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概论作业(DOC)

合集下载

自然科学概论期末试卷A

自然科学概论期末试卷A

自然科学概论期末试卷A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哪个不属于生物学的研究范畴? A. 植物细胞结构 B. 动物行为 C. 太阳系的形成 D. 人类遗传研究答案:C2.高速列车行驶时,乘客会感觉到顶篷的压力是因为:A. 高速列车的运动状态B. 气压的变化C. 高速列车的振动D. 水平风力的作用答案:A3.下列哪个概念不属于物理学范畴? A. 动量 B. 力 C.速度 D. DNA答案:D4.人类的DNA分子中含有以下哪个元素? A. 氮 B. 氧C. 钙D. 铁答案:A5.下列哪个属于化学反应的迹象? A. 物体的体积变化B. 物体的形状变化C. 物体的颜色变化D. 物体的重量变化答案:C……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1.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单位为_________。

答案:米/秒²2.生物学中,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_________来编码的。

答案:碱基序列3.化学反应中,原子数量不变的原理由__________的定律提出。

答案:质量守恒定律4.地球的自转速度约为每小时_________。

答案:1670千米5._________是一种光学仪器,能够放大远处物体的影像。

答案:望远镜……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和物质的运动规律。

答案:正确2.化学研究的是干细胞的分化过程。

答案:错误3.生物学研究的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答案:正确4.欧拉定理是数学中的基本定理之一。

答案:正确5.太阳系由地球、火星、金星等行星组成。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相对论的基本思想和主要观点。

答案: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的一套物理理论,它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强调了时空的相对性和光速不变原理,提出了时间相对性和长度收缩等观点。

广义相对论则对引力进行了描述,提出了引力与时空弯曲的关系。

自然科学概论试题

自然科学概论试题

自然科学概论试题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 下列哪个不属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范畴?A. 物理学B. 化学C. 生物学D. 历史学2. 自然科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A. 实验性B. 数量性C. 系统性D. 以上皆是3.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A. 揭示自然界的规律B. 发现新知识C. 推动社会进步D. 所有选项都对4. 哪位科学家提出了相对论?A. 牛顿B. 爱因斯坦C. 特斯拉D. 达尔文5. 如果将实验室里的化学反应放大到全球范围,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A. 全球变暖B. 自然灾害增多C. 污染扩散D. 生态系统受损...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20分,共80分)1. 请解释科学理论与科学事实之间的关系。

科学理论是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解释和描述,是科学研究的核心。

科学事实是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得出的客观结果。

科学理论依赖于科学事实的验证和支持,而科学事实则是通过科学理论的指导得出的。

科学事实为科学理论提供了依据和证据,而科学理论则对科学事实进行解释和推广。

2. 请简要介绍科学研究的步骤。

科学研究的步骤包括问题提出、背景调研、制定假设、设计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得出结论等。

首先,研究者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或目标,并进行相关背景调研,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现有的理论基础。

然后,制定研究假设,根据已有知识建立起初步的解释模型。

接下来,设计实验或采集数据,收集所需的信息和观察结果。

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验证或修正研究假设。

最后,根据结果得出结论,总结研究的成果并提出展望。

3. 科学方法与非科学方法有何区别?科学方法是一种严谨的思维和实践方式,以逻辑性、实证性和可重复性为特征。

它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验证等步骤,以系统化的方式来获取和验证知识。

而非科学方法则没有严格的逻辑性和实证性要求,常常以主观偏见、信仰或个人意见为基础,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观察和验证。

科学方法追求客观真理和普遍规律,而非科学方法则可能受到情绪、偏见或特定利益的影响。

自然科学概论

自然科学概论

自然科学概论期末作业学院:教管学院姓名:潘红飞学号:114010031专业:11教育学任课教师:王资岳日期:2013.6.4小学自然课中现代科学内容的分析——以四年级下册为例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从自然教学到新的科学教学必须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过程等方面实现巨大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使得科学课堂教学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它是自然科学课堂教学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活的活力。

小学四年级下册的自然科学就是根据这样的准则设置的。

让孩子们认识电,了解电的原理。

认识到生命的可贵,食物的美妙,岩石和矿物的神奇之处。

关键词:电、静电、生命、食物、矿物、岩石第一单元——电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在这一课中,学生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

这些是学生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

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

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

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

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

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题综合总结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题综合总结
名词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和由太阳能转换而成的水能、风能、海洋能等称为可再生能源,因为它们可以不断地由太阳产生,而太阳的寿命还很长。
名词
不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反应材料等则是经过非常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或者是随着地球的诞生而存在的,对于人类来说消耗掉就不能够用任何方法再产生出来,所以称为不可再生能源。
《天工开物》:明代宋应星所著。是一部描述生产经验的实用科学著作,也是当时世界上有关手工业和农业生产的百科全书之一。后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生命起源:是指地球上非生命物质演变原始生命的过程。
生态平衡:当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他有生产者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即空的能流和物流能够较长时间性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状态就成为生态平衡。
世代交替:是指某些生物的生活史中,元性世代与有性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
性染色体:是指与性别决定有明显而直接关系的染色体。
生态因素:就是指环境中能直接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种种因素。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称为食物链。
普林尼:古罗马著名科学家。其代表作是一部既有自然知识,又包括大量实用经验知识的著作,即三十六卷的《自然史》。
名词
集成电路:在一块半导体底片上同时制作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等元件,并把它们按一定的设计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以取代为数众多的分立元件,这样的完整电路就叫集成电路。
名词
光纤通信:是使信号成为光信号而在光纤内部传输的通信方式,保密性能好,可靠性高。它与无线电通信各具优势。
名词
光计算机:激光问世后第三年,就有人想到利用激光技术同样可以制成计算机所必须具备的存贮器、处理器和传输系统,这样的计算机叫做光计算机。

自然科学导论习题---练习题[5篇模版]

自然科学导论习题---练习题[5篇模版]

自然科学导论习题---练习题[5篇模版]第一篇:自然科学导论习题---练习题自然科学导论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地球生态学2.健康3.低碳生活4.细胞5.生命科学6.中国生态农业7温室效应8、.细胞凋亡9、虫洞10、生物技术11、染色体病12、食品13.光热转换技术14.黑洞15.赤潮16.收缩压17.富集原理18.非晶态金属19.海洋能技术 20.健康21.营养不良22.减毒疫苗 23.酸雨24植物毒素25 土壤盐渍化26.生物入侵27.纳米材料28.地热能29.现代高分子三大合成材料30.有机食品二、判断题地球生态学是在人类活动的强度和广度已经发展到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深刻影响的背景下形成的。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室内环境污染与高血压、肥胖症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十大杀手。

()有机农产品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是严格限量的使用化学产品,而生产出来的一类农作物产品。

()平均预期寿命是指指在一定年龄组的死亡率水平下,该年龄组的一批人从出生到死亡平均可能生存的年(岁)数。

()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

()生态农业就是农业环境保护水体富营养化有利于水中生物的生存。

()转基因技术是不同物种间天然杂交,而扩大可利用基因的范围。

()全球变暖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

()酸雨对湖泊中的鱼虾等生物没有破坏作用。

()被誉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的全球气候变化峰会是()。

家养动物的人工驯化是自然选择的有力佐证。

()材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支柱,材料的变化直接影响社会的变革。

()农业生态系统兼有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的复杂属性二氧化碳是引起地球大气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黑洞能吞噬宇宙中靠近它的所有物质,连光线也不能幸免。

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也有有利的影响。

自然科学概论期末作业参考答案

自然科学概论期末作业参考答案

自然科学概论期末作业参考答案论述题请各位同学自行完成,以免雷同。

填空题第1题(10) 分达尔文主义包括了5个学说,即进化学说共同祖先学说渐进学说物种形成说自然选择学说第2题(6) 分、和被称为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新三大发现。

x-射线,贝克勒尔射线、电子第3题(8) 分培根所说的阻碍科学的四种假相是、、和。

种族假相、洞穴假相、市场假相、剧场假相第4题(6) 分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有、、。

手工工场的高度发展,商业的扩张,圈地运动第5题(6) 分哈维在年出版的一书阐述了他的理论。

1628,心血运动论,大循环第6题(8) 分牛顿在《原理》中给出的哲学推理规则有、、和。

精简原则、因果原则、普遍原则、归纳原则第7题(6) 分3、孟德尔总结的遗传规律,在1900年被、和等三人重新发现荷兰的德佛里斯、德国的柯伦斯、奥地利的丘歇马克名词解释第8题(5) 分技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

第9题(5) 分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第10题(5) 分万有引力定律任意两个质点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

该引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本质或物理状态以及中介物质无关。

第11题(5) 分科学科学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探索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以正确反映现实及其规律性为目的,并通过概念、定律、原理、假说和理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体系。

论述题第12题(15) 分孟德尔在1865年就发现了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但是,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直到1900年被德佛里斯(H. de Vries)、柯伦斯(C.Crrens)和丘歇马克(E. von Tschermark)等3个生物学家重新发现,孟德尔的遗传学说才被广泛接受。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1(电大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版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1(电大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版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和力(3)什么是质点?质点就是有质量但不存在体积与形状的点。

通常情况下如果物体大小相对研究对象较小或影响不大,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

(4)什么是速度?什么是速率?①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位移的方向。

②在某些情况下,只需要考虑运动的快慢,就用物体在单位时间(例如 1 s)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并把这个物理量叫做速率。

它是一个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标量。

(5)什么叫力的三要素?怎样对力进行图示?是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与作用点,此性质称为力的三要素。

根据力的三要素,我们可以用作图的方法把“力”形象地表示出来,这叫做力的图示。

具体的作法是: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是力的作用点。

(6)什么叫牛顿第一定律?什么叫惯性?①牛顿第一定律: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②惯性:物体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7)质量和重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通过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的质量m和它的重量G建立起G=mg的密切联系。

由于在地球上同一地点所有物体的重力加速度g的值都相同,故不同的物体的重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因而可以通过比较物体的重量来比较它们的质量。

等臂天平利用等臂杠杆原理,从标在砝码上的质量数,直接读出被称物体的质量数。

用天平不能直接测出物体的重量,因为物理学中,重量的含义是力,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是矢量。

然而在市场商务活动及化学或生物的科学实验中,使用重量一词明显是指质量,因为此时涉及的是物品,而不是重力。

第二章分子运动和物态变化(8)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要点?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要点:(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华师 2016秋《自然科学概论》作业100分答案

华师 2016秋《自然科学概论》作业100分答案

1.第1题按照光量子假说,用光照射金属表面,电子就可以接受光子并获得能量,如果这份能量大于金属表面的逸出功,电子就会()A.运动B.逸出金属表面C.进入金属内部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2.第2题下列现象中,属于狭义相对论效应的是()A.物体在运动方向上收缩B.光线弯曲C.光速不变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3.第3题支持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说的实验是()A.散射实验B.衰变实验C.衍射实验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4.第4题按照测不准关系式,对于微观粒子,我们不能()A.精确测定它的位置B.精确测定它的动量C.同时精确测定它的动量和位置您的答案:C此题得分:2.05.第5题X射线、天然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表明()A.元素是不可变的B.元素是可变的C.元素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6.第6题下面的陈述,不能作为科学定律的是()A.所有的金块不超过1000千克B.所有金属遇热膨胀C.所有的铀块不超过1000千克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7.第7题计算出圆周率为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是()A.刘徽B.祖冲之父子C.徐光启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8.第8题经验证据与理论的关系是()A.经验证据可以证伪一个理论B.经验证据与理论无关C.经验证据可以证实一个理论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9.第9题我国古代科技与古希腊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缺少逻辑和数学的推理B.缺少实验C.缺少实用性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0.第10题毕达哥拉斯定理是()A.平方反比定律B.无限循环小数定理C.勾股定理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1.第11题阿基米德定律是指()A.杠杆原理B.勾股定理C.浮力定律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2.第12题被誉为“天空的立法者”的近代科学家是()A.哥白尼B.达芬奇C.开普勒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3.第13题维萨留斯在他的《人体结构》中,纠正了盖伦的许多错误,其中()A.心脏隔膜无孔,血液不能从右心室流向左心室B.血液流动不可能是往复式的C.肝脏不能造血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4.第14题理论词的意义来自()A.逻辑推理B.猜想C.观察和对应规则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5.第15题下面的哪些学科属于基础科学()A.力学B.建筑学C.电工学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6.第16题恩格斯提出的自然科学分类系统是()A.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B.宏观物理学、微观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C.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工程技术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7.第17题科学定律在形式上是()A.存在语句B.全称语句C.逻辑语句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8.第18题科学解释主要是()A.一种概念的定义B.一种论证C.一种猜测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19.第19题理论命题不包含()A.逻辑词B.观察词C.定律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20.第20题理论词是指称()的词A.逻辑B.现象C.理论实体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21.第21题下面的发明,()属于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风筝B.铸铁C.罗盘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22.第22题万物的本原是水。

自然科学概论生物部分复习题.我doc

自然科学概论生物部分复习题.我doc

一、填空题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中有四种元素约占生物体的96%,这四种元素是碳、氢、氧、氮。

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3、常见的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4、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生物致癌因子三类。

5、拉马克的进化观点被后人概括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6、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不能合成的,但它们却是机体正常生长所不可缺少的,称为必需氨基酸。

7、不同的生物体其分子组成大体相同,都是由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无机盐和水组成。

其中水是生物体内比例最大的化学成分。

8、糖类可分为单糖、双糖(二糖)和多糖三类。

9、基因突变的四大特征是随机性、稀有性、可逆性和突变的多方向性。

二、问答题10、试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1)体积微小病毒的大小差异很大,绝大多数是介于10~300nm之间。

(2)结构简单绝大多数病毒仅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

(3)严格的专性细胞内寄生,不能在一般培养基中生活。

(4)对抗生素不敏感。

11、试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1)遗传:保证了物种的稳定存在,这是一个普遍特征。

(2)变异: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

没有两个生物个体是完全相同的。

(3)繁殖过剩:各种生物都有极强大的生殖力。

(4)生存斗争:所有的生物都来源出于生存斗争之中,或者与同种的个体斗争(种内斗争)、或者与其他生物斗争(种间斗争)、或者与环境抗争。

(5)适者生存:生存斗争的结果就是适者生存,即具有适应性变异的个体被保留下来,这就是选择。

不具有适应性变异的个体被消灭,这就是淘汰。

12、试述完整的细胞学说的内涵?答:完整的细胞学说表述为:①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新细胞只能由原来的细胞经分裂而产生;③所有细胞都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化学组成和代谢活性;④生物体总的活性可以看成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相关细胞的相互作用和集体活动的总和。

13、试述生命的主要特征?答:①化学成分的同一性②严整有序的结构③新陈代谢④应激能力⑤生长特性⑥遗传与繁殖能力14、什么是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哪些?答:(1)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自然科学概论期末作业

自然科学概论期末作业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句话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传播开来,并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它成为人们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评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作用被今天的人们如此看重是因为17世纪的科技革命对今天社会的深刻影响。

是的,17世纪以来的两次科学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社会,科学技术以他从没有过的力量影响着这个社会的发展进程,影响着历史的进程。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双刃剑作用体现在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科学技术对政治的双刃剑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历史上对于时代的划分很大程度上是看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因为一个简单的道理,科学技术决定生产力水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所谓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划分就是这样来的,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社会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前进发展着。

是的,社会制度在进步,但也不要忘记,美国历史上标榜这具有拓荒精神的西进运动也是驱杀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运动,是印第安人的一部血泪史。

15世纪末欧洲殖民者最初来到北美,印第安人曾慷慨援助,但是殖民者站稳脚跟之后,就开始夺取印第安人的土地,对印第安人采取野蛮的种族灭绝政策。

美国独立后,掠夺印第安人的方式更为毒辣,美国统治集团采取武力和欺诈方式把印第安人从他们世代居住的土地上赶走,尽在19世纪,美国对各印第安人部落就发动了200多次袭击与扫荡性战争,屠杀印第安人,把他们驱赶到西部贫瘠的沙漠地带和一些州的零散的“保留地”内。

美国印第安人的人口锐减,到1865年,除阿拉斯加外,只剩下38万人,在被驱逐与被征服的过程中,印第安人对殖民者进行英勇斗争,在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战斗了持续几个世纪。

在今天的美国,印第安人仍属于经济上最为贫困,就业人数最少,健康、教育和收入水平最低,居住状况最恶劣的少数民族。

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双刃剑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先说说第一次科技革命吧,第一次科技革命极大第提高了生产力,开始城市化进程,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殖民侵略,从此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大格局形成,今天仍然没有改变。

《自然科学概论》公选课期末作业

《自然科学概论》公选课期末作业

《自然科学概论》公选课期末作业(请各位学员注意:《自然科学概论》属于公选课,要做在线作业和公选期末作业两种,公选课期末不用考试的,做两样作业就是成绩。

)填空题第1题(4) 分开尔文勋爵1900年谈到,在晴朗物理学天空的远处有“两朵小小的乌云”,这是指和。

迈克耳逊-莫雷实验、热辐射实验第2题(10) 分按照科学史家贝尔纳,可以从5个侧面来理解科学,即、、、、。

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科学作为一种方法、积累的科学传统、科学和生产手段、作为观念来源的科学。

第3题(4) 分牛顿年出版的一书,被看作是近代科学的楷模。

1687年,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第4题(6) 分哈维在年出版的一书阐述了他的理论。

1628,心血运动论,大循环第5题(6) 分3、孟德尔总结的遗传规律,在1900年被、和等三人重新发现荷兰的德佛里斯(H. de Vries 1848-1935)德国的柯伦斯(C.Crrens 1846-1935)奥地利的丘歇马克(E. von Tschermark 1871-1962)证明题第6题(15) 分试根据Oresme图解法证明:一个速度由V0到Vt的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走过的路程S=1/2(V0+Vt)t证明:以速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建立一个坐标系。

速度和时间围成的梯形面积就是路程。

过斜边的中点做水平线,其上方的三角形面积等于其下方的三角形面积。

这样,梯形面积就等于水平线为一边的矩形的面积,而矩形面积就是时间t与1/2(V0+Vt)的乘积。

证毕第7题(15) 分按照哥白尼,怎样计算一个内行星与太阳之间的相对距离?答案: 令地球E与太阳S的距离为SE,地球与一个内行星的距离是EP,EP与SE的夹角是θ。

∠θ为最大时,∠SPE为直角。

令SE为单位一。

只要测得θ,就可以算出SP的相对值。

论述题第8题(20) 分答;孟德尔在1865年就发现了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但是,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自然科学概论公选课期末作业.doc

自然科学概论公选课期末作业.doc

自然科学概论公选课期末作业填空题第1题⑻分培根所说的阻碍科学的四种假相是、、和。

答:种族假相,洞穴假相,市场假相,剧场假相第2题(10)分按照科学史家贝尔纳,可以从5个侧面來理解科学,即、、、、。

答: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科学作为一种方法积累的科学传统科学和生产手段作为观念来源的科学第3题⑷分开尔文勋® 1900年谈到,在晴朗物理学天空的远处有“两朵小小的乌云”,这是指和. 答:迈克耳逊一莫雷实验、热辐射实验第4题⑻分关于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主要有两个,分别是年的实验和年的实验。

答:1928年,肺炎双球菌实验1952年,噬菌休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名词解释第5题⑸分科学答:科学即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

技术答:人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及改造自我的过程中所用到的一切手段、方法的总和。

证明题第7题(15)分按照哥白尼,怎样计算一个内行星与太阳之间的相对距离?答:令地球E与太阳S的跖离为SE,地球与一个内行星的距离是EP, EP与SE的夹角是0。

Z 8为最大时,ZSPE为直角。

令SE为单位一。

只要测得就可以算出SP的相对值。

第8题(15)分试根据前提a=v2/R, T2=KR3, V=2 n R/T 推出:a=4n 2/KR2答:因为a=v2/R, T2=KR3Z V=2 n R/T,所以a二(2 Ji R/T) 2/R= (4"2R2/T2) /R=4 n 2R/T2=4 n 2R/KR3=4 n 2/KR2论述题第9题(15)分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仅供参考)答: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

英实质就是把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紧密联系起來,实现良性循环,使经济能够持续发展。

中国的小康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

所谓可持续发展,按照国际上现在通常的解释,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及其哲学论争摘要:古典物理学在19世纪已经取得了全面的发展,力学、光学、电磁学、热力学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一般物理现象似乎都可以从相应的理论中得到说明,于是人们乐观地认为物理学已经具备了十分完备的原理和方法,足以去理解整个自然界。

但是,19世纪后几年至20世纪初,物理学的发展完全打破了这种盲目的乐观。

X 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建立,揭开了物理学革命的序幕,同时也使得物理学基本观念发生了根本变革,并对一系列物理学哲学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

此时的物理学处在一个充满了怀疑、困惑和争论的时期。

实际上,这一时期物理学领域中真正出现的“危机”,并不在于物理学本身,而在物理学的哲学层面。

关键词:相对论,量子力学,测不准关系,形而上学,唯心主义,马赫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1、物理学的三大发现电子、X射线、放射性现象,预示着现代物理学革命的方向,即向微观领域方向发展。

1895年11月,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偶然发现从阴极射线管中还能发出一种看不见的射线,他在不断改换方式方法作了一系列检验性实验之后,证实了他的看法。

他的结论是,一些物质在受到阴极射线的冲击时发出另一种射线,它同阴极射线有本质的区别,能或多或少的透过许多物质。

伦琴的发现震惊了世界。

伦琴在研究X射线时曾观察到X射线照射在涂有荧光物质的屏幕上能使其发光,X射线与荧光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引起了物理学家的兴趣。

法国物理学家贝克贝克雷尔发现了铀盐在没有阳光照射的情况下,也就是说没有发出荧光的情况下,却使底片强烈地感光了,针对这个发现,他对铀进行了多次实验,肯定了铀能放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射线,这种射线就是现在人们时常说的X射线。

通过居里和玛丽的研究发现,能放出这种射线的不止铀。

1881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提出了阴极射线粒子带负电,速度极高并沿直线运行。

1895年,法国物理学家佩兰证实了阴极射线粒子带负电荷。

1895年,汤姆逊重新设计了真空管,使它发出的阴极射线能同样受到电场和磁场的作用。

由此,他测定了这种粒子的“荷质比”,即所带电荷与电量之比。

经过进一步的分析,汤姆逊断定,阴极射线是由质量比氢离子小得多的微粒组成,这些微粒带负电荷。

后来通过英国物理学家斯通尼的说法可以确定,这种微粒就是“电子”。

2、物理学危机正当古典物理学达到顶峰时,它本身却出现了危机和革命。

当人们正陶醉于“尽善尽美”的境界时,却出乎意料的发生一系列震惊物理学界的事件。

首先是麦克耳逊和莫雷为了寻找地球相对于绝对静止的以太运动进行了著名的以太运动漂移实验,但实验结果却同古典理论的预测相反;在对比热和热辐射研究中又出现了“紫外灾难”等古典理论不可克服的矛盾。

物理学上空出现了两朵乌云,古典物理学再次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第三次面临重大危机。

3、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与以前的研究者不同,爱因斯坦不是牵强附会地去解释光速不变的事实,以弥合实验与经典理论之间的裂痕,他所关心的是力学与电磁学形式上的不一致。

这样的出发点,是与爱因斯坦所受的教育和一贯的追求分不开的。

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实验,得到了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一是光速不变原理,即在彼此相对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一惯性参考系中,所测得的光速都是相同的。

这一原理表明,在这些惯性系中,光速与光源和光的接受者的运动状态无关,这就意味着必须对经典物理学的理论进行修改。

他认为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统一的,作为自然规律正确反映的科学理论就要显示出应有的简单性来。

经典力学从本质上来讲,又需要一个与任何具体事物无关的绝对静止的参考系,因为任何一个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的参考系如地面参考系甚至太阳参考系等,都会由于该事物自身的运动而不具备严格的惯性系的要求。

因此爱因斯坦根据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思想,爱因斯坦摒弃了“绝对静止”的概念,而将相对性的原理保留,推广为狭义相对论的另一条基本原理,即狭义相对论原理,一切彼此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对于描述运动的一切规律来说都是等价的。

它表明,绝对静止的参考系是不存在的,没有一种在一个系统中所做的实验能够确定这一系统的“绝对”运动,这些实验对于运动的描写只有相对意义。

狭义相对论不仅改变了经典物理学中有关质量和能量的传统看法,并且为人们今天利用原子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爱因斯坦认为,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必须进一步推广,即自然定律对于任何参考系而言都应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

这一思想被爱因斯坦提升为广义相对论的一条基本原理,广义协变原理。

然而完成从惯性系向非惯性系的过渡,还需要另一条基本原理即等效原理的保证。

以等效原理和广义协变原理为基础,借助于新的数学工具黎曼几何,爱因斯坦于1916年又建立起广义相对论的理论大厦,进一步揭示出时间、空间的根本属性及其与物质分布、物质运动之间内在的深刻联系。

在广义相对论中,时空的性质直接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空间也可以发生弯曲,这就从新的高度彻底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19世纪中叶,物理学家们已经认识到热辐射与光辐射一样,也是一种电磁波,并开始研究物体对热的辐射和吸收等问题。

1900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根据经典统计力学和电磁理论,推出了黑体辐射的能量分布公式。

该理论的长波部分与实验比较符合,但在短波部分却出现了无穷值,而实验结果是趋于零。

这部分严重的背离,被称之为“紫外灾难”。

后来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经研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这个假说认为物体在发射辐射和吸收辐射时,能量不是连续变化的,而是像粒子一样一个一个的被发射或吸收的。

这种能量变化的最小单元称为“能量子”、或“量子”。

爱因斯坦从普朗克的思想中得到启发,并发展了能量子假说,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即光在传播过程中,能量不连续地分布于空间,它由独立的能量子组成。

光量子理论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光的粒子性,对光本性的认识产生了一个飞跃。

爱因斯坦用它来解释当时用经典型理论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1927年海森堡在研究了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测不准关系,为量子力学做出了又一贡献。

测不准关系表明,粒子的位置测量得越精确,那么对它的动量的测量就越不精确,即动量和位置是不可能同时地被测量的。

波尔以测不准关系为基础提出了“互补原理”。

认为在量子领域里总是存在互相排斥的两套经典特征,正是它们的互补构成了量子力学的基本特征。

波尔的互补原理被称为正统的哥本哈根解释,但爱因斯坦不同意。

他始终认为统计性的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而互补原理是一种“绥靖哲学”。

起因斯坦与波尔之间的争论持续了半个世纪,直到他们去世也没有完结。

量子力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与宏观世界迥然不同的微观世界的图画,是人类的视野延伸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量子力学的发展,已经给人们带来了丰盛且有实效的成果,量子力学是20世纪物理学发展的主要标志。

在哲学上,量子力学不但揭示了波粒二象性是自然的基本矛盾,而且进一步揭示了连续性与间断性、偶然性与必然性,以及决定论与因果律之间的辩证关系,宣告了机械论自然观的破产。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量子力学在科学上和哲学上的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物理学三大发现引起的哲学论争1、三大发现对形而上学观点的冲击x射线、天然放射性和电子这三大发现,开始冲破了物理学中当时占绝对优势的乐观主义的僵化局面,使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形而上学的原子论观点陷入了危机。

三大发现猛烈地冲击着原子不可分、不可变的形而上学观点。

X 射线的发现严重地冲击了“原子是坚硬的、不可人的最小实体”的机械唯物论的观念。

电子的发现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形而上学观点,电子就是比原子更小的实物粒子,它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放射性的发现,展示出由一种元素的原子衰变为另一种元素的原子的事实,对“原子永恒不变”的绝对观念直接发难,使原子失去了形而上学的“不变性”和“固定性”。

这一切都动摇了原子不可分的基本观念。

在原子不可分到原子可分、可变的转变过程中,绝大多数物理学家经受住了这场革命风暴的考验,他们坚持以实验为突破口,走上了认识真理的光明大道,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成就。

但是,在物理学的新发现与旧理论的矛盾面前,有些物理学家则陷入了思想混乱,不能抵挡唯心主义思潮的侵袭,最后滑进了唯心主义的泥坑。

2、物理学唯心主义的观点在物理学革命的风暴中,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有意识地将物理学的新发现加以歪曲利用,使物理学唯心主义的思潮在这一时期膨胀和流行起来。

首先,物理学唯心主义者歪曲利用了一些物理学家对于物理学一系列重大发现的不确切的,否认物质界及其发展规律的客观实在性。

他们把电子的发现和原子的可分性看作是物质论的破产,认为既然原子电子组成的,而电子是电、是一种运动,那末电子的发现就是“电代替了物质”、“原子非物质化了”、“物质消失了”。

其次,物理学唯心主义完全否定已获得的物理学规律的客观真理性。

法国物理学家彭加勒(1854—1912) 在《科学的价值》一书中断言:镭的永恒发热和强放射性的发现推翻了能量守恒定律,电子电磁质量随速度变化的发现推翻了质量守恒定律,以太漂移实验的否定结果推翻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等等。

在彭加勒看来摆在我们面前的是物理学旧原理的“废墟”,是“原理的普遍毁灭”,他把物理学的革命性称作“现代物理学的危机”,说什么以物质为研究对象的物理学也跟着毁灭了。

最后,物理学唯心主义者得出结论说:各个基本原理的“崩溃”,证明了自然科学不是自然界的复写、映像,不是对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的摹写,而只是人们意识的产物,是人为了“方便”和“思维的经济”而创造的符号和记号。

英国唯心主义数学家、哲学家毕尔生在《科学入门》一书中说,科学规律与其说是外部世界的因子,不如说是人心的产物。

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哈特曼进一步宣称:原子、电子、以太是简单的符号和“作业假说”;必须以心理的东西普遍代替整个物质自然界。

3、列宁对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点的批判在列宁的哲学笔记中,解决了许多对自然科学发展有直接意义的哲学问题。

在不同的时期中,列宁研究和摘录了许多有关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著作。

列宁对所摘录的著作作了极其准确的评价,并对其中经过透彻研究的问题给予了深刻的评论。

一、列宁对马赫主义的批判。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马赫主义者在自然科学中掀起了反对唯物主义的斗争。

他们企图在哲学中创立一条“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的第三条路线。

马赫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硬说物是“感觉的复合”,而这些则又是彻底中性的东西,也就是既不是唯物主义的义也不是唯心主义的。

列宁在其《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指出,马赫主义者用新术语简单地掩盖了陈旧的、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

同时,列宁尖锐地揭露了马赫主义者回避哲学根本问题的企图,他把这种企图称做为“愚蠢的奢望”,这是根本办不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