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高二历史必修三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情景问题切入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送入太空。
16日,杨利伟在完成预定任务后乘返回舱安全返回地球。
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是我国第二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我国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同时送入太空。
这是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又一次重大成果。
2011年9月29日21时许,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视科学事业发展的措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学习目标引领本课第一目“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着重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对科学创新的重视以及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本课第二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则讲述了“文革”结束后,中国在科技发展方面做出的政策调整,着重讲述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对新中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指导作用。
本课第三目“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则重点讲述了新时期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突出的科技成果。
图示如下:自主预习梳理【答案】①自力更生②中国科学院③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④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⑤实验性原子反应堆⑥原子能⑦1964 ⑧1967 ⑨长征一号⑩东方红一号○11结晶牛胰岛素○12袁隆平○13籼型杂交水稻○14文革○15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6经济建设○17科学技术○181980 ○19当代生产力○20社会经济发展○21科教兴国○22农业○23医疗卫生○241984 ○25神舟五号○26航天技术○27运载火箭○281983 ○29基因测序○30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程序图○3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难疑点探究1.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国防领域成就重大的原因(1)新中国取得了国家独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民族智慧得以最大发挥。
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第一章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索引】“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创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儒家思想新发展(成熟阶段)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批判发展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习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与历史意义;各家学派的主要思想主张【学习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学习目标】“百家争鸣”出现原因及意义;孔子、孟子、荀子主要思想;老子、庄子和韩非子的主要思想创设情境:从这几幅图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自主学习1:什么是“百家争鸣”和“诸子百家”?在此期间都存在哪些学派?“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何在?合作学习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试从政治、经济、文化、阶级等角度总结)自主学习2:儒家学派思维拓展SS:孔子在春秋时期提倡“仁”的学说,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心理,但并未被统治阶级所认可。
为什么?思维拓展SSS:关于如何对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倾向:一是国粹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好,甚至对二十四孝也不加批判地完全肯定;一是西化派,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之于文化传统,主张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全盘西化。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表要求】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历史意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学习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学习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自主学习一:从“无为”到“有为”自主学习1:西汉王朝的治国策略为什么会经历由“无为”到“有为”的过程?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自主学习2:“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也。
”——《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为了迎合汉武帝时期的统治需要,将传统儒学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那么什么是董仲舒的新儒学?自主学习3:材料: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历史必修三导学案一、夏商周时期1. 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建立于公元前约2070年,结束于约公元前1600年。
在夏朝时期,中国进入了定居农耕阶段,出现了城市和王国的雏形。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2.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确凿史料记载的朝代,建立于公元前约1600年,结束于约公元前1046年。
商朝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分封制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
商朝后期由于统治者腐败,导致了周人推翻商朝,建立了周朝。
3. 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朝代,建立于公元前约1046年,结束于公元前256年。
周朝后期分为东周和西周,东周时期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文化繁荣、思想发展。
西周时期则是由商朝毁灭,周文王建立的,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稳定统一的朝代。
二、秦汉时期1.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但重要的朝代,建立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于公元前206年。
秦始皇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统一货币、度量衡等,统一了文字,修筑万里长城。
但也因为强加的苛政、暴政而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2.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建立于公元前202年,结束于公元220年。
在西汉时期,国力强盛,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经济发展。
而东汉时期则因为一系列原因导致国家逐渐衰弱瓦解。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建立于220年,结束于280年。
曹操灭了张角、全面消灭黄巾之后,开始了他的统一大业。
刘备、孙权分别建立了蜀汉和吴国。
2. 两晋南北朝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混乱时期,建立于265年,结束于581年。
时期内出现了多个朝代,南北分裂,形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南朝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而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
四、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时期1.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建立于581年,结束于907年。
隋朝统一各国,开拓河套平原,唐朝疆域之广、国力之强皆为中国历朝所未有。
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导学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班级姓名座号专题二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第一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一、中国的四大发明指、、、。
(一)、纸的发明:(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1、概况:纸最早出现于早期;、、、四种文书用品在西汉并行使用;东汉的改进造纸术,人称“”。
(特点:造价低廉,书写方便)公元世纪通过人外传欧洲;★思考:在纸出现以前,我们老祖宗的书写材料是什么?2、影响: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重大的意义。
(二)、指南针:(四大发明中,时间最早)1、概况:最早出现于,被称为“”(P27图);北宋发明,并广泛用于航海。
(“,”——南宋《梦梁录》,明代远航东非等地)指南针于公元由海路传入,再传入欧洲;2、影响:为欧洲开辟新航路和殖民扩张提供了保证。
(三)、火药:1、概况:火药与古人的长期实践有关;时期,人们已具有制作火药的知识;东晋葛洪的《》已提到“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战争如火炮、火箭、突火枪等;明代已有世界上最先进的。
公元世纪先传入,再传入欧洲乃至世界各地;2、影响:将人类带入时代,成为欧洲打败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四)、印刷术:1、概况:隋唐已有印刷术,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朝《》;北宋发明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元代发明活字和转轮;明代中期发明了活字。
《》是清代使用铜活字印制的最大的一部书。
2、影响:为欧洲准备了条件,有利于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
▲▲总结: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创造了重要条件:A、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类思想解放;B、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C、火药成为西方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重要武器。
总之,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二、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1、儒家重问题,轻的总结;2、古代讲究合一,尊重,重视完善和的关系。
3、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特点?重视,轻视;强调,忽视;主要服务于业(如学、学、学、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导学案
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重点: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知识点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
(2)政治上:原来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3)教育、学术上: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讲学,也开始接受教育。
2.代表人物(1)道家学派的老子和(2)儒家学派的孔子、和(3)墨家学派的。
(4)法家学派的。
3.意义(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2)是中国、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百家争鸣”的含义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由于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的不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形容数量多。
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数十个思想流派。
“争鸣”指的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见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以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 ) A.政治运动B.启蒙运动C.思想文化运动D.思想解放运动知识点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1)政治思想:①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主张“”。
②强调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③希望恢复西周的,主张“”。
(2)教育思想:孔子首创,主张“”,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1)政治思想: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
(2)民本思想:孟子提出“。
”(3)伦理观:孟子提出“”,主张实行仁政来恢复和扩充人的善行。
3.荀子(1)政治思想:荀子主张实行“”和“”,强调以德服人。
(2)民本思想:荀子提出“”,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的巨大。
(3)伦理观:荀子提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答案
第1课(1)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的社会原因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
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习题】1.C 本题考查学生对道家老子思想主张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主要说明了老子的思想是主张顺应自然。
答案为C。
2.C 依材料信息:绝弃圣智、仁义、巧利。
这是反对儒家和墨家的思想;“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这是小国寡民的思想。
3.C 解析: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辅之,故A项错误;孔子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故B项错误;D项的错误在于绝对化;所以应该选择C 项。
4.D 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不受重视,到了汉代董仲舒进行改造,并且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接受。
儒家思想才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5. D 伏尔泰作欧洲启蒙运动的先驱,是崇尚民主、自由的,而孔子主张的“克己复礼”,也就是注意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周礼)的要求和规范即严格的等级名分制度。
这是其不可能推崇的。
6.(1)①围绕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
②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严刑重罚。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导致了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上述思想家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因而对如何治理国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第二章
必修3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课程标准】: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重点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难点:哲学观点比较抽象,难懂自主学习: 1 什么是人文主义?2 阅读教材22页本课内容提示整理出下表4智者学派关注的问题?5 智者学派的代表,其主张?合作探究1 评价智者学派?(教材23页学思之窗)自主学习6 针对智者学派的忽视道德,苏格拉底提出什么主张?有何影响?合作探究2 苏格拉底和东方的孔子生活的年代差不多,请比较二者思想的异同?自主学习7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主张各是什么?巩固练习单项选择题1.称古代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A.希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B.希腊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大师C.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D.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2.智者学派有这样一段话: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状和相貌是什么。
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最重要的是人生是那么短促。
这表明智者学派认为A.神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B.神对社会人生起着超自然作用C.人要摆脱基督教的统治 D.神在人的感知范围之外【例1】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普罗泰格拉的一个著名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热衷于探讨政治和法律问题。
材料三奴隶制不合人性,追求所有人“平等”材料四角度—教师;任务—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目的—参与雅典的民主政治。
——以上四则材料出自岳麓版,人教版和人民版教科书材料五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提出知识即美德: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的越多,才知道的越少。
高二历史必修三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全册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学习重点: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及影响。
学习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从“无为”到“有为”1.无为而治(1)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破坏严重。
(2)目的:恢复和。
(3)表现:采取的政策。
(4)影响:汉朝逐渐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
2.积极有为(1)背景:西汉强盛后,仍面临一系列社会危机。
(2)目的:加强,适应的发展形势。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新儒学的特点: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和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2.新儒学的内容(1)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为加强君权,宣扬“”,提出“天人合一”和“”学说。
(3)提出“”。
3.作用(1)对扭转的局势十分有利。
(2)被采纳,使儒学成为正统。
三、儒学成为正统1.措施(1)汉武帝起用很多参与国家大政。
(2)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所垄断。
(3)兴办,打破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
(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使儒学在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思想,并成为中国的主流。
【问题探究】学生活动教学设计互动与展示1.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西汉初期为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又提倡“无为而治”的思想。
根据这些史实,请你谈谈对道家思想的认识。
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既有其消极、保守的一面,也为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的稳定。
同时,老子思想中也包含了顺其自然的进步思想,这对今天创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道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的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汉武帝“独尊儒术”是他推行封建政治大一统的时代需要。
高二历史必修3_《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学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学案[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或方案,但屡屡碰壁。
(3)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4)流亡国外的孙中山,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提出(1)1905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同盟会的纲领。
(2)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内容(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2)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4.评价(1)性质: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2)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3)局限性: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重点精讲]为什么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要求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民权主义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想要贯彻“平均地权”的主张。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主张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因而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深度点拨]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主义:不是真正的人民主权,民权主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权;民生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高二历史必修3全册导学案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导引本专题主要讲述的是近代中国出现的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解放潮流。
这一潮流,大致经历了新思潮的萌发、维新思想的成熟、民主共和思想的兴盛、民主科学思想的高潮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等几个阶段,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不断深化。
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中日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发起维新变法运动,进一步促进了思想的解放;20世纪初,孙中山倡导民主共和,发动了辛亥革命;1915年陈独秀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指导中国革命,最终赢得了1.把握基本线索:注意历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发展演变的整体线索,从宏观上2.加强联系比较:注意联系当时中国社会的背景和当时世界形势的发展趋势,由此来分析理解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情况和每一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的异同与特点。
注意与必修一政治救亡、必修二近代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理解一定时期的思想变化是一定时3.树立正确观点: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无论是地主阶级的探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情景问题切入京师同文馆是在洋务派“自强”“求富”的口号下于1862年8月设立的,以教授外语和西学为主,其目的是为了培养洋务人才。
但遭到顽固派的重重阻挠,正式开学时只招京师同文馆的设立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汇与碰撞,在这交汇与碰撞中本课第一目“睁眼看世界”讲述近代中国新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影响。
本课第二目“维新变法”讲述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概况及影响。
本课第三目“走向共和”讲述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探索民主共和的思想自主预习梳理【答案】①闭关锁国②鸦片战争③抵御外来侵略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⑤四洲志⑥海国图志⑦师夷长技以制夷⑧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⑨师夷长技以自强⑩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1民族资本主义○12民族资产阶级○13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4民族矛盾尖锐○15孔子改制考○16变法通议○17变法○18封建君主专制政体○19专制君主○20天演论○21进化论○22爱国主义○23君主立宪○24资本主义○25资产阶级革命思想○261894 ○27驱除鞑虏○28恢复中华○29创立合众政府○301905 ○31建立民国○321907 ○33革命○34建立共和政体○35民主思想○36舆论○37君主立宪○38 1912 ○39民主共和国重难疑点探究1.消极:由于这个时期中国人刚刚从闭关锁国的状态下惊醒,不仅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认识是肤浅和感性的,而且对本国封建主义的认识同样也是不深刻的。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3全套学案(附答案).doc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3全套学案(附答案)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三、打破隔离的坚冰编写人:高二历史组审核人:审批人:【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课前依据导学案问题导引,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力争全部掌握。
2.A层同学需要做本导学案所有内容,带※号C层可不做,带※※号B、C层均可不做。
3.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人人争取得A。
【学习目标】(1)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3)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问题引导】一、世界的文学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历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2、欧洲文学%1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获得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
%1地位:这部作品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本人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3、美国文学%119世纪末:以幽默为主旋律,马克•吐温、欧•亨利和杰克•伦敦是杰出代表。
%120世纪初:美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海明威:《老人与海》体现了“冰山原则”4、亚、非、拉等国的文学%1特点: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欧美文学相融并逐渐获得世界的承认。
%1印度:泰戈尔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代表作诗集《吉檀迦利》和长篇小说《戈拉》,他于1913年获得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4、苏联的高尔基%1地位:被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文学奠基人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
%1代表作:散文诗《海燕》、小说《母亲》和自传三部曲一--《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高中历史必修三经典导学案
古代中国思想一单元中国传统(古代中国)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导学案一、历史背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根本原因:______ 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______ 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
政治上:______ 制瓦解,新兴封建地主阶级正在形成。
阶级关系上:______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
受到各______ 的重用。
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______ 兴起,学术逐渐下移。
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基础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_____。
【学习探究:教师可灵活安排或出题】一背景原因组: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二内容组:分别指出儒道法墨家的政治观,哲学观,伦理观,价值观?三影响组:在当时哪派思想最受统治阶级欢迎?为什么?四总结组:1比较孔子、孟子、荀2思想,强调“_______”;孟子提出“_______”的观点;荀子提出“_______”的观点。
②它并不是以维护_______为出发点的,而是一种加强统治的策略。
虽然它与我们当前提倡的“_______”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其精神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五.高度总结组:归纳重要社会转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阶段特征?(为高三系统专题知识,必修123综合)古代中国思想【学习探究:教师可灵活安排或出题】一背景组:1.汉初采取何治国思想?其思想有何特点?2.是什么样的时代需要促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二内容组:1.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目的?有何突出特点?影响?2.汉武帝通过什么手段来推崇新儒学?三影响组:汉武帝推崇新儒学对当时和后来我国历史产生什么深远影响?四总结组:1.评论汉代思想大一统或分别指出其1内外背景/原因/条件2时代要求3目的4领导人物/群众基础/力量基础5指导思想/纲领6方式/形式/途径7主要内容8结果9结果的原因10影响11性质(为阶段特征)12特点(为阶段特征)13启示/认识(较难,把事件运动的12个要素放在历史长河中,今人或你感悟历史得出规律/道理)?(注意:少数情况下少素要素不很明显划线为相对重要要素)(评论、评述、少数评价一般把这13个要素都说一下防止漏答案要点)(此方法为对一个历史事件运动的系统把握,也是做大题的方法之一,答题方向是做大题的关键。
高二历史必修3学案(带答案和解释)
高二历史必修3学案(带答案和解释)百家争鸣一、孔子和早期儒学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那几个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主张有哪些?1.孔子成就:(1)主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2)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从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死后其言论被编纂成《论语》一书。
《诗》、《书》、《礼》、《乐》、《易》及《春秋》被称为六经,为儒家经典。
2.孟子的主要主张:提倡“仁政”学说;提出“君轻民贵”——早期民本思想的思想基础3.荀子的主张: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和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答案】孟子继承并发挥孔子的“德政”思想,提出“仁政”的学说,主张统治者要善待百姓;荀子深入讨论“礼”的思想,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二、老庄之学1.道家代表及特点:(1)代表:老子与庄子。
(2)特点: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2.老子:(1)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2)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
(4)其思想通过《老子》一书留传下来。
3.庄子:(1)主张: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2)其思想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从而达到政治上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无不为”。
所谓“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和为所欲为,如此方能达到“无不为”的效果。
这实际上就是反对严刑峻法和苛政。
老子曾警告统治者不要过分威逼百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的政治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三、法家思想1.李俚变法:(1)奖励耕战:推行“尽地力之教”;创立“平籴法”;推行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
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导学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班级姓名座号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节百家争鸣(时期)▲思考:课文介绍了百家争鸣的几种思想流派?各有哪些主要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主★拓展提升1:为什么在社会剧烈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思想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分析方法:思想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政治经济大变革时代1、经济上:2、政治上:3、文化上:★拓展提升2:百家争鸣有什么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对后世影响深远。
★拓展提升3:在春秋战国时期备受推崇的是哪家的思想?为什么?为什么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受重视?(注意从分析各派思想主张入手)一、单项选择题:1.右图是建于宋代的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
“老君”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A.“德” B.“礼” C“道” D.“法”2.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3.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治理社会方面的主张是( ) A.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B.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 C.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 D.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4.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而对财产却只字未提。
这体现了孔子( )。
A.以人为本的思想 B.无为的思想 C.以理服人的思想 D.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思想5.“仁”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满足了大国争霸的政治需要 B.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基础C.有利于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 D.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6.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B.诸侯争战、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C.士人冲破礼法束缚,四处游说、讲学,促进了文化觉醒D.儒学在政治上占据了统治地位7、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等,几乎人尽皆知,以上人物的价值观明显来自()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8.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必修三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学习重点: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及影响。
学习难点:
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从“无为”到“有为”
.无为而治
背景:秦末战火频繁,
破坏严重。
目的:恢复
和。
表现:采取
的政策。
影响:汉朝
逐渐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
2.积极有为
背景:西汉强盛后,仍面临一系列社会危机。
目的:加强
,适应
的发展形势。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新儒学的特点: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
、
和
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2.新儒学的内容
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加强君权,宣扬“
”,提出“天人合一”和“
”学说。
提出“
”。
3.作用
对扭转
的局势十分有利。
被
采纳,使儒学成为正统。
三、儒学成为正统
.措施
汉武帝起用很多
参与国家大政。
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
所垄断。
兴办
,打破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
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使儒学在
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思想,并成为中国
的主流。
【问题探究】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互动与展示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西汉初期为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又提倡“无为而治”的思想。
根据这些史实,请你谈谈对道家思想的认识。
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既有其消极、保守的一面,
也为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的稳定。
同时,老子思想中也包含了顺其自然的进步思想,这对今天创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道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的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
汉武帝“独尊儒术”是他推行封建政治大一统的时代需要。
但其他学派中也有一些对其统治有利的思想,如法家的法治、重农抑商等,因此也会被采纳。
3.有人认为,若没有汉武帝,儒学就不会确立其统治地位,你认为正确吗?说明理由。
不正确。
理由: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最终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说明汉武帝在儒学走上独尊地位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但从根本上讲,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当时政治、经济上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经过改造的儒家学说与这一需要相适应,因此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精讲与点拨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其关键人物就是董仲舒。
那么他的新儒学体系的思想主张主
要有哪些?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1)思想主张: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③“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
(2)目的:使统治者采纳儒家思想,让儒学在社会和国家中获得独尊地位。
2.自汉武帝以后,儒学的正统地位为什么能够确立?又有什么影响?
(1)原因: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张迎合了时代的需要,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汉武帝全面接受和肯定新儒学思想,采取各种措施尊儒,大力推动儒学发展。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基础巩固】
.从“无为”到“有为”思想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
B.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
c.加强中央集权的时代需要
D.统治者不喜欢道家的思想
2.董仲舒“一生最大的努力,是将先秦的各种不同学
派糅合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学术系统,所有的先秦学术在他手上成为一个综合体”。
材料中的“不同学派”包括
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④兵家⑤阴阳五行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3.“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A.李斯秦始皇
B.萧何汉高祖
c.董仲舒汉武帝
D.魏征唐太宗
4.如图是某高校的博士们戴上博士帽,身穿博士服的合影。
如今,能成为博士,是莘莘学子的追求。
汉武帝时期的博士是指
A.汉武帝时设立的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
B.儒家学派的弟子
c.有很高的学问并博闻强记的士人
D.泛称有高学问、帮助皇帝出谋划策的官员
5.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的
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
【能力提升】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2.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认为“天
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4.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
”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
A.秦始皇
B.汉高祖
c.董仲舒
D.汉武帝
5.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二十多次,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在方方面面都有兴有革,唯独教育政策一直没变,完全遵循汉武帝以儒为教的政策。
”该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
A.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B.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
c.汉武帝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容
D.汉武帝是教育的开创者
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①②
材料二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两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了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判断材料一中图①的历史人物是谁?其主要贡献有哪些?
材料一中图②历史人物对先秦儒学有哪些创新发展?
赏识图②中人物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又有何共同点?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答案人物:孔子。
贡献:思想上,提出“仁”的思想,主张“以德治民”;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文化上,编辑整理“六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创新发展: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君
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学说;提出“三纲五常”作为人们的道德标准。
不同点:秦始皇“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弘扬儒家学说。
相同点:都属于文化专制政策,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原因:儒家思想的两重性,易于被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重视和接纳。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