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重难点突破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重难点突破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重难点突破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重难点突破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重难点突破卷班级:姓名:得分:一、填一填。
(每空1分,共19分)1.53比()少26;()比42多19。
2.聪聪和他的6个好朋友,每人栽了4棵树,一共栽了()棵树。
3.用5、0、7三个数字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两位数。
4.直尺上,数字“3”到数字“5”的长度是()厘米。
5.小朋友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加上()分就是1时。
6.8×2表示(),8×8表示()。
7.☆+☆+☆+☆+☆=40,☆=()。
8.右边的钟面时间是()时()分,也可以说是()时差()分。
9.()里最大能填几。
二、辨一辨。
(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1.分针从6走到9,走了10分钟。
() 2.积是24的乘法算式可能是3×8=24。
() 3.两个锐角一定可以拼成一个钝角。
() 4.淘淘今年上二年级,他的身高是40厘米。
()5.一只蜜蜂有4条腿,6只蜜蜂共有24条腿。
()三、选一选。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1.左图中一共有()个直角。
①4②6③82.在下图中,小鸟看到的是()图。
3.从小丽家到学校,有()种不同的走法。
①4②6③94.星期日,小刚吃完饭后先做作业,9:20再去看电影。
如果他6:50吃饭,那么他做完作业的时间可能是()①9:50②7:00③8:405.有2行树,一行4棵,一行6棵,两行共有()棵。
①10②24③12四、计算闯关。
(共36分)1.直接写出得数。
(每题1分,共12分)18+23=5×4=9×9=5×6=5×3=6×2=4×3=2×9=4×7+3=3×8+6=6×5-5=9×2+5=2.列竖式计算。
(每题3分,共18分)48+22=71-56=92-34-17=84-59=67-14+26=32+(72-36)=3.在里填上“+”“-”“×”或“>”“<”“=”。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一、100以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卷突破版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卷突破版一、选择题 (共10题)第(1)题红花有42朵,黄花有17朵,红花比黄花多()朵。
A.59B.35C.25第(2)题小明走一步,长约()。
A.3厘米B.30厘米C.3米第(3)题算式83-44不可能表示().A.83比44多多少B.83与44的和是多少C.44比83少多少第(4)题下面的图形中,最大的角是().A.B.C.第(5)题★代表的是().A.28B.36C.8第(6)题小明买了一辆玩具车,付了3张2元,1张10元,这辆玩具车()元.A.16B.15C.12第(7)题如图,下面这把尺子可以量出().A.1厘米,2厘米,6厘米B.1厘米,2厘米,6厘米,9厘米C.从1厘米到9厘米第(8)题文文买4支铅笔,如果要求买4支铅笔多少钱,要补充的条件是()。
A.每支钢笔6元B.每支铅笔1元C.每支钢笔比每支铅笔贵5元第(9)题6个星期有( )天.A.42B.40C.36第(10)题当钟面上8时30分时,时针与分针成()A.锐角B.直角C.钝角二、填空题 (共10题)第(1)题上图表示( )个( )相加,用加法计算是( ),用乘法计算是( ),计算时所用的乘法口诀是( )。
第(2)题小明计划写100个大字。
上午写了48个,下午写了32个,小明一天大约写了( )个,大约还有( )个字没写。
第(3)题两个乘数都是5,积是( );2个5相加的和是( )。
第(4)题在()里填上“厘米”或“米”。
一支粉笔长约9( )。
大树高约6( )。
教室高约4( )。
小明身高约120( )。
第(5)题根据“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它们是:( )和( )。
第(6)题直尺上从刻度4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是( )厘米.第(7)题一只蚂蚁沿着尺子的边从3厘米处爬到16厘米处,它爬了( )厘米。
第(8)题铅笔长( )厘米.第(9)题1米=( )厘米 5米-3米=( )厘米第(10)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重难点突破
期末总复习难点突破2一、我会填。
(每空2分,共32分) 1. 84 比 39多( );60 比 92少( )。
2. 43 比( )多 19;( )比43 多 19o 3. 56 比( )少27;( )比56 少 27。
4. 小明己经攒了()元钱,列式是()o5•狮子今年()岁,再过( 6.小军是个爱节俭的好孩子,这学期他攒了 52元零花钱,丁丁攒的比他少8元,丁丁攒了()元。
学校搞“爱心捐款”活动时,他们把自己攒的钱 都捐出去了,他俩一共捐了()元。
中巴车一辆中巴车比一辆大巴车( )(填多或少)载( )人;一辆大巴车比一辆面包车()(填多或少)载()人。
72元)年狮子就30岁了。
二、你知道下面算式表示的意义吗?连一连。
(18分)元钱?4. 妈妈买了 16袋酸奶,比核桃奶少买了 6袋,妈妈一共买了多少袋奶?小红比小丽多跳的卜•数J小强和小东一共跳的下数 (小强和小丽一共跳的下数三、我会应用。
(每题10分,共50分)玉比妈妈少?1捉8瓦」厂我捉了 42只] 小青蛙二-青蛙妈妈2. 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我摘的比你(我摘了 32个。
]应个— 爷爷比一双贵24元。
买-双要付多少小明;15?元5.(1)睛睛要买一包薯条和一个汉堡,一共需要多少元钱?(2)睛睛买了两个汉堡,付给售货员阿姨50元,应找回多少元钱?答案一、1.45 322.24 62 [点拨]分析求要求的数是用加法还是减法。
3.83 294.47 72-255.25 56.44 967•少 36 多 55三、1.42 — 8 = 34(只)答:小青蛙捉了 34只害虫。
2.爷爷:32+18=50(个)一共:32 + 50=82(个)答:他们一共摘了 82个西瓜。
3.(1)68 + 24=92(元)答:要付92元钱。
(2)92—15=77(元)答:相差77元钱。
4.核桃奶:16+6 = 22(袋)一共:16+22=38(袋)答:妈妈一共买了 38袋奶。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一、 100 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 100 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 100 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 100 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 100 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总结5篇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总结5篇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总结5篇复习总结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策略,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复习总结可以帮助记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带来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总结,希望大家喜欢!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总结1转眼间,进入复兴这片沃土已然一年之久。
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朋友们,已经共同奋斗了一年。
在这里,我们自身获得了成长,收获到了弥足珍贵的东西。
而这一学期体会更深。
在一种积极、团结、热情的学校环境与教研团队氛围中,我获得了一次次的历练与提高。
回顾过去的这一学期,有成功之处值得发扬,亦有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一、基本情况学生基本情况:二年级两个班共90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有很强的自主学习性,所以平常的教学就比较省力。
部分后进生的成绩也有极大提高,且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培优补差方案的显著成效。
例如这学期的期末考试,此次数学成绩还算不错,两个班平均分均在91分以上,优秀率提高,且不及格率大大降低。
二、经验反思(一)夯实基础,努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一个学生如果大部分时间都被作业塞满,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智力活动的时间,而缺少了智力生活,学生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在小学低段教学中,计算、操作等基本技能对孩子的后期学习非常重要,如何让孩子既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又不会负担过重呢本学期,我作了一下几点尝试:第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第二、及时巩固与定期复习相结合。
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重难点突破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重难点突破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四、解决问题(应用题)1、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4、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①…….和……一共…….?②……比……..多多少/几……?③……比……..少多少/几……?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第四、六单元表内乘法(一)(二)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4 ×3 = 12 或3 × 4 = 12⑵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乘法:乘数×乘数=积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如:1×9=10—1 9×5=50—5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如: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 如:2和4相乘用2×4=8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如:2个8相乘用8×8=64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3×5=15读作:3乘5等于15. 5×3=15读作:5乘3等于15第五单元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3、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5、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第七单元认识时间1、认识时间(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3、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重难点突破
期末总复习重难点突破1一、我会填。
(每题4分,共28分)1.6个4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 ),写成乘法算式是( )。
2.汉字“田”的笔画是5画,汉字“畾”的笔画是( )画;有个小朋友叫“田畾”,那他的名字一共是( )画。
3.8+8+8+8+8改成乘法算式是( ),口诀是( )。
4.5.3×3+3=( )×( )=( )6×6-6=( )×( )=( )6.12×3=( )+( )+( )=( )7.(1)30=△+△+△+△+△△=( )(2)24=○+○+○+○+○+○○=( )二、按要求解决。
(共50分)1.画一画。
(每题5分,共10分)4×5和4+5有什么不同?画图表示每个算式。
4×5 4+52.对比填一填。
(每题5分,共20分)将中的数填在横线上。
(1)____×____+____=15 (2)____×____+____=20(3)____×____+____=12 (4)____×____-____=9 3.巧妙改一改,变一变。
(每题5分,共20分)你会把下面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2+2+2+2+1=______ 6+6-3=______4+4+4+4-2=______ 10+10+5+5+10=______三、看图列式计算。
(每题5分,共10分)1. 2.四、我会应用。
(每题6分,共12分)1.一副儿童跳棋有红、黄、蓝、绿4种颜色,每种颜色各有6颗棋子。
这副跳棋一共有多少颗棋子?2.共有70只小动物。
答案一、1.4+4+4+4+4+4 6×4(或4×6)2.15 203.5×8(或8×5) 五八四十4.5.4 3(或3 4) 125 6(或6 5) 306.12 12 12 367.(1)6 (2)4二、1.2.(1)2 6 3(或6 2 3)(2)3 6 2(或6 3 2)(3)2 3 6(或3 2 6)(4)6 2 3(或2 6 3)[点拨] 本题考查数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重点巩固卷突破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重点巩固卷突破版一、选择题 (共10题)第(1)题下图中是线段的是( )。
A.B .C .第(2)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2个锐角②用放大镜看课本封面上的直角,这个直角就变大了③3个6相加和6个3相加的意思是一样的 ④教室长9米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③和④D .①和④第(3)题7×与×7相比较的结果是( )。
A .意义不同,计算法则相同B .意义相同,计算法则不同C .意义和计算法则都相同第(4)题3名女同学和2名男同学进行羽毛球单打比赛,如果每名女同学和每名男同学都打一局,一共要打( )局。
A .5B .8C .6第(5)题下面图形中,( )不是角。
A .B .C .第(6)题小军8:30开始做作业,然后去找小明玩,11:30回家吃午饭。
小军去找小明玩出发的时间可能是( )。
A .B .C .第(7)题王明看到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圆,这个立体图形不可能是( )。
A .B .C .第(8)题用数字1、2、3能组成( )个不同的两位数。
A .6B .4C .8第(9)题下面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第(10)题学校一节课的时间是( )。
A .4分钟B .40分钟C .4小时二、填空题 (共10题)第(1)题下图中有( )条线段,有( )个直角。
第(2)题用“五六三十”这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是:( )×( )=( ) ( )×( )=( )第(3)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红身高126( );楼房高15( );一节课40( );一本漫画书定价20( )。
第(4)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1×( )=5 ( )×2=6 5×( )=20( )×6=30 3×( )=18 ( )×5=25第(5)题小明口算76-42时,采用下图的方法,他是先算________,再算________。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重难点突破
期末总复习重难点突破3一、我会填。
(每空3分,共36分)1.妈妈每天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5天,妈妈一周工作()小时。
2.妈妈准备了17粒纽扣,最多能钉()件这样的衣服。
3.用30元买3个毽子还多()元;用20元能买()个羽毛球还多2元;用()元买8个皮球还差4元。
4.李老师带领6名同学去省城参加机器人制作大赛,去时买车票需要()元钱。
5.星期天,由小军当家。
他去超市买菜,正好花了24元。
他可能买的是()袋();也可能买的是()袋();也可能买的是()袋()。
二、看图列式计算。
(每题8分,共16分)1.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三、我会应用。
(每题12分,共48分)1.2.小东生病了,妈妈给他买了2盒药。
一共有多少片药?3.4.租车。
(至少写三种不同的方案)答案一、1.402.4[点拨] 因为4×4=16(粒),所以最多能钉4件这样的衣服。
3.6660[点拨] 8×8-4=60(元)。
4.38[点拨] 8+5×6=38(元)。
5.3西红柿6黄瓜4青椒二、1.3×4+3=15(个)或4×3+3=15(个)4×4-1=15(个)2.5×4-4=16(只)5×3+1=16(只)(答案不唯一)三、1.4×5+4=24(人)4×5+6=26(个)(列式不唯一)26>24够答:每人一个够。
2.一盒:7×2=14(片)或2×7=14(片)一共:14×2=14+14=28(片)答:一共有28片药。
[点拨]先求出一盒有多少片药,再求2盒的,而14×2不会计算,暂时可把乘法换成加法来计算。
3.老师:2×9=18(元)或9×2=18(元)同学:6×8=48(元)或8×6=48(元)一共:18+48=66(元)答:一共需要66元钱。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知识回顾卷突破版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知识回顾卷突破版一、选择题 (共10题)第(1)题从小明、小华和小刚3个同学中选2人参加篮球队,有()种选法。
A.2B.3C.6第(2)题不能表示3个2相加的式子是()。
A.2+2+2B.2×3C.2+3第(3)题下面三个“两位数加两位数”算式都有一个数字看不清,得数一定比80大的是()。
A.10+6B.43+3C.23+7D.31+5第(4)题52-7+39=()。
A.2 B.84 C.4 D.15第(5)题一个水杯高约()。
A.2厘米B.10厘米C.20米第(6)题钉子的长度是()。
A.2厘米B.3厘米C.4厘米第(7)题左图中,有()个直角。
A.6B.8C.9第(8)题明明在笔算一道算式,先算4个一加3个一,再算5个十加2个十,原来这道算式是()。
A.54-23B.25+34C.54+23D.45+32第(9)题有3个数2、6、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种可能。
A.3B.4C.6第(10)题钟面上分针从6走到11,走了()分。
A.5B.25C.35二、填空题 (共10题)第(1)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办公桌高约80( )。
小明身高约130( )。
汽车长约4( )。
大树高约8( )。
跳绳长约2( )。
笔记本电脑长约30( )。
第(2)题摆一个△用3根小棒,摆8个△用( )根小棒。
第(3)题方桌面上有( )个顶点,( )个角,这些角都是( )角。
第(4)题一名三年级学生的身高是132( )。
第(5)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18=26 ( )-29=50 57-( )>50( )×5<20 4米+( )米=50米100厘米+3米=( )米 1米-30厘米=( )厘米第(6)题纸条长( )厘米。
第(7)题你能用1、3、5这三张数字卡片组成( )个不同的两位数。
第(8)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备考卷突破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备考卷突破版一、选择题 (共10题)第(1)题每只信鸽可以送5封信,4只信鸽可以送多少封信?列式正确()。
A.20÷5B.20÷4C.4×5第(2)题一共有多少条金鱼?列式不正确的是()。
A.5×8-3B.5×8+5C.8×4+5第(3)题小鸟看到的是()。
A.B.C.第(4)题40个小朋友排队,笑笑前面有18人,她后面有( )人。
A.22B.32C.21第(5)题小明6:30起床,吃完早饭后,7:40从家出发去学校。
小明可能在()开始吃早饭。
A.B.C.第(6)题下面各单位中,不可以用来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是()。
A.米B.厘米C.时第(7)题钟面上10:00时,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
A.直角B.锐角C.钝角第(8)题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句乘法口诀都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B.一个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C.3个5和5个3表示的意义相同D.正方形都有4个直角第(9)题芳芳起床的时间是8:00,妈妈比她早起1个小时,妈妈()起床。
A.7:00B.8:00C.9:00D.8:01第(10)题动物园里有15只老虎,猴子比老虎多12只,这两种动物一共有( )只.A.27B.39C.42二、填空题 (共10题)第(1)题15厘米-7厘米=( )厘米 60米+9米=( )米60厘米+40厘米=( )米 100厘米+1米=( )米第(2)题小芳走一步的距离是48( ) 小东的身高是123( )教室大约长10( ) 数学课本大约宽15( )第(3)题比短()厘米;比长()厘米;和共长()厘米。
第(4)题在括号里填上“>”“<”或“=”。
35+28( )35+30 90( )50+25 6×6( )4×467-28( )25+14 1米( )90厘米 3×4( )3×5第(5)题小明有两件颜色不同的上衣和三条颜色不同的裤子,他可以有( )种不同的穿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重难点突破
期末总复习重难点突破2一、我会填。
(每空2分,共32分)1.84比39多( );60比92少( )。
2.43比( )多19;( )比43多19。
3.56比( )少27;( )比56少27。
4.小明已经攒了( )元钱,列式是( )。
5.狮子今年( )岁,再过( )年狮子就30岁了。
6.小军是个爱节俭的好孩子,这学期他攒了52元零花钱,丁丁攒的比他少8元,丁丁攒了( )元。
学校搞“爱心捐款”活动时,他们把自己攒的钱都捐出去了,他俩一共捐了( )元。
7.一辆中巴车比一辆大巴车( )(填多或少)载( )人;一辆大巴车比一辆面包车( )(填多或少)载( )人。
二、你知道下面算式表示的意义吗?连一连。
(18分)三、我会应用。
(每题10分,共50分)1.小青蛙捉了多少只害虫?2.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3.4.妈妈买了16袋酸奶,比核桃奶少买了6袋,妈妈一共买了多少袋奶?5.(1)睛睛要买一包薯条和一个汉堡,一共需要多少元钱?(2)睛睛买了两个汉堡,付给售货员阿姨50元,应找回多少元钱?答案一、1.45 322.24 62 [点拨] 分析求要求的数是用加法还是减法。
3.83 294.47 72-255.25 56.44 967.少36 多55二、三、1.42-8=34(只)答:小青蛙捉了34只害虫。
2.爷爷:32+18=50(个)一共:32+50=82(个)答:他们一共摘了82个西瓜。
3.(1)68+24=92(元)答:要付92元钱。
(2)92-15=77(元)答:相差77元钱。
4.核桃奶:16+6=22(袋) 一共:16+22=38(袋)答:妈妈一共买了38袋奶。
[点拨] 酸奶比核桃奶少,那核桃奶比酸奶多,所以核桃奶为16+6=22(袋)。
5.(1)汉堡:12+6=18(元)一共:12+18=30(元) 答:一共需要30元钱。
(2)18+18=36(元) 50-36=14(元)答:应找回14元钱。
六年级上册期末模拟卷一、填一填。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重难点突破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重难点突破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四、解决问题(应用题)1、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4、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①…….和……一共…….?②……比……..多多少/几……?③……比……..少多少/几……?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第四、六单元表内乘法(一)(二)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4 ×3 = 12 或3 × 4 = 12⑵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乘法:乘数×乘数=积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如:1×9=10—1 9×5=50—5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如: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 如:2和4相乘用2×4=8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如:2个8相乘用8×8=64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3×5=15读作:3乘5等于15. 5×3=15读作:5乘3等于15第五单元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3、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5、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第七单元认识时间1、认识时间(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3、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期末总复习重难点突破1 人教新课标
期末总复习重难点突破1一、我会填。
(每题4分,共28分)1.6个4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写成乘法算式是()。
2.汉字“田”的笔画是5画,汉字“畾”的笔画是()画;有个小朋友叫“田畾”,那他的名字一共是()画。
3.8+8+8+8+8改成乘法算式是(),口诀是()。
4.5.3×3+3=()×()=()6×6-6=()×()=()6.12×3=()+()+()=()7.(1)30=△+△+△+△+△△=()(2)24=○+○+○+○+○+○ ○=()二、按要求解决。
(共50分)1.画一画。
(每题5分,共10分)4×5和4+5有什么不同?画图表示每个算式。
4×5 4+52.对比填一填。
(每题5分,共20分)将中的数填在横线上。
(1)____×____+____=15 (2)____×____+____=20(3)____×____+____=12 (4)____×____-____=93.巧妙改一改,变一变。
(每题5分,共20分)你会把下面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2+2+2+2+1=______ 6+6-3=______4+4+4+4-2=______ 10+10+5+5+10=______三、看图列式计算。
(每题5分,共10分)1. 2.四、我会应用。
(每题6分,共12分)1.一副儿童跳棋有红、黄、蓝、绿4种颜色,每种颜色各有6颗棋子。
这副跳棋一共有多少颗棋子?2.共有70只小动物。
答案一、1.4+4+4+4+4+46×4(或4×6)2.15203.5×8(或8×5)五八四十4.5.43(或34)1256(或65)306.121212367.(1)6(2)4二、1.2.(1)263(或623)(2)362(或632)(3)236(或326)(4)623(或263)[点拨] 本题考查数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提分巩固卷突破版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提分巩固卷突破版一、选择题 (共10题)第(1)题分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12,走了( )分。
A.1B.12C.60第(2)题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角肯定是()。
A.锐角B.钝角C.直角第(3)题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应该用( )作单位.A.千米B.米C.厘米第(4)题与6×4的计算结果相等的算式是()。
A.6×3-6B.6×3+4C.6×3+6D.4×5+5第(5)题下面的图形中,()是线段。
A.B.C.第(6)题每辆车坐7人,乐乐班的30个小朋友去郊游,想租4辆车()。
A.够B.不够C.不能判断第(7)题二(1)班有24名男生,20名女生,2位老师带队去春游,他们乘坐下面()的车最合适。
A.40座B.45座C.50座第(8)题3+3+3+2可以写成()。
A.3×3B.3×4C.3×3+2第(9)题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A.时B.分C.秒第(10)题周韵诗收集了一些卡片,陈祎收集的卡片比她多18张,黄琳琳收集的卡片比她少23张。
陈祎收集的卡片比黄琳琳收集的卡片()。
A.多41张B.少41张C.少5张二、填空题 (共10题)第(1)题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36 5×9>( ) 30>6×( )第(2)题妈妈的手臂长68( )。
旗杆高4( )。
第(3)题4×6读作( ),用口诀( )来计算。
第(4)题在括号里填“>”“<”或“=”。
87+10( )78+10 51-6( )51-4 49+37( )37+49第(5)题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栋楼高约13( ) 黑板长约4( ) 一支铅笔长约18( )篮球场长28( ) 一张床长约2( ) 田字格宽约1( )一块橡皮长约4( ) 一间教室宽约8( ) 妹妹高约1( )第(6)题分针从“12”走到“3”,经过了( )分;时针从“3”走到“12”,经过了( )小时。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综合巩固卷突破版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综合巩固卷突破版一、选择题 (共10题)第(1)题下列口诀中,只能用来计算一个乘法算式的是()。
A.三五十五B.六六三十六C.七八五十六第(2)题下图中有()个锐角。
A.2B.4C.8第(3)题观察,从()看到的图形是。
A.前面B.侧面C.上面第(4)题下面结果小于50的算式是( )。
A.29+30B.13+26C.28+31第(5)题积是12的算式是( ).A.6+6B.3×4 C.10+4第(6)题3个人拥抱,每两个人都要拥抱一次,一共要拥抱()次。
A.3次B.4次C.5次第(7)题“7×8=8×8-()”,在()里应填的数是()。
A.4B.5C.8第(8)题两个同学跳绳,甲1分钟跳41下,乙1分钟跳57下,求两人1分钟共跳多少下,正确的算式是( ).A.57-41B.57+41C.57+82第(9)题下面的图形中,有2个钝角的是()。
A.B.C.第(10)题8的6倍和6个8相比,结果是()。
A.8的6倍大B.6个8大C.同样大二、填空题 (共10题)第(1)题最大填几?7×( )<56 8×( )<6044>( )×7 ( )×9<50第(2)题钟面上,分针走1个大格是( )分;时针走1个大格是( )时。
第(3)题如图,图中有( )个锐角,( )个钝角。
第(4)题在横线上填上“>”“<”或“=”.98________89 33-3________37-7 73+8________73-8 100________10第(5)题在计算22+30+38时,可以先计算( )位上的数,( ),再计算( )位上的数,( ),最后计算( )+( )=( )。
第(6)题哪个得数对?对的画“√”。
53+3= 。
56( ) 83( )24+5= 。
29( ) 74( )4+35= 。
39( ) 75( )8+14=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总复习重难点突破2
一、我会填。
(每空2分,共32分)
1.84比39多();60比92少()。
2.43比()多19;()比43多19。
3.56比()少27;()比56少27。
4.小明已经攒了()元钱,列式是()。
5.狮子今年()岁,再过()年狮子就30岁了。
6.小军是个爱节俭的好孩子,这学期他攒了52元零花钱,丁丁攒的比他少8元,丁丁攒了()元。
学校搞“爱心捐款”活动时,他们把自己攒的钱都捐出去了,他俩一共捐了()元。
7.
一辆中巴车比一辆大巴车()(填多或少)载()人;一辆大巴车比一辆面包车()(填多或少)载()人。
二、你知道下面算式表示的意义吗?连一连。
(18分)
三、我会应用。
(每题10分,共50分)
1.小青蛙捉了多少只害虫?
2.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3.
4.妈妈买了16袋酸奶,比核桃奶少买了6袋,妈妈一共买了多少袋奶?
5.(1)睛睛要买一包薯条和一个汉堡,一共需要多少元钱?
(2)睛睛买了两个汉堡,付给售货员阿姨50元,应找回多少元钱?
答案
一、1.4532
2.2462[点拨] 分析求要求的数是用加法还是减法。
3.8329
4.4772-25
5.255
6.4496
7.少36多55
二、
三、1.42-8=34(只)
答:小青蛙捉了34只害虫。
2.爷爷:32+18=50(个)
一共:32+50=82(个)
答:他们一共摘了82个西瓜。
3.(1)68+24=92(元)
答:要付92元钱。
(2)92-15=77(元)
答:相差77元钱。
4.核桃奶:16+6=22(袋)
一共:16+22=38(袋)
答:妈妈一共买了38袋奶。
[点拨] 酸奶比核桃奶少,那核桃奶比酸奶多,所以核桃奶为16+6=22(袋)。
5.(1)汉堡:12+6=18(元)
一共:12+18=30(元)
答:一共需要30元钱。
(2)18+18=36(元)
50-36=14(元)
答:应找回14元钱。
作者留言:
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