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之植物组织系统

合集下载

植物学之植物组织系统

植物学之植物组织系统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外膜
内膜
基粒
基质片层
是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小囊,膜上含有光合色素,又称光合膜。
基质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hroloplast
外膜的渗透性大,物质可自由进出。
内膜对通过物质的选择性很强,控制物质的进出
类囊体
许多类囊体象圆盘一样叠在一起,称为基粒。
贯穿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基粒之间的没有发生垛叠称为基质片层或基质类囊体。
Form and size of plant cell
basic structure of plant cell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原生质体
细胞壁
后含物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植物细胞
基质 双层膜细胞器 单层膜细胞器 内膜系统 细胞骨架 核糖体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60年代末,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问世并被广泛应用,使人们能直接观察到生物,乃至细胞立体、生物的结构。 ★
60年代,组织培养技术→细胞全能性: 证明细胞学说
1
2
3
4
5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plant cell 2.1 plant cell form 植物细胞的形状
线粒体
Function:
endoplasmic reticulum
粗糙型内质网(rough ER):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功能
光滑型内质网(smooth ER):主要合成和运输类脂和多糖 分布于细胞质中的网状膜系统,由管状、囊泡状或片状结构的膜构成。
Golgi body 高尔基体 (高尔基器)
由一叠扁平的囊(cisterna)组成的结构,直径约0.5—1μm,囊的边缘产生囊状管,相互交织成网状。周围由管通过缢缩断裂,形成高尔基小泡(vesicle),小泡可从高尔基体囊上分离出去。

3.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3.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内分泌结构——分泌腔、分泌道
植物体内贮存分泌物的场所:橘子皮黄点、树脂道、漆汁道
内分泌结构
分泌腔 分泌道
内分泌结构—— 乳汁管
无节乳汁管 一个细胞不断伸长分 支形成:桑科、夹竹 桃科植物 有节乳汁管 多个管状细胞彼此连 接,细胞壁融化消失: 橡胶树。 两种结构同时存在
组织系统(tissue system)
导管分子
导管分子端壁在发育过 程过程中溶解,形成一 个或几个穿孔具穿孔的 端壁特称为穿孔板。 导管:许多导管分子纵 向连接成细胞列,通过 穿孔直接沟通,这样的 导管分子连称为导管。
管径由小变大,输导能力由弱变强
1、环纹导管 2、螺纹导管 3、梯纹导管 4、网纹导管 5、孔纹导管
管胞与导管的比较
韧皮部 维管 束 木质部
筛管 伴胞 韧皮纤维 韧皮薄壁细胞 导管 管胞 木纤维 木薄壁细胞
木质部
组成分子:管胞、 导管分子、纤维、 薄壁细胞。 管胞和导管分子: 具厚壁伸长细胞, 成熟无原生质体, 次生壁具各种式样 的木质加厚。
管胞
管胞为单个细胞,上下相邻细胞通过端 部楔形的管胞壁上的纹孔相通。另兼有 支持的功能。大多数蕨类和裸子植物植 物通过管胞输导水分。 木纤维(壁增厚,纹孔 变窄,支持) 管胞 导管(端壁溶解,输导)
输导方式 伴
分泌结构
分泌现象:某些植物细胞能合成一些 特殊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并把它们排 出体外、细胞外或积累于细胞内。
外分泌结构
腺毛 腺鳞 蜜腺 排水器 分泌腔 分泌道 分泌细胞 乳汁管
分泌结构
内分泌结构
外部的分泌结构
腺表皮:漆树、柱头 腺毛:薰衣草、薄荷 蜜腺:植物的花 排水器:由水孔、通水组织、维管束组成, 浮水植物。 盐腺:分泌盐分

3.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3.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筛胞
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运输有 机物的细胞。 细而长且两端尖削的细胞。 细胞壁通常只有初生壁部分, 具有不分化的筛域,均匀分 布在整个细胞壁上,没有筛 板。 成熟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胞核解体,原生质 与液泡之间的界限不明显。
维管组织(vascular tissue)
维管组织:木质部和/或韧皮部。 维管植物:具有维管组织的植物:蕨类植 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顶端分生组织
侧生分生组织
居间分生组织
顶端分生组织
按在植物体上位置分
侧生分生组织
顶端分生组织 居间分生组织
按来源分 原生分生组织:直接由植物胚胎里的细 胞分裂保留 下来的组织。 初生分生组织:由原分生组织衍生细胞组
成,已出现了分化,仍具有分裂能力。
次生分生组织:由成熟组织经反分化成为
韧皮部 维管 束 木质部
筛管 伴胞 韧皮纤维 韧皮薄壁细胞 导管 管胞 木纤维 木薄壁细胞
木质部
组成分子:管胞、 导管分子、纤维、 薄壁细胞。 管胞和导管分子: 具厚壁伸长细胞, 成熟无原生质体, 次生壁具各种式样 的木质加厚。
管胞
管胞为单个细胞,上下相邻细胞通过端 部楔形的管胞壁上的纹孔相通。另兼有 支持的功能。大多数蕨类和裸子植物植 物通过管胞输导水分。 木纤维(壁增厚,纹孔 变窄,支持) 管胞 导管(端壁溶解,输导)
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细胞的比较
厚角组织 壁加厚方式 细胞壁成份 生活状态 发育方向
初生壁性质 局部加厚 以纤维素为主 无木质素 成熟细胞为活细胞 可继续生长 具正常原生质体 具脱分化潜能
厚壁组织
次生壁全面加厚 以纤维素为主 具木质素 成熟状态为死细胞 无生长能力 无进一步 分化潜能

【2024版】植物组织组织系统09

【2024版】植物组织组织系统09

1、保护组织(protective tissue )
• 概念:覆盖于植物体表起保护作用的组织
• 功能:减少体内水分蒸腾,控制植物与环境
的气体交换,防止病虫害侵袭和机械损伤等
• 类型:根据来源及形态结构的不同分为两类: 表皮和周皮
(1)表皮(pellicle )
初生保护 组织
➢位置:覆盖在幼嫩器官的表面
贮水薄壁组织(water-storing tissue )
贮藏水分的组织 特点:细胞较大,具较大的中央大液泡,可贮存大 量水分备用 多存在于旱生植物的肉质植物体内
表皮毛(epidermal hair):
许多植物的部分表皮细胞向外突出 延长,形成各种,表皮毛,又叫毛 状附属物
作用:加强表皮的保护作用—减少 水分蒸腾,免遭动物采食。还有分泌、 散布种子等作用。棉花是重要纺织 原料
2.毛茸
①腺毛
有腺头和腺柄之分;腺头膨大, 能分泌挥发油、黏液、树脂等物质。
在薄荷等植物的叶上,有一种具 短柄或无柄的腺毛,头部通常是6~8 个细胞组成,略呈扁球形,排列在一 个平面上,称为腺鳞。
(apical meristem )



(intercalary meristem )

(lateral meristem )
根部不存在居间分生组织
顶端分生组织(apical meristem )
位置:位于根、茎及其分 枝的顶端
作用功能:使根、茎不断 伸长,并在茎上形成侧枝和 叶。茎顶端分生组织最后 还可能产生生殖器官
➢ 来源:由初生分生组织细胞(原表皮)分化而来
➢结构特征:一般只有一层细胞,彼此紧密嵌 合,无胞间隙,外壁加厚并覆盖一层角质膜

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精选ppt
B 内分泌结构:分布在植物内部, 分泌物也不排出体外 分泌细胞:常单个分散于薄壁组织中,体积较周围 细胞大,内含分泌物质。
分泌腔和分泌道:是植物体内短轴 囊状和长轴管状的内分泌结构。
仙 人 掌 分 泌 细 胞
精选ppt
溶生型:因部分细胞解体后形成 裂生型:因细胞中层溶解,细胞相互分开而形成 裂溶生型:两种方式相互结合而形成。
精选ppt
杜 仲 筛 管 分 子 侧 壁 上 筛 域
• /tianranyaowuxuexi/index/webcl ass/PharmBot/chap3/3-41精.选jpppgt
筛胞:裸子植 物和蕨类植物中 运输有机物的分 子,细胞壁上只 有筛域,原生质 体中无P-蛋白体。
精选ppt
• 银杉管胞的形态与纹孔
/tianranyaowuxuexi/index/ webclass/PharmBot/chap3/chap3-4.htm (3)
精选ppt
精选ppt
筛管分子(sieve-tube element):管状细胞, 在植物体中纵向连接,形成的长分子列,称为 筛管,是被子植物长距离运输光合作用产物的 结构。
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 (2)按来源分:
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
精选ppt
(1)按在植物体上的位置分: *顶端分生组织(apical meristem):位
于茎与根主轴和侧枝的顶端。它们 的分裂活动可以使根和茎不断伸长, 并在茎上形成侧枝和叶,使植物体 扩大营养面积。茎的顶端分生组织 最后还将产生生殖器官。
精选ppt
纹孔道:石细胞的细胞壁特别厚,使纹孔 成管状的纹孔道
盐酸-间苯三酚 染色变红 分布:广泛分布在植物茎、叶、果实和种子中。 作用:增强器官硬度和支持的作用。

第二章 植物组织和组织系统

第二章 植物组织和组织系统

第二章植物组织和组织系统第一节植物组织一、植物组织的形成与特性(一)植物组织的形成植物组织(plant tissue)是由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种或数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结功能单位,也是组成植物器官的基本结构单位。

单细胞植物如衣藻等,多细胞群体型植物如团绵等,它们的每一个细胞都能独立地完成全部生理功能,因此,这类植物体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分化。

植物组织的出现是植物进化层次更高的标记。

在植物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多细胞植物的出现织的发生提供了基础。

在多细胞群体型植物向多细胞有机体的进化过程中,群体型个体的细胞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受到环境的影响也不同。

处于不同位置的细胞群间便出现了相异的形态特生理代谢活性与类型的分化。

胞间连丝的发生形成,使得相邻细胞间能够随时进行物质、信息量的交换,加强了彼此间的联系。

处于相同位置或同类群的细胞间更加趋于相似或具有同一性处于不同位置或不同类群间的细胞也因此而逐渐变得彼此不同。

这样的变化被逐代保留和遗传,成为一种稳定的特性。

于是,处于相似或相同位置、有着相似或相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胞群便成了原初类型的组织的共同特征。

因此,组织是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的,其发展和完善也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的。

植物的进化程度愈高,其体内细胞(群)间的分工愈细,植物体的结构愈复杂,适应性愈子植物是现存植物中高度发达和适应性的植物类群,具有最完善的组织分工,在形态结构和生能上表现出高度的统一,适应环境的能力也最强。

在个体发育中,组织的形成是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的结果。

组织的形成过程贯穿精卵开始、经胚胎阶段、直至植株成熟的整个过程。

植物体中包含多种组织,它们各有其来源工,并有机地组合,协同完成植物的生命活动。

(二)植物组织的属性对于形态结构简单、没有器官分化的低等植物而言,组织是其进化发展历程中的最高形式;形态结构复杂、具有器官分化的高等植物而言,组织是构成复杂有机体的一种结构层次或结构。

植物组织和系统

植物组织和系统

细胞的末端几乎在同一水平上。
非叠生形成层:纺锤状原始细胞的末端不在同一
水平上,即一排细胞的末端高低
3. 分裂
不一,相互交错。
顶端分生组织
纺锤状原始细胞
分布位置 根、茎的顶端
根、茎的侧面
形成的结构 整株 植物的各种组织 次生木质部和韧皮部
组成
原始细胞较均一
有纺锤状、射线原始细胞
顶端分生组织
细胞形状 近乎等径
2。分生组织组成细胞的特点
顶端生组织
细胞形状 近乎等径
细胞壁 很薄,纹孔不明显
细胞质 浓厚,液泡微小分散
细胞核 近圆形,相对较大
内含物

纺锤状原始细胞Βιβλιοθήκη 2端尖锐的长形细胞 径向壁厚,有初生纹孔场 有明显的大液泡 椭圆形或肾形,相对较小 淀粉、单宁、
3。分生组织的分类
A 按分生组织所在位置分: (1) 顶端分生组织
细胞壁 很薄,纹孔不明显
细胞质 浓厚,液泡微小分散
细胞核 近圆形,相对较大
内含物

纺锤状原始细胞
2端尖锐的长形细胞 径向壁厚,有初生纹孔场 有明显的大液泡 椭圆形或肾形,相对较小 淀粉、单宁、
apple
locust
分布于根、茎顶端 形成初生植物体
(2) 侧生分生组织 分布于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根、茎侧面 形成植物体的次生结构
(3) 居间分生组织 位于植物节间 顶端分生组织被成熟组织隔离而保留下来 的部分
B 根据细胞分裂的平面进行分类
(1)块状分生组织 细胞以3个或多个平面进行分裂,形成的细胞集成 块状。
(2)板状分生组织 细胞只进行2个方向的分裂,形成片状扩大
(1)由各种分生组织的活动形成了植物体的复杂结构 (2)分生组织的活动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植物体内的组织系统概念

植物体内的组织系统概念

植物体内的组织系统概念
植物体内的组织系统是指由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的组织之间相互协调和协作的结构。

植物的组织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构成单位,负责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和物质的合成、分解与转运。

2. 组织:是由一群具有相似特性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

植物体中主要的组织包括:表皮组织、维管组织和基本组织。

- 表皮组织:由保护性的表皮细胞组成,包裹在植物体的表面,起到保护内部组织和调节水分蒸发的作用。

- 维管组织:包括导管和维管束,负责物质的运输、水分的吸收和输送。

- 基本组织:包括基本原形组织和分化组织,如根的皮层组织、韧皮部、木质部等,具有某种特定的功能。

3. 器官:由不同类型的组织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 根:用于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地下器官。

- 茎:用于支撑植物体,承载叶片和花朵等器官。

- 叶:主要用于进行光合作用和气体交换。

- 花:用于繁殖,包括雄蕊和雌蕊等生殖器官。

- 果实:包裹种子,用于传播和繁殖。

4. 系统:由多个相互关联的器官组成的,共同完成特定功能的结构,如根系、茎系和叶系等。

- 根系:由根及其分支组成的结构,主要用于吸收水分和养分,稳定植物体。

- 茎系:由茎及其分支组成的结构,主要用于植物的承重和输送物质。

- 叶系:由叶及其分支组成的结构,主要用于光合作用和气体交换。

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之间相互连接和协调,共同构成了植物体内的组织系统。

这些不同层次的结构保证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管胞 管径小 输水效率低
导管分子 管径大 输水效率高
所有微管植物
分布于被子植物木质部
①木质部(复合组织) A、管胞
B、导管分子
C、木 纤 维:伸长的 细胞成熟时为死细胞,末端
尖锐,壁较管胞厚,强烈木质化。
D、木薄壁细胞:后期壁通常也木质化,常含有淀粉和
结晶具储藏的功能。
(4)输导组织 ①木质部(复合组织) ②韧皮部: 为复合组织,运输有机营养物质的作用。
(1)皮组织系统:包括表皮和周皮,它们覆盖着于植物各
器官的表面,形成一个包裹,整个植物体成连续的保护层。
(2)维管组织系统:包括韧皮部和木质部,它们连续地贯
穿于整个植物体内,把生长区、发育区与有机养料制造区 和储藏区连接起来。
(3)基本组织系统:主要包括各类薄壁组织,厚角组织和厚
壁组织,它们是植物体各部分的基本组成
筛管分子(或筛胞)
组成
伴胞 韧皮薄壁细胞
韧皮纤维
A、筛管分子:
A、筛管分子:
管状的活细胞,成熟 的细胞无细胞核,在植物 体中纵向连接,形成长的 细胞行列,裸子植物为筛 胞。
具初生壁,端壁特化 为筛板(具筛孔的端壁称 为筛板),上、下筛管分 子的原生质通过穿过筛孔 的联络索相连。
联络索周围有胼胝质 鞘包围,筛管分子的侧壁 上有许多特化的初生纹孔 场称筛域。
特 C、气孔及保卫细胞:气孔由保卫细胞围成。

D、根部表皮的特点:壁薄,角质层薄,无气孔,无表皮毛,
有根毛(由表皮细胞壁向外呈管状突起。)
(1)保护组织 ①表 皮
② 周 皮 :是取代表皮的次生保护组织,由木栓形成层形成。
周皮
木 栓 层:呈砖形,栓质厚壁,死细胞。 木栓形成层:活细胞,薄壁。

第二章植物组织和组织系统

第二章植物组织和组织系统

木栓形成层
向内分裂生长分化 栓内层:薄壁细胞,常一层
周 皮
周皮: 是次生分生组织经分裂、生长、分化形成的,由 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的次生保护组织。
2 基本组织 ground tissue 基本组织:
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成分,在植物体中所占比例最大。 由薄壁细胞组成,又称薄壁组织 具有多种营养功能,又称营养组织
功能:
具有同化、贮藏、通气、吸收及运输等功能
细胞特点
细胞较大、壁薄、液泡较大 一般都具有细胞间隙
分化程度低,可脱分化转变为分生组织
基本组织类型(功能)
吸收组织:幼根表皮细胞、根毛 同化组织:含叶绿体的绿色部分,叶肉
基本组织
贮藏组织:主要分布于根、茎、种子中
通气组织:植物胞间隙发达成气腔或气道 传递细胞:短途运输的作用,叶片小叶脉
5.分泌结构
• 概念: 凡能产生分泌物质的细胞或细胞组合,称为分
泌结构。
• 特点:多种细胞(组织)组成,具有分泌作用。
类型:(根据分泌物是否排出体外)
腺 毛 油 囊
外分泌
结 构




内分泌
结 构
树脂道
漆汁道 乳汁管
排 水 器
二、复合组织
复合组织:植物体内由发育上来源相同、结构和功 能上密切相关的几种组织复合而成的、相对独立的 结构。 (1)周皮 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构
21分生组织的类型来源分来源位置分裂特点原分生组织直接由胚细胞保留下来根端和茎端较前的部分细胞小接近正方形质浓核大具有持久而强烈的分裂能力由原分生组织刚衍生的根端和茎端较后的部分仍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是一种边分裂边分化的初生分生组织织刚衍生的细胞组成的部分是种边分裂边分化的组织由分生组织向成熟组织过渡的组织次生分生组织由成熟组织的细胞脱分化重新转变而成的分生组织根和茎的侧方的周围部分细胞扁长或短轴的扁多角形液泡化细胞持续活动时间较短各种组织发生关系

植物组织与组织系统

植物组织与组织系统

3)储藏组织(storage tissue)
分布:根、茎的皮层、果实、种子。 功能:贮藏淀粉、蛋白质、油类等营养物质。 储水组织:旱生肉质植物的茎、叶中;贮藏丰富的水分。
油类(苏丹III)
蛋白质(碘)
4)通气组织(ventilatingtissue 或aerenchyma :
)

存在于水、湿生植物的根茎叶中;蓄积空气,有 利呼吸时气体的交换。



1)吸收组织

位置与特征:位于根尖稍后方,根成熟区表面的表皮 毛状细胞 功能:从外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

2)同化组织(
assimilating tissue):
分布:植物体的绿色部位。主要存在于叶肉,其次是幼茎的皮 层、发育中的果实和种子中。 特点:含有大量叶绿素, 液泡化程度较高,具发 达胞间隙。 功能:光合作用,制造 有机物质。
1. 保护组织
分布:覆盖于植物体表。 作用:保护植物体,减少体内水分蒸腾;抵抗 外界风雨和病虫侵害。 根据其细胞来源和形态结构不同又分为两类: 1)初生保护组织—表皮(epidermis) 2)次生保护组织—木栓层(phellem or cork)
1)表皮
(初生保护组织)
来源:由初生分生组织的原表皮分化而来;
5、传递细胞
3. 机械组织(mechanical tissue)
特征:细胞壁局部或全面加厚 。
功能:巩固、支持植物体。 类型: (1)厚角组织 (collenchyma) (2)厚壁组织(sclerenchyma)
①纤维(fiber)
②石细胞 (sclereid或stone cell)
类型
位置及主要特征 幼茎、叶柄等处。一群排列紧密 的生活细胞,胞内常有叶绿体, 细胞壁常在角隅处加厚。 植物体各部分。为一群次生壁全 部木化加厚的死细胞,原生质体 消失,细胞腔较小。 细胞细长,两头尖锐,细胞壁强 烈木化加厚,细胞腔极小的死细 胞。 在木质部,为长纺锤形的死细胞, 次生壁高度木化加厚。 在韧皮部等,为极细长的长纺锤 形死细胞,次生壁加厚,主要为 纤维组成,细胞腔极小。 果皮、种皮等均有,细胞多呈等 径形,细胞壁高度木化加厚,壁 上有纹孔道,细胞腔极小。

14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14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殖第三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第四节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组织:是指在个体以育中,具有相同来源(即由同一个或同一群分生细胞生长、分化而来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P47一个植物整体上,或一个器官上的一种组织,或几种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组成一个单位,称为组织系统。

维管植物的主要组织可归并成三种组织系统,即皮组织系统、维管组织系统和基本组织系统,分别简称为皮系统、维管系统和基本系统。

P65第四节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一、植物组织的类型(一)分生组织(meristem)(二)成熟组织(mature tissue)二、组织系统一、植物组织的类型(一)分生组织(meristem)1、分生组织的概念~是指位于植物体特定部位,具有持续性和周期性分裂能力的细胞群,能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增加到植物体中,使植物体生长。

如… P48特征:细胞小而等径,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大,液泡小面分散,原生质浓厚,细胞质丰富(顶端M);或细胞长梭形,原生质高度液泡化,细胞质不浓厚(侧生M)。

2、分生组织的类型(1)根据位置分①顶端分生组织apical m.②侧生分生组织lateral m.③居间分生组织intercalary m.(2)根据来源分②初生分生组织primary m.①原生分生组织promeristem③次生分生组织secondary m.(一)分生组织(meristem)一、植物组织的类型2、分生组织的类型①顶端分生组织②侧生分生组织◆位于根、茎的顶端◆使根、茎长长,并形成侧枝和叶,及生殖器官◆位于(祼子植物或木本双子叶植物)根、茎的侧方边缘部位,包括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使根、茎长粗,并产生新的木栓层(一)分生组织(meristem)一、植物组织的类型一、植物组织的类型(一)分生组织(meristem)2、分生组织的类型③居间分生组织◆位于成熟组织之间的分生组织,它是顶端分生组织在某些器官局部区域的保留。

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④分布状态:单个、成簇、连续成片中的石 分布状态:单个、成簇、
纤维 ①两端尖细梭状长细胞 纹孔少、 ②纹孔少、缝隙状 分布: ③分布:成熟植物体各部分
23
细胞
4.输导组织 4.输导组织
是植物体内担负物质运输和起支持 作用的最主要组织。 作用的最主要组织。 木质部: 木质部:水分和无机盐 韧皮部:有机物质。 韧皮部:有机物质。
8
③ 居间分生组织
位置: 位置:位于分化程度较低的成熟组织之间 功能: 功能:使器官迅速伸长 发育方向:加速植物伸长生长; 发育方向:加速植物伸长生长;发育到一 转化为成熟组织。 定程度时 转化为成熟组织。
9
维管形成层
维管形成层
10
维管形成层2 维管形成层2
维管形成层 韧皮部
木质部
11
成熟组织(永久组织) ㈡ 成熟组织(永久组织) mature tissue
17
皮孔
是周皮上的通气结构, 是周皮上的通气结构,位于周皮内的 生活细胞, 生活细胞,能通过它们与外界进行 气体交换。 气体交换。 杨树皮孔横切面
红桦周皮及皮孔
18
特点 ①初生壁内 位置:存在于皮层、髓部,叶肉,花瓣, 位置:存在于皮层、髓部,叶肉,花瓣,果实等处 突②发达的 来源:初生分生组织(基本分生组织) 来源:初生分生组织(基本分生组织)分裂分化而来 胞间连丝 特点: 壁薄② 特点:①壁薄②能转化成分生组织 种类:同化组织、贮藏组织、通气组织、贮水组织、 种类:同化组织、贮藏组织、通气组织、贮水组织、传递细 胞 功能:光合、呼吸、贮藏、贮水、通气、 功能:光合、呼吸、贮藏、贮水、通气、传导及各种代谢 的合成和转化功能。 物 的合成和转化功能。 发育方向:有脱分化的潜能: 发育方向:有脱分化的潜能:

生物第节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生物第节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B 周皮(periderm):取代表皮的次生 保护组织,存在于有加粗生长的 根和茎的表面,周皮是木栓形成 层产生的。木栓形成层进行切向 分裂,向外形成大量木栓,向内形 成少量薄壁细胞,叫栓内层.木栓 、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合在一起 称为周皮.周皮是次生保护组织.
•皮孔:周皮的通气结构,由补充组织突破周 皮形成。
毛 毡 苔
腺鳞:腺鳞的顶部分泌细胞较多,呈鳞片 排列。
排水器(hydathode):
植物将体内过剩的水分排出到体表的结构,它 的排水过程称为吐水。排水器由水孔、通水组 织和维管束组成。
通水组织
维管束
蜜腺(nectary):分泌糖液的外部分泌结 构,存在于虫媒植物的花部,这类蜜腺 称为花蜜腺.有一些植物营养体的地上 部分,如茎,叶,叶柄和苞片等部位,也存 在蜜腺,称为花外蜜腺。
❖石细胞:多为等径或略伸长或 呈星芒状,也有的较细长.具厚 的,强烈木质化的次生壁,壁上 可出现同心层纹或形成分枝的 纹孔道.
纹孔道:石细胞的细胞壁特别厚,使纹孔 成管状的纹孔道
盐酸-间苯三酚 染色变红 分布: 广泛分布在植物茎,叶,果实和种子中。 作用: 增强器官硬度和支持的作用。
❖ 纤维:两端尖细成梭状的细长细胞,长度一般 比宽度大许多倍.细胞壁明显次生增厚,但木质 化程度不一致,壁上纹孔稀少,并且常成缝隙状; 细胞腔狭小,成熟时原生质一般消失.
的物质运输有关,但也有人认为单子叶植物中并没有
典型的粘液体,在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筛胞分子中
也缺少P-蛋白质。
南 瓜 茎 筛 管 和 筛 板
伴胞:通常一个 或一列位于筛管分 子的侧面,是与筛 管分子起源于同一 个原始细胞的薄壁 细胞,具有细胞核 和各类细胞器,与 筛管相邻的壁上有 稠密的筛域, 功能与 筛管运输物质有关

第二章 植物组织与组织系统

第二章 植物组织与组织系统

第二章植物组织与组织系统基本知识体系植物组织是指形态,结构相似,在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担负着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细胞组合。

是植物体内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结果,也是植物体复杂和完善化的产物。

植物体内的各种组织无论是在来源,结构,功能,分布上都既有独立性,又有从属性,各种组织有机组合,共同完成植物体的整个生理活动。

根据构成同一组织的细胞类型的异同,将组织分为简单组织和复合组织。

简单组织由同一类细胞构成;复合组织有功能上密切相关的积累简单组织复合而成。

根据构成组织的细胞发育程度,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不同,简单组织可分为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

基本概念1.植物组织:是由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种或数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其出现是植物进化层次更高的标志。

2.分生组织:功能:进行细胞分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直接相关。

特征:细胞间排列紧密,无胞间隙,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无液泡(或液泡小而分散),原生质代谢活动旺盛,进行细胞分裂。

存在部位:植物体生长的部位,主要是根尖、茎尖等。

类型:从来源上分为原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3类。

从位置上也分为3类,即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3.原生分生组织:从(种子)胚胎遗留下来的胚性细胞,最为幼嫩,存在于根尖、茎尖最先端的生长锥。

分裂活动最旺盛,由它分裂出来的细胞构成初分生组织。

4.初生分生组织:由原生生分生组织分裂的细胞演化而来,紧紧位于原生分生组织之后,细胞边分裂边分化,分裂能力逐渐减弱。

由它分裂出来的细胞分化成其他成熟组织,形成初生结构,实现高生长。

5.次生分生组织:由薄壁组织经过生理和结构的逆向变化(脱分化——返老还童),重新具有细胞分裂的能力的组织。

主要存在于根和茎的侧面,所以又称为侧生分生组织,包括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使植物长粗。

6.顶端分生组织:原生分生组织和初生分生组织都位于根和茎的顶端7.居间分生组织:存在于一些植物的节间基部(如竹笋、甘蔗的节间基部),或者叶片、叶柄、花柄、果柄等基部(韭菜)的分生组织,是初生分生组织保留在顶端以外的其他部分,来源上看属于初生分生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3)Component and ultrastructure 细胞壁成分和亚显微结构:
葡萄糖、纤维素、微团、 微纤丝、大纤丝
编辑ppt
17
(4) Speciality of cell wall 细胞壁特化
1)木化:树的木材部分,导管、管胞、纤维等机械组织 细胞,能产生木质素(丙酸苯酯类聚合物,具有很高的 强度),填充于细胞壁中,叫木化。
2)角化:填充角质(脂类化合物),不透水,可透气, 可透光。植物的表皮细胞常常发生角化,如叶的表面形 成角质层,具有保护作用,如防止水分蒸腾、病菌的侵 入等。
3)栓化:填充栓质(脂类化合物), 细胞不透水、不透 气,细胞一经栓化后即死亡,树木的外皮,常常是栓化 的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4)矿化:细胞壁内填充矿物质,增加硬度,如禾本科植 物表皮细胞常常发生显著的硅化
Robert Brown (1831): nucleus
Mattias Schleiden (1838)in Botany
Theodor Schwann (1839)in Zoology;
“Cell Theory”
(2) Content of cell theory
All living organisms are composed of cells and that cells form a unifying structural basis of organization.
次生壁
编辑ppt
11
(2) Collections Between Cells
1) primary pit field 初生纹孔场
细胞壁在生长时并不是 均匀增厚,在细胞初生 壁上有一些明显凹陷较 薄区域 。
编辑ppt
12
2) Pit 纹孔
单纹孔(simple pit) 具缘纹孔(bordered pit) 半具缘纹孔 pit; pit cavity; pit pair
述了植物细胞(木栓),命名为cell。 (3)荷兰的列文虎克(Leeuwenhoek)和意大利的
马尔比基(Malpighi)对细胞显微结构 (Microstructure)认识的贡献.
编辑ppt
2
1.2 Cell Theory (1838-1839)
(1) Discovery of cell theory
编辑ppt
18
2. protoplast (原生质体)
2.1 质膜(plasmalemma 或 plasma membrane)
质膜,包在细胞原生质体外面,所以又称细胞 膜(cell membrane)。
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质膜
编辑ppt
19
1)structure
(1)单位膜unit membrane (2)特殊性:① 质膜具有不对 称性,蛋白质非对称排列;②质膜 具有流动性,其结构会发生发变化; ③质膜具有选择透性。 (3)流动镶嵌模型 S. J. Singer 和 G. Nicolson (1972) 根据免疫荧光技术、冰冻蚀刻技术 的研究结果,在”单位膜”模型的 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 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 称性,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点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近代生物学的研究。
编辑ppt
4
1.3 development of cytology 细胞学的发展
在20世纪初期:明确了细胞的各主要显微结构。
20世纪的30-40年代以前: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 位。
在30-40年代,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的研制成功,以电磁透镜代替了玻璃透镜, 突破了光学显微镜的局限性。应用于生物学的研究中,提示了 细胞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超微结构。★
2.1 plant cell form 植物细胞的形状
球状体 柱状体
多面体 纺锤形
编辑ppt
6
2.2 size of plant cell 植物细胞的大小
一般为
10—100微米
最小(球菌)
0.5 微米
西瓜果肉细胞
1 毫米
棉花种毛长
75 毫米
苘麻茎的纤维细胞长 550毫米
编辑ppt
7
Form and size of plant cell
编辑ppt
8
2.3 basic structure of plant cell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编辑ppt
9
植物细胞
显微结构
细胞壁
超微结构 基质
细胞膜 双层膜细胞器
原生质体 后含物
细胞质 单层膜细胞器 细胞核 内膜系统
细胞骨架
编辑ppt
核糖体
10
2.3.1 细胞壁(cell wall)
(1) 细胞壁层次: 胞间层 初生壁
细胞是组成有机体的结构、功能基本单位。
编辑ppt
3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gnificance of cell theory 细胞学说的意义
恩格斯对细胞学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将 其列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细胞学说创立的重要性: (1)从细胞水平提供了有机界统一的证据,证
明了植物与动物有着细胞—这一共同的起源。 (2)为近代生物学的发展,接受生物进化的观
Chapter 1 plant cell 第一章 植物细胞
➢ Section 1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 Section 2 reproduction of plant cell 植物细胞的繁殖
➢ Section 3 cell growth, differention and death 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和死亡
编辑ppt
纹孔腔 纹孔塞 纹孔缘 纹孔膜
13
Simple pit Bordered pit
编辑ppt
14
3) Plasmodesmata胞间连丝
连接相邻两个植物细胞间的细胞质细丝,是细胞 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流的直接通道。
编辑ppt
15
共质体(symplast)
质外体(apoplast) 编辑ppt
➢ 复习思考题
编辑ppt
1
Section 1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1. Research brief history 植物细胞研究简史
1.1 The Discovery of Cells
(1)细胞的发现与显微镜密切相关 ( 2)英国的胡克(Robert Hooke)在1665年首次描
60年代末,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问世并被广泛应用,使人们能直接观察到生物,乃至细 胞立体、生物的结构。 ★
60年代,组织培养技术→细胞全能性: 证明细胞学说
编辑ppt
5
2.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plant ce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