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的历史

合集下载

版式设计版式设计01-讲义_2_2

版式设计版式设计01-讲义_2_2

知识点二:版式设计的发展同学们,大家好!上次课我们学习了版式设计的具体内涵,了解了什么是版式设计。

那么中外版式设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中欧版式设计的历史演变。

版式设计的历史与演变1.3.1传统中国书的典型版面传统的中国印本书籍只印纸的一面。

每一印张在中央对折,成为一页的两面。

书的每页上有特别的形式及线条,其名称可以有助于解释它们的性质及其功能。

印张的印刷部分与木板大小相同,称为版面(见图)。

版面中央称为版心。

版心处可以有一细栏文字,为两页内容章节的小标题、印张页次,有时也是印本分卷的号码及题目,或本张字数及刻工姓名。

版心中央有一黑线,有粗有细,称为象鼻,以此线为准进行折页;或有上下相对的两个凹形尖角黑花,称为鱼尾,凹形的尖顶处为折页的标准。

宋版书籍有时在版边的左上角印一长方形符号,内写卷次,称为书耳。

书页的上下边缘空白处分别称为“天头”、“地脚”。

“天头”一般也称为书眉,较宽,“地脚”一般较窄。

书的每页画成行格,行与行之间有细线区分,称为界,每页四边均有边栏,或为单线,或为双线。

书的正文印在行内,为大字单行,书的注释或批语则以小字双行印在所注的句或字下,同在一行之内。

这种印法的基本版式以及版面术语一直到现在仍在使用。

传统中国书的版式设计特征: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是直排,从上到下、从右到左。

在目录内容的编排中,内容由大到小的关系通过文字上下分级别的穿插排列,将信息层次清晰的显示出来。

如图(元刻本图《大元大一统志》的章节目录)中,文字信息依章节名、作者、章节内容的顺序从右往左排列;在章节内容的编排中,如图(明刊本图《三才图绘》中的《指南车图》)中,标题位于书眉,页面分纵向三栏,正文占一栏,插图占三分之二栏,空间留白的插图区与排列整齐的正文区之间形成黑白的强烈对比关系,使整个页面版式极具装饰性。

上图是《全相三国志评话》,是插图本的典型版式。

上述案例介绍了传统中国书在版式设计中对标题、文字、插图处理的一些典型手法。

书籍装帧的历史发展

书籍装帧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收入
2.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类
不同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所包括的内容也 不同。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是指销 售产成品、自制半成品以及提供代制品、 代修品等工业性劳务所取得的收入,也称 为产品销售收入;商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 入,是指销售商品取得的收入,也称商品 销售收入;施工企业、交通运输等企业的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其提供工业性劳务取 得的收入;服务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是 指其提供非工业性劳务所取得上的一页收入下一等页 。返回
19世纪中,工业革命使印刷、制版的技术发展迅猛,但 是工业化的进程限制了设计的发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西方书籍的发展
人们开始向往中世纪的浪漫,希望通过中世纪的手工艺 传统恢复设计的水平。英国书籍设计掀起了一股复兴的 浪潮,他们努力恢复中世纪手抄本的装饰特点,这股浪 潮被称为“书籍设计的文艺复兴”,之后迅速影响了欧 美各国的书籍设计。
14世纪末,由来自荷兰的林堡兄弟主持设计的手工出版 作坊在法国成立,成为当时最为先进的出版作坊。这时 出版的书籍主要是一些宗教书籍,采用手工抄写、编排 和装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西方书籍的发展
林堡兄弟在书籍的设计中插入了很多精美的插图,并较 多地创造性地采用了首写字母装饰,设计典雅大方,并 且使文字的段落清晰,在装饰性同时增加了文字的阅读 性。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中国书籍的发展
(二) 简帛时代
1.简策 简策是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书籍的形式,也是中国
最早具有书籍形态的装帧形式。“简”即竹简,“策” 即为现今的“册”,即用规整的刻写了文字的竹片串联 成册,然后从后向前卷起,在最前面的一片竹简反面刻 有书名,卷起后形成简策的封面,从此形成了书籍的量 词— “卷”。 这种在竹木上的刻写形式,成本较为低廉,因此,在造 纸术出现之前,一直被中国人长期并广泛的使用。

《人民日报海外版》版面设计的历史演进与融合创新

《人民日报海外版》版面设计的历史演进与融合创新

一、《人民日报海外版》版面设计的历史演进《人民日报海外版》(简称海外版)创刊于1985年7月1日,是国内承担对外传播职责的重要媒体。

创刊30多年来,海外版进行了几次版面改革,版面特色愈加明显。

1988年元旦,海外版报头改变,将“海外版”三个字套红竖排在“人民日报”四个字的右侧,并在报头左侧增添了“今日提要”栏目,用于展示该期报纸各版的主要信息。

2004年10月1日,海外版开始出彩版报纸,但只有第一和第四版,且仅限于北京地区。

海外版的第一次全面改版是在2005年,此后又经历若干次规模较小的调整。

2005年的改版中,海外版在版面格局和内容设置上有了突破。

顺应报业发展的潮流,报纸全面采用符合当代读者阅读习惯和具有当代报纸特点的版面形式,取消直排文,多用照片,使版面更加简洁和方便阅读。

[1]由于海外版特殊的目标受众,其版面设置也独具特色。

根据海外受众的信息选择规律,“海归创业”“学中文”“读者桥”“丝路特刊”“新媒体”等版面相继面世,“国内地方新闻”“教科文体新闻”“军事新闻”等特色不明显的版面陆续被取消。

2016年3月,海外版进行扩版,由原来的每日8版扩至每日12版,增设“创新中国”“文明中国”“开放中国”“美丽中国”“外媒看中国”等版面。

海外版自2016年10月15日起实现电子版报纸全彩化,读者在人民网、海外网、海客新闻客户端上可以浏览12个版全彩色的报纸。

2016年12月1日起,在电子版全彩化的基础上,报纸在海内外实施12个版全彩色印刷,同时将版页顺序调整为以插页方式排序印刷。

纵览海外版版面的历史演进,可以发现其多版化、彩色化、风格化的特点。

第一,顺应国内传媒业“增量改革”[2]的发展趋势,海外版逐渐拓展报纸版面,通过报纸内容的整体增加做大版面格局,丰富报纸内容。

通过做大版面格局,既可以为党报宣传功能的实现拓展版面,又能满足读者多样化信息需求。

伴随多版化而来的是对报纸内容的丰富性、栏目设置的精细化、报纸的易读性等提出的更高要求,海外版后续进《人民日报海外版》版面设计的历史演进与融合创新○吕文宝【摘要】媒介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纸媒面临着市场和受众带来的双重考验。

书籍装帧的发展历史_书籍装帧的发展历程

书籍装帧的发展历史_书籍装帧的发展历程

书籍装帧的发展历史_书籍装帧的发展历程中国书籍装帧的起源和演进过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那么你想知道关于书籍装帧的发展历史是怎么样的吗?下面就由店铺为你带来书籍装帧的发展历史介绍,希望你喜欢。

书籍装帧的发展历史介绍书籍装帧,以前很少有人论及这个概念。

现在,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和出版市场的逐步开放,以及从事专业书装设计的团体及个人的不断涌现,关于书籍装帧的研究已为世人所认知,并且对出版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将书籍装帧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来学习和研究,也于今天提了出来,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这一举措,经事实证明,的确为社会文明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书籍装帧的发展观来讲,若想系统地了解书籍装帧形态,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它的发展史。

不论是对出版界还是设计界及书籍收藏界来讲,都是有一定帮助的.我们谈到书籍不能不谈到文字,文字是书籍的第一要素。

中国自商代就已出现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

从甲骨文的规模和分类上看,那时已出现了书籍的萌芽。

到周代,中国文化进入第一次勃兴时期,各种流派和学说层出不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作为文字载体的书籍,已经出现很多。

周代时,甲骨文已经向金文、石鼓文发展,后来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逐步发展,后又完成了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文字体的演变,书籍的材质和形式也逐渐完善。

(一)甲骨通过考古发现,在河南“殷墟”出土了大量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这就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作为文字载体的材质。

所刻文字纵向成列,每列字数不一,皆随甲骨形状而定。

由于甲骨文字型尚未规范化,字的笔画繁简悬殊很大,刻字大小不一,所以横向难以成行。

后来虽然在陶器、岩石、青铜器和石碑上也有文字刻画,但与书籍形式相去甚远,故不做详谈。

公元前2500年前后,古埃及人把文字刻在石碑上,称为石碑文。

古巴比伦人则把文字刻在黏土制作的版上,再把黏土版烧制成书。

(二)玉版《韩非子•喻老》中有“周有玉版”的话,又据考古发现,周代已经使用玉版这种高档的材质书写或刻文字了,由于其材质名贵,用量并不是很多,多是上层社会的用品。

书籍装帧的历史发展

书籍装帧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中国书籍的发展
2.经折装 经折装是在卷装书后的一个装帧飞跃,它使书籍开始走
向翻页的装帧结构形式。 最初这种装订形式是由佛教 传进中国的,书籍的内容以经文为主,因此被称为经折 装。 这种书籍将长卷的纸张反复折成几寸宽,首尾固定在厚 纸板上。经折装的封面有两种形式,有封底封面分开的 ,也有封底封面连接的,加上封面的设计,这种书籍的 形态已经更加接近现代书籍的装帧形式,因此经折装的 书籍也是中国书籍装帧史上向册页式书籍的过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中国书籍的发展
4.蝴蝶装 蝴蝶装始于唐代末期,盛行于宋元时期,这种形式的装
帧已经使书籍真正的进入到册页装的时代。 蝴蝶装是将单面印刷好的书页,由中间对折,依次排列
成册,然后利用钻胶将书页固定在包背式的封面上,这 样的书页翻阅起来犹如蝴蝶的翅膀翻飞一般,因此被称 为“蝴蝶装”。这种装帧方式使书籍更加便于收藏,但 是在翻看的时候必须连翻两页,同时无装订线的结构使 书页容易脱落。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中国书籍的发展
(二) 简帛时代
1.简策 简策是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书籍的形式,也是中国
最早具有书籍形态的装帧形式。“简”即竹简,“策” 即为现今的“册”,即用规整的刻写了文字的竹片串联 成册,然后从后向前卷起,在最前面的一片竹简反面刻 有书名,卷起后形成简策的封面,从此形成了书籍的量 词— “卷”。 这种在竹木上的刻写形式,成本较为低廉,因此,在造 纸术出现之前,一直被中国人长期并广泛的使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中国书籍的发展
但是,这种书籍的形式也存在着较多的使用问题,庞大 的体积与重量使其不便携带,因此有了人们形容读书读 得多为“学富五车”的说法。由于这种简策串连的绳子 在长期的使用中极易断开,出现“错简”现象,使得简 策不便于收藏,人们一直不懈地寻找着新的书写材料。

书籍的封面设计

书籍的封面设计

考虑印刷和材料
印刷
选择合适的印刷工艺和颜色搭配,以确保封面图像的 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例如,采用凸版印刷或UV涂层 工艺可以使封面更具质感和立体感。
材料
根据书籍的类型和主题选择合适的纸张材料。例如, 硬皮书通常选用厚重而有质感的纸张,而轻便的口袋 书则选用轻薄纸张。同时,不同的纸张材料也会影响 封面的触感和视觉效果。
现代的封面设计更加注重创意、色彩、图案、材质等方面的运用,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和满足其审美需求。
02
封面设计的元素
文字设计
总结词
文字设计是封面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元素 ,它能够直接传达书籍的主题和内容。
VS
详细描述
文字设计包括书名、作者名和其他相关信 息的设计。好的文字设计应该清晰易读, 同时具有艺术美感,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 力。字体选择、大小、粗细、间距等都是 文字设计的关键因素。
非小说类书籍封面设计
信息直观
非小说类书籍的封面设计应注重信息的直观 性,使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和图像传达书籍的 主题和内容。
风格统一
保持封面设计与书籍内容的风格统一,使读者能够 快速识别书籍的类型和主题。
强调作者
对于知名作者的作品,可以在封面上突出作 者的形象和名字,以增加书籍的可信度和吸 引力。
儿童书籍封面设计
VS
多感官设计可以通过特殊材料、纹理、 气味等方式实现。例如,在封面上添 加凹凸不平的纹理,让读者触摸时感 受到不同的质感;或者在封面上添加 香料,让读者在翻阅书籍时闻到特定 的香气。
增强现实技术应用
增强现实技术应用是指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封面设计的方法。这种设计能够让 读者通过手机等设备在封面看到虚拟的图像、信息等内容,增加书籍的互动性和 趣味性。

中国的书籍形式和版式设计的历史

中国的书籍形式和版式设计的历史

汉字鼻祖:甲骨文
能称之为现代汉字鼻祖的是 甲骨文,具有我国汉字称为
“方块字”的非常显著的特
点。
最早的书籍:简牍
简,即竹片;牍,为木片。竹片 做成的书称之为“简策”;木片 做成的书称之为“版牍”。人们 习 惯 把 这 两种 书 的 形 式统 称 为 “简牍”。简牍始于商朝末年, 直至东晋,沿用时间很长,是将 文字刻或写在竹片或木片上,在 依先后次序,上下各用较牢的绳 子串联,这样,经过编辑的“简” 成为了“策”,也就是今天我们 所讲的“册”。
(二)、精装
精装书最大的优点是护封坚固,起保护内页的作用,
使书经久耐用。精装书的内页与平装一样,多为锁 线钉,书脊处还要粘贴一条布条,以便更牢固的连 接和保护。护封用材厚重而坚硬,封面和封底分别 与书籍首尾页相粘,护封书脊与书页书脊多不相粘, 以便翻阅时不致总是牵动内页,比较灵活。精装书 印制精美,不易折损,便于长久使用和保存,设计 要求特别,选材和工艺技术也较复杂,因此有许多 值得研究的地方。
糊粘贴,而是穿孔用纸捻订起
砸平。
线装书
线装出现在北宋末年,直至明 万历年后才得到发展,到了清 代线装书达到鼎盛。线装书在 折页方面与包背装没有差异, 只是装订时不用纸捻,用棉线 或丝线装订成册,装帧也颇为 讲究,光订法就有四孔、六孔 和八孔,封面和函套以及各种 织品装裱,别扣是以玉石或象
牙制成,豪华气派,成为一种
珍贵的艺术品。
传统书籍形式对现代书籍的版式设计产生了极为重 要的影响如:
① 从上到下的文字编排形式
② 现代书籍术语依然延照传统书籍(天头、地脚、切口等)
近现代书籍装帧形式。 (一)、简装
简装,也称“平装”,是铅字印刷以后近现代书籍普遍采用 的一种装帧形式。简装书内页纸张双面印,大纸折页后把每 个印张于书脊处戳齐,骑马锁线,装上护封后,除书脊以外 三边裁齐便可成书。这种方法称为“锁线钉”。由于锁线比 较烦琐,成本较高,但牢固,适合较厚或重点书籍,比如词 典。现在大多采用先裁齐书脊然后上胶,不锁线的方法,这 种方法叫“无线胶钉”。另外,一些更薄的册子,内页和封 面折在一起直接在书脊折口穿铁丝,称为“骑马订”。但是, 铁丝容易生锈,故不宜长久保存。

中国版式设计发展史

中国版式设计发展史
中国版式设计发展史
汇报人:xxx
>>
点击-添加标题
1 商周时期:原始的版式设计 2 春秋战国时期:书籍的版式设计 3 秦汉时期:印刷术与版式设计 4 唐宋时期:印刷技术的繁荣与版式设计的成熟 5 元明清时期:版式设计的多样化与个性化 6 近现代:版式设计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7 当代:版式设计的创新与突破
总的来说,中国版式设计的发展历 程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从最初的甲骨文和竹简,到现代的 电子书籍和数字媒体设计,中国的 版式设计师们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
点击-添加标题
谢谢观看
XXXXX
XXXXX
中国点版击式设添计加发展标史题
中国的版式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深受古代文化和艺术的影响, 并且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
下面我们将简要回顾中国版式设 计的发展历程
1
商周时期:原 始的版式设计
商周时点期:击原添始的加版标式设题计
在商周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甲骨文和金文来记录信息
x
这些文字被刻在龟壳或金属板上,虽然我们不能称之 为版式设计,但这是版式设计的雏形
这一时期,书籍的版式设计更加规范 化和标准化,字体、行距和页边距都
有了固定的格式
2
3
同时,书籍的排版也开始注重美感和 艺术性,出现了很多精美的版式设计
5
元明清时期:版式设 计的多样化与个性化
元明清时期:点版式击设添计的加多标样化题与个性化
1
元明清时期,中国的版式 设计开始多样化,同时也
出现了个性化的趋势
秦汉时期,中国的印刷术开始出现
人们使用木版雕刻文字,然后涂上墨
x
水进行印刷
这种印刷技术为版式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基 础

【版画的发展历史资料】版画发展历史

【版画的发展历史资料】版画发展历史

【版画的发展历史资料】版画发展历史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

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年。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版画的发展历史资料,一起来看看吧!版画的发展历史四川成都唐墓出土的“至德”本版画,据估计比“咸通”本早约百年。

唐、五代时期的版画,在我国西北和吴越等地都有发现的作品。

作品大多古朴俊秀,奏刀有神。

内容题材以宗教经卷为主。

宋元时期的佛教版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刻本章法完善,体韵遒劲。

同时,在经卷中也开始出现山水景物图形。

其他题材的版画,如科技知识与文艺门类的书籍、图册等也有大量的雕印作品。

北宋的汴京,南宋临安、绍兴、湖州、婺州、苏州、福建建安、四川眉山、成都等,成为各具特色的版刻中心。

同一时期的辽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无释迦牟尼佛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由于实用的要求,在宋代也出现了铜版印刷,主要用于印制纸币和广告。

元代的“平话”刻本是我国连环版画的前身。

明清两朝是我国版画的高峰时期,在许许多多文人、书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版刻出现了各种流派,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版刻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不仅宗教版画在明代达到顶点,欣赏性的版画也在明代大大兴起。

画谱、小说、戏曲、传记、诗词等,一时佳作如雪,不胜枚举。

尤其是文学名著的刻本插图,版本众多,流行广泛,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也是版画各个艺术流派的兴盛期。

以福建建阳为中心的建安派,作品多出于民间工匠,镌刻质朴。

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派,作品以戏曲小说为主。

或粗犷豪放,或工雅秀丽,风采迥异。

以杭州为中心的武陵派,题材开阔,刻制精美。

以安徽徽州为中心的徽派在中国文化史上更具有源远流长的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版画的发展始终与刻书业密切相关,宋元时代的中心在福建的建安和浙江的杭州,在明代的时候则转移到南京和北京。

版式设计历史发展由来

版式设计历史发展由来
版式设计构成方法是对平面版式设计中各种基础性构成法 则的总结。它和视觉要素、形式美法则的关系就像语言学 中的词汇和语法,这其中包括了以感性判断为主的设计方 法和以理性分析为主的设计方法,对版式设计的认识与实 践是掌握平面设计的重要环节。
二、 版式设计的编排体系
2·1 古典构成方法 2·1·1 中国远古时期的文字排版方式 2·1·2 西方早期的版面特征及编排
由于罗马字体的成熟,罗马人的书写 方式已完全变成了自左向右的横式排列。 此期间,由于羊皮纸的大量使用,加上价 格十分昂贵,版面编排的空间相对狭小, 字行密度大、字体小,多为对称式,甚为 庄严。
•中世纪的版面编排
中世纪的宗教统治极为黑暗, 泯灭了人类的许多创造性,但中世 纪不同于古典时期。在整个漫长的 中世纪,版面编排也分为数个发展 阶段,每一个时期的变化虽然缓慢, 但也并非铁板一块,尤其到了中世 纪后期其版面变化开始加快。
•古埃及
与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处在前后期的古埃及是文 字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和苏美尔 文化对古埃及也形成了影响,并推动着埃及文化的 发展,其主要表现集中在文字的创造上。虽然巴比 伦文明影响了古埃及,但埃及人并没有在文字书写 方式上受多少干扰,他们依然沿用早已形成的自源 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在埃及历史上使用了漫长的时 间。从公元3100年到394年从未间断过,这种局 面直到古罗马人攻入埃及并实行了殖民统治也未见 完全改变。“神的文字”被广泛使用,反映在雕塑、 石刻中的这一现象屡见不鲜,尤其运用在纸草书上 更是极为普遍。纸草上常用精美的插图与文字相配 合,使得版面形式甚为丰富,有人称这一现象是现 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最早依据,其特点在于利用版面 已有的区域给予综合布局,文字本身虽是象形形态 与插图配合,但并未显得版面累赘、重复,相反, 确是图、文呼应有序,精美绝伦。

从垂直式到模板式——西方报纸版面的历史演变

从垂直式到模板式——西方报纸版面的历史演变

从垂直式到模板式——西方报纸版面的历史演变自16世纪威尼斯小报诞生至今,西方的近现代报纸已有了四五百年的历史。

在这几百年间,报纸在形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初创时期形式上的全盘模仿图书,到现在照片、图表、线条、色彩等版面元素的充分运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最初,报纸的样式与当时的图书非常接近。

到了18世纪初期,当时世界上经济头号大国英国为了对报刊出版加强控制,通过了印花税法案,规定对印刷资源上税,税款是按照报纸的页数来计算:半张或小于半张者,交半便士;半张以上不超过一张者,交一便士;超过一张(4页)而不足6张者,交2先令。

报纸经营者为了在重税之下获得利润,只好采取使用最大号纸张、扩大版面尺寸的做法。

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萌芽状态,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逐渐增强,企业主也逐渐认识到刊登广告对产品推销的好处,这些为报纸扩大版面空间提供了可能。

但是这一时期的报纸除了在纸张的尺寸规格上有所改变外,在:其他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19世纪中期。

垂直式版面:技术的局限1845年,理查德•霍改良了传统印刷机,制造出高速轮转印刷机,实现了报纸生产的机械化,这个发明带来了报纸版面的又一场变革——垂直式版面的出现。

垂直式版面最大也是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竖栏为基本单位,每栏从版面顶部贯穿到底;标题、图片和文字不跨栏,沿竖栏走文,标题的重要程度通过其厚度来显示。

这种版式的形成与当时的印刷条件密切相关。

为了防止高速旋转印刷机印版上的活字在印刷机高速旋转时脱落,使用长金属条从上至下嵌在版中起固定作用,这些金属条在印刷中形成的细线自然成为各栏的分割,因此一栏以上的标题、长栏或者变栏的文章或图片就不可能出现在报纸版面上。

虽然垂直式版面随着印刷技术的改进而逐渐淡出.,但是按基本栏排文布题的传统在今天的报纸上依旧可以影响。

水平式版面:凸显版面语言19世纪60年代,报纸印刷开始采用铸版术,浇铸的铅版使图片、标题、广告等不再受分栏的限制,到1890年,轮转印刷机已经被铸版和卷筒纸的印刷机取代。

中国版式设计的发展历史

中国版式设计的发展历史

中国版式设计的发展历史中国版式设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的金石文。

在这个时期,版式设计主要应用于雕刻在石头和金属上的文字和图案。

这些雕刻作品以其精美的线条和复杂的纹饰而闻名,被广泛应用于印章、铭文和碑文。

随着时间的推移,版式设计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在唐朝(618年至907年)、宋朝(960年至1279年)和元朝(1271年至1368年)时期,版式设计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探索在纸上进行版式设计,并开始使用木刻版技术。

这项技术使用刻在木板上的文字和图案,然后轻轻涂上墨水并印在纸上。

这种方式使得版式设计的制作过程更加简便和效率,也为版式设计的普及提供了便利。

明朝(1368年至1644年)时期,版式设计进一步发展,广泛应用于书籍和印刷品。

这个时期的版式设计以主题文字和图案的排列和组合为特点,注重平衡和和谐的布局。

许多重要的版式设计家和书法家也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如著名的文化名人赵孟頫和牛子牛。

清朝(1644年至1912年)时期,传统的版式设计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同时,清朝的版式设计也受到了西方印刷术的影响。

西方的印刷术带来了新的印刷技术和设计理念,从而为中国版式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这个时期,中国版式设计开始融合了中西方的设计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版式设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计算机和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使得版式设计的制作过程更加方便和快捷。

与此同时,西方的设计理念也逐渐影响到中国的版式设计,从而为版式设计的创新和多样化带来了新的契机。

现代的中国版式设计以其创新性、多样性和独特性而受到国内外设计师的关注和赞赏。

总结起来,中国版式设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金石文到现代的数字化设计,每个时期都为版式设计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版式设计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并不断推动着该领域的发展和繁荣。

书籍版式设计历史沿革

书籍版式设计历史沿革

书籍版式设计历史沿革书籍版式设计是一项古老而重要的艺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早期书籍的版式设计主要以手工雕刻和印刷为主。

这种方式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因此书籍的制作数量有限。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宋代,中国的版式设计开始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籍的制作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活字印刷术的使用,不仅使得版式设计更加灵活性和创造力,还使得书籍更容易被大众所接触和传阅。

在欧洲,版式设计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15世纪的欧洲,由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复兴,书籍成为重要的载体。

版式设计的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版式设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例如由艺术家乔凡尼·巴蒂斯塔·卡利的设计的书籍《神智的图书馆》。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版式设计变得更加现代化和机械化。

19世纪,蒸汽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大规模的书籍制作成为可能。

同时,排版技术的进步也为版式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这个时期的版式设计突破了传统的限制,注重排版的美感和艺术性。

20世纪,版式设计经历了大量的创新和变革。

20世纪初,德国的包豪斯学派在版式设计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方法。

他们追求简洁、功能性和几何形式的设计。

此后,瑞士的国际风格也对版式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张以形式和功能为导向。

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版式设计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到了21世纪,版式设计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从出版物到数字媒体,版式设计在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创新和变革,版式设计将继续进化和发展。

版式设计历史第一节

版式设计历史第一节

•自由版面设计的概述
自由版面设计相对于古典主义版面和网格设计而 言的一种新型版面设计方式,它的特点在于弥补理性 主义的网格设计在感官上的不足,是朝着洒脱、自由 方向发展的一种设计形式,并力图打破网格设计带来 的僵硬弊端。 自由版面设计已形成一股不可抵挡的潮流,是在 现代排版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自从电脑排版技 术被发明以后,印刷业便掀起一场革命,它彻底打败 了千百年来由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为自由版面设 计形式提供了物质上、技术上的保障。
较之于未来主 义版面设计,达 达主义版面设计 更强调拼贴的作 用,同时,结合 摄影图片进行排 版,出现了无规 律、自由化的特 征。
•国际主义版面设计风格
20世纪50年代一种崭新的平面设计风格在西 德和瑞士形成,由于这种风格最早的探索是在50 年代以前在瑞士开始的,因此,被称为“瑞士平 面设计风格”,这种简单明、传达功能准确的风 格迎合了二战后国际交流的新平面设计的需求, 很快发展为战后国际上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因此 有“国际平面设计风格”之称,至今,这种功能 化兼具形式感的版面风格依然作为版式设计的主 要表现手法在全世界沿用。
包豪斯作为现代设计最为重要的教学与研 究机构,1919年创立于德国魏玛,与同时期
的构成主义、风格主义一道构筑了现代主义 的设计基础。
它集中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对于设计的新探索,并将俄国构成 主义、荷兰风格派的探索加以发展,建立了以观念为中心,以解决 问题为中心的设计体系,使之成为集欧洲现代主义大成的中心,奠 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和工业设计的基本面貌。 包豪斯设计学院自建立以来共经历三个时期,分别是魏玛的探索
•国际主义风格的特点
国际主义风格的特点,是力图通过简单的网 格结构和近乎标准化的版面公式,达到设计上 的统一性。具体来讲,是采用方格网作为设计 基础,将版面设计的所有视觉元素—字体、插 图、标志等等规范的安排在这个框架之中,字 体采用无线字体,颜色较简单,整个版面呈现 出整洁明确的特点。

中国版式设计的发展历史

中国版式设计的发展历史

中国版式设计的发展历史一、早期的排版中国的版式设计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印刷术发明。

在宋朝时期,活字印刷技术的出现使得排版更加方便快捷。

当时的版式设计以文字为主,注重文字的布局和字体的选择。

在纸张上,人们使用方形的字块进行排列,形成整齐的文字布局,这种排版方式被称为“格式排版”。

二、近代的变革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中国版式设计开始受到西方设计的影响。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平面设计风格进入中国,版式设计开始注重整体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性的表达。

这一时期的版式设计更加多样化,使用了丰富的色彩、图案和装饰元素,使得设计作品更具有吸引力和艺术性。

三、现代的多样化进入20世纪后半叶,中国版式设计迎来了更加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图像处理软件的出现,版式设计的创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设计师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排版和图像处理,使得设计更加灵活多样,创意无限。

在现代的版式设计中,设计师们注重整体的平衡和美感,通过布局、色彩和字体的选择来表达设计的主题和意图。

他们使用各种设计元素,如线条、形状、图像和文字等,来打造独特的版面效果。

同时,设计者还注重信息传递的效果,通过版式设计将信息以更直观、更易理解的方式展示给观众。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与西方设计风格相比,中国的版式设计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如山水画、篆刻字体、中国画等,常常被运用到版式设计中,赋予作品独特的中国风格和韵味。

这种融合不仅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特色,也为版式设计带来了新的灵感和创意。

五、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当前,中国版式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媒体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版式设计需要适应不同的媒体平台和屏幕尺寸,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视觉体验。

同时,设计师们也面临着创新的压力,需要不断寻找新的创作方式和表达方式,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总结起来,中国版式设计经历了从简单的排版到多样化的发展过程。

从古代的格式排版到近代的艺术化设计,再到现代的多样化风格,中国版式设计不断创新与发展。

第二章 版式设计的历史发展与风格变迁

第二章 版式设计的历史发展与风格变迁

第二章版式设计的历史发展与风格变迁讲授内容:1、版式设计在西方的发展2、版式设计在中国的发展第一节版式设计在西方的发展二十世纪以来,欧洲、美国、德国、日本的版式设计蓬勃发展。

自十九世纪英国工业革命运动时期版式设计的中心人物威廉姆·莫里斯为开端,从他所开始极力推崇展示版式设计之美的生活与艺术相融合的设计原则,到表现人类内心情感的德国表现主义版式设计;从二十世纪初追求机械动力主义和速度感的意大利未来派版式设计风格到在俄罗斯兴起的具有革新意义并成为现代版式艺术起点的构成主义运动;从强调编辑、排版理性化的包豪斯理念到潜意识关注周围世界的超现实主义设计风格;从流行于法国艺术大师们独行其道的新艺术运动到将版式设计原有形式的解体,注入动感的物化新形态版式的创造;从动荡的六十年代欧美的设计加以最具创造性的语言关注现实生活的大事件、强化内容要素的波谱艺术到进入极限抽象意境的版式设计的流行,现代版式设计不仅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大量信息,也可提供品味、欣赏、收藏,是具有独立文化艺术价值的实体存在。

第二节版式设计在中国的发展AHA12GAGGAGAGGAFFFFAFAF中国的版式设计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世界所赞叹。

自“五四”运动以来,日本、西欧的装饰和版式设计被引进国门,使中国在原有悠久的版式设计艺术的基础上更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新的以商业和文化内容方面为主体的版式设计有了很快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作品,它们从更广泛的角度体现出作者对中国丰厚的文化积淀的认识与运用。

日、韩等国与中国邻壤,他们从中国历史文化中吸取营养并结合本国文化而发扬光大。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Aq32099 7D63 絣26826 68CA 棊37819 93BB 鎻25402 633A 挺23700 5C94 岔. Ht+O+AHA12GAGGAGAGGAFFFFAFAF。

版式设计的历史发展及风格

版式设计的历史发展及风格
从世界范围来看,甲骨文作为世界公认的五大自源文字,它的形成 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从而使现行汉字经过了甲骨文、金文、 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老宋等几个阶段。由此可见,今天的汉字是 由甲骨文逐渐演变而来,是现代汉字的祖先,其存在与发展自身有着必 然的内在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它的生命力,是以自己结构和书写方式的 合理作为存在的基本前提,其特殊的版面形态对中国历代文化乃至整个 汉文化圈,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国内外报纸版式设计
名片的版式设计
耐克的宣传画册设计 耐 克 品 牌 画 册 设 计
书籍内页的版式设计
包装设计
海报招贴设计
VI设计
网页设计
户外广告设计
工业设计产品展示效果图
1
版式设计
为什么要学习版式设计
版式设计是其他专业设计课程的基础,如书籍装帧、海报设 计、包装设计等
• 进入20世纪,特别是到了60年代,版面设计受到 空前的重视。留白的诞生,版面形式以色彩和图片为 基础,以大量文字与图片来传达信息,成为西方版面 发展史上的一大转折。(见图7 ~图8)
1.2.2 西方的书籍及版面形式的发展
图7 杂志版面
图8 杂志版面
西方书籍和版面书写载体的演变 • 石、泥(最初)
教学目标:通过对版式设计的概念、历史发展以及原则功能 来学习版式设计的基本概念,了解版式设计基础知识,为后 面进一步学好版式设计做好铺垫。
章节重点:了解版式的概念、版式设计的历史发展,并熟知 版式设计的原则、功能以及版面设计程序的任务。
1.1 版式设计的概念

版式设计是平面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
关于甲骨文发现的故事:
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是当时最 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 龙骨,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具有一种 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 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式
设计的历史
工艺美术运动
18C在英国率先发起的工业技术革命,以工厂制取代了之前手工工场制,成为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显著标志。

然而工业化的批量生产同时也导致了工业产品的粗制滥造及社会整体设计水平的下降,因此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迅速兴起,涌现了一大批具有改革精神的艺术家,如威廉·莫里斯、察尔斯·马金托什和C·F·A沃塞等。

其中被后人誉为“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更是强调设计的实用性与美观性结合,他认为“美就是价值,美就是功能”。

以莫里斯为首的工艺美术运动设计家们创造了以后许多设计家广泛运用的编排构图方式,比较典型的有:将文字和曲线花纹拥挤地结合,将各种几何图形插入和分割画面等等。

威廉·莫里斯
莫里斯设计的《吉奥弗雷•乔梭作品集》扉页
威廉莫里斯个人设计主张
莫里斯曾在牛津大学学习神学。

在那里他受到了拉斯金的设计思想的影响。

拉斯金是一位作家和批评家,他通过极富雄辩和影响力的说教来宣传其思想,在反对工业
化的同时,拉斯金对建筑和产品设计提出了与若干准则,比如“师承自然、忠实于传
这些思想引导莫里斯走上了艺术与设计道路。

在游历法国之后,莫里斯
了他的设计生涯。

威廉莫里斯设计的书籍内页
莫里斯对于新的设计思想的第一次尝试是对他的新婚住宅“红屋”的装修。

为了给
“红屋”建成后,莫里斯与几位好友建立了自己的商行——“莫里斯商行”,自己设计产品并组织生产。

这是19世纪后半叶出现于英国的众多工艺美术设计行会的发端。

尽管莫里斯与别人一道设计过家具,但他主要是一位平面设计师,即从事织物、墙纸、瓷砖、地毯、彩色镶嵌玻璃等的设计。

另外,在印刷、书籍装帧设计方面,他也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他尤其讲究版面编排,强调版面的装饰性,通常采取对称结构,形成了严谨,朴素,庄重的风格。

他的设计多以植物为题材,颇有自然气息并反映出一种中世纪的田园风味,这是拉斯金“师承自然”主张的具体体现,对后来风靡欧洲的新艺术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设计革新运动的思想领袖,拉斯金将产品粗制滥造的原因归罪于机械化批量生产,因而竭力指责工业及其产品。

与拉斯金一样,莫里斯认为产品的问题是与机器生产联系在一起的。

但是,莫里斯并不像拉斯金那样害怕和厌恶机器,他认为劳动分工割裂了工作的一致性,因而造成了不负责任的装饰。

尽管莫里斯在对待机械化及大工业生产方面有他落后的一面,但他使先前设计改革理论家的理想变成了现实,更重要的是他不局限于审美情趣问题,而把设计看成是更加广泛的社会问题的一个部分。

由于超越了“美学”的范畴,使他能接触到那些由来已久的更加重要的问题。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作为现代设计的伟大先驱是当之无愧的。

紧步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普金以及19世纪50年代的拉斯金后尘的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威廉莫里斯。

莫里斯使得改革主义者的传统对于现代主义所作的贡献变得极其重要。

在激烈地坚持反化工业立场的同时(“机器生产从总体上看是一场罪恶”),
在一些重要方面,
“人们在劳动中所表达出来的欢悦”,至于那些“只有极少数人自称是理解的或所受到感动的……古希腊与意大利之梦”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其实,莫里斯并没有逃遁到过去的时代中去,相反,他选择了直面这个世界。

他还是英国早期社会主义的重要人物,他呼唤那些“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艺术作品。

换句话说,他不仅鼓吹恢复劳动者的尊严和手工工艺的美,他还主张给予整个生产劳动阶层以选举权。

他还满腔热情地投身于对整个社区的良好设计、认真实施、非历史主义环境的创造。

莫里斯有关透过一种新的建筑模式,以及一种应用性的工艺与美术来拯救人类的思想,并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一个提议——这里指的是莫里斯于1877~1894年所作的35场著名的系列讲座,而且也采取了实际的行动:由菲利普韦伯于1859年为他精巧地设计与布置了的住宅“红屋”,以及最重要的是,他于1861年所创立的公司——莫里斯、马歇尔(Marshall)和福克纳(Faulkner)绘画、雕刻、家具与金属制品工艺美术公司,这就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转折点。

俄国构成主义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是俄国十月革命之后由俄国的革命建筑家、艺术家、设计家发起的一场对艺术和设计进行探索的运动,其主要代表性人物是埃尔·李西斯基。

他倡导设计简单明确,摒弃传统的装饰风格,以理性的、简洁的几何形态构成图形,版面中的字体全都使用无装饰线体,着重于形体美、节奏美和抽象美。

俄国的构成主义在艺术上具有极大的突破,对世界艺术和设计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荷兰“风格派”运动
与俄国构成主义运动并驾齐驱的是荷兰“风格派”运动,其核心人物是蒙特里安和凡·杜斯堡,其对艺术领域的影响是多方位的,涉及到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

荷兰“风格派”的平面设计成就主要体现在《风格》杂志的设计上,特点是高度逻辑,完全采用简单的纵横编排方式,排除曲线的构成方式,并在分割面上使用单纯的颜色和单纯的比率,基本没有其他多余装饰。

同时,版面中采用非对称的的方式又追求非对称中视觉平衡的方式。

西奥•凡•杜斯伯格设计的《风格》杂志封面
包豪斯
1919年德国建筑家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市建立了“国立魏玛包豪斯学校”,它成为了现代设计的先驱和摇篮。

其在平面设计上所奠定的思想基础和风格基础,对此后很长时期乃至当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包豪斯在平面设计上受到俄国构成主义和荷兰“风格派”运动的影响,因此具有高度的理性化、功能化和几何形化。

对此具有突出贡
献的当属莫霍里·纳吉和赫伯特·拜耶,在校刊《包豪斯》的设计中,强调几何结构的非对称性平衡,采用无饰线体和简洁的版面编排,极大地凸现了现代平面设计的功能特点。

莫霍里•纳吉设计的《包豪斯展览目录》
“新版面”设计风格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版面”设计风格将现代派美术观念引入版面设计的领域,其重要人物是德国人简·奇措德。

他认为新时代的平面设计主要目的是准确的视觉传达,而不是陈旧的装饰和美化。

简·奇措德主张采用简单的纵横非对称式版面编排,依托版面中的文字和简单的线条构成版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除此以外不需要任何其他的装饰。

在色彩的使用上,简·奇措德除了黑色和红色以外基本上不使用其他色彩。

因此,其设计作品达到极度地简约,具有强烈的功能主义和减少主义的特点。

简•奇措德设计的《版面元素》文章内页
简•奇措德设计的《新版面设计》文章内页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20世纪50年代,一种崭新的平面设计风格在德国和瑞士率先形成,而后迅速流行于全世界,成为二战后影响最大的设计风格。

其特点是:力图通过最简单的网格结构和近乎标准化的版面公式达到设计上的统一性。

这种风格往往采用方格网为设计基础,无论字体还是图片都安排在框架中,因而排版上往往出现简单的纵横结构。

字体采用无饰线体,达到高度的、毫无修饰的视觉传达目的。

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后现代主义严格地来说应称之为“现代主义之后”,它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与修正,在版面设计上,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所倡导的“少既是多”的原则,主张用各种装饰手法达到版面视觉的丰富,追求变化的、复杂的表现形式,塑造出多元化的特征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后现代主义开创了新装饰主义的新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