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合集下载

父爱之舟教学设计(精选3篇)

父爱之舟教学设计(精选3篇)

父爱之舟教学设计父爱之舟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父爱之舟教学设计(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父爱之舟教学设计(精选3篇)1目标:1、生字词教学,课文朗读,理清文章脉络,感受父爱之情。

2、研读第九自然段,通过抓背影、小船描写等细节感受父爱之浓。

3、初步理解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两幅油画。

出示第一幅,咱们就画论画,你看到什么?是的,小桥流水人家白墙黛瓦,好一幅江南水乡风景画。

)再出示第二幅(又看到什么?)沿着这流水,展开想象,你还能看到什么?江南水乡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小船2、师:这两幅画的作者叫吴冠中,他画的是自己的家乡,江南水乡。

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PPT出示作者简介。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3、今天学的课文也是他写的,这篇文章也跟小船有关系,不仅有关系,这小船已经烙印在作者心里,成了永恒的记忆,因为这一切记忆都跟父亲有关。

4、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你怎么理解这个课题。

很好,随着我们阅读不断深入,你对父爱之舟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入。

想开始读课文了吗?二、初读课文,感受父爱之情。

1、打开课文,利用我们第二单元学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这篇课文里有很多有地方特色的词语,可以和同桌讨论。

2、学习生字词。

我来检查一下生字掌握情况。

逐步出示,但要节约时间。

3、出示第一自然段与最后自然段,明确文章感情基调。

师:江南水乡孕育出来的作家情感都特别细腻,有时候一个标点符号,一个字一个词都能蕴含浓浓的情感。

我请一个同学读读这两句话。

PPT出示: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醒来,枕边一片湿。

指导读出(忧伤、悲伤)4、师:是呀,子欲孝而亲不在,每次和父亲的相见都只能在梦中,往事一幕幕都在梦中。

《日月潭》教学反思通用15篇

《日月潭》教学反思通用15篇

《日月潭》教学反思《日月潭》教学反思通用15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日月潭》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日月潭》教学反思1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

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使文本的学习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整体感知,发现美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遵照课标的精神,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语句,和小伙伴读一读并且互相交流。

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寻找到他们心中认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

我从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角度考虑,采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初进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二、层层深入,感悟美《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

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层层深入。

如品读“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也正是由于他们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

我想到只有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我借助课件通过让学生看图感受雾之薄,像隔着一层纱。

之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假使我们乘着小舟在这轻纱薄雾笼罩下的湖面上飘来荡去,你们是什么心情呀?”通过移情让孩子获得心理愉悦进而体会日月潭这种朦胧的美。

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画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兴趣提高了。

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

小学生如何正确理解课文

小学生如何正确理解课文

小学生如何正确理解课文引言对小学生来说,课文是他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很多时候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能存在一些困难。

正确理解课文不仅是对知识点的掌握,还需要培养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小学生如何正确理解课文的方法和技巧。

兴趣与背景知识在学习课文之前,小学生应该先培养对相关主题的兴趣,并了解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

例如,在学习一篇关于动物的课文时,可以先了解一些有关动物类的基本知识,如不同动物的特征、习性等。

这样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词汇理解与拓展课文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生词和难词,小学生应该学会使用词典查询这些词的意思。

在理解这些词汇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拓展词汇的方式进一步提升词汇量和词义理解能力。

例如,课文中出现了一个形容词,可以请小学生找到这个形容词的同义词、反义词,以及提问同学哪些地方可以用到这个形容词等等。

主题与结构分析理解课文的主题和结构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他们可以通过问自己一些问题来帮助理解课文的主题。

例如,课文讲述了什么?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主要人物有哪些?通过这些问题,小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住课文的核心内容。

此外,小学生还应该学会分析课文的结构,如问题解决的过程、事件发展的顺序等,这样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的整体意义。

阅读技巧与方法为了帮助小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他们还需要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

首先,小学生可以通过快速阅读整个课文来了解大致内容,然后再进行仔细阅读。

其次,可以使用标记和笔记的方式帮助理解课文。

例如,在课文旁边划线或做注释来标记关键词、重点句子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记忆,还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此外,小学生还可以通过与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共同探讨其中的意义和思考。

总结正确理解课文对小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不仅需要培养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背景知识,还需要掌握词汇理解与拓展、主题与结构分析以及阅读技巧和方法等。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写作水平!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写作水平!

三年级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在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中,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写作水平,是教育教学目标的重点之一。

如何让学生通过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写作水平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在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中,深入理解课文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例如朗读、背诵、理解、剖析等,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在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后,就需要让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和表达,来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分类总结,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教材中的一个篇章,将其内容进行分类,分别让学生总结出篇章的关键内容。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更加深刻地理解,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除了分类总结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编写故事、作诗、记叙文等方式,来拓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编写作文过程中,教师要多思考多讲解教材内容,鼓励学生认真倾听,理解故事情节,为作文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还可以通过辅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故事、课文、诗歌等进行练笔,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写作技能。

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坚持“理清思路、找准重心、突出主题“的原则,让学生的作文更加精炼、简明和有力。

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写作水平,是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的重点之一。

只有通过理解,分析和实践,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精通,并且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为学生日后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世说新语》优秀教案

《世说新语》优秀教案

《世说新语》优秀教案《世说新语》优秀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世说新语》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说新语》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文义,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

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我们中国历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甘罗十二岁做宰相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其中的第一则《咏雪》。

二、探索新知(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指名介绍作品作者。

(出示课件)2、听课文录音,把握节奏,体会语感。

3、根据所听录音及文意给课文断句。

4、理解加横线的重点词语。

5、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二)品读课文,研讨问题。

(四人小组合作)思考问题:(出示课件)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议”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这一句都交代了什么内容?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小组中选出代表发言,师生交流。

明确要点:1、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议)2、营造了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此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

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3、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古人称谢道韫为才女,曰“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1、整体感知读课文梳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整体感知读课文梳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整体感知读课文梳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知识文章】主题:深入阅读:整体感知读课文梳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时,整体感知读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整体感知读,我们能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了解其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整体感知读,以便更好地梳理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 从整体到细节的感知在进行整体感知读时,我们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通过快速阅读,我们可以了解课文的主题是什么,故事情节是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这样的整体感知有助于我们在后续的深入阅读中更好地理解细节,并将其融会贯通。

2. 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针对指定的课文,我们要在文章中多次提及整体感知读的过程,并按照整体感知读的方法来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们需要明确课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通过整体感知读,我们可以迅速捕捉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以便后续更深入地探讨。

我们还要关注课文的细节内容,包括事件的发展过程、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的运用等。

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感知,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课文,从而做到深度和广度兼具。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整体感知读的过程中,我对课文的主题和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整体感知读,我发现了课文中的一些细微之处,这让我对整个故事有了更加立体化的把握。

我也发现了课文中一些隐含的含义,这让我对课文的深层意义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总结整体感知读是深入阅读的起点,也是对课文中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的关键。

通过对指定的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读,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做到有条不紊地展开后续的阅读和思考,从而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

在文章中多次提及整体感知读和指定的课文,以确保主题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整体感知读是学习一篇课文的重要步骤,但要想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需要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

在深入阅读中,我们可以更加细致地剖析课文,挖掘其中的细节和隐含含义,从而对课文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教案二:如何让二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课文

教案二:如何让二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课文

教育是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语文课文,教师应该不断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年级、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都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

本教案针对二年级学生,特别推荐以下三种方法将课文知识进行深入的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

第一种方法: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场景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帮助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当孩子们学习关于动物的文章时,可以带他们到动物园或者农场实地观察动物生活,然后让他们根据观察结果去分析和解读课文内容。

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孩子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动物的生存方式、特点等等。

同时,在情境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注意布置相关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带回家中分享所学和亲身经历,这样可以达到教师和家长共同促进孩子的情感创造的目的。

第二种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一种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分工合作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文分成几个小部分,每个小组选择一部分进行研究分析,并最终合并各自的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进行讨论和交流,不仅能提高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小游戏和小竞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及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第三种方法:互动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方式,它以学生的互动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小测验和互动模拟,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并总结课本知识。

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例如提问、演示、小组讨论等等,以此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习惯。

同时,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可以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以及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

总结:上面介绍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即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互动教学法。

它们都是可以帮助二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课文的有效教学方法。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环境,按照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化,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7篇)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7篇)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7篇)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7篇)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1“这真是精心设计的流程,扎实推进的课堂”在认真地观摩了董老师执教的《两只鸟蛋》一课之后,我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这节课,董老师真正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从“文本解读”转向了“能力培养”,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就从董老师本课时教学流程的设计这一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教师首先出示图片,渲染气氛:“同学们,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的季节,你喜欢春天吗?你还能用哪些词来描绘春天?是啊,春天这么美好,你们愿不愿意到大自然中玩一玩呀?小动物也和你们一样,来到了美丽的大自然中。

听!谁来了?哦!是小鸟飞来了,它们你一句我一句,唧唧喳喳的唱的可高兴了”接着提问“那鸟妈妈是怎么把小鸟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加声音,点课件)”从而引出课题。

这一步的设计,以声音和图片为媒介设置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效果很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小朋友们,关于这两只鸟蛋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呢!谁想知道?故事就藏在咱们的课本里,快去读读吧!”然后让四位小朋友来接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流利,正确,有感情。

这一步的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而且目标明确,但我觉得在初读课文时就让学生有感情,要求有点高,可以在精读时再让学生达到有感情朗读这个目标。

三、闯关游戏,快乐识字教师带领大家去鸟的王国里看一看,让学生通过四关拿到四把智慧金钥匙,才能顺利到达鸟的王国。

第一关,读带拼音的词语,自由读,请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拿到金钥匙,见到蜂鸟第二关:去掉拼音读词语,变向开火车读,拿到金钥匙,见到鸵鸟第三关:单个字,男生女生对抗赛读,做猜字游戏认识“捧、抬、投”拿到金钥匙,见到啄木鸟第四关:用“蛋”组词这个环节,把整个识字过程设计成一个闯关游戏,设置四个关卡,一个比一个增加难度,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用做动作猜字的游戏让学生认识新字,学生记忆深刻,也学会了一种新的识字方法。

《都江堰》教案

《都江堰》教案

《都江堰》教案《都江堰》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都江堰》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都江堰》教案1一、教材依据鲁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7课《都江堰》二、设计思想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新课改的精神,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讨论、表达形成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分析文章,体味作者蕴藏其间的文化思考,拓展形象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及都江堰的有关知识,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2、理清作者思路,品味富有意蕴的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1、学习作者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来展示文本内容的表达技巧2、通过诵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富有意蕴的语言,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领会并感受作家对都江堰特殊文明和中华文明的情感体验,体会作家深邃的文化思索,和从文化视角对历史文化、人类文明的反思与审视。

四、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文本富有意蕴的语言五、教学难点体味作者对文化的深邃思索和审视,感悟文章博雅的文化内涵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历史情怀不独让人享受学问,而且享受辽阔的空间和邈远的时间,享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悠悠岁月史,上下五千年。

悠久的历史,浩瀚的文化,一经作家巨笔的浸润便产生一种超常的力度和亘古未有的高度。

余秋雨作为以为富有使命感的文化旅行学者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在探寻中遴选,再遴选中关照,在关照中体悟,在体悟中传达,用现代文化意识关照历史文化遗迹,反思传统文化,构建宏阔的人文精神。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余秋雨笔下的《都江堰》来体味蕴涵其间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体会文化散文独有的文化特质。

(二)解题1、作者简介: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富阳市永兴学校小学部课题组执笔:叶根娟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过去语文教学的模式是以“篇”为单位的,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是“各自为政”,没有站在宏观的位置上来预设一节课的学习重点,教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以至于“篇”和“组”严重脱节。

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零星的,杂乱的,因而造成长期以来“花时多收效低”的现状。

如今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

每个专题中的课文都洋溢着时代气息、充满着童真童趣、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这样的编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总指导思想。

但如果课程标准变了,教材变了,而我们教学的思路没有改变,仍然按照“知识体系单元”的形式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一课一课地学,那么课程教材再先进,新课程带来的变革将是浮光掠影。

2、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突现,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听说读写空间,但大多数的课堂上,学生只是在某些学习环节中拥有小小的自主,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没有获得真正的学习自主权。

因为教师存在一个普遍的心向:学生年龄小,不会自主;课堂时间有限,经不起耗散。

教师从内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的教学行为缺乏联系,缺乏整体感。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

“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如何走出传统备课与教学的局限?怎样以整体的思想整合文本等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在新课程实施的困惑里,尝试通过整体教学,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紧紧地统一在整体创设的目标中。

二、课题确立的理论依据1. 系统论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促进系统内的各构成要素的协同与整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文阅读技巧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文阅读技巧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文阅读技巧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而课文阅读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语文教案,需要针对课文阅读技巧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讲解。

本文将从背景介绍、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以及课后拓展四个方面来论述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文阅读技巧。

背景介绍:小学四年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此时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积累,需要进一步提升课文阅读技巧。

课文阅读不仅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是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前准备:在教案中,课前准备是关键步骤之一。

首先,教师需要提前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其次,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细节、培养分析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辅助教学工具,如图片、实物或PPT等,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

在教案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在课文阅读中引入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或播放录音带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调和节奏。

接着,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例如让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猜测人物心理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赛,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参与度。

课后拓展:课后拓展是巩固和拓展学生课文阅读技巧的重要环节。

在教案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作业,例如写读后感、整理课文关键词汇、创作延伸故事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优秀作品或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如口语对话、角色扮演等,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结:通过以上的教案设计,可以帮助小学四年级学生更好地提升课文阅读技巧。

在课前准备中,教师需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设计精心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在课后拓展中,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作业和拓展阅读资源。

小学生如何有效记忆语文课文

小学生如何有效记忆语文课文

小学生如何有效记忆语文课文语文课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良好的记忆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本文将探讨一些帮助小学生有效记忆语文课文的方法和技巧。

一、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记忆需要一个安静、整洁且没有干扰的学习环境。

家长可以提供安静的房间供孩子学习,确保没有噪音干扰。

另外,为了使学习环境更加舒适,适度的照明和空气流通也是必要的。

二、理解课文内容在记忆课文之前,小学生应该首先理解课文的内容。

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和阅读理解练习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可以向老师或家长请教,尽量搞清楚每个字词的含义,这样才能更好地记忆课文。

三、使用记忆方法1. 重复朗读: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可以帮助小学生记忆。

可以将课文分成几个小段,每次朗读一个小段,随着熟悉程度的提高,逐渐增加朗读的速度和流畅度。

2. 注重语感:语文课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和诗歌,注重语感有助于记忆。

可以通过模仿老师的朗读或者借助录音听取语音,使自己的语感更加真实和自然。

3. 制作课文卡片:将课文内容写在卡片上,可以分成课文的不同部分,每张卡片上写上相关的关键词。

可以反复翻看这些卡片,帮助记忆。

4. 串联思维:可以将课文分为不同的部分,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

通过把每部分的信息串联在一起,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记忆整个课文的内容。

5. 制作图表和 mind map:小学生可以将课文的内容绘制成图表或者用mind map的方式展示。

通过这种可视化的方式,可以更清晰地记忆和理解课文。

四、积极参与课堂课堂上积极参与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记忆课文。

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合作,进行课文小剧场表演,或者进行角色扮演等活动。

通过亲身体验课文,小学生可以更加有趣地记忆和理解。

五、复习巩固记忆课文不仅需要在学校和家里复习,还需要巩固记忆。

小学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复习,可以通过口诵、写作、背诵等方式来加深对课文的记忆。

六、建立学习计划小学生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时间和任务。

《麻雀》教案_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_语文教案

《麻雀》教案_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_语文教案

《麻雀》教案_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_语文教案《麻雀》教案_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_语文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麻雀》教案_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_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

联系课文理解“摇撼”“扎煞”“无可奈何”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3、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是怎样把一个意思写具体的。

4、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2、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是怎样把一个意思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摇撼”“扎煞”“无可奈何”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重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教师口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

作者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对大自然的热爱。

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

(板书《麻雀》)【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二、作者介绍屠格涅夫,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全名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代表作有《罗亭》《猎人笔记》《父与子》等。

认读小学课文

认读小学课文

认读小学课文在小学阶段,课文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

通过阅读和学习课文,学生能够巩固语文基础,培养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认读小学课文。

一、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课文在认读小学课文之前,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年级和语文水平选择合适的课文。

每个年级的课文都有相应的难易程度,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课文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选择的课文过于简单,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挑战;而选择的课文过于难,可能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影响学习效果。

二、通读课文,理解上下文在认读课文之前,可以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通过整体了解课文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节。

在通读时,可以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理解故事情节或论述结构的发展。

三、注重语文知识点在认读课文时,要注重语文知识点的学习。

课文中会涉及到词语的解释、语法结构、修辞手法等内容。

学生可以将这些知识点记录下来,进行逐一分析和理解。

如果遇到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可以查字典或向老师请教,加深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

四、积极思考课文主题在认读课文时,要积极思考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每个课文都有其独特的主题,通过思考主题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学生可以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或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

五、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在认读小学课文时,可以运用多种阅读策略来提高阅读能力。

比如,可以进行课文的分段阅读,逐段理解;可以寻找关键词语,了解其含义;可以进行跳读,快速了解内容梗概等。

多样化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

六、进行课文的写作练习认读课文之后,可以进行写作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写下对课文的感想、理解或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通过写作练习,可以提高语文写作水平,培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结起来,正确认读小学课文不仅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关键。

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课文,通读课文并理解上下文,注重语文知识点的学习,积极思考课文主题,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进行课文的写作练习,都是提高课文认读水平的有效方法。

水调歌头教案(精选10篇)

水调歌头教案(精选10篇)

水调歌头教案水调歌头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调歌头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调歌头教案篇1设计思路本文是短篇精品,内容丰富字词句方面,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基础文言和课文注解,大致能理解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学辅导设计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精品,喜欢精品,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并联系实际,有所启发1、教学时按照“读——品——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初步学会鉴赏诗歌2.多层次诵读法以读为主要手段,读前做好指导与要求3.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浅层意义,挖掘其深层内涵教学方法“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话……要能形成作者——编者——教师——学生四者之间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兴趣,领会、认同作者的情感据此,我指导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质疑法等来激活学生的思想,开拓他们的思维由于本文内涵的丰富性和内容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我采用多媒体引入了大量有关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供感性领悟的氛围,为学生顺利解读文本作了有力的保障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有关文学常识及本文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美好的祝愿将古诗词拓展到现实生活,深刻领悟词中的感情能初步鉴赏品评名句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教学准备flsh配乐朗读,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ppt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1、欣赏美仑美奂的月亮图“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配《明月几时有》的轻柔笛音乐曲(为营造典雅的气氛作准备,使学生可以快速的进入学习氛围中)2、古往今来,明月牵动了多少文人雅客的情思,我们信口就可以拈来几句下面请大家背诵几句吧,让我们共同欣赏文人骚客钟爱的“月亮”这些诗句,诗人常通过月亮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思念、苦闷、孤独、惆怅等)(教师的一句话就可以激起学生诗情的波浪结合旧知导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联系旧知识,起到了对比理解、融合贯通的效果)二、倾听作品,整体感知1、欣赏课文的音画朗读,说说听完朗读后的总体感受(“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文章的flash朗读兼具美丽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对于学生读准字音进入情境非常有效)2.、ppt作者简介,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及其风格3、关于宋词的基本常识,学生简析这首词的结构三、反复诵读,走进诗词1、听配乐范读,学生小声跟读,读准字音2、全体同学模仿配乐范读有感情大声跟读,要求读出节奏与韵律来3自由朗读体验,并请个别学生展示朗读,集体评议(选配古筝曲目《春江花月夜》,以及投影这首词的内容)4、老师读小序,男生配乐朗读上阙,女生配乐朗读下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先跟读,后自由诵读再请几名学生朗读,在此过程中组织学生听读、评议,然后集体朗读在这基础上,让学生配乐朗读《明月几时有》这首乐曲节奏舒缓而有力,正好适宜这首诗的基调,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诗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诗奠定良好的基础)5、这首著名的中秋词中,苏轼借吟咏月亮抒发了什么情感?”(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在课堂上抛出一个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全篇进行质疑、分析、探讨,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而不是象从前一样用一个个琐碎的问题来牵着学生鼻子走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在探讨文意之初就抛出主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同时又统领全文的教学活动)(1)学生探讨交流: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是中秋,目的是“兼怀子由”苏轼借月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2)苏轼为何在这时会怀念他的弟弟呢?学生讨论并展示显示搜集到的背景资料:苏轼和他弟弟七年没有见过面了而且他们两兄弟感情特别好他们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官到黄州,苏辙马上上书皇帝,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官位为他哥哥赎罪这足以证明他们兄弟情深他们的书信往来也是非常频繁的苏轼写给苏辙的诗歌多达104首,而苏辙给苏轼的诗歌更多,有130首(3)品读词句,你能不能从词中找到表现苏轼怀念子由,渴望和他团聚的句子呢?学生自由朗读,并勾画表达思念的语句,自由回答,发表观点教师点拔追问)语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何事长向别时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4)、小结:通过对词的解读,发现苏轼在这首词中紧紧围绕月亮,借助月亮抒发了对弟弟的怀念虽然,苏轼不能和弟弟团聚,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悲观,最后还为天下不能相聚的人们发出美好的祝愿苏轼这种乐观豁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6、苏轼写这一首词难道只是为了借月表达对弟弟的思念吗?(这一问题的设计紧紧承接上一问题,层层推进,探寻作品的深层涵义)(1)学生探词索句发现:从小序“兼怀子由”中的“兼”字看出苏轼写这首词还有其他目的(2)苏轼还有什么目的呢?月亮在词中还代表什么呢?让我们先来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多媒体显示背景资料)从背景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虽然苏轼一心报国,最后还是被贬黄州政治上的失意让他心情十分悲痛所以说本词除了表达他怀念子由,更传达了他政治上的失意(3)朗读上片,找出描写月亮的句子联系背景,思考文中月亮代指什么?可以先结合注释翻译上片再思考学生交流明确:“明月几时有”、“天上宫阙”、“琼楼玉宇”、“高处”等都是在写月亮月亮在这里还有另外一个更深的含义,代指朝廷(4)让学生把“朝廷”代进上片,重新说说这段的意思学生自由表述:不知道朝廷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时候?我想乘风回到朝廷,又害怕朝廷太高太寒冷(5)苏轼想回到朝廷吗?朝廷又如何呢?寒冷应如何理解呢?回到朝廷做官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学生讨论明确:苏轼借助月亮表达了分充满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却又害怕朝廷中尔虞我诈的斗争,所以说苏轼这首词中月亮代表了两种情感:怀念和失意(6)“何似在人间?”这句中“人间”作何理解?这句词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学生:虽然政治失意,但对生活的热爱依旧远离了尔虞我诈的官位要职,在自己贬官的卑微职位上,尽心尽责,造福一方百姓四、品味诗歌,体会情感1、《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让学生自主诵读体会之后再讨论回答)(现代的诗词教学中,背诵理解是基础,赏析诗句是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知识到能力的转变要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学生1:乘着酒兴,他举杯质问青天——“明月见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将青天拟人化,人与天对话,想像大胆奇特学生2:“把酒”“归去”“弄清影”几个词语同样有一种挥洒自如的气派想象着作者端着酒杯在月下舞蹈,无拘无束,感情奔放豪迈2、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并作分析3、小结: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在前面感知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归纳)4、学生再次朗读全词,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语气和语调五、情境说话,能力迁移(创设生活情境,既能学以致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检测对诗句理解程度)1、中秋之夜,思念外出工作的亲人,这时引用这首词中哪一句祝福?2、你妈妈十分想念你外出上学的哥哥,请你引用《水调歌头》中一句诗来劝劝她你会怎么说?3、诗中哪一句与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六、对话诗人,情感升华(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老师与学生融洽交流体验,很好起到了“平等中的首席”作用加深体验)1、用心聆听王菲歌曲《但愿人长久》,你想到了什么?你似乎看到怎样的画面?(再次回到诗词的意境之中,情感再现)2、读完这首词,你有何启示?(学生结合自身体会,谈出一种感受即可)3、如果你通过时间旅行,回到宋朝,站在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4(《望月》的曲声渐起,“望着月亮的时候,就想起你、、、“婉转而感染人的乐曲,将对作品的理解感知,上升到了对作者人生境界的理解)老师诵读:(投影)你,从遥远的北宋走来,衣袂飘飘,把酒问月你留给我们的何止是这几个名句呢?你像我们一样刻苦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但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你也买了房子——“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却又“惊魂未定,梦游缧绁(léixiè)之中”你也娶了妻子,可是刚至而立之年,又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你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你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你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有人这样总结你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学生集体诵读:啊,苏东坡,你的一生比之常人,有太多太多不幸,可是你却能以你广阔、博大的胸怀一一化解,为后世留下一个光辉的形象七、内容迁移和写作实践1、将《水调歌头》改成现代诗歌2、课后随笔《我眼中的苏轼》3、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璧怀古》《赤璧赋》(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让其自主选择,关注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培养生语文素养服务)教学反思“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超越工具理性,让阅读成为自由的梦?新课改探索了多年,这些问题,依旧困扰着每一个语文老师,本篇教案,试图突破传统的以知识本位为主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把文本仅仅作为语文实践活动的一个载本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注重学生的理解,体验和感悟拓展学习空间,打通课内与课外的联系等方面努力作出尝试回顾备课过程,我想我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以自己研读教材的体验作为设计教学的立足点、出发点,而非一味地依赖教参、教案在查阅、钻研教学参考资料上不能替代自己对文本的独立钻研,有了对文本独立钻研,才会知道教材最动人的是什么,理解上最困难的是什么,能够开发进行的能力训练是什么教师钻研教材的过程,往往就是教学方案形成的过程所以我在解读文本时首先要求自己撷取该词的精华,深刻透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实质及其表达形式,力求创新,希望自己的思路能有效地启发学生,自己的收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水调歌头教案篇2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如何有效地掌握课文知识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如何有效地掌握课文知识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如何有效地掌握课文知识。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掌握课文知识的基础。

学生需要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可以选择有趣的故事书、童话书等进行阅读。

学生需要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仔细阅读每一个字,理解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画出重点或者做一些笔记,以便熟记内容。

二、理解字词的意义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字词的意义。

在拼读生字的同时,可以通过课文上下文的语境去理解字词的具体含义。

如果遇到生词或者不熟悉的词汇,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者百度等工具得到答案, 并理解其具体含义。

通过学习生词和短语能够不断扩大自己的语汇量。

三、读课文背诵通过读课文背诵,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熟悉课文内容和结构。

在背诵的过程中保持语调清晰平稳,让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断回忆课文内容,做到了解课文。

通过了解文意,能够更好的理解文中难点,然后发现和练习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四、口译复诵通过口译复诵,能够巩固课文内容和理解。

可以组织小组之间的朗读比赛,积极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 将口译复诵进行戏剧化和表演, 相互促进, 增强学习的效果。

定期的课内外复诵和朗读能够起到良好的复习作用。

五、做练习题和课堂小测验做练习题和课堂小测验能够帮助学生总结和复习所学内容,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老师在教学之余可以设计的让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发挥的练习题,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测验和考试有助于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老师评价教学成果。

六、多角度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多方面的角度去理解课文内容。

要注重文本的细节掌握,并且通过画画、写笔记、做图表、单词填空、拼词、写句子等方法对课文进行灵活地归纳和总结。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看一些讲解视频、听一些语音文件等多种形式的输入,达到了解文本的目的。

综上,学生要想在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掌握课文知识,必须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理解字词的意义,读课文背诵,口译复诵,做练习题和课堂小测验,同时多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教案:如何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课文?

语文教案:如何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课文?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始终希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而掌握语文知识和加强思维能力。

但是,很多孩子总是感觉无法理解课文,对于他们来说,语文学习变得无趣、无用甚至是难以理解。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1.引导学生扩展了解词汇语文教学的基石是词汇,词汇是阅读理解和写作的主要工具。

词汇的广度和深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孩子扩大词汇量,增加孩子们对词汇的理解。

为了扩大词汇量,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1)学习同义词和反义词。

同义词和反义词将词汇的理解扩大到了词汇的同类和反类之间,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下文。

例如,当学生遇到“害怕”这个词时,如果遇到“恐惧”、“畏惧”等同义词,那么课文的理解就更加深入了。

(2)学习词根和词缀。

词根是单词中的基础,词缀则为意思的变化提供了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词根和词缀帮助孩子们掌握词汇的深度和广度。

(3)课文中的生词需要有专门的讲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对学生在阅读课文中遇到的生词加以解释,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词汇。

2.鼓励学生阅读高质量的文本高质量的文本是培养孩子们的语文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鼓励学生阅读高质量的文本:(1)课堂上介绍一些经典的小说、散文、诗歌等文本,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2)鼓励学生自由选择文化阶梯上的读物,例如经典文学、名人传记和历史小说等,学生可以在自我探索中对文化理解更深入。

(3)鼓励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比如童话和寓言故事,为学生带来各种形式和魅力的文学。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语言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是提高孩子们语言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

不仅是词汇,孩子们还需要理解故事的结构与整体旨意。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结构分析能力:(1)教师应该学会解读各类课文的结构,包括不同文体中的叙事结构、议论结构、描写结构等,并向学生讲解这些结构的作用和使用场合。

小学六年级语文园地教案:如何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课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园地教案:如何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课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园地教案:如何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课文?
语文学习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其中阅读理解是重中之重。

很多时候,孩子们在课堂上听完老师的讲解,在做阅读理解题目时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这个时候作为家长、教师或辅导员,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课文呢?
一、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阅读理解要求孩子能够准确地理解课文中难点,并从中汲取知识和思想,从而解决问题。

在面对新课文时,孩子可以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提前预先理解一些形象、事实甚至文字的意义;同时理解作者的语气、态度和写作意图,这样可以更好地为阅读理解做好准备。

二、把重点知识点和难点重点标注
在孩子完成预习后,家长或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引导孩子从需重点掌握的知识点、难点以及用于解决问题的关键词汇方面进行标注。

再通过对标注内容进行审阅,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建立课文知识点和反复练习
在理解课文后,孩子可以和家长互动、讨论一些问题,这能引导学生将课文的知识及思想与真实生活有所联想。

同时,可以通过反复练习促进孩子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四、创设趣味互动的阅读环境
在家长或教师指导下,建立小组学习、阅读分享、思想交流和语文游戏等多元化的阅读环境,这样有助于促使孩子们自由自在地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强化学习效果。

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家、教师的共同努力。

只有制定科学的阅读策略,创设多样化的阅读环境,才能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获得知识、难点和通过与人互动实现深入学习的同时,激发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和兴趣,让孩子们成为一个更为出色的阅读者。

小学生如何有效记忆课文

小学生如何有效记忆课文

小学生如何有效记忆课文在小学阶段,课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有效地记忆课文不仅能够提升学习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生如何有效记忆课文的方法与技巧。

一、理解课文内容要想有效地记忆课文,首先需要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

学生在阅读课文前,可以先浏览一遍整篇文章,了解大致内容和结构。

接下来,可以逐段阅读,并注意关键词、关键句和段落的逻辑关系。

理解课文的背景、人物和情节有助于记忆。

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提问法等方式梳理课文的逻辑结构,强化对课文的理解。

二、活动课文内容将课文内容进行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

可以将课文内容进行剧本改编,学生分角色朗读,模拟情景,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可参与性。

同时,学生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画、PPT等展示课文,提升学习的多样性,并能够通过讲解的方式巩固记忆。

三、课文朗读通过朗读课文,不仅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够通过声音的记忆来提高记忆效果。

学生可以选择有节奏感的朗读方式,注意语调、停顿和重音,使课文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朗读还能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文写作通过写作来记忆课文,可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包括对课文进行复述、改编结局、写读后感等。

写作过程也是一个思考和整理的过程,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可以使用各种写作工具,如写日记、写信等形式,进行课文相关写作。

五、复习和应用复习是记忆的关键所在。

学生可以将课文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思维导图、笔记、提纲等,方便日后的回顾和查找。

此外,学生还可以积极应用课文内容,如与同学进行讨论、参与角色扮演、进行小组合作等,增加对课文的运用和理解。

有效记忆课文不仅是指短期记住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所学知识长久地牢固记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以上的方法和技巧,小学生能够有效地记忆课文,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教案二:如何正确理解课文?

初中语文教案二:如何正确理解课文?

初中语文教案二:如何正确理解课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正确理解课文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只有理解了课文,才能真正掌握课文的内容,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同时也能帮助自己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考试。

但是,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发现理解课文并不容易,特别是对于那些比较难的文章。

那么,如何正确理解课文呢?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掌握课文的基本信息理解一篇课文,首先要了解其基本信息,例如作者、篇名、出处、内容概要等等。

掌握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题,整体框架和大意,为后续的理解奠定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通过提问、带领学生查找,由浅入深、逐渐提高学生获取基本信息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精通阅读的人。

二、注意阅读方式正确的阅读方式对于理解课文也很重要。

在阅读时,要有目的性,侧重点不同,阅读方式也不同。

比如寻找主旨,要更加关注文章的中心思想;寻找细节,要更加关注文章的细节描写;寻找语言技巧,要更加关注作者运用的语言技巧。

另外,在阅读时,还应该适当地进行推测。

如果理解有难度的句子,可以通过上下文和文字背景进行推测,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三、理解文章的难点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懂的词语、句子或段落,这些就是文章的难点。

针对这些难点,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加深理解,比如:1、查阅辞典,了解生词的意义;2、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法成分,辅助理解;3、理清段落结构,抓住段落意思,从而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

四、多角度分析文章理解一篇课文,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文章有很多层次,有背景、有经历、有人物、有情感、有议论,等等。

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来分析文章,推测作者的目的、态度、性格等。

这样有利于发现文章中的内在联系,透彻理解文章的意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理解课文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合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不仅能让我们更快地掌握知识,还能为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从多个角度来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2011-11-09 12:40:34)
现代阅读的观念着眼于信息的获取与整理,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文的目光,没有立足于整体的思路,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

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告诉我们,如果掌握了整体各部分之间的规律和联系,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协调,那么这些部分的组合就会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功能,其功能将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新大纲》也明确指出要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些论述都深刻阐明阅读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即使是理解词(句),也要不离篇(段),争取“牵一词而动全文”,而切莫无视文章整体,劈头就是架空分析,去建造空中楼阁。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呢?
一、辨体
古人云:“体不辨,则入于邪陋。

”是说不知辨体就有盲目性,就会走弯路,影响整体阅读效率。

鲁迅先生也曾经讲过:“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

”这就是说,体裁往往界定了文章的形式和内容,因此,从辨别文体入手,即根据其特点和规律明确某一体裁的基本结构模式,就可以迅速而准确地弄清文章的基本框架和内容要点,强化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比如议论文,根据其“三段式”结构,就可以采取相应而有效的方法,即着重从引论部分发现其中心论点,从本论部分找出要点和方法,从结论部分找出全文的精髓和主旨,这样,全文的基本内容也就把握住了。

再如散文,这一体裁的基本特点是由景及情。

要理解文中的“景”,就必须按照其文体特点依次抓住特征、观察点、角度、顺序。

要把握作者的“情”,就要从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两个方面来完成。

间接抒情离不开想象联想、渲染衬托,直接抒情则必须抓住文中的议论。

由此可见,辨体既能根据不同体裁选用相应的阅读方法,又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从而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二、拟题
标题是文章的“窗口”,打开这扇窗户,就能窥见其中的奥妙;组织学生为课文另拟有一定字数限制的、合适的标题,无疑是一把打开文章大门的钥匙,是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能力、概括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因为既是另拟标题,就不能和文章的原标题相仿,这就必须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选取不同于原题的角度,认真思考,反复推敲,才能拟定。

这样,学生阅读课文的主动性就被调动出来了,实现了对课文的全面理解。

在学习《从三到万》一文时,先让学生细读课文,然后叫学生将文题中的“三”和“万”换成别的词,结果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既能替代又能概括课文内容的词:“易”和“难”、“浅”和“深”、“简”和“繁”,组成了《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简到繁》的标题。

接着又问学生:作者为什么不用我们找的词来命题呢?学生思考后找到了答案:一是文中有一个关于“三”和“万”的故事,二是这两个数字既简明概括又引人深思,它深刻地说明:学习任何知识都要循序渐进,一点一滴积累,不宜要求过急。

三、点睛
就是从教材的文眼入手,引导学生从一点突破,不枝不蔓,持一点而握全局。

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这“居要”的“片言”即“文眼”,是“警策”全文,“揭全文之旨”的点睛之笔,是牵制全文的艺术构思的焦点。

抓文眼就是抓点,目的是以点带面。

要抓文眼,需“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自己安置在“情动而辞发”的“点”上,引导学生顺着文路揣摩,循着笔意思索。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平中见奇、朴中
见巧的散文精品,开篇就揭示主题,点出“文眼”:“……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接着专叙祖母的丧事和父亲的赋闲与亏空,寥寥几笔,就给“背影”敷上了暗淡、凄凉的灰冷色彩,从而暗扣“背影”。

在此基础上,文章具体刻画了父亲对我的关心和厚爱,特别是父亲买桔子过铁道时映入我眼帘的那“肥胖,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凝聚了深深的父爱,几乎就成了父爱的代名词,也是爱心的缩影,作者通过“背影”这一细节来统摄全文,并把情感的抒发推向高潮。

第三次是父亲离开之时,我眼望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催人泪下,对前文的描写起了较有力的补充作用。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我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现“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又回扣篇首。

“背影”作为“文眼”,在文中篇首、篇中和篇尾多次出现,前后呼应,不仅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在情感表达上造成一种回环之美,而且在内容上深化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在这里,教师授课时就应该始终抓住文眼,入情披文,顺理成章,那么,就可以举纲带目,自然地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四、探路
思路是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维轨迹。

一条长长的轨迹,需要通过对全文的整体感知才能把握。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

”他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又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这就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要能理解文章的真谛,就要综观全局,抓住中心,切实把握作者的思路,并循着特定的思路找出课文中各部分之间(包括关键词句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这种联系,弄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深入理解文章的核心,因此,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教师要能组织学生挑选出最能体现文章结构的词语,穿成网络,连成提纲,理清思路进而把握全文内容。

《荔枝蜜》一文集中反映了杨朔在散文结构上的美学追求,全文围绕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谋篇布局,曲折有致,具有精巧的结构美,从辛勤酿蜜的蜜蜂推及“酿造生活”的普通劳动者,热情歌颂了他们建设新生活的忘我精神。

因此在阅读课文之时,关键是精点出能体现作者对蜜蜂有情感的词语和语段,把握行文的精巧,反复咀嚼,细致玩味,清晰的思路就呈现在我们面前:怨蜂——看蜂——赞蜂——学蜂——成蜂。

这样,既使学生全面整体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了文章的主题,又品味了杨朔散文精巧圆润的结构艺术。

五、找“纲”
中心句是作者谋篇布局的“纲”,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集中体现,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而内容则是中心句的具体展开。

所以,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学会把握中心句,找到了中心句,理解了中心句的意思,就能把握一段或全文的中心意思,也就掌握了理解复杂内容的钥匙,快速有效地实现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篇幅长,内容多,时间跨度大,但只要把握了中心句“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就很容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全文以时间为经线,中心句为纬线,把母亲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纱、挑水、和气待人、周济穷人等日常小事巧妙地编织起来。

这样,既体现了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本质特征: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又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忠于革命事业,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六、概括
概括是把一个个部分综合成整体,对事物的概貌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整体感知课文的根本,现代文阅读就是着重考查在整体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综合并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的综合能力。

为之,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应从整体感知入手,加强概括能力的训练,从宏观上把握全文。

事实也正是如此,由于阅读是分段逐步进行的,所以,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和理解,最初是零散的、缺乏条理的,阅读过程中必须要有归纳、整理的概括提炼,只有把最初分散的理解作适当的归纳提炼和正确的概括,才能达
到对作品内容、作者意图和文章表现形式有个较完整、全面的理解,实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比如,我们在阅读《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时,若要能从整体上认知课文,把握故事情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一个字概括全文内容的方法就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因为要找到一个能够概括全文的字眼,就必须认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内涵,把握全文的中心。

事实也得到证明,学生对之很感兴趣,纷纷发表见解,提出了众多的、互不相同的能统摄全篇的“一个字”,如变、假、骗、钱和虚,并详尽地阐述了理由。

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训练了学生把握情节的概括能力,而且实现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实践证明,在阅读课文时,我们只有认识到一篇完整的课文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意义联系系统,只有具有全方位的整体感知先导知识,才能有效地进行阅读、复习和应试,如果脱离了完整的意境,看不到作者的思路,尽管在字、词、句、段上狠下功夫,也只能是徒劳无益,发现不了作品的内在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