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内饰板总成设计指南
汽车门护板总成设计概述
![汽车门护板总成设计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28d1e6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3.png)
一般为2.5-3 mm
5 前门喇叭盖 PP、ABS、PE等
一般为2.5-3 mm
备注
➢2.6 组成件成型方式
一般为注塑或压型。前门装饰板可利用麻毡压型工艺,卡扣座可焊 在上面,此种工艺轿车和卡车均可采用,尤其运用于批量较小的卡车 (重型卡车),可节省大量模具费。前门三角护板、扶手总成、前门地 图袋、前门喇叭盖成型方式:一般为注塑。
b.如下图之类型,此种配合如果门护板没有包复面料,最好不 要把拉手布置到开关面板上,间隙不好控制 ,空间也不足。
22/34
五、门内护板总成LAYOUT位置定义
c.搭接于门护板面的类型。
23/34
五、门内护板总成LAYOUT位置定义
➢5.1.3 DETAIL C 地图袋与下本体的配合关系
24/34
19/34
五、门内护板总成LAYOUT位置定义
➢5.1 主断面
主断面一般是能总体体现门护板内部结构
20/34
五、门内护板总成LAYOUT位置定义
➢5.1.1 DETAIL A 上板体与中饰板配合关系
21/34
五、门内护板总成LAYOUT位置定义
➢5.1.2 开关面板与门护板的配合方式:
a.开关面板与门护板平面同齐,此种配合如上图,一般门护板此位 置为包复面料时,可用下图配合方式:
8/34
二、前门内护板总成设计简述
➢2.7 设计要点
a.前门内护板周边到前门门框密封条间隙6~8㎜,周边要求间隙均 匀,在前门槛处可略大(此种方法:可转嫁累积误差对装配及间 隙的影响)。
b.前门内护板周边翻边压在门内板面上,不留间隙。 c.前门内护板通过卡扣拉紧在门内板上,卡扣弹性球面回弹量0.5㎜
汽车门 内 护 板 总 成 设 计 概述
汽车前门内饰板总成设计
![汽车前门内饰板总成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17c7dd876a20029bc642d02.png)
压 条 、前 门框 胶 条 、B柱饰 板 、三 角 饰 板 之 间 的装 配 间 隙是 否
与 D S ( ies nlT cnclSeictn T Dm ni a eh i pc i i )一致 ;前 门内饰 o a f ao
板 腰 部 内胶 条 的 结 构 分 析 及 胶 条 与 玻 璃 的尺 寸关 系是 否合 理 ;
前 门内饰板 与钣金 内板的距离是否满足工程需求 ;前门内饰板 与前门框胶条 的间隙检查 ( 主要是保证门框胶条的密封功能) ; 前门内饰板与 内开手柄的匹配关系等 ,紧固点的布置等。
前门内饰板主要采用注塑成型工艺 ,其具有成型周期短 、生产 效率 高、成本低 的特点 ,其可达到成型塑件形状复杂 、表 面图 案与标记清晰、尺寸精度高的要求 。 汽车前门内饰板的材料采用 A S或 P B P的居 多,部分汽车 内饰板采用织物包覆。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 司生产 的
图 1某汽车前门内饰板 A面
汽车前门内饰板主体采用改性 P ,改性 P P P的特点是质优 、价
格低 廉 且性 能 优 越 ,而且 成 型 工 性 优越 。
பைடு நூலகம்仪表板
2 造型分析
汽车前 门内饰 板的 A面造 型分析是结构设计 的前提 ,如
图 2 仪 表 板 间 隙 的 间 隙分 析
【 作者简介 】 钱志林(9 1 ,女,广西平 乐人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 司技术 中心工程 师,主要从事汽车门 内 17一) 饰板设计工作 。
【 ywo d 】 aum f mn ; rd c l t rc sb jco o li ; n m cieeg er g seghnn b Ke r s vcu r ig pou e a i a ie yi et nm u n ma- ahn ni e n ;t nteigr o p sc t l n i dg n i r i
乘用车门内饰板总成
![乘用车门内饰板总成](https://img.taocdn.com/s3/m/7ac457772cc58bd63086bd65.png)
乘用车门内饰板总成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门内饰板总成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由各种材料通过成型工艺制成的乘用车门内饰板总成,但不适用于安装于其上的操纵件或电气件。
本标准适用于M1类车辆,其它类型车辆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0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 251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T 3922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T 9286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 11552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GB/T 16991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高温耐人造光色牢度及抗老化性能:氙弧GB/T 30512 汽车禁用物质要求QC/T 941 汽车材料中汞的检测方法QC/T 942 汽车材料中六价铬的检测方法QC/T 943 汽车材料中铅、镉的检测方法QC/T 944 汽车材料中多溴联苯(PBBs)和多溴二苯醚(PBDEs)的检测方法HJ/T 400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方法CMTCU 0001 气味评价员培训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门内饰板总成 door trim panel assembly位于车窗玻璃下方,安装在车门内钣金上的,由各种材料制成的内装饰件,若有骨架时还应包括骨架部分。
3.2扶手armrest位于门内饰板上,供驾驶员和乘客手肘依靠的部件。
3.3门内把手grab handle/pull handle位于门内饰板中上部,供驾驶员和乘客的手抓握后用以推开和关上车门的部件。
3.4地图袋map pocket位于门内饰板下部,提供储物空间的部件。
3.5挥发性有机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利用Tenax等吸附剂采集,并用极性指数小于10的气相色谱柱分离,保留时间在正己烷到正十六烷之间的具有挥发性的化合物的总称。
车门内饰板设计规范
![车门内饰板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f44c35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c.png)
编号代替密级商密×级▲汽车工程研究院设计技术规范车门内饰板设计规范2005-01-22制订 2005-11-22发布前言汽车的自主开发是中国汽车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汽车自主开发设计中,内外饰设计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特别是车门内饰板设计。
在此,特编写此规范——《车门内饰板设计规范》,希望对坚持走自主开发之路的新生力量的快速成长能起到一定帮助,也希望对各位设计人员能有一定帮助。
本规范尚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希望大家能给予指正。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车身所负责起草;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项目处进行管理和解释;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编制:校核:审定:批准: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及修订记录车门内饰板设计规范一、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轿车车门内饰板在开发设计过程中应遵守一些要求和标准,规定了车门内饰板开发的一般过程、材料的选择、车门内饰板的分块、结构等。
本规范适用于M1、N1类车辆。
二、专业术语三维坐标系:指汽车制造厂在最初设计阶段确定的由三个正交的基准平面组成的系统。
三个基准平面如下:X基准平面——垂直于Y基准平面的铅垂面,通常规定通过左右前轮中心;Y基准平面——汽车纵向对称平面;Z基准平面——垂直于Y和X基准平面的水平面。
R点:汽车制造厂规定的基准点,该点具有及车辆结构相关的固定的坐标,对应于驾驶员座位在正常的最低及最后位置时的躯干和大腿旋转点(H点)的理论位置,或各座位在车辆制造厂规定的使用位置时的H点理论位置。
三、车门内饰板总成的组成车门内饰板总成通用组成件见表一,根据造形的不同、所开发车的档次不同和所选用的生产工艺的不同等,车门内饰板总成组成会有所不同,车门内饰板总成各部件间主要是采用焊接、螺钉或者卡接结构连接成整体。
表一:下图是以本公司前车门内饰板总成为例介绍门的组成:车门锁止按钮套圈车门内开手柄总成六、车门内饰板总成各部件设计要求 :1、吸能块设计要求此件根据法规要求而设计(法规需要),多采用热熔胶及门板本粘接,一般情况下为、发泡,发泡倍数协商;以下是其设计及周边配合要求: 编号 内 容 基准值 备注① 及车窗玻璃的间隙 10 ② 及车门内板表面的间隙 5 ③ 及车门内板孔的间隙 10 ④及车门内饰的间隙2门内饰杂物盒(包含扬声器孔盖) 车门内拉手(包含车门控制开关)门内饰板主体(包含扶手)门内饰板上部装饰板杂物盒盖板2、内开扳手框的设计要求内开扳手框,是一个覆盖于门板上、套在内开扳手的装饰件,多采用材料加工;它在门板总成上的位置随内开扳手而确定,一般采用螺钉联接及卡挂在内开扳手座上两种方式固定(均需要设计相的卡挂结构及门板本体固定),下表是其设计的边界要求:⑨编号内容基准值备注①扣手度<685最大限度760②从开始的位置>480最小限度420③及竖立把手开始位置120~1402④内开扳手框周围及对手件的间隙(前后方向)⑤内开扳手框周围及对手件的3搭接量(前后方向)⑥内开扳手框周围及对手件的1间隙(上下方向)3、摇窗机手柄设计要求摇窗机手柄总长度一般设计为120左右,多数情况下借用参考车件,需配合升降玻璃扭矩校核;下表是其设计的边界要求:⑦及座椅垫的距离参照图B手柄臂背面及门板距7⑧离0.3手柄臂背面及门板平⑨行度要求4、电动控制钮的布置设计要求编号内容基准值备注625~715①电动控制钮前端布置及人体模型肩部转点要求②从把手开始的距离>140③从把手开始的角度<18°④前后倾斜角0~10°前面提升至10°⑤左右倾斜角0~5°扶手表面⑥及内饰表面的距离≥255、肘靠的设计要求⑴肘靠也叫扶手,分独立加工和及门板本体一体加工两种方式,独立加工件分纯注塑、覆表皮或面料(低压注塑或包覆)、塘塑、聚胺脂发泡等类型;及门板一体成型多采用压制和低压注塑两种成型方式,这两种均需要覆面料或表皮,同时需在肘靠处表皮下增加泡沫垫或成型软垫。
车门内饰板设计规范
![车门内饰板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9a1c16dcc22bcd127ff0c28.png)
汽车门内板设计规范
目次
前言·····················································································································I
1范围················································································································1
6成品性能试验····································································································21
附录A(资料性附录)猎豹飞腾车门饰板总成图·······························································23
④
前后倾斜角
0~10°
前面提升至10°
⑤
左右倾斜角
0~5°
扶手表面
⑥
与内饰表面的距离
≥25mm
4.3.5肘靠的设计要求(1)
肘靠也叫扶手,分独立加工和与门板一体加工两种方式,独立加工件分纯注塑、覆表皮/织物(统称面料,工艺为低压注塑或包覆)、搪塑、聚氨酯发泡等类型;与门板一体成型多采用压制和低压注塑两种成型方式,这两种均需要覆面料,同时需在肘靠处面料下增加泡沫垫或成型软垫。
图2车门内饰板总成(Ex.CS6前左车门内饰板)
4.3车门内饰板总成各部件设计要求
4.3.1吸能块设计要求
门内护面板设计指南
![门内护面板设计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77479055f8c75fbfc67db212.png)
1门板简介1.1基本构成门护板由上护板、下护板(地图袋内板焊接于其上)、嵌饰板、扶手等模块组成,其构成一般为骨架(PP )、发泡层(PUR )、表皮(PVC ),从节约成本和有无必要性的角度考虑,一般下护板制造工艺较简单:PP 注塑+表面皮纹处理。
门护板按骨架部分是否成型,可分为平板内护板(无成型/适用于货车、客车、吉普车)和成型内护板(适用于轿车、MPV 等)。
前者按包车门范围分为半包和全包两种;后者按成型部位和深度分为部分成型(只是部分浅拉延)和整体成型(包括把手在内)。
1.2功能描述(1)覆盖和保护功能用于覆盖安装于车门内钣金本体上的各种功能性零件,能确保乘员的安全和其它零部件的正常工作。
(2)防尘防水功能用于防止车外的灰尘、雨水进入车内。
(3)隔音、吸振功能用于隔断车外的噪音,吸收车辆自身或音响设施甚至外界碰撞带来的振动和冲击。
(4)美化功能与车内其他饰件共同构成一个汽车车厢整体空间和艺术造型效果。
1.3制造和装配工艺车门内板的总成装配工艺有:粘合、热压复合、真空复合和塑料焊接工艺(如:高频熔焊、摩擦焊、热柱焊等)。
车门内板总成可通过螺钉连接,卡扣和嵌入式等连接方法和车门钣金本体装配。
请参见下页表格。
1.4间隙和面差要求(1)前左/右门板与仪表板的间隙最好为6~10mm;(2)门板(包括本体、嵌饰板、地图袋等)与钣金的间隙最小为5mm,最好能够大于10mm;(3)扬声器和扬声器面罩的间隙应小于或等于10mm;(4)门板或地图袋与座椅调节器之间的间隙应大于或等于45mm;(5)保证玻璃升降机构及玻璃在运动过程中与门内板总成有足够的间隙;(6)保证门内扣手运动机构在运动过程中与门内板有足够的间隙;(7)保证门锁拉杆运动机构在运动过程中与门内板有足够的间隙;(8)充分考虑门内板本体与内辟水条及门窗玻璃三者之间的间隙和安装定位;(9)考虑地图袋的开口及容积大小是否符合设计规范或客户的要求。
2设计原则及法规要求2.1车门内护面的设计一定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良好的外观和舒适性;(2)低成本、轻重量;(3)良好的实用性;(4)与其它结构件保持搭配性;(5)与其他相关部分没有干涉。
J013 车门内护板设计规范
![J013 车门内护板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6fe209e6bd97f192379e978.png)
Q/XRFxxxxx公司Q/XRF-J013-2015xxxx车门内护板设计规范编制: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5-03-15发布 2015-03-15实施xxxxx公司发布前言随着汽车工业的日新月异,人们对汽车内饰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
作为汽车内饰重要的组成部分—车门内饰板,舒适性、可靠性、美观性越来越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对车门内护板的正确设计,将会给试制、批量生产、整车商品性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对我公司车型车门内护板的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1.吸能块和周边零件间隙序号内容基准值(mm)1 与车窗玻璃的间隙102 与车门内板便面的间隙 53 与车门内板孔的间隙104 与车门内饰的间隙 22.内扣手的设定标准3.M/W 调节器手柄设定标准序号 内容 基准值(mm ) 参考1 I/S 扣手长度 <685 最大限度760mm2 从OPONING 开始的位置 >480最小限度420mm3 竖立把手开始位置120~140 4 扣手盖板周围间隙(前后方向)2 5 扣手盖板周围搭接量1 6 扣手盖板周围间隙(上下方向)3 7扣手盖板周围间隙(上下方向)24.电动控制钮的设定标准序号内容 基准值(mm ) 参考 1 调节器手柄的长度<6702 从乘坐参考点开始到扣手中心高度>1303 与车门储物盒的距离>160 4 与肘靠的距离 >904 与肘靠的距离>60应用参考手册表面高度 5 与仪表板的距离>1306 从坐姿的距离参照左图5.肘靠的设定标准序号 内容基准值(mm ) 参考1 对应室内冲击必要条件的场合>2 in 纵面倾斜15°以内2对应室内内部突出物必要条件的场合>R3.5适合范围清参考上图*1 推荐高度=(0.6+30)+SEAT BACK ANGLE修正值±10上限高度=0.6d+50 下限高度=0.6d1 电动控制钮的长度 625~7252 从把手开始的距离 >1403 从把手开始的角度<184 前后倾斜角 0~10° 前面提升至10°5 左右倾斜角 0~5° ARM 表面高度6 与内饰表面的距离 ≥25序号内容基准值(mm)参考1 肘靠上面的高度(H)根据*1计算式从SRP(JM50%)开始2 肘靠长度(SRP的前侧)170±20 SRP(JM50%)3 同上(SRP的后侧)110±20 同上4 ARMREST上面的前后倾斜5~6度5 ARMREST上面的左右倾斜0~5度6 ARMREST上面的宽度>707 室内冲击吸收方式侧面宽度15 θ3<15°6.缝隙间的设定标准序号内容基准值(mm)参考1 与仪表板的缝隙 52 视觉补正上图参考3 与SASH的缝隙 24 与UPPER和LOWER的搭接尺寸上图参考序号内容基准值(mm)参考1 车门内饰与B柱装饰件的间隙 5 水平方向2 车门内饰与B柱装饰件的间隙 5 车副方向3 抽取倾斜角10度4 车门内板的突出部分与内饰的间5隔注意:2.从OPNING的缝隙不应该看见车体的颜色7.操作性的设定标准序号内容基准值1 拖拽把盒水平把手区域:R1 <5002 拖拽把盒水平把手区域:R2 >4003 拖拽把盒水平把手区域:R3 <4004 拖拽把盒水平把手区域:R4 <10005 纵把手区域:R1 <5206 纵把手区域:R2 400~5007 纵把手区域:R3 <10008 纵把手高度:H 200~2709 纵把手区域:R3 68~78度序号内容基准值(mm)参考1 车门内饰与座椅坐垫的缝隙>60 极限值50mm2 车门内饰与储物盒之间的缝西>55 极限值40mm3 门在打开情况下的乘降空间>3004 座椅靠背与扶手的间隙>255 座椅操作杆操作空间>408.扬声器网格的设定标准序号内容基准值(mm)参考1 网格部位的开口率40%2 网格部位的开口率(TWEETER)50% 高音用9.踏板照明的设定标准序号内容基准值(mm)参考1 开启门的可视角度15度2 脚下的可视性(着地点亮光度)3L3 脚下的可视范围上图参考10.乘车性的设定标准序号内容基准值(mm)参考1 从SRP到前车门内饰的距离310~360 极限值290mm2 从SRP到后车门内饰的距离330~380 极限值310mm3 玻璃升降器摇把与膝盖的关系上图参照11.拖拽把手的设定标准序号内容基准值(mm)参考1 把手部位的长度100~1202 把手部位的宽度30~403 手抠(BOX)部位的深度>554 把手部位的粗度:h 25~354 把手部位的粗度:b 20~255 手抠(BOX)部位的角度-8度极限值13度6 拖拽把手的位置50~1507 把手部位的刚性6kg12.纵把手的设定标准序号内容基准值(mm)参考1 从SRP到把手的距离350±502 角度60~70度3 把手部位的粗度20~254 有效长度>1105 到玻璃升降器摇把的距>90离6 P/W控制钮间隔的距离>807 从把手区域<52013.储物盒的设定标准序号内容基准值(mm)参考1 宽(尽可能做大)40 地图的厚度+52 高度100 EU:703 长度320 地图长度+104 地图收纳状态上图参照1:加强筋一般布置5~6根,筋厚0.5mm2:在有加强筋区域内可以适当的增加料厚0.3~0.4mmLD DOOR TRIMCOPOLLA DOOR TRIMXD DOOR TRIMRS FACE LIFT DOOR TRIMBL DOOR TRIMGQ DOOR TRIM14.车用密封条操作指南车用3M胶1.概述本操作指南适用于用压敏胶带把橡胶密封条装配到汽车和卡车的操作工艺。
内饰设计指导书-门饰板
![内饰设计指导书-门饰板](https://img.taocdn.com/s3/m/af0221e5770bf78a65295441.png)
门饰板类型
普通型 特点:结构比较复杂,造型比较注重人体工程因素,选材比较讲究,加工设
备比较复杂,总体上比较美ncérité Efficacité 专 业 创 新 Spécialité Créativité
构成:芯材、蒙皮、局部衬垫和装饰条等构成,这类车门饰板有时下部还设
诚 信 高 效 Sincérité Efficacité 专 业 创 新 Spécialité Créativité
门饰板前期(造型)分析(以前门为例)
b) 与门槛踏板(压板)的间隙一般为8mm,考虑到车门安装后有下沉 趋势,车门饰板与门槛踏板有足够的运动间隙 c)门饰板与前立柱及中立柱的密封条之间的间 隙一般7mm-8mm,如果前立柱及中立柱是半包 结构,与门内饰的间隙也要7mm-8mm;门内饰 与车门钣金接触的配合翻边与密封泡之间的距离 5mm以上
分体式内水切与内饰板配合 整体式内水切与内饰板配合
门饰板前期(造型)分析(以前门为例)
五、工艺要求
诚 信 高 效 Sincérité Efficacité 专 业 创 新 Spécialité Créativité
1) 整体表面的Y向拔模角度大于5度,特殊情况下最小3度;如果表面皮纹较深的, 整体拔模大于7度 2) 零件的分块考虑现场的装配工艺,如内开启扣手的安装顺序 3)考虑供应商的工艺水平:如织物的覆盖范围、厚度,分块方式,卡扣座的滑动距离、 加强筋的厚度(避免缩痕出现)、高度等 4) 门饰板是否有皮革、织物、真皮等覆盖物表面,确定工艺形式,同时设计时定义 好理论的配合尺寸(长度、宽度、深度、根据不同材料设定合理干涉量等) (a)是整体式的包布工艺,槽深度大于10mm(目前中国的工艺水平) (b)是分开式包布工艺,配合边重合宽度15mm以上(方便自身的粘接及配合时上装 饰板与布的配合)
门内饰板设计规范
![门内饰板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5ee6b7dbe23482fb4da4c58.png)
门内饰板总成设计规范R&D-CS-6102-001-2010门内饰板总成设计规范1 范围1.1 本规范适用于车门内饰板总成设计。
1.2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GB 11552-1999 轿车内部凸出物3 术语PP:聚已稀PVC:聚氯乙烯PU:聚氨酯4目标性能4.1门内饰板的主要功能是包覆金属门板,提供优美外观,并满足人机工程、舒适性、功能性和方便性等要求;为满足更多的储物功能,设置地图袋、卡片夹、烟灰盒等;在侧撞时提供适当的吸能保护,对车外噪声提供屏蔽作用;4.2符合GB 8410-2006汽车内材料的燃烧特性;4.3满足GB 11552-1999轿车内部凸出物法规要求5门内饰板总成组成门内饰板本体、上饰板、嵌饰条、储物袋、扶肘、拉手盒(盖)、门脚灯盖板及吸音绵等6 设计方法6.1 结构设计6.1.1门内饰板本体本体又称基板或门饰板骨架,是联接和安装门内饰板系统中其他功能件和装饰件的载体,应设计有定位和紧固系统使整个门饰板安装到钣金上。
本体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保持门饰板的形状,需有布置合理R&D-CS-6102-001-2010的紧固点位置和设计合理的紧固件使安装时插入力小而拔出力大,还必须留有一定的变形空间起到以达到乘员保护的目的。
6.1.2上饰板有硬质和软质两类。
硬质上饰板可单独分块,无造型或材料特殊要求也可与本体合为一个零件;软质上饰板通常由表皮、发泡层和骨架三部分组成。
上饰板与骨架通过孔销定位,用焊接或螺钉方式连接。
6.1.3嵌饰板嵌饰板用以提供手肘倚靠,以软质为多,分层结构由表皮(面料、革或真皮)、发泡层和骨架三部分组成。
汽车车门内护板设计指南
![汽车车门内护板设计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4d9e37b964bcf84b9d57bf2.png)
车门内护板设计指南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设计要求 (1)3.1 设计输入 (1)3.2 材料工艺定义 (2)3.3 分块及可行性分析 (2)3.3.1 分块 (2)3.3.2 功能件的布置和人机工程校核 (3)3.3.3 车门内护板的运动校核 (5)3.4 主断面和结构设计 (5)3.4.1 门护板本体与饰条配合处 (6)3.4.2 门护板本体与开关面板配合处 (6)3.4.3 门护板本体与地图袋配合处 (6)3.4.4 与内开手柄配合处 (7)3.4.5 与内挡水条配合处 (7)3.4.6 与仪表配合处 (8)3.4.7 与立柱配合处 (8)3.4.8 与盒式把手配合处 (9)3.4.9 门护板与门钣金配合处 (9)3.4.10 扬声器网格的设定标准 (10)4 技术要求 (10)前言求。
为满足本公司车身设计开发工作质量要求,特制定本指南,作为车门内护板设计的参考依据。
本指南参照国内外汽车设计公司及汽车生产企业的先进经验编制而成,规定了车门内护板设计质量要车门内护板设计指南1 范围本指南规范了车门内护板一般设计程序和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载货汽车车门内护板设计时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 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 11552—2009乘用车内部凸出物QC/T 625—1999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Q/J C005 车门内开手柄设计指南3 设计要求门护板作为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需保证功能、外观、实用性(人机工程)、精细度外,还需要在车辆碰撞时起到吸收碰撞能量,降低对人体的伤害程度的作用。
车门内护板设计流程:设计输入→车门内护板材料、料厚、成型方式、脱模方向定义→车门内板分块及可行性分析(人机工程校核和功能件的布置、运动校核)→车门内护板主断面和结构设计。
3.1 设计输入门护板在设计时考虑外观上的整体效果, 一般来说CLASS A面冻结后就不允许改动,所以在CAS阶段,CAS面作为车门内护板设计输入条件,应满足:1)GB 11552—2009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要求;2)门护板上各功能件的人机工程和操作尺寸的要求;3)运动时与周边零件最小间隙要求;4)门护板与周边零件、各分块之间的间隙要求。
门护板设计指南
![门护板设计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3e1faf9fab069dc50220197.png)
编制:审核:批准:目录一、简要说明 (3)1.1.该部分综述 (3)1.2. 设计该产品的目的 (3)1.3.使用范围 (3)1.4.零件构成图 (4)二、设计构想(思想、理念) (4)2.2发展方向 (5)2.3 开发周期 (5)2.4 数据制作 (6)2.4.1 CAS阶段. (6)2.4.1.1法规要求 (6)2.4.1.1.1内部凸出物要求 (6)2.4.1.1.2 燃烧特性要求 (7)2.4.1.2 人机工程的校核及功能件的布置 (7)2.4.1.2.1 INSIDE HANDLE 布置 (7)2.4.1.3 ARM REST布置 (8)2.4.1.4 WINDOW CRANK ASSY布置 (9)2.4.1.5 MAP POCKET布置 (9)2.4.1.6GRIP HANDLE布置 (9)2.4.1.7 REGULATOR HANDLE布置 (9)2.4.2 MATERIAL阶段. (11)2.4.3 SECTION阶段. (12)2.4.3.1 脱模方向的定义 (12)2.4.3.2 截面线位置的定义 (12)2.4.3.3 主截面线 (12)2.4.3.4 内开拉手的配合 (15)2.4.3.5 与内挡水条的配合 (16)2.4.3.6 与仪表板的配合 (19)2.4.3.7与立柱的配合 (19)2.4.3.8 与三角块的配合 (20)2.4.3.9 与保险手柄座的配合 (21)2.4.3工程面的制作 (21)2.4.3.1工程面的基本要求 (21)2.4.3.1工程面的运动校核 (22)2.4.4 FRAME阶段. (23)2.5 失效问题库: (26)三各种加工工艺及优缺点的对比 (26)3.1 加工工艺 (26)3.1.1高压注塑工艺 (27)3.1.1低压注塑工艺 (27)3.1.2 吸塑 (28)3.1.2 .1阳模吸塑成型工艺 (28)3.1.2.2阴模吸塑成型工艺 (29)3.1.3聚氨酯(PU喷涂) (29)3.1.4发泡与切割工艺 (29)3.1.5搪塑 (30)3.2各种表皮成型工艺和成本综合比较 (31)3.2.1价格比较 (31)3.2.2阳模吸塑、阴模吸塑、搪塑综合比较 (31)3.2.3 各成型工艺比较 (32)3.2.4搪塑与PU喷涂工艺和成本比较 (32)一、简要说明1.1.该部分综述该部分主要介绍门护板系统的设计开发流程、设计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与其他相关零部件的关联性等,尤其是在门护板对整车内饰造型效果的影响程度方面,并介绍在设计中的一般设计概念的分析和确定。
车门内板的设计
![车门内板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267b3d5727a5e9856a6169.png)
车门内板的设计过程研究汽车车门的介绍:汽车车身属于汽车的3大总成之一,在汽车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车门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车身侧面最富变化和最受人关注的对象。
一方面,车门作为车身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风格、强度、刚度、可靠性及工艺性等必需满足车身整体性能的要求;另一方面,车门结构自身的视野性、安全性、密封等性能,既对整个车身结构性能影响较大,也是车门功能要求的重要部分。
第一,对使用方便性来说,要求:开关方便性:灵活、轻便、自如,有最大、中间两档开度,并能可靠限位;上下车方便性:开度应足够,一般不低于60°或开度不小于650mm。
第二,对视野性来说,要求:尽量加大车门窗口及玻璃尺寸,并合理布置三角窗位置、大小、形状。
第三,对可靠性安全性来说,要求:足够的强度、刚度,不允许因变形、下沉而影响车门开关可靠性;车门开关时不允许有振动噪声;部件性能可靠、不干涉;撞翻车时不能自行开门,以确保乘员安全;满足侧撞时对乘员的保护要求。
第四,对密封性来说,要求:雨、雪、尘不能进入车内,应具备良好的气密封性。
第五,对工艺性维修性来说,要求:易于生产制造,拆装方便。
车门的结构类型多种多样。
按开启方式可分为旋转门、拉门、折叠门和外摆式车门;按车门结构可分为整体式车门和分开式车门;按有无窗框可分为有窗框和无窗框式车门;按旋转方向可分为顺开门、逆开门和上开门。
而在本次的设计中我们设计的是比较普通的车门是由壳体、附件和内饰盖板组成。
壳体按其结构可分为整体式或框架式。
整体式车门的玻璃窗框是与门内、外板一体冲压的,框架式车门的玻璃窗框是用螺丝钉固定或焊接在门体上的。
车门壳体是由厚度0.8- 1 0 mm 的钢板冲压的外板和内板等焊接而成。
外板外型与整车协调,外板包着内板,沿着门的边缘形成一刚性箍。
内板是车门的主要零件,在内板上冲有各种形状的窝穴、加强筋和孔洞,以便安装附件在安装完附件之后,用内饰板将其遮盖。
汽车立柱门槛内饰件设计
![汽车立柱门槛内饰件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2a482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3.png)
立柱内饰板应在车门安装前安装完毕
一般采用塑料卡扣或金属卡子直接装配在车身内蒙皮上
安装点的布置必须均匀,保证立柱上内饰板在进行道路试验以及使用过程中不脱落、松动、异响等
立柱内饰板应设计有相对于整车坐标的自定位系统
应至少有三个车身横向的主定位面 至少有一个上下和前后方向的第二基准特征 至少有一个两向定位的第三基准特征 注:车身构件规定了这些基准特征(如孔、槽孔及面),两向定位特征可以是上下方向,也可以说前后方 向,取决于造型。 所有立柱上下内饰板应使用共同的基准定位策略
料。 5 分模线 分模线的位置原则上不能出现在A面上,但是若造型需要而在工程没有办法避免的情况
下,需要得到外观工程师的认可,且要求供应商对分模线的外观进行控制。
6圆角 a) 在头部碰撞区域内突出物最小圆角为。 b) 低压注射的最小圆角要求为,但是该要求可以根据翻边的深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c) 对接式配合处倒角一般为。
关于就内饰件方面批准车辆的统一规定 关于就侧碰撞中乘员防护方面批准车辆的统一规定
3)美国法规
FMVSS 201 FMVSS 214 SAE J 941 SAE J 287 SAE J 1344
乘员车内碰撞的保护 侧面碰撞的保护 汽车驾驶员眼点位置 驾驶员手控制区域 塑料零件的标识
1.3 安全 立柱内饰件在侧面碰撞时能起到一定的吸能作用,给乘员提供适当的保护。 2 立柱门槛内饰件结构设计 进行立柱门槛结构设计前应收集或确定的相关信息有总布置要求(包括内部空间、视野要求、伸 及界面与舒适区域)、储物及空间利用要求、人机要求、安全策略与要求、密封策略和要求、 NVH要求、周边零件尺寸及空间布置(包括相关车身和密封,电器、电子模块、电子附件及线束, 空调控制及风道,安全带与安全气囊模块布置及相关要求等)。 2.1 立柱门槛内饰件零部件安装定位设计 1 定位设计 立柱内饰板一般装配顺序为立柱饰板上端往下端装配。主基准放在立柱饰板上端,以保证与顶棚 内饰间隙和面差,公差向下端累积;副基准放在下端,控制旋转;若零件较大,可考虑增加辅助 基准增加稳定性。 前后门槛内饰板一般由B柱内饰板部位向A和C立柱内饰板方向装配。主基准放在B柱处,以保证与 B柱下内饰板间隙与面差,公差向前后累积;副基准放在A和C柱下内饰板处,控制旋转。 2 安装设计
车门内护板的设计说明书
![车门内护板的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89626a0e3c1ec5da50e270c5.png)
汽车门内护板设计汽车车身内饰件大体可分为仪表板和副仪表板、地板护面、侧围护面、车门内饰、顶棚、后围护面、行李箱护面、座椅总成等几大部分。
门内护板则是车门内饰的主要结构件,主要有以下几大功能:1、它的立体艺术造型提高了汽车室内造型效果,给人以美感;2、使车门开关方便、支承肘腕,隔音、吸音、防尘、防水;3、采用触感好的非金属材料,提高乘坐舒适性,车辆冲撞时能吸收大量的碰撞能量,有效保护驾驶员和乘员的安全;4、结合其立体造型,还可设置杂物斗,为烟灰盒、门锁内手开手柄等功能部件提供固定条件。
一.车门内饰板简介§1.1分类和构成1.1.1 分类车门内饰板的分类,按不同诸元区划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其自身结构、功能、适用的车型、档次等因素综合起来可分为:简单经济型、普通型、中高档型。
1.1.2结构1.1.2.1简单经济型这类门内饰板的特点是:结构简单,造型简洁,基本上是呈平面型,材料价格与制造工艺成本低廉,主要用于货车、客车、吉普车等车型。
其构成由:芯材、衬垫、蒙皮三部分,根据整车的具体配置要求,有芯材、芯材上加蒙皮或芯材与蒙皮之间夹一层衬垫等,组合使用。
(图3-7-12)芯材的材料:主要有纤维板、硬纸板、胶合板、塑料板、压延钢板等。
衬垫的材料:主要有聚氯乙烯无纺布、氯乙烯泡沫等。
蒙皮的材料:主要有聚氯乙烯革。
1.1.2.2普通型这类门内饰板的特点是:结构比较复杂,造型比较注重人体工程因素,选材比较讲究,加工设备比较复杂,总体上比较美观,主要用于普通型、中低档轿车。
其结构主要有:芯材、蒙皮、局部衬垫和装饰条等构成,这类车门内饰板有时下部还设有防护板,以提高饰板使用寿命和方便清洁芯材的材料:主要有注塑件、聚丙烯加填充料板材等。
蒙皮的材料:主要有织物、聚氯乙烯针泡革。
衬垫的材料:主要有海绵、较厚的聚氯乙烯无纺布、半硬质聚氨酯主要用于搁手部委。
饰条的材料:主要有聚氯乙烯、ABS、热融薄膜构成的复合材料。
1.1.2.3中高档型这类车门内饰板的特点是:结构复杂,造型与配置上充分考虑到舒适、安全、人体工程等因素,功能齐全,选材讲究,加工设备与制造工艺复杂,总体上美观中呈豪华。
全车门内饰板总成系统零件DCS产品设计概念规范
![全车门内饰板总成系统零件DCS产品设计概念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d75a2c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c.png)
参考序号车系PX供应商零件数量1套/台年产量生命周期时间计划生产日期开始生产年份终止生产年份材料麻纤板+海绵+PVC 蒙皮+出风格栅(材料PP )制造/装配过程挤出、模压物流假定单件目标成本:前门/滑门/后背门/前门内扶手目标模具费用前门护板850mm×450mm 前门护板:0.918kg 滑门护板715mm*440mm滑门护板:0.862后背门护板:1.45Kg背门护板1120mm*450mm专利情况描述零件号C3610160003A0C3610160004A0右前门内护板C3640160001A0左滑门内护板C3640160002A0右滑门内护板C3630160002A0背门内饰板左前门内护板描述零件号描述全车门内饰板总成系统/零件DCS重量目标车型描述1600车身内护板备注:(对零部件的材料、结构、尺寸等信息进行详细描述)1、定义:遮挡钣金及车门零部件,美化汽车内饰效果;2、组成:麻纤板+海绵+PVC 蒙皮 ,背多一个通风框;3、安装位置:通过1卡扣固定在车门内板钣金上;4、功能要求:物理机械性能PVC 蒙皮性能水平燃烧特性材料的熔化特性垂直燃烧特性散发性要求5、 材料要求:满足国标GB/T19515材料回收利用要求,装饰板均为麻维板+PVC 蒙皮,所有零件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轻量化、经济化设计;6、 需满足的试验:麻纤板的静曲强度、冲击强度、硬度、耐冷热交变性、高低温尺寸变化率、剥离强度、含水率、密度、装饰面料物理机械性能、耐污渍性能、水平燃烧特性、气味性、voc 排放要求大概尺寸说明:前门内护板滑门内护板背门内护板总成2023/7/26R2010/5410.F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板编号: JN-0047-V1 汽车工程技术规范文件前门内饰板总成设计指南Front Door trim Shield Design guide目录1.范围 (1)2.设计指南引用文件 (1)3.定义 (1)4.设计指南内容 (2)4.1组成结构、安装方式、常用材料和常用生产工艺 (2)4.1.1组成结构 (2)4.1.2安装方式 (3)4.1.3前门内饰板常用材料 (3)4.1.4门内饰板常用工艺 (4)4.2前门内饰板设计关重项 (4)4.3前门内饰板定位及安装点布置原则 (4)4.4零部件设计 (5)4.4.1内开手柄盒 (5)4.4.2摇机手柄 (5)4.4.3肘靠(平扶手面板) (6)4.4.4喇叭孔(罩) (7)4.4.5喇叭与面罩的安装距离; (9)4.4.6玻璃升降器开关面板 (10)4.4.7扶手盒 (11)4.4.8立扶手 (12)4.4.9储物盒(地图带) (13)4.4.10吸音棉 (14)4.4.11吸能块 (15)4.4.12内开手柄布置要求: (16)4.4.13门内饰板设计边界要求: (17)4.4.14门内饰板密封条 (18)4.4.15扶手包覆 (18)4.4.16与内夹条搭接方式 (19)4.4.17与车门钣金搭接方式 (20)4.4.18与仪表板搭接方式 (20)4.4.19与门槛配合方式 (21)4.4.20与密封条配合方式 (22)4.4.21与门灯配合方式 (22)4.4.22防水薄膜 (23)4.5模块化结构 (23)4.5.1卡座模块化结构 (23)4.5.2BOSS柱模块化结构 (24)4.5.3焊接模块化结构 (25)4.6常用标件 (26)4.7前门内饰板性能指标 (26)4.8前门内饰板常见问题 (26)前门内饰板总成设计指南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轿车车门内饰板在开发设计过程中应遵守一些要求和标准,规定了车门内饰板开发的一般过程、材料的选择、车门内饰板的分块、结构等。
本规范适用于M1、N1类车辆。
2.设计指南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552 轿车内部凸出物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11551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 20071 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3.定义前门内饰板总成门内饰板主要功能是包裹金属门板,提供优美外观,并满足人机工程、舒适性、功能性和方便性等要求。
门内饰板上的地图带(储物盒)是车内的主要储物空间之一,有时门内饰板上还会有卡片夹、烟灰盒等,以满足更多的储物要求。
此外,门内饰板还在侧撞时提供适当的吸能保护,对车外噪声提供屏蔽作用。
4.设计指南内容4.1组成结构、安装方式、常用材料和常用生产工艺4.1.1组成结构①1:前门门板本体:用于保护车内成员并对车门内部起装饰作用的装置;②2:前门内开手柄盒螺钉盖板:用于安装点装饰作用的装置;③3:前门内饰板扶手盒螺钉盖板:用于安装点装饰作用的装置;④4:吸音棉:用于吸收外部声噪的装置;⑤5/6:前门拉手盒总成:用于操作关闭车门作用的装置;⑥7:片螺母:用于固定前门扶手盖板总成的标件;⑦8:卡扣:用于固定玻璃升降按钮面板的标件;⑧9:螺钉:用于固定各分装零部件的标件⑨10:卡扣:用于固定门板总成的标件;⑩11:海绵条:用于消除接触异响的装置;⑪12:前门中部装饰板总成:用于对门板起装饰作用的装置;⑫13:前门玻璃升降按钮面板:用于安装固定电器开关的装置;⑬14:门内开手柄总成:用于在车内部对车门解闭锁的装置;⑭15:前门扶手盖板总成:用于对车内人员手部起支撑作用的装置:⑮16:前门防撞块总成:用于对车内人员腹部区域进行保护作用的装置;⑯17:前门内开手柄盒:用于对内开手柄总成区域装饰的装置;⑰18:前门高音喇叭装饰罩:用于对高音喇叭装饰的装置;⑱19:前门上本体加强件:用于固定内水切和支撑门板本体作用的装置;⑲20:前门地图袋:用于门板上储物功能的装置;⑳21:前门储物盒:用于门板上储物功能的装置;4.1.2安装方式卡扣、螺栓和金属卡子紧固。
4.1.3前门内饰板常用材料注:以上为推荐材料;4.1.4门内饰板常用工艺根据不同档次的门内饰板,涉及到工艺及流程也有区别,可归纳为以下几种:4.1.4.1硬塑内饰板:注塑(主体零件)→焊接(主要零件)→装配(相关零件);4.1.4.2注塑件表面包覆面料内饰板:注塑(主体零件)→覆压面料→焊接(主要零件)→装配;4.1.4.3真空吸塑:表皮加热→骨架火焰处理(根据骨架材料确定)→骨架喷胶→骨架烘烤(根据胶性能要求确定)真空吸附(一般针对上本体)→切割(边、孔)→焊接或者螺钉固定(主要零件)→装配。
4.1.4.4搪塑发泡内饰板:真空成型/搪塑(表皮)→发泡(泡沫层)→切割(边、孔)→焊接(主要零件)→装配。
4.2前门内饰板设计关重项4.2.1 R点(SRP):是指制造厂规定的设计H点;4.2.2 H点:指三维H点装置的躯干和大腿的饺接中心,它位于此模型的两侧H点标记钮间的装置的中心线上;4.2.3 EO点:人体模型的肩部回转中心点;4.2.4整车外形尺寸(密封面、窗台线、车身轮廓等);4.3前门内饰板定位及安装点布置原则4.3.1主次定位方向与车门钣金和窗框焊接定位方向一致;4.3.2定位:采用卡扣或定位柱定位,窗台线处采用门板挂钩辅助定位;图片主定位次定位卡扣定位单边间隙0.15园孔单边0.15X1.5腰型孔定位柱定位单边间隙0.15园孔单边0.15X1.5腰型孔4.3.3安装点:a值控制在120-160mm之间,b值控制在150-230mm之间,c值控制在120-150mm之间;安装点距离边缘25-40之间。
4.4零部件设计4.4.1内开手柄盒内饰板本体内开手柄盒内开手柄①①②②编号内容推荐值备注①手柄盒与门板本体间隙(周圈)0.3~0.5mm干涉面料厚度1/3mm硬配硬硬配软②手柄盒与内开手柄间隙(上下) 1.0~1.5mm4.4.2摇机手柄摇窗机手柄总长度一般设计为120mm左右,多数情况下借用参考车件,需配合升降玻璃扭矩校核;下图是其设计的边界要求:编号内容推荐值备注①摇窗机手柄与EO最大长度<670mm 界限730mm②从乘坐参考点开始到摇窗机手柄中心高度>130mm③与车门储物盒的距离>160mm④摇窗机手柄端面与扶手的距离>90mm⑤摇窗机手柄连杆端面与扶手的距离>60mm⑥与仪表板的距离>60mm 界限50mm⑦与座椅垫的距离参照图B⑧手柄臂背面与门板距离7mm⑨手柄臂背面与门板平行度要求0.3mm4.4.3肘靠(平扶手面板)编号内容推荐值备注①SRP距离扶手上表面的距离(H)根据*i计算式从SRP(JM95%)开始②扶手的长度(SRP的前侧)L1 170±20mm HP(JM50%)③扶手的长度(SRP的前侧)L2 110±20mm④扶手上表面的前后倾斜角5~6°⑤扶手上表面的左右倾斜角0~5°⑥扶手上表面的宽度>70mm⑦室内冲击吸收方式侧面宽度 2 IN θ3<15°4.4.4喇叭孔(罩)4.4.4.1喇叭孔的主要作用是使扬声器的声音顺利的进入车内,故开孔面积比例越大,声音衰减越小,扬声器效果越好;4.4.4.2 现有两种安装形式(包含高音喇叭网孔和低音喇叭网孔):方式一与门板一体成型,孔的结构易受工艺的影响,出现填充不满等问题;方式二分体式通过焊接或螺钉固定在门板,增加了模具及装配工序,孔的质量控制较好,工艺受限较小;具体选择方式根据实际的造型及成本进行考虑方式一方式二4.4.4.3喇叭孔常见分布形式有三角形和正方形两种,一般前者的开口率更大;4.4.4.4在此推荐一种喇叭孔方案;编号内容推荐值备注a 孔距宽度0.8mmb 分型面距A面厚度低音1mm,高音1.5mmc 分型面距B面厚度低音1.5mm高音无B面网孔d B面网孔的脱模角度低音5°e 分型面处段差低音0.1mm,高音无f 网孔直径低音¢2.0mm高音¢1.0mmg A面网孔的脱模角度低音7°,高音5°h 网孔边缘圆角0.2mmi 分型面处圆角0.1mmj 网孔处产品壁厚低音2.5mm,高音1.5mmk 加强筋宽度低音2.0 mm高音无加强筋l 加强筋间距低音12.8 mmm 加强筋高度低音5.0 mmn 分型槽宽度 1.5mmo 分型槽深度1mmp 分型槽R角 1.0~1.5mmq 网格部位的开口率≥35%(低音部分)≥30%(高音部分)4.4.4.4喇叭孔边缘线尽量按孔位置界定,减少不完整孔提高品质感;边缘半孔尺寸不得小于1/3孔径,边缘网孔排列需与视觉直观边缘特征平齐,其它斜边按排列方式呈规律排列;低音喇叭网孔背部加强筋呈六边形,均匀排布在网孔上(堵孔)。
4.4.4.5车门内饰板注塑喇叭网孔工装要求 :1)叭网孔区域处前后模需做镶件;2)叭网孔镶件需做定位工装再对其进行加工;3)后喇叭网孔镶件冷却需单独布置;4)区域需合理布置顶出及排气;5)车型喇叭网孔镶件还有如下要求:内容模具材料表面处理加工工艺P2以下布德鲁斯2738 抛光,消除火花纹DMEP2-P3高布德鲁斯2344 消光EDM、CNCP3高以上布德鲁斯2344 消光、微纹处理EDM、CNC、激光雕刻4.4.5喇叭与面罩的安装距离;4.4.5.1、喇叭盆架到门内饰板喇叭孔表面距离应在5mm-30mm范围内(图中A、B、C代表喇叭盆架到内饰的几个距离测量点)4.4.5.2、喇叭正面或者后面设计有泡棉,泡棉与门内饰板搭接处压缩量2mm左右,而且从内饰板延伸筒形的腔体与扬声正面匹配,保证音响效果。
4.4.6玻璃升降器开关面板SRPSRP编号内容推荐值备注①操作Z向高度至少60mm Min60mm② 操作Y 向开关中部距内饰板至少30mm ≥30 mm③ 布置位置基于SRP 点 150~450mm ④布置位置基于SRP 点300~450mm4.4.7扶手盒①②④③⑧⑤⑥⑦内饰板本体扶手盒螺钉连接钣金如图和表格所示,扶手盒面板及拉手盒满足以下项目:4.4.7.1扶手盒面板一般通过自身的倒钩卡子结构、“V ”型卡以及自攻螺钉安装到内饰板本体上;4.4.7.2为增强扶手盒刚性和强度,一般在扶手盒底部增加一颗螺钉固定点与车门钣金连接;94.4.7.3为防止制造、装配误差导致面板外暴,与内饰板本体搭接处设计-1mm 的面差,内饰板本体R角为0.5~1mm;4.4.7.4扶手盒的尺寸和R值对触摸手感影响较大,下表是其各参数的推荐值:编号内容推荐值备注①扶手盒长100~120 mm②扶手盒宽20~30 mm③扶手盒高≥35 mm④扶手盒边缘粗25~35 mm⑤扶手盒外边缘R值10mm 结合造型考虑⑥扶手盒内边缘R值8mm 结合造型考虑⑦扶手盒与本体搭接面差-1.5mm⑧扶手盒与本体搭接R值0.5mm⑨扶手盒内表面与Z方向角度值-8°~~3°手接触的内表面软质处理更好⑩扣手盒最小有效深度≥50mm4.4.8立扶手4.4.8.1为方便内开手柄操作,一般将内开手柄布置于立扶手的后上方,避免将内开手柄置于立扶手的前下方;4.4.8.2为提高立扶手的强度,通常在立扶手两端用自攻螺钉连接到钣金上;4.4.8.3立扶手盖板分块形式见上图:分块线避免在上下面上,推荐位于侧面;4.4.8.4下表是其设计的边界要求:编号 内容推荐值备注① 从SRP 到把手的距离350±50mm② 角度 20~30°③ 把手部位宽度 宽度方向:30~35mm 高度方向:35~40mm ④ 有效长度>120mm ⑤ 到摇窗机手柄的距离 >90mm ⑥ P/W 控制钮间隔的距离 >80mm ⑦ 立扶手布置区域 <520mm ⑧ 扶手距离内饰板距离 ≥35mm ⑨ 立扶手宽度 40-50mm ⑩ 立扶手宽度20-30mm ⑾立扶手内、外饰板的断差0.3-0.5mm4.4.9储物盒(地图带)①④②⑤⑥储物盒内饰板本体⑦4.4.9.1为增加储物盒边缘刚性和强度,一般在边缘处设计3~5条筋结构; 4.4.9.2连接方式:焊接、螺钉; 4.4.9.3下表是其设计的边界要求:编号内容推荐值备注①宽(尽可能做大)≥40mm 地图的厚度+5mm;②宽(前段杯托处)¢70~85 mm 内空③高度70~100mm 欧洲:70④长度320mm(前门)≥250mm(后门)地图的长度+10mm后门长度容下一把折叠雨伞⑤储物盒开口边缘高差15mm 结合模具方案确定⑥边缘厚度9.5~10.5mm⑦边缘R角 5.5~9mm 结合造型效果⑧筋条排列宽度16~22mm仅仅对地图带的空间大小及深宽比做了要求还不够,还需要对门内饰板与座椅的空间距离做好布置,为方便座椅角调器的舒适使用,对座椅角调器与门内饰板的距离做了要求,一般对于旋钮式角调器,要求该距离大于57mm,对于拉手式角调器,该距离应大于43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