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血缘家族、血缘群体、血缘群婚:
(1)血缘家族:旧石器时代,婚姻关系已经摆脱了原始的杂交状态,进入群婚的早期阶段,婚姻只能在同辈之间进行,父母和子女不得婚配,即“血缘婚”。由这样的婚姻关系结合成的社会组织叫做“血缘家族”。这是人类婚姻形态的一大进步。人类的社会组织也开始向母系氏族公社过渡。
(2)血缘群体:旧石器时代,人类社会组织处于原始群,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群体,叫做血缘群体。群体内过着群婚、乱婚生活,只知其母。
(3)血缘群婚:又称班辈婚、兄妹婚或等级婚。此种婚姻属于同一集团内部的同辈男女互为共夫共妻,异辈之间绝对禁止通婚。班辈婚严格禁止长辈与晚辈、祖先与子孙、父母与子女通婚,血缘群婚制的出现,是人类婚姻形态的一大进步。它为后来的母系氏族的族外群婚奠定了基础。
2.图腾崇拜:氏族的徽号。原始人相信各氏族与某种动植物或某种无生物具有特殊的亲缘关系,故将该自然物视为本氏族的祖先或保护神,而加以崇拜。氏族往往以它命名,成为本氏族的图腾,从而同其他氏族加以区别。图腾作为原始宗教,分为动物崇拜、生殖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具有加强和维系本氏族成员团结的作用。
3.禅让制:我国古代部落联盟时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按军事民主制的传统,部落联盟最高军事首领,必须通过一定民主形式,由众多的部落首领共同推举,得到氏族成员的承认,才能确立。禅让制的基本原则是选贤举能。在从尧到舜、从舜到禹时期,禅让制至少表面上还发生作用。但是凭借强权、力图变禅让为世袭的企图和斗争愈演愈烈。
4.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在晋南以及豫西这一地区,是属于夏文化的文化遗存。因河南偃师市二里头村发现的该类文化遗存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故以此命名。二里头遗址共有四层文化堆积,与夏王朝存在的时间大致吻合,但目前人们对夏代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之间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分歧。二里头文化的发现为人们了解夏代社会生活提供了最为直观的材料。
5. 少康中兴: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中兴”的时代。由于夏王太康荒淫无度,引起了百姓的强烈不满,使得后羿乘乱赶走了太康,成为夏的君主。太康的孙子相则开始着手恢复家业,夺回王位,失败后其子少康继承父业,终于在夏朝老臣的帮助下夺回了王位。少康即位之后,充分吸取了太康失国的教训,对内实行德政,对外积极改善与四周夷族的关系,夏王朝的国势逐渐强大,使得夏王朝的政权得以稳定。史称“少康中兴”。
6.伊尹放太甲:在商汤的孙子太甲即王位之后,头三年中暴虐昏乱,败坏朝政。于是开国元勋伊尹就将太甲流放到成汤的坟墓前反省悔过,在此期间由伊尹自己代行王政。后来,直到伊尹认为太甲真正改正了错误后,才派人将其迎回继续担任商的君主。
7.人殉人祭:人殉人祭就是用人殉葬及杀人祭祀。中国的人殉人祭,大约出现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是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认识的愚昧无知和人格化的神灵崇拜的产物。人殉人祭成为一种社会制度并广泛流行,是在殷商奴隶制国家出现之后。人殉人祭在商代早、中期就很普遍,但用人数量较少;盘庚迁殷以后进入鼎盛时期,用人数量达到最高峰。在西汉时期正式得到废除。
8.牧野之战: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兴兵伐商,正月甲子日清晨,周师与诸
侯兵陈师于殷郊牧野,双方交战前,武王作《牧誓》号召决战,商兵临战倒戈,引导周军攻入朝歌,纣王自焚于鹿台,商朝正式灭亡。
9.周公东征:由于周成王尚且年幼,周公便摄政进行统治,引起下王诸弟的不满,联名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周公亲自东征率军平定,灭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征服了大批的东方方国,彻底打击了商的残余,巩固了周王朝新生的政权。
10.国人暴动:周厉王时,虐待人民,激起了国人的愤慨,厉王以严密监视和屠杀来制止人民议论,社会矛盾激化。于是在公元前841年爆发了国人暴动,国人围攻王宫,将厉王驱逐到了彘。西周由此进入到了召公与周公代行王政的“共和执政”时期,此次暴动严重动摇了西周的统治基础,自此西周走向衰亡。11.焚书坑儒:是指秦始皇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术士的事件。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的建议,下令焚毁诗书,禁止私学,这就是焚书事件。而在212年,由于为秦始皇求“不死之药”的方术士们背后议论秦始皇残暴,并相约而逃,使得秦始皇闻之大怒,活埋方术士四百六十余人。这些措施极大的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客观上加速了秦王朝政权的灭亡。
12.巨鹿之战:是公元前207年,秦末农民起义中,项羽带领5万楚军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领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次重大决定性战役,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军破釜沉舟,以必死之勇气打败秦军,此战之后,秦军主力被摧毁,双方实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秦朝名存实亡。
13.楚汉战争:楚汉之争,是在项羽大封诸侯之后。公元前206年八月至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这段时间中,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最高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后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14.鸿门宴: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由于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大怒,决定攻打刘邦。为了缓和局势,刘邦第二天亲自到项羽军驻地鸿门谢罪。宴上经过“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一系列事件之后,刘邦成功说服项羽而逃脱。鸿门宴放过刘邦之后,间接的促成了项羽的败亡和刘邦的胜利。
15.文景之治:西汉建立之初,经济凋敝,生产落后。汉文帝与汉景帝两帝致力于恢复社会生产生活,采取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削减刑罚,与民休息的政策,使西汉社会的政权得到了巩固,步入了政治清明,国力强大的繁盛局面,历史上称这段时间为“文景之治”。
16.七国之乱:汉景帝即位之后,采纳晁错的建议,假罪名削藩,引起了刘姓宗室诸侯的不满,终于在公元前154年引起了以吴王刘濞为主的诸侯王的叛乱。最终参与叛乱的共有七个诸侯国,所以称为“七国之乱”。最后叛乱被窦婴,周亚夫所平定。其发生的根本原因还是地方王国势力与中央集权的矛盾。此次平叛削减了地方的权利,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巩固了新生的汉王朝的政权。
17.轮台诏:这种情况下,汉武帝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公元前89年颁布了罢轮台屯田的罪己诏书,公开承认自己过去的失误,并承诺要停止用兵,禁苛暴,力本农,重新将统治重心转移到安定生产方面。轮台诏的颁布,使得民间暴动的局势得到缓解,西汉统治也重新稳固下来。
18.成昌之战:公元22年,王莽派王匡剿灭赤眉军,王匡恃强急战,想要一举击破赤眉军。恰在此时,樊崇所率赤眉军主力到达成昌,与王匡军在此相遇。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