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第七讲·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合集下载

中国文学史第七讲辛弃疾及辛派词人

中国文学史第七讲辛弃疾及辛派词人

辛词的艺术成就
一、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马作的卢飞快,弓 如霹雳弦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 耳。 ”(《贺新郎》) 二、“以文为词”:1.喜用典、善用典。广泛地 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 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2、 喜议论。大量使用散文句式入词。
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22岁时他聚集了二千人,参
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抗金起义军,并担任掌 书记。第二年他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把叛徒张安国 擒拿带回建康一事,震动朝廷。 第二期(1162—1181)辗转任职时期:上《美芹十论》、 《九议》,积极献计献策,但不被信任不受重用。从29 岁至42岁,13年间调换了14任官职。 第三期(1181—1207)闲居带湖、瓢泉时期
陈亮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 有《龙川词》。他是南宋中期著名的政 论家和北伐中原的热情鼓吹者。和辛弃 疾一样,他也给朝廷写过《中兴论》、 《上孝宗皇帝书》等义正辞严、激昂亢 奋的建议,这种强烈的政治信念在他的 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因此也渗透 到他的词中。据叶适《书龙川集后》记 载,他对自己的词曾自叹“平生经济之 怀,略已陈矣”,也就是说,他的政治 抱负和理想,在词中都写出来了。
名家评说
此首以太白诗法,写忠爱之忱,宛转怨慕,尽态极 妍。起处大踏步出来,急切不平。“惜春”两句,惜花 惜春。“春且住”两句,留春。“怨春”三句,因留春 不住,故怨春。王壬秋谓“画檐蛛网”,“指张俊、秦
桧一流人”,是也。下片,径言本义。“长门”两句,
言再幸无望,而所以无望者,则因有人妒也。“千金” 两句,更深一层,言纵有相如之赋,仍属无望。脉脉谁 诉,与“怨春不语”相应。“君莫舞”两句顿挫,言得 宠之人化为尘土,不必伤感。“闲愁”三句,纵笔言今

中国古代文学欣赏_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中国古代文学欣赏_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 世之知公者,诵其诗词,而以前辈谓有井水 处皆唱柳词,余谓耆卿直留连光景歌咏太平 尔;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 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 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 —— [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辛弃疾词的艺术特征
一、宏阔浪漫的艺术境界 1.奇伟非凡的景物意象。 沧江、奔雷、危楼、骇浪。 2.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建功立业的王侯将相; 怀才不遇的有志之士; 性行高洁的文人墨客。
辛弃疾词的艺术特征
•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稼轩词龙腾虎 掷‛ •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气魄极雄大, 意境极沉郁‛。
辛弃疾词的艺术特征
二、熔铸庄骚的语言特色
生动的口语; 散文句法; 用经用史;
丑奴儿近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 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 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 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 莫是,别有说话。
第二节
• • • • • •
辛派词人
一、张孝祥,有《于湖词》 二、陆游,有《放翁词》 三、陈亮, 有《龙川词》 四、刘过, 有《龙洲词》 五、刘克庄,有《后村别调》 六、刘辰翁,有《须溪词》
第二节
辛派词人
• 张孝祥(1132-1169) 字安国,号于湖居 士,简州(今属四川)人,卜居历阳乌江 (今安徽和县)。高宗绍兴二十四年 (1154)进士,廷试第一。曾因触犯秦桧 下狱。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隆兴元年,为建康(今南京市)留守,因 赞助张浚北伐而被免职。后任荆南湖北路 安抚使,治水有政绩。进显谟阁直学士致 仕。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后转为慷 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风 格近苏轼。词集为《于湖词》。

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洪迈的《稼轩记》


济南辛候幼安……一旦独得之,既筑室百楹, 财占地十四。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泱泱,居然 衍十弓。意他日释位得归,必躬耕于是,故凭高 作轩下临之,是为稼轩。田边立亭曰植杖,若将 真秉耒耨之为者。东罔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 款竹靡,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堂,信 步有亭,涤砚有渚。皆约略位置,规岁月绪成之。 (《洪文敏公集》卷六) 陈亮:始闻作室甚宏丽,传到《上梁文》 ,可 想而知。见元晦说,潜入去看,以为耳目所未曾 睹。此老必不妄言。(《龙川文集》卷二一)

辛派词人

辛派先驱:张孝祥

辛派中坚:陆游、
陈亮、刘过

后期辛派词人(辛
派后劲) :刘克庄、
陈人杰、刘辰翁、
文天祥
陈亮
陈亮(1143-1194)字同甫,
学者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 属浙江)人。喜谈恢复,屡上书 论画,平生三罹大狱。51岁状元 及第,不久去逝。有《龙川文 集》。



他为人豪侠,才气超迈。曾因酒后放言犯上, 下狱,孝宗说:‚秀才醉后妄言,何罪之有!‛ 后因家僮杀人入狱,得辛弃疾等人营救得免。 与辛关系密切,光宗时进士第一。他为人好议 论政事,词也好议论,以气势见长,直抒胸臆, 语言斩截痛快,风格雄放恣肆。 陈亮词以气势见长,往往直抒胸臆,语言斩截 痛快,风格雄放恣肆。但过分外露,缺乏内敛 而少馀蕴。如《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 虏》。
《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 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 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 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 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陈廷焯说换头五句‚精警奇肆,几于握拳透 爪。可作中兴露布读‛(《白雨斋词话》卷 一)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三、辛词的思想内容

1. 辛弃疾首先是一个民 族英雄、爱国斗士,他的 词是充溢着勇于承担济世 责任与历史使命的英雄之 词、爱国之词,因而抒写 爱国主义精神、展示英雄 自我形象就成为贯穿于他 全部词作的主旋律,并以 此为中心,进行了多角度 的抒写。
(1)追忆当年虎啸风生的战斗生活,抒发自己抗金 北伐、收复中原的爱国热情。 辛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许、并以英雄许人,同时也积极 投身时代激流,亲自参加了抗金斗争,写出了不少 “气吞万里如虎”的壮词,塑造出叱咤风云的少年英 雄形象。 代表作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 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 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 五、辛弃疾词的地位与影响


刘克庄《辛稼轩词序》:“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 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艳绵密者,亦不 在小晏、秦郎之下。” 元好问《遗山乐府》:“乐府以来,东坡为第一,以后便 到辛稼轩。” 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稼轩敛雄心,抗高调,变 温婉,成悲凉。” 《四库提要》:“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 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 一宗。” 陈洵《海绡说词》:“南宋诸家,鲜不为稼轩牢笼者。”
宋军符离溃败之后,朝庭改变抗金方针,同金议和。此词 作于孝宗隆兴元年(1163)建康一次酒宴上,张浚读后曾 为之罢席。洙泗:二水名,流经曲阜。区脱:胡人在边疆 所筑供了望用的土室。名王:胡人首领。干羽:禹时文舞 之具,传说禹曾以舞干羽使有苗降服。翠葆:翠羽装饰的 车盖。 3、张孝祥词的旷放风格。如《念奴娇· 过洞庭》、《西江月》 等 《念奴娇· 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 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 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 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 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 舰耸高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 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水调歌头》 上片)
王国维曾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人间词话》)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 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沁园春》)
“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
返回
陆游的豪放词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 山,身老沧洲。(《诉衷情》)
返回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 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淚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 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託。莫,莫,莫!
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第一节 辛弃疾的生平与创作道路
一、生平简介
1. 英雄的胆识与非凡的见识 2.“归正人”的苦闷 3. 抗金志士的怨恨
二、抒写人生行藏的创作主张
《鹧鸪天》:“人无同处面如心。不妨旧事从头 记,要写行藏入笑林。”
三、雄豪壮大之美
“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临江仙》)
第二节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四、有意学辛而自成一家的刘过
1.江湖游士的身份及精神面貌
自傲自负又自卑自弃、狂放不羁又落魄寒酸
2.艺术个性鲜明创作 《沁园春》
五、南宋后期辛派词人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 远目,献愁供恨,玉簪罗髻。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 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 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 翠袖,搵英雄泪。 返回

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第三个特点是通篇暗喻,对比强烈。这首 词里也有直抒胸腺的词句,如"元龙老矣, 不妨高卧","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 登览。"但是,更多的词句,关键性的词句 却是通过大量的暗喻表现出来的。词中的 暗喻可分为两组:一组是暗喻敌人和主和 派的,如"西北浮云","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等;一组是暗喻主战派的, 如"长剑","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 矣"等等。这两种不同的形象在词中形成鲜 明的对照和强烈的对比。这种强烈对比、 还表现在词的前后结构上。如开篇直写国 家危急存亡的形势:"举头西北浮云",而 结尾却另是一番麻木不仁的和平景象;"问 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沐浴着 夕阳的航船卸落白帆,在沙滩上搁浅抛锚。 这与开篇战云密布的形象是何等的不同! 这首词形象地说明,当时的中国大地, 一面是"西北浮云","中原膏血";而另一 面却是"西湖歌舞","百年酣醉",长此以 往,南宋之灭亡,势在必然了。 由于这首 词通体洋溢着爱国热情,加之又具有上述 几方面的艺术特点,所以很能代表辛词雄 浑豪放、慷慨悲凉的风格,读之有金石之 音,风云之气,令人魄动魂惊。
4、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 一方面,辛词具有奔放豪纵、生气 蓬勃的艺术特点。 • 另一方面,辛词能博采众长,融会 贯通,自成一体,具有不主故常的 大家气度。
• 又一方面,辛词能刚能柔、纵横驰 骋、不拘一格。他学白居易,学苏 轼,学秦观、晏几道,学李清照, 无不神情逼肖。传统婉媚风格的词, 也十分得心应手。豪放、婉约都能 运用自如。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西江月 · 兴 遣
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 始觉古人书, 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 “去!”
三是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 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 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 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 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一、词的内容与写法。
上片由写景到抒情,感情渐趋强烈。 阔大的江天——远山的献愁供恨 —— “落日”三句借景喻情 ——“把吴钩” 三句直抒胸臆。
词下片直接言志,具体申说无人会的 登临之意,用了三个典故: 1、“休说”三句用《晋书· 张翰传》 典故。说自己不肯学季鹰,为吃鲈鱼 就忘记世事。 2、“求田”三句用《三国志· 陈登传》 典故。表示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3、“可惜流年”三句用《世说新语》 桓温典故。说明壮志未愁而人已老大。
第九章
辛弃疾和 辛派词人
第一节 辛弃疾的生平
1、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一 生三个时期:起义南归(23岁以前); 辗转任职(24-42岁);被贬家居和反 复起用(43-68岁)。陆游“但令小试 出绪余,青史英豪可雄夸。” 2、辛弃疾的抗金愿望无法实现,于是 慷慨入词,创造了豪壮词风。
第二节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 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 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 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 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 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 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 钩?

中国古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中国古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辛派词人指12世纪下半叶,以张孝祥为先驱,辛弃疾为代表,陆游、陈亮、刘过等一批词人形成的豪放词派。

他们将词体的表现功能发挥到了最大限度,在创作手法和语言方面“以文为词”,空前地解放了词体,增强了词作的艺术表现力,最终确立了词体与诗歌分庭抗礼的文学地位。

词体地位的正式确立并得到普遍认同,约始于宋南渡前后,主要标志有:1.诗论家们将词作为独立的一“门”进入诗话著作,反映出词体的独立地位在理论观念上已获得认同。

阮阅的《诗话总龟》(前集)分46门辑录诸家诗话,其中专列“乐府”一门采录词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也专设“乐府”一类,载录有关词话。

2.词的文学读本开始出现,表明词由从属于音乐的歌词形态变成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黄大舆编《梅苑》;鲖阳居士编《复雅歌词》(已佚);曾慥编刻《乐府雅词》:《梅苑》等词选则作为读本供人案头阅读。

3.目录学著作中开始分专类著录词集,表明词集流传已多,词体的地位已完全从诗文中独立出来。

尤袤在其目录学著作《遂初堂书目》中,首次于“别集类”、“总集类”之外专设“乐曲类”著录词集;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也专立“歌词类”著录词集。

第一节辛弃疾词作的艺术成就一、开拓了词境,内容博大精深,题材多样。

1.拓展出虎啸风生、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丰满鲜活,富有立体感,具有变异性、阶段性。

2.深度开掘和拓展词的心灵世界,表现出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

3.反思探寻民族悲剧的根源,系统地批判社会的腐朽黑暗,提高和强化了词的现实批判功能。

4.表现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给词世界增添一道极富生活气息、清新自然的乡村风景线。

二、抒情意象的军事化,密集地连结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

如《破阵子》,使词的意象群出现大转换。

三、千变万化的表现手法:1.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入词。

《贺新郎》:辞赋结构,《木兰花慢》:“天问体”。

2.将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力,空前扩大和丰富了词汇。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五、辛派词人
这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 词派。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 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 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 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 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陆游
陆游虽然轻视词体创作,但成就不低。既 有激情豪气,又有幽婉情怀。

四、遣怀词:表现救国理想,抒写英雄失意
之悲的遣兴抒怀之作,这也是辛弃疾精神面 貌和性格特征的题材之一。 稼轩遣兴抒怀,或寄情山水、或借酒浇愁, 都从不同侧面体现着他的英雄怀抱和失意的 苦闷。如《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丑奴 儿· 书博山道中壁》等。
《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 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 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 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 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 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独创性地用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信手拈 来,如从己出,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力, 而且空前的扩大丰富了词的语汇。稼轩词真正达 到了无意不可入,无语不可用,合乎规范而又极 尽自由的艺术境地,如《西江月·遣兴》等。

西江月· 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那得功夫。近 来始觉古人书,信 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何 如?”只疑松动要 来扶,以手推松曰: “去!”

二、登临咏怀词:借登临江山、咏怀古迹抒

第七章辛弃疾及辛

第七章辛弃疾及辛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 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 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 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 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 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 陈洵《海绡说词》:“后片愈转愈奇,季 鹰未归则鲈脍徒然一转,刘郎羞见则田舍 徒然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如此则江南游子亦惟长抱此忧, 以老而已,却不说出,而以树犹如此作半 面语缩住。” • 谭献《谭评词辨》:“裂竹之声,何尝不 潜气内转。”
• • • • •
(三)隐居十年(江西带湖 )(1181-1191) 范开就学。《稼轩词序》 与陈亮“鹅湖之会” (四)再次为官时期(1192-1195) (五)第二次归隐时期(上饶、铅山)(11951203) • (六)再度被起用抱恨而逝(1203-1207) 开禧二年(1206)韩侂胄北伐
• 刘过《龙洲集》卷八《呈称轩》:“精神 此老健于虎,红颊白须双眼青。未可瓢泉 便归去,要将九鼎重朝廷。” • 谢枋得:公精忠大义,不在张忠献(浚)、 岳武穆下。使公生于高祖、太宗时,必旬 日取宰相。入仕五十年,在朝不过老从官, 在外不过江南一连帅。公没,西北忠义始 绝望。
• 三、以我观物,物我兼融。 《沁园春》: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 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 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 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 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 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状语述语、静态形象动态化、具体形象抽象化
• ——陈廷焯:词意殊怨,然姿态飞动,极 沉郁顿挫之致。起处“更能消”三字,是 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来,真是有力如虎。 • 逆转:东南妩媚,雌了男儿

南宋文学(辛弃疾及辛派词)人

南宋文学(辛弃疾及辛派词)人

沈谦的《填词杂说》曾说:“稼轩词以激扬
奋厉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 狎温柔,魂消意尽,词人伎俩,真不可测。” 蓼园词选》云:“此必有所托,而借闺怨以 抒其志乎!”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写一对情人,在烟雾迷濛的杨柳岸边,情凄
意切,不得不分钗赠别的情景。这向读者暗 示:情人离别是痛苦的,那么祖国南北人民 长久地分离,人为地隔断来往,不是更为痛 苦吗?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家常见的以香草美 人作为感情渲泄寄托的一种艺术手法,辛弃 疾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 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这 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 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 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 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 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 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 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 的庸禄无能、懦怯苟安。
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 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 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 色之感。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 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 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第二问答: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 流!”
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 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 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 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 无穷也。千古多少兴亡事,逝者如斯乎? 而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 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
用典2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 公喜?”“

(空”指作者自己一生都白白的过去了,大半岁月 蹉跎,一事无成,如今年老体衰,再发愁也没有什 么用处了,面对人间万事万物只有付之一笑,表现 作者及其无奈的内心活动。这一“笑“,隐含着无 尽的悲愤和无限的凄凉。同时引用李白《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和《世说新语》郗超、王恂并有奇才, 得恒温赏识,称赞二人“能令公喜”等典故,叙自 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写出 了自己此时的落寞与孤独之感。

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他年富力强时被罢官,所以心里郁积了诸多的牢骚与愤恨, 有时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因此,对皇帝的不满和对投降派 的愤怒谴责成为辛弃疾爱国词的又一个重要内容。比如他的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 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65岁的时候出任镇江知府的时候写的。

辛弃疾有一首《鹧鸪天》,可以作为他一生的总 结: 鹧鸪天 南宋·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chān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chuò银胡騄 lù ,汉箭朝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zī须。都将万字 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词留存至今的有620余首,今人 邓广铭编注有《稼轩词年笺注》。按写作 题材和内容的不同,辛词可分为抒写爱国 情怀的英雄词,描绘田园风光的农村词以 及体物言情描写男女相思的婉约词。
辛弃疾在淳熙七年(1180)所作的《摸鱼儿》中说: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 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 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1206年,宋宁宗正式下诏北伐,重新启用辛弃疾,此时他 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到任不久生病,次年回家修养,这 一年北伐惨遭失败,辛弃疾含愤去世。 纵观辛弃疾一生,在43岁到53岁,最年富力强的时候, 被逼在江西闲居的;在56岁到65岁人生可能有所作为的最 后一个时间段,又被迫闲居,偏偏辛弃疾一生不忘北伐大 业,英雄而又悲剧的一生因此形成。

第七讲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第七讲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 辛弃疾梦寐不忘的就是恢复中原,统一祖国是他 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寄,自然也是他情感体验 的重心,他为此而兴奋、激动、呼号,他也是为 此而痛苦、忧伤、愤闷,他全部的身心都集中在 民族的救亡图存,《稼轩词》正是在这一点上凝 聚了民族的精神和时代的走向。 • 由于身受过侵略者的蹂躏,对于践踏中原的统治 者有着强烈的憎恨,因此他重整乾坤和报仇雪耻 的愿望也格外强烈,对自己固然是处处以抗金复 国自勉,对朋友也同样以抗金复国相期。他鼓励 做建康留守的史正志说:“袖里珍奇光五色,他 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激励做宰相的叶 衡说:“好取山河献君王,看父子貂蝉,玉京迎 驾”([洞仙歌])。
• 辛弃疾这位有雄才壮志的豪杰,竟然在国难当头 之际被废弃近20年,他看到“落日胡尘未断,西 风塞马空肥”的景象不禁“满目沾衣”([木兰花 慢]),因此,请缨无路之叹和英雄失志之悲是他 词中最常见的主题: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 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 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 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 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他的词充满了对故都、故土、故人的眷恋,他守滁州时一 次登楼远眺时触景生情地说:“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 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声声慢]) 他每到一处总要眺望“西北神州”、“长安父老”、“神 州沉陆”、“西北是长安”、“西北有神州”、“起望衣 冠神州路”这样的词句在《稼轩词》中随处可见: •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 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 鹧鸪。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 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中国文学史第七讲辛弃疾及辛派词人共28页文档

中国文学史第七讲辛弃疾及辛派词人共28页文档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中兴”词人群:
一.12c下半叶,以辛弃疾、陆游、张孝祥、陈亮、刘过、姜夔等为代表。

二.辛词:内容博大清深,风格雄深雅健,确立并发展苏轼开创的“豪放”派,与苏轼并称“苏辛”。

三.辛派词人:(一)以辛弃疾、陆游、张孝祥、陈亮、刘过等为代表。

(二)将词体表现功能发挥到最大限度:不仅可抒情言志,而且可议论说理。

(三)艺术:1.手法不仅“以诗为词”,而且吸收散文手段,“以文为词”;
2.语言在保持自身特有的音乐节奏前提下,大量融入诗文语汇。

(三)成绩:空前解放了词体,增强词艺术表现力,最终确立词体文学地位。

四.姜夔、史达祖、高观国、卢祖皋、张辑等人另成一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过词一首:
沁园春(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 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 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 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阁开。爱 纵横双涧,东西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 曰:“不然,暗香浮动,不若孤山先访梅。须晴去, 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附讲一:辛派词人陈亮与刘过
陈亮词一首: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 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 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 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 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课堂问答
材料一:辛弃疾不仅有理想有抱负,而且他 区别于一般舞文弄墨、纸上谈兵的文士,有 着切实的军政才能,然而终是赍(jī)志而 没。
材料二:辛弃疾慨叹“平生塞北江南,归来 华发苍颜”,感叹“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 人间行路难”,如此等等饱含抑郁辛酸。
问题:请谈一谈你的理解与看法。
参考点评
1,性格影响命运 辛弃疾为人刚正不阿,处事果断勇绝,得罪
2,追念自己的战斗生活而抒发感慨(是词史上
独一无二的题材)
词例:
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chān)突骑 渡江初。燕兵夜娖(chuò)银胡禄(lù,本 字从革),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 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二)登临词
3,抒写报国壮志难酬的愤懑。
词例(作品选P279,请参见典故注释):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权贵,处境孤危,多次被弹劾罢任。 2,环境影响际遇,际遇决定命运 当政者固知辛弃疾“才任有馀而缓急可赖”,
能假虎威以救局面一时之急,故罢黜之而屡 起用之。 当政者多是“真虎可以不用”的态度,故虽 屡屡起用之而终仍罢黜之。
二、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不能尽展 其用,一腔忠愤,满怀郁懑,寄之于词。
(一)爱国词 1,抒写渴望祖国山河统一的意愿 词例一:“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
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 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 归难得!”(《满江红》)
词例二: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 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 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宋代文学
第七讲 辛弃疾和辛派词
宋代文学
第七讲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南宋文学重点纲目
1,江西诗派的形成与发展(陈师道、陈与义、吕本中) 南渡初期的文学 (第五讲)
(教材353-361)2,南渡初期词人(李清照、张元干、张孝祥)(自主学习)
1,中兴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南宋中期文学
(第六讲)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 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 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三)怀古词
4,通过对历史人物命运的认同抒发当世不遇 的悲愤。
一、辛弃疾的生平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 号稼轩。祖籍甘肃临洮,出生地山东济南历城。有 《稼轩词》。
青少年时代在金人统治的北方地区度过。 ⑴辛出生前13年靖康之难,出生后第二年宋金绍兴和
议。
⑵祖父辛赞仕金,但心怀故国,给辛弃疾幼年种下强 烈的民族意识。
⑶习文兼武,22岁聚众二千人起义,翌年率50轻骑 驰入五万大军的金营擒缚叛徒张安国。
词例(作品选P282,参见典故注释) 永遇乐·金口北固亭怀古
(四)农村词
词例一: 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 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 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词例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 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晚唐杜牧,是一位有抱负、有气节的天才诗人,白石一生甚敬重之。杜牧诗:“明月满扬 州”、“春风十里扬州路”、“二十四桥明月夜”等。
第1-3条,请参见教材P382; 第4条,作为重点补充,请参见教材P379。
本单元知识考核重点提示
要求能“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辛弃疾词的 “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注意: 务必结合具体作品。每一条“思想内
容”、每一条“艺术成就”,都必须能有相 应的作品予以说明。也就是说,学习的重点 在作品,而不在结论。
(教材362-385)2,南宋中期词人:辛弃疾与辛派词人(第七讲)
1,骚雅派词人(姜夔、吴文英)(附讲) 南宋末期文学
(教材387-394 2,江湖诗人(刘克庄、戴复古、四灵)(附讲) 自主学习)
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 1.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2.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3. 辛派词人之陈亮刘过(附讲) 教学重点: 1.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2.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自主学习的篇目与要求记诵的篇目
自主学习的篇目: 1.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参见作品选
P280。(☆要求能记诵、赏析) 2. 辛弃疾《贺新郎》(事无两样人心别),参见文学史
P379。 3. 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参见文学史
P379。
✓ 要求记诵的篇目: 1. 《鹧鸪天》(文P378) 2. 《菩萨蛮》(文P379) 3. 《水龙吟》(作P279) 4. 《永遇乐》(作P282)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 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 为谁生?
姜夔二十二岁时沿江东下游维扬时作,今为编年词第一首,为甫登词坛即不同凡响的名篇。 小序末“千岩老人”指老诗人萧德藻。萧赞赏此词是晚些年的事,故小序末句是后加的。 “黍离”是《诗·王风》篇名,周大夫经西周旧都,见已荒废作了庄稼地长了禾黍,故作诗 吊之。首句“彼黍离离”,“离离”指庄稼繁茂,也指心情忧伤。
附讲二:骚雅派词人姜夔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江西人,终身不第,以布衣游,气貌若不胜衣, 而笔力足以抗鼎,胸襟洒落,如晋宋间人。
骚雅派:所谓骚雅派,是指以骚与雅为自觉的美 学追求的词派;其代表作家为姜夔、吴文英(号 梦窗)、史达祖、张炎(著《词源》)、王沂孙、 周密等。
教材对辛弃疾生平的分期(P376-377)
1. 1162年(23岁)以前为沦陷及起义期; (崭露才志于少年)
2. 1162-1181年(42岁)为南渡初时期; (为国为民于实务)
3. 1181-1203年(64岁)为闲居带湖瓢泉 时期;(创作高峰于逸郁)
4. 1203-1207年(68岁)为晚年再起北伐 时期。(大呼杀贼于临终)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五)别有怀抱的抒情词(仍是不忸怩作态的丈夫气)
词:
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
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 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
梁启超点评:“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1. 骚:注重心境和心理的主观描写,以诗人笔法入 词。
2. 雅:反俚俗、浅薄、直露、柔媚、浮艳、狂怪、 粗放。
代表作:《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 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 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 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 寒,都在空城。
三、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小结)
(一)艺术手段(创作手法) 1,塑造了鲜明生动、有虎虎生气的抒情主人
公形象; 2,用浪漫主义的想象和象征手法加强词的豪
放色彩; 3,用跳跃、顿挫之法增强时空和情感的跨度
与起伏。
请参见教材P381
(二)艺术风格 1,寓刚健于温柔; 2,寓悲愤于闲适; 3,寓庄重于诙谐; 4,寓奋进于苦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