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实践及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实践及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实践及‎现实意义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这样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

但当时对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改变,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

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

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表现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他们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投入‎战斗了。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最早提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从1930‎年10月起‎,红军和根据‎地连续取得‎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制定了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开展声势浩‎大的左翼文‎化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在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同时,由于对中国‎情况的复杂‎性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缺乏认识,中国共产党‎内开始滋长‎一种“左”的急躁情绪‎。

中国共产党寻找中国革命新道路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寻找中国革命新道路历史意义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改变受压迫、受奴役的命运,进而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归根结底在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从国情出发,在各个历史时期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

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不断探索、甄别、选择,并开拓创新的产物。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表明,坚持中国道路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赋予党和人民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而且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具有重大世界意义。

中国共产党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夺取新民主革命伟大胜利,不仅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而且点亮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斗争的指路明灯,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一个民族想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根据时代变化不断探索发展道路。

近代中国走向衰败、落伍于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清政府缺乏根据时局变化开拓新路的能力。

穷则思变,各种救国运动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没能拯救国家于危亡。

辛亥革命顺应历史潮流,结束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但是它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在这种困局下,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发展道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也为中国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方案。

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开启了中国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新征程。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教学对象:全日制本科生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本质,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战争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走向胜利,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弘扬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主要内容本章讲述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的反动统治,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成为中国革命新的直接目标;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开辟,以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及其危害,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重点难点1、如何切实使学生认识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性质,从而懂得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走向胜利,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

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教学法3、讨论法学时分配:4学时思考题1、为什么说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是1927年后中国革命的首要目标?2、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了哪些贡献?3、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主要错误及危害是什么?4、简述长征精神及其意义。

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2、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节选)(1936年12月)3、毛泽东:《论新阶段》(节选)(1938年12月)4、中共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5、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学小结本章教学,我们首先着重分析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政权的本质,使学生懂得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是必要的、正义的、进步的。

对于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我们从探索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进行讲授。

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不平衡性,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历程,也使他们懂得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的精神实质,即: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

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

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一新道路的探索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境界,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始于20世纪初。

当时,中国社会处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重重压迫之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相互交织,中国人民面临着种种困境和苦难。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也遭遇到了严重的挫折。

这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如何实现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社会的彻底改造?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首先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的深刻认识和科学分析。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具有封建制度的特点。

同时,中国还存在着严重的民族压迫问题,需要进行反帝斗争。

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反封建反帝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任务,形成了革命斗争的总纲领。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还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对象、力量和策略的重新界定。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过程中认识到,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而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可能盟友。

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为同盟者的革命的总策略。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这一革命道路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累经验,逐渐壮大并取得重大胜利。

这一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使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强大的革命力量,实现了与民族敌人的殊死斗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也对其他国家的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革命实践证明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为同盟者的革命策略的正确性。

中国共产党通过新道路的探索,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重要的范例和经验借鉴。

总之,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一道路的探索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

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

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尤其是在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遭受了外部侵略、内部统治危机、民生凋敝等多种困境,迫切需要一种适合自身国情的革命道路。

新道路的探索在中国进行了长达20年之久:从游击战争时期到人民战争时期,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不断拓展、变通和创新的。

这种探索的意义在于,它重新定义了革命的概念、形式和基础。

中国革命新道路不仅实现了国家独立和自主,也打破了国家在外部和内部的种种束缚,揭示出一种适合中国自身国情的现代革命路径。

在接下来的漫长岁月里,这种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动力,也为后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成功的样本。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内容摘要: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独‎创性的理论‎。

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逐渐深入‎分析近代中‎国国情,并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中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才能与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党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反映了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及由此‎决定的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革命正‎是循着这样‎一条正确道‎路走向胜利‎的。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不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而且对其他‎民族争取独‎立自主的斗‎争,对当今时代‎建设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武装斗争,毛泽东思想‎一、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1、党成立初期‎,首先将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由于党对中‎国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于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党经历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

2、革命失败之‎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实践‎,并潜心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等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领 导 人
彭 湃 杨善集、王文明、冯白驹 吴光浩、潘忠汝、戴克敏
1928.1
1928.2
弋 阳、横 峰
湘 南
方志敏、邵世平、黄 道
朱 德、陈 毅
1928.春
1928.春 1928.3 1928.7
洪湖、湘鄂西
龙 岩、永 定 渭 南、华 县 平 江
贺 龙、周逸群、段德昌
郭滴人、邓子恢、张鼎臣 刘志丹、谢子长、唐 澍 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
中国革命新道路探索的背景
国民党政府统治
1、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 资产阶级的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和北洋 军阀没有本质的区别; 2、国民党独裁统治地位的确立—通过 “训政” 取得了包揽一切的权力;
[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
中国革命新道路探索的背景
国民党政府统治
3、国民党政权的内外政策—对外投靠帝 国主义,对内加强对人民的经济的剥削 ,排除异己分子 。 4、国民党对共产党和人民革命的血腥镇 压。 庞大的军队 中统、军统 保甲制度 文化专制
1.加强党的领导 2.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3.发动群众,创立工农兵政府
[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
革命新道路的探索过程
(四)、土地革命
1、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中国 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 2、1929年4月,《兴国土地法》 3、 20世纪30年代,制定了更为完整的土 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
革命新道路的探索过程
1.关于没收土地的对象 2.关于土地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3.关于土地分配后的所有权 4.关于阶级路线(土地革命中依靠贫农、雇农、联 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 主阶级。) 5.深入开展土地革命,从而得到人数众多的农民的 真心意地拥护,终于为中国革命探索出农村包围 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多的独 特的、正确的革命新道路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长期斗争中摸索出来的,与传统思想有所不同的路线。

其主要特征在于以中国国情为出发点,注重农村根据地建设,实行土地革命,实行农村包围城市,实行武装斗争等。

这条道路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也是中国特殊国情下的独特贡献。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创造了中国革命的新和成功道路。

在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深入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成功地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历史性胜利。

第二,引领了世界革命的新方向。

中国革命新道路不仅引发了西方国家对中国革命的无限猜疑和惊讶,也启示了亚非拉国家,帮助引领世界革命实践的新方向。

第三,为中国特殊国情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发展史上的许多改革开放试验提供了成功的参考,并为未来的中国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中国革命新道路揭示了中国特殊国情下革命的必然性,推动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赢得了国民的拥护和支持。

这条路为中国革命的新时代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我们应当有信心,相信这条路仍将继续指引中国的前进之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现实意义作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现实意义作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现实意义作文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就此内容的作用与意义分析如下:1、政治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这个是发动群众团结一切社会正义力量的基础,成为今后革命的政治奋斗方向和目标,确保了国家政权的性质、政治制度。

2、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消灭封建的生产关系,广大农民获得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翻身;这将解放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人民革命战争提供物质基础;也使工农联盟得以巩固,推动农村人民政权的建设;并为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发展农业合作经济,创造必要的前提。

是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需要。

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全国的知识分子、爱国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

3、文化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这个是最大限度地融合了国家各个阶层的精神层面,积极、向上。

使人奋进,繁荣了社会主义文化内涵,让整个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奠定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进一步强化了民族独立、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全国人民文化素养的提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基本国情:1.政治方面:中国社会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共同主宰中国。

2.经济方面: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地位。

二.重要纲领:1.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2.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三.根本任务:反帝反封建。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时期:一.基本国情:1.政治方面:中国社会性质进入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时期。

社会性质正向社会主义过渡。

史称“过渡时期”。

2.经济方面:新中国建立前夕由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帝国主义的掠夺,官僚资本的搜刮。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意义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意义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意义[摘要] 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总结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和成败得失的基础上找到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使中国初步实现了国强民富。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保证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得以实现,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必然性;现实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历史留给中国人的一项伟大任务。

无论哪个政治团体,奉行哪种“主义”,走什么样道路,惟有完成这项历史任务,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拥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理论,又是实践,也是在理论与实践中逐步确立起来的、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之所以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承担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并能够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一、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华民族曾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从19世纪中期开始,这种地位被西方列强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动摇了。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这是近代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封建王朝与外敌的战争,然而第一次战争即以清王朝的失败而告终。

但傲慢与无知的清王朝并无什么变革应对之良策,这注定了中华民族将会有更加深重的灾难!随后,1856年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年发生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每一次战争,清政府都以失败而告终,封建王朝最终完全沦为了西方国家的半殖民地,近代历史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半个多世纪中,抱着民族复兴的梦想,中国人一直在进行着艰难的抗争和理论与“主义”的比较选择。

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包含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性质和国体政体等问题。

(1)关于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革命的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

(2)在革命的性质问题上,毛泽东认为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3)在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上,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只能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4)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国家构成和政权组织,毛泽东认为它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走出的这条正确的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基础。

(一)历史过程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了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由此,提出了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要求。

2、在武装斗争总方针的指导下,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开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上百次武装起义。

为革命道路的探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但是由于这一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是首先夺取中心城市来发展革命,这是俄国革命成功的道路。

但实践证明,这条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各地武装起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挫折。

3、在挫折和教训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率先开始了从国情出发寻找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原定占领长沙计划受挫后,毛泽东及时正确地分析了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毅然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把革命力量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

于是,他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探索。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实践及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实践及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实践及现实意义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这样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

但当时对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改变,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

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

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表现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他们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投入战斗了。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最早提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从1930年10月起,红军和根据地连续取得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制定了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开展声势浩大的左翼文化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在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同时,由于对中国情况的复杂性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缺乏认识,中国共产党内开始滋长一种“左”的急躁情绪。

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伟大意义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伟大意义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伟大意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因为: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无民族独立,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

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

毛泽东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

第二,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在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际上农民革命,军队实际上穿起军装的农民。

因此,无产阶级要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发动农民和武装农民,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关键。

第三,由于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曲折性和长期性,强大的敌人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他们统治薄弱的环节。

因此,无产阶级为了避免在力量不足时与敌人决战,就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把农村建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革命阵地,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它的现实意义是:第一,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只有沿着这条路前进,革命才不会迷失方向。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带有强烈的求实精神。

第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在仅对“左”和右的错误的斗争中产生的。

第四,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体现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的深入了解和深切体验。

第五,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开辟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多元化的进程。

全面准确理解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原文出处】毛泽东思想研究【原刊期号】20062 【分类号】D1【作者】郑德荣/王占仁【作者简介】郑德荣,东北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占仁,东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博士生。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内容与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内容与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内容与历史意义学号:B16040925姓名:周一凡一、走上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在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开始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遭到严厉镇压。

许多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被拘捕甚至被杀害。

革命的工会、农民协会等也到处被查禁或解散。

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

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吸取惨痛的教训,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此后进行了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为代表的上百次武装起义。

然而由于其指导思想基本上依旧是城市中心论,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起义的方式,故而这些起义和暴动,都以失败告终了。

革命到底该走什么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长时间的艰苦的探索。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曲折探索1,理论基础的建立:1928——1930年,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这代表着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渐渐明白:不同的国家,由于国情和条件不同,所走的革命道路是不同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武装夺取政权,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领导路线的正确:1934年,由于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其最大的恶果,就是导致了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推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的胜利,象征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开始了。

三、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内容与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内容与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内容与历史意义学号:B16040925姓名:周一凡一、走上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在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开始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遭到严厉镇压。

许多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被拘捕甚至被杀害。

革命的工会、农民协会等也到处被查禁或解散。

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

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吸取惨痛的教训,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此后进行了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为代表的上百次武装起义。

然而由于其指导思想基本上依旧是城市中心论,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起义的方式,故而这些起义和暴动,都以失败告终了。

革命到底该走什么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长时间的艰苦的探索。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曲折探索1,理论基础的建立:1928——1930年,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这代表着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渐渐明白:不同的国家,由于国情和条件不同,所走的革命道路是不同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武装夺取政权,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领导路线的正确:1934年,由于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其最大的恶果,就是导致了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推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的胜利,象征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开始了。

三、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开创的历史过程、主要理论及其伟大意义

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开创的历史过程、主要理论及其伟大意义

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开创的历史过程、主要理论及其伟大意义(一)历史过程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了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由此,提出了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要求。

2、在武装斗争总方针的指导下,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开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上百次武装起义。

为革命道路的探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但是由于这一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是首先夺取中心城市来发展革命,这是俄国革命成功的道路。

但实践证明,这条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各地武装起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挫折。

3、在挫折和教训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率先开始了从国情出发寻找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原定占领长沙计划受挫后,毛泽东及时正确地分析了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毅然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把革命力量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

于是,他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探索。

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斗争,中国革命史上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宣告诞生。

从此,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提出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适合国情的正确道路。

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1928-1930年,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内容1、“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这条道路的总概念,可以表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三者紧密结合,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中国共产党找寻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找寻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找寻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创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中国社会的特殊性,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彰显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能力。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当代中国的核心理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4:激励中国共产党走向成功。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许多历史性的成就,这些成就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行,不断走向成功。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找寻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非常重要,不仅对中国共产党具有重大意义,也对当代中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基本内容及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基本内容及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基本内容及历史意义中国革命新道路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的一种新的发展道路。

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为基本特点的革命道路。

其基本内容包括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建设革命根据地、发展农村革命力量以及最终实现全国胜利。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十分重大。

首先,它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在旧中国的历史背景下,革命力量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无力改变国家的命运。

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出现,使中国的革命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壮大。

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武装斗争的开展,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和条件。

中国革命新道路为农民阶级的解放和革命事业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中国的大多数人口都是农民的情况下,农民阶级的解放和参与革命事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革命新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为基本特点,充分发挥了农民阶级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使农村成为了革命的坚实基础。

中国革命新道路为中国共产党在困难环境下的坚持和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初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困难,然而,通过坚持中国革命新道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成功地克服了各种困难,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成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革命提供了有益借鉴。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基本特点和成功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革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特别是那些人口多、农村占比较高的国家,可以从中国革命新道路中吸取经验,制定适合自己国家实际情况的革命道路,推动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中国革命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新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内容包括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建设革命根据地、发展农村革命力量以及最终实现全国胜利。

它的历史意义在于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为农民阶级的解放和革命事业的胜利提供了保障,为中国共产党在困难环境下的坚持和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同时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革命提供了有益借鉴。

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论中国特⾊⾰命道路论中国特⾊⾰命道路题记:从1940年鸦⽚战争开始,中国⼈民饱受压迫,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到后来的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在此期间,中国⼈民也不⽢压迫、不⽢剥削,进⾏了⽆数次的反抗与改良,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直到后来的解放战争,⽆数的仁⼈义⼠为探索中国⾰命道路献出了⽣命,直到后来中国共产党的出现,才有了真在适合中国国情的⾰命道路。

中国特⾊⾰命道路内容:⼯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古以来就是⼀个历史悠久的⼤国,有着三千年的⽂明史,从盘古开天地到今天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中间有着各种各样的⾰命道路,从武王伐纣开始,陆陆续续的⾰命不断涌现,每条⾰命道路都显⽰着当时的不同理念。

⼀、中国近代曲折的⾰命道路1840年随着鸦⽚战争炮声的响起,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各个阶级也纷纷涌现出来,为了实现富国强民的梦想⽽进⾏⽃争,如: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产阶级。

农民阶级随封建社会产⽣⽽产⽣,他们虽然贫穷、保守、落后,但却拥有⼀颗朴素的爱国⼼。

鸦⽚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民,激起了⼈民的强烈不满,于1851年掀起了⼀场⼤规模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战争席卷⼤半个中国,延续14年,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结果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加速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的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还有发⽣于1898年秋的⼀场农民⾃发的反帝爱国运动,可最终也失败了。

这两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是⼩⽣产者,不代表先进的⽣产⼒,这就决定了农民阶级具有狭隘性、保守性、⾃私性和分散性等⾃⾝⽆法克服的弱点,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没有实际的⾰命纲领等,因此,在半殖民地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阶级不可能单独领导⾰命取得成功。

地主阶级同样是在封建社会的孕育下产⽣的,在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和民族危机出现的情况下,林则徐、魏源等开明的地主阶级的代表⾸先提出了“向西⽅学习”的思想,魏源编写了《海国图志》⼀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开阔⼈们的眼界,引导⼈们注意世界形势,起到了积极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
在中国内忧外患之际,中国共产党积极地探索革命救国的道路,一开始,由于当时全世界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模式,所以初期中共只能学习了苏联的革命道路——城市中心论,城市领导乡村的革命道路,显然,在中国效果不是很明显。

造成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两国的国情不同:苏联在革命前是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已经是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较中国发达,工人阶级的队伍比中国强大,尤其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

而中国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无产阶级虽发展壮大,但相对于城市中的反动势力来说,力量较小,中国的反动势力集中在城市,而农村反革命势力薄弱,特别是像井冈山那样处于三省交界的地区,各省的反动势力都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去对付,因此,中国共产党才依据国情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

中国共产党伟大之处正是在此,开辟了革命新道路。

中共的创新在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革命根据地,中共还开展了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与债务,满足农民要求的革命。

农村包围城市的意义在我看来有四点意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无论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第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第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光辉典范,是反对教条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邓小平曾经指出:“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中国的具体道路。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其间经受了一九二七年和一九三四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

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爱国运动日益高涨;经
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

为了推翻军阀统治,打倒帝国主义,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

北伐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

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农村革命根据地迅猛发展的局面,展现了中国革命发展的独特途径,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重心开始由城市转向农村,并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通往胜利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在革命的道路中我们得到了许多经验与启示:
在严峻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黑暗的中国,独立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旗帜。

在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同样应坚持坚定的社会主义立场,不畏国际敌对势力仇视,坚定地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面临国民党及其他各方面的诱惑,虽有极少数党内败类出现,但绝大多数党员都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勇敢地跟着党的路线,将革命进行到底。

这在当代也是很有学习价值的。

当今社会的开放局面使许多党员禁不住诱惑,成了贪污腐败分子,严重危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影响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要坚决予以严惩。

在党内的思想作风建设中也应重点强调问题严重性,提高党员抵御诱惑能力。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过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多年流血牺牲、历尽千难万险探索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条革命道路。

这条道路的开辟与道路理论的形成有着一个逐渐认识和提高的过程,从一味听从共产国际只会到开创自己的道路,确是走了一段曲折艰难的路,但也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革命路线。

而当今的建设也需要我们开拓创新,不盲从他人经验,走出自己的社会主义新道路,建设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更需牢记,切记不要照搬前人的经验,要学会依据具体形势,认真分析思考,学会创新,开辟出最适合形势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