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耐热性试验及评定方法

合集下载

05-耐热性试验及评定方法

05-耐热性试验及评定方法

第五章耐热性试验及评定方法1 耐热性试验1.1 试验程序概述评定一种材料热性能的标准化程序,按下述先后步骤进行。

a)制备适量供性能测量用的试样(见2)①);b)把试样分组进行几个确定的高温水平下的老化,既可以连续地也可以循环地进行若干周期,在周期之间,通常把试样恢复到室温或另一个标准温度(见2)⑤);c)对试样进行诊断试验以揭示老化程度。

诊断试验可以采用非破坏性试验或破坏性试验或进行某一性能的测定有可能使试样遭受破坏的检查试验(见2)①和②);d)延长连续热暴露或热循环直至规定的终点,即达到试样失效或在被测性能变化达到规定的程度(见2)①,②和⑤);e)根据老化程度种类(连续的周期的)以及诊断试验(见c)项)报告试验结果,包括:老化曲线或每一试样到达终点的时间或周期数;f)按3)①及3)⑧所述用数字方法评定这些数据并作图;g)按3)①所述,以温度指数和半差的缩写形式表示完整的信息。

1.2详细的试验程序①试验程序的选择a) 概述每一试验程序是最好要规定试验的形状、尺寸和数目,暴露温度和时间,与TI相关的性能,性能测定方法,终点,以及从试验数据推出耐热特征参数。

所选的性能尽可能反映(如果可能,以显著方式)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功能。

为了提供均一条件,可能需要规定试验从烘箱中取出后和测量前的条件处理。

b) TI测定的具体规程如果有材料规范,通常会给出TI值可接受下限的性能要求。

如果没有这样的材料规范,则可从GB/T 11026.2中选择评定耐热性的性能和方法(如果找不到这样的方法,则按下列顺序优先选用国际的、国家的或学会、协会标准或某种专门设计的方法)。

c) 终点时间不是20 000h的TI测定在大多数情况下,所要求的耐热特征参数持续时间预定为20 000h。

然而,常常还需要较长或较短的时间的信息。

在较长的时间情况下,要求或推荐时间(例如5 000h作为最长的终点时间的最小值),应按实际规定的时间与20 000h之比率增加。

太阳能集热器的耐热性能和使用寿命测试方法

太阳能集热器的耐热性能和使用寿命测试方法

太阳能集热器的耐热性能和使用寿命测试方法太阳能集热器是一种利用太阳辐射能将光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热水供应、采暖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然而,由于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太阳能集热器的耐热性能和使用寿命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了保证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稳定和长久使用,科学的测试方法和评估标准必不可少。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太阳能集热器的耐热性能指标。

太阳能集热器的耐热性能主要包括材料的耐高温性能和结构的耐热稳定性。

材料的耐高温性能是指太阳能集热器所使用的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例如,集热管的玻璃管壁应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能够承受高温下的热膨胀和热应力,同时不发生破裂或变形。

结构的耐热稳定性则是指太阳能集热器在高温环境下的结构稳定性和密封性能。

例如,太阳能集热器的密封胶条应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够在高温下保持良好的密封效果,防止热量的损失。

了解了太阳能集热器的耐热性能指标后,我们可以介绍一些常用的测试方法。

首先是材料的耐高温性能测试。

常见的方法包括热膨胀系数测试、热稳定性测试和热应力测试。

热膨胀系数测试可以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线膨胀系数来评估其耐热性能。

热稳定性测试则可以通过加热材料并观察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变化来评估其耐热性能。

热应力测试则是通过在高温环境下对材料施加一定的应力,观察其是否发生破裂或变形来评估其耐热性能。

其次是结构的耐热稳定性测试。

结构的耐热稳定性测试主要包括密封性能测试和结构稳定性测试。

密封性能测试可以通过将太阳能集热器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观察其密封胶条是否变形或脱落来评估其耐热性能。

结构稳定性测试则是通过在高温环境下对太阳能集热器施加一定的力或振动,观察其结构是否发生变形或破坏来评估其耐热性能。

除了上述测试方法外,还可以通过长期实地观察和使用寿命评估来评估太阳能集热器的耐热性能。

长期实地观察可以通过安装太阳能集热器在实际使用环境中进行长时间的观察,例如观察其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性能变化。

涂层材料耐热性能测试与分析

涂层材料耐热性能测试与分析

涂层材料耐热性能测试与分析涂层材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形式,广泛应用于工业、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材料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同时也越来越高科技、精密。

涂层材料的耐热性能是评价其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对于涂层材料的耐热性能测试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涂层材料的耐热性能测试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

首先,需要测试涂层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承受能力。

这可以通过热冲击实验、热膨胀实验、高温氧化实验等手段来测试。

其中,热冲击实验是一种将热作用突然加在试样上的实验,模拟材料在突发高温环境下的反应能力,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热膨胀实验则可以测试涂层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膨胀变形情况,有助于评估其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运动特性;高温氧化实验则可以模拟材料在高温氧化环境下的真实情况,评估其氧化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测试涂层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机械性能。

这一方面可以通过拉伸实验、弯曲实验、压缩实验等手段来进行,以测试其在高温环境下的强度、韧性、硬度等机械性能指标。

同时,还需要考虑涂层材料的界面性能,即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粘结情况。

这可以通过剥离实验、刮擦实验等手段来进行。

在进行涂层材料的耐热性能测试之后,还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首先需要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得出各项指标的均值、方差、标准差等统计指标。

然后需要通过与标准要求或者其他同类产品进行比较,评估涂层材料在耐热性能方面的优劣程度。

同时,还需要对材料缺陷、不均匀性等问题进行评估,确定改进方案或者加强工艺控制等措施。

总的来说,涂层材料的耐热性能测试与分析是材料品质评估的重要一环,是保证材料安全可靠的基础。

通过合理的测试手段和科学的分析方法,能够得出准确、可靠的材料性能数据,为更好的材料研发和应用提供支持。

耐热试验方案

耐热试验方案

耐热试验方案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耐热试验方案,以评估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和耐久性。

目的
该试验旨在确定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耐热性能,在不损坏或变形的情况下保持其结构完整性和功能。

材料和设备
- 不锈钢试验样品
- 热敏试验仪器
- 温度计
- 计时器
试验步骤
1. 准备试验样品:选择适当尺寸的不锈钢样品,并确保其表面清洁。

2. 设置热敏试验仪器:根据试验要求,设置热敏试验仪器的温度和时间参数。

3. 放置样品:将试验样品放置在热敏试验仪器的试验腔中,并尽量避免样品之间的接触。

4. 启动试验:启动热敏试验仪器,开始进行耐热试验。

5. 监测温度:使用温度计定期监测试验腔内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6. 记录时间:使用计时器记录试验的持续时间。

7. 观察样品:定期观察试验样品的外观和结构,以检查是否存在损坏或变形。

8. 结束试验:试验时间到达预设值后,停止热敏试验仪器并取出试验样品。

9. 分析结果:根据试验数据和样品观察结果,评估材料的耐热性能和耐久性。

注意事项
- 在进行试验前,确保热敏试验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定期清洁和校准试验设备,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根据试验需求,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温度和时间参数。

结论
通过进行耐热试验,我们可以评估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性能和耐久性。

这种试验方法有助于选择适用于高温环境的材料,并确保它们能够满足所需的耐热要求。

耐热性实验实验报告

耐热性实验实验报告

耐热性实验实验报告耐热性实验实验报告摘要:本次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耐热性能。

通过将不同材料置于高温环境中,观察其表面变化和性能损失情况,以评估其耐热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材料在高温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耐热性能,这对于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高温环境下的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高温环境对材料的性能和寿命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研究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耐热性能对于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材料的耐热性能进行测试,旨在为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的准备:选取不同种类的材料,如金属、陶瓷、塑料等。

2. 实验装置的搭建:搭建一个高温实验装置,确保材料可以在一定的高温环境下进行测试。

3. 材料的置入:将不同材料置于高温环境中,保持一定时间。

4. 观察和记录:观察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表面变化和性能损失情况,并进行记录。

实验结果: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在高温环境下表现出较好的耐热性能。

表面可能出现氧化现象,但整体性能基本不受影响。

2. 陶瓷材料:陶瓷材料在高温环境下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表面可能出现微小的裂纹,但整体性能基本不变。

3. 塑料材料:塑料材料在高温环境下表现出较差的耐热性能。

表面可能出现融化、变形等现象,性能明显下降。

讨论:1. 材料的选择:根据实验结果,金属和陶瓷材料适合在高温环境下应用,而塑料材料的耐热性能较差,需要谨慎选择。

2. 材料的改进:对于塑料材料,可以通过添加耐热剂等方式来提高其耐热性能,以满足特定应用需求。

3. 实验的局限性:本实验只针对几种常见材料进行了测试,未考虑其他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因此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研究了不同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耐热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金属和陶瓷材料在高温环境下表现出较好的耐热性能,而塑料材料的耐热性能较差。

这对于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耐热不锈钢的高温力学性能评估

耐热不锈钢的高温力学性能评估

耐热不锈钢的高温力学性能评估随着工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对高温环境下材料性能的需求越来越高。

耐热不锈钢作为一种具有优异高温性能的材料,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和能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因此,对耐热不锈钢的高温力学性能进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高温力学性能评估主要包括力学性能测试、高温变形性能测试和高温持久性能测试等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看常用的高温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力学性能测试是评估材料在高温下承受力学载荷的能力。

常见的力学性能测试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断裂韧性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耐热不锈钢在高温下的强度和韧性。

通常采用万能试验机进行拉力试验,通过对试样施加拉力,测量材料的变形和破裂行为,从而得到力学性能数据。

在高温条件下,材料的变形行为也是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高温变形性能测试常用的方法有压缩试验、拉伸试验和蠕变试验等。

通过对材料在高温下施加不同形式的载荷,如压缩或拉伸,观察材料的变形行为和变形速率,可以评估耐热不锈钢在高温下的变形能力。

高温持久性能测试是评估材料在长时间高温暴露下的性能稳定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高温蠕变试验、高温疲劳试验和高温腐蚀试验等。

这些试验能够模拟出实际工作条件下的高温环境,通过对材料的蠕变、疲劳和腐蚀等特性进行测试,评估耐热不锈钢在高温环境下的持久性能。

除了以上介绍的常规试验方法外,还有一些先进的非破坏性测试方法用于评估耐热不锈钢的高温力学性能。

例如,超声波检测、磁性检测和红外热成像等技术可以用于检测材料的内部缺陷、组织结构和表面温度分布等信息,从而判断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

除了试验方法,还有一些关键参数需要在高温力学性能评估中考虑。

其中,温度是最基本的参数之一。

不同的耐热不锈钢具有不同的高温使用温度范围,因此需要根据具体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测试温度。

此外,加载速率和应力水平也是影响高温力学性能评估结果的重要因素。

加载速率的选择应尽可能接近实际使用条件,以准确评估材料的高温性能。

混凝土材料耐热性能检测标准

混凝土材料耐热性能检测标准

混凝土材料耐热性能检测标准一、背景介绍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耐久性和性能一直备受关注。

其中,耐热性能是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的重要性能之一,它能够反映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在火灾等突发事件中的应用。

因此,对混凝土材料的耐热性能检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耐热性能的检测方法1.高温下的物理性能检测高温下的物理性能检测是通过对混凝土在高温下的物理性能进行测试来评估其耐热性能。

其中,主要包括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热容等物理参数。

这些参数能够反映混凝土在高温下的热膨胀、热传导和热吸收等性能,从而评价混凝土的耐热性能。

2.高温下的化学性能检测高温下的化学性能检测是通过对混凝土在高温下的化学性能进行测试来评估其耐热性能。

其中,主要包括混凝土在高温下的化学反应、氧化状态变化、化学成分等方面的测试。

这些参数能够反映混凝土在高温下的化学性能变化,从而评价混凝土的耐热性能。

3.高温下的力学性能检测高温下的力学性能检测是通过对混凝土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来评估其耐热性能。

其中,主要包括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等参数。

这些参数能够反映混凝土在高温下的强度和变形等性能,从而评价混凝土的耐热性能。

三、耐热性能检测标准1.国家标准《建筑材料耐高温性能试验方法》(GB/T 5464-2005)是我国建筑材料耐高温性能试验的标准,其中包括混凝土的高温下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该标准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是混凝土耐热性能检测的重要标准之一。

2.国际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ACI 318)是美国混凝土协会发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其中包括混凝土的高温下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该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应用性。

3.企业标准企业标准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的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标准。

例如,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制定了《混凝土高温性能试验方法》(CECS 13:2000),其中包括混凝土的高温下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材料的耐热性

材料的耐热性

材料的耐热性
材料的耐热性是指材料在高温环境下所能承受的能力。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对材料的耐热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于材料的耐热性进行评估和测试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影响材料耐热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一般来说,高熔点的金属和陶瓷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而聚合物和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较差。

此外,材料的晶体结构也对其耐热性有着重要影响,晶体结构稳定的材料往往具有较好的耐热性。

其次,材料的耐热性测试是评估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耐热性测试方法包括热重分析、热膨胀测试、热导率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得到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重量变化、尺寸变化以及热传导性能,从而评估材料的耐热性能。

另外,提高材料的耐热性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化学成分,添加耐热稳定剂或者增强材料的晶体结构来提高材料的耐热性。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要求的材料,还可以采用复合材料的方式,将高耐热性材料与其他材料进行复合,以提高整体材料的耐热性能。

最后,材料的耐热性对于各行各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电器等领域,对材料的耐热性要求非常严格。

只有具有良好耐热性能的材料才能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性能,确保设备和产品的安全可靠运行。

综上所述,材料的耐热性是一个重要的材料性能指标,影响着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应用性能。

通过对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进行优化,以及采用合适的测试手段和改进措施,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热性能,满足各行业对于高温环境下材料性能的需求。

因此,对于材料的耐热性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测试塑料的耐热性能

测试塑料的耐热性能

测试塑料的耐热性能
引言
塑料作为一种常见的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塑料的特性,其耐热性能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本文将介绍测
试塑料的耐热性能的方法和标准。

1. 定义
塑料的耐热性能是指塑料在高温环境下能够保持其结构完整性和性
能稳定性的能力。

耐热性能通常通过三个指标来评估:
•熔点:塑料的熔点是指在加热过程中,塑料从固态逐渐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玻璃化转变温度:塑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指塑料从玻璃态转变为橡胶态的温度。

•热分解温度:塑料的热分解温度是指塑料在高温下开始分解的温度。

2. 测试方法
为了评估塑料的耐热性能,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测试方法来进行:
2.1 热失重分析〔TGA〕
热失重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通过加热样品并记录样品重量的变化来评估其耐热性能。

在热失重分析中,样品通常在惰性气氛中加热,可以记录样品重量与温度的关系曲线,从而得到样品的热失重特性。

2.2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是另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通过测量样品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热力学行为,评估其耐热性能。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可以测量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等重要参数。

2.3 热膨胀系数测试
热膨胀系数测试用于评估塑料在高温下的热膨胀性能。

该测试方法通常使用热膨胀系数仪器,通过测量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线膨胀量,得到样品的热膨胀系数。

3. 测试标准
在进行塑料的耐热性能测试时,可以参考以下常用的测试标准:•ASTM D3418:。

05 耐热性实验及评定方法

05 耐热性实验及评定方法

确定终点可任选下述两种方法之一: i) 取相对于性能初始值增加或减少的某个百分数。该方法将提供材料之间的比较,但与它正常运行 中所要求的性能值关系较下述 ii)法差。初始值的确定见 2)④; ii)取性能的固定值。可以按通常运行要求选择这个值。检查试验的终点主要是以性能的固定值形 式给出。 选择终点最好能反映绝缘材料劣化的程度,即这种劣化降低了材料在某一绝缘结构中实际运行时承 受某种应力的能力。作为表明试验达到终点的性能劣化程度最好与实际应用中所要求的材料性能允许安 全值有关。 ③ 试样的制备和数量 a) 制备 老化试验用试样应由所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样品组成并经均一化处理。 某些情况下,在耐热性测定的性能测量表中规定了试样的厚度。如果没有规定,则应报告厚度。某 些物理性能甚至对试样厚度的微小变化都是敏感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相应规范有要求的话,则在每 一老化周期之后,可能需要对厚度进行测定并报告。 厚度之所以重要还因为老化速率可能会随厚度而变化。不同厚度材料的老化数据不总是可比的。因 此,一种材料可能会从不同厚度下性能测量得出一个以上的耐热特征参数。 试样尺寸偏差最好与常规的用于一般试验的偏差相同,对于试样尺寸偏差要比那些常规用的偏差小 的场合,应给出这些特殊偏差。筛选性测量确保试样具有被试材料相同质量和特征。 由于加工过程条件可能会显著地影响到某些材料的老化特性,因此要保证诸如在取样、从供获卷上 切取片材、按给定方向切取各向异性材料、模塑、固化及预处理等方面,所有试样都是按相同方法进行 的。 b) 试样数量 耐热性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极大地取决于每一温度下的老化试样的数量。通常,下述说明 (i~iii)是适用的,这些说明影响到 2)⑧给出的试验程序。 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另外制备一些试样或至少要从同批原始材料中提供一定备用品,以便以后可以从 中制备试样。这样,当遇到意想不到的复杂情况时,可以对这些另外制备的试样进行所需要的老化,使 得试样组之间发生系统误差之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如果耐热性相互关系证明是非线性的,或如果由于 烘箱的热失控而导致试验损失,那么,这样的复杂情况是可能会发生的。 在非破坏性试验或检查试验的试验判断标准是根据性能初始值的场合,则测定该性能所需要的一组 试样数量最好至少是每一温度组试样的两倍。对于破坏性试验,见 iii)。 i) 非破坏性试验的试样数量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每一暴露温度下,推荐一组五个试样。 ii) 检查试验的试样数量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要求每一暴露温度至少一组由 11 个试样组成。如果在每一组内的试样数是奇数,

耐热老化试验标准

耐热老化试验标准

耐热老化试验标准标题:耐热老化试验标准简介:本文介绍了耐热老化试验的标准,包括试验方法、试验条件和结果评定等内容,旨在提供参考和指导。

正文:耐热老化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材料性能测试方法,用于评估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耐久性能。

该试验可以有效地预测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老化程度,为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提供重要依据。

以下是耐热老化试验的标准内容。

试验方法:耐热老化试验通常采用加热Aging Box或热空气循环炉等设备,将试样置于高温环境中进行加热处理。

试验方法一般采用ISO、ASTM 等国际标准,具体的试验方法需根据使用材料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选择。

试验条件:试验条件应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包括温度、湿度和时间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试验温度选择在材料使用温度的上限附近,以模拟实际使用环境。

湿度和时间的选择应根据材料的特性和预期使用寿命进行合理确定。

结果评定:耐热老化试验的结果评定通常采用一定的评定指标,如材料性能变化率、外观变化、物理性能变化等。

根据材料的具体应用,可以选择不同的评定指标进行评价。

评定结果一般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情况,以判断材料是否符合预期要求。

在编写耐热老化试验标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标题应准确反映文章内容,不能与正文不符,以避免读者产生困惑。

2.文章中不得加入任何形式的广告信息,包括网址链接等,以保持文章的纯净性。

3.文章内容应遵守版权法律,不得涉及侵权争议,以确保合法合规。

4.文章标题、简介、正文中不得使用不适宜展示的敏感词或包含其他不良信息,以维护良好的阅读体验。

5.文章正文应完整、连贯,不得出现缺失语句、丢失序号、段落不完整等情况,以提供清晰的阅读体验。

总结:耐热老化试验标准是评估材料耐久性能的重要依据,在编写标准时要注意与实际要求相符,确保文章内容清晰、流畅,并遵守相关规定,以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和准确的参考指导。

耐热温度测试标准

耐热温度测试标准

耐热温度测试标准
耐热温度测试标准有:
1、热变形温度测试:该测试用于评估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

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是热变形温度(HDT)测试,它测量材料在一定加载条件下开始变形的温度。

2、热老化测试:该测试用于模拟材料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变化。

通常将样品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如恒温炉中,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老化。

之后,可以通过测试材料的物理性能指标,如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热收缩等,来评估材料的耐热性能。

3、热导率测试:该测试用于测量材料导热性能,即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

通过测试材料的热导率,可以了解材料在高温下的热传导特性。

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是热流计法或热板法,通过测量样品的热传导率来评估其耐热性能。

4、燃烧性能测试:虽然不是直接测试耐热性能,但燃烧性能测试可以提供关于材料在高温下的火焰抵抗能力的信息。

塑料着色剂基本要求和测试方法——耐热性

塑料着色剂基本要求和测试方法——耐热性

塑料着色剂基本要求和测试方法——耐热性塑料用着色剂的耐热稳定性是指在一定加工温度下和一定时间内,不发生明显的色光,着色力和性能的变化。

塑料着色与油墨印刷和涂料着色最大的区别在于绝大多数塑料着色成型过程中都有一个加热的过程,所以着色剂在塑料成型中常常受热会发生变色,着色剂耐热稳定性在塑料着色上是很重要的指标,着色剂耐热性不好会褪色,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其它性能,着色剂耐热稳定性与着色剂化学结构,晶型,粒径大小,着色浓度,应用树脂,加工工艺,及助剂有很大关系。

1影响耐热性指标的因素(1)耐热性与着色剂化学结构有关应用在塑料上着色剂有无机颜料,有机颜料和溶剂颜料。

一般而无机颜料是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盐,是高温煅烧的反应产物,煅烧温度最高可达700℃和900℃,所以无机颜料的热稳定性远远高于每种塑料成型温度,无机颜料耐热性可满足要求有机颜料和溶剂颜料的耐热性与化学结构有很大关系,正如颜料分子结构直接决定其色泽及应用性能一样,颜料分子骨架,取代基的结合能因其原子的不同而异,直接影响它们的分子骨架在一定温度下的稳定性及分解反应发生的难易。

以有机颜料为例其结构分为偶氮类,金属色淀类;酞菁类,稠环酮类,杂环类不同的化学结构的颜料亦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能。

表1为不同结构颜料品种在塑料HDPE中的耐热性颜料索引号化学结构耐热性本色冲淡62颜料红254180颜料蓝15:3颜料蓝110因此改进有机颜料耐热稳定性最主要的方法与途径是改变颜料的化学结构,通常可以有如下办法:●增加颜料的分子量,●分子中引入卤素原子,●采用稠环结构分子中引入极性取代基●引入金属原子2耐热性与着色剂晶体结构有关同一有机颜料结构可能不同的晶型,晶型不同颜色也会不一。

比如颜料紫19其β型是紫色,然后γ型是蓝光红颜料的晶型不同其耐热性也不一,颜料蓝15是个各项性能很好结构,但晶型不一样,性能也大不一样,如C.I.PB15是不稳定结构,不耐溶剂和高温所以在塑料着色时耐热稳定性,其在塑料中耐热性只有200°C,如将其晶型转为稳定的β型(C.I.PB15:3)其耐热性可达300°C表2为不同晶型酞菁蓝品种在塑料中的耐热性颜料索引号晶体类型耐热性酞菁蓝15不稳定型200°/5min酞菁蓝15:1稳定α型300°/5min酞菁蓝15:3稳定β型300°/5min2耐热性与着色剂粒径大小有关有机颜料不同粒径大小也对耐热性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颜料粒径小,表面积小,着色力高,而分散性,耐热性差。

耐热材料鉴定方法

耐热材料鉴定方法

耐热材料鉴定方法
耐热材料鉴定是指对材料的耐热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以确定其能否在高温环境下正常工作和使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耐热材料鉴定方法:
热失重分析:通过测量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质量变化,以确定其热稳定性。

该方法通常使用热重分析仪进行测试,可以计算出材料的热分解温度、热失重速率等参数。

热膨胀性测试:测量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线膨胀系数或体膨胀系数,以评估其热膨胀性能。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热膨胀仪、热膨胀显微镜等。

热导率测试:测量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热导率,以评估其传热性能。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热导率仪、热板法等。

强度测试:通过拉伸、压缩、弯曲等方式测试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强度和变形性能,以评估其耐热性。

常用的测试设备包括万能试验机、高温强度试验机等。

热循环测试:模拟材料在高温和低温交替作用下的工作环境,通过多次热循环测试,评估材料的耐热性和热疲劳性能。

常用的测试设备包括热循环试验箱等。

高温氧化测试:将材料置于高温氧化环境中,观察其表面的氧化程度和形成的氧化层,以评估材料的耐氧化性能。

常用的测试设备包括氧化炉、显微镜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和组合,以全面评估材料的耐热性能。

在进行耐热材料鉴定时,应根据实际需求和使用条件,选择适当的测试方法和设备,并严格按照测试标准进行操作和评估。

1。

耐热性测试

耐热性测试
耐热性测试
学习目标
应知
1
理解GB3883.1对耐热性测 试的要求
2 理解球压试验原理
3 熟悉烘箱的操作规程
应会
1 能确定工具耐热性试验部件材料 2 能取试样并进行预处理 3 能进行耐热性实验
4 能对测试结果进行判定
训练项目
1 进行耐热性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判定并填写原始记录。
耐热性测试
设置目的
耐热性测试分为短时耐热性(耐热性)和长期耐 热性(热老化寿命)。
耐热性测试
标准的要求与理解
2.条款
[29.1]非金属材料外部零 件、支承带电零件(包括电 标 气联接件)的绝缘材料零件 准 以及供作附加绝缘或加强 条 绝缘的热塑性材料零件, 款 凡其劣化可能会导致工具 不符合第一部分的,应具 有足够的耐热性。 该试验用图8-1所示试验 器进行
试验支座:采用一个50mm直径 的平滑安装表面和100mm高度的 实心钢圆柱体。
烘箱应:单室,空气温度分布符合 GB/T11026.4的要求。
耐热性测试
试验操作
(三)试验方法及过程
试验前条检款查理解
试验前应检查烘箱、球压试验装置等功能是否正常
1.试验准备
选取被试工具试品
选取试样厚度≧2.5mm,可以通过两片或多片叠加来获得 要求的厚度,上下两面应平行。
试验操作
打开烘箱电源,设定试验温度 打开开关(ON);通过条按款▲理、▼解键设置所需温度
值;设定完毕,按ENTER键确认,升温开始
试验开始
待烘箱及负载装置达到设定温度稳定值或开机2h后, 将试品快速放入烘箱内并保持水平。
取出样品
经过60min后,将试样取出,试样取出后应在10s内 将试样浸入到20℃±5℃的冷水中,待6min±2min后 取出样品在3min时间内测量压痕最大直径。

耐热_耐寒实验操作规程(3篇)

耐热_耐寒实验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目的为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特制定本规程,对耐热耐寒实验操作流程进行规范。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涉及耐热耐寒实验的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材料性能测试、产品性能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等。

三、实验人员要求1. 实验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专业知识,熟悉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

2. 实验人员应熟悉本规程内容,并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

3. 实验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确保实验操作安全。

四、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设备:高温炉、低温箱、实验样品架、温度控制器、数据采集器等。

2. 实验材料:实验样品、耐热耐寒材料、标准温度计等。

五、实验步骤1. 实验样品准备(1)确保实验样品表面干净、无油污、无水分。

(2)将实验样品放置在样品架上,确保样品均匀分布。

2. 设备调试(1)开启高温炉和低温箱,预热至设定温度。

(2)检查温度控制器和数据采集器是否正常工作。

3. 实验操作(1)将样品架放入高温炉或低温箱,确保样品处于实验温度范围内。

(2)启动温度控制器,按照实验要求设定实验温度。

(3)启动数据采集器,记录实验过程中样品的温度变化。

4.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温度、样品状态、实验时间等数据。

(2)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六、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如实验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2. 高温实验时,注意防止烫伤;低温实验时,注意防止冻伤。

3. 操作高温炉和低温箱时,注意避免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

4. 实验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实验,并采取相应措施。

七、实验结束1. 实验结束后,关闭高温炉和低温箱,待设备冷却至室温。

2. 清理实验场地,将实验样品、设备、材料归位。

3. 检查实验记录,确保数据完整、准确。

八、附则本规程由实验室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2篇一、目的为确保实验人员在进行耐热耐寒实验过程中的安全,规范实验操作流程,提高实验效果,特制定本规程。

食品中微生物的耐热性检测与评估方法研究

食品中微生物的耐热性检测与评估方法研究

食品中微生物的耐热性检测与评估方法研究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人们关注,其中微生物污染是重要的风险因素之一。

微生物的耐热性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耐热性检测与评估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首先,我们需要介绍食品中常见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这些微生物会导致人体感染并引发各种疾病。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由于高温处理等原因,微生物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杀灭或抑制,但一些耐热菌种仍然存活下来。

因此,对于食品中微生物的耐热性进行检测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常用的检测微生物的耐热性方法包括温度处理法和定量PCR法。

温度处理法是一种传统的检测方法,通过给微生物暴露在不同温度下并观察其存活情况来评估其耐热性。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大量样品和时间,并且结果受到实验条件的影响。

定量PCR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微生物基因组中的特定片段来确定其存在和数量。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非常低浓度的微生物,并且结果可靠、重复性好。

但是,这种方法的应用还相对较少,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除了这些传统的方法,近年来还涌现出一些新的检测技术和评估方法。

例如,基于纳米材料和光学检测技术的方法不断发展,能够实现对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定量分析。

此外,基于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也在食品微生物耐热性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还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微生物的耐热性机制,有助于制定更科学的食品安全政策和控制措施。

评估微生物的耐热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微生物的生理特性、环境因素和储存条件等多方面因素。

此外,不同的食品类型和加工工艺也会对微生物的耐热性产生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非常关键。

在评估微生物耐热性时,我们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微生物的生理特性。

不同的微生物对温度的敏感性有所不同,一些耐热菌种可以在高温环境中存活并繁殖。

新型工程塑料的耐热性测试

新型工程塑料的耐热性测试

新型工程塑料的耐热性测试新型工程塑料的耐热性测试新型工程塑料的耐热性测试是评估其在高温环境下的表现和性能的关键步骤。

下面是一篇按步骤思考的文章:第一步:确定测试目标和要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测试的目的和要求。

这可能包括评估工程塑料在高温下的耐受能力、确定其熔点和热变形温度等特性。

第二步:选择测试方法根据测试目标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热失重分析、热分析仪(如热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热膨胀测试和热老化测试等。

第三步:准备样品为了进行耐热性测试,我们需要准备合适的样品。

样品可以是工程塑料制成的薄片、棒材或注塑件等。

确保样品的制备过程中尽量避免对其结构和性能的损伤。

第四步:进行热失重分析热失重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用于评估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

在测试过程中,样品被加热到一定温度(例如600℃),并测量样品的质量损失。

根据质量损失的程度,可以推断出样品的热稳定性。

第五步:使用热分析仪进行测试热分析仪能够提供关于材料的热性能和热分解行为的详细信息。

常用的热分析仪包括热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

通过测量样品在升温过程中的热响应,我们可以得到材料的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特性等参数。

第六步:进行热膨胀测试热膨胀测试可以评估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尺寸变化。

该测试通常使用热膨胀仪进行,通过测量材料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的长度变化,可以得出其热膨胀系数和热膨胀行为。

第七步:进行热老化测试热老化测试是评估材料在长时间高温条件下的性能变化的关键测试方法。

在该测试中,样品被放置在恒定的高温环境中,如150℃或200℃,并定期测试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

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长期耐热性能。

第八步:分析和总结结果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可以分析材料的耐热性能。

比较不同样品在不同测试条件下的表现,找出最佳的工程塑料材料。

同时,我们还可以总结测试结果,并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总结: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对新型工程塑料的耐热性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估。

第7章非金属材料试验掌握耐热试验的条件及方法学习资料

第7章非金属材料试验掌握耐热试验的条件及方法学习资料

下列电器中的部件不用进行该项试 验:
a.装饰物、旋钮和器具内部产生的 火焰不可能蔓延到电器上的零部件
b.手持式电器 c.用手或脚来保持开关接通的器具 d.用手连续加载的器具不进行该项 试验。
(2)试验样品及温度
无人照管器具
有人照管器具
其它外 部部件
载流的连 灼热丝 载流的连 灼热丝 灼热丝
接件(及 试验温 接件(及 试验温 试验温
(4)观察和测量 进行家用电器产品灼热丝试验主要观
察和测量如下情况: a.灼热丝和试样接触后铺底层的起燃
时间t1。 b.灼热丝和试样接触后试样的起燃时
间t2以及灼热丝和试样脱离后试样后燃时 间t3。
c.记录火焰的高度。
4.试验结果的评定 下述情况为合格: a.试样未起火或不灼烧。 b.铺底层未起燃或铺底层松木块未
用量规检查两电极之间的距离应为 4.Omm士0.1mm。接通电源并施加规定的电 压值(175V、250V),同时启动滴液装置 ,使液滴(0.1%的NH4CL氯化铵)以30s士 5s的间隔滴到试样上,直到滴完50滴或试 样发生破坏为止(不超过50滴)。
试验应在5个试验点上进行。如果在 同一试样上进行多次试验,则应注意试 验点之间要有足够的间隔,以保证试点 上的飞溅物不污染其它的被试表面。
试样的形状和尺寸:试样的尺寸应大于 15mm×15mm,厚度应不少于3mm,允许多 块试样叠加一起,表面应平整无伤痕。在 选择试样时应考核材料的方向性,如果试 样表面不平整,也允许对试样表面研磨 (但应在报告中说明)
4.实施试验 (1)测定PTI值 将处理过的样品水平地放置在绝缘支
撑板上,电极按规定的压力与试样表面良 好接触。
固定夹持试样时,应不对试验火 焰或放置 铺底层。一般情况试验火焰施加时间 是30s土1s;

防水卷材耐热性

防水卷材耐热性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11部分:沥青防水卷材耐热性1 方法A1.1 原理从试样裁取的试件,在规定温度分别垂直悬挂在烘箱中。

在规定的时间后测量试件两面涂盖层相对于胎体的位移。

平均位移超过2.0mm为不合格。

耐热性极限是通过在两个温度结果间插值测定。

1.2 仪器设备1.2.1 鼓风烘箱(不提供新鲜空气)在实验范围内最大温度波动±2℃。

当门打开30s后,恢复温度到工作温度的时间不超过5min.1.2.2 热电偶连接到外面的电子温度计,在规定范围内能测量到±1℃。

1.2.3 悬挂装置(如夹子)至少100mm宽,能夹住试件的整个宽度在一条线,并被悬挂在试验区域(见图1)。

1.2.4 光学测量装置(如读数放大镜)刻度至少0.1mm。

1.2.5 金属圆插销的插入装置内径约4mm。

1.2.6 画线装置画直的标记线(如图1所示)。

1.2.7 墨水记号线的宽度不超过0.5mm,白色耐水墨水。

1.2.8 硅纸。

1.4 试件制备矩形试件尺寸(115±1)mm×(100±1)mm,按1.5.2或1.5.3实验。

试件均匀的在试样宽度方向裁取,长边是卷材的纵向。

试件应距卷材边缘150mm以上,试件从卷材的一边开始连续编号,卷材上表面和小表面应标记。

去除任何非持久保护层,适宜的方法是常温下用胶带粘在上面,冷却到接近假设的冷弯温度,然后从试件上撕去胶带,另一方法是用压缩空气吹[压力约0.5MPa(5bar),喷嘴直径约0.5mm],假若上面的方法不能除去保护膜,用火焰烤,用最少的时间破坏膜而不损伤试件。

在试件纵向的横断面一边,上表面和小表面的大约15mm一条的涂盖层去除直胎体,若卷材有超过一层的胎体,去除涂盖料直到另外一层胎体。

在试件的中间区域的涂盖层也从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两个接近处去除,直至胎体(见图1)。

为此,可采用热刮刀或类似装置,小心地去除涂盖层不损坏胎体。

两个内径约4mm的插销在裸露区域穿过胎体(见图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耐热性试验及评定方法1 耐热性试验1.1 试验程序概述评定一种材料热性能的标准化程序,按下述先后步骤进行。

a)制备适量供性能测量用的试样(见2)①);b)把试样分组进行几个确定的高温水平下的老化,既可以连续地也可以循环地进行若干周期,在周期之间,通常把试样恢复到室温或另一个标准温度(见2)⑤);c)对试样进行诊断试验以揭示老化程度。

诊断试验可以采用非破坏性试验或破坏性试验或进行某一性能的测定有可能使试样遭受破坏的检查试验(见2)①和②);d)延长连续热暴露或热循环直至规定的终点,即达到试样失效或在被测性能变化达到规定的程度(见2)①,②和⑤);e)根据老化程度种类(连续的周期的)以及诊断试验(见c)项)报告试验结果,包括:老化曲线或每一试样到达终点的时间或周期数;f)按3)①及3)⑧所述用数字方法评定这些数据并作图;g)按3)①所述,以温度指数和半差的缩写形式表示完整的信息。

1.2详细的试验程序①试验程序的选择a) 概述每一试验程序是最好要规定试验的形状、尺寸和数目,暴露温度和时间,与TI相关的性能,性能测定方法,终点,以及从试验数据推出耐热特征参数。

所选的性能尽可能反映(如果可能,以显著方式)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功能。

为了提供均一条件,可能需要规定试验从烘箱中取出后和测量前的条件处理。

b) TI测定的具体规程如果有材料规范,通常会给出TI值可接受下限的性能要求。

如果没有这样的材料规范,则可从GB/T 11026.2中选择评定耐热性的性能和方法(如果找不到这样的方法,则按下列顺序优先选用国际的、国家的或学会、协会标准或某种专门设计的方法)。

c) 终点时间不是20 000h的TI测定在大多数情况下,所要求的耐热特征参数持续时间预定为20 000h。

然而,常常还需要较长或较短的时间的信息。

在较长的时间情况下,要求或推荐时间(例如5 000h作为最长的终点时间的最小值),应按实际规定的时间与20 000h之比率增加。

同理,老化周期持续时间也应以大致的比率变化。

再次,温度外推应不超过25K。

在较规定时间短的情况下,必要时,可能要以相同比率减少相应时间。

②终点选择材料的耐热性可能需要由不同的耐热数据(应用不同性能和/或终点得到的)予以表征,以便合理选择材料以满足某一绝缘结构的特殊应用。

确定终点可任选下述两种方法之一:i) 取相对于性能初始值增加或减少的某个百分数。

该方法将提供材料之间的比较,但与它正常运行中所要求的性能值关系较下述ii)法差。

初始值的确定见2)④;ii)取性能的固定值。

可以按通常运行要求选择这个值。

检查试验的终点主要是以性能的固定值形式给出。

选择终点最好能反映绝缘材料劣化的程度,即这种劣化降低了材料在某一绝缘结构中实际运行时承受某种应力的能力。

作为表明试验达到终点的性能劣化程度最好与实际应用中所要求的材料性能允许安全值有关。

③试样的制备和数量a) 制备老化试验用试样应由所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样品组成并经均一化处理。

某些情况下,在耐热性测定的性能测量表中规定了试样的厚度。

如果没有规定,则应报告厚度。

某些物理性能甚至对试样厚度的微小变化都是敏感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相应规范有要求的话,则在每一老化周期之后,可能需要对厚度进行测定并报告。

厚度之所以重要还因为老化速率可能会随厚度而变化。

不同厚度材料的老化数据不总是可比的。

因此,一种材料可能会从不同厚度下性能测量得出一个以上的耐热特征参数。

试样尺寸偏差最好与常规的用于一般试验的偏差相同,对于试样尺寸偏差要比那些常规用的偏差小的场合,应给出这些特殊偏差。

筛选性测量确保试样具有被试材料相同质量和特征。

由于加工过程条件可能会显著地影响到某些材料的老化特性,因此要保证诸如在取样、从供获卷上切取片材、按给定方向切取各向异性材料、模塑、固化及预处理等方面,所有试样都是按相同方法进行的。

b) 试样数量耐热性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极大地取决于每一温度下的老化试样的数量。

通常,下述说明(i~iii)是适用的,这些说明影响到2)⑧给出的试验程序。

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另外制备一些试样或至少要从同批原始材料中提供一定备用品,以便以后可以从中制备试样。

这样,当遇到意想不到的复杂情况时,可以对这些另外制备的试样进行所需要的老化,使得试样组之间发生系统误差之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如果耐热性相互关系证明是非线性的,或如果由于烘箱的热失控而导致试验损失,那么,这样的复杂情况是可能会发生的。

在非破坏性试验或检查试验的试验判断标准是根据性能初始值的场合,则测定该性能所需要的一组试样数量最好至少是每一温度组试样的两倍。

对于破坏性试验,见iii)。

i) 非破坏性试验的试样数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每一暴露温度下,推荐一组五个试样。

ii) 检查试验的试样数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要求每一暴露温度至少一组由11个试样组成。

如果在每一组内的试样数是奇数,则对图解法求解及在某些其他情况下,数据处理可能更加简单。

iii) 破坏性试验的试样数量试样数(N)按下式得出:N=a×b×c+d式中:a——某一试验组内经过一个温度下相同处理且在性能测定之后抛弃的试验数(通常为五个);b——在一温度下的处理次数,即暴露次数的总数;c——老化温度水平的个数;d——组内用于确定性初始值的试样数。

当诊断标准是以其性能相对于其初始水平的百分变化时,正常的做法是取d=2a。

当诊断标准是某一性能绝对水平时,通常d是零,除非要求报告初始值。

④初始性能值的确定用于测定性能初始值的试样应从准备进行老化的试样总体中随机选取一部分。

性能值测定之前,应把这些试样在老化试验温度的最低水平下(见2)⑤)暴露两天(48h±6h)进行条件处理。

注: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很厚的试样),可能需要多于两天的时间以达到一个稳定值。

除非在诊断性能的方法中另有说明,初始值是取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⑤暴露温度和时间对TI测定,宜把试样暴露于不少于三个、最好四个以上的温度下,这些温度应包含有足够范围,以便能证明到达终点时间与热力学(绝对)温度倒数之间的线性关系。

为了减少在计算相应的耐热特征参数中的不确定性,需要仔细选择热暴露的整个温度范围,注意下列要求:a)测定TI时最低的暴露温度应是能使测得的终点的平均时间或中值时间大于5 000h(见2)①c));b)为确定TI而进行的外推应不大于25K;c)最高的暴露温度应是能使测得的终点的平均值或中值时间大于100h(如果可能,小于500h)。

注:对某些材料,也许不可能达到终点时间小于500h而仍保持足够的线性度。

然而,对相同数据分散性而言,较小的平均终点时间范围将导致结果的较大的置信区间。

有关如何应用非破坏性试验、检查试验或破坏性试验的试验判断标准,2)⑧提供了相关及详细的说明。

⑥老化烘箱在整个老化过程中,老化烘箱中放样空间的温度应保持在GB/T 11026.4给定的偏差范围内。

除非另有规定,应采用GB/T 11026.4规定的烘箱。

烘箱内的空气循环和换气量最好应足以保证热降解速率不因分解产物的堆积或氧气的减少而受到影响(见2)⑦)。

⑦环境条件特殊环境条件的影响,诸如极端的潮湿、化学污染或振动,在许多情况下,可能通过绝缘结构试验进行评定更加适合。

a) 老化过程的大气条件除另有规定外,老化应在运行于标准实验室大气中的烘箱内进行。

然而,某些对烘箱内湿度非常敏感的材料,当放置老化烘箱的房间内的绝对湿度受到控制,并使其等于GB/T 11580的相应的标准大气B的绝对湿度时,可得到更加确实可靠的结果。

因此,应报告上述或其他规定的条件。

b) 性能测量的条件处理试样在测量之前应进行条件处理并应在材料标准规范中的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测量。

⑧老化程度本条是有关应用下列试验的基本程序:a)非破坏性试验;b)检查试验;c)破坏性试验。

按2)③说明,制备若干试样。

如有必要,按2)④规定,测定性能的初始值。

把试样按暴露温度的个数随机地分成同样个数的组。

按2)⑤说明,确定暴露温度和时间。

在符合2)⑥要求的每一烘箱中放置一组试样进行暴露,烘箱要尽可能保持接近所规定的温度。

建议给每一单个试样做标记以简化它每一次试验之后正确返回烘箱。

i) 非破坏性试验的应用程序在每一周期结束时,从各自烘箱中取出试样组,除另有规定外,让其冷却至室温。

某些试验的性能可能要求在烘箱温度下测量,在这种情况下,老化继续进行。

对每一试样进行相应试样,然后把试样组返回到原先烘箱,在如同以前一样的温度下,进行下一周期的暴露。

继续温度暴露周期、冷却并施加试验直至试样组内试样的平均测得值达到规定的终点并至少供超过终点的一个点。

按6.1所列及IEC 60216-3细节评定结果并按6.8规定报告结果。

ii) 检查试验的应用程序按检查试验程序试验的试样应随机地从通过筛选检查试验的试样中抽取。

每一周期结束后,从烘箱中取出所有试样。

每次取出之后,让这些试样冷却至室温,然后,让每一试样进行规定的检查试验。

再把通过检查试验的试样返回到他们原先的烘箱,在如同以前一样的温度下,进行下一周期的暴露。

继续温度暴露周期、冷却及施加检查试验,如果试样数(m)是奇数,则直至中值试样数(m+1)/2失效;如果试样数是偶数,则直至中值试样数(m/2+1)失效。

如果结果显示该终点时间很可能是在大约10个暴露周期内达到,则没有必要改变原先选择的暴露周期;如果结果没有这种显示,则可能要改变周期,使得至少7个周期(最好是10个周期左右)内得到期望的中值结果,应在第4周期之前作出改变周期时间的决定。

按3)①所列评定结果,按3)⑧规定报告结果。

iii) 破坏性试验的应用程序对每一烘箱,随机选取预定试样数量的试验组,按合适的暴露时间顺序经某段时间之后,把试验组分别从烘箱中取出。

在每一次取出之后,除非另有规定,让一组试样冷却至室温,对预期其性能会随温度或湿度显著变化的材料,除非另有规定,应将这些试样在GB/T 10580的B标准大气条件中处理一夜。

对试样进行试验并按IEC 60216-3以结果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或其合适的变换形式)对暴露时间的对数作图。

按3)①所列评定结果,按3)⑧规定报告结果。

1.3 评定①试验数据的数字分析③~⑦规定了试验数据的所有完整分析的数字计算程序。

TI数据的分析是建立在这样假设基础上的:终点时间的对数与热力学老化温度的倒数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

②耐热特征参数和形式耐热性特征参数是:温度指数,TI,和半差,HIC(见3)⑦)。

电气绝缘材料的耐热性总是针对某一具体性能和终点给出的。

如果忽略这一点,耐热性能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经受过热老化的材料性能可能未必按相同速率全部变坏,因此,一种材料可能会得出一个以上的温度指数或半差,例如,从不同性能测量得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