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及财政政策研究论文.pdf

合集下载

财政政策论文(权威推荐10篇)

财政政策论文(权威推荐10篇)

财政政策论文(权威推荐10篇)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也是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几篇财政政策论文范文,共同来探讨一下这些财政政策论文的写作手法。

财政政策论文权威推荐10篇之第一篇: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及启示探讨摘要: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的工业建设快速发展,在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的品质的同时,大量的废气排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而随着工业科技的快速发展,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对人们的影响也在不断地增大。

目前,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全球经济变化的重要发展目标。

而我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大国,深入研究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推动低碳经济不断深化,对我国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发达国家;低碳经济;财政政策;从人类开始钻木取火开始,人类文明的发展在离不开火的同时,也与碳基能源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而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了煤炭和石油等工业资源,大规模的矿产资源应用,是温室气体的排量快速增加。

财政政策,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围绕节能降耗,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发展低碳城市,促进低碳经济政策快速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意义(一)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不断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尽可能的达到排放与生态环境转化平衡,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最早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的,作为第一期工业革命的领导者,英国首先认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而且随着发展的逐步加快,对矿产资源的消耗也在快速增加,致使目前英国消耗的能源,大部分都要依靠进口,而且,温室效应的变化,对英国产生的影响也在不断地增大。

财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财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财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在现代社会中,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财政政策涉及国家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对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财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财政政策在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的过程中的作用。

1. 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财政政策是国家在经济领域中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手段。

合理的财政政策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维持价格稳定、推动就业增加等。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财政政策发挥着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1 经济激励作用:财政政策通过税收减免、补贴和奖励等措施,激励企业增加投资、创新和生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例如,减税可以提高企业利润,鼓励企业扩大投资规模,刺激经济增长。

1.2 资金调配作用:财政政策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将资金引导到重点领域和战略性产业,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的升级。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对教育、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入来推动经济发展。

1.3 政策调控作用: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收和财政支出,影响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从而实现宏观调控。

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加税或提高政府支出的节奏来抑制过热的经济;而当经济低迷时,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或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

2. 财政政策在经济稳定中的作用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注重经济的稳定。

财政政策对经济稳定具有以下作用:2.1 保持价格稳定:通货膨胀是经济中常见的问题,价格的快速上涨会削弱人民的购买力,扰乱市场秩序。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影响需求和供给来控制通货膨胀,维持物价的相对稳定。

2.2 防范经济波动:经济周期的波动会对社会和个人造成不良影响。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支出来对冲经济波动,缓解经济周期性的冲击。

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需求,缓解经济下滑的压力。

2.3 保障社会公平:财政政策可以通过税收的调节来实现社会公平。

通过适当增加高收入者的税负,减轻低收入者的税负,实现收入的再分配,减少贫富差距,以此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在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财政政策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深入研究。

一、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1.古典经济学理论古典经济学认为,财政政策不能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因为政府的财政支出将增加政府借款,而一旦借款膨胀,将导致货币供应量扩大,从而使物价上涨、货币贬值,进而吸引资本流入,刺激投资和生产,形成了一种平衡机制。

因此,财政政策的调整对经济发展没有正面或负面影响。

2.凯恩斯经济学理论凯恩斯经济学认为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

在经济萧条时期,由于投资和消费的总需求下降,导致产出下降,就需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或减少税收等方式来刺激投资、消费,增加总需求,从而提高经济增长水平。

3.新古典主义理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认为,财政政策在某些情况下可对经济增长产生微弱的积极效应。

但是,由于货币政策的反应要比财政政策快,财政政策应该是在货币政策不能达到目的时使用。

二、我国财政政策的发展历程1.新中国成立后的财政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因经济建设需要和资源短缺,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国家计划和计划财务方式实施,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全面规划和调配。

这一时期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扶持国民经济,并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改革开放后的财政政策改革开放以后,财政政策逐步实现市场化、专业化、制度化,出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增长”、“结构调整”等的政策目标,以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同时,财政政策也受到了更大的关注和重视,财政拮据问题得到了缓解,政府支出能够更好地支持经济增长和社会事业。

三、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分析1.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对我国35个省市2003-201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的关系。

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字经济论文(1)

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字经济论文(1)

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字经济论文(1)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的不断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和稳定的两个主要工具。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在税收收入、政府支出和公共债务管理等方面使用的各种政策,而货币政策则是中央银行通过利率、货币发行量和货币政策工具等手段调控货币市场和汇率等方面的政策。

两者在经济运作中互相配合,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实现经济发展的稳定和持续。

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基本原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增长的两个主要工具。

财政政策在发挥其作用时更侧重于调控总支出和总税收,而货币政策则更侧重于调控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方面。

因此,两者虽然有相同的目标,但有着不同的起点和方法。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结构和规模来影响经济活动,如减税、增加政府支出等,而货币政策则主要集中于影响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

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作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实践中往往需要协调配合,以达到更好的宏观经济效果。

财政政策可以影响需求,从而影响货币市场和利率等方面的供给关系。

货币政策则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来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和行为,从而进一步影响需求方面的供求关系。

如果两者无法协调,则可能会导致经济政策的失误和不良后果。

3. 货币政策对财政政策的影响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方面的政策手段,来影响政府的债务成本和政府债务的偿付能力。

在实践中,政府的债务成本和偿付能力往往直接影响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货币市场和汇率等方面的供求关系来影响政府财政和债务的业务运行。

总之,在实践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互相支持和相互作用,以实现宏观经济增长和稳定的目标。

两者的相互协作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的运作,需要根据实际经济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配合。

政府和中央银行应加强沟通和协调,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政策措施,以更好地应对不同的挑战。

财政政策与经济结构调整

财政政策与经济结构调整

财政政策与经济结构调整简介: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各国都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

而财政政策作为一种经济调控手段,对于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财政政策对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和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财政政策的定义和作用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指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和引导的一种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改变经济主体的收入和支出,调整资源配置,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

二、财政政策对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1. 动态调整资源配置财政政策可以通过税收和支出的调整,引导和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例如,减税政策可以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从而推动经济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

2. 促进产业升级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提供财政支持和补贴,鼓励传统行业向新兴产业转变。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收、提供创新资金等方式,激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制造和服务业升级。

3. 引导消费结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改变消费税率和调整社会保障支出等手段,引导和优化消费结构。

例如,政府可以加大对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领域的投入,引导居民提高教育和健康消费,从而促进消费结构向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三、财政政策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实践1. 减税促进经济结构升级近年来,许多国家通过减税政策,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

例如,美国采取了大规模的减税措施,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和创新,推动经济向科技、绿色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转型。

2. 政府补贴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中国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的财政支持政策,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例如,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给予一定的购置税减免和补贴,鼓励居民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3. 支持社会福利领域的投入许多国家致力于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在社会福利领域进行投入,推动经济结构向人力资本和人文领域转型。

例如,芬兰大力推进教育的公平与质量,通过财政投入确保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和高质量的提供。

财政政策调整经济结构优化

财政政策调整经济结构优化

财政政策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财政政策在国家经济调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国家可以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财政政策调整的必要性、主要手段以及调整对经济结构优化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1. 财政政策调整必要性财政政策调整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结构优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财政政策调整可以通过调整负税率、减税优惠等措施,激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优化经济结构。

1.2 平衡收入分配财政政策调整还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实现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例如,减免低收入群体的个人所得税,推行差别化税率,增加对低收入人群的扶持力度,实现收入再分配。

2. 财政政策调整主要手段财政政策调整主要采用的手段包括:2.1 调整税收政策通过降低企业税负、个人所得税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投资和消费,刺激经济发展。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消费税、资源税等手段,引导资源配置,保护环境。

2.2 调整财政支出适度增加财政支出,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例如教育、医疗、科技等。

通过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3 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对处于困难中的企业、区域或群体,可以通过财政补贴政策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其发展。

例如,对重点发展区域给予地方财政补贴,对创新型企业给予科研经费补贴等。

3. 调整财政政策对经济结构优化的作用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可以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调整财政政策对经济结构优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促进新兴产业发展财政政策调整可以通过减税、补贴等方式,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

针对新兴产业,可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供投资和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3.2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通过调整税收政策,降低传统产业的税负,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力度,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财政政策的实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财政政策的实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财政政策的实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财政政策是国家实施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财政政策的实施对经济增长有着重大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如何有效地实施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当今广大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财政政策的实施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整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

财政政策的实施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善社会福利。

在具体实施中,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扩大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等措施。

其中,扩大财政支出可以通过政府投资、刺激消费、支付社会保障等方式来实现,减少税收可以促进消费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二、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重要。

扩大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消费和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减少税收可以增加消费、刺激企业创新和扩大生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但是,财政政策的实施也存在影响经济增长的负面因素。

政府扩大财政支出会增加债务压力,造成资金紧缺和通货膨胀等问题,影响市场发展和引起国民经济的不稳定。

而减少税收也会导致政府收入下降,进而影响财政收支平衡。

三、针对财政政策的对策研究针对财政政策的实施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研究,以实现财政政策的最优化和提高经济增长的效果。

首先,应当完善宏观经济调控机制,确保财政政策的实施符合市场竞争规则和需求变化,避免局限性和整体性之间的矛盾,促进经济正向发展。

其次,建立财政政策的有效监管制度,做好风险预警和监测预防工作,防范财政政策的不当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后,加强与外部环境的交流与沟通,扩大对外开放方式,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利合作。

四、总结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对经济增长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实践中,我们必须对财政政策的实施进行有效的调整和管理,以此达到最优化的财政政策效果,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财政政策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财政政策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财政政策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1. 引言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繁荣和发展的关键指标。

财政政策作为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财政政策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 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1 财政政策的定义与目标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节财政收支、利用财政手段来推动和调控经济发展的政策。

其目标包括维护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改善收入分配等。

2.2 财政政策对需求端的影响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总需求。

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来刺激需求,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率。

然而,如果财政政策过于激进,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等负面效果。

2.3 财政政策对供给端的影响财政政策也可以通过影响供给端来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通过减税和降低企业成本,财政政策可以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引导资源配置,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推动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3. 我国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3.1 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的特点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我国财政政策在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例如,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扶持民营企业的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逐渐转变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并注重结构性改革和可持续发展。

3.2 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通过对我国近年来的实证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确实产生了积极影响。

例如,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下行周期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通过提高政府支出和减税等措施,有效刺激了需求,促进了经济复苏和增长。

同时,结构性的财政政策也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创新和提高人力资源投入等措施,有效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财政政策的论文三篇

财政政策的论文三篇

财政政策的论文三篇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财政政策的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财政政策的论文篇一浅谈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摘要] 1998 年以来,中国财政政策从积极走向稳健,又从稳健走向积极,经历了中国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探索历程。

本文通过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察了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的背景、具体内容、政策效果,并就政策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加以分析,以期能从中汲取经验。

[关键词] 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财政政策政策效果[论文正文]浅谈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一、亚洲金融危机后的积极财政政策。

(一)政策背景。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中国经济出现外贸负增长、通货紧缩现象。

国内,较全面的买方市场造成商品库存积压;“软着陆”后社会总需求疲软。

虽然央行先后七次降低存贷款率,以期用货币政策扩大企业贷款需求、刺激投资,但消费和投资需求均缺乏弹性,政策失灵。

(二)政策内容及成效。

1998 年,针对上述背景,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1.增发1000 亿元国债用于农田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城乡电网、中央直属储备粮库、经济适用房等方面;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行2700 亿元特别国债,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抗风险能力。

2.调整税收政策:对涉及房地产业的营业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给予减免;就增值税、营业税、进出口税收、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及科研机构转制政策等做新规定;对涉外税收政策做适当调整,鼓励外商投资;恢复征收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拉动居民即期消费需求。

3. 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社会保障“三条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收入、离退休人员待遇;解决国有企业养老金拖欠问题;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与实证研究。

我们将概述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经济中的作用,然后深入探讨财政政策如何通过影响总需求、总供给、投资、消费等关键经济变量来推动经济增长。

接着,我们将详细分析各种财政政策工具,如政府支出、税收、转移支付等,以及它们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运用策略。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实际效果。

我们将选取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分析其财政政策实践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们还将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相应的经济模型,以量化分析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目标是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本文也期望为经济学界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推动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

二、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财政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内生增长理论等多个流派。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在市场机制不完美、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当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这包括增加公共支出、减税等措施,以提高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新古典经济学则强调财政政策的长期效应,认为政府支出和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其是否促进了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

如果财政政策能够引导资源有效配置,促进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那么它将有助于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

内生增长理论则进一步分析了财政政策如何通过影响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来推动经济增长。

该理论认为,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影响教育、研发、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的投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实证研究方面,大量文献利用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索。

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分析-金融经济-毕业论文

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分析-金融经济-毕业论文

目录摘要 (1)1.我国财政政策的背景及意义 (2)1.1我国财政政策的背景及内容 (2)1.1.1我国财政政策的背景 (2)1.1.2 我国财政政策的内容 (3)1.2 我国财政政策研究的意义 (4)2.我国财政政策与发展战略现状分析 (5)2.1我国财政政策与发展概括 (5)2.1.1“十三五”期间我国的财政政策 (5)2.1.2我国财政政策发展概况 (6)2.2 我国财政政策发展的问题 (8)3.2018年我国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 (9)3.1着眼“积极有效”、减税增支并重 (9)3.2营改增继续落实减税效应将扩大 (10)3.3财税体制改革深化、个税改革有望突破 (10)4.我国财政政策发展的成就与重点目标 (12)结束语 (15)参考文献 (16)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分析摘要在防风险和汇率贬值压力并存的情况下,宏观调控所倚重的工具正在由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部《财政预算草案报告》中对财政政策的定调是要“更加积极有效”。

从预算增速和赤字率等指标来看,一般公共预算内财政政策在“量”上基本符合预期;亮点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预算外准财政的加码;二是财税政策更加追求质量。

减收增支是财政政策发挥逆周期调控的应有之意。

与2017年执行数相比,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352亿元,同比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0906亿元,同比增加8.7%。

2016年以来,财政支出增速持续高于财政收入增速,面临较大的财政收支压力;不过,这一缺口正在相对收窄。

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额为23900亿元,比2017年高出2000亿元。

预算草案中报告的预算赤字率为3.1%,与上年度持平;我们的测算显示,预算收支差额相对于3.1%预算赤字率而言是留有空间的。

如果经济增速符合预期,即便实际执行中超出预算,赤字率也不会突破3%红线。

财政赤字预留空间约为530-760亿元。

中央赤字与地方赤字仍按照上年65:35的比例进行划分。

经济结构调整下的我国财政货币政策规则研究

经济结构调整下的我国财政货币政策规则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不确定环境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搭配研究”(19XJC790015)。

收稿日期:2021-02-05作者简介:夏仕龙,男,四川内江人,博士,副研究员,供职于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为货币理论与政策。

一、引言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GDP 年均增长率超过9%,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

但宏观经济政策的操作空间在缩窄,M2存在超发之忧,2019年的M2/GDP 超过200%;政府债务隐忧显现,2019年我国政府债务负债率(债务余额/GDP )为38.5%。

过量M2和政府债务存量或多或少限制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操作空间。

2012年开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换为中高速增长,注重调结构稳增长。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新时代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再延续大水漫灌的特征,强调精准发力。

过去宏观经济政策的终极目标是经济的高速增长,强调总量;新时代宏观经济政策的终极目标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强调结构。

这种终极目标的转换对宏观经济政策提出新的要求,即除了要求财政政策具有调结构作用外,还要求货币政策具有调结构作用,因此出现针对小微、三农的定向降准等结构性货币政策。

随着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模式正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在目前的过渡期,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形式共存,实为混合型货币政策。

新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的诞生对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框架提出挑战。

经典的货币政策规则要求货币政策指标对经济增长指标和物价上涨指标做出反应;经典的财政政策规则要求财政政策指标对政府债务指标和经济增长指标做出反应。

经典的货币政策规则和经典的财政政策规则重点关注经济总量指标,忽视经济结构指标,这对于经济结构成熟稳定、只需关注经济总量指经济结构调整下的我国财政货币政策规则研究夏仕龙(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5)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政策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政策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政策研究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

这一趋势不仅得益于市场经济的推动,也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

财政政策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财政政策与市场经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控,政府能够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结构和分配,使其更加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民生需求。

财政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促进经济增长,调整收入分配,提升社会福利等。

二、财政政策与稳定增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通过财政政策的灵活运用,政府能够调增或减少财政支出,调整税收政策等,从而达到稳定经济增速的目的。

例如,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特别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复苏。

而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政府可以适当减少财政支出,避免过热经济增长所带来的问题。

三、财政政策与收入分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还扮演着调整收入分配的重要角色。

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控,政府能够提高社会公平,促进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税收对高收入群体进行适度调节,同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和救助力度,减少收入差距,实现共享发展。

四、财政政策与社会福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还通过提供公共品、纾解社会矛盾等方式提升社会福利。

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福利保障。

同时,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减少税收等方式,降低企业成本,促进经济发展,为社会福利的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总结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收入分配、提升社会福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财政政策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如何准确把握经济形势,如何平衡政府支出和税收收入等。

财政政策与经济结构调整

财政政策与经济结构调整

财政政策与经济结构调整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财政政策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等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引导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财政政策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

首先,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引导经济结构的调整。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调节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在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合理调整税收政策可以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转型。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正在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可以通过减免绿色产业税收,鼓励企业投入更多资源和资金进行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

这样一来,绿色经济的发展将得到更为有力的支持,从而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其次,财政政策也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支出来帮助经济结构的调整。

财政支出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不同领域的支出进行合理安排,可以引导经济结构的优化。

例如,当一个国家希望发展科技创新产业时,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

通过增加科研经费和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投入,这些机构和企业能够更好地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从而推动经济结构向科技创新方向转变。

另外,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赤字水平来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

赤字水平是指国家在一定时间内财政收支的差额,是财政政策的直接反映。

当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大量财政支出时,适度增加赤字水平可以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然而,过高的赤字水平也可能导致财政风险和经济不稳定。

因此,在调整赤字水平时,需要权衡各种因素,确保财政稳定与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平衡。

此外,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财政转移支付来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

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用于调节地区之间的财政差距和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通过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安排,可以引导地方政府将更多资源和资金投入到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促进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

例如,当一个地区的传统产业面临困境时,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转移支付的额度,帮助该地区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并促进经济增长。

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财政政策研究

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财政政策研究

一� 经济结构调整的相关理论分析
( 一 ) 经济结构调整的宏观背景� 2 007 2 009 年, 连续三年中 央经济工 作会
议都以结构调整作为政策重点, 但每次侧重点有 所不同, 这是由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自 身发展变化所导致的� 1 . 经济结危机 时 代来 临 �2 来, 受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的影响, 全球主要经 济体的宏观经济指标剧烈下降, 实体经济经历第 "最严重 "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冲击 �各国政府实 2 009 年二季度开始, 施经济刺激政策后, 无论是
2 01 1 年第 50 期( 总第 2 39 4 期)
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 财政政策研究
本课题组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促使世界经济发展进 入大变革时期 �世界经济增速放缓 � 增长模式和 发展格局的调整, 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发 生重大变化, 对我国经 济发展方 式提出了 新要 01 0 年召开 的党的十七届五 中全会提 出, 求 �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把经济结构战 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 , 深刻指出了调整经济结 构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长期平 稳较快发展的决定性意义� 我国经济发展中存 在的结构性问题 明显, 不仅制约 当前的经 济发 展, 而且直接影响"十二五 " 规划目标的 实现和 长远发展 �本 课题结 合山东 � 内 蒙古� 河北 � 湖 北� 甘肃等五省区实际, 从财政角度探讨如何推 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 实现 "又好又快 " 发展 �
2 3
2 01 1 年第 50 期 ( 总第 2 394 期)
内的政治压力形成了贸易保护主义� 而伴随着 金融危机的发生, 这种政治压力进一步强化, 部 , 分国家提出了" 经济爱国主义" 以绿色壁垒� 技 术壁垒� 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 施进行贸易保护, 甚至把涉外企业兼并的经济行 为政治化, 甚至扯上反恐� 文明冲突的政治和安 全问题� 而危机后的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发达 国家针对新兴市场国家, 这对我国出口行业的影 响不容忽视� 2 . 经 济结 构调 整的 国内 环境 � 从 我国 消 费� 投资和出口来说, 金融危机以来, 消费变化相 对较为平稳, 投资则在中央政府刺激内需政策拉 动下保持了强劲增长, 但外部需求仍没有恢复到 危机前的水平 �2 01 0 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 39. 8 万亿元, 同 比增加 1 0. 3% � 经济 增长总量 虽然 已逐步恢复到危机前的发展水平 , 但结构问题更 加突出� 一是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使能源供应� 生态环境难以为继, 资源约束和节能减排压力持 续增大 �二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发力 失衡, 表现为内需不足, 外需尚未恢复, 投资拉动 强劲, 凸 显出过度依赖投 资� 出口 拉动的弊 端� 三是区域经济发展失衡 , 东西部发展差距有进一 步扩大的趋势� 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通过经济 结构调整来从根本上解决� ( 二 )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意义� 1 .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 的根本途径�2 0 世纪 80 年代后期, 我国提出要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 但由于当时国际市场正处于 需求高增长时期, 投资型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 的体制活力非常明显, 同时, 受资本积累水平� 技 术和人力资源状 况� 政 府财力等 一系列因 素影 响, 政府和企业没有加快技术进步及调整经济结 构的紧迫感与内在动力, 经济发展更多地体现为

浅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财政政策

浅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财政政策

浅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财政政策作者:吴思远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第07期摘要: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实质性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的未来运行充满变数。

2012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即便仍旧维持着名义上的“积极加稳健”的经济格局,如今其实质性内容也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

就财政政策而言,其调整包括:结构性减税,并以增值税为主;增加财政支出,将重点放在改善民生上。

关键词:经济形势;财政政策;改善民生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01一、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当前欧美经济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持续动荡,对于处在复苏中的全球经济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受此影响,我国经济不会独善其身,未来的经济运行充满变数。

首先,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需市场惨淡、内需依旧不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短期内未可奏效,必将拖累已经极大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中国经济。

换而言之,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实质性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的未来运行充满变数。

其次,由于通货膨胀的拉动和成本上升因素的推动,我国物价上涨势头明显,不仅在短期内难以得到缓解,从长期来看,他们可能会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高不下,从而与以收入矛盾为代表的各种社会矛盾相交织,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存在。

换而言之,在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上涨之间,物价上涨将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

最后,在经历了主要依靠增加政府支出和扩大公共投资的拉动经济操作后,其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负作用已经逐渐凸显。

鉴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轰炸,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时中国被拖入国际金融危机中的根本原因。

无论是全球经济还是中国经济,解决经济结构不平衡的问题,绝非短期内所能奏效的事情。

因此,在我国面临低迷的外部经济环境以及国内传统经济结构难以为继的压力下,在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两大目标之间,我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二、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在全面评估当前外部经济环境以及内部经济结构的基础上,中央做出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决议。

探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

探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

探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探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一、我国宏观经济态势分析(一)中国经济在动荡中前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卷入一场浩劫,各行各业都受到一定影响,很多企业濒临倒闭,社会失业人数增加,经济水平下降。

此次金融危机持续了5年,其影响规模巨大,以至于众多经济学家将其称之为百年难得一遇,我国政府通过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改善经济,虽然近几年经济开始慢慢复苏,但依旧在动荡中前行。

根据以往经济发展规律,金融危机具有周期性和结构性的特点,在二次大战之后西方国家出现的经济危机,我们总说它的突出变化是周期缩短,原来7、8年一次,后来5、6年一次,3、4年一次,甚至是2、3年一次。

为应对金融危机,各国都开始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比如美国、欧洲、日本等,而中国的经济结构本来就没法和这些发达国家相比,因此,截至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还不是很合理,这也是中国经济在前进中充满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GDP增速持续回落2011年我国GDP为473104亿元,2012年我国GDP为519322亿元,2013年我国GDP为588019亿元,2014年我国GDP为635061亿元,可以看出2011-2014年我国GDP整体呈上涨趋势,但增长速度持续下滑,2013年GDP增速为%,2014年下滑为%。

虽然增长速度持续下滑,但GDP整体水平还是很乐观的,2014年我国GDP水平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这一结果虽然比美国要晚上13年,但对我国而言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因为截至2014年,我国和美国是全球仅有的两个国家GDP超过了10万亿美元。

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美国一半;2013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约为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两倍,经济总量已于超过了整个欧元区;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美元,将意味着与美国经济总量差距进一步缩小。

新时期中国财政政策与经济的发展研究

新时期中国财政政策与经济的发展研究
时代 经贸 2 1 0 2年 5 月 总第2 1 4J  ̄
新 时 期 中 国 财 政 政 策 与 经 济 的 发 展 研 究
刘 向真
( 南煤 炭 卫生 学 校 。河 南 河 平顶 山 471) 6 03
【 摘 要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拉动 自 需求到开放国门,我国自改革开放 以来在经济方面做 出了许多重大举措 ,而这些措施又从实践中被证实是符合 身 我国发展 需求 的。为 了进一步推 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综合均衡发展、更主动地 融入全球亿化经济体 系中,争取更多的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 ,我国 自 9 8 1 9年实 施 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经过 了十多年实践证明,该财政市场环境的限制 ,原先的财政政策 已 经 不能适 应新 时期 中国的经济需求。本文将对现有 的财政政策体系进行详细 的分析 ,并结合 新时期 下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探讨如何对现有政策进行 改革以适应新 时期的发展需求。 【 关键词】新时期;发展状况 ;财政政策;经济发展
和 调整 势在 必 行 。
1 19 年 以 来我 国实施 财 政政 策 的绩效 评 价 . 8 9
( )取 得 的成绩 1
根据 当 时我 国经 济发 展 的状 况 以及我 国 经济 发展 目标 ,政 府 在 制 定财 政政 策 的时 候主 要 以扩 大投 资 力度 以及 扩 大消 费和 促进 出 口 为 主 要 目 的 , 为 了 实 现 这 一 宏 观 目的 , 政 府 动 用 了 所 有 的 经 济 手 段 以及 经 济 力 量 。 而 这 些 政 策 在 当 时 确 实 对 我 国 经 济 的 发 展 起 到 推 动 的作 用 ,并 且 也为我 国后期经 济 的发 展打 下 了坚 实 的基础 。 第 一 , 有 效 带 动 了 投 资 的 增 加 。 增 加 投 资 本 身 是 该 财 政 政 策 主 要 目的之 一 ,为 了实现 这 一 目的 ,政府 向社会 增 发 国债 , 以转移 企 业 支付 ,为 投 资筹 集更 多 的资 金 ; 同时 ,受我 国社 会 主义 制度 的影 响 , 有 很 多 的 项 目都 是 在 政 府 出 资 或 者 政 府 补 贴 的 形 式 下 得 以 开 展 的 。 从 我 国 坚 强 地 挺 过 了9 年 亚 洲 金 融 危 机 就 可 以 看 出 ,相 较 于 9 8 8 年 以前 的 经 济 增 长 率 逐 年 下 降 的 颓 势 , 自从 采 取 这 些 财 政 政 策 以 来 我 国经济 开 始走 向 了上坡 路 ,并开 始 逐渐 增长 。 第 二 , 出 口有 了较大 幅度 的增 长 。产 品 出 口是我 国实 行 改革 开 放 的一个 主 要形 式 ,通 过将 产 品销 售 到更 多其 它 国家可 以让世 界认 识 中 国,并 且在 一 定 的程度 上 刺激 中 国本土 的经济 增长 。而为 了促 进 出 口量 ,我 国在 财政 政策 上 采取 了积 极 的措 施 , 比如调 高 了 出 口 产 品退税 率 。 出 口产 品退税 率 的提 高可 以说 是 提高 了我 国产 品在世 界上 的价 格 竞争 力 ,从而 更加 有利 于 我 国产 品在外 国的销 售 。 第 三 ,居 民收 入 有所 增加 。在 一 系 列 财 政 政 策 的 支 持 下 ,我 国外 贸 行业 得 到 了迅 速 的发 展 ,并 且制 造业 也 得到 了一定程 度 的提 升 。而这 些 都为 我 国社 会提 供 了大 量 的工作 岗位 ,解决 了一部 分地 区 的 就 业 压 力 。 同 时 , 由于 政 府 经 济 实 力 的 不 断 增 长 , 我 国 有 能 力 为 一 些 下 岗 职 工 提 供 一 些 保 障 , 比 如 最 低 保 障 线 的 补 助 以及 提 高 退 休 养 老金 等 。通 过各 个 方面 的积 极政 策 的促 进 ,我 国居 民的收 入在 定 的程 度上 来看 还是 有 所增 长 的 。 第 四 ,有 力地 拉动 了经 济 增长 , 国 民经 济 有所 好转 。这 两 个方 面 的转 好 发 展 是 有 多 方 面 的 因 素 所 决 定 的 。 首 先 是 我 国 从 实 施 财 政 政 策 以来 ,通 过增 发 国债 带动 了国 内需求 ,为经 济 的发 展提 供 了源 源 不 断 的动力 支 持 ;其 次,在 经 历 了9 年亚 洲金 融 危机 低迷 期 以后 8 亚 洲经 济 环境 逐渐 复 原 ,并且 亚 洲各 国 都积 极采 取有 力 措施 加 大各 国 之 间 的 经 济 交 流 , 这 一 良好 环 境 既 拉 动 了 我 国 的 出 口 , 又 为 我 国 的 改革 开 放政 策 的推广 做好 了铺 垫 。 第 五, 促进 了经 济 结构 的调 整 。在 本轮 财政 政 策实 行 的初 期 , 我 国将 国债投 资主 要放 在 对 国 内基 础 设施 的 建 设上 , 以提高 公 共环 境 为主 要 目的,重 点是 加 强对 生态 环 境 的整 治 。但是 随着 该 政策 逐 步 推广 以及基 础设 施 建设 的逐 渐 完善 ,我 国政 府 开始 将 投资 方 向转 向 了科 学技 术 方面 的研 究 以及 开发 上 ,并 通过 加 大技 术支 持 以及 奖 励 力度 等 方式 在全 国范 围内形 成 良好 的科 研氛 围。不 仅 如此 ,政 府

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

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

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
魏树礼;彭孟洲
【期刊名称】《中国市场》
【年(卷),期】2024()14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逐渐步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背景下,财政政策作为进行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文章旨在深入探讨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有力支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文章通过对财政政策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深入研究,为政策制定者和相关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4页(P5-8)
【作者】魏树礼;彭孟洲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工商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1;F812.0
【相关文献】
1.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财政政策研究
2.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财政政策研究
3.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4.当前财政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互动机制研究
5.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财政政策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十五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的特点与目标 结构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

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发展是通过结构的规律性调整和转换而实现的。

在结构调整中,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转换、体制和组织创新,一方面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

结构调整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一个新的增长阶段的形成,往往伴随着一次大的经济结构调整。

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也清楚地显示了结构调整和转换推动经济发展的规律性。

近些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原有分工格局和资源配置方式正在发生历史性的重要转变。

发达国家在调整,新兴工业化家、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也在调整,尽管调整的内容、难点各不相同。

我国经济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正处于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或者说,已经到了一个不经过大幅度结构调整经济将难以获得进一步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

“十五”时期进行的新一轮结构调整,与前两次大的结构调整相比,在发展阶段、体制条件、外部环境等方面都有了显著不同,因而就有了同以往不同的特点。

首先,是在短缺经济结束、传统产业普遍供过于求的背景下进行的“升级型”的调整。

供求关系格局的历史性变化,是在90年代初、中期经济高速增长后出现的。

当然,相对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依然具有的增长潜力,供过于求、生产过剩是阶段性、结构性的。

这恰恰构成了进行新一轮结构调整的理由。

近几年来,出现了某些通货紧缩的趋势。

国家实行了以扩大内需为重点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对稳定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要把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和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动力问题区分开来。

发掘我国经济中蕴含的巨大潜力,使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国民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关键在于新一轮的结构调整,重点在于结构升级。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初的结构调整是“补课型”的,90年代初的调整是“填平补齐型”和“升级型”的结合,那么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将主要是“升级型”的。

其次,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我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进行的“适应型”调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范围的生产、采购、销售、金融和企业组织形式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强强合并层出不穷,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快。

在这种情况下加入WTO,实质上是按照一套国际社会认可的规则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应对战略和策略,取决于国内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状况。

就结构调整而言,其重点是在已有对外开放水平上,依据我国国情,进一步扩大、加深与国际经济的融合,充分发挥我国现有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明确哪些行业已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应重点发展,哪些行业具有潜在竞争力而应着力培育,哪些行业在可预见的将来难有竞争力而应“积极放弃”,从而进行“有进有退”的结构性调整。

从这个角度看,新一轮结构调整应当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致力于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适应型”调整。

第三,是在技术进步加速,正在对经济全局产生革命性影响的背景下进行的致力于技术结构升级的调整。

近年来技术创新层出不穷,特别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发展,给传统的交易和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我国正处在传统工业化尚未完成的阶段,如何不失时机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缩短与发达国家在一些重要领域的技术差距,同时更多地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其技术含量、附加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如何形成基于企业和市场,同时得到政府合理指导和支持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机制,都是新一轮调整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由此带动的技术结构升级也将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内容。

第四,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背景下进行的旨在形成结构调整新机制的调整。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初步形成,但旧体制遗留下来的某些深层矛盾依然存在,经济转轨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我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很大程度上根源于这些矛盾和问题。

如果在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上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就不仅有助于新一轮结构调整的成功,而且将有助于形成基于市场和企业的对经济结构动态调整的良性机制。

既重视结构调整本身,更重视形成结构调整的新机制,应当而且也可以是新一轮结构调整的显著特点。

从以上的特点出发,通过“升级型”调整和“适应型”调整,使我国经济获得在较长一个时期(如10年左右)保持较高发展速度(如7-8%)的动力;通过调整中深层体制问题的解决,逐步形成能够对结构问题做出积极反应和调整的新机制应是新一轮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

二、调整的主线:产业升级和城市化 我国经济中的结构问题由来已久,涉及面广,错综复杂。

研究目前的结构问题,首先要找出那些全局性、根本性的矛盾及其联系,并分析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

从这个角度看,现阶段我国经济中大体有如下一些主要结构性矛盾。

一是三次产业之间的矛盾。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中的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的问题未得到根本扭转,而在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一半以上的劳动力停留在农业领域。

二是城乡之间的矛盾。

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个突出问题。

这不仅表现在部分工业企业(特别是80年代以来“离土不离乡”的乡镇企业)未能充分利用城市的聚积效应,且表现在城市类型、功能等方面的结构不合理。

三是地区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持续扩大。

在省、市、自治区内部,也存在着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的问题。

另一方面,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存在着产品与生产要素市场分割、对外封锁、对内自我保护的现象。

四是产品和生产能力结构的矛盾。

一方面技术含量、附加价值低的产品和生产能力过剩,同时许多技术含量、附加价值高且又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生产能力供给不足。

二者并存是产品和生产能力结构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五是产业组织结构矛盾。

长期以来,我国产业和企业组织结构中存在着低水平过度重复、分散、小规模等问题,其中突出的是行政性条块之间的重复建设。

一些年来在引进竞争的同时,也出现了过度竞争与行政性垄断并存的现象。

企业内部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较低。

六是消费结构矛盾。

我国城镇居民吃、穿和部分用的需求基本满足,但在向以住、行和旨在提高生活质量的服务性消费为重点的需求结构升级中遇到困难,从而出现了低层次消费过剩、高层次消费不足的“消费断层”现象。

在农村,也存在着由于基础设施不配套使某些消费难以实现的问题。

七是金融结构矛盾。

经过多年金融体制改革成效显著,但依然维持了以几家大的国有银行为主渠道的金融结构,主要服务于传统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其中的大企业,而难以对在经济发展中作用日益重要的非国有企业,特别是其中的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有效服务。

八是所有制结构矛盾。

我们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鼓励多种形式非国有的所有制经济形式的发展,我国所有制结构已经发生重要变化。

但国有经济战线过长、功能错位的问题在某些领域仍很突出,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任务仍很艰巨。

其他所有制形式也存在着规范、提高等问题。

以上八个方面结构性矛盾之间也存在看内在的逻辑联系。

我国统计上7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市的转移,是我国工业化进程完成前最为重要,最为艰难的任务。

由此而导致的城乡结构矛盾,表现在产业和地区层面上,就是三次产业结构矛盾和地区结构矛盾。

城币化进程缓慢,大量劳动力滞留于农村,从三次产业结构上看就是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过高。

东南沿海与中西部他区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前者城市化水平显著高于后者。

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收入和消费增长减缓,主要是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减缓所致。

究其原因,是产业结构升级受阻,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遇到困难,行政性过度重复建设,以及低效率产业和企业的退出障碍导致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受阻。

这些问题又与现有的金融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矛盾密切相关。

所以,从解决消费结构升级、行政性过度重复建设和退出障碍等问题入手,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带动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加快整个城市化进程,将构成新一轮结构调整的基本内容,其主线在于产业升级和城市化。

我国经济中结构性矛盾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历史如现实原因。

首先,是历史上发展战略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长时期实行城乡隔离、以牺牲农民利益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轻重工业结构趋于平衡,但是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忽视城市化倾向,包括乡镇企业发展中的“离土不离乡”现象,延缓了城市化的进程,也相应延缓了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

其次,是经济发展阶段和市场发育程度的影响。

现有经济发展阶段的局限性是形成某些结构性矛盾的重要原周。

从规律性看,市场经济有一个“自然发育”的过程,我国市场发育和完善的时间总体上看来较短,这种局限性不能不对某些结构性矛盾产生影响。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是旧体制遗留下来和转轨过程中新产生的体制和政策问题的影响。

国有经济战线上长,竞争性领域介入过多,国有企业政企不分,资源缺少流动性,激励、约束机制不力,特别是行政性的条块分割,是低水平过度重复建设的主要原因。

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行政性的银行与企业依赖关系等,是产业、企业和人员“退出”的关键性制约因素。

包括住房、养老、医疗、就业等在内的旧的福利、保障制度的延续或改革中的不确定性,对居民以往、行为重点的消费结构升级产生了重要消极影响。

此外,传统体制和发展阶段相联系的抑制性消费政策,也对居民的消费升级形成制约。

总之,一个基本的判断是,体制和政策问题是导致结构性矛盾产生的主要因素。

因此新一轮结构内战略性调整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这些体制和政策问题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三、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财政政策 根据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和外部环境的制约,政府在应该摆正位置,积极发挥作用。

政府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其中财政政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实行的是公共财政,但决不意味着财政就是消极的,财政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可发挥以下作用: 1、大力支持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完善,促进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对于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需要的公益企业,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同时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应坚决从财政越位的领域退出,不要继续对国有企业不分青红皂白的补贴,否则一方面浪费了宝贵的财政资金,又固化了旧体制,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阻碍效用。

简而言之,在对国企的支持方面,财政要十分注意越位与缺位的问题,这是对经济结构调整工作的最大支持。

同时,财政也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不应在所有制方面搞区别对待的政策,允许各种所有制公平竞争,在平等的外部环境中实现所有制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完善。

2、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西部大开发离不开财政的支持,但区域经济发展地不平衡,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上原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