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教案章节:一、人与自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自然界的多样性2.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3.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自然界的事物。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讨论如何保护环境。
二、人与社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合作共享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社会环境的多样性2.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3. 尊重他人,合作共享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社会环境。
2. 学生分享对社会环境的看法。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讨论如何尊重他人、合作共享。
三、人与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认识到与他人相处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友善待人、善于沟通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多样性2. 与他人相处的重要性3. 友善待人,善于沟通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情景模拟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人际关系。
2. 学生分享对人际关系的看法。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与他人相处的重要性,讨论如何友善待人、善于沟通。
四、人与自我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认识到自我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激励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自我认知的多样性2. 自我成长的重要性3. 自我反思,自我激励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
2. 学生分享对自我认知的看法。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我成长的重要性,讨论如何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激励。
五、人与规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自律的品质。
教学内容:1. 社会规则的多样性2. 遵守规则的重要性3. 遵守规则,自律自强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社会规则。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优质教案全册浙江版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优质教案全册浙江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江版《人自然社会》教材第一单元《可爱家乡》中第1课《我家乡》。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将详细解家乡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风土人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和认识自己家乡,培养他们对家乡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3. 使学生掌握一定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家乡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热爱之情,以及合作、表达等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地图、视频等。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谈论自己对家乡解和喜爱。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观看PPT,解家乡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文化特色等。
3. 实践活动:(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用画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一张展示家乡特色手抄报。
(2)观察描述:引导学生观察家乡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用生动语言进行描述。
4. 例题讲解:(1)展示家乡一处风景,让学生用词语描绘。
(2)讲述一个家乡民间故事,让学生复述。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教学内容,包括家乡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文化特色等;另一部分为学生作品展示区,展示学生制作手抄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家乡”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家乡喜爱和解。
2. 答案示例:我心中家乡我家乡在浙江,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我爱家乡青山绿水,爱家乡历史文化,更爱家乡美食。
每当提起家乡,我心中就充满自豪和喜悦。
3. 附加作业:收集家乡民间故事、谚语、俗语等,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制作手抄报,培养他们对家乡热爱之情。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家乡解程度,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发现家乡更多特色。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一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浙江版,涉及第三章《我们的世界》的第二节《大自然的朋友》。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自然界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学习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的动植物基本知识,能正确辨别不同种类的动植物。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植物,增强环保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动植物图片、视频、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PPT课件,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大自然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动植物的基本知识,如它们的分类、特点等。
(2)通过展示动植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辨不同种类的动植物。
3. 实践活动(10分钟)(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植物进行观察和描述。
(2)学生将观察到的特点记录在画纸上,并尝试用彩笔画出该动植物。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道关于动植物分类的题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找出正确答案。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目。
6. 课堂小结(5分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在画纸上画出一种你喜欢的动植物,并描述它的特点。
(2)请你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大自然?请用简短的语言写下来。
2. 答案:(1)学生作品,无统一答案。
(2)示例:我们要保护大自然,因为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动植物是我们的朋友。
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看视频、讲解、实践和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社会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心社会、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自然教学重点: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的意识。
2. 第二课时:人与自然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观念。
3. 第三课时:关爱社会教学重点:了解社会的组成,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尊重他人的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行动。
4. 第四课时:人与社会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与社会的发展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贡献的观念。
5. 第五课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关心社会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教学法,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自然和社会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 采用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社区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成果:评价学生在环保活动、社区服务等实践中的表现。
4. 学生自评、互评:鼓励学生主动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展示自然和社会现象,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2. 环保活动、社区服务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一、第一章:认识我们的身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
教学内容:1. 人体基本结构:头、身体、四肢等。
2. 人体主要器官: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
3. 人体功能:运动、呼吸、消化、排泄等。
教学活动:1. 观察游戏: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找出身体的各个部位。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
3. 制作手工作品:让学生用彩纸等材料制作自己身体的模型。
二、第二章:我们的家庭和亲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庭成员,增进家庭亲情。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家庭成员: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等。
2. 家庭关系: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
3. 家庭活动: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影、旅游等。
教学活动:1. 家庭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家庭成员,体验家庭亲情。
2. 制作家庭相册:让学生用照片或绘画制作自己的家庭相册。
3. 家庭故事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有趣的故事。
三、第三章:我们的学校和班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学校和班级。
2.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团结同学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学校环境:教室、操场、图书馆等。
2. 学校规则:上课纪律、作业要求、放学纪律等。
3. 班级同学:班级成员、班级活动、班级荣誉等。
教学活动:1. 校园参观:让学生参观学校的各个场所,了解学校环境。
2. 班级纪律讨论:让学生讨论如何遵守班级纪律。
3. 班级活动策划:让学生策划一次班级活动,如班级运动会。
四、第四章:我们的社区和邻居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社区和邻居。
2.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邻居的情感。
教学内容:1. 社区环境:住宅区、商业区、公园等。
2. 社区设施:超市、医院、邮局等。
3. 邻里关系:与邻居的互动、互相帮助等。
教学活动:1. 社区调查:让学生调查社区的设施和邻居的职业。
2. 制作社区地图:让学生用彩纸等材料制作社区的地图。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篇一: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备课笔记1、认识新同学[学习目标]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
帮助学生学会几种与别人交往时自我介绍的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并简单描述自己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照过镜子吗?说说你照镜子看到你自己是怎么样的?二、新课1.观察自己的特点,想一想,我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哪些方面?2.介绍自己。
在小组里介绍3.各组代表上台介绍。
4.认识更多的同学。
如:你好!我是***。
大家好!我叫***。
我和你们一起玩,好吗?我叫***。
我叫***。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老师,我叫***。
三、小结你学到了什么?2、我们做游戏[学习目标]石头剪刀布活动的目标是在游戏中增进同学之间的互相亲近与了解,并在活动中增强四肢的灵活性和思维灵敏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玩过游戏?玩过什么游戏?二、新课1.玩游戏有很多好处,我们来玩游戏吧。
石头剪子、布石头胜过剪子,剪子胜过布,布胜过石头。
2.点将我俩是点将人。
用“石头、剪子、布”选出先后。
我选小明。
3.踢脚绊伴1)找根竹条,几个人一起玩。
石头、剪子、布,谁赢谁当点金人。
2)踢脚绊绊游戏规则踢脚绊绊:四五人坐于一排,各伸双脚。
推一人边数同伴脚尖,边念儿歌。
歌曰:“踢脚绊绊,绊过南山,南山北斗,鲤鱼开口。
新伴上任,旧伴请进。
”凡数至“进”字,被数者即将脚伸进。
谁双脚最早伸进为胜,反之为负。
4.游戏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按游戏规则玩。
三、小结你学会了什么?3、玩小棒[学习目标]玩小棒是一个有较强的竞争性的活动,同时又是一个需要仔细观察判断,静心才能进行的活动。
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和竞争意识,也有助于锻炼发展学生的手的小肌肉群。
另外,对游戏结果的小棒计数与计分则具有数学的意义。
[活动建议]一、这是一个学生个人依次参加的游戏,教师指导比较困难,也比较费时间。
所以建议先把每小组的小棒分成几份,每人一份进行教学与尝试活动。
一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五个主题的内容: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文化、浙江经济、和谐浙江。
各主题的课文如下:浙江沿革:?我们做嬉戏?、?玩小棒?、?跳房子?、?挑花线?、?踢毽子?、?我的家?、?我是浙江人?、?杭州和西湖?、?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活动?、?过端午?、?牛郎织女的传闻?。
浙江环境:?怎样洗手更干净?、?垃圾箱在哪里?、?让教室更整齐?、?管好我们的物品?、?我是浙江人?、?乘车去杭州?。
浙江文化:?张乐平和三毛的故事?、?江南神通骆宾王?、?家乡的古桥?。
浙江经济:?我是浙江人?、?家乡的古桥?。
和谐浙江:?相识新同学?、?我们一样吗?、?男孩和女孩?、?怎么办?、?下课了?、?走路的平安?、?乘车去杭州?。
二、编排特点教学内容的详细化。
教学内容的详细化有利于摆脱空洞说教形式的羁绊,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更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创建了儿童参及教学过程、思维过程的条件。
同时,使教学过程在实际的层面上施行方法指导,满意儿童的实际开展需求。
三、教学目的〔参照每课课时目的〕四、教学措施1、自身要努力学习,更新观念,在加强根底学问教学的同时留意学生实力的培育。
2、加强思想教化,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
3、留意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如课前预备,课后复习,学习时用心致志,平常擅长搜集家乡的资料等。
4、拓展课程资源,进步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探究地方课程,及班队活动、户外活动、体育竞赛、文艺演出等学校开展的综合性活动有机整合。
五、学情分析一年三班四班各49名学生,学生学问面较广,课外学问贮存丰富。
而且一年级学生新奇心重,求知欲强,有较强的探究科学,探究微妙的精神,所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爱好是比较强的,学习看法也比较细致,主动性较高,可以很好的和老师进展合作学习。
为了尽量发挥每个孩子的聪慧才智,尽量让每个学生有所开展,有所特长,上课时想方设法给每个学生供应熬炼的时机。
一年级上册人·自然·社会完整教案(浙江教育出版社 浙江宁波地区)
四、放松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做腿部的肌肉放松活动。
课后反思
教案
教材内容
玩小棒(1)
总课时
2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不断地摸索、实践,用小棒可以摆成数字,运算符号和算式,还可以拼成形状各异的美丽图案。
2.通过用小棒摆一摆,移一移,训练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述能力,培养小组合作能力和思维灵活性,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1、播放音乐《石头剪刀布》,教师提问:
小朋友,你们听到歌曲中唱的是什么?
2、你们有没有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怎么玩的?
学生演示玩法(用手演示)
3、引导学生复习游戏规则:石头赢剪刀,剪刀赢布,布赢石头今天你们想用脚来做石头、剪刀和布的游戏吗?
二、动作练习
1、教师示范动作:“石头”为两腿并拢,“剪刀”为两腿一前一后,“布”为两腿向两侧张开。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今天老师继续带领你们用小棒玩一款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板书):
巧摆小棒。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熟悉了游戏规则,谁来说说规则,(生答)带着积累的经验,快进入今天的游戏吧。
(二)介绍玩法,自主探索。
1.介绍游戏玩法
用小棒棒可以摆成数字,运算符号和算式,还可以拼成形状各异的美丽图案。通过移动、添上、去掉一根或几根火柴棒,还可以改变算式或图案。解决这些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观察、思考,即根据算式或数字的特点和数目要求,移动、去掉或添上小棒成了另一个数,改变运算符号,使算式成立。
教具
及
媒体
PPT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引导探究,尝试游戏
1.动手操作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2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我们的家园》: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
2. 第二章《可爱的动植物》: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常见的动植物种类及生长环境。
3. 第三章《美丽的大自然》:四季变化、天气与气候、大自然的资源与环保。
4. 第四章《我们的社会》:家庭、学校、社区、公共场所等社会环境及规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家园的情感。
2. 使学生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特征,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
3. 让学生了解四季变化、天气与气候,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地球的基本概念、我国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动植物的特征、四季变化与天气气候。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家园、关爱生命、保护环境、遵守社会规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地图、动植物图片、四季变化图片、社会规范图片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地图等教具,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新课内容:讲解地球的基本概念、我国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动植物特征、四季变化与天气气候等。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讨论、绘画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4.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关例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实践性和拓展性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2. 板书结构:分为主干板书和辅助板书,主干板书展示核心知识,辅助板书展示拓展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画出你心中的地球家园。
(2)列举三种你最喜欢的动植物,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3)以“我眼中的四季”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教案标题: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人类、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人类、自然和社会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人类、自然和社会的基本概念。
2. 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3. 社会的组织和规则。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
2. 培养学生对社会组织和规则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图片、视频、故事书等。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
3.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人类、自然和社会的兴趣。
2. 提问学生他们对人类、自然和社会的理解,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图片和故事书介绍人类、自然和社会的基本概念。
2. 解释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例如人类依赖自然资源生活,同时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3. 介绍社会的组织和规则,例如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组织结构和规则。
三、活动探究(2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他们观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并记录下来。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例如农民种植庄稼、工人建造房屋等。
3.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组织和规则的重要性,例如学校的课堂纪律和交通规则。
四、小结(5分钟)1. 总结人类、自然和社会的基本概念。
2. 强调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和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对人自然社会的探索和思考。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2.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庭、社区或学校中的人类、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写一篇小短文。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动物园等地,进一步了解人类、自然和社会的关系。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人类、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体验。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探究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024年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
2024年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一、教学内容第一章:我们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家园第二节: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第二章:大自然的力量第一节:风的力量第二节:水的力量第三章: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一节:美丽的家园第二节:保护环境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认识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
2. 使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力量,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周围环境,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球的基本知识、大自然的力量、环保意识。
难点: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分布、大自然力量的作用、环保行动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地图、PPT、视频资料。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家园,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吗?”2. 讲解:第一节:地球家园播放地球仪视频,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
讲解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展示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加深对各大洲和大洋的认识。
分析各大洲和大洋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知识。
3. 实践:让学生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地球家园。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主题活动,如制作环保标语、捡拾垃圾等。
4. 例题讲解:展示例题:“请描述一下地球的基本结构。
”讲解答案,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张地球结构图。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地球家园地球的基本结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2. 大自然的力量风的力量水的力量3. 环保意识美丽的家园保护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描述一下地球的基本结构,并指出我国所在的大洲和大洋。
你认为大自然有哪些力量?举例说明。
2. 答案:地球的基本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我国位于亚洲大陆,太平洋西岸。
大自然的力量包括风、水、地震、火山等,例如风可以吹动帆船,水可以冲刷河岸。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社会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心社会的意识,树立和谐共生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我和自然学习内容:认识自然环境,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活动:带领学生户外观察自然环境,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的感受。
2. 第二课:关爱动植物学习内容:了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学会关爱动植物。
教学活动:观察校园内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需求,引导学生关爱动植物。
3. 第三课:环保小卫士学习内容:学习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活动: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让学生实践环保行动。
4. 第四课:我们的社区学习内容:了解社区环境,学会关心社区事务。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了解社区设施和服务,引导学生关心社区发展。
5. 第五课:和谐共生学习内容:学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理念。
教学活动: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和谐共生的理解和想法。
三、教学评价1.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注。
2. 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
3. 学生能关心社区事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
2. 户外观察自然环境的场地。
3. 环保主题活动所需的器材和材料。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环保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定期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增强对自然的感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教案编写者:教案编辑专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2.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人与自然:介绍自然环境、动植物、自然资源等,引导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2. 人与社会:介绍社会制度、公共道德、社交礼仪等,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3. 环保教育:通过实例讲解环保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4. 安全教育:讲解安全常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5. 团队协作:组织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不同社会角色,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实践活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综合素质: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外的表现,如环保行为、社交礼仪等,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了解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安排2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教案编辑专员敬上六、教学资源:1. 教科书:《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浙江版2. 教学辅助材料:图片、视频、案例、活动道具等3. 网络资源:相关环保、社会教育网站和APP4. 实地考察资源:公园、博物馆、社区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人与自然(课时:4课时)2. 第二单元:人与社会(课时:4课时)3. 第三单元:环保教育(课时:4课时)4. 第四单元:安全教育(课时:3课时)5. 第五单元:团队协作(课时:3课时)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一、教学内容第1章:《我们的地球》1.1节:地球的形状和结构1.2节: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掌握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探索地球奥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
难点:理解地球是一个不完美的椭球体,以及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用彩笔在画纸上描绘地球的形状,并用剪刀剪下来,粘贴在黑板上,展示地球的形状。
4. 例题讲解:讲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通过地球仪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并在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地球。
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形状:不完美的椭球体2.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3.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七大洲、四大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地球,并标注七大洲和四大洋。
2. 答案:学生作品,以创意和正确性为评价标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地球形状和结构、陆地和海洋分布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地球的更多奥秘,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气候变化等,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第1课我是谁[学习目标]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
帮助学生学会几种与别人交往时自我介绍的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并简单描述自己的特点。
[背景知识]在新环境生活的一年级新生,有着强烈的适应、熟悉环境的需求,本课教学活动的意义所在,就是鼓励与指导孩子们去积极地适应和熟悉新的学校环境,包括学校里的人际环境,从自己同班的同学开始。
教材的第一部分设计了互相交往和自我介绍的四个情景。
打。
打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所以,很自然地会问:是谁呀?也很自然地会作自我介绍:我是某某!所以,用这个活动作为引入。
看到同学在玩,想参加进去。
这是最接近孩子们生活的情景。
一般情况下,他们能解决在熟悉的人群中的参与问题。
如果是不认识的情况下,那就像教材中那样,可能需要先作一个自我介绍了。
第三个情景是一个人对一个人的交往与介绍。
“我叫大海。
”“我叫东华。
”这又是相互之间的介绍。
第四个情景是向老师介绍自己。
一是交往扩大到成人围,二是在老师问到的情况下。
进入成人的圈子,对孩子们提主动交往的要求就过高了。
所以,这是一个被问到后怎么回答、介绍自己的情景。
请注意,这同样是十分重要且需要得到指导的活动容。
教材的第二部分容是进一步介绍自己。
除了外,还有什么可以介绍的呢?孩子在照镜子看自己。
实际上,活动进入了第二个层次:以怎么介绍自己的问题引发认识自己的活动。
照镜子认识的是身体和外貌方面的特点,从介绍自己的角度说,这还不是主要的。
因为身体外貌是别人已经看到的。
那么还有哪些方面的容呢?可以问问孩子们想了解同学的什么。
教材最后的图可以认为包含着各种各样容的介绍活动。
[活动建议]一、本课的教学活动是由几个参与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活动组成的。
建议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参与。
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适当的重复可以提高参与的人次,一些简单的活动在搞清楚怎么做以后,分成小组活动也可以提高参与度。
二、活动指导。
活动一我们来打。
2024年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
2024年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认识我自己》:介绍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使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
2.第二章《我的家庭》:学习家庭成员的称谓,了解家庭结构和功能。
3.第三章《我们的学校》:认识学校的环境,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
4.第四章《我们的社区》:了解社区的基本设施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
5.第五章《大自然的朋友》:认识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学会关爱环境。
6.第六章《节日知多少》:学习我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弘扬民族文化。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增强自信心。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学校、社区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和沟通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表达。
2.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等。
2.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或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知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
3.例题讲解:分析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
4.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拓展延伸:布置相关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和探索。
六、板书设计1.课题:以醒目的字体书写课题。
2.知识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3.图表:用图表形式展示教材内容,便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画一幅自己的自画像,标注出自己的特点。
(2)采访家人,了解家庭成员的职业和兴趣爱好。
(3)制作一份关于学校的宣传册。
(4)调查社区的基本设施,绘制社区地图。
(5)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朋友的观察日记。
2.作业答案:(1)自画像:学生根据自己特点完成自画像。
(2)家庭成员调查:学生完成采访,整理成文字材料。
(3)学校宣传册:学生合作完成,内容包括学校简介、校园风光、师资力量等。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第1课我是谁[学习目标]鼓舞一年级学生进行彼此交往的活动,增进同窗之间的熟悉和了解。
帮忙学生学会几种与他人交往时自我介绍的方式。
帮忙学生熟悉并简单描述自己的特点。
[背景知识]在新环境生活的一年级新生,有着强烈的适应、熟悉环境的需求,本课教学活动的意义所在,确实是鼓舞与指导小孩们去踊跃地适应和熟悉新的学校环境,包括学校里的人际环境,从自己同班的同窗开始。
教材的第一部份设计了相互交往和自我介绍的四个情景。
打电话。
打电话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因此,很自然地会问:是谁呀?也很自然地会作自我介绍:我是某某!因此,用那个活动作为引入。
看到同窗在玩,想参加进去。
这是最接近小孩们生活的情景。
一样情形下,他们能解决在熟悉的人群中的参与问题。
若是是不熟悉的情形下,那就像教材中那样,可能需要先作一个自我介绍了。
第三个情景是一个人对一个人的交往与介绍。
“我叫张大海。
”“我叫李东华。
”这又是彼此之间的介绍。
第四个情景是向教师介绍自己。
一是交往扩大到成人范围,二是在教师问到的情形下。
进入成人的圈子,对小孩们提主动交往的要求就太高了。
因此,这是一个被问到后怎么回答、介绍自己的情景。
请注意,这一样是十分重要且需要取得指导的活动内容。
教材的第二部份内容是进一步介绍自己。
除姓名外,还有什么能够介绍的呢?小孩在照镜子看自己。
事实上,活动进入了第二个层次:以怎么介绍自己的问题引发熟悉自己的活动。
照镜子熟悉的是躯体和外貌方面的特点,从介绍自己的角度说,这还不是要紧的。
因为躯体外貌是他人已经看到的。
那么还有哪些方面的内容呢?能够问问小孩们想了解同窗的什么。
教材最后的图能够以为包括着各类各样内容的介绍活动。
[活动建议]一、本课的教学活动是由几个参与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活动组成的。
建议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进程,充分考虑全部学生的参与。
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讲,适当的重复能够提高参与的人次,一些简单的活动在弄清楚怎么做以后,分成小组活动也能够提高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一、教学容本册教材包括五个主题的容:沿革、环境、文化、经济、和谐。
各主题的课文如下:沿革:《我们做游戏》、《玩小棒》、《跳房子》、《挑花线》、《踢毽子》、《我的家》、《我是人》、《和西湖》、《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活动》、《过端午》、《牛郎织女的传说》。
环境:《怎样洗手更干净》、《垃圾箱在哪里》、《让教室更整洁》、《管好我们的物品》、《我是人》、《乘车去》。
文化:《乐平和三毛的故事》、《江南神通骆宾王》、《家乡的古桥》。
经济:《我是人》、《家乡的古桥》。
和谐:《认识新同学》、《我们一样吗》、《男孩和女孩》、《怎么办》、《下课了》、《走路的安全》、《乘车去》。
二、编排特点教学容的具体化。
教学容的具体化有利于摆脱空洞说教模式的羁绊,使教学容和教学活动更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创造了儿童参与教学过程、思维过程的条件。
同时,使教学过程在实际的层面上实施方法指导,满足儿童的实际发展需求。
三、教学目标(参照每课课时目标)四、教学措施1、自身要努力学习,更新观念,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2、加强思想教育,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如课前预备,课后复习,学习时专心致志,平时善于收集家乡的资料等。
4、拓展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探索地方课程,与班队活动、户外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学校开展的综合性活动有机整合。
五、学情分析一年三班四班各49名学生,学生知识面较广,课外知识储备丰富。
而且一年级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有较强的探索科学,探索奥妙的精神,所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是比较强的,学习态度也比较认真,积极性较高,能够很好的和教师进行合作学习。
为了尽量发挥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尽量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有所特长,上课时想方设法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用新理念、新思想去适应现在的学生,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观第一课:认识新同学【教学目标】1.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
2.帮助学生学会几种与别人交往时自我介绍的方法。
3.帮助学生认识并简单描述自己的特点。
【教学过程】1.介绍自己。
(1)怎样介绍自己?照镜子,找找自己的外貌特点,想想自己有什么爱好、特长、(2)教师示:介绍自己。
注意礼貌用语的应用。
(3)让几个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及时点评,指出优点,改正不足之处。
然后分小组互相介绍自己。
2.我们来打。
(准备两个玩具。
)(1)怎样打,怎样接?(2)模拟打和接的场景。
(3)分小组玩打的游戏。
3.我也来玩。
(1)三个人表演玩游戏,再请另一个人表演想跟他们一起玩。
(2)想一想,怎么说比较好?(3)叫几个学生尝试模拟,然后边尝试边评议。
4.向老师介绍自己。
(1)设置情景:路上碰到老师,老师问我一些情况,我怎么回答?(2)表演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不敢回答,跑掉不回答,有礼貌地回答等,让学生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最恰当的。
(3)模拟情景,让学生尝试体验,并进行评议。
第二课:我们做游戏【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传统游戏的魅力,吸引学生参与游戏。
2.学会玩“石头剪子布”和“踢脚绊绊”两个游戏。
3.学习按规则进行游戏,逐渐建立规则意识,从游戏中学习交往。
【教学过程】1.学习“石头剪子布”游戏。
(1)我们玩过哪些游戏?哪个游戏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2)讲解“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规则。
(3)两个人一组练习这个游戏,看看谁能获胜。
2.点将游戏。
(1)把全班分成4组,每组推选两个人,作为各自的“帅”,利用“石头剪子布”选出先后,分别进行点“将”。
赢的人先挑选一个“将”,输的人后挑选,依次把一组的“将”挑完。
(2)按照挑选的顺序,进行“将”对“将”的比赛,也用“石头剪子布”的形式,赢的则把输的一方的“将”俘虏过去,这样依次往下比赛,直到结束。
(3)统计哪一队的“将”多,最后“将”多的那队获胜。
3.玩“踢脚绊伴”的游戏。
(1)给每组准备一根小棒,讲解游戏规则。
踢脚绊绊:四五人坐于一排,各伸双脚。
推一人边数同伴脚尖,边念儿歌。
歌曰:“踢脚绊绊,绊过南山,南山北斗,鲤鱼开口。
新伴上任,旧伴请进。
”凡数至“进”字,被数者即将脚伸进。
谁双脚最早伸进为胜,反之为负。
(2)演示这个游戏,让学生有大致的了解。
(3)背诵“踢脚绊绊”的童谣。
(4)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到各组进行指导。
第三课:玩小棒【教学目标】1.学会玩小棒的游戏,能在平时经常玩耍。
2.在游戏中发展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锻炼手的小肌肉群。
3.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先请玩过的学生介绍玩小棒的方法和规则,也可以大家商量制定新的规则。
1.游戏规则。
(1)把小棒握在手中,一端立在桌面上,轻轻松开手,让小棒散开倒在桌面上。
(2)如果有小棒掉落在地上,就失去这一轮捡小棒的机会。
(3)用手捡桌面上的小棒,也可以用一根小棒去拨开或挑开另一根小棒,然后捡起来。
(4)每捡一根小棒就得一分。
(5)捡小棒时,如果移动了其他的小棒,就失去了再次捡小棒的机会,让给下一个人捡。
2.捡小棒的玩法。
(1)几个人一组,先熟悉游戏规则。
(2)用“黑白配”或“石头剪子布”的方式决定玩的顺序。
(3)每组玩几次。
按照规定的计分方式计分,算算谁最后得分最多。
第四课:跳房子【教学目标】1.学会跳房子的游戏,继承传统的游戏方法。
2.通过游戏活动,锻炼孩子的腿、脚部肌肉以及跳跃平衡的能力。
3.培养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的习惯。
【教学过程】1.跳方格。
(1)把学生分成几组,围在跳方格的场地周围。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请事先指导过的学生示怎么玩跳方格的游戏。
(3)请几位学生试试踢石子的游戏,指出其优点和缺点。
(4)分小组活动。
2.跳圆圈。
(1)方法和跳方格一样。
(2)让熟练的学生先试试,然后可以自由组合活动。
3.游戏规则。
(1)扔石子时不能扔出目标方格之外,否则就失去本轮继续玩的资格。
(2)跳方格时不能踩线,否则也要失去本轮继续玩的资格。
(3)踢石子回到出发点时,只要不踢出两条边线之外即可。
第五课:挑花线【教学目标】1.学会挑花线的游戏,能够掌握花线的基本变化。
2.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通过各种变化,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1.请一位会挑花线的学生给大家表演游戏。
2.教师示最基本的挑花线形式,套在手上,让每个学生一步步地跟着教师学会最基本方法。
3.两人合作挑花线,最好是把会挑的学生和刚学的学生组合在一起。
4.三四人合作挑花线,互相学习挑花线的新花样。
5.分组进行比赛,看谁的花样多。
第六课:踢毽子【教学目标】1.学会踢毽子,并能在平时经常进行这个活动。
2.通过游戏活动,锻炼孩子的腿、脚部肌肉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
【教学过程】1.制作牵线毽子。
(1)教师出示一个牵线毽子,先自己演示踢牵线毽子,再请一位学生演示踢牵线毽子。
(2)讲解牵线毽子的制作方法,演示。
(3)学生制作牵线毽子,教师巡回指导。
2.我们来踢牵线毽子。
(1)请几位会踢毽子的学生表演题牵线毽子,并说说感受。
(2)自己练习踢牵线毽子。
(3)演示剪掉牵线之后怎样踢毽子。
(4)练习踢剪掉牵线的毽子。
3.踢鸡毛毽子。
(1)教师演示怎样踢鸡毛毽子,要求用脚的侧接触鸡毛毽子。
(2)让会踢鸡毛毽子的学生进行演示。
(3)每组提供一个鸡毛毽子,试试踢鸡毛毽子。
第七课:我们一样吗【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与别人有许多不同之处。
2.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不同之处。
3.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教学过程】1.我的手和你的手一样吗?(1)我们的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我们的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①我们来比较手的大小。
手掌和手掌贴着比较。
②把自己的手描在纸上,与同学描下的手比较。
③)我们来猜猜哪只手是哪个同学的。
看看小组里其他三个同学的手,猜猜是谁的手?摸摸小组里其他三个同学的手,猜猜是谁的手?2.我们的头发一样吗?3.我们说话的声音一样吗?(1)我们来听听四个同学说话的声音。
(2)他们说话的声音一样吗?(3)我们来做游戏:猜猜这是谁的说话声音?4.说说两个人不同的地方。
(1)我们请两位同学上来,大家一起找找两个人不同的地方。
(2)两人一组,找找自己和同学不同的地方。
第八课时:男孩和女孩【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的性别,知道男孩和女孩的区别。
2.能辨别男孩和女孩,能分辨公共场所男女的标识,并能在生活中应用。
3.强化自己的性别意识。
【教学过程】1.我是个男孩还是女孩?(1)说说我是个男孩还是女孩。
(2)我是怎么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的?(3)我们来一起说:我们是女孩!我们来一起说:我们是男孩!2.数数我们班有几个男孩,有几个女孩。
(1)数数我们班有几个男孩,有几个女孩。
(2)男孩在一起,我们来数一数。
女孩在一起,我们来数一数。
3.男女不同标识图的认识。
(1)出示男女厕所的标识。
问:这是什么标识?(2)生活中,哪些标识告诉我们男孩女孩是不同的?4.我们来画一个男孩。
(1)我们来画一个男孩。
(2)画的是男孩吗?(3)男孩是怎样的呢?5.我来画一个女孩。
(1)我们来画一个女孩。
(2)画的是女孩吗?(3)女孩是怎样的呢?第九课时:怎样洗手更干净【教学目标】1.学习洗手的方法,初步学会洗手,逐步养成经常洗手、讲究卫生的习惯。
2.通过比较洗手的方法,知道用流水洗手的好处。
【教学过程】1.谁的手干净,谁的手脏?(1)看看自己的手。
我的手脏吗?(2)看看同学的手。
我们来比较一下:水的手干净,谁的手脏了?2.我们来洗手。
(1)给每个小组一盆清水。
我们一起来洗手。
(2)看看洗过手的水,看看洗过的手。
(3)我的手洗干净了吗?3.我们来用肥皂洗手。
(1)给每小组一块肥皂。
我们来用肥皂洗手。
(2)先把手浸湿,擦上肥皂,把肥皂放在肥皂盒里,两只手互相仔细地搓擦着洗手指,洗手掌,洗手背。
(3)再在清水里洗去肥皂。
(4)仔细地看看洗过的手,仔细地看看洗过手的水。
①手变干净一点了吗?——手变干净了。
②水变怎样了?——水变脏了。
(5)讨论。
①手上沾着的水干净吗?②手上沾着的水是盆里的水吗?③盆里的水脏了,手上留下的水也是脏的。
(6)我的手洗干净了吗?我们的手还没有洗干净。
怎么才能把手洗干净呢?4.我们用流动的水洗手。
(1)用自来水龙头里流出的水洗手,或者用舀一杯水冲的方法洗手。
(2)先用清水洗一洗。
再擦上肥皂仔细洗。
把肥皂冲洗干净。
最后把手洗干净。
5.我学会洗手了吗?(1)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洗手?(2)我学会洗手了吗?(3)我们来把洗手的过程说一遍。
第十课:垃圾箱在哪里【教学目标】1.懂得垃圾应扔到垃圾箱,初步了解垃圾与环境卫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2.初步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习惯。
3.初步学会简单的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