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球轧机轧辊的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球轧机轧辊的调整
钢球轧机轧辊的调整是钢球斜轧成型的关键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形状、尺寸及质量。轧机调整的实质就是使轧辊和导板处在正确的位置,以便轧件顺利地实现塑性变形,轧出合格的产品。
因为斜轧机的调整因素较多,并且各因素又相互影响,所以斜轧机的调整比其它类型轧机的调整要复杂得多。轧机调整的内容包括:轧辊的径向调整、倾角调整、轴向调整、相位调整、喇叭口调整、导板相对位置的调整、试轧调整等。从图4-1斜轧机调整内容示意图中可以看出:轧机调整因素的空间几何关系。有五个自由度需要调整。
4-1 斜轧机调整内容示意图
轧辊的径向调整
轧辊的径向调整是最基本的调整,其目的是控制产品的径向尺寸,同时,轧辊径向调整还直接影响轧制能否正常进行及产品内部质量的好坏。
4.1.1怎样进行轧辊的径向调整
轧辊的径向调整比较简单,其基本调整如下。首先,根据孔型设计的要求,通过侧压螺丝机构,使轧辊移动,达到合理的辊缝尺寸。然后再用卡钳检验,也有用标准样柱检验的。但是按这种方法调整的轧辊径向孔型,有时仍不能轧出合格的产品来。这是因为轧辊径向孔型尺寸在轧制过程中受到轧机的刚性,轧制线的位置,轧辊自身的热胀冷缩等因素的影响。
当轧机的刚性较差,即在轧制过程中辊跳严重时,这时轧辊孔型的径向尺寸应当减去辊跳值。考虑到轧辊热胀的影响,在稳定轧制一定时间后,要适当地放
开轧辊孔型的径向尺寸。当轧辊的热传导达到热平衡状态后,轧辊孔型的径向尺寸处于稳定状态。所以,对于精轧产品,往往需要预先对轧辊进行加热,这样就可以在轧制一开始便消除这一因素的影响,保证精轧产品的质量要求。
当轧机中心线与轧制中心线(即轧件旋转的轴线)位置重合时,这时应用卡钳测得的孔型径向尺寸,就应等于热轧毛坯直径。而当轧件贴一个导板轧制时,轧辊与轧件的接触点将上移或下移。当贴上导板轧制时,接触点便上移;反之,贴下导板轧制时,接触点便下移。
图4-2 测量孔型径向尺寸关系图
从图4-2可以看出,用卡钳测得的轧辊孔型径向尺寸只能是图中A '、B '两点间的距离l ',而轧件与轧辊实际接触点应是A 、B 两点间的距离l 。显然l >l ',如果要使l '等于轧件的直径d ,则孔型径向尺寸便调大了。由于接触点A 、B 间的距离用卡钳是测量不出来的,故只能通过测量尺寸l '间接地控制尺寸l ,l '与轧件最大半径r 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型光型光型
光R R h r R h r R R R l --∆-++∆-+=--'='2222o o (4-1)
式中 R 光—型辊孔型底半径,mm ;
∆h —轧机中心线相对轧制线的偏移量,毫米。
4.1.2径向调整与轧件旋转的关系
棒料送入轧辊后能否旋转,是斜轧的前提条件,而轧辊的径向调整对这个前提条件有直接影响。
在轴承钢球斜轧成形过程中,轧件的旋转条件为a b ≥μ。其中,a 为驱动轧件旋转力矩的力臂,b 为阻止轧件旋转力矩的力臂。当轧辊孔型径向尺寸调得过紧时,如图4-3所示,轧辊由原实线位置,调到图中虚线位置,则出现力臂a
减少与力臂b增大的情况,这样就会出现不能满足旋转条件的情况,即驱动轧件旋转力矩M T小于阻止轧件旋转的力矩M P,则轧件不旋转。此外,当径向调的过紧,就会造成变形金属轴向流动困难,增加了轧件的横向变形和变形阻力,即增大了轧制压力,造成轧件不易旋转。
轴承钢球轧辊孔型的凸棱比较陡,为了便于旋转,在设计轧辊孔型时,在轧辊人口段有一段较长的平直段孔型,在棒料喂入轧辊时就能正常旋转起来。如果孔型径向尺寸调得过松,就会出现轧辊孔型入口的平直段夹不住棒料(孔型底部与轧件不接触),这时轧辊仅靠较陡的孔型凸棱接触轧件,凸棱就象一把刀子一样切入轧件,不利于轧件旋转,所以,轧辊在径向调整时,要力求使轧件与轧辊孔型底部接触。
图4-3 径向调整与轧件的旋转关系
当然,轧件的旋转条件还与其它因素有关,但轧辊孔型径向尺寸是影响轧件旋转的基本工艺因素。
4.1.3径向调整与导板位置的关系
在轧辊径向调整时,还要考虑与导板的相互位置。实践证明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即使轧辊孔型径向尺寸调整得符合孔型设计与工艺的要求,若与导板位置的相互关系不正确,同样也不能实现正常的轧制。轴承钢球轧机的轧辊为双腔孔型轧制,孔型的径向调得与导板位置不正确,有时会造成轧件从轧辊与导板之间的缝隙中钻出,即生产中会发生钻料现象。这样不但破坏了正常轧制,而且还会损坏导板或轧辊孔型凸棱,造成事故。
当两个轧辊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轧件则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轧制过程中,若出现上导板刮轧件现象,必然是上导板的左角造成的;若出现下导板刮轧件现象,必然是下导板的右角造成的。若轧辊旋转方向为顺时针,出现导板刮轧件现
象恰好与此相反。
在轧制过程中,一旦出现导板刮轧件情况,导板就将受到轧件一个水平推力,以轧辊逆时针旋转为例,上导板将会向右弯曲,下导板则向左弯曲。由于导板薄、刚性差,导板受力后将产生较大的弯曲变形。因此,轧件被导板刮伤得更严重,同时轧件给导板的推力也越大,直到轧件卡在导板上停止旋转为止。不旋转的轧件,将被轧辊螺旋孔型的凸棱拽出。有时不旋转的轧件被一个轧辊带动,轧件从轧辊与导板之间的缝隙中钻出,造成钻料事故。
在轧辊径向调整时,若轧辊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应注意保证上导板与左轧辊的间隙,下导板与右轧辊的间隙,在不相碰的前提下,应越小越好。反之,若两轧辊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则应保证上导板与右轧辊的间隙,下导板与左轧辊的间隙,在不相碰的前提下,也应越小越好。这就是轧辊孔型径向调整与导板位置相互关系的基本要求。按着上述的要求,轧辊与导板调整顺序如图4-4所示。
首先,固定好下导板位置,移动右轧辊,使右轧辊凸棱与下导板的间隙在不相碰的情况下越小越好。在固定好右轧辊位置后,根据4.1.1所述轧辊径向调整的原则,将左轧辊的位置调整好,并固定下来,最后确定上导板的位置,使上导板与左轧辊的凸棱不相碰的情况下,其缝隙越小越好。调整的关键就是保持两处的间隙越小越好。如果在轧制过程中,需要进行轧辊径向调整,原则上只能移动左轧辊与上导板。因为下导板不便移动,若移动了右轧辊,上述的关系就被搞乱了。
此外,轧辊径向调整还应注意保证轧制线与导板的轴线平行(图4-5a是正确的位置)。若轧制线与导板轴线不平行(如图4-5b所示,这是不正确的位置)。将破坏上述轧辊和导板相互位置的调整要求。
图4-4 轧辊与导板位置调整顺序图
图4-5 轧辊与导板轴向位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