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小儿肝脏间叶性错构瘤

合集下载

肝脏错构瘤的症状

肝脏错构瘤的症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肝脏错构瘤的症状
导语: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们生活中这些重要的器官也特别容易出现问题,其中肝脏错构瘤就是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但是很多
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们生活中这些重要的器官也特别容易出现问题,其中肝脏错构瘤就是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但是很多人对瘤的感念总是认为是恶性的,于是总是会有很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生怕不能得到更好的治愈,其实肝脏错构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如果能及时进行治疗就能得到很好的治愈效果,下面一起了解下肝脏错构瘤的症状。

肝脏错构瘤的症状
早期无任何症状。

有些患儿在出生时就有腹部包块,随生长发育包块可迅速增大,此时,在右上腹可扪及包块,质硬,无压痛,随呼吸上下移动。

晚期可出现腹部无痛性巨大包块及所产生的压迫症状。

消化道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

包块向上压迫膈肌可导致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引起呼吸窘迫或心功能不全,并有贫血、消瘦等表现。

病因
肝错构瘤一般在生长发育期形成,伴随肝门结构生长的肿瘤。

一些病理学家认为很可能是原始间叶细胞在胚胎晚期发育异常,当肝形成小叶结构与胆管连接时发生。

治疗
手术治疗仍是该病的首选方法。

因错构瘤常与正常肝组织分界清楚,可选择肿瘤摘除术。

如肿瘤与肝组织紧密粘连,可作肝部分切除或肝叶切除。

小儿肝脏多无硬化,再生能力强,为进行广泛肝切除提供了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儿童肝脏错构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儿童肝脏错构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儿童肝脏错构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林华;余世耀
【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年(卷),期】1997(013)003
【摘要】儿童肝脏错构瘤的临床病理特点1林华1奚政君2余世耀肝脏错构瘤是一种少见的肝脏先天性肿瘤样畸形。

我院自1985年8月~1995年6月先后收治4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文4例,男2例,女2例,平均年龄11个月(8天~14个月)。

1例新生...
【总页数】1页(P289)
【作者】林华;余世耀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702
【相关文献】
1.儿童肝脏间叶性错构瘤CT表现 [J], 王晓霞;钟玉敏;袁新宇;周莺;施美华
2.儿童肝脏间叶错构瘤CT影像特点 [J], 于彤;周春菊;高军;王蓓;胡迪;段晓岷
3.儿童肝脏间叶错构瘤超声表现 [J], 王晓曼;贾立群;胡艳秀
4.肝脏的罕见肿瘤——肝脏错构瘤 [J], 刘付宝;耿小平
5.儿童肝脏未分化性胚胎肉瘤及间叶性错构瘤的影像学表现 [J], 王海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回顾性分析小儿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CT表现及病理对照

回顾性分析小儿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CT表现及病理对照

中 国 临 床 医 学 影像 杂 志 2 1 第 2 第 5期 J hnCi Me g g 2 1, o. , o 0 2年 3卷 i l dI i , 0 2 V 1 3 N . C n ma n 2 5
.2 3 5.
献报 道相 符 。
32 发 病 机 制 .
色, 可有 大小 不等 的囊 腔 , 内有澄 清或 黄色 胶冻 状 囊
rve d f m a u r 0 5 o J n 0 n o r h si 1 e iwe r o J n ay 2 0 t u e 2 1 i u opt .Re ut:I h s 5 ae ,tee wee o s a d 2 i s 1 a sl s n te e c ss h r r 3 b y n gr .Al o l l f
肝 脏 间 叶性 错 梅 瘤 ( L 为 一 种 罕 见 的 肝 脏 MH )
在2 O月 一 3岁 , 平均 为 2 . 。 78月 4例 因患 儿家 长或 体 检 时 触及 腹 部 包 块 就 诊 , 例 因合 并 黄 疸 及 上 腹 部 1
良性 肿瘤 。8 %发 病 于 2岁 以 内 .它是 由 E m n . 5 d od sn1 1 5 o [ 9 6年首 先 描述 并 命 名 的 , 孩 发病 率 稍 高 1 在 男 于女 孩 。 病通 常无 特征 性症 状 和体征 , 本 术前 诊 断 困 难 , 导致 误诊 。为 提 高临床 医生 对本 病 的认 识 , 易 笔

3 2・ 2
中 国 临 床 医学 影 像 杂 志 2 1 第 2 卷 第 5期 J hnCi M dI aig 2 1, o. , o 0 2年 3 i l e m gn, 0 2 V 1 3 N . C n 2 5

小儿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小儿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小儿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邵剑波
【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
【年(卷),期】2003(018)012
【摘要】@@ 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与成人相比有较大差异.从解剖生理结构上看,
小儿肝脏相对体积较大、厚而脆,血管丰富,肝细胞和肝小叶的分化不全,8岁时才接近成人,故肝功能代偿能力差,但小儿肝细胞再生能力较强;从肝脏肿瘤的类型来看,小儿肝脏肿瘤主要分为:上皮性肿瘤(如肝细胞腺瘤、肝母细胞瘤、肝细胞癌、纤维板层癌、胆管腺瘤、囊腺瘤或细胞癌等),非上皮性肿瘤(如血管内皮瘤、海绵状血管瘤、淋巴管瘤、上皮样血管内瘤、血管肉瘤等),错构瘤(如间叶性错构瘤、胆管错构瘤、混合性错构瘤等),瘤样病变(如胚细胞性肿瘤、肝再生结节、炎性假瘤等)和转移性
肿瘤;从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来看,患儿常常以无症状性腹部包块就诊,先天性肿瘤多,恶性肿瘤多,肿瘤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年龄段"特征.
【总页数】7页(P868-874)
【作者】邵剑波
【作者单位】430016,武汉,儿童医院CT·MRI影像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6.5;R725.7;R735.7
【相关文献】
1.肝脏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J], 尹桂亭;闫灵芝
2.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续五) [J], 徐智章
3.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三) [J], 徐智章
4.儿童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J], 孙雪峰;袁新宇
5.非HCC肝脏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J], 石茜;季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误诊肝间叶性错构瘤1例

超声误诊肝间叶性错构瘤1例

超声误诊肝间叶性错构瘤1例李青;曾汪;孙琰【期刊名称】《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19)008【总页数】2页(P543,547)【作者】李青;曾汪;孙琰【作者单位】650000 昆明市,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650000 昆明市,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一病区;650000 昆明市,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患儿男,5岁,因“发现右中上腹部包块半月余”入院。

体格检查:右中腹部触及一大小12 cm×9 cm包块,质软,活动度差。

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

超声检查:右上中腹探及一巨大实质不均质含液性肿块,边界尚清,其内可见多个条带状分隔,含液性部分透声欠佳,CDFI示内部见少量血流信号。

右半肝、右肾受肿块推挤,受压移位明显。

超声提示:右上中腹巨大实质不均质含液性肿块,倾向恶性,来源于腹膜后可能(图1)。

CT示肝脏下方巨大囊实性肿块,与肝右叶分界不清,由肝动脉分支供血,考虑来源于肝脏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图2)。

MRI示肝右叶下段巨大囊实性病变,考虑间叶源性错构瘤与未分化胚胎性癌待鉴别(图3)。

行腹腔肿瘤切除术、右肝叶Ⅴ和Ⅵ段部分切除术及腹腔引流术。

术中所见:于肝SⅤ、SⅥ段边缘见一大小约17 cm× 12 cm外生性肿瘤,表面光滑无出血坏死,质地柔软,包膜完整,呈囊性感。

术后病理诊断:肝右叶间叶性错构瘤(图4)。

免疫组化结果:Hepa(灶+),CK19(灶+),CK广(灶+),Vimentin (灶+),D2-40(灶+),CD34(血管+),CD31(血管+),S-100(-),Ki67(3%)。

讨论:肝间叶性错构瘤是起源于肝间叶组织的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占儿童肝脏良性肿瘤的第二位,约占原发肝脏肿瘤的6%~8%,多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1]。

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儿童肝间叶错构瘤

儿童肝间叶错构瘤

儿童肝间叶错构瘤发表时间:2017-09-01T16:14:00.3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3期作者:潘欣颖[导读] 肝间叶错构瘤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儿童发病率尚不清楚,多为散在病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肝间叶错构瘤病理、免疫组化、影像学特征,总结诊断经验。

方法:2009年1月~2016年3月,医院共诊治儿童肝间叶错构瘤6例,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肿瘤标志物以及影像学检查作为术前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5例腹手术肿瘤切除术,1例进行腹腔镜下肝次切除术,以术后病理作为诊断“金标准”。

结果:所有患儿的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2例出现贫血,体格检查质硬的不同大小的肿块,影像学检查X线、B超声、CT均发现病灶,占位效应明显,挤压周围正常脏器,腹部CT监测,1例见散在的点状高密度钙化影,增强扫描网状强化,B超声与CT血管造影显示,相应部位肝血管受压,术中见表面光滑,肿瘤明显占位,未见肿瘤侵袭,分界较清楚,表面深红色、剖面灰黄色,包膜完整,1例中央表现为多囊性,1例局部出血,病理见纤维组织增生,2例穿插在肝组织,4例见增生的血管、淋巴管、不同发育程度胆小管,2例来源于间质细胞性,4例免疫组化分析AFP、HCG阴性,2例上皮CK19(+),随访6个月~2年,未见复发。

结论:儿童肝间叶错构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病灶,定位病灶并不困难,病灶往往较大,需要与其他先天性肝良性肿瘤相鉴别。

【关键词】儿童肝间叶错构瘤;病理;影像学【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267-02肝间叶错构瘤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儿童发病率尚不清楚,多为散在病例,许多医师对肝间叶错构瘤不熟悉,容易导致误漏诊,导致过渡治疗,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容易引起医患纠纷[1]。

2009年1月-2016年3月,医院共诊治儿童肝间叶错构瘤6例,现报道如下。

肝脏间叶性错构瘤3例报告

肝脏间叶性错构瘤3例报告

肝脏间叶性错构瘤3例报告
乔植宇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1(005)004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临床工作中经历的3例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病案,讨论分析该病的发病、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对3例患者均手术治疗,并对术中标本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中标本形态基本相同,结果一致,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罕见,小儿发病居多,早期诊断困难,容易误诊,但要积累经验,并借助于辅助检查结合临床特征也可以确诊,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总页数】2页(P196-197)
【作者】乔植宇
【作者单位】112000,辽宁省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肝脏间叶性错构瘤1例 [J], 胡芳;赵斌;孙琰
2.《请您诊断》病例112答案:小儿肝脏罕见非典型囊性间叶性错构瘤 [J], 侯志彬;王春祥;詹江华;胡晓丽
3.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病理与CT表现 [J], 袁世俊; 李金凝; 彭海腾; 蔡静; 刘欢欢; 张财源; 汪登斌
4.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J], 齐广伟; 陈莲; 郑佳; 楼毅; 马阳阳; 杨泽然
5.儿童肝脏未分化性胚胎肉瘤及间叶性错构瘤的影像学表现 [J], 王海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儿童原发性肝脏肿瘤:影像诊断要点与研究进展

2023儿童原发性肝脏肿瘤:影像诊断要点与研究进展

2023儿童原发性肝脏肿瘤:影像诊断要点与研究进展摘要儿童肝脏原发性肿瘤的病理类型较多,术前准确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最佳线索出发,重点阐述儿童肝脏常见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影像医师对儿童原发性肝脏肿瘤的诊断水平。

儿童原发性肝脏肿瘤并不罕见,占儿童肿瘤的0.3%~2.0%[1],其中2/3是恶性肿瘤,以肝母细胞瘤(hepatob1astoma,HB)、肝细胞癌(hepatoce11u1arcarcinoma,HCC)及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embryona1sarcoma,UES)最常见,1/3是良曲中瘤,包括婴儿型肝血管瘤(infanti1ehepatichemangioma z IHH\肝脏间叶性错构瘤(hepaticmesenchyma1hamartoma,HMH)及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1nodu1arhyperp1asia,FNH)等。

患儿常以无症状腹部包块就诊,少数因肿瘤体积较大,压迫周围正常组织,以发热、腹痛、黄疸及瘙痒等继发症状就诊。

小儿原发性肝脏肿瘤以先天性W瘤较多,具有明显的〃年龄段〃特点,年龄越小恶性病变越多,既往肝脏疾病史及血清甲胎蛋白(a1phafetOPrOtein,AFP)水平有助于诊断[2]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CT和MRI等多模态成像评估肝脏肿瘤已成为共识。

超声检查简便易行且无辐射,常作为儿童腹部病变的筛查方法。

CT及MR1对显示肿瘤病灶位置、范围、结构、强化方式等更具有优势。

CT能敏感识别肿瘤内出血及钙化,而MR1依靠高软组织分辨力、多参数、多方位的成像方式及功能序列的应用可提供更多的信息,有利于精准诊断。

一、肝脏良,的中瘤1.IHH:IHH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既往常称为肝血管内皮瘤[3],发病高峰为生后6个月内。

临床常表现为肝脏肿大、动静脉短路、高输出性心力衰竭及Kasabach-Merritt综合征,50%~60%伴皮肤血管瘤[4]O IHH血供丰富,1岁以内生长迅速,随后可自行消退,临床多采用保守治疗,影像学检查常作为动态随访的主要方法。

肝错构瘤ppt课件

肝错构瘤ppt课件
《腹部CT诊断学》
影像学表现
胆管错构瘤在影像学上有一定的特征性 表现, 平扫 CT 上呈现肝内多发性、低 密度的直径为 小于1.5cm 的囊状病变灶, 病灶边缘多不规则,增强扫描时无强化 表现
《腹部CT诊断学》
在 MRI 检查中,肝内胆管性错构瘤的表 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因此 MRI 较 CT 检查敏感。 MRI 显示在 T2W1 肝内胆管 性错构瘤病灶呈现明显高信号且所有病 灶基本全能显示出来,囊腔形态也较为 清晰,而肝实质与其相比则呈现较低信 号,T1WI 上病变表现为低信号或较低信 号。
《腹部CT诊断学》
平扫 动脉期
门脉期
《腹部CT诊断学》
MR表现
1)单发巨块型 表现为实性或囊性,实性肿 瘤体积较大,界清,可多叶受累,T1WI稍低信 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 2)弥散及多发结节型 实性肿瘤表现见多发 大小不等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的病灶, 边界较清,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延迟扫 描中心强化渐明显,囊性表现为散在多发或弥 散结节,结节边缘清晰,但相互不融合 3)弥散及单发结节并存 表现弥散存在的结 节基础上近肝门处见孤立的多房囊性结节,并 可见液-液平面。
《腹部CT诊断学》
《腹部CT诊断学》
鉴别诊断
需要与肝囊肿、多囊肝、转移瘤等疾病 进行鉴别
《腹部CT诊断学》
间叶ymal hamartoma (HMH)
1.肝脏罕见的间叶性肿瘤(良性病变),肝门结缔 组织的发育异常可能
2.80%在2岁以前确诊;大于5岁或成人罕见 3.2岁以前小儿第三常见的肝脏病变,仅次于肝母细
《腹部CT诊断学》
肝内胆管错构瘤
肝内胆管性错构瘤(LBDH),是由畸形紊乱 的胆管所形成的大小不同的囊状结构 胆管性错构瘤发病率较低,尚无明确的发病机 制,病灶生长缓慢,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且体 征不典型,常在体检行影像学检查或者手术探 查时才发现,并易误诊为其他肝内弥漫性病变。

儿童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儿童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儿童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孙雪峰;袁新宇
【期刊名称】《临床肝胆病杂志》
【年(卷),期】2016(032)012
【摘要】原发性儿童肝脏肿瘤并不罕见,儿童肝脏恶性肿瘤发生率位居儿童腹部恶性肿瘤第3位,具有恶性率高,先天性肿瘤多见和好发年龄明显的特点.而且儿童肝脏肿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发病隐匿、肿瘤病灶体积大、病理类型多、发生部位复杂,与成人相比处理更为困难.对小儿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进行了综合阐述,指出随着影像医学的迅猛发展,影像学检查在明确肝脏肿瘤的发生部位、提示肿瘤良恶性及肿瘤分级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页数】7页(P2282-2288)
【作者】孙雪峰;袁新宇
【作者单位】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7
【相关文献】
1.肝脏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J], 尹桂亭;闫灵芝
2.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续五) [J], 徐智章
3.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三) [J], 徐智章
4.小儿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J], 邵剑波
5.非HCC肝脏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J], 石茜;季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肝间叶性错构瘤血肿形成甲胎蛋白高表达1例

小儿肝间叶性错构瘤血肿形成甲胎蛋白高表达1例

小儿肝间叶性错构瘤血肿形成甲胎蛋白高表达1例
唐力军;张再重;王瑜;王烈;姚和祥
【期刊名称】《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7(16)7
【总页数】1页(P724-724)
【关键词】肝肿瘤;错构瘤;甲胎蛋白;病例报告
【作者】唐力军;张再重;王瑜;王烈;姚和祥
【作者单位】解放军福州总医院南京军区普通外科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7
【相关文献】
1.小儿肝间叶性错构瘤的CT 及MR 诊断与鉴别诊断 [J], 冯川;钦斌;朱昆;
2.伴甲胎蛋白升高的小儿肝脏间叶性错构瘤CT表现(1例) [J], 赵萌;唐文伟;朱佳;田忠甫
3.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在小儿巨大肝间叶性错构瘤诊治中的应用 [J], 吴萤;姜忠;周显军;孙兆旭;魏宾;张刚;郝希伟;朱呈瞻;董蒨;张虹
4.小儿肝间叶性错构瘤血肿形成甲胎蛋白高表达1例报告 [J], 唐力军;张再重;王瑜;王烈;姚和祥
5.甲胎蛋白高表达小儿肝间叶性错构瘤伴血肿形成1例 [J], 张再重;唐力军;王瑜;王烈;姚和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病理与CT表现

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病理与CT表现

前言肝脏间叶性错构瘤(Mesenchymal Hamartoma of the Liver,MHL )是一种肝脏良性肿瘤,85%的病例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也可发生于成人[1]。

儿童MHL占全部儿童肝脏肿瘤的6%[2]。

本病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对其影像学表现认识不足导致术前误诊率高。

目前关于MHL 的病例报道多为儿童,成人MHL 鲜有报道。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6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HL 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结合现有的文献报道,探讨【收稿日期】2019-06-19【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7YFC0109003)【作者简介】袁世俊,主管技师,研究方向:胸腹部CT 扫描技术与诊断,E-mail:yuanshijun@ 【通信作者】汪登斌,E-mail:wangdengbin@ 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病理与CT 表现袁世俊,李金凝,彭海腾,蔡静,刘欢欢,张财源,汪登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92【摘要】目的:探讨肝脏间叶性错构瘤(MHL )在儿童与成人的临床、病理与CT 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6例MHL 中7个病灶的临床、病理与CT 资料,分析并总结其特征表现。

结果:本组病例包含5例儿童(中位年龄1岁)与1例成人(年龄65岁),其中成人病例含2个病灶。

5例儿童MHL 均位于肝脏右叶,其中4例MHL表现为双房或多房囊性,囊液密度均匀;1例病灶为囊实性,囊内见液平影;囊壁无强化或轻至中度强化。

1例成人MHL的2个病灶分别位于肝脏左、右叶,均为实性,病灶在CT 上呈稍低密度,增强后较大病灶主体无强化、局部轻度延迟强化,较小病灶呈轻度延迟强化。

儿童MHL 镜下见纤维组织将疏松水肿的间叶组织分隔成囊腔,可见小胆管增生及血管。

成人MHL 镜下见增生、变性的胶原纤维、散在分布的肝细胞岛与畸形的血管和胆管。

肝错 构瘤

肝错 构瘤

【疾病名肝错构瘤称】【英文名hamartoma of liver称】【别mesenchymal hamartoma of liver;肝间叶性错构瘤;肝脏错构瘤名】肝胆外科/肝脏、胆道良性肿瘤【类别】【 ICD 号】D13.4【概述】肝脏错构瘤是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样病变,名称繁多,1904年Albrecht首次应用“错构瘤”名称,1956年Edmondson复习文献并根据其病理特点命名其为囊性间叶错构瘤。

本病多见于儿童,偶见成人的报道。

其病理特点是以肝细胞为主要成分,且含有胆管、血管及结缔组织等排列混乱的正常肝组织,并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增生。

【流行病学】肝错构瘤罕见。

Ishalk(1953)收集文献仅67例。

Wilson等(1971)报道了16例,年龄在7个月至3岁之间,男女之比为3:1。

长海医院1960-1980年仅收住4例,其中1例为25岁男性,余为女性。

80%~90%的错构瘤发生在右叶。

尽管多数肝错构瘤发生在2岁或2岁以下的儿童,但病灶可在成人才诊断出来。

【病因】本病病因尚不明了,可能与肝胚胎发育畸形和继发退行性变有关。

从组织学上错构瘤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起源于内胚层,分为:①肝实质性错构瘤,以肝细胞增生为主体;②胆管错构瘤,以胆管和纤维胶原基质增生为主体。

另一类起源于中胚层,又分为:①间叶错构瘤,以间叶增生为主体;②血管性错构瘤,以血管和纤维组织增生为主体,临床上以间叶错构瘤多见。

肝错构瘤一直被看作是生长发育期形成的伴随肝门结构生长的肿瘤,而不是新生肿瘤。

一些病理学家认为很可能是原始间叶细胞异常的发育。

这种异常发育很可能发生在胚胎晚期,当肝形成小叶结构与胆管连接时。

Stocker等人描述,间叶组织囊性变伴随着梗阻引起的液体蓄积,同时淋巴管和陷入其中的胆管导致了肿瘤的增大。

之后肿瘤沿门管结构扩散、生长、形成陷入正常组织的孤岛。

Stocker等同时指出,由于缺少间叶组织有丝分裂活动的证据,说明大多数增殖生长发生在出生之前或刚刚出生,但囊肿增大成巨大肿物发生在儿童。

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CT诊断价值

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CT诊断价值
mu l t i p l e c y s t s a n d s e .Th e c y s t i c c o mp o n e n t s h o we d n o e n h a n c e me n t wh i l e t h e s o l i d c o mp o n e n t a n d t h e s e p t a o f t h e ma s s s h o we d mi l d t O mo d e r a t e e n h a n c e me n t i n a r t e r i a l p h a s e a n d v e n o u s p h a s e ,a n d t h e d e n s i t y i n c r e a s e d i n d e l a y p h a s e .Co n c l u s i o n MHL h a s s o me s p e c i a l C T c h a r a c t e r s ,a n d c o mb i n e d wi t h t h e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a n d CT i ma g e s ,mo s t o f t h e m c a n b e d i a g n o s e d .
s u mma r i z i n g t h e C T d i s p l a y .M e t h o d s 3 p a t i e n t s wi t h me s e n c h y ma l h a ma r t o ma o f l i v e r we r e c o n f i r me d b y s u r g e r y a n d p a t h o l o g y,CT a p p e a r a n c e s a n d c l i n i c a l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o f t h e 3 p a t i e n t s we r e a n a l y z e d .Re s u l t s Th e t u mo r s s i z e r a n g e d

肝间叶性错构瘤诊断与治疗

肝间叶性错构瘤诊断与治疗

作者:张再重,王烈,王瑜,唐力军,姚和祥【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肝间叶性错构瘤的临床特征与诊治方法。

方法对收治的2例肝间叶性错构瘤患儿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结合文献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术前明确诊断相对困难,术中冷冻切片检查有助于鉴别肿瘤性质,但确诊仍需术后病理,手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预后多良好,偶有局部复发或恶变。

结论肝间叶性错构瘤为多发于小儿的罕见肝脏良性肿瘤,血清afp可显著升高,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但需要有较丰富本专业和病理背景知识,手术治疗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首选规则性肝切除术,且宜及早进行。

【关键词】肝肿瘤;间叶性错构瘤;外科手术肝间叶性错构瘤(mesenchymal hamartoma of the liver,mhl)为罕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发病年龄通常为2周岁以内,亦有成人病例[ 1~2]。

由于本病罕见,对其认识不够,临床容易误诊,现将我院2002年6月— 2006年12月收治的2例患儿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增强对mhl的认识、减少误诊、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1 临床资料2002年6月—2006年12月我院共收治2例mhl患儿,术前均未明确诊断,术后经病理确诊。

例1,男,年龄13个月。

因腹部膨隆13个月,b超发现“腹膜后巨大混合性肿块”,以“腹膜后肿瘤”于2002年6月22日入院。

查体:腹部高度膨隆,右上腹可触及一实性肿块,大小约15 cm×14 cm,质硬,边界尚清,活动度差,无压痛,脾肋下未触及。

辅助检查:(1)腹部彩超:肝脏与右肾之间可见一大小为14.80 cm×15.08 cm×16.10 cm 巨大肿块,包膜完整,形态不规则。

肿块内回声强弱不均,内见4.80 cm×5.30 cm 大小光斑样回声,其余为低弱回声。

肝脏受压向上、向左移位,右肾向后侧方受压,余未见异常。

提示:腹膜后巨大混合性肿块,考虑来自右肾上腺区。

(2)上腹部mri所见:右侧腹腔巨大团块状软组织影,边界尚清,大小约12.4 cm×9.7 cm×11.5 cm,其内信号欠均匀,呈混合稍长t1长t2信号改变,并可见略短t1短t2信号影,病灶与肝脏分界欠清,右肾受压上移,肝左叶明显增大。

【影像诊断】小儿肝脏间叶性错构瘤

【影像诊断】小儿肝脏间叶性错构瘤
小儿肝脏间叶性错构瘤 的MRI表现
范国光叶滨宾 刘鑫 刘鸿圣 胡冰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放射科
目的
• 在肝脏良性肿瘤中肝间质性错构瘤是一种 少见的疾病,影像表现多样常常误诊为其 他病变。
• 现收集我院1996年至今经MR检查后手术或 穿刺病理证实的9例,总结其MR表现,以 其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正确诊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2020/1/15 4
单发巨块型MRI表现
病 例 1
冠状位T1WI
冠状位T2WI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提示
实性单发巨2块020型/1/15
5
单发巨块型MRI表现
病 例 2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提示
囊性单发巨块型
有分隔及液液平面
2020/1/15 6
结果
• 弥漫及多发结节4例
为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同时做CT检查。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2020/1/15 3
结果
MRI表现:
• 单发巨块型4例
–3例为实性,其中2例累及右叶,肿瘤体积较大, 界清; 1例累及左右两叶,直径达38cm。T1WI稍 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其内有更高信号。
–1例为囊性,表现为多房分隔的囊性肿块,囊大小 不一,有不同厚度的分隔,T2WI为高信号,但不 同的囊内信号不一,高者与胆囊相似,;T1WI信 号为低、稍低或等信号,由于囊内出血有时可见 液-液平面。
2020/1/15 11
病理对照分析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提示
囊性单发巨块型
增生的胆管, 胆管周围纤维化,
形成纤维腺样结构 2020/1/15 12
病理对照分析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对照分析
提示
囊性单发巨块型
增生的胆管, 胆管周围纤维化, 形成纤维腺样结构 2011-3-22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12
病理对照分析
提示
实性多发结节型
纤维增生,变性, 小叶状小胆管增生 胆管上皮分泌液体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2011-3-22 13
结论
• 肝间质性错构瘤的MR影像的多样性,反 映了其组织学特征,了解其MR影像特征 有益于本病的正确诊断。
–实性2例,表现为:肝脏体积增大,其内见多 发大小不等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的病灶, 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较清,增强扫描病 灶均呈环形强化,中心强化轻微,延迟扫描中 心强化渐明显,肝表面尚光滑。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2011-3-22 7
弥漫及多发结节型MRI表现
MR增强 增强 早期
病 例 3
CT平扫 平扫
MRT1WI
MR增强 增强 晚期
MRT2WI
提示
多发长T1长T2信号灶, 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 2011-3-22 肝表面光滑。 8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结果
• 弥漫及多发结节4例
–囊性2例,表现为散在多发或弥漫的结节,结 节边缘清晰,可以分散存在也可以聚集成堆, 但相互不融合,T1WI、T2WI信号与胆囊相近; 有1例表现为多发散在肿块T1WI为稍低或等信 号,T2WI信号低于胆囊且边缘清晰,似棉花团 状。
提示
影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织学 多样性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2011-3-22 14
提示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2011-3-22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15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2011-3-22 4
单发巨块型MRI表现
病 例 1
冠状位T1WI
冠状位T2WI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提示
2011-3-22 实性单发巨块型 5
单发巨块型MRI表现
病 例 2
提示
囊性单发巨块型
有分隔及液液平面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2011-3-22 6
结果
• 弥漫及多发结节4例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2011-3-22 9
结果
• 弥漫及单发结节并存者有1例,表现为弥 漫存在的结节病变基础上近肝门处可见孤 立的多房囊性结节,并可见液-液平面。 • 9例中肝内血管受压者5例。 • 9例中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受压者3例。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2011-3-22 10
结果
病理所见:
• 镜下见纤维增生成片,透明变性,其中 小胆管增生,呈小叶状排列。 • 囊性者为胆管上皮分泌液体所致。 • 实性肿块主要是显著增生的胆管,及胆 管周围的纤维化,形成纤维腺样结构。 • 胆管周围的纤维化程度和胆管分泌液体 的多少决定肿块的囊、实性,所以在MR 影像中实性结构中常有囊性混合存在。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2011-3-22 11
小儿肝脏间叶性错构瘤 MRI表现 的MRI表现
范国光叶滨宾 刘鑫 刘鸿圣 胡冰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放射科
目的
• 在肝脏良性肿瘤中肝间质性错构瘤是一种 少见的疾病,影像表现多样常常误诊为其 他病变。 • 现收集我院1996年至今经MR检查后手术或 穿刺病理证实的9例,总结其MR表现,以 其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正确诊断。
2011-3-22 2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材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9例患儿中,男5例,女4例。年龄1.2个 月—12岁,平均6岁。 –主要症状为:腹部包块(9例),腹痛、 贫血(4例)。胎甲球阴性。
检查方法 :
–采用Esion2.0T磁共振装置,SE、 FSE序 列,横断、矢状、冠状扫描,9例中有1例 为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同时做CT检查。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2011-3-22 3
结果
MRI表现:
• 单发巨块型4例
–3例为实性,其中2例累及右叶,肿瘤体积较大, 界清; 1例累及左右两叶,直径达38cm。T1WI稍 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其内有更高信号。 –1例为囊性,表现为多房分隔的囊性肿块,囊大小 不一,有不同厚度的分隔,T2WI为高信号,但不 同的囊内信号不一,高者与胆囊相似,;T1WI信 号为低、稍低或等信号,由于囊内出血有时可见 液-液平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