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就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

合集下载

失业保险国际比较

失业保险国际比较
8、21世纪的劳动就业保障,将更被世界各国政府重视。 失业保险仅是为就业保障提供物质基础和服务,就业保障 才是真正的目标。
第一节
劳动力就业保障制度比较
就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
单击添加大标题
Your text
第二节 失业保险制度比较
一、失业保险模式比较 二、失业保险享受资格比较 三、失业保险水平比较 四、失业保险筹集方式比较 五、失业保险管理体制比较 六、失业保险运行效果比较
劳动就业保障制度的类型和特点
单击添加大标题
Your text
◆就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向脑力劳动和不断开发新知识资源 发展,劳动产品中知识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2、劳动要素由重视物质资本、货币资本向重视知识资本 转变。
3、就业的导向将由传统劳动即依靠人力、畜力或机械力 从事生产者居多转向从事知识和智能性生产者居多。
Your text here
第一节 劳动力就业保障制度比较
一、劳动就业保障制度的类型和特点 二、就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
◆劳动就业保障
劳动就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 立法,采取各种措施和途径,为 在法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又 要求就业的劳动者,提供平等的 充分的就业机会,保证劳动者的 劳动权得到充分实现,并对失去 工作者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和 再就业服务的保障制度。
4、知识经济直接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一节
劳动力就业保障制度比较
5、转变就业政策取向是由外延式就业增长转向内涵式就 业增长。 6、就业意识由被动就业转向自主择业已成为必然,增强 了就业主体的就业可变性、流动性、自主性和适应性。
7、就业方式改变——工作家庭化,蓝领工人在减少,白 领、钢领在增加,金领、粉领阶层员工已成为时尚。

国内外就业政策比较研究

国内外就业政策比较研究

国内外就业政策比较研究【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就业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说明了研究的动机和重要性。

在首先分析了国内就业政策的特点和现状,然后对比了国外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接着对两者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揭示了不同政策的优劣势和效果。

影响因素分析部分探讨了影响就业政策实施效果的因素,为政策建议提供了理论依据。

提出了针对性强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国内就业政策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并得出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内外就业政策的异同点,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国内外就业政策比较研究、就业背景、政策意义、国内就业政策分析、国外就业政策分析、国内外就业政策比较分析、影响因素、政策建议、研究总结、未来展望、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竞争日益加剧,就业问题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国内外的就业政策在制定和实施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也成为了我们进行比较研究的重要动机。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就业压力持续增加。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政策,包括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等措施,旨在提高就业率和解决就业结构性问题。

中国的就业政策实施效果如何,是否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仍有待深入探讨。

与此国外发达国家也面临着就业市场的挑战。

一些国家主张通过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来激励创新和提高产出效率,而另一些国家则更注重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以确保就业机会的公平分配。

国内外就业政策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有助于我们深入分析各自政策的优劣势,为我国就业政策的进一步改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就业政策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广大劳动者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对促进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国内外就业政策进行比较研究,既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高我国就业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内就业政策的优势和不足,指导政府进一步改进政策措施。

国民就业质量评价的国际比较

国民就业质量评价的国际比较
国 民 就 业 质 量 评 价 的 国 际 比 较
一 文 / 子 川 米
就业增长 是宏观经济发展 和繁荣的 四个 重要 目标之一 。 经过 改革开放 以来 3 多年来 的实践 ,就业增长和 经济发展 、 O 物价 稳定 以及 国际收支平衡一道 , 已经成为我 国经济发展 的

实 现等的社会性 外在 需求 。这就 是说 ,劳动就 业不仅是 失业 率 统计 等数量性分析 的一种社会经 济现象 ,更 是一种合 乎劳 动 者利 益的追求 工作质量和价值 的定性研 究现象。
高质量就业是指个 人在其认 为具有挑战性 和满意感 的工作 的
综 合环境 中获得谋 生所需工 资的能力 。并且他 强调 ,收入 并 非高质量就业 的惟 一衡量标准 。这与我们所 分析 的就业 质量 有着相 同的观点,具有较 强的代表 性。
就业质量评价 的基本维 度和 国际比较

般 而言 ,对于就业质 量的评价必 须全面考察就业 问题
业的障碍 ,但会在就业质量方 面形成差 距。 二是吸纳就业 的资源及 市场要素 ,主 要包括组织 提供 的 就业机 会、薪酬 、福 利待遇 、教育训练等 资源 以及就 业市场
就业质量评价的 中国实践 年来 ,我
的职业 介绍等服务 。就业市场 也不是就业 质量的 决定者 ,但
曼活性与安全 性 社盒对话与虽工 ●与
‘职生 _● l
社蠹 保护 社 会对 话工作塌所荑系
就业保奠与 杜畚保护 杜 对话 食
体蕾劳动的经济和杜金背■ 工作组织与工作 一生活平衡 工作与采鹰生活的平禽 工时及工作与非工作生活的平衡
内在工作赢t
总体{ I现
5持壤 性瓤●定性 多样性与非歧视性 工作 的奠定性与安全性 职蜻人际关系与工作积极性

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国际比较_背景_政策效果与借鉴

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国际比较_背景_政策效果与借鉴

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国际比较———背景、政策效果与借鉴顾惊雷 内容提要:促进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文章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各国背景的差异性,、供给、供求匹配三个角度对各国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进行了分析,并把分析的重点放在各项政策的效果评价上,认为大学生就业上的国际经验对中国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制定有所启示。

作者简介:顾惊雷,博士,嘉兴学院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副教授。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背景 效果 借鉴一、问题的提出2009年,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国务院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

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9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610万,加上2007—2008年约有250万大学毕业生没找到工作,估计2009年的大学生就业人数为860万人,就业形势严峻。

与之相伴随,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热情也空前高涨,不乏专门介绍世界各国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论文出现,其中尤以杨伟国、王飞(2004)对国外许多就业促进政策的梳理最为完整。

遵循这一分析思路,主要从需求、供给、供求匹配三个角度来对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加以分析。

从就业需求角度来看,主要的促进政策包括补贴企业、创造新的工作岗位、鼓励创业等。

从就业供给角度来看,主要的促进政策包括特定地区特定职业补贴政策、提升大学生能力、灵活就业等。

从供求匹配的角度来看,主要是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指导,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劳动力市场效率损失问题。

但笔者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发现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即都以描述政策为主,而对于国外研究普遍同样关注的政策制订的国家经济文化等背景,及其政策实施后的效果则论述较少。

仅从政策本身推导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显然不足,本文力图在这些方面开展一定的梳理工作。

二、背景差异性与政策效果分析(一)背景差异性1990年代以后,就业成为西方国家热点问题。

由于各国法律、文化、习惯、工会等传统背景不同,导致其在就业政策制订及实施上表现也不尽相同。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劳动保障等社会基本问题的关键,也是社会成员不断关注的问题。

目前,河北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

产业结构与就业政策有很大关系,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该地区的就业。

因此,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有重要意义。

国外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借鉴其经验,力图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1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经验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曾给本国经济带来了将近10年的持续增长,打造出低失业、低通货膨胀、高经济增长的经济局面。

1.1重点推动制造业快速发展,形成规模效应。

制造业是容纳劳动力的主要场所,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发展,美国劳动力密集型和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向外转移;再加上美国制造业产品更新换代,不断推出新产品来引导市场、占有市场,导致美国产业结构不断改变,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已产生规模效应,增加了就业。

1.2加快发展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伴随着美国经济增长,服务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美国政府不仅在资金上对高新技术服务业增加了支持力度,而且还在制度上给予保障,使得经济规模扩大,提供了大量的新的就业机会,而且还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1.3加大政府干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虽然美国实行的是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市场是经济资源的配置的基础,但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美国政府压缩了军事工业的规模,增加民用工业的投资,而且加大了对高技术产业的投入,运用高科技产业改造钢铁、汽车等传统行业,促使工业结构的及时调整,以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活力。

2日本产业机构调整的成功经验2.1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实现经济高速增长。

日本重化工业的发展是按照基础原材料工业—加工组装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这一顺序链完成的。

在不同时期,日本扶持的行业不同,通过分批次扶持行业,最终进入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的时期。

按这种链状模式发展,逐步形成一批国家的主导型产业,并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金融危机下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国际比较与借鉴

金融危机下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国际比较与借鉴

金融危机下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国际比较与借鉴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金融危机下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国际比较与借鉴院(系)别保险学院年级专业2011级保险(精算)学生姓名唐陈珺婕学号2011126117指导教师徐爱荣教师职称教授定稿日期 4. 19答辩日期 5. 11上海金融学院教务处制内容摘要: 2008年开始爆发的经济危机导致将近七年的经济低迷,这开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进而引发了金融和经济危机,导致了就业问题。

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失业率的上涨,而中国作为现在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遭到的冲击,中国现在的开放性已经和十几年前不同,面对这种情况,中国从经济增长率看,出现的经济增速放缓的局面,而从城乡企业目前的数据来看,就业人员新增也在下降之中。

而我国随着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也一直存在这劳动力供需矛盾和结构转型的问题,经济危机无疑催化了这个问题。

可以说经济危机对于目前的我国是一次艰巨的挑战,而这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海外留学生的归国,就业危机也会加剧。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单纯从自身寻找问题或者照搬外国的经验都是不行的,所以我们把国内和国际的相关经验综合比较,借鉴优秀的经验。

关键词:金融危机青年就业社会保障Abstract:The impact of the economic crisis continues to affect the global economy, the outbreak began in 2008 economic crisis lead to nearly seven years of economic downturn, and this crisis began in USA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which caused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economic crisis, led to the employment crisis. During this serious economic crisis, employment with economic initiative and crisis.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differentlevels of the unemployment rate rise, and now China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lobal economy was also impact, Chinese open now is different and more than ten years ago, in this crisis, Chinese from economic growth rate, economic growth has slowed down the emergence of the situation, and from the urban and rural enterprise present data, new employment personnel also in decline. But our country with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has been the existence of the contradiction of labor supply and demand transformation and structural problems, the economic crisis will undoubtedly catalyze this problem.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economic crisis is a challenge for our country at present, and this few years along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overseas students returned, the employment crisis will also aggravate.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 simply from their own to find problems or copy foreign experience is not enough, so we put the experience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draw lessons from the good experience.Keywords: Financial crisis youth employment social security 目录一、前言 (4)二、青年就业的现实情况 (4)(一)目前全球青年就业情况呈现的问题 (6)(1)国际就业情况:美国为例 (7)(2)国内就业情况:上海卢湾区为例 (8)(二)青年就业的情况和特点 (9)(三)青年就业存在的问题 (9)三、世界各国社会保障政策 (9)(一)经济危机后美国就业促进政策的变化 (9)(二)全球经济危机中欧洲就业政策变化 (12)四、完善我国青年就业的对策 (13)(一)现在国际普遍社会保障体系和促进青年就业政策 (14)(二)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体系——以上海卢湾区为例 (14) (1)提升青年就业能力 (14)(2)完善公共就业服务 (15)五、结束语 (15)参考文献 (16)金融危机下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国际比较与借鉴一、前言2008年,从美国开始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给全球的就业都带来了影响。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复习大纲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复习大纲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第一章社会保障概念比较考核要求1.1 各国对社会保障概念的解说识记:国际上对社会保障概念的若干解释;国际劳工组织1942年出版的文献中对“社会保障”的定义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对这个组织成员所面临的某种风险提供的保障。

它为公民提供保险金,预防或治疗疾病,在其失业时,给予自主并帮助他们重新找到工作。

”国际劳工组织出版的《21世纪的社会保障展望》中阐述的社会保障定义是:“它的根本宗旨是使个人和家庭相信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会另可能不因任何社会、经济上的不测事件而受影响。

”1948年12月,联合国《人权宣言》曾把“社会保障”定义为:每个人为其自己家庭之健康与幸福,有获取在衣食住医及其必须社会服务方面应有的适当生活水准的权利,而对于失业、疾病、残疾、寡居老年等情况下以及有个人不可抗力遭遇到的生活危机,无法为生,有权利获得保障。

德国将社会保障描述为:对竞争中不幸失败的那些失去竞争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是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的保障制度。

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1117页中对社会保障的界定为:“是一种公共福利计划,旨在保护个人及家庭免除因失业、年老、疾病或死亡在收入上所受的损失,并通过公益服务和家庭生活补助,以提高其福利。

这项计划包括社会保障计划,保健、福利事业和各种维护收入计划。

”《英国牛津法律大辞典》中有关词条认为,社会保障是对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旨在保护个人免除因年老、疾病、残疾或失业而遭受损失的法规的总称。

贝弗里奇认为,社会保障是指公民在失业、残疾、伤害、老年以及家主死亡,薪资中断是,社会应给予其生活方面的经济保障,并给予其生育婚丧方面的保障。

美国把社会保障视为安全网。

《美国社会福利词典》认为,社会保障是对国民可能遭受的各种危险,如疾病、年老、失业等加以防护的安全网。

《美国财政学》一书指出:社会保障是政府提供抚恤金、残疾救济金、失业津贴以及各种其他现金转移性项目的统称。

日本学者森井利夫给社会保障下的定义是:在国民生活中出现收入中断或永久丧失时,国家为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收入而制定的综合性的措施和制度。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转载社会保障国际比较2.庇古的“经济福利”思想对社会保障最早的经济研究应当归功于旧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

2.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与国家干预理论与社会保障有关的凯恩斯理论观点包括:(一)非自愿事业的成因是有效需求不足(二)通过国家干预实现充分就业(三)社会保障是经济波动的“减震器” (四)国家干预经济和提供社会福利是拯救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选择3.民主社会主义的福利国家论的主要理论观点民主社会主义的福利国家论的主要观点是,主张由国家实行全面的社会保障计划,为失业,疾病,工伤和年老者提供经济援助(社会福利)。

4.新自由主义的福利市场化主要理论观点新自由主义的福利市场化的主要观点是:福利服务市场化是最好的选择,应当减少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责任。

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由社会成员自己为自己谋取福利。

5.中间道路论者的共同参与论的主要理论观点:在社会保障领域,国家负责应当与个人负责并重,社会保障体系应当是国家、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体系。

6.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应当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

一社会保障的公平与效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当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一)公平与效率是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二)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公平”。

公平的三种类型在社会保障研究中,公平分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三种类型。

社会保障的一般公平原则是指以权利公平为基础,以机会公平为准则,以结果公平为标志的公平原则。

公平状态的衡量分为纵向公平和横向公平。

7.社会保障理论通常围绕哪几个共性命题展开。

社会保障的功能:“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安定生活,调节分配”。

包含了三方面的含义,既保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三方面功能。

(一)政治功能——稳定社会(二)经济功能——促进经济 1。

平衡社会需求2。

调节投融资3。

保障劳动力再生产(三)社会功能——安定生活8.社会保障的对象从理论上讲,社会保障的目标应该是为全社会提供保护,即社会保障的对象应该包括社会的全体成员。

劳动就业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劳动就业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三、日本的“终身雇佣”模式
日本的劳动关系调节机制以终身雇佣为基础。企业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员工 则对企业忠诚,并接受非竞争性薪酬和工作条件。这种模式有助于企业和员工 之间的长期合作,但也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过度扩张和员工的工作负担过重。
四、中国的“和谐共赢”模式
中国的劳动关系调节机制注重和谐共赢。政府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鼓励企业 和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共赢。这种模式有助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但也可 能会限制市场竞争和员工的工作自由。
数量且符合相关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在安排纾困资金、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 时予以倾斜;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小微企 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政策实施期限截至2022年12月31日;建立中 小微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绿色通道和申报兜底机制,健全职业技能等级 (岗位)
设置,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制,落实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科研成果等申报 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设置好“红灯”、“绿灯”,促进平台 经济健康发展,带动更多就业。
1、美国:美国政府通过实施“职业培训计划”和“再就业计划”,提高大学 生就业技能和素质。此外,美国高校还通过与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开展实 习项目和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和职业规划意识。
2、英国:英国政府推出了“毕业生就业计划”,通过提供培训、实习和就业 机会等措施,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同时,英国高校也重视职业规划教育, 通过开展职业咨询和就业指导等服务,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3、重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对于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职业 教育和技能培训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职 业教育的质量和覆盖面。
4、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产业结构调 整成为劳动就业政策的重要内容。政府应该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等劳动 密集型产业,提高就业机会和稳定性。

就业弹性系数的国际比较及其政策启示

就业弹性系数的国际比较及其政策启示

就业弹性系数的国际比较及其政策启示我国和世界许多地区一样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然而就业弹性系数增长的趋势说明,经济发展和就业发展不是同步的,因此要促进我国的就业,必须实施相应政策以有效的完善劳动市场。

关键词:就业劳动市场政策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弹性系数的国际比较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根本保证,但是二者并不完全成正比,也不能够完全实现同步增长。

就业弹性系数,即和GDP增长1个百分点相联系的就业增长的百分比,反映的就是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之间的关系。

表1列示的是一些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亚洲国家20世纪90年代的就业弹性系数。

从中可以看出,各国的经济增长均高于就业的增长,其中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较多的国家有墨西哥、西班牙、新西兰、菲律宾和新加坡。

表1中第三栏以我国为基准进行的比较,很容易看出,我国出现了经济增长上升,而就业弹性系数下降的情况。

这说明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带动就业增长的速度却是不高的。

每年新增就业人口一定或变化不大时,如果经济增长高或快,就业弹性系数相对较低;另外经济改革和转轨时期的特殊情况、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就业总量提高,以及就业中的结构性问题是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就亚洲而言,尽管各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很高的产出和生产率增长比率,但最近几年,相应的就业增长比例远远低于经济增长的比例。

表2所示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就业弹性系数。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国家和地区20世纪90年代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所引发的就业增长率的确是下降了。

对我国制定实施劳动市场政策的启示(一)借鉴他国成功的劳动市场政策劳动市场政策是政府采取各种政策手段,基本解决劳动市场各种问题的政策。

各国、地区都希望通过完善劳动市场政策,创造就业机会,并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范例。

我国应该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

例如近年来,德国根据劳动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劳动市场政策改革,提出的改革措施包括:强化就业服务,鼓励自主创业,促进短期就业,推行强制就业,刺激企业用工,放宽解雇保护,缩减失业金发放,提高劳动力素质,这些对于改善德国劳动市场状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现实困境、国际比较及优化路径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现实困境、国际比较及优化路径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现实困境、国际比较及优化路径目录一、内容综述 (1)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现实困境 (2)1. 信息不对称问题 (3)2. 制度化保障不足 (4)3. 评价标准不明确 (5)4. 激励措施不完善 (6)三、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国际比较 (8)1. 美国的“全景式”评价体系 (9)2. 英国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10)3. 德国的“实践导向”评价体系 (11)4. 国际比较的启示 (12)四、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优化路径 (14)1. 完善信息对称机制 (15)2. 强化制度化保障 (16)3. 明确评价标准 (17)4. 完善激励措施 (18)5. 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 (19)五、结论 (20)一、内容综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

在实际操作中,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和国际比较的挑战。

本文将对这些困境进行深入剖析,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

评价标准不明确: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缺乏明确、统一的评价标准,导致不同机构、不同学科的评价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数据获取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涉及多个领域和层面,数据获取难度较大,且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针对性不强:现有评价体系往往过于注重就业率等表面指标,而忽视了对毕业生职业发展、满意度等多维度的评价,无法全面反映毕业生的真实就业状况。

国际比较方面,国外发达国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了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国外高校普遍建立了包括职业发展、教学质量、毕业生满意度等多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发达国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第九章就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

第九章就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

6、捷克——保障型就业
捷克属于转轨型的国家,它增加就业的办法之一,就是建立 健全服务体系。从1994年其设立就业服务局,服下设劳动局 ,是法人实体。各劳动局之间已实行计算机联网,并已逐步 成为择业者值得信赖的好帮手,为居民就业提供保障服务, 居民能很方便地通过劳动局找到满意的工作。
7、保加利亚——适应型就业 保加利亚采取了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做法。在企业进行转制 过程中,尽量借用原有体制中的好办法,并适应市场化要求 加以改造。把就业安置改造的重点放在治本型安置上,与此 同时,重视治标型安置。
5、巴西——扶持型就业 巴西失业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从本国实际出发,实行较宽 松的劳工政策和支持在非正式经济中自谋职业的做法,巴西 政府还推出鼓励小型企业提高雇工率的减税优惠政策。
资料: 1991年巴西从事正式经济的人口占经济自立人口的53%,2000年 下降为43.2%,同期,非正式经济人口由占45.9%上升到56%,其 中无劳动工作者由21.2%上升到28.1%,自立劳动者由20.1%上升 到23.3%,小雇主由占4.6%上升到4.7%。这三类群体在巴西均被 统计为非正式经济劳动者。非正式劳动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就业不足,市场劳动力供大于求。劳动力供求关系不改变,非正式 经济也将永远存在。
(五)发展对外贸易 通过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甚至是对外倾销商品 来增加就业,是西方国家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基本组成部 分和重要途径。
(六)财政货币政策支持
1.财政优惠政策:政府向企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增加就业。对失 业人员多、就业压力较大的地区,实行企业自动减税政策。 2.财政投入政策:西方国家采用直接投入的方式已解决就业问题。 3.政府财政对劳动力市场的直接投入:建立完善、高效的劳动力市 场体系,为失业者直接实现“市场就业”提供条件。

详解各国比较——社会保障国际比较法

详解各国比较——社会保障国际比较法
四、残疾人
残疾人保姆津贴;残疾人照顾津贴;活动津贴;严重残疾津贴。
五、高龄老人
非缴费性养老金待遇:年满80岁,无资格享受国民保险养老金或达不到一定水平者。
六、军人福利
伤残军人抚恤金;军人遗属抚恤金;军人遗孤和父母抚恤金。
七、社会服务
1、失去工作能力者;2、精神病患者;3、儿童;4、老年人;5、有困难的家庭。
瑞典就业保障
三、就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工资保障金”制度:为防止雇主拖欠工资,在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每年缴纳保证金
就业法律保障制度:1974年通过《就业保障法》除非充分理由任何雇员不能被随意解雇
“团结一致”的工资政策:同等的工作必须等到同等的报酬
积极的劳动市场政策:是瑞典福利制度首创的,是“瑞典模式”主要支柱之一,可分为:
五、瑞典促进就业的举措
1、建立健全就业管理服务机构;2、职业介绍与指导;3、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4、强化职业培训;5、举办以工代赈工程;6、鼓励企业招用失业人员;7、救济失业人员;8、解救困难企业:普通补贴和特殊补贴
六、实施效果
1、失业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2、居民的收入差距缩小。
就业保障制度存在问题:1、成本过高,加重了财政负担;2、妨碍了失业者寻找职业。
一、市场主导模式:病人或者直接支付医疗费用,或者通过商业保险由第三方支付;
二、社会保险模式:由受保人及雇主、政府缴费形成医疗基金,由基金支付医疗费用;
三、政府直接经办医疗服务机构:为全体公民提供医疗服务。
一、特点
1、国家保障;2、三级医疗服务网络;3、免费医疗;4、集中管理。
二、管理体制
1、卫生部:最高管理机构;2、地域卫生署;3、地段卫生处(基础作用);4、社区卫生委员会(地域卫生署了解基层情况的重要途径)

国内外就业政策比较研究

国内外就业政策比较研究

国内外就业政策比较研究摘要:在失业问题成为一世界难题的今天,如何制定政策和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失业及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及世界各国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在对国内外的就业政策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就业政策的经验进行了分析,并就此对我国就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最终对我国就业政策的变革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发达国家; 就业政策; 比较; 变革自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世界各国无不以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为本国头等大事。

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并不断发展,经济危机、失业与就业的矛盾便是其中最突出的两个问题。

其中,经济危机方面的问题由于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国家宏观调控逐步介入经济生活,并有效地克服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弊病,从而使经济危机方面的问题得到了缓解和控制。

但是失业与就业的矛盾的问题的解决却显得比较棘手,至今尚未有哪国能够提出一套特别有效的解决方案或理论。

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的不断加强,失业与就业的矛盾的问题更是跨出了一国的范围,而逐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为此世界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旨在减少失业、促进就业的政策和措施,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国内外就业政策比较(一)国外就业状况及就业政策概述:以市场经济发展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例。

1、国外失业及就业状况欧盟:20世纪90年代早期,欧洲在出现经济衰退后有所复苏,但就业增长却十分缓慢。

在多数的欧盟国家中,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失业持续上升。

1990~1995年,欧盟的经济增长率仅为1.5%,而同期的失业率却高达10.1%。

1996年,经济增长率为1.6%,就业量没有任何增加,失业率升至11%。

1997年,欧盟的失业率继续上升,达到11.8%,1998年仍高达11.7%,失业人数近1800万人。

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研究

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研究

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研究摘要:我国实行社会保障制度也已经有约60年历史。

但在现实运行过程中,由于法律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督机制约束力不够、经营投资能力较弱,出现了管理不善、社会资金被大量挪用,养老资金风险投资管理能力较弱,未来养老保险资金可能不够等问题。

笔者将在对美国、日本和欧洲部分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他们之间的利与弊,并对其进行借鉴,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未来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国际对比发展对策我国实行社会保障制度也已经有50多年历史。

然而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现实运行过程中,由于法律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督机制约束力不够、经营投资能力较弱,出现了管理不善、社会资金被大量挪用,比如上海社保基金案;养老资金风险投资管理能力较弱,未来养老保险资金可能不够等问题。

笔者将在对美国、日本和欧洲部分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他们之间的利与弊,并对其进行借鉴,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未来的发展对策。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我国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有约60年的历史。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这个时期社会保障的特点是“低工资、多就业、高补贴、高福利”,在这种体制下,企业对职工的生活,包括住房、医疗、养老、子女上学,甚至生、老、病、死等都要承担无限责任。

这种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在那个政治运动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特殊时期,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广大群众出乱不惊,但是也给当代的社会保障体制转换遗留下了大量的历史包袱。

到了20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从国家统负盈亏转向自负盈亏,这时候为了缓解新老企业之间劳动保险费用畸轻畸重的问题,也为了维护困难企业职工的保险待遇和保障待业职工的基本生活,国家开始实行“社会统筹”的社会保障模式,在这种社会保障模式下,保险待遇继续按国家统一规定不变,社会共济,代际转移,以支定收,现收现付,略有积累的基金筹集方式,但是这种模式,社会统筹基金收缴难,地区间基金调剂异常困难,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甚至在部分地区出现职工养老金欠发,医疗费不能报销,下岗职工基本生活没保障等问题。

就业保护法规严格性指标及其运用的跨国比较.

就业保护法规严格性指标及其运用的跨国比较.

就业保护法规严格性指标及其运用的跨国比较一、OECD就业保护法规严格性测量指标体系迄今为止,实践中有代表性的就业保护法规严格性的测量方法包括:Grubb和Wells的测量方法、OECD测量方法、世界银行的雇用工人指标、Di Tella和MacCulloch测量方法、Botero等人的法规测量法。

其中,OECD的测量方法经过两次改良发展出三个版本,形成了一套精细的分解和综合计算得分的流程,而且可以对法律法规条款进行分解,操作性较强,为国家间的比较提供了基础(杨伟国等,2010)。

根据Grubb和Wells指标,199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构建了较完善的就业保护法规严格性指标——OECD指标。

该指标经过1999年和2008年的两次修正,目前已成为测量就业保护法规严格性使用最广泛的指标体系。

1994年OECD指标的版本(1)只包含对正规就业和临时雇用两个维度的测量;1999年版本(2)中增加了第三个测量维度——集体裁员,同时调整了三个维度的合并权重系数;2008年版本(3)基本继承了版本(2)的维度结构,但在正规就业和临时雇用两个维度上增加了三个指标(指标9、16、17)。

目前OECD指标体系共包括21项基本指标,分别从正规就业、临时雇用和集体裁员三个维度测量就业管制。

其中,正规就业维度可细分为程序繁琐性、个人解雇的提前通知期和离职金、解雇的难度,包括通知程序、通知前的延期、提前通知期、离职金、不公平解雇的界定、审判期、赔偿金、复职、认定不公平解雇的最长期限九项基本指标。

临时雇用可从固定期限合同和劳务派遣两个维度衡量,包括使用固定期限合同的合法情况、续签合同的最多次数、最长累计期限、合法工作类型、续签合同的最多次数、最长累计期限、派遣合同生效的条件、派遣员工的待遇要求八项基本指标。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运行情况、组织机构、效果和趋势;学会对社会保障制度不同模式的经济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领会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完善的重要启示。

2.设计思路:本课程引导学生能够在先修课程《社会保障概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各个典型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的背景、主要制度类型和各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共有趋势和未来走向。

课程内容包括二部分:基本理论和各国制度实践。

两部分间相互联系,理论是了解各国典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而制度实践有得利于理解社会保障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课程目标(1)能够掌握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和类型;分析其制度特点(2)学会分析各务社会保障改革的背景,主要政策措施(3)了解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构成、特点及其运行情况(4)学会对社会保障制度不同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 4 -(5)领会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完善的重要启示。

三、学习要求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

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

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

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等作业,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四、教学进度- 4 -- 4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选用教材穆怀中.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主要参考书林闽钢.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科学出版社,2007格斯塔.埃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2010成思危.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 李琮.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第一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4 -六、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C: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附:作业和平时表现评分标准1)作业的评分标准2)课堂讨论及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4 -七、学术诚信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劳动和社会保障国际比较总结解读

劳动和社会保障国际比较总结解读

劳动和社会保障国际比较总结劳动和社会保障国际比较总结1、使用“社会保障”来代替“社会保险”是在1944年在美国召开的第二十六届国际劳工大会上所通过的《费城宣言》第6条中提出的。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障的国家,该国对社会保障描述为:对竞争中不幸失败的那些失去竞争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是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定的保障制度。

英国的社会保障是以实现全民福利为目的,把社会保障理解为一种国家的经济保障。

2、相同点:(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并且它组织社会保障活动,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加以保证强制实行,但并不排斥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互济活动。

(2)社会保障是一种经常化的经济安全制度或收入安定的保障计划,以保持任何公民在收入中断或不能工作时,都能得到维持最基本生活的费用。

(3)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公民,其中以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失去工作机会的人和收入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人及其家庭为主要对象。

(4)实行社会保障的目的是要使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通过保障能够生存下去,不至于陷入困境,并通过竞争,达到维护社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保证社会稳定的目的。

不同点:(1)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2)社会保险与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在对象、范围、资金筹集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别。

社会保障不等于福利国家,社会保障是有福利性质,比起社会保障,其内涵更为丰富,但又有重大的区别。

3、(1)社会保障是国家主导的、共担风险的社会制度(2)社会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3)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的安全网(4)社会保障是具有福利性的再分配机制(5)社会保障是现代化政府的重要职能(6)社会保障是公民的基本权利(7)社会保障是关乎国运、惠及民生的伟大事业4、(1)提倡富民济贫(孔子反对贫富分化、孟子主张富民、墨子主张利民、管子主张富民)(2)提倡安老怀少(孔子孟子管子)(3)提倡对残缺家庭成员及残疾者的救济(孟子注重鳏寡孤独管子提出对残疾人进行抚恤救助)(4)提倡对灾民进行赈济(晏子主张统治者要救灾荒孟子提倡对饥民进行求助墨子重视救济灾民管子认为只有推行社会保障政策,天下的民众才会归顺)5、◇ 15~17世纪早期空想共产主义(代表人物:英国的莫尔、德国的闵采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19世纪70年代末,西方出现了福利国家论思想,代表人物是德国新历史学派“讲坛社会主义者”施穆勒和布伦坦诺。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课件12 就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课件12 就业保障制度

失业救济不充分的表现:领取失业津贴的失业人 员日益贫困,失业津贴受益人的比例下降,建筑、 家政等弱势工资劳动者被排斥在外等等。
六、失业保险制度发展趋势 (一)增收节支 (二)失业救助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第三节 失业后再就业方式比较
一、再就业措施
(一)加强职业技术培训 (二)营造就业市场 (三)发展第三产业 劳动保障部部长:第三产业成为我国就业主渠道 (四)发展对外贸易 (五)财政货币政策支持
②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
由于经济结构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的变动, 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被称为结构性 失业。
产业结构的变化,要求劳动力在行业之间重新配置。如果 衰落部门的劳动技术不能适合新兴行业的工作要求,或者 现有的职位空缺同失业者不在同一地区,就会产生结构性 失业,即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的现象。引起结构性失业最 直接的原因是失业者短期内无法掌握新工作所要求的技术, 或是失业者无力承担技能培训或居住地转移所需的费用, 从而不能填补职位空缺。就一般情形而言,结构性失业的 持续期长于摩擦性失业,并主要发生在那些缺乏劳动技能 或者居住在经济落后地区的劳动者身上。
双重失业保险:指实行强制性与非强制性或与其他保险形 式相结合的失业保险制度。
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以失业保险制度为主、失业补 助(救济)为辅的双重方式。前者主要对象是公务 员和企业雇员,后者一般是无法享受保险的人员或 经济收入低于补贴规定的雇员。
二、失业保险享受资格
➢ 对象: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因暂时 失去工作而中断收入的人。
➢ 资格条件:
①失业者必须是非自愿失业。自动离职而无充分 理由者,因过失而被革职者,故意放弃职业培训机 会者等没有资格领取失业津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新古典经济学的就业理论:继承萨伊定 律,认为失业只是局部和暂时的。可以 通过工资涨落和劳动力供需之间的自发 调节实现充分就业。
精选ppt
4
2、凯恩斯时期的各种就业理论
(1)凯恩斯的就业理论:核心命题是低于充 分就业。原因是在于有效需求不足。
(2)费利浦斯曲线: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 变动率之间关系的曲线。曲线表明,失业减 少,工资增长就快;失业增加,工资增长就 慢。
精选ppt
12
④ 季节性失业:
1.
由于生产的季节性变化、导致就业
岗位的定期性减少从而造成劳动者失业
的状况,就是季节性失业。
2.
造成季节性失业的原因主要有:
一些部门或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随季节
变化而波动,如农业、建筑业、旅游业、
矿业、冷饮业等;一些行业随季节的不
同会产生购买高峰或低谷,如汽车业、
服装业等,从而影响作为产品引致需求
5. 巴西——扶持型就业:支持非正规就业者。
精选ppt
7
第二节 失业保险制度比较
精选ppt
8
1、失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
失业的存在是必然的、长期的。 市场不能解决劳动力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新产业、新部门的出现, 需要劳动力的不断重新配置。
精选ppt
9
2、失业的种类:
① 摩擦性失业: ② 摩擦性失业是由三方面原因造成:一
精选ppt
14
二、失业保险享受资格
➢ 对象: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因 暂时失去工作而中断收入的人。
➢ 资格条件: ① 失业者必须是非自愿失业。自动离职而无充分
理由者,因过失而被革职者,故意放弃职业培 训机会者等没有资格领取失业津贴。 ② 必须处在法定工作年龄阶段之内。 ③ 有就业愿望。失业者必须到规定的就业管理部 门登记失业并接受合适的就业安置和职业培训。 ④ 投保或缴纳保险费时间必须达到规定最低期限, 失业前有过就业经历并且就业时间达到规定下 限。
失业补助型:由国家单方出资,领取失业救济必须经过收入调 查经有关领导机构批准后,才能对贫困的失业者进行救济。
双重失业保险:指实行强制性与非强制性或与其他保险形式相 结合的失业保险制度。
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以失业保险制度为主、失业补助为辅的双 重方式。前者主要对象是公务员和企业雇员,后者一般是无法 享受保险的人员或经济收入低于补贴规定的雇员。
精选ppt
6
二、劳动力就业保障制度的类型及其特点
1. 美国——储备型就业:重视技术培训和劳动
力的积累
2. 英国——选择型就业:失业青年必须从政府 提供的四种再就业选择中做出选择。
3. 日本——消化型就业:为消化劳动者,重点
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4. 荷兰——导向型就业:营造宽松环境,为失
业人员创造工作机会。
是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有人刚进入劳 动力市场寻找工作,有人为了自己的发展 或收入的提高,辞去原有工作寻找新的职 位;二是市场信息的不充分,供求双方未 能找到接触、沟通和达成雇佣协议的机会; 三是求职者与拥有职位空缺的雇主之间寻 找、洽谈需要时间。
精选ppt
10
② 结构性失业:
1.
2.
由于经济结构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
失业情况
能够且愿意重新就 业
具有劳动能力并愿 意从事全时工作
已在劳动局申报过 失业,并正式提出 申请失业保险金
瑞典
加入工会满一年
澳大利 亚
过去12个小时工作 过5个月,每个月 不少于10天
有劳动能力,已向 地方职业介绍所登 记,对所分配的合 适工作不得拒绝
就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
精选ppt
1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劳动力就业保障制度比较
• 第二节 失业保险制度比较
• 第三节 失业后再就业方式比较
• 第四节 国外失业保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精选ppt
2
第一节 劳动力就业保障制度比较
精选ppt
3
一、劳动力就业理论
1、凯恩斯以前的就业理论
(1)萨伊定律:供给自行创造需求,劳动力 市场充分就业,否认失业的存在。
精选ppt
15
部分国家失业保险享受资格比较
美国 英国 德国
缴纳保险费用 就业时间 期限
居住时间
申请就业津贴前1 年多时间至少就业 半年
最近2个纳税年度中的 每周工作少于16个 1年足额缴纳社会保险 小时 费
失业者必须在失业前3 每周必须有18个小 年内缴纳了1年以上的 时以上的劳动记录 失业保险费
的劳动力需求,造成季节性失业。与结
构性失业相比,季节性失业是一种正常
的失业。
精选ppt
13
一、失业保险模式比较
失业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由于非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断收入 时,由国家和社会依法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障 度。
强制性失业保险:指立法范围内的人员都必须强制参加失业保 险。
非强制性失业保险:指立法范围内的人员是否参加失业保险取 决于受保人个人意愿。
(3)劳动力市场技术结构分析:由于劳动力 市场技术结构不相适应而造成失业与职位空 缺并存从而引起失业与工资上升并存。
精选ppt
5
3、凯恩斯以后的就业理论
(1)供应学派的就业分析:当代经济的根 本问题在于供给不足而非需求不足。当代 失业问题与凯恩斯主义刺激总需求的政策 有关。
(2)理性预期学派:承认劳动力市场的不 完全竞争性,认为人们以理性预期实际工 资水平,因而否定工资对失业的调节作用, 认为是由就业人数或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 的变动来调节劳动力市场的。因此政府提 出不干预的就业政策。
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
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产业结构的变化,要求劳
动力在行业之间要重新配置。如果衰落部门的劳动
技术不能适合新兴行业的工作要求。或者现有的职
位空缺同失业者不在同一地区,就会产生结构性失
业,即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的现象。引起结构性失
业最直接的原因是技能培训或居住地
转移所需的费用,从而不能填补职位空缺。就一般
情形而言,结构性失业的持续期长于摩擦性失业,
并主要发生在那些缺乏劳动技能或者居住在经济落
后地区的劳动者身上。
精选ppt
11
③ 周期性失业:
1.
2. 由于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引起 劳动力需求不足、使劳动力市场供 求失衡所造成的失业被称为周期性 失业。在经济繁荣时劳动力供求量 大,就业机会增多,失业率就会下 降;当经济不景气时,就业机会减 少,失业率就会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