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4、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 这个“总和”是指 (B )A. 社会中现有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B.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总和C. 一定的生产力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 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总和5、上层建筑是推动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取决于 ( A)A.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 它是否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C. 它本身的各个部分是否协调D. 它是否与经济基础存在着矛盾6、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C)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7.“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 , 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 (D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8.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 D):A.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的结果;B.产品分配的结果;C.在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的结果;D. 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

9.社会革命根源于( D)A. 人口太多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0.“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D)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CD )A、根本经济制度的改革B、根本政治制度的改革C、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某些方面和环节的改革D、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某些方面和环节的改革2、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的有(BD )A、图书馆B、法院C、大学D、军队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BCD)A、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B、它决定了社会的基本面貌C、它是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本力量D、它规定了社会制度的性质4、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ABC)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生产方式D、国家政治制度5、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 ,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 , 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 , 是决不会出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